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2016-03-01 08:56: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篇一:《激励学生读书的语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激励学生读书的语句》

激励学生的语句

1、 早他人一分,快他人一步,你就超过他人很远很远

2、 为了你的健康,请大声读书;为了你的未来,请大声读书

3、 新的一天:愿你以最积极的心态走进教室;愿你用最响亮的声音进行读书;愿你用最自信的微笑开始一天的学习

4、 全力以赴,备战期末,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5、 大声早读的同学是最聪明的,因他们知道一天之计在于晨,同学们,用大声读书来体现你的美丽与风采

6、 提提气儿,抖抖神儿,让我们大声读起来

7、 想要自由的飞翔,就必须走好坚定的第一步,学习也是如此

8、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心儿齐,泰山也能移,只要勤奋学,成绩步步高

9、 学习靠自觉,进步靠努力。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将来比别人收获多许多

10.能坐下就读,你就成功了一半;能大声读书,你就成功了三分之二;能用心记忆,你就全部成功

11.想做好大事情,必先得将小事情做漂亮;想有好成绩的人,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

12.能力来源于自主,成绩出自于课堂;没有自主,便没有能力;没有课堂,便没有成绩

13.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4今天我不如你,明天我赶上你,后天我要超过你。靠什么?靠持之以恒的决心,一点一滴的积累

15活着,人为一口气,今日为自己争气,明日为家人争气,后天方可为国家争气

16.没有学习不好的差生,只存在不思进取的消极之人

17.一靠二等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有行动,才有收成

18.相信自己,我最棒 19. 如果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就变成桌上的一道菜。 但如果从里面打破, 就变成一只小鸡,成为一个生命延续。 人的一生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 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 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 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20.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21. 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22. 每道错题做三遍。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 23.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24. 用汗水织就实力,用毅力成就梦想,用拼搏铸就辉煌

25. 想说流利的英语吗?那么现在就开口!心动不如嘴动

篇二:《2015.12.28《补写句子》学生版》

《瞻前顾后补句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补写句子题型的命题要求。

能力目标(1)探索并掌握补写句子题的解题技巧。(2)把握解题步骤,能够根据要求准确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1)掌握补写句子的解题技巧(2)根据题意准确地补写句子。 一、知己知彼——真题考点回放

2008年:22.填写恰当虚词 考查语言表达鲜明、连贯

23.机遇话题仿写+比喻、排比

2009年:16.应用文(通告)表达不得体的改错

17.仿写+夸张、比喻、拟人

2010年:16.补写语句(补写文段三个空缺处的内容) 17.仿写

2011年:16.长句改短句

17.仿写+比喻

2012年:16.补写语句(补写文段三个空缺处的内容)

17.仿写+拟人

2013年:16.补写语句(补写文段三个空缺处的内容)

17.图文转换(“中国环境标志”写出构图耍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2014年:16.补写语句(补写文段三个空缺处的内容)

17.图文转换(活动构思框架树形图转化文字)

2015年:16.补写语句(补写文段三个空缺处的内容)

17.图文转换(“保护地球水环境的邮票”写出构图耍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二、真题探究——了解命题规律

1、研读真题,明确补写题的对应考点、考查形式、补写句子的特点

(2015课标卷I)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

间,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 ,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2015课标卷Ⅱ)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

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小组协作完成:归纳补写句子题的对应考点、考查形式、补写句子的特点。

(1)对应考点:语言简明、连贯、压缩、仿写、句式应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1

(2)考查形式: 以 为主,单独设题, 有字数限制,赋分为 。

(3)补写句子的特征(从位置结构上看):

3、归纳总结:如何补写句子

(1)概括文段内容,把握句子间逻辑关系。

(2)确定补写部分句子特征。

(3)紧扣文段内容,瞻前顾后,勾画关键词句。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整合关键词,定好主谓宾,概括答案。

三、精讲精练——具体方法指引

(2013课标卷I)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 ,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②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

学过程。因此, ③ 。

1.阅读语段,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分清句子之间结构层次。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2.确定补写句子结构特征: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3.针对补写句子,勾画的关键词有哪些?

4.整合关键词,定好主谓宾,概括答案:

请大家评分:

水能促进植物吸收 ;才能被植物吸收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

(2014新课标卷II)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大家都知道,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1.阅读语段,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分清句子之间结构层次。

2.确定补写句子结构特征:

3.针对补写句子,勾画的关键词有哪些?

4.整合关键词,定好主谓宾,概括答案:

请大家评分:呼吸对人非常重要;吸入氧气;新陈代谢//维持生命

(2013课标卷Ⅱ)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

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

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1.阅读语段,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分清句子之间结构层次。

2.确定补写句子结构特征:

3.针对补写句子,勾画的关键词有哪些?

2

4.整合关键词,定好主谓宾,概括答案:

(1)概括语段内容,分清层次结构

(2)小组讨论并展示:从下面5个备选项中选出3句为考查补写句,从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角度说

明选择该句的原因

2、小结:从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看,所补写的句子类型及对应的答题方法

(1)整体感知:先明白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白语段的话题、对象或中心、观点.

(2)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3)重点勾画:找到呼应,关联,暗示性语句(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对比、承接、递进、因

果、转折等等;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

(4)组词造句: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并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

(5)注意事项:话题对象的一致,内容的贯通,结构的呼应,句式的相仿等。写出的句子,文从字顺,不

超字数,语义贯通,逻辑严密。

五、强化训练——升格完善答案

1.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 ① ,答案似很简单:潜心

钻研,反复记诵默写。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 ② ,关键还在于兴趣。年

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

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 ③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

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

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① 。正

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② 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 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3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②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5分)

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① 。当前,学校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人才,我们除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之外, ② ,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③ ,切实增强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担当的年青一代,支撑起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 ①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② 。不仅如此, ③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 ① 。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②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 ③ 。

4

篇三:《“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时间:2014-09-19 23:30来源:《教育艺术》 作者:韩炳秀 点击: 195 次

“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归去来辞》课堂实录点评

◎执教人:韩炳秀 点评人:周宏锐

【说明】这是一节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教学能手”公开展示课,采用的是借班上课的形式,这种上课形式在对文本的解读、对话活动的开展、教学生成的调控等方面,无一不考验着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在这节课上,韩炳秀老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根据文本的特征,设计学习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敢读、会读,最终体会到诵读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了一节灵动、厚重、扎实的古诗文诵读鉴赏课,体现了“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陶渊明的作品,能说出几篇吗?生:《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等。师:从这些作品中,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大声地说着各自的意见,显得很兴奋)淡泊宁静,率真自然,崇尚自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对陶渊明这么熟悉,能不能讲一个能反映他人品的故事呢?生:(举手,跃跃欲试)师:好,这位女同学,请你来讲。(学生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师: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次拂袖而去让他感到内心特别愉悦,终于遂了自己的心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就将自己的心情写了出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去来辞》。其实这只是他辞官的一个引子,那么他真正的辞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读序言,用笔画出说明他辞官原因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点评】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实现以下的几个目的:一是复习旧知,了解学情,再次明确教学定位,通过交流可以知道学生对陶渊明其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也有了简单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这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就是“咀嚼文字,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而不应该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这篇辞抒发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设置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做好充分的铺垫;三是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学习。这堂课的导入在教学环节上是一个成功的衔接,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有了前面的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辅垫,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对小序的学习,学生对序言理解起来就轻松很多,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所以这个环节看起来有些费时,但就整个课堂教学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边看书边圈画)师:请把对小序的理解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生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说自己本性率真,不是造作勉强所能改变的。师:这位同学读书很会找关健之处。再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他不能按自已的本性生活,需要造作呢?生1:作官这件事违背了他的本性,所以他要辞官归隐,按着自己的本性生活。生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陶渊明说自已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如果是违背了自己的心愿那就会使自己的身心更加痛苦。师:这位同学很会学习,利用课下注解将这句话理解得很好。你用了一个“更”字,和什么相比更加痛苦呢?生2:挨冻受饿。师:好,加上这个内容,这句话理解起来就更准确了,所以文言文的理解字字落实是对的,还要注意补充,这样意思才能表达得更准确。同学们试着将这句话完整地表达一下。(停留,让学生自己表述。)

那么,诗人说“自己的心愿”到底是指什么呢?生3:应该是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师:不错,这颗“心”应该是大家前面谈到的他的志向报负,崇尚自然,安贫乐道,高洁的情操,还有淡泊宁静、率真自然的性情。于是他决心离开污浊的官场,不与其同流合污。生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这也是他辞官的一个原因,是一个直接原因。师:表达很准确。下面我们带着这些理解,来看看题目应如何解释?生5:“归去来兮”就是归去,“来”和“兮”都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辞”是一种文体。生6:“归”可以讲成回归田园;“去”有离开的意思,可以讲成离开官场。师:你将序言的理解融到了对题目的解释上。我再多加一点,“辞”是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从形式上讲是要求有一定的节奏和押韵的,又具有散文在表达情感上比较自由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将“辞”的这个韵味读出来。

【点评】这一环节是对诗歌小序的学习。过去传统的讲法是或师或生将序言逐句逐字地进行翻译,这样讲从知识层面上看,似乎是很扎实,但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文本阅读之间的关系;从阅读的层面上看,也忽略了小序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联系。“少教多学”理念倡导学生会的不教,可以自已学会的不教,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也不必教。序言的文字浅显且注解详细,学生完全可以读懂字面意思,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已懂的知识反复讲,简单地在一个学生已知的层面上进行重复的学习活动,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里老师用了一个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利用已有的文言知识积累与书下提供的注释,梳通了文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并将序言部分与题目、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联系起来。

师:陶渊明回家后有怎样的生活和心情呢?我们来读诗,要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辞”这种文体的节奏。请几位同学来读诗。(四位同学一人读一段,读后,师生一起订正读音)。师:在诗句的停顿上,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7:我觉得刚才四个同学读的时候都没太注意停顿,所以没有感觉出“辞”的节奏。师:你认为怎样停顿合适?(学生犹豫,有些为难)。你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听!生7:那我选第三段吧。(生诵读)。师:这位同学停顿是什么规律呢?生8:她读的时候,四个字的句子一次停顿,六个字的句子两次停顿,这个停顿很好。师:整首诗都是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的,读的时候四字句两个节拍,六字句三个节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三段,体会一下这个节奏。(学生齐读,慢慢进入一种兴奋状态)。

师:我们再读,看看:陶渊明在这篇“辞”里写了什么?回家后的心情又是如何?同学们对照课下注解自由诵读,然后用简炼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学生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师: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生9—12:

第一段是写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回家路上的轻松愉快;第二段是写诗人回家时的快乐和归田之初的愉快;第三段是写诗人回家后与亲戚邻人交往、亲近自然的愉悦闲适;第四段是写诗人的想法,乐天安命。

师:同学们已经在诵读中慢慢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了,读懂了内容,读出了情感。我们感受到陶渊明无论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回到家里、和邻里交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都表达着一种情感——愉悦。我们再来读诗,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诗人这种情感的语句,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边读边勾画,教师巡视,与学生小声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生13:我认为第三段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最能体现出他回家后内心的闲适和愉

悦。师:请将你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生13(读得慷慨激昂,大家笑他,学生有些窘)。师:你读得很认真,但语气不合适。可以想象着你是和亲戚说着知心话,你在悠闲地看书弹琴,再和其它的诗句放在一起读。再试一试吧。生13:(满怀信心地再读,这一遍读得有改变,舒缓而悠长)。生14:第一段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向行人问路,只恨天色朦胧,天不亮,这说明他归心似箭,能看出他回家时内心的急切。师:理解得很好,刚才有一个字没讲出来啊,“恨”该怎么讲?生齐声:遗憾。师:对,那么请你也将自己的感受放进诗句里读出来,你试一下。生14:(读得很快,显然是受上一个同学的影响,以为“急切”就是读得速度快)。师:你读得是“急切”了,但我们没有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急切啊!不过刚才有一个字“问”你读得好,是重读的。生14:噢,老师,我知道怎么读了。师:好,再来试一下。生14读(放慢语速,重读“问”和“恨”)。师:读得不错了,这些能触摸到诗人灵魂的字眼,我们在读的时候,停留一下脚步,慢慢去咀嚼。生15:“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两句写的景给人以很舒畅,很清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辞官回家时内心的轻松喜悦。师:这份轻松和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词语里读出来的?生15:“飘飘”、“摇摇”还有“轻飏”,这些词语都能让人感受到很轻松。师:将你的感受放到诗句里,读一读。生15(声情并茂诵读,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掌声)。师:读得很好,我特别欣赏她读的“摇摇”,很有情味。既然“摇摇”能读好,“飘飘”也一定能读好。(师生共读“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师:“摇摇”和“飘飘”让我们感受心灵的飞扬和轻松,仿佛羽化而登仙,而且还有一种音乐的节奏在里面。生16:开头一句“归去来兮”这句能看出他辞官了,放下重担了,轻松了。师:先自已试一试,读给同伴听一听。(生4读)其他同学有没有自己的想法?生17:“兮”字发音有些短,有些平,听不出轻松来。师:那该怎样读啊?你来示范一下。(生17读)。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读得好,“兮”字像是长长吐了一口气,吐出了心中的郁闷,放下了千斤重担。“兮”字虽是一个虚词,但它的高低缓急长短是可以表情达意的。非常欣喜地看到同学们这么大的进步,以前只觉得“有感情的朗读”很抽象,今天被同学们演绎得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感情就在同学们高低缓急的声音中。生18:第二段中的“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诗人看到自己的家一边高兴一边跑过去,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欣喜若狂。师:用你的声音将这份欢快读出来,多读几句,意思会更加完整。(生18读)。读得很好。受到了你的鼓舞,我也读一遍,不过我加一个字,同学们听听,我们俩谁读得好。

“乃瞻衡宇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兮,稚子候门。三径就荒兮,松菊犹存。携幼入室兮,有酒盈樽。”生19:老师读得挺好的,但味道不对,不如刚才同学读得轻快了。师:呵呵,同学们太给我留情面了。诗人将内心的节奏和外在的节奏高度统一,我加一个“兮”字,就破坏了这种节奏,短句节奏快,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欢快。生2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从他回家所做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很逍遥,悠然自得。师:理解得好,你能讲讲“以”在句中的作用吗?生20:没有意义,虚词。师:那就是去掉也不影响表达了吗?(学生犹豫,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去掉这个字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影响。将后面句子中所有的“而”、“以”、“之”都去掉。我来读,大家评。生21:太急促了,感受不到怡然自得了。生20:老师,我知道了,这些词可以舒缓语气。师:很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心情舒缓和放松,这一段从四字句到六字句的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的变化,更是内在情感上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读

第二段,再一次感受这种节奏的变化。

【点评】这是这节课主体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精巧、教学方法的得当与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体现了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理念——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学会读书。这一部分共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初读与品读。初读诗歌完成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读准字音,读清句意,将“辞”的相关诵读的知识与诵读要领揉在第一遍诵读中,让学生先基本会读;二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与情感,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鉴赏。其中,品味鉴赏、体会情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大都能笼统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但是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则需要教师在方法上进行引领,这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诵读与鉴赏恰当地结合在了一起,灵活地采用去字与换字比较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与比较中反复品味诗歌的情感,并用声音来传达个人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诵读的水平,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的对话中,教师善于对课堂即时生成进行恰当的引导,来推进鉴赏活动,为学习创设了安静,但又不失灵动活泼的读书环境。如在进行“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句品味时,学生理解到了“这两句写的景给人以很舒畅、很清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辞官回家时的内心的轻松喜悦。”然后教师追问“这份轻松和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词语里读出来的?”学生抓住了“飘飘”、“摇摇”、“轻飏”等词语,老师引导他再读时关注这些词语,学生的再次阅读表现得声情并茂,并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掌声。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共读“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师:同学们对诗人归隐后的情感理解得很好,那么他心情的愉悦难道就仅仅来自我们看到的这些吗?生21:应该还有更深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找不出来,只是感觉。师:有这种感觉就很了不起。陶渊明回到家后有这么两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让我写的话,我就写成“小径就荒,杨柳犹存”,这不更有意境吗?同学们都笑话我了,那么说说你的理解。生22:课下注解说“三径”是隐居的代名词,松和菊象征高洁和坚贞,是一种高洁的人格的象征。换成“杨柳”就没有这个意思了。生23:“就荒”和“犹存”相对,还让我感受到一种希望。师:这两位同学让我们知道,诗人庆幸的是他象松菊一样的精神根基还在,他独立的人格还在,这是他心情愉悦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没有类似的诗句,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生2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里的“孤松”应该是诗人自比,象征他高洁的情操。师:那为什么松树前要加一个“孤”字呢?生25:孤独。这是一种不同流合污、独守高洁的情操。师: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再读这几句的时候就不仅读出一种淡泊了,更会读出一种骨气。我们回头来看开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个田园还应该有一层更深的意味。生(齐声):是指精神的家园。师:不错,“归去来兮”一声声的呼唤贯串全文,那是对灵魂的呼唤。有人说最后一段“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消极避世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生27:他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不与世同流合污,这是极积的。生28: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是消极的。师:说得好,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高洁的情操的人,一个在污浊的环境中坚守精神家园的人更不可能是消极的。相信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得到这些濡养,让我们怀着对陶渊明的敬仰,齐读最后一段。(师生齐读,情感贯注。)师:下课。

【点评】这一环节是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诗人的人格和精神,让

学生读出“田园”的两层含义,以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濡养。对诗歌的深层意蕴的解读,教师没有脱离文本,从具体的诗歌出发,在前面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次借助换字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诗歌中发现“松菊”所包含的陶渊明的精神象征意义,进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诗人精神的深度解读,实现了对诗歌“多学”的目的。

【结语】语文课堂,应当是去除了浮躁,安静地读书,沉思的所在。这堂课简洁朴素,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文字中,进行着心灵的碰撞、精神的交流。阅读,就是读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味文本的语言、理解文本的精华、从字面读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起在阅读中得到精神升化的过程。这堂课还体现出一种真诚的主体意识,就是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而这种意识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只有这种真诚的主体意识,才能避免课堂的表演作秀或单向的自我展示。这课堂环节设计,没有浮华的东西,都是扣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实际水平,从而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讨论发言,积极思考,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十九中韩炳秀; 山东省青岛市教研室 周宏锐)

篇四:《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篇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有次,社会的报酬。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读完此文,我深思,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还需要怎样努力做陶先生所倡导的人。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我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心得]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3)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中提出: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结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确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全民性原则;终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第五,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第七,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比如说: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

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篇四: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陶行知教育名著]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篇五:<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因为理想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丽的镜中花。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们常把学习形容为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遨游。事实上,知识的积累是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我喜欢阅读艰深的著作。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一个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关于命运的感受是具体的。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我们生长在这么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许多教育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围。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辩论。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可以说:“是读书是我开始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育人的乐趣。相信在以后几年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的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篇六:<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下面就"生活即教育"来谈谈我的体会。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相关热词搜索:激励学生读书的句子 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让学生多读书,敬业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724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