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修饰记者的句子

修饰记者的句子

2016-05-18 09:02: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修饰记者的句子(共5篇)2014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五章(含答案)新闻记者培训 2013 练习题《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一)单选题1 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 。( D)A 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B 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C 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D 遵守法律2 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修饰记者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4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五章(含答案)》
修饰记者的句子 第一篇

新闻记者培训 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 。( 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 。( 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 。(B )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 “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 ”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 “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 。( 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 ?(B )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 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修饰记者的句子】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

A.准确

B.时效【修饰记者的句子】

C.传神

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 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 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 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 )

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 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

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 D)

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 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二)多选题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C)

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 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 ABCD) 。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 BCD)

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 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 ABCD)

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

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

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 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C.出现方言时

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 ABC)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

C.增加趣味性

D.更具概括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 ABC)

《新闻记者培训》
修饰记者的句子 第二篇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

D.保护匿名消息源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 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修饰记者的句子】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 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 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修饰记者的句子 第三篇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B)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

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修饰记者的句子】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修饰记者的句子】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 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修饰记者的句子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

(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 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

(C)

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

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二、多选题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

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

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

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

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

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描写感情失落的句子 别再使用修饰音》
修饰记者的句子 第四篇

别再使用修饰音,唱最清澈的歌给我;别揣测该说什么,用透明的眼神看我;别后退逃避什么,把蜷缩的手指给我;别说你不再爱我,还爱过的记忆给我。
我能感觉到你的心痛,你有你说不出的无奈。。。描写感情失落的句子 别再使用修饰音。但是你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越是这样我就越难受。
那一夜,满天繁星,我确定你没有喊我。你为什么不喊我?再远,我都听得见。
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别再使用修饰音。沉寂在自己的世界。品味忧郁,浅酌感伤。寻个人陪着我哭。
头仰望,零星点缀着亮光的夜空,环顾四周,空空荡荡的房间再也找不到一丝你的气息!那关于你的画面就好似天上那零星的亮光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是那空荡的心房明确的告诉那已是回忆。 
我的眼泪流下来,灌溉了下面那些柔软的草,不知道来年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伤失落的,是我,是我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就像有人说过的: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原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
修饰记者的句子 第五篇

1、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榴花带在云鬓上,增添娇艳。

2、五月,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头,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诗行,用心聆听着泥土灵魂的悠悠歌唱,窥探着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

3、雨不知疲倦地下,下湿了这座城市,下湿了人们回家的路,淋湿了我原本就潮湿的心情。才知道这万物蓬勃的五月,怀念也会无休无止。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

4、踏青就是给心情换一个率性自然的休闲春装。以崇山为峨冠,5、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浓郁,随风越过枝头,停留在有你的彼岸,蕴润即将风干的记忆。

6、五月的天,阳光明媚和蔼,不经意地透过薄薄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洒遍大地,留下了款款热情;五月的天,风儿早就改变了性情,改变了方向,缓缓地、含情地轻抚身边的小孩的脸,轻轻地、柔柔地唤醒冬天里贪睡的青蛙;五月的天,小溪变得丰满起来,哗啦啦的停不了脚步,似乎要奔向远方,奔走中与石头撞个满怀,发出了叮咚;五月的天,大地似乎甩掉了累赘,脱掉了厚重,焕发着青春,散发着活力,张扬着奔放,呈现着缤纷。

7、五月里的河水已经不再冷了,姑娘大嫂们都站在河水里清洗衣服,欢声笑语远远传来。一同跟来玩耍的孩子们,也调皮的脱下鞋袜,高高地挽起裤脚进到水里,用手浇起水花来打仗。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清凉的河水溅到衣服上、脸上、脖子里,却仍然乐不可支……

8、我顺着一缕阳光的嫩绿思绪,寻找着五月在季节里的清香。紫粉色的梧桐花娇艳地吹开五月的喇叭,把五月的激情浪漫浓重地渲染;润白的槐花把五月的故事一串串地高挂在嫩绿的枝头,用淡雅的色调修饰五月素洁的衣襟。

9、五月,情窦初开。诡异的春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听说石榴花开过,而我依然还在春的背后,匆忙整理着岁月过往的思绪。踏上五月的沙滩,是谁,在云天之外呼唤着我?用夏潮湿的声音。春,初容已改。

10、悉数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天空没有尘埃,蔚蓝,多情的四月离去而让我独爱五月的炙热,瘦红肥绿的山川,恰到点精之妙处。

11、塞外的春天总是跚跚来迟,草原五月,当万物复苏,树木吐绿,草原依然是满目枯黄,唯独那些迟迟从土壤里钻出来的小芽儿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盎然春意。

12、水田里的禾苗都已经长高长绿了,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恍如一片绿的海洋。风儿一来,便如波澜起伏,层层叠叠的全都是绿浪!你只要默默地看上几分钟,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马上就会包围你,让你情不自禁的觉着清爽、恬静与快乐!

13、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那是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任芳香飘荡四野,香拂柔情。如果有爱,她会开在你的心里,香到你的梦里。

14、五月,漫山遍野都是翠色盈盈,风光如画。那如绿毯一般铺开来的嫩草,总让人忍不住的想要趴下去躺一躺,去抚摸一下那柔软的绿。或者,就在上面打几个滚,闻一闻泥土清新的香味!那偶尔夹杂期间的不知名的小花,也都趁着这风和日丽都绽开了妩媚的笑颜,迎接夏天的到来!

15、、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那是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任芳香飘荡四野,香拂柔情。如果有爱,她会开在你的心里,香到你的梦里。

16、五月是浪漫的,浪漫的五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总能姿意出淡雅清新的情愫。虽不是温情下的缠绵悱恻,却依然能超脱出怦动的激情,人因五月的传奇故事而风情浅淡恬静。

17、五月,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回味过温馨淳淳的母爱,夏,赤着脚,携着五彩斑斓一路走来,炙热的情怀,舞醉一地阳光,辉映清风皓月。

18、五月的傍晚很美,独自伫立在桥头,聆听流水奔跑时拍打的节拍。

19、五月的香,缓缓而来,迟了季。风把云酿成美酒,惊了心扉。挥洒中锈了记忆。尘封日久,你又来拉拉我的袖。熟悉遥远的你滑过我的梦,拂过我的面,似这般爱与忧。

20、五月的风景俏丽地展示着她美丽的身影,无论是朝暮里温婉柔美的波幔透出的悠远宁静,还是在艳阳下闪亮水花里飞溅的激情,都是那么令人飘然而超脱。()这时,寄情于山水间,一个个易感的心灵与大自然和谐交流,情景相融共同架构起灵魂的通感,使艰辛的人生在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中,获得一种“偷得浮生半自闲”的惬意和欢畅。

21、三月的天,春寒料峭略带阴霾,四月的雨,缠绵而不失凄婉,五月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五月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

22、踏青吧,五月踏青,在大自然的画廊梦谷里,轻轻挽起春的流韵,在陶然中释放心灵、感悟自然、放逐人生。

23、五月,雨洗后的天空更加明净。白云悠游在一片海的湛蓝,明媚,靓丽,光芒四射,星空上一弯霁月,洁净的光辉不再清冷。

24、五月,温暖的春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汗水也在明媚的阳光下出现在劳动者的额头。

25、时光,绕指渐行,悲空了岁月的风华,撰写了年轮的沧桑。眼眸的风景,耳际的浅笑,还有湖边渐瘦的脚印,都一一跌入流年的光影里。花絮零落,春梦搁浅,心底的思念,总是婉婉轻徊,粉如五月的微红,若歌盈袖。

26、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田野河畔走一走吧,你会被这个绚丽多彩的季节迷住的!白的梨花、粉的桃花都还没谢尽,火红的石榴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趁着这五月的阳光盛开,将放未放的样子,及惹人怜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修饰记者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副词修饰句子 修饰白色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修饰记者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修饰记者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4153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