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2016-03-25 12:08: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大西北的句子(共3篇)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胥惠民摘要: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存在混乱现象。我们所说的边塞应该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即主要指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之间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描写大西北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

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

胥惠民

摘要: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存在混乱现象。我们所说的边塞应该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即主要指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之间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的兴盛与成熟。边塞诗在宋、元、明三代衰落了。边塞诗在清代取得堪与唐代比美的成绩。

关键词: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的成熟与大西北;清代边塞诗

在我国的各种诗歌题裁中,和大西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边塞诗。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西北的自然人文景观,边塞诗就会黯然失色。在唐代如果没有大西北提供的诗歌素材,就不会有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就一定不会有和山水田园诗派对举的边塞诗派。这有大量事实为证,在我们民族中,大家能够记诵的边塞诗几乎全是描写大西北自然人文景观的。胡大浚先生说:“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是大西北的骄傲。”①信哉斯言!

边塞诗辨正

什么是边塞诗?这好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不就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诗吗?最近为了给“《文学遗产》西部论坛”准备论文,我阅读了五六种边塞诗选本,计有孔凡信的《历代边塞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8年出版),胡大浚的《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卢冀宁﹑汪维懋的《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李炳海、于雪棠的《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之亮、李迪选注《边塞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现各本所选并非都符合边塞诗的概念。这些选本关于边塞诗概念的内涵不一致,存在扩大化的倾向,其中有的选本约有四分之一的作品不是准确的边塞诗。

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边塞诗常常反映边关的军旅生活,要写到战争,但军旅生活和战争内容并不等于边塞诗。把屈原的《国殇》、刘邦的《大风歌》、汉代乐府民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和曹操的《蒿里行》算作边塞诗显然不够妥当。据选者说,《国殇》写于秦军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之后,是对楚军将士的歌颂。在我国边塞诗的概念中,分裂的诸侯国的“国界”够不上一般意义的“边塞”。把丹阳、蓝田一带当作边塞,是一个历史概念的错误。刘邦《大风歌》写于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之后,回到故乡沛县丰邑招待父老乡亲的宴席上,同边塞无关。民歌《战城南》写中原的战争,《十五从军征》写军人归家后看到的荒凉,都和边塞无关。至于把曹操《蒿里行》算作边塞诗,更不妥当。这首诗描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讨伐的是董卓,事发生在中原,何关边塞?

边塞诗成熟于唐代,关于这时边塞诗的界分应该准确些。可是并不尽然。有的学者把骆宾王《至分水戍》,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古大梁行》、《同群公出猎海上》,张巡《闻笛》和《守睢阳作》,高蟾《宋汴道中》,都算作边塞诗。《至分水戍》写河南南阳县分水岭的自然景色;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写于河南商丘,描写两人过去在漳水、邺西相识相会的情况;大梁是开封的旧称,《古大梁行》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同群公出猎海上》描写诗人在山东广饶的一次打猎活动;张巡《闻笛》和《守睢阳作》反映的战争发生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宋汴道中》诗题中的“宋、汴”分别指称地方相当今河南商丘和开封:把描写发生今河南、山东的一些诗称作边塞诗,肯定

是错误的。

在评价宋代边塞诗时,有的学者说:“陆游被召入王炎幕府,身着戎装,观察地形,参谋方略,这是他一生中最令他留恋的一段军旅生活。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鼓舞斗志的边塞诗。”并列举陆游边塞诗的代表作有:《金错刀行》、《书愤》、《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二首》、《观大散关图有感》、《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等。南宋和金的边界东起淮河,西到大散关一带,如果把描写这个边界的诗作算作边塞诗,华夏大地的腹心之地被人看作边塞,肯定是对边塞诗的误解。至于把陈与义《牡丹》、岳飞《题青泥市寺壁》、《池州翠微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算作边塞诗,其失误理由是一样的。至于一些学者把刘子翬《汴京记事二首》、范成大《州桥》这些描写当时金国南京开封府的诗算作边塞诗,那么杜甫写长安的《春望》也都成边塞诗了。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金代元好问的《岐阳》描写元兵攻下金国的岐山地区;清代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为自己作了清兵的俘虏后被押解辞别故乡鄞县而作;张维屏《三元里》写广州市北郊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把这些诗看作边塞诗也是值得商榷的。

以上所举边塞诗之所以不准确,是选诗者关于边塞的理解不够准确。我们所说的边塞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它是指从秦、汉时起所自然形成的边界内外。所谓的边塞诗是指描绘统一政权的东北边界、华北的北部、西北的陕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即主要是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边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同南朝的边界,五胡十六国时期分裂政权之间的边界,宋金对峙的边界,等等。如果有人用诗反映这些边界的物理风光人情,例如杜牧描写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台深锁二乔”,假若有谁把这也算作边塞诗,那会让识者哑然失笑的。虽然历代诗人也写到西南以至南疆边界内外的情况,那些诗也可以算作边塞诗,但人们在谈论边塞诗时主要指描绘沿长城一线尤其是大西北边界内外发生的战争和风光的诗。这恐怕是我们研究边塞诗时的一个基本共识。

边关的将士思念家中亲人,是边塞诗;但把闺中思妇的闺怨诗也算作边塞诗,恐怕就不妥当了。像王勃《采莲曲》、李白《子夜吴歌》中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孟郊《征妇怨二首》、张籍《征妇怨》、张仲素《春闺思》《秋夜曲》、侯氏《绣龟形诗》、李商隐《灞岸》、马戴《征妇叹》、皮日休《卒妻怨》、金昌绪《春怨》等等,这些诗虽然同边塞有关系,但这肯定不是边塞诗,因为它没有反映边塞的军旅生活和塞外风光。其中为爱好唐诗的人们所熟悉的金昌绪《春怨》全诗如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显而易见,这首诗同“辽西”的边塞有关系,但它不是边塞诗,因为它反映的不是边塞军旅生活,而是家中妻子对常年在外的征人的思念。侯氏《绣龟形诗》写道:“睽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开箱叠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据《唐诗纪事》:“会昌中,边将张睽防戎十年余,其妻侯氏绣回文作龟形诗,诣阙进之。武宗览诗,敕睽还乡,侯氏赐绢三百匹,以彰才美。”诗的本事很美,选者评价说:“读来格外真实感人,在有唐一代边塞诗作中绝无仅有。”我们之所以认为把这首诗定作边塞诗不够稳妥,就因为它同金昌绪《春怨》的主题完全一样,内容只写妻子对“征客”的长久的思念,和“愿教征客早还乡”的盼望,而没有一句具体写到边塞的生活或者风光。

还有一些诗作,可能写作于边塞,但不涉及边塞生活思想;或者内容涉及到“胡人”,但诗歌写于内地:这些诗是否可以算作边塞诗呢?有些学者把类似作品当作边塞诗,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悲陈陶》、《兵车行》、《恨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伤春五首》“闻说初东幸”、《诸将五首》“汉朝陵墓对南山”等。《登幽州台歌》写作于幽州之地,地近边塞,但其内容是作者发抒自己的人生认识,思想深刻,无一字无一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句涉及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地风光,看不到边塞的任何特点,虽然解释此诗可以联系到战国时期燕昭王黄金台,但把它当作边塞诗来解释,是太勉强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之所以被当作边塞诗,仅仅因为诗题上有个“安西”字样而已;安西督护府府治地在龟兹,只是这首诗写于秦代都城旧址渭城,其中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京城长安附近的人和事,看不到任何边塞的影子。杜甫《悲陈陶》中的“陈陶”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离京城长安很近。至德元年(756),安禄山叛军在陈陶斜大败宰相房琯率领新招募的义军,死伤四万余人。杜甫这时身在沦陷的长安,耳闻目睹了这次战争,写下这首诗,表现诗人的悲愤心情。决不能因为诗中有“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句子,就把京畿地区当作了边塞看待。《兵车行》描写京畿一带征兵时,“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通过和“行人”的对话,揭露了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恨别》不能因为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也变成边塞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诗人因“剑外忽传收蓟北”而引起的激动喜悦之情,并未描写边塞。《伤春五首》“闻说初东幸”一首描绘广德元年(763)“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吐蕃攻陷长安之后的时局。永泰元年(765)秋,吐蕃又攻取奉天(今陕西乾县),次年杜甫写下《诸将五首》,用来激励将士的爱国热情,其中有句“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南山”即离长安不远的终南山,发生在奉天和终南山前的战事,同边塞风马牛不相及。京城长安及其周围假若变成边塞,那就等于取消了边塞和边塞诗。

边塞诗的成熟得益于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

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从先秦到隋朝,零星的边塞诗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一直够不成流派。没有从初唐到盛唐经营大西北的实践,就不会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二首》);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李颀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晚唐诗人继武盛唐,不断创作出大量清新可诵的好诗,使边塞诗在唐代达到长盛不衰的地步。

离开了描绘大西北的诗歌,在唐代绝不可能形成和山水田园诗派并称的边塞诗派。在我们民族中,从儿童到青年,从普通读者到研究唐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大家能够记诵的边塞诗,有几首不是描绘西北边塞的呢?由此可见,大西北边塞内外的景观风土人情对边塞诗从萌芽、发展、到走向成熟所起的决定作用。

边塞诗的内容既丰富又多姿多彩。纵观唐代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就是通过描绘边关将士的英雄主义,宣扬大唐的国威,或抒写士人从军报国,安定边疆的壮志豪情。王昌龄的诗是最生动的表现,例如他的《从军行七首》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出塞二首》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另外,如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维也用多首边塞诗来歌颂边关将士的英雄主义,他赞赏“誓令疏勒出飞泉(耿恭),不似颍川空使酒(灌夫)”的老英雄(《老将行》);他还表现“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英雄(《少年行四首》其二)。

岑参是在西域生活时间最长的诗人,他表现自己的这种思想真挚而感人,他说自己“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把爱国和追求名利、把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区分得非常清楚。这个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时候在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诗人们流露了强烈的重武轻文的倾向,连王维这个文弱书生都发出“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的昂扬歌声。

高适则在《塞下曲》中高声唱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益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张籍的《西州》“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这种牺牲自我,从军报国,安定边疆的壮志豪情不仅是当时军人文士的主流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它也是华夏民族昂扬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动表现。

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刻绘大西北的瑰丽景色,表现诗人对这片热土的特殊感受及喜爱之情。不管是中原的还是南方的诗人,只要他们来到大西北,无边无际的草原、戈壁、沙海,高远的蓝天、白云、明月,一年四季飘雪的气候,无不给诗人带来异样的新奇,启发着诗人的灵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燕支行》)只能写于大西北,具体说只能写于出了凉州以后,见到当地的广袤的戈壁沙漠,才会产生这种诗思。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古从军行》),李白“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战城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塞下曲六首》),皎然“都护今年破武威,胡沙万里鸟空飞。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踏雪归”(《塞下曲二首》其二),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塞下曲》),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稍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等等,这些描绘边塞战争的诗之所以很成功,无不同对边塞独特景色的成功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把边塞的瑰丽景色描绘出来,边塞诗就成功了一大半。

代表唐代边塞诗最高水平,并且最成功地展示大西北瑰丽神奇景色的诗人是岑参。他这方面的诗是又多又好,例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山云歌送别》,把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古西域天山南北的童话般的神奇美景作了灿烂的展现。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把北庭都护府冬天独特的景色,酷寒、大风、飞沙走石,用特写镜头作了精心描绘;同时结合这种景色,写了敌人正处在“草黄马肥”的良好态势下;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刻绘了唐军迎着“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艰苦条件出兵,收到“不战而屈敌之兵”的效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唐军的英雄主义。岑参西域诗的成功的奥妙,全在于着力去表现当地的独特景色,把这种景色描绘成功了,作品的主旨也就表现出来了。他的送别诗莫不是这样,如“白雪歌送别”、“天山雪歌送别”、“热海行送别”、“火山云歌送别”等。如果没有岑参描绘西域瑰丽风光的诗,唐代边塞诗会黯然失色的。

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的民族交往和互相影响,以及边境不同民族的风情。唐代中原同西北的民族关系是融洽的,虽然存在过战争,但和平基本

上是主流,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岑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则通过军中“赌博”这种游戏,表现了不同民族将领之间的友好关系。李端《胡腾儿》是一首反映西域各族同中原人民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代表作: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冒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揍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胡腾舞本是西域的舞蹈,后传入中原,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艺术。这首诗对跳胡腾舞的西域艺术家的形貌、衣着进行描摹,描写他“帐前跪作本音语”,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作开场白,然后翩然起舞,感动得曾任安西都护府长官的客人泪流满面,洛阳一带的诗人也纷纷写诗相赠。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吐蕃攻陷河西、陇右一带,割断了唐王朝同西域各族人民的联系。诗用“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表现对这位同故乡失去联系的舞蹈家的同情,也委婉地表达了各族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王建《凉州行》“凉州四边沙浩浩,汉家无人开旧道。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着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描绘凉州蕃人学习汉语、农耕文化、养蚕缫丝的真实情况。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河湟一带地方的汉族受吐蕃统治时间长久,接受了吐蕃文化影响,学会了“胡儿语”,从而出现了“却向城头骂汉人”这种奇特现象。

晚唐诗人周朴《塞下曲》“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贯休《边上作三首》其一“山无绿兮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是唐代诗人为西域人民画像的优秀作品。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唐代边塞诗的内容是丰富的,受篇幅影响,我只能简单谈这点初浅的感受,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边塞诗在宋、元、明三代的衰落

到了宋代,边塞诗急剧衰落,这同宋王朝的国土面积的狭小密切相关。同汉唐相比,北宋已不是大一统的中央政权,就完整的中国来说,它也应该是当时的“分裂”政权之一。他的北面是强盛的辽国;相当今天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西部的广袤土地,却存在着西夏、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黑汗和吐蕃等五个分裂政权,北宋的边塞已经不是我们常说的统一政权的边塞了;加之其重文轻武并且对外屈辱的国策,边塞诗的衰落成为必然。

蒙古族建立元王朝,其面积之大,远远超过汉唐,尤其是中国北部早先的所谓边塞已经不存在了,它们都处在京城大都、上京之南。元朝的重要政策之一是军事统帅或者掌握军权的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汉人、南人没有资格担任这种职务,因此守边不用汉族人,这种政策影响所及,就是边塞诗的衰落。

这时边塞诗人的代表是耶律楚材,他曾随从成吉思汗西征六万余里,居住西域河中府,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耳罕城多年,写有一百多首歌咏西域边事的诗。他在《西域河中十首》中写道:“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碍过流沙”;“一从西到此,更不忆吾乡”。他的《西域蒲华城赠蒲察元帅》:“骚人岁杪到君家,土物萧疏一饼茶。相国传呼扶下马,将军忙指买来车。琉璃钟里葡萄酒,琥珀瓶中杷榄花。万里遐方获此乐,不妨终老在天涯。”把西域当作自己的故乡,表示愿意终老西域,这是一种新的思想。他还在《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河中春游五首》,用自己具体描绘西域的春天来纠正唐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偏颇。

篇二:《描写风景的优美句子》

《描写风景的优美句子》正文开始>> 1、冬去春来,万物苏醒,大地暖融融的,人们的装束变得丰富多彩了,不像冬天那样穿着厚厚的帽子和围脖,穿着笨重的大衣,人们都换成色彩鲜艳的衣裳,你看大街上,乡村中,人们穿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的裙子、衬衫,把整个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

2、阵阵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了;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好像在跳舞;吹过小河,河水在欢腾地歌唱。

3、春天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天空晴朗。太阳已经升高,也更加温暖了。它的万道金光愉快地亲吻着万物,亲吻着我们的面颊,那么温柔,那么亲切,就像是妈妈爱抚儿女一样温柔敦厚!

4、春风里桃花红,杏花白,柳叶青,到处生机勃勃,春风把春意插在了人们的心里,你看:风雪无情人有情团结抗击暴风雪的场景是多么动人,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是多么及时,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正在播种,农村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可爱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欢乐,带来了希望与祝福!

5、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6、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7、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8、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9、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10、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11、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12、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13、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

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小学生描写夏天景色的优美句子

1、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2.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3.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4.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5.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6.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7.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8.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9.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10.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11.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12.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13.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14.当春姑娘还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步,观赏着美景时,夏弟弟跳到小河里去喝水,惹得春姑娘生了气,一撩衣裙,飘然而去。

15.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

16.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17.夏天到了,草原上的草长高了,随风摇摆,连绵不断,似海浪起伏。更美的是到处开满了各色小野花,远远望去,像碧绿的大地毯上绣着五彩的花朵。草原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8.炎热的盛夏,土地非常干渴,水刚一沾着泥土,就发出吱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儿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在须根的周围留下一小圈淡淡的影子。眼前那影子很快地淡下去,一会儿就只剩下一点儿差不多不能辨认的痕迹。

19.太阳失去了春天时的那份温柔,像火球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得大树不敢有丝毫摆动,更晒裂了大地。泼一盆水到地上,干渴的大地一下子就吮吸得干干净净。满街都

篇三:《描写黄河的好句好段》

1、黄河从横空出世的莽莽天际,从浩瀚的大西北,神秘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漠漠荒原,一路北上南下,奔入东海。她带来了无边无垠的久远和深沉;带来了空灵迷茫的大漠孤烟和苍茫空旷;带来了诗情画意般长河落日的朦胧;带来的磅礴大气的茫茫九派;带来了秦砖汉瓦的质朴--而这一切,都在黄河奇石上体现了出来,这种文化绵延数千里,历经数千年。黄河不但孕育了黄皮肤的中华儿女,而且也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黄河奇石,令人叹为观止。

2、在我心中,黄河是完美的,它清澈见底,河底鱼虾不计其数,3、文人墨客用精妙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黄河,望着日夜奔腾的黄河,望着我心中的黄河,我太过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动,母亲累吗?母亲微笑着告诉我,为了这个民族,为了爱她的儿女,这是一种必须,一种必须的付出,为了华夏子孙能够腾飞,为了民族精神能够延续,她必须不停的流动,不停地提醒华夏子孙能够腾飞,必须滋养这个民族。描写黄河的好句好段

4、第一部农书在黄河水中浸泡;第一部兵书在黄河水中洗濯;第一部医书在黄河水中完善;的一部史书在黄河水中打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从而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

5、看啊!黄河波涛滚滚,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横在中原大地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又多么地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浪花四溅,河水像沸腾了一般,无处不是泡沫和浪花。黄河的巨流从宽阔的河床缓缓地聚拢,骤然间水势迅猛,坠入一道狭窄的深不可测的石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河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向各方奔涌着。它两岸的苍山夹峙,险峻陡峭,堤坡上青草覆盖,河堤两侧林带苍翠,多么另人神往啊--

6、因为黄河,我们有了领先世界的文明,因为黄河,我们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因为黄河,我们有了美丽丰饶的中华家园--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孩子也要对心中的它说一声:我爱你,黄河!

7、黄河不仅以它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而文明于世,更多的,则是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华夏族人开辟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描写黄河的好句好段。而他们,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的子孙。从第一颗稻谷掉进了黄河水中起,人们离开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发展起了领先世界一大步的文化。

8、听啊!黄河日夜不停的咆哮着。它的隆隆轰鸣震耳欲聋,气吞山河之势暴露无遗,犹如千万条巨龙缠绕厮咬,挟雷裹电,咆哮翻滚,齐刷刷地跌下万丈深渊--有时又好比千万根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响。它气势如虹,声声都显示着自己气势磅礴--

9、望着黄河滚滚的奔向东南,惊涛澎湃着的黄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黄河。是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0、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拥有丰富的历史,经历了诸多的考验。上游平缓温柔,如同娴静美丽的少妇;下游,如同脱缰的野马,自由奔腾。黄河像一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中劈出一条道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浊浪排空的气势,劈开大山和深峡,切断腾格里沙漠,在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峡谷中穿流而下,水花飞溅,发出万马奔腾的轰鸣。真想走近黄河,用双手去触摸黄河的身体。

1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提到黄河就能想到中国。黄河那浩浩荡荡的河水像千万匹奔驰的骏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着这句诗,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黄河的形象,从遥远的山巅呼啸而来,唱着轰鸣的歌,九曲连环,浩浩荡荡,以惊人的气魄出现在世人面前。

12、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关于黄河灾害,史不绝书。从先秦到**统治时期的两千五百多年内,黄河下游共决溢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过古黄河堤>中就写道:[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3、一声声浪声,让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14、在中国看水,还是到黄河。九寨沟的水兑现得太清秀,俏得有些洋味;太湖的水又嫌太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是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黄色,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15、夜阑人静,再次勾勒曾经想象的黄河,追寻我们在它那诞生的民族精神。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难道不应该随着黄河那跳动着的永恒的心律,唱出永不疲倦的民族之歌吗?就让黄河那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成为我们诠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吧!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身份对它说:[谢了,母亲河"!

16、像<黄河颂>一诗里说的一样:[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原野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这个样子的。但近几年来,谁也没有想到,黄河竟然会变成现今的这般模样。黄河曾经上千次地决堤,给黄河附近的人们造成了多少伤害?黄河长期以来,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

17、我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不朽的辞章典籍,是在黄河地区诞生的,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不朽的光采。黄河引出了无数的优美诗篇这些诗句千古流传,至今仍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18、黄河是中华民族尊严的一种象征。从它的发源地开始这一路,黄河它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呼啸奔腾;浇灌着沃田万顷,簇拥着工厂如林,接纳着四十多条支流,拥抱着无数峻岭高山,气势磅礴。征途中,有多少障碍在阻挠着它,可它从不断流,不管多高的山,多峻的岭,它从不退缩。依然浩浩荡荡,澎湃汹涌。它正以它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诠释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它以自己的声音告诉每一位国际友人;中华民族,永不退缩!

19、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伟大摇篮。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进行文明创造的重要基地。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气势,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

20、黄河不仅以它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而文明于世,更多的,则是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华夏族人开辟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而他们,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的子孙。从第一颗稻谷掉进了黄河水中起,人们离开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发展起了领先世界一大步的文化。第一部农书在黄河水中浸泡;第一部兵书在黄河水中洗濯;第一部医书在黄河水中完善;的一部史书在黄河水中打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从而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描写大西北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大西北 描写西北风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大西北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大西北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3211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