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2016-08-17 10:01: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共4篇)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1) 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

(1) 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

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

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

(3)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

(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4. 清明节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2)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来历及习俗:端午节是人民纪念的,节日里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寓意: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来历和习俗: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 习俗及寓意: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

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风俗。

(2)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二: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习 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

诗 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

清明节:

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 (公历4月4-6日) 习俗:禁火 扫墓踏青 荡秋千 踢蹴鞠 打马球 插柳 放风筝 诗 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

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

端午节:

时 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 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诗 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

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习 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 中秋宴吃月饼 玩花灯舞火龙 诗 句:

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重阳节:

时 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诗 句: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卢照邻)

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 )

3、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篇三: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随笔吧为您精选关于元宵节的诗句请您欣赏。

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精选:

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京元夕》作者:李梦阳

2、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元夕影永冰灯》作者:唐顺之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

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作者:唐寅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7、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作者:毛滂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作者:刘克庄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1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

12、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作者:纳兰性德

1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作者:卢照邻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作者:毛滂

1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作者:符曾

1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元夕》作者:王守仁

18、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清平乐·上元月蚀》作者:纳兰性德

1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作者:佚名

(以下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均由现代诗人所作:)

20、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元宵夜》作者:秦渝

21、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元宵情》作者:江雪涛

22、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雨夜元宵》作者:杨璐

2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元宵》作者:飒然

24、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5、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城城春意闹,路路客如潮。美酒留知己,佳宾不待邀。《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6、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作者:雪花飘舞

27、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元宵无月》作者:荒漠之旅

2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伍山高阁紫阳行,顾望钱塘胜景。《西江月·元宵》作者:阿听007

2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作者:伯永##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30、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作者:古堡长烟

3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作者:残简春秋

3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以上是关于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篇四: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2016中秋节月饼介绍

中秋节月饼介绍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月饼种类介绍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广东民间的传统月饼。皮薄、馅多,口感细腻,深受大众喜爱。月饼的做法也很适合新手。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我国的传统,受江南人民的喜爱。皮层酥松,色泽美观,月饼馅的做法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冰皮月饼

冰皮月饼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口感酥软滑爽,略有弹性;色彩洁白如雪。月饼的做法甚至不需要烤箱。

创意月饼

吃惯了传统的月饼馅,想试试新式月饼的做法,来试试创意中秋节月饼吧。这是豆子们创意和妙招的结晶。

花式月饼

造型美观,饱含创意的花式月饼,口味新奇。你想知道漂亮的雪月饼,冰淇淋月饼的做法?快来学习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春节元宵节的习俗和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5659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