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2016-05-25 11:55: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共5篇)关于劝学的诗句关于劝学的诗句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劝学的诗句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一)

关于劝学的诗句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十年磨一剑。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不是虚心岂得贤。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关于劝学的诗句

劝学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二)

教学内容:孙权劝学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形似字区别 (3)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孰若孤(谁 比得上)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蒙乃始就学(才 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 士别三日(分别)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 到) 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多义词辨析 (7)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阅读知识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背景知识

1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层(“初”„„“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课文写作特色】

1.笔墨简约,言简意赅。 2.运用对话,刻画人物。 【课本习题提示】

一、示例: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

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权谓吕蒙曰( )

A.叫做 B.说 C.告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③见往事耳( )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④孰若孤( )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⑤蒙乃始就学( )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⑤及鲁肃过寻阳( ) A.经过 B.到 C.离开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表示什么语气,并指出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语气词相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刘 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了。”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①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昧:暗

①分别指出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 ②解释下列词语。

暮( ) 戏( ) 问于师旷( )闻( ) 善( ) 为人臣( ) ③“平公曰:‘善哉!’句中“善”字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④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意在说明一个_的道理。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__________,由绚烂到__________。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__________。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果粒,牢记着他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zhuì( )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里,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最恰当的,分别将其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 ①安详 ②安逸 ③平静 ④平淡 ⑤体尝 ⑥体察 (2)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写在其后的括号里。

2

(2002,山西) 辨析:这是一道检查同义词辨析和汉字识记的题,同样离不开日常的语言积累。解答时,一靠语感,二要联系语境,单纯从词义角度理解,是不灵活的。“激越”、“安详”与“绚烂”、“平淡”是两组相对应的表示一个动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两个词语,语义、语境都相吻合。“体尝”的意思是“体会品尝”,下文中的“苦涩”、“甘甜”两个词是你选择它的提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①④⑤;坠。 例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流,__________

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

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

C.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

D.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 (2002,杭州)

辨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逻辑的题目,只要掌握做题的规律,找到突破口,就会非常简单。空白处的前一个词是“分流”,“有的„„有的„„”承接它,很合适;“因为”后的两个原因中,“看电视剧和小品”与上文的“写电视剧、小品”联系紧密,所以应放在前边,而且“相声创作酬金低”也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放在后面。所以本题应选C。 【易错例题分析】

例 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 )

A.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B.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 C.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D.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警示:这四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日常使用率较高,因而无形之中就会养成一种使用的习惯。由于大家的年龄特点,思维跟不上表达,往往随心所“语”,而不去探究正确与否,所以,答题时容易受平时表达习惯的影响,产生错觉。“和睦”一词的意思是“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用来形容“笑容”显然不合适,“温和”较恰当,所以正确答案是A。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qīng卿相 jī唧唧 liè猎奇 là腊月 (2)①古时王侯的自称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②只 粗略地阅读 ③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④重新 ⑤认清事物 (3)①c ②c ③b ④b ⑤a ⑥b (4)D (5)①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①他的,代词 自己,代词;代词,代下文所言的事 助词,的 ②晚 戏弄 向 听说 好 做 ③字面意义:(讲得)好极了。深层意义:赞扬、佩服师旷关于学无止境的劝戒。 ④少年好学,(就)好像初升太阳的光华;壮年好学,(就)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芒;老年好学,(就)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⑤比喻、排比 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不懈追求,任何时候都会有所收获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3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4.C 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

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拓展阅读】 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孰( ) 更( ) 邪( ) 涉猎( ) 遂( ) 2.、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四书”“五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卿今者才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5.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6.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8.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4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二、课内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卿qīng 孰shú 更gēng 邪yé 涉猎shè 遂suì 2.(1)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北宋 政治家 史学家 (3)诗 书 礼 易 春秋

3.(1)当道、当权 (2)推辞 (3)研究 (4)浏览群书,不许深入研究 (5)知道 (6)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7)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4.(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5.(1)√(2)×(3)√

8.(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2)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3)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二、课内精段阅读 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 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矣

劝学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三)

《劝学》复习学案 主备人 康与凤

学习目标: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基础导学:

一、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二、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2.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三、知识梳理

(一)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劝学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3、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木直中绳 5、臂非加长也

6、 虽有槁暴 7、金就砺则利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 知明而行无过矣 10、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 吾尝跂而望矣 12 、假舆马者 13、而致千里 14、非能水也 15、而绝江河 16、而闻者彰 17、风雨兴焉 18、 故不积跬步 19、无以至千里

20、 锲而舍之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2、蟹六跪而二螯

23、水为之,而寒于水 2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5、用心一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君子生非异也 4、知明而行无过矣

(四)指出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用心一也 (五)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金子,黄金。 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跪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六)特殊句式,指出类型,并翻译 1、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用心一也 3、 用心躁也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輮以为轮 (七)一词多义 1、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3、望【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4、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5、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6、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惧有伏焉

(4)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 7、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龟玉毁于椟中 (3)善假于物也【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焉(语气助词,哪里,于此,它) 于(从、比,在,表对象不译) (八)翻译重点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B A.蓼.(li ǎo)蓝 靛.(di àn)青 其曲中.(zhōng)规 参省.

(xǐng) B.跂.(qì)而望 埃.(āi)土 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 舆.(yú)马 槁暴.(pù) 金石可镂.

(lǚ) D.用心躁.(zào)也 须臾.(yú) 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答案D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答案C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省:忽略 4.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A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5.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答案C(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金就砺则利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輮以为轮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A 点拨: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主谓倒装句;C宾语前置句;D.省略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以为轮,其曲中规

8、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 ②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点拨:于:从/比;而:表并列/表转折。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斗折蛇行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点拨: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10、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

10、 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 善假于物也③ 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

12、D(①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②④⑤⑥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3、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14、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15.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渐之滫(渐渐)B.形乎动静(体现) C.教使之然而(这样)D.不临深谷(靠近) 16.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17.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译文: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

15.A(浸泡,浸染)16.D

17.(1)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

【参考译文】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关于劝学的诗句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四)

1、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关于劝学的诗句。——<淮南子>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6、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关于劝学的诗句。——<神童诗>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2、富贵必从勤苦得,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经典古诗词名句
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五)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典古诗词名句。——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经典古诗词名句。——<庄子>

1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5、本是同根生,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24、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3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4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5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5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5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5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6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63、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6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6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7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7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7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7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7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2、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8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8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9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9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9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9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0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0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0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0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0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0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0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1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1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1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1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1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20、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12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2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1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24、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1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131、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13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1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3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13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3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4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4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4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1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4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4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5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5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5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5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1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5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6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6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6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6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6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6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17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7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7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7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7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77、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17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7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8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8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8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8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18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9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9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9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9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9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20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劝学五言格言 五言绝句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劝学的五言绝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4305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