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批判小人的句子

批判小人的句子

2016-06-06 11:47: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批判小人的句子(共5篇)从儒家“小人”观念看修养问题从儒家“小人”观念看修养问题摘要:培养合格公民,建设公民社会在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修养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站在儒家“性善论”这个最基本的、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从儒家的“小人”观念着手,并结合朱熹对古典的不同阶段教育目的进行分析,了解儒家的修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批判小人的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从儒家“小人”观念看修养问题
批判小人的句子(一)

从儒家“小人”观念看修养问题

摘要:培养合格公民,建设公民社会在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修养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站在儒家“性善论”这个最基本的、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从儒家的“小人”观念着手,并结合朱熹对古典的不同阶段教育目的进行分析,了解儒家的修养问题,进而面对当前社会,由传统社会中古典的“君子——小人”的人格形态推进演化为当代民主化社会模式下的现代的人格类型——“公民”提供思想之借鉴。

关键词:儒家;小人;性善论;修养;学习理论

收稿日期:2012-03-18

作者简介:白云方(1985-),男,河南郑州人,2010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从事先秦哲学研究。

儒家在进行人格分析时提出了很多对人格描述的范畴与概念,比如“斗筲之辈”、“小人”、“君子”、“圣人”、“善人”、“仁者”等等,而“君子”和“小人”概念无疑是是儒家一对基本的描述人格类型的概念。孔子曾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未悟出心学之前曾有秉持格物致知思想“格竹七日”的经历,累倒之后慨叹“凡圣有别”。先圣的“少也贱”和“凡圣有别之‘凡’”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儒家“小人”观念的内涵之一,而在修养问题上持“凡圣有别”心态萎靡不进恰是不少人真实心理写照。历来学者对“小人”的论述不多,本文之主要目的是站在儒家“人人可得为尧舜”的基本立场之上,在大方诸家论述人格修养的目的——“君子、圣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努力从诸家学说中还原出个人修养的“始点”——“小人”,从而希望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儒家修养问题。

一、儒家的“小人”观念

(一)孔孟的“小人”观念

《中庸》中有言曰“仁者人也”,即“仁”是是人之为人之本质所在,“仁”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是“礼乐”文化的精神本质。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明确指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应该具备“仁”的品格,“小人”则缺乏这种品格。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论断可以看出,“小人”和君子一样,也能“喻”能“达”即和“君子”一样具知觉能力,只是“君子”与“小人”处于不同的道德水平,“君子”处于具有“上达,喻于义”的社会理性之层次,而“小人”虽有理性,但处于口腹之欲的“下达,喻于利”的本能理性之层次。《孟子•告子上》更能清晰明确地指出了二者的区别:“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对于这个问题,孟子的看法是,人既有口腹,又有心志,前者为小,后者为大,即“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北宋理学家程颐对“仁”的解释最能说明“君子”“小人”的区别了,在《二程集》中伊川解释“仁”时提到“仁一公字而已”。

(二)根据孟子的“性善论”分析小人的概念

“性善论”是孟子重要的思想,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孟子的以“四端说”为内容的“性善说”将孔子的心性论系统化,《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不可否认在儒家“人人可得为尧舜”的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小人”也和“君子”一样是具有仁义礼智的“四端”的,只是如同荀子所说人开始是处于“本始材朴”状态,《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四端犹如四种“种子”,只是人性在仁义礼智四个方向上的可能性,人要真正地达到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德性状态,还必须“知皆扩而充之”,而“小人”就是蔽于口腹耳目之欲,仅养其小者之缘故。

(三)古代小学与大学教育的阶段性反映出的君子小人概念区别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提出的大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恰恰反映了“君子”和“小人”只是处于不同的学识阶段。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中说:“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 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2]这里朱熹点出大学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小学教育的内容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 御、书数之文”。而大学教育则是“修己治人之道”。反映了二者的主要区别。

另外《论语·阳货》中的“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将女子与“小人”并列起来,也反映了原初之“小人”意义并无道德批判含义,因古代女子教育相对于男子教育来说极不发达,中国直到近代才允许女子走进正式的课堂。《论语·子罕》中载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3]在这里“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贱”和“能鄙事”不正是儒家“小人”的一些特点吗,只是后来孔子“十五有志于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学而不厌”坚持不懈地学习,方成就了千古圣人!这里孔子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进德之关键途径,所以下面一节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二、儒家重视学习的思想

通过孔子,孟子,荀子,以及朱熹大学章句中关于“小人”观念的论证,明确了在儒家立场下“小人”就是虽然具有四端之善性,但依然未达到道德自觉状态,而要达到仁义礼智的状态,则要通过学习来完成,因此儒家是十分重视学习的。

(一)儒家贤哲十分重视学习

《论语》首篇首章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接着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反映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孔子本人十分强调自己好学,《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这里孔子描述自己人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志于学”。另外,在《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不厌”反映了孔子好学不自满;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说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在这里孔子在回答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时,孔子也强调孔文子是因为聪明而且爱好学习,能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学习。【批判小人的句子

(二)不学的弊害

《论语•阳货》篇载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里讲的是只是爱好向往“仁知信直勇刚”六种美好道德品质但却不学习去充实而造成的弊害,这也从反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论语•季氏》中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这里,孔子首先论说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种获得知识的情况,接着又明确地指出“困而不学”恰恰是“小人”之为“小人”的原因所在。

(三)辩证地看待学习

《论语·雍也》中说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子路》篇中有章说: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

是:“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都说明虽然学习了,但没有确立志向,依然不行。《论语·为政》中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相互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这里都是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学习必须讲求方式,既要多阅读材料,又要把仔细地考证材料认真地联系现实地进行思考,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

(四)“非志无以成学”——志向的重要性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被流传千古的名言,广为人知,可是同出于《诫子书》中对学习,立志成学的句子确不为人所熟知,即“才须学也”以及“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这里不仅强调了广才需要靠学习,另外更进一步强调了确立志向对成学的意义。

宋明时期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着重讲以义利判君子小人,关键在于当辨其志。他说,同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其根本在于各个人的志不相同。求取功名的人,有的志在升官发财,其功名考取,仍是“喻于利”的小人 ;有的志在治国安民,求功名则是“喻于义”的君子. 由是而仕,必皆共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三君子乎?因此,做事重在做人,做人重在辨志。[4]

三、总结——德性即知识

综合来看,基于儒家“性善论”的立场,儒家原初用法上的“小人”只是与“君子”地位相对的国民的称呼,只是到了后来当“君子”以道德修养为本质的时候,与之相对的“小人”方有了道德修养缺失的含义,连儒家圣人孔子也说自己“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又说自己是通过“志于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学而不厌”来成就其伟大德性的,这点对我们今天认识自我,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重学,孟子讲“扩而充之”,荀子讲“化性起伪”贤哲都重视通过学习成为君子的意义,这点和西方先哲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内涵何其相似!当然,学习是成为君子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不能确立正确的志向,不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依然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那么只能沦为“多不接世,悲守穷庐”或者要么即使处于高位,但因“只养其小者”也会成为“患得患失”的“小人之儒”。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2.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

[4][宋]陆九渊.陆象山先生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2:3.

“真小人”与“伪君子”——麦金太
批判小人的句子(二)

【批判小人的句子】

“真小人”与“伪君子”

——麦金太尔何以断言启蒙筹划是失败的?

李义天

摘 要:本文从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断言所可能导致的两种相反理解出发。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缺少合理性的道德争论负责。而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的道德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的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的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的方案是引入传统合理性。但这亦有诸多问题。生活境遇的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为主之见,而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适性(一)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关键词:启蒙的道德筹划;不可公度;道德普世性(一);道德分殊性(多)

一、“启蒙之失败”的两种可能理解与当前的道德困境

对当前道德困境的不满和对现代道德哲学思路的质疑,是引起麦金太尔批判现代伦理学的主要原因。按他的说法,道德困境是由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enlightenment project)的失败导致的。然而,当我们说“启蒙的道德筹划失败了”的时候,可能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设想和取向——

一种是,启蒙筹划的失败,是由于被某种别的方案所瓦解和取代了;后者在道德生活中甚嚣尘上,导致我们面对纷乱的道德分歧却无力解决。换言之,使我们陷入道德困境的,是击败(否定)启蒙筹划的那种方案而不是启蒙筹划本身。这自然让我们想到,应当恢复(或进一步完善)启蒙的道德筹划方案,使之重新扎稳阵营,不至于陷于失败之地。

另一种是,启蒙筹划的失败,是因其本身的内在缺陷所致。启蒙的道德筹划没有准确把握生活事实,不足以应对现实的道德状况,才有如今的困境。也就是说,击败(否定)启蒙式方案的,不是某种别的道德理论,而是道德生活本身。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启蒙筹划的失败,重新认识道德生活的事实,去发现真实而准确的新的道德论证方案。 可见,从“启蒙筹划失败”的断言出发,可引出两种相反的理解思路。而麦氏复杂的论证过程,也易使人在这两者之间发生摇摆。因而,回答如下问题——麦氏究竟是在

怎样的意义上来阐释和论证“启蒙之失败”?他对这种“失败”报以何种态度?——,正是本文的论旨所在。

对于第一种理解来说,当前的道德困境不是“启蒙道德筹划”造成的,而是“启蒙道德筹划的退让”造成的;因而启蒙筹划的“失败”,是指它在与其他方案交锋时未能坚守阵地而被否定。而对第二种理解来说,当前的道德困境恰好就是“启蒙筹划”的直接结果;启蒙筹划的“失败”,是指它在应对道德生活时缺乏有效的解释力和洞察力。因此,如何理解“启蒙的道德筹划失败”这一命题,其实在于如何理解“启蒙的道德筹划”同“当前的道德困境”之间的关系。而要理解这一关系,就须先考察,在麦金太尔的语境中,“启蒙的道德筹划”和“当前的道德困境”到底意指什么?让我们沿着道德哲学的历史和生活的历史的线索,由近及远,先从后者谈起。

依麦氏的看法,“当代道德话语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它如此多地被用于表达分歧;而这些分歧在其中得以表达之各种争论的最显著的特征则在于其无休无止性”。[1](P7)应该说,道德领域中充满分歧和争论,这非但不是一件稀奇事,反而是道德生活的常态,也是道德知识的常理。作为哲学分支的伦理学,本来就是在对话和争辩中产生的。对于某些(甚或所有)重要的道德概念,比如善、幸福、正义,千年以降,就从来没有达到过完全的共识。所以,道德话语被用于表达关于道德现象和道德理念的分歧,这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谈不上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道德困境”。

然而,麦金太尔提醒我们,虽然存在道德分歧并不意味着“道德困境”,可是“今日道德分歧的性质”(the nature of moral disagreement today)却与以往不同——“这类争论不仅没完没了,而且显然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没有任何理性的方法可以确保我们在道德问题上意见一致。”[1](P7)在道德主张上,人们各说各话,“依据互不相容的、不可公度(incommensurable)的道德前提之间的对抗来设想到的论争,并将道德承诺(commitement)视为在这类前提之间的无标准选择——一种不可能给出任何合理性论证的选择——的表达”。[1](P50)可见,当前的道德分歧,与其说是理性层面上不同认识的相互对峙,倒不如说是情感意志之间的敌对和冲突;其激烈混乱的程度之高,已使我们不能根据合乎理性的方式来对待和解决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感意志的敌对和冲突及其非理性特征,竟被当代人视为当然之状而听之任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麦金太尔认为,今天的“道德分歧”已经突破了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理性界限,而演化成让人无所适从而又随心所欲的“道德困境”。概言之,“困境”之“困”,并非困于道德分歧现象的存在,而是困于分歧缺少合乎理性的观照之法和应对之策。

二、 情感主义伦理学:多元的抑或杂多的?

道德分歧不仅顽固地存在,而且使人丧失解决的信心。对此,麦金太尔的矛头直指伦理学中的情感主义(emotivism)。情感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判断,„„都无非是偏

好的表达、态度或情感的表达”,[1](P14)故而把一切道德分歧视作“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是未来,都不能得到解决”。[1](P13-14)

必须承认,无论在伦理学史上还是在麦金太尔的著作中,情感主义首先是指元伦理学中的情感主义(狭义的情感主义)。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流派之一,元伦理学的情感主义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道德)判断,认为前者是关于事实的经验陈述,而后者是陈述者的情感和愿望的表达。艾耶尔就把伦理概念当作不可分析的“伪概念”(pseudo-concept),当“我对某人说:‘你偷钱是做错了’,比起我只说‘你偷钱’来,我并没有多陈述任何东西。„„我只是表明我道德上不赞成这种行为。这正如我用一种特别的憎恶声调说‘你偷钱’,或者加上一些特别的惊叹号写出这个句子。”概言之,“有关的伦理的词的功能就纯粹是‘情绪的’”。[2](P121-123)相比之下,斯蒂文森温和许多。他

[3](P240)说,作为“劝导性定义”的道德判断的“情感意义已经部分地依赖于它的描述意义”,

因而绝非“纯主观任意的”。[3](P242)不过,道德判断的目的仍“不是指出事实,而是创造影响。„„是向人们推荐某种东西,要人们对该东西持赞成或不赞成的态度”。[3](P10)所以最基本地,情感上的“劝导”才是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描述意义虽指出了劝导的方向,然而劝导的力量还是来自于情感本身。

元伦理学情感主义虽有偏激和温和之分,但在(1)区分道德判断和事实判断,以及(2)视前者(主要)为情感表达的观念上,他们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理念,其实同这些元伦理学者的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想背景密切有关。

在逻辑经验主义看来,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分命题是否有意义。他们提出可证实性原则(verifiability principle)作为“意义标准”。①即,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就在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能被赋予逻辑真值(真/假)。自然科学的命题都“有意义”,但诸如“物自体”、“本质”等哲学概念及命题则是不能证明为“真”或“假”的伪概念和伪命题(pseudo-proposition);后者“只不过是一些毫无意义地拼凑在一起的词”,[4](P33),应从思维中清除出去。而在这项工作中,逻辑经验主义不仅“打击了一切思辨的形而上学”,而且其范围“还必须扩展到整个规范哲学或价值哲学,扩展到任何作为规范科学的伦理学或美学。因为价值或规范的客观有效性是不能用经验证实的,也不能从经验陈述中推出来”。[4](P32)道德判断“不是在实际意义上有意义的陈述,而只是既不真又不假的情感的表达”。[2](P116)

可见,逻辑经验主义的区分,其目的是为了“清除”道德知识的合法性;其后果是把科学知识中心化,而把道德知识边缘化——甚至是把道德知识“去知识化”。艾耶尔就说:“当我说某一类型的行为是对的或错的时,„„我只是表达某些道德情感。那个外表上与我有矛盾的人,只是表达他的道德情感。„„我们之中任何一个都不是断定一① 当然,在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潮中,“意义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从“可证实”到“可证伪”到“可验证”再到“可翻译”。不过这并不影响到本文的分析,亦非本文论旨所在,故不展开。【批判小人的句子】

个真正的命题。” [2](P122)可见,一旦我们承认“道德主张是情感表达”,势必就要“宽待”各种主张;道德分歧就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态。

固然,有分歧是道德生活的常态,但在情感主义这里,“分歧”不是互竞的理性立场,而是不一致的情绪表达。而且,他们并不把道德分歧当作亟需解决的“麻烦”,反而认为“人们实际上并没有争论价值问题”[2](P126),因此就没有考虑要谋求共识。更何况,他们还认为,道德分歧是无法理性解决的,“没有一种科学的,或者理智的方法使任何一方相信他方是正确的。诚然,有一些方法能使人们改变对这类问题的看法,但它们都是感情上的,而不是理智上的”。[5](P123)

正是在这一点——对道德分歧的纵容、漠视和不以为然——上,麦金太尔表达了他对(狭义的)情感主义的强烈不满。除此之外,在他看来,凡是采取相对主义(relativism)、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的姿态,对道德话语的多样性(plurality)和差异性(diversity)表示无前提的肯定,“认为人们对任何特定的价值立场或价值信奉的选择并无特殊的合理性可言”,[1](P33) 也都可被斥为“情感主义”(广义的情感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他批判了尼采、福柯、萨特等人,因为他们过于强调道德的分殊性(moral particularity),以致在理论上缺少整合道德差异、解决道德分歧的努力。

麦氏以为,道德相对主义与透视主义其实相互映照。如果我们像相对主义者那样均等地对待不同主张,认为有差异的道德话语皆能从各自内部找到合理性根据,而皆是(相对地)合理,那就势必推出——“没有哪一个传统在其外部可以提供正当理由来排除其对手的论题。„„没有一种传统有权冒称自己具有排除一些的权利;也没有哪一种传统可以否认其对手的合法性”。[6](P461)而这同时蕴涵着,有差异的道德话语其实又是(相对地)不合理。因为它们的合理性,不是普遍的合理性,而是局部的、相对的合理性。既然如此,人们就有理由作为透视主义者,对“从任何一种传统内部作出真理断言的可能性提出质疑”:[6](P461)温和的态度是——不妨“让我们将他们理解为提供了非常不同的、从互补的视角来展望它们对我们所讲述的现实之透视好了”;[6](P461)而激烈的取向,则如同尼采-福柯的谱系学那样——只有“从某一透视视角出发的真理”;[7](P41) 它们不过是“被掩盖在固定性和客观性面具之后”[7](P38)的冲动意志或权力吁求罢了;完全可以视之为各种情感偏好的表达。

可见,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只要强调道德的分殊性,就必导出对道德多元的认同;只要对这种分殊性没有进一步的限定或规约,那么有差异的道德主张就总能被描述为情感偏好的表现,从而既不能够也不需要被整合。所以表面上的“多元”,实质上是“杂多”。麦金太尔对这样的道德多元不以为然,他说:“多元论(pluralism)的概念很不严格。因为它对于交叉着不同观点的有条理的对话与混合着残障断篇的不和谐的杂烩都同样适用。”[1](P12)在他看来,打着“多元论”旗号而强化道德的分殊性,最终不免行情感主义之实的伦理学,正是当前道德困境的直接原因——它不仅使人们在面

对道德问题时因缺乏合理性方案而各说各话,而且还试图说服人们放弃寻找合理性方案的努力。

三、启蒙的道德筹划:欲“普遍化”而不能

如果麦金太尔的描述是准确的,那我们会从直观上觉得,情感主义态度同启蒙的文化理想格格不入!一个启蒙的辩护者会说:启蒙思想者非但不把道德学说看作是情感表达,反而执著地运用理性来刻画和论证它们,期待并坚信自己的道德主张能普遍地说服人们。换言之,寻求一种可普遍化的而非相对的、分殊的道德方案来理性地规划道德生活、解决道德分歧,这是启蒙时代的愿望和信念。

既然如此,那么——回顾第一节的论述——我们是否就应在第一种(而不是第二种)意义上来理解麦金太尔所说的“启蒙之失败”呢?即,当前的道德困境不是启蒙筹划所造成的,而恰是由于人们偏离或背叛了启蒙的理想,并用情感主义话语和相对主义的分殊性态度来取代它而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启蒙的道德筹划非但不用为道德困境负责,反而应成为人们走出困境的首要选择——我们应当抛弃情感主义的多元论(多),而恢复启蒙式的寻求普遍规则的理性思路(一)。然而,真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任何认为并期待自己的表述能被当作“知识”的思考者,其实都有“普遍性”的情怀——只有可普遍化的才配称“知识”;凡不可普遍的,只是“意见”或“经验”。可以说,这种情怀是与人类的求知、尤其是哲学思考的历史同时发生。如黑格尔所言:“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作无所不包的存在,或什么地方存在者在普遍的方式下被把握或思想之思想出现时,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8](P93),“普遍化似乎是标准、价值、理论、规范的一种‘本能’,„„从人的心理上讲,如果一种理论竟然只能被迫承认只在某个狭窄的范围和层面才能确立自己解释和规范的权力,那么一定令人沮丧。”[9]

而在启蒙筹划中,普遍性情怀更为突出。无论是康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或其他主张,都希望通过某种的普遍原则来“一以概之”地为人们寻找到正当的伦理准则和恰当的道德推理方法。只不过康德揭示了这种理念的形式,而功利主义者为这种形式给出了具有某种实质性内容的规定。

然而,即使不深究启蒙筹划的内在理路,我们也会问:真的存在某一普世性原则可以应对全部道德生活吗?试图用理论上的“一”去涵盖生活中的“多”,这即便是在物理世界中也是需慎之又慎,更莫论在人类社会中了。因此,纵然我们不能轻率地否认启蒙的抱负,但至少对其思路要多份怀疑的眼光。而如果像麦金太尔所揭示的,各种启蒙筹划都策封自己是那个“一”(真正可普遍化的道德规则)却又彼此否认——“那些宣称能够制定出理性的道德主体都应该认同之原理的人,都不能保证那些与他们共有着基本的哲学目标与方法的同仁们对这些原理的制定取得一致意见”[1](P26)——,则我们的质疑将又增几分。在这个意义上,启蒙的道德筹划正遭遇第二种意义上的“失败”,即,

关于感恩的句子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批判小人的句子(三)

1.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3.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4. 可怜天下父母心。

5.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10.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11.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12.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批判小人的句子】

13.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14.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15.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1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7.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18.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19.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藏族谚语

20.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21.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经典语句 )

22.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23.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24.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5.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6.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7.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28.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9.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30.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3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2.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33.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4.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35.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36.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37.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8.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39.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40.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41.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42.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43.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本文来自:名人名言网

44.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45.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46. 存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身边的生命,悉心呵护,使其免遭创伤。感恩生命,为了报答生命的给予,我们实在不应该轻视和浪费每人仅有的一次生命历程,浪掷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应该让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显出生命本应拥有的精彩

47.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喜怒哀乐,悲思忧惧,洒洒脱脱,原原本本,痛快淋漓,无拘无束;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们最真实的心迹,抒发我们最本真的情意。

48.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枝繁叶茂,花开

叶落;看,名山大川,峻险陡峭,奇葩异草,缤纷多彩;看,江河湖海,奔腾不息,静谧深邃,浩荡无垠;看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看时序更迭,沧海桑田……我们用清澈的双眸还原物体的本质原貌,一个五光十色、缤纷斑斓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欣赏华美,我们也洞悉丑恶。

49.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

50.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51.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52.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53. 应该说,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形容小人的语句
批判小人的句子(四)

形容小人的语句

1。口腹蜜饯。

2。垃圾 龌龊 可恶 丑陋 贼眉鼠眼 。形容小人的语句

3。两面三刀 。

4。欺男霸女 横行霸道 人面兽心 卑污龌龊 。

5。人去空留物,百残尚视珍!何破之有?

6。他们胆小怯懦,总是提防着危险。形容小人的语句

7。阴奉阳违 两面三刀 说三道四 散布谣言  。

8。奸诈~狡猾~损人利己。

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1。卑鄙 下流 无耻 下贱 人渣  。

12。卑鄙无耻 。

13。趁你病,要你命。

14。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15。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鼠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16。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给他攒着,17。靠贬低别人提高自己的身份,其结果就是暴露自己的无知与贫乏。

18。有些人习惯了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出一次大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

19。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设立道德底线,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进了。

关于骂小人的语句
批判小人的句子(五)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如此的纯真,而且是很傻很天真哦!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

5、怎么说呢,只要你的贱不影响到我们就好。关于骂小人的语句

6、请不要用你拙劣的演技来侮辱我的智商!

7、毕竟这也不是一个人贱人爱的社会,你还是收敛一点的好。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如果你什么时候学会了真诚,我想,你身边的人不再会在你转身后发生呕吐。

10、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11、还请你自重一点得好。

12、你真是蚍蜉撼树,谈何易?

13、小人无耻,重利轻死。关于骂小人的语句。不畏人诛,14、有一种人,就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真想把你送去笼子里面游街,尝尝大白菜和臭鸡蛋的美滋美味。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小人大家还晓得要防他,惟有言称尧舜,心同桀纣,口誓山海而心怀陷阱的人,最是难以测度了。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事君必定不忠,事亲一定不孝;()交朋友必定不讲信用,对待部属下人,也一定不讲道义,这种人乃是小人中的小人啊!

19、什么道歉?虚假的安慰!都给我滚远些!!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1、你长的很爱国很敬业很有骨气,你从来都不会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不会陷害别人,你是全世界最不龌龊的人,你品德高尚,你从不会倒打别人一耙,你诚实善良美丽多姿。原谅我刚才说了违心的话啊。

22、你以为大家都相信你?不过是表面上应付一下,我们都明了你的假仁假意、沐猴而冠、酸文假醋。

23、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4、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25、小人有多种,“市井小人”与“卑鄙小人”是不同的,小人有好的有坏的,市井小人就是民众是好的。有些人会用心计表面上做好事,即暗地里做起伤天害理的事,假装什么事都不知道,内心高兴的很,这种是卑鄙的小人是坏的。

26、你以为自己是太阳呀,别人都得围着你转。你要知道宇宙之中也就一个地球,可能还让你的气焰烤爆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批判小人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批判社会的句子 批判罂粟花的句子
  • 1、批判老公的句子(2016-02-28)
  • 2、批判老的句子(2016-03-0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批判小人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批判小人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4515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