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

2016-03-16 10:09: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共7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一)
《描写草原的句子

描写草原风光的诗句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4、《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5、《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6、《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7、《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8、《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9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描绘草原的成语:

万马奔腾 绿草如茵 一望无垠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一望无际 沃野千里 宽广无际 无边无际 草长莺飞 碧野千里 宽广无际 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一碧千里 一马平川 广袤无垠 翠色欲流 苍翠欲滴 绿草如茵 一望无垠 绿草如茵 一望无垠

草原诗一束

〔作者:陈光林〕

(一)草原啊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生命的摇篮

清澈甘甜的流水是哺育我的乳汁

芳草淡淡的清香润我生命的心田

圣洁坚实的马背是我成长的登攀

阿妈期待的笑脸是我力量的源泉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可爱的家园

辽阔草原给了我宽大的胸膛 秀美山川给了我健壮的脊梁 风雪严寒给了我坚强的性格 阿妈的艰辛给了我永恒的力量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可爱的家园

草原啊草原

酒香茶浓亲情无限

想你啊草原

我相恋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思念悠悠

天蓝地绿心心相连

想你啊草原

我心中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情深绵绵

伴着娘亲伴着蓝天到永远

永远的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绿波荡漾的草原 鲜花如海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阳光照耀的草原 雨露滋润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二)
《《草原》文中句子分析》

1、写了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迎接远客。

“像一条彩虹”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形象。

2、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筑路大军所遇困难的严峻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3、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含义是: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三)
《草原好句赏析》

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但是由于天气晴朗,草原不会因为空旷而显得模糊,即使远处也是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这里的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给无边的草原绣上白色大花的能工巧匠,一个绣字,不仅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羊群的喜爱之情。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个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

4、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把河比作带子,突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的特点,生动形象。 河字后面用的是感叹号,你从这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一行人在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并走了许久之后,看见这条河是心情非常惊喜,看见如此美丽的带子后不禁赞叹,同时也告诉我们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性,有了河才有牲口,才有人

家。

5、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动态描写,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飞动的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6、“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这种境界指的是: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四)
《草原》

16、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听《天堂》这首歌)

(由于学生离草原比较远,对草原了解的太少,在听歌曲时,边

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

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4、讲读3、4、5自然段。

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B、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

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16、草原

天:可爱、明朗

景色(美丽) 地:一碧千里

远迎

会见 情谊(深厚) 款待

话别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五)
《草原》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六)
《1.草原》

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3.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

4.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草原》这篇课文的。

6.板书课题:1 草原

7.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2.指名学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3.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4.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5.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三、初读,理清课文线索

1.默读,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语句。

2.分组读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可以小标题形式)。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 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

3.再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并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草原上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自由读,画出景色美的语句(天空、空气、天底下、小丘、羊群„„)

出示投影:这是( )的草原。_______________

(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 参考答案:

A:这是(美丽)的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教师:什么是“翠色欲流”?说明什么?

B:这是(碧绿)的草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上丘也是绿的。 C:这是(广阔)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D:这是(令人欣慰)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E:这是(令人惊叹)的草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出示投影

(1)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比较说明“清鲜、明朗的景色是什么样?练习朗读。

A:草原的天空不仅晴朗,而且明亮。

B:草原的空气不仅新鲜,而且没有杂质,十分洁净。

C:草原的天空和空气都很纯净,没有污染,感觉是一种纯粹的美,令人心旷神怡。

(2) 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4.想象感受

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看见这样的情景“总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要是见到这种美景会不会有类似的感受呢?

5.感情朗读第一段。加上自己的感受,读得轻松愉快!

6.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7.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8.指名读。

9.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0.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11.小结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四、指导背诵。

1.引背

(齐)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师) 那里的天 (生)„„ (师) 在天底下(生)„„ (师)四面都有小丘„„ (师)羊群(生)„„ (师)那些小丘的线条(生)„„ (师)这种境界(生)„„ (师)在这种境界里(生)„„

2.想想按什么顺序背?记住那些关键词帮助记忆?

3.试背。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篇七)
《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

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

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

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 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

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

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

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

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学生在概括小标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的引导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处理能更迅速得当一些,相信学生会概括得更好。)

3.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4.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

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

点,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读、默读、激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2. 再读课文,感知草原

边读边想,草原给你留下什么象?

3.品读课文,体会草原美

草原景色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请自读画出有关的句子,想想自己怎样从中感受美?

4.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5.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

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6.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

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天空图片)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

体味美感。(课件出示小丘和羊群图片)

8.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9.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

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指导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相见”后板书:握手再握笑了又笑;“款待”后板书:煮茶抓肉频频敬酒;“联欢”后板书:套马摔跤不忍别离)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在理解这句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抒情)

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感受到文本的感染力。)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16《草原》听课记录及评析

时间:2007年12月24日 作者:飞儿 点击:462次

16《草原》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大部分内容?指名回答。 (上课伊始教师用亲切地谈话方式,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自然导入新课,为新课的教学铺垫了基石。)

二、新授

(一)讲读第一段

1、谁能将写草原风光美的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用笔画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动手勾画课文句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不是直接描写风光美的句子

(1)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理解“高歌”、“低吟”。(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称之为“妙笔之花”。)

(4)这是两句什么句子?能不能将这两句的位置进行对调?为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朗读描写风光美的句子,指导朗读。

(板书:整体——开阔——豪放——高歌;细部——柔美——陶醉——低吟)

(5)指导朗读第一段。

(6)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点,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读、默读、激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二)讲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概括课文内容,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交流每段的内容,以小标题概括。(板书:迎客 、相见、 款待、 联欢)(学生在概括小标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处理能更迅速得当一些,相信学生会概括得更好。)

3、学习“迎客”这段。

(1)你勾画了哪些句子,你能又读、又说,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吗?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十里外弛马带路。(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2)作者他们刚进入草原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3)河后面用的感叹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4)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5)师小结“说读式”读书法,让学生举一仿三,自己学习后面的“相见”、“款待”、“联欢”部分。(指导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相见”后板书:握手再握笑了又笑;“款待”后板书:煮茶抓肉频频敬酒;“联欢”后板书:套马摔跤不忍别离)

(6)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这篇文章,我们在刚才的讨论中看到了,作者先写的是什么?(指板书,生答写景),然后怎么样?(抒情)(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在理解这句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感受到文本的感染力。)

(7)通过写事情,还在写什么?(抒情)

(根据回答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8)这两个抒情的“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热爱依恋)

(9)师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

三、课内外结合:

1、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2、设计广告词: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设计出介绍蒙古草原的广告词。可借鉴课文中的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草原感想 草原上的小木屋感想 感想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了草原喜欢的句子感想五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3025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