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观音句子

观音句子

2016-05-11 11:16: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观音句子(共4篇)佛经经典名句300句佛经经典名句300句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3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4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5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观音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观音句子(一)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

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3.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0.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2.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

43.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

经典句子
观音句子(二)

经典句子

人最大的不幸,是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且还忍不住地去"犯贱",纠缠到最后自己的爱都变成了不能说的痛,好多好多年后,依旧是那个伤心的路人甲,不忍和回忆陌路。

在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会在乎你的感受…【观音句子】

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事,有些人注定成为故人,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一些人,一些事,闯进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天的悲伤,今天的快乐,喜怒哀乐都要记得。当这一切都成了回忆,在我们记忆中又会留下了什么?很多事,过去了,很多人,离开了,经历的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都说人如鸿毛、命如野草。于是我欣慰,庆幸在自己最动人的青春里与你相识、结伴而行。不管怎样的难堪或困境,只要有你陪在身旁,就觉得一切都可以咬牙挺过去。于是在每一个时间转弯的仓促路口,都会有你的身影。我不再害怕,因为知道前方有你在等着我,孤独的灵魂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还能冲动,说明你生活还有激情;总是冲动,说明你还不懂生活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生的成功不是挑战别人而是摆平自己,改变自己是自救,改变别人是救人

《观音山》:唯有爱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躁动不安的青春最终过去,遗留的记忆可供以后的年月时时追寻

:【千万不要考验人性】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妄图去证明自己的男人坐怀不乱,而是让男人习惯拒绝除自己以外的女人来坐怀;一个聪明的朋友,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暗恋是一种自毁,是一种伟大的栖牲,她们迷上的,只是这一种感觉,而不是被暗恋的那个人,所以她们通常暗恋班上的男同学,因为他最接近她,最方便被暗恋。暗恋,或许根本就是不需要对象的,我们不过站在河边,看寿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在爱若别人。-

,“拥有一切等于一无所有。富有的痛苦取代了贫困的痛苦,无法选择的折磨胜过了没有选择的折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爆炸反而让人无所适从,即使使用Google、百度这样的产品,你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为有时候,你根本无法描述自己的所需,当你走在街旁听到一首很喜欢的歌,却不知道名字;当你在地铁上邂逅一个不错的女孩,却不知道联系方式;当你苦于了解一门知识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我们获取信息之前,还有一个前提:我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下一步才是如何寻找自己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当今的互联网现状。

看到了美国硅谷公司的酒吧、桌球室、游戏机、健身房、篮球场、电影院……程苓峰

如此反思为什么硅谷能衍生出互联网的原始创新,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心脏:“人如果处于一个放松和自信的状态,就越能够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的原始的需求,就能够有贴近人天性的想法和创造力,所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够受到人的青睐,流行起来。”

Facebook和Google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文化不用多说。再看看国内这些互联网企业以及员工生存现状和企业文化吧。“紧张、焦躁、苦大仇深”是他们的精神现状,“遥不可及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物价、不健康的食品、拥堵的交通、污染的空气、城市缝隙里的蜗居”是他们的生存现状,“晚上21点之后还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以加班为荣”是他们企业奉行的文化„„

企业给员工提供这样的工作环境,也难怪其产品的创新不够、创意不够,焦虑的员工聚集成焦虑的公司,又怎么能指望他们给网民提供一个放松的产品、良性的SNS网站呢?

Facebook在美国崛起用了4年。那么中国呢?8年够不够?擦亮眼睛,作壁上观。

安妮宝贝谈爱情

在路途上想起爱情来,觉得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有两个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里学习,工作。

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 ,

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话说。

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安全。不干涉对方的任何自由,哪怕她还在和旧日男友联络。

不对彼此表白,表白是变相的索取。

很平淡,很熟悉,好像她的气味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气味。

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留给彼此距离

随时可以离开

想安静的时候,即使她在身边,也像是自己一个人。

有一致的生活品味,包括衣服,唱片,香水,食物等等

不太会想起对方,但累得时候,知道他就是家.。

我们很容易碰到的,都是自私或愚蠢的人。

她们爱别人,只是为了证明别人能够爱自己。

或者抓在手里不肯放,直到手里的东西死去。

成熟的感情都需要付出时间去等待它的果实。

但是我们一直欠缺耐心,

有谁会用十年的时间去等一个远行的人?

有谁会在十年远行之后,仍然想回头找到那个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快乐伴随身边。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太阳每天照样升起,但是新的一天。——自勉。【观音句子】

今天听了一期讲座,名字叫做“让我们谈一场纯粹的恋爱。”之后很有感触。

我突然感觉,我原先经历的,和我周围朋友的爱情,仿佛只停留在了喜欢的阶段,都算不上是爱。

教授说:“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才被大家所渴望。”

真爱,是需要双方去努力、去经营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有缺点,不要对对方充满幻想,因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要清楚,他在哪方面吸引了你,哪方面是你不喜欢的。要做到忽略缺点、赞美优点、宽容特点。

很多人分手了都会说:“我们不适合。”我觉得,其实,并不是所谓的不适合,是你们不够爱。爱一个人最大的付出,是为一个人去改变。你爱他,你就会心甘情愿的去为他改变,改变那些他不喜欢的。反过来,你爱她,你就应该对她有信心,相信她会为你改,尽管她可能不会完全改正,剩下的那一小点,就应该你去学会包容,因为你爱她。不是说一句:“我们不适合。”之后走掉了,那样只说明了你对他/她,并不是爱,只是单单的喜欢。喜欢是对方的某一方面吸引了你,而爱,是责任、是担当。既然开始了,就要认真的去对待。 教授说爱情有四点:

1.要平等互爱。

2.要专一排它。

3.要纯洁严肃。

4.要强烈持久。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拥有完美的爱情。只有用心才会拥有爱情。教授说,在大学里,不谈恋爱的是傻瓜,只谈恋爱的是笨蛋。但是,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爱情。很多都是以寂寞开始,以得手结束。【观音句子】

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承诺的,承诺往往说明了爱的不确定性。爱情要有自由空间,不要因为拥有爱情而束缚了自己。很多人谈恋爱,恨不得24小时都和对方待着一起,生怕他或她跟别人走了,那样的爱情,太诚惶诚恐,不能称作是真爱。信任也是自由的一种表现。爱情,是心灵的碰撞,是力量,是支持,是责任,更是担当。现在的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不爱你的人离开,对你是一种幸运。

爱情,是心灵的碰撞。真正的爱情,是很平实的。真正的爱情,会令你优秀、有干劲。 最后,我想说,我非常喜欢这个老师说的一句话: 拥有爱情,天涯咫尺。 没有爱情,咫尺天涯。

我们靠什么取得个人的成功

我们靠什么取得个人的成功

——从“超级女声”到《反对自由主义》

湖北经济学院报编辑部 汤中秋

成功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湖南电视台最近落幕的2005超级女声大赛,让全国的观众感受到了年轻人对成功地渴望和成功路上的艰辛与执著。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如愿以偿的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在层层选拔的现场PK中,我们在火热的场面和音乐中,感受到的

是竞争的残酷和成功的路上的无情淘汰。

但是,2005的超级女生们,无论是位居三甲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还是中途败场的其他选手,她们毫无疑问都是成功的,因为“超级女声”的光环,已经让她们俘获了全国观众的心。与2005的超级女生们相比,同样是“超级女声”的参与者,因为节目影响力的不同,2004年“超级女声”的参赛者中,除了前三名外,其他选手恐怕鲜有人知。从这个意义上讲,超级女生们的成功,源于“超级女声”节目的成功。当个体的能力一定时,个体所处的团队取得的成就越大,其个体的成就也就越大。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通过提升所处团队的成就,来

提升自身的价值和成就。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近几年来非常热门的团队建设问题。那么在团队中的个人,应该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为团队建设出力呢。1937年9月,毛泽东主席写出了一篇关于团队建设的经典文章——《反对自由主义》。在这篇不到1500字的文

章中,毛主席历数了革命队伍(也就是“团队”)内部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揭露了自由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分析了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文章指出了危害团队建设的种种表现:无原则的和平,保持一团和气;说话不负责任,没有集体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意气用事,泄私愤;无视不利于团队建设的问题;办事敷衍、学习松懈;知错不改。所有这些,都将危害团队的建设和团队目标的实现。《反对自由主义》发表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的指导思想,毛主席倡导的思想斗争成为了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延安整风运动正是由于实行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实现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由此,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目标。相应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也实现了自己当初加入这个团队时想要达到的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对应的是中国国民

党,他们中的成员,是以团队的失败而失败的。

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作用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分,现代社会的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实现自己所处团队的成功,这是个人成功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作为现代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选择一个团队并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融洽相处,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当团队取得成功时,你个人的成功和

人身价值的实现,将随之而至。

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张晓峰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观音句子(三)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沉家桢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灵感奇迹,都和观音有关。因为观世音菩萨和这世界上的人类,有这样深厚密切的缘份,所以效仿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最易得到感应和成就。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极重要的经文,是记载观世音菩萨自己讲述他修行的方法及经过。这是在一次法会上,二十五位大菩萨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咐嘱,讲述每个人的修行经验。二十五位讲完之后,释迦佛叫文殊师利菩萨作一个总结。在文殊师利的结论中,他指出:对这个世界上的人而言,观世音菩萨以耳根修禅定的法门为最契机。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选了这个题目,希望各位都能获益。

在讨论观音菩萨的修法之前,将若干有关联的佛陀教示温习一下,也许可以帮助各位的了解。

佛法的目的是解除众生的苦痛。佛说:人生的一切苦痛,都是因妄想执着而来,而妄想执着则是从我们的攀缘心所产生。

什么是攀缘心呢?

攀缘心这个“缘”字是指人的一切感觉的对象,诸如五官所接触、领会到的外界的山河大地形形色色,及脑筋里面所生起的一切思想、意见及知识都包括在内。“攀”的意思即是执着,抓住不放。所以,攀缘心者,是我们人类“见物即执着”的心理状态。不但执着,而且相信这种现象是真实的。

这种执着,即是妄想执着。因为这种妄想执着,妄生分别,认妄作真,所以生出贪瞋痴种种行为,造成种种痛苦。简单的讲,我们是生活在颠倒之中。

佛陀传下了很多法门,叫我们如何可以认清颠倒。这许多法门的中心教法,是叫我们不要攀缘(止),集中心力来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观),这即是禅那,也译作静虑。所以,习禅并不叫人像顽石枯木一样地呆坐,而是叫人全心全意将心力专注一处(一点或一事都可以),使生理心理逐渐起变化,以达到三昧的境界。这种专注浸沉,往往是层层深入,所谓过了一重山,又是一重山。要到那么一天,妄想执着犹如捕风捉影,连名相都不存在时,方才有个消息。

现在我们先将《楞严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所讲述他用耳根修禅定的过程,这段经文重录如下: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

各位请记住:一、观世音修行用的是耳根,因此我们所讲的,都以听闻为主体。二、观世音菩萨所说的是他修行的过程,因此是由浅入深。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说是在修行的初期,因此关于观世音的初期修行经验,特别对我们有用。我将尽可能解释得详尽些,希望各位能够有所收获。

在研究观世音的修行过程中,对「我」、「闻性」、「闻」、「听」及「声」这五个名词,有先认识清楚的必要。这五个名词,实际上也代表妄想执着的五个层次。「声」是最浅最粗的妄想执着,而「我」

则是最深最细也是最难消除的妄想执着。下面我当一一指出观世音菩萨如何一层层地消除妄想执着,以完成本性显现的修持。

「声」、「听」、「闻」及「闻性」通常容易混作一谈,其实其中有很重要及根本的区别。观世音的初期修行,即是从认识这种区别开始。据传说观世音是在海滩边习禅定的,他每天听到海潮声音的来去。清晨醒来,万籁俱寂,潮声远来,打破了清静;不久潮声退去,耳边又恢复清静,随后潮声再来,静又消失了。观世音研究这潮声的来去,发觉潮声及清静这两个对象,在听觉(指所闻的闻性)中是此起彼伏的;潮声生,清静灭;潮声灭,清静生。可是两者有一相同之点,即是都不久存,都有生灭;而听觉则不然,它却老是在那儿。因为有听觉,所以能听到潮声,潮声去了,听觉并不随之而去;因为那时听到的是静。如果听觉随潮声而去,则不但分不出静,而且潮声再来时,又何能再听到次一个潮声?因此,潮声有来去生灭,而听觉则并无来去生灭。(注一)

这个「声音」有来去生灭的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世人的妄想执着,实在是因为「跟追」这暂时生灭的声音而来。为使各位得一深刻的印象起见,我再举一个例:

我现在打一下钟,「当──」我问:「有钟声没有?」大家回答:「有钟声。」待钟声过去,我又问:「现在有钟声没有?」大家回答:「钟声没有了。」这答得很对,钟声是来了又去,也可以说是有生有灭。可是现在让我再打钟一下「当──」而我又问:「各位听见吗?」各位都说:「听见。」一会儿钟声消失,我又再问:「各位听见吗?」有人答:「听不见了。」这话可有了语病,好比盲人说不能看见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盲人并不是看不见,不过所看见的是黑暗而已。我们现在并不是听不见,不过听见的不是钟声,而是静或其他声音而已。试想如果你的听觉没有了,你怎能知道钟声已息。又如果听觉没有了,你又怎能现在还听到我说话。可见消失的只是钟声,而不是你能听的听觉。钟声有来去,有生灭,而听觉则老是在那儿,并无来去,也没有生灭。这不动而能听的听觉,佛法中叫它为「闻性」。

上面的例子,说明「闻性」和「声」的区别。一天到晚,在我们耳边忽生忽灭、一刻不留的是「声」。一直在那儿,不生不灭的是「闻性」。聋子也一样有「闻性」,但是听不到声音。

那么什么叫做「听」?而「听」和「闻」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都晓得,耳朵是听声音的。说得更详尽些,外面的波动震动耳膜,因此传达到脑子里的听神经,就听到声音。所以,「听」是「闻性」经耳及脑两器官而生声音感觉的一种作用。可是各位可晓得,发生有声音的感觉,却并不一定需要耳朵。二十多年前,在加拿大的蒙特里城(MONTREAL)有一位范宣德(VINCENT)博士用电极接触着人的脑子来做实验。他将一位太太的脑壳打开一部分,当一对极细的电棒微触脑子的某一点时,这位太太忽然说她听到了某种熟悉的歌声。但当时并没有人在唱歌。当电棒移开时,歌声亦即终止;电棒再触此点时,同样的歌声却又重来,她这个有歌声的感觉,显而易见,是只用了脑子,并未用到耳朵;我们叫这种作用为「闻」。正如梦中听人说话,也没有用耳朵,所以也只是「闻」,而不是「听」。

现在我们对这四个名词,应该已有比较清楚的概念了。让我再来总结一下:「闻性」是人一直有的听的本能,它无来去,也没有生灭。闻性由脑子及耳而起的闻的作用称为「听」;其单由脑子而起闻的作用称为「闻」。「声音」则是听或闻的对象,它是有来去、有生灭的。事实上,每一个单独的声音,都是剎那生灭的。对此四个名词有了认识之后,我们就比较容易了解观世音所讲的修行过程了。

观世音菩萨说:

「初于闻中」,是说:「我在修行的初期,运用听觉。」这里我要请各位特别注意,在这修行的初期,观世音菩萨也和我们一样:一、有「我」的强烈观念;二、知道运用「闻性」;三、有「闻」及「听」的作用;四、听到「声音」,譬如上面所讲的潮声。为什么我在此处要强调观世音在修行的初期,也像我们凡夫一样,有「我」、「闻性」、「闻」、「听」及「声」等妄想执着呢?这是因为要反映以后观世音怎样逐一消除这种妄想执着。

上面已说过,观世音是在海滩边修禅定的,因听潮声的来去,悟到声音在闻性中剎那生灭,并非永久的、实有的;而人之妄想烦恼,却都因执着这声音而来。所以,观世音采用「入流亡所」的方法,使声音不再成为烦恼的根源。

「入流亡所」(注二)应该分开来研究,现在我们先讨论「入流」「入」是佛法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是表示人的各器官与外界接触的现象。所以,佛法中有所谓「六入」,那是眼、耳、鼻、舌、身五外部器官与外界的接触,及脑意识与外界思想的接触的总称。此处的「入」则是「耳入」,是外界的波动震着耳膜,使人发生有声音感觉的现象。

「流」的意义是「不住」。《金刚经》里常提到「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即是说不要将「入」留停下来,要让它一接「即流」。所以,观世音所说的「入流」,即是《金刚经》中的「不住声生心」。

再说得详细些,「入流」就是说不要停留每一个因耳朵与外界接触所感到的单独的声音(单音),而要让每个单音像流水般的继续不绝的流去。这句话听上去好象很容易,实则很难。我们人的毛病,就是在留住这种单音,而将它们连贯起来,于是组成名词,连成句子,产生意义,妄想执着由此而生,烦恼苦痛由此而来。各位不信,让我们来试一试。

现在我请任何一位在座发三个单音,各位听着。

「观」。──「世」。──「音」。──

现在我问:「各位听到了什么?」很多人回答:「观世音」。诸位答「观世音」的,就没有做到「入流」。因为你们没有让「观」「世」「音」三个单音一「入」即「流」,而是将这三个单音都留住下来,连贯了起来,组成「观世音」,这个名词,并且很多位的脑子里,将平时所知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都连想了起来,这就是妄想执着啊!各位,不论「观世音」这个名词是好或坏,它一样妄想执着。所以,要去掉妄想执着,就得「入流」。

这样一试,各位也许反过来要说,那倒真不容易,人的脑子中就有这么的机能,将单音留住下来,连贯起来,叫我们怎能「不住」而让它「流」呢?这话也不尽然,我们仔细想一想,「入流」也并不这么难。此刻各位的耳朵和外界接触而产生的音声实在多得很:有汽车经过的声音,有小孩在外面吵闹的声音,有邻座呼吸的声音,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可是各位很自然地将这些声音都「流」而「不住」。所「不流」的,只是我在讲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各位在注意我讲的话,要想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因此不让这些「入」流去,而将这些「入」留住,因此就听见我的话,也因此就产生许多思想上的反应。又譬如你听到的三个单音,如果各位不将它们留住,每个单音都任它一触即流,单独的一个「观」声,一个「世」声,或一个「音」声,都产生不出观世音这个名词及因之而有的一切意义。各位自己可以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自会觉得「入流」这个办法,确是很妙。

「亡所」的亡是「亡失」、「消除」的意思;「所」是所听到的对象及因听到而引起的一切对象的简

称。在佛学经书里,常提到「能」、「所」两个名词。「能」是指能起此作用的主体,譬如能听的我、能看的我。「所」是指此作用所及的对象,譬如所听到的声音、所看到的色彩。世界上有许多现象,都由此相对的「能、所」观念造成,是妄想执着的主要形态,所以,「亡所」是说在修行中「亡失了听到的对象及因此对象而产生的一切对象。」让我来举一个例子: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居士说「地下车(指纽约的SUBWAY)的声音真闹,一坐进地下车,就被乱烘烘的闹声弄得心烦。」当我们分析这句话的时侯,就会发现下列的层次:

一、坐进地下车,耳朵与外界接触(「入」)。

二、将每个单音留住了下来(不流而住),乃发觉有声音(听到的对象──这是第一个「所」)。

三、这声音是轰轰轰的(单音连贯起来,造成有意义的对象这是第二个「所」)。

四、这轰轰的声音是地下车的声音(联想起其他的对象这是第三个「所」)。

五、地下车的闹声真烦心(又联想起以往的经验,引起烦心的对象──这是第四个「所」。) 现在让我们将这些对象一层层的反推回去。

一、尽管知道是地下车的闹声,但不去联想起以往因听到地下车闹声而烦心的经验──「亡」第四个「所」。

二、尽管听到轰轰的声音,但不去管它是飞机的轰轰声呢,还是地下车的轰轰声,还是其他的轰轰声──「亡」第三个「所」。

三、尽管听到有声音,可是不去分别它是轰轰声呢,还是吱吱声,还是其地各种的声音──「亡」第二个「所」。

四、每个单音,任它一触即流(入流),不予留住连贯,闻性中不起有声音的感觉──「亡」第一个「所」。

到此阶段,所有的「所」——对象,郡已亡失,此种境界,便是「入流亡所」。

各位现在明白了「入流亡所」的整个意义。观世音菩萨在他修行的初期,即是用的这个方法:在闻性中,耳入不住,亡失对象。

观世音接下去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三句是说因「入流亡所」的不断训练,功夫渐深,在闻性中此时已没有任何可听的对象,(「所已寂」),也没有了耳根和外界接触的现象,(「入已寂」);闻性中清清净净,但并不昏沉或木然而无知觉,(因此说「了然」)。此时感觉到的,是既没有动的形相(声因动而来),也没有「静」的形相(与动相对的静)。在这个阶段,已经是「定」的境界了。不过「定」有程度的深浅,要一层层的深入,现在还只能说是初定的境界。在这境界中,前面指出的五项妄想执着——「我」、「闻性」、「闻」、「听」及「声」,还只能说是去掉了「声」及『听」。可是因为去掉了「声」「听」这两种妄想执着,人类的许多苦痛,已经可以减去很多。世人能到此境界,已能够有很多快乐自在的受用。这时侯佛陀所教的「不要攀缘」可以说已经达到,接下去是要「集中心力来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观世音到此境界,并不停止,而是努力深入推究,使「定」的程度日益加深,所以说:

如是渐增

讲到此处,我想说一个寓言。因为在这以前的修行境界,有很多位可能已经达到。但自此以后,则都是定中用功夫,不容易为一般人所了解。先说一个寓言,不但希望增加各位的兴趣,也藉此说明我本人的立场。

各位知道青蛙在他生足之前,只能在水中生活,要等长大,足生出来后,方能到岸上去。有一天一只

母蛙从岸滩上回来,对一群祇能在水中过活的小蛙说「孩子们呀!那岸上可真舒服啊!阳光是这样的温暖,微风吹来,又是那么地凉爽!」各位,小蛙可能体会到此中的舒服滋味。小蛙们吵着叫母蛙解释得更清楚些,可是母蛙用尽它所能想象得到的形容词,无法使小蛙了解真滋味。一直要等到小蛙自己长出脚来时,一跳上岸,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母蛙所讲的是如此。

在座的可能有母蛙在,但我本人却祇是小蛙,因此,我所讲的,只算是小蛙传述母蛙的话。如果各位中有的也是小蛙,那么我们只能说是小蛙和小蛙瞎猜瞎摸一番。但希望我们这群小蛙,有那么一天,大家长出脚来,跳上岸去,那时才能真正了解观世音菩萨所讲的真相。

观世音菩萨接下去讲: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因为在此阶段,「闻」及「闻性」还在,观世音在定中,继续深入推究这「能闻的我」和「所闻的对象」究竟有什么区别?推究来,推究去,推到尽头,才恍然大悟,原来「能闻的我」和「所闻的对象」,其中并无分别,因此说「闻所闻尽」。第一个「闻」,是说「能闻」,也即是指「能闻的我」或「能闻的闻性」,接下去「所闻」即是「所闻的对象」。推到尽头,觉悟并无分别可求,所以说「尽」。这时因「闻性」及「闻」的观念已不存在,心中自在净乐,一般的苦痛,除生死外,可谓已完全消除。可是观世音并不以达到此境界为满足,也不停止,再继续深入推究,所以「尽闻不住」。就是说,能闻所闻,推到尽头,了知一无分别,但仍不停止,于是又接下去是: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定的境界,再深一层。在此境界,已只有一种「觉」在定中。但是什么人在「觉」呢?是「我」在觉。因此,只要有觉的念头存在,还是有一个「我」。观世音再深入推究,观察这「能觉的我」及「所觉的对象」究竟有什么区别?研来研去,研到尽头,原来「能觉的我」与「所觉的对象」也没有分别,同是不可捉摸的「空」,因此说「觉所觉空」。

在这个定的境界中,不复有肉体的我的存在,生死的苦痛至此解脱。而这「空」的感觉,则是穷极三界,没有时间的限制;圆遍一切,也没有空间的边际。所以,观世音菩萨说,他在这个阶段的境界是「空觉极圆」。但是这境界还没有到圆满的地位,观世音在空中继续修进,接下去是:

空所空灭

这时定的境界,自又更深一层。可是在这境界中,仍有一个空的感觉存住。是什么人在空中感到空呢?此时虽已没有肉体的我的存在,可是意识中的「我」还很微细的隐隐存在;也就是说,还有极轻微的妄想执着,没有除净。这时的境界,很容易被误解而认为已到修行的顶峰,其实还差最重要的一个最后关键,所以切不可停止,要百尺竿头,更上一级,加紧推究这「能空的我」和「所空的对象──空」又有什么区别呢?推究到头,不但「能空」「所空」原无分别,忽然连「空」也失其所在,因此说:「空所空灭」。 到了这个境界,一切有生有灭、可生可灭的念头、感觉、观照,如「闻」、如「觉」、如「空」、如「我」,都完全寂灭,妄想执着已一丝不存,人生的一切苦痛,已都解脱,正如黑暗消灭,所有的全是光明,所以说:

西游记里的经典语句
观音句子(四)

1、山中无男子,寒尽不知年。(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4、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西游记里的经典语句。(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5、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六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6、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7、出其言善,则理之外应之;出其不善,则理之外违之。(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8、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9、出家人扫地恐伤虫蝼之命,爱惜飞蛾纱照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10、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11、人没伤虎心,1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13、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真先>)

14、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15、遇泰山轻如芥子,携风尖难脱红尘。(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16、和尚是色中饿鬼。(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17、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18、君子不念旧恶。(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19、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1、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2、事不过三。(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3、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24、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25、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26、上门的买卖好做。(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27、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28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29、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30、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31。尿泡虽大无斤辆,秤砣虽小压千斤。(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32、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33、看僧面看佛面。(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34、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35、顺父母言情,呼为大孝。(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36、好人头山祥云照顶,恶人头山黑气冲天。(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37、树大招风风憾树,人为名高名丧人。(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38、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39、人将礼乐为先。(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40、老虎进城,家家都闭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41、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42、鬼也怕恶人。(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43、国正天心顺。(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44、拿贼拿脏。(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45、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46、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是嚎啕痛哭嘿。(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47、家无二主。(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48、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49、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50、脱得去,谢神明。(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51、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52、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53、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54、众毛攒球。(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55、龙无云不行。(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56、人逢喜事精神爽。(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57、功到自然成。(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58、背凡人重如丘山。(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59、术动公卿。(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60、冤家路儿窄。(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61、强龙不压地头蛇。(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62、巧者多劳拙者闲。(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63、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64、斋佛不饱,不如活埋。(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65、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大偏害没儿人。(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66、鸡儿不吃无工之食。(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67、巧说无凭,做当便见。(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蓝>)

68、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69、道化贤良释化愚。(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70、公敢窃取皆为盗。(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71、胜败兵家之常事。(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巉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72、瓜熟自落。(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73、瓜熟蒂落。(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74、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75、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第五十四<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76、粗柳撮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第五十四<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77、千里姻缘似线牵。(第五十四<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78、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第五十四<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79、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第五十四<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80、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81、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82、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83、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

84、不冷不热,五谷不结。(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85、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86、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87、妻者齐也,夫乃养身之父。(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88、得胜的猫儿欢似虎。(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89、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90、行不由径,岂可转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91、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9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93、武不善作。(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94、穷寇勿追。(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95、好死不如恶活。(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96、有佛有经,无方无宝。(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

97、人未伤心不得死,花残叶落是根枯。(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98、说金子幌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醒气。(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情>)

99、夜行以烛,无烛则止。(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情>)

100、行动有三分财气。(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101、药不跟卖,病不讨医(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102、药不执方,合宜而用。(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

103、一人有福,带挈屋。(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

104、家丑不可外谈。(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

105、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方。(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

106、断送一生惟有酒。(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

107、破除万事无过酒。(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

108、猫咬尿胞泡空欢喜。(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

109、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

1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1、三人出外,小的儿苦。(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2、有事弟子服其劳。(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3、远来的和尚好看经。(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4、男不与女斗。(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5、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6、七年男女不同席。(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7、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8、禽有禽言,兽有兽语。(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精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119、一打三分低。(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120、在家不是贫,路上贫杀人。(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121、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122、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123、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124、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125、放屁添风。(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126、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127、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休真>)

128、说谎不瞒当乡人。(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休真>)

129、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休拜真知>)

130、天无二日,人无二理。(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

131、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

132、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

133、山不碍路,路自通山。(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4、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5、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7、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8、时来逢好友,运去遇佳人。(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139、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140、养儿不用阿金溺银。(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141、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142、遇方便时行方便,得绕人处且饶人。(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143、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144、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

145、人将礼乐为先。(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

146、天无阴阳,日月不明;地无阴阳,草木不生;人无阴阳,不分男女。(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

147、事无三不成。(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148、告人死罪得死罪,须是理顺,方可为之。(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149、万事从宽。(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150、一日官事十日打。(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15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152、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153、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般看。(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154、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155、风从地起,云自山出。(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156、父在,子不得自专。(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157、公子登筵,不醉即饱;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158、事从缓来。(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159、手插鱼篮,避不得醒。(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160、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161、物有几等物,人有几等人。(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

162、教训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

163、癞母猪专赶金毛狮子。(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耙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164、停留长智。(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

165、千里姻缘使线牵。(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166、嫁鸡逐鸡,嫁犬逐犬。(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167、皮肉粗糙,骨格坚强。(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168、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

169、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

170、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171、起头容易结梢难。(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172、留得在,落得怪。(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173、珍馐百味,一饱便休。只有私房钱,那有私房肚!(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174、只有错拿,没有错放。(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圣显幽魂救本原>)

175、好处安身,苦处用钱。(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圣显幽魂救本原>)

176、望山走倒马。(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观音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观音菩萨的句子 描写滴水观音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观音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观音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4057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