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草原1的优美句子

草原1的优美句子

2016-02-27 10:02: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草原1的优美句子(一)《1草原实用完美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草原1的优美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草原1的优美句子(一)
《1草原实用完美版》

草原1的优美句子(二)
《1.草原(完美版)》

草原1的优美句子(三)
《1.草原(完美版)》

草原1的优美句子(四)
《1、草原》

1、草原

教材简说

《草原》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新词“渲染、襟飘带舞”等词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并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板书预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并能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腾格尔唱的歌曲《天堂》,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西部,走进大草原。

2、板书课题:草原 有感情地读题

3、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4、老舍笔下的大草原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认读难读的词语:渲染、迂回、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羞涩、拘束、陈巴尔虎旗

3、学生交流草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景色美丽、人们热情。(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学生交流:风光美(第1自然段) 人情美(第2——5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

1、过渡:在初读课文时,大家都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刚才大家又找出课文第1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草原的风光美。请你用心读第1自然段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请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语句,同桌相互交流。

3、抓住重点语句,全班反馈交流:

★★预设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3)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预设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理解“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袤无垠的美。

★★预设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

(2)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结合课件图片来理解。

(3)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绣)

(4)想像: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的白帆;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白珍珠„„)

★★预设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图片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积累:说说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给人们带来的饱满、润泽、柔美的感觉。

★★预设五: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引读:作者初见草原就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所以,他在这种境界里——

★★预设六: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3)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4、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风光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5、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五、总结留悬念

草原的无限风光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那草原上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下节课继续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六、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熟背课文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品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这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2、欣赏草原风光,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二、自主读文,感受“人情美”

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用一个词来概括形容草原人民的特点。

2、学生交流: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

3、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引导学生想想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概括出来,加小标题。

4、反馈交流: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5、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具体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欢迎远客: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1)读句子,想象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质朴。

★★亲切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热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6、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一次活动,为什么课文以“草原”为题。

2、学生讨论交流:课文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告诉学生,这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拓展阅读延伸

1、推荐阅读: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2、推荐阅读: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之一《草原上的小木屋》,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

五、课外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相关资料链接:

1、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2、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3、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4、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5、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6、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7、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8、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草原1的优美句子(五)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 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拨转马头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 勾勒:正音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读准音 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 “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 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

(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

(1)课文从草原的景和人这两方面来赞美草原,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情感。(板书:景 人)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3)分小节朗读。

(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

4.读抒情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

(1)师引读:我们看到那里的天„„,在天底下„„,那些小丘的线条„„

(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 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读句子

(2)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

(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

(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

(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

9.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4小题。

2.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 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默读2—5小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

(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

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 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

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连骨头切成比拳头还大的块,炖在锅里面,炖好了以后,把它捞上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用手抓起来吃.

2.“迂回”是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个别读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

重点品味

(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

(2)“飞”:不但让我们感受到速度很快,更让我们体会到迎客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热情洋溢.

(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 (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

(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

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

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

(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 (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

四.把洒联欢

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

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

过渡: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读4、5小节,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

(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

(4)因为这一份深厚的情谊,我们不忍分别,我们“舞的舞„„(师引读)” (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三、 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整篇文章,课文的第一段在写草原的风光美,第二段则在写草原的人情美,那么,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四、

五、 课堂作业:作业本5、6小题 课外作业:1、背诵第2 自然段。2、阅读《林海》

板书设计:

草原 老舍

草原1的优美句子(六)
《1.草原(完美版)》

草原1的优美句子(七)
《1.《草原》》

1.《草原》

.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草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

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生:"那么"可以换成"非常"、"很".

生:还可以换成"多么".

师: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生:老师,这样一换,意思是不变,但好象表达的感情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明白些?

生:作者用"那么"表达的感情是对草原无比喜爱,喜爱到了极点一样,而其它的词却没有这种感情了.(掌声又响起)

[自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但在引导保护环境上似乎不够,却又怕牵扯太多.]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

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

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自评:对学法的指导,是高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举尚可.]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

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

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师: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生:"翠色欲流"

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生:绿得快要流动.

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

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

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草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

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

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

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草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

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观察很有顺序.

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

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下

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草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

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

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M第二5教育E资U源~网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草原1的优美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草原的优美句子 关于草原的优美句子 草原的优美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草原1的优美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草原1的优美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684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