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语文句式的变换

语文句式的变换

2016-09-27 09:40: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语文句式的变换(共6篇)小学语文的句式变换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句和缩句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时要注意:...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语文句式的变换》,希望能帮助到你。

语文句式的变换(一)
小学语文的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语文句式的变换(二)
小学语文句式的变换大全

语文句式的变换(三)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考点分析:句式转换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考点,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

试都是必考内容,所以对小学阶段常见句式转换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了解几

种句子变幻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

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

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否定句)

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

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 吗)怎么••呢 难道••吗

2)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

3)变标点。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

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

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1)改标点。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冒号改逗去双引】

2)改人称。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

称(你、你们)应该分辨 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

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一改三,我改他;第二人称若出现,特殊情况巧转换】

3)查。检查句子的表述是否合理通顺。

间接引语变直接引语的方法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也是注意三点。

【练习与训练】【语文句式的变换】

1)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2)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含有两个否定词)。

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

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或者是加“不能不”“不得不”等,一定再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常见否定词归纳总结】: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是去掉否定词,使句子变成肯定句。

【语文句式的变换】

【练习与训练】

1)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改为肯定句)

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被”字句和“把”字句之间的转换。

“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例如:黑暗把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吞没了。 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例如: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没了。

【练习与训练】

1)妈妈把我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改为“被”字句)

2)小狗被我牵住了。(改为“把”字句)

3)一堆堆的垃圾被清洁工人清理掉了。(改为“把”字句)

5、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

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

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1)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 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海浪激起了泡沫,美极了。 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6、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动作、思想感情)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

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的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喻词“像、

如”等, 反过来说,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例如: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练习与训练】

1)小鸟在枝头叫。

2)蝴蝶在天上飞。

7、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枝叶既修饰限定成分,找出句子的主干。(由长句变短句)

例如: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句子主干:小姑娘捡起纸。

【练习与训练】

1)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满身是汗的渔夫吃力地拖着一张水淋淋的破鱼网。

8、扩句。

扩句,就是给句子加上修饰限定成分,使句子写得更具体。(由短句变长句)

例如:雪花飘落下来。 (洁白晶莹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至少扩两

处)

【练习与训练】

1)音乐吸引着观众。

2)梧桐树下有蚂蚁。

语文句式的变换(四)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语文考试卷发下来,作文上老师的评语或者做的记号上总会有几个是句意不通。在平常的交流中也是,支吾了半天也不能完整、通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都是孩子在造句方面有障碍!孩子不懂得句子变换,在表词达意时当然不能如自己心里所想。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语文句式的变换】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方法

其实,缩句就是去掉修饰的部分,只要留下句子的主干。哪些是修饰部分呢?

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个例句只要去掉“深红的”和“夺目的”就行了。

可是,有些句子中的‚的‛字不出现隐含在句中,我们可以先不起来,然后再缩句。

例;船夫而驾驶技术特别好。此句只要变成“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的好”,缩句就容易多了

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

例: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此句在去掉“古老的”同时,还要去掉„地‟字前的“沉沉地”。

同样有些„地‟字也会隐含起来,方法同上。

例: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我们同样得在“缓缓”后补“地”,然后将它去掉。

3、去掉„得‟字后面的词语

例:调皮的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得”字后面的“跳起来”要去掉。

4、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月台两头的杏树引来一群蜜蜂。“一群的”要去掉,当然,“月台两头的”也要去掉。

5、去掉表示介绍时间、处所、方向、方式、目的等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有固定格式,如“在”、“上”、“从”、“到 ”、“用”等等,很容易将他们找出来。

例:胜利的红旗在陆堑小学上空迎风飘扬。“在陆堑小学上空”介绍了红旗所在的位臵,所了以我们应将它去掉。

6、“着、了、过”不能删除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除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二、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三、“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

3、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 顺。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1、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2、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3、改变标点符号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五、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语文句式的变换(五)
小学语文句型变换方法汇总

小学语文句型变换方法汇总 概念常见词

双重否定词: 1.不是不 2.并不是不 3.不可能不 4.不„不„5.没有„不„ 6.非„不„7.非„„不可„ 8.无不 9.无非 10.不无 11.未必不...不得不 12.不能不 13.不会不 14. 不可不 15.不要不 16.不得不 17.谁也不能否认

否定词: 1.不2.没3.莫4.差点5.无6.勿7.否8.未9.忌【语文句式的变换】

反问词: 1.难道2.怎么3.这么4. 岂

语气词: 1.哦2.吧3.嗯4.哈5.吗6.呃7.哎8.嘛9.咦10.啊11.呀12. 呢13.哇14.哼

主语: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化了的动词来充当。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是“怎么样”。 常用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是”是特殊谓语动词。 宾语:宾语,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动名词、等来担任。

黄金定律 1. 陈述句不同于肯定句,肯定句中绝对不存在否定词,而陈述句则不要求。 2. “像人”不一定是拟人句,拟人句中绝对有一个人或动物才能做出的动词。 3. 比喻句一定有本体和喻体。

句式转换详解

1. 否定句=>肯定句 关键词:换词 1) 找到并明确句子中的否定词。 2) 理解句子意思后,找到可替换且意思不变的词语/短语。 3) 将替换词代入句子,再检查句子中是否还有否定词。 4) 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否定句——她可能还没吃饭。 肯定句——她可能还饿着。

2. 肯定句=>否定句 关键词:换词 1) 理解句意,找到句中的关键词。 2) 找出

1)中关键词的反义词,再在这个反义词前面添加合适的否定词。 3) 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陈述句——他是个好人。 否定句——他不是个坏人。

【语文句式的变换】

3. 双重否定句=>陈述句 关键词:删去双重否定词 1) 找句子里的双重否定词,随后立即删去。 2) 添加适当形容词,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双重否定句——由于形势所迫,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 陈述句——由于形势所迫,红军必须进行长征。

4. 陈述句=>双重否定句 关键词:添加双重否定词 1) 划分句子成分,在主语和谓语中间添加合适的双重否定词。 2) 观察是否需要删除某些词语,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陈述句——他知道就要考试了,所以这几天都在复习。 双重否定句——他知道就要考试了,所以这几天不得不都在复习。

5. 反问句=>陈述句 关键词:使劲删 1) 找到句子的反问词,删! 2) 找到句子语气词,删! 3) 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添加否定词,若添加后出现双重否定,再删吊双 重否定词! 4) 变“?”为“。,”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反问句——他不开心? 陈

述句——他很开心。

6. 陈述句=>反问句 关键词:各种添 1) 在主语前或后添加反问词。 2) 在主语和谓语中间添加否定词。 3) 看看语气词是否需要,如需要再添。 4) 变“。”为“?”,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陈述句——这么好吃!我要把它吃完。反问句——这么好吃!我怎么可能不把他吃完呢?【语文句式的变换】

7. 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 关键词:句子成分调换 1) 陈述句:主谓宾。 2) 把字句:主+“把”+宾+谓。 3) 被字句:宾+“被”+主+谓。 例子: 陈述句:他吃了一大碗饭。 把字句:他把一大碗饭吃了。被字句:一大碗饭被他吃了。

8. 连句 关键词:删重复主语 1) 找到两句话的主语,观察是否一致。 2) 若主语一致,则删除后一句的主语,再串联前后句,注意中间用“,。 3) 理通句子即可。 ”

例子: 原句——奶奶把饭做好了。我被奶奶叫回家吃饭。 连句——奶奶把饭做好了,叫我回家吃饭。 注释:此例子后半句为“被”字句,句子成分调换过,找主语时要注意。

9. 扩句、缩句 关键词:添加句子成分/找准主谓宾

扩句: 1) 看清题目要求至少改几处! 2) 给句子添加合适的形容词、限定词。 3) 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原句——羊在吃草。 扩句——雪白的羊在吃草。 缩句: 1) 找准中心句,划分主谓宾。 2) 留下主谓宾,其他都删去。 3) 观察缩写完的句子是否改变了句意或有搭配不当的情况。 4) 若存在3)现象则返回1)重新找主谓宾,若无则完成缩句。 注释:小部分句子只有主谓也可成句。 例子: 原句——今天天气很好,伙伴们都出去玩了。 缩句——伙伴们去玩。

10. 第三人称 转述句 关键词:打电话,人不在 1) 原句中改“我”为“他/她”。 2) 改变标点为“XX说,他NMNSBCJASBAJ。” 3) 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原句——李叔叔说:“我晚上会来你家里拜访。”缩句——李叔叔说:“他晚上会来我们家拜访”

11. 添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比喻: 1) 找出原句中的本体(一般为宾语)。 2) 想一个恰当的喻体。 3) 用“本体+‘像’+喻体。”的句式重写句子。 例子: 原句——春天到了,花都开了。 比喻句——春天到了,花都开了,像一个个孩子的笑脸。 拟人: 1) 理解句意,再根据句意想一个“人的行为动词”。 2) 将“人的行为动词”加入原句中。 3) 理通句子即可。 例子: 原句——春天到了,花都开了。

拟人句——春天到了,花儿都露出了笑脸

语文句式的变换(六)
小学语文 句式转换

小学语文 句式转换

句式转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重点:把字句、被字句和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

难点:怎样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考点:把字句、被字句和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 “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如: 谁做了什么

把字句:谁把什么做了。 被字句:什么被谁做了。

注意:1、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 是错误的。 )

2、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 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 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例1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然后再找动作的发出者是“他”,动作的承受者是“老人的手”,再把动作的发出者“把”放在“他”和动作的承受者“老人的手”之间提到动词“握住了”的前面。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动作的承受者是“老人的手”,再把“被”放在动作的承受者“老人的手”和动作的发出者“他”之间再提到动词“握住了”的前面。

相应练习

一、按要求改句子。

1、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被字句

2、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改为被字句)

3、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重点: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难点:怎样将肯定句转为双重否定句。

考点: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

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

双重否定句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如:雷锋叔叔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表示双重否定句的词:不得不 不能不 难道„„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怎么会„„ 不 不是不 等

例1 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子是我的。

分析:“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句,这句话的原意是“我承认那个本子是我的”。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

1、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

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

4、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 5、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例1:我是一个小学生,一定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我是一个小学生,不能不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分析:原句中含有表示肯定的词“一定”,所以用“不能不”。

例2: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没有一个人不说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原句中含有表示全部的词“都”,所以用“没有„„不”。

相应练习

一、将下列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在班里,同学们都承认小明的学习最好。

2、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课堂小测试

一、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改,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2、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3、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课后练习

一、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改。

1、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2、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3、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4、树木挡住了风沙。

5、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6、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7、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把下列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2、每个小孩都喜欢小动物。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低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电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语文句式的变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语文句式变换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语文句式的变换”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语文句式的变换"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6571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