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但造句

但造句

2015-12-19 02:40: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但造句篇一《虽然但是造句1》 、小明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但造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但造句篇一
《虽然但是造句1》

、小明虽然考了第一,但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2、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也要注意节约

3、他虽然很顽皮,但是学习很好

4、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但是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

5、虽然中国队像踢出精彩的球赛,但是他们的水平真是太臭了。

6、虽然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7、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肯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8、虽然小明很努力,但是他还是没有考100分。

9、虽然小妹妹只有5岁,但是她能把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10、虽然我这次没有考出个好成绩,但是我并不灰心,泄气

11、虽然我在期末考试中,没有考到令自己、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但是,我不服输,我一定会努力,争取下次考到理想的成绩。

12、虽然我们现在有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奢侈浪费。

13、虽然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但是掩盖不了生命如此绚烂的本质。

14、虽然我考了一百分,但是我还是不能骄傲。

15、虽然我很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但我的脑袋真的装不下那么多东西.

16、虽然她很活泼,但是他内心世界是个十分文静的女孩。

17、虽然他们曾经大打出手,但是现在却成了好朋友。

18、虽然你成绩不太好,但是你也不能自暴自弃。

19、虽然那个梦想看起来离我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它一定会实现.

20、虽然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在为梦想奋斗。

21、虽然妈妈是为了我好,但是她这样做太过分了。

22、虽然经常下决心要做好一件事,但是这份决心总在第二天的早晨消失的无影无踪.

23、虽然父母非常疼爱他,但他还是经常做错事来伤害父母的心!

24、虽然菜式极其粗陋,但是管饱,而且因为体力消耗大,每个人胃口都很好

但造句篇二
《造句教学误区与对策》

造句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句级单位语文和章、篇级单位语文一样,是由形、神、序、纹四个因素构成,但造句教学中仅仅考量形、序两因素,无视神、纹两因素的存在,这给学生从句级单位语文进入篇级单位语文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鸿沟,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关键词:造句教学;句级单位语文;章、篇级单位语文

提出造句教学存在误区这一命题,可能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因为无论从练习还是从考试来看,造句题的正确率都是相当高的。就连激进得要取消语文教学的韩寒,也承认造句教学的成功。他说:“语文教学在教会人认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我们知道,吃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若从单纯填饱肚子的角度考虑,谁不会吃饭呢?但如果从既要保障身体能量消耗,又要保持姣好身材,还得利于健康长寿而搭配膳食、均衡营养的角度来考量,会吃饭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造句就是一个类似吃饭的问题。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语文,但这种使用是有单位区分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明确指出这种使用中的语文可以区分为句、章、篇三级单位。倘若我们深入下去,运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中国古典思维仔细研究《文心雕龙》,又会发现,这句、章、篇三级单位语文,尽管有容量大小的不同,但内部构造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首先运用代表东方思维的中国式思维

方式(当然,现在已包容进古今各时、东西各方的思维自身发展成果),将所感知的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态融合成有机整体作为单位语文的外在之形;将其中所蕴含的某个道理或所激发出的某种情感抽取出来,或含蓄或直白地用以作统率、作灵魂,成为该单位语文的内在之神,从而建构起形神兼备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同时,在这个建构形神兼备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即一方面得遵循将理,情融入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态之中,形成思想内容整体的框架构造的法则——句级单位语文的叫句法,章级单位语文的叫章法,篇级单位语文(即文章)的叫篇法。这主要涉及人、事、景、物、理、情在单位语文中表述的先后顺序,故简称之为序。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运用与之相匹配的诸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书写格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等方式方法。这主要是加强表达效果,突出美感,统称之为文采修饰,简称为纹。

这就是说,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无一例外地均是按照形、神、序、纹四个步骤,运用形、神、序、纹四个要素建构而成的。 既然如此,作为构建句级单位语文的造句,也得从形、神、序、纹四个因素(步骤)去着手;评判其正确与否,也得以此四个因素是否运用到位为标准。

但是,由于章、篇级单位语文拥有多个句子构成,可以进行分工,用一些句子纯粹陈述事实,用一些句子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这就意味着纯粹陈述事实的句子的确具有存在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

的造句教学,有意无意地将此看作了句子的唯一状态。只要陈述了事实,即有了形;合乎句法规则,即有了序,就被判定为正确。完全无视神与纹两个因素的存在,从而使造句教学陷入误区之中。 这就把本来从句级单位语文开始,贯穿于章、篇级单位语文之中的形、神、序、纹规则给割裂开来,加上刻印效应和语文章级单位至目前仍处于缺失状态等原因,给学生从句级单位语文进入篇级单位语文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单个句子是对的,但句和句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随意转换话题,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几个句子意义相同,重复累赘,表达不清楚”的现象。

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当然只有按照句级单位语文自身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造好纯粹陈述事实的句子基础上,转入以形、神、序、纹四个因素来衡量句子的正确与否。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有望告别“少慢差费”这顶戴了多年的帽子。

参考文献:

[1]潘涌.重构母语教育目标:走向积极语用[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05).

[2]何金生.新概念语文之快捷说写法[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4.

[3]杨亦鸣,张成福.教学语法新体系[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07.

(作者单位 黄琳: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 何金生:江西

省宁都县教育局教研室)

但造句篇三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胡晓研)》

术语解释

1. 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

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 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 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 言语: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

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5.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

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6.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

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其著作有《语言论》

7. 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

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8. 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

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childopensthedoor./Thekeyopensthe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9. 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普通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

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语言学概论”课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普通语言学还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侧面再分为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风格学、修辞学等各门学科。

10. 符号:符号就是指代他种事物的标记。具体地说,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常常用甲事物来代表乙事物,这代表乙事物

的甲事物就成了乙事物的符号。比如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就是一种符号系统。

11.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组成单位,在语言这个结构系统中,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组成一

个有层级的立体结构体系。具体地说,它可以分为单面体单位和双面体单位。而双面体单位又可分成静态层和动态层。

12. 语言的结构要素:语言的结构要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和级面。单面体单位是构成语言这个层级系统的根基,它

是由语音大小单位和语义大小单位组成的。双面体单位分两个层次,其一是语言结构系统的静态层,它是由语言结构系统中的没有进入交际的静态单位构成的,即语素、词、短语。其二是语言结构系统的动态层,它是由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已经进入交际的动态单位构成的,即句子和语篇。

13.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

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14. 表象思维:或称“形象思维”。“表象”是指事物被感觉时在脑中留下的形象,它可以凭记忆而重现。表象思维就

是思维时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思维活动。

15.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或“语言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

16. 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

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17. 音质: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也叫音色。研究各种语言音质的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是语音研究的重要任

务。音质是声音的四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

18. 国际音标:为了准确地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必须有一套标写音素的符号。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

“音标”,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的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简称“IPA”,是一组用来标示人类所能发出来的各种声音(指单音或音素)的语音符号系统。

19. 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20. 音位变体:构成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是该音位的变异形式,叫音位变体。实际上几乎每个音位都有若干个变体。

21. 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

位。由于这些音位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常常是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22. 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

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23. 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复辅音中的几个辅音必须同处在紧张度的渐强阶段或

渐弱阶段上,不在同一阶段上的几个相连的辅音不能称为复辅音。

24.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

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25. 语义:是指语音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指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使用语言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26. 义素: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英国语言学家乌尔曼认为“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

在职能上可以和音位学中的区别特征相比,所以可以把义素叫‘语义的区别特征’”。

27. 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

一起,在语义上就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28. 语义指向: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

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运用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语法现象,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29. 蕴涵: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涵乙。蕴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甲→乙。一般读作甲蕴涵乙。甲命题是真实的,它的蕴涵乙命题也一定是真实的。蕴涵也译作“包含”、“推衍”或是“推断”。一般情况下,蕴涵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涵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

30. 预设:预设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预设也译作“前

提”、“先设”。预设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意思是“甲以乙为预设”。

31. 词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是一种语言全部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性质而言,词汇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32. 语素:语素也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的构成要素,不能独立运用,但必须有意义。

33. 词尾: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一般属于词的形态变化部分,汉语缺少形态变

化,所以一般的词都没有词尾,只有那些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才有词尾。

34. 熟语:熟语是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

汇成分,它大于词,但造句功能与词相同,常常整体充当一个结构成分;它是基本定型的,其构成成分不能轻易变动;它意义概括,大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35. 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

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较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36. 语法: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句组合成

句群的规则。

37. 语法范畴:把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叫语法范

畴。语法范畴的具体归纳只有在特定语言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法范畴,而且每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所概括的语法意义的内容和数量都是不等的,在最大或最小的限度上彼此区别开来。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38. 词类:词类是依据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划分出来的词的语法类别。词类是语法规则的集合点,它反映着语法

体系的特征,各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的差异,往往可以从词类中窥见。

39. 虚词: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它可以作为句法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关系意义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方式。虚词

是独立的词,但没有词汇意义而只有语法意义,在句中不能单独充当任何结构成分,更不能独立成句。虚词的量少,变化不大,是封闭的类。它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结构中的位置较固定。

40. IC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IC分析法

(ImmediateConstituentanalysis)。直接成分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关系最密切的成分,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这种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

41. 衔接:衔接是形式方面的问题。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体现于篇章的表层结构上。汉语篇章的衔接方式主要有

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

42.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文字大约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就已

经有了象形文字。这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的部分甲骨文以及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都是象形字。除了汉字外,都已失传。

43. 字母:字母是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现在一般的看法是,最早的字母是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由居住在地中海

东岸的北方闪美特人(塞姆人)创造的。

44. 塞姆字母:塞姆字母是一套线形书写符号。和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比较,它数量少而且书写简单。塞姆字母书写

的是闪米特语,其特点是辅音稳定而元音多变,所以人们在书写闪米特语时只写辅音而不写元音,读者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所需要的元音:塞姆字母是辅音字母。

45. 拉丁字母:大约公元前8世纪,居住在意大利的厄特鲁斯人借用希腊字母创制了一套厄特鲁斯字母。罗马人在约

公元前7世纪根据厄特鲁斯字母创造了拉丁字母。

46.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最为常见

的语言分化现象。凡是使用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一般都有方言的差异。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每个方言下又有次方言,次方言之下还有土语。

47. 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

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48. 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凡是亲属语言都同出一源。原始共同语称为“母语”或“祖语”,由原始共同语分化出来的语言为“子语”,人们用这种说法来比喻亲属语言和其来源语的关系,在“子语”形成之后,“母语”或“祖语”就不存在了。

49. 隐语:也叫黑话。有些社会群体或集团,为了不让外人了解自己谈话的内容,使用自己集团内部约定的特殊词语

进行交际,这种语言变体就是隐语。

50. 洋泾浜语:“洋泾浜”是混杂语言的中国名词,它是解放以前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口岸地区或边境形成的一种

特殊的语言现象。

51. 皮钦语:外国人对中国的“洋泾浜”产生了兴趣,并根据中国人发英语“business(商业)”这个词的讹音,给它

起了个学名叫“pidgin(皮钦语)”。

52. 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自然语言(“Creole”

是“混血儿”的意思)。这种语言一般发生在殖民劳工构成的社会或国家、地区中,也就是说,一旦有人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就形成了克里奥尔语。

53. 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或者说,被同化的语

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54. 世界语:为了打破随着世界各民族日益交往而产生的语言隔阂,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于

是从17世纪开始,就不断有人设计各国人民共同使用的人工语言。这样的方案设计了多达几百种,但都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

55. 孤立语:又叫词根语,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用词根构词,词形很少有形态变化。语言中的词在句中的语法关

系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

56. 粘着语:黏着语指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来形成语法形式或派生词的语言。这种语言

的特点主要是:一个词可以有好几个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

57. 分析语:这种语言主要特点是:形态变化不丰富,用词序和虚词等词外手段表达语法意义。

58. 综合语:这种语言主要的特点是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就是词本身

有格或其他范畴的变化。

59. 语系:亲属语言共同的来源语就叫原始基础语或是母语。各语言间亲疏关系是不同的,按照亲属关系远近的不同,

又分为语支、语族、语系。把关系最亲近的若干语言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支,若干语支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族,若干语族合起来称为一个语系。

思考题

1. 简述古代印度的语文学。

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

1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2.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

2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

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

1

2布龙菲尔德著《语言论》,第10页,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11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4. 美国结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其后有哈里斯、威尔斯、霍凯特、布洛克、特雷格、格里森等人。美国结构主义注重结构形式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

2. 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因素;

3. 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

4. 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的层次;

5. 建立“语素音位”。

总之,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它只是研究语言本身,而不重视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5. 转化生成语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是什么?

转换生成语法从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这期间,它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1957——1965),代表作是《句法结构》。特点是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提出语法中

的转换问题;语法描写中不考虑意义。

2. 第二阶段是“标准理论”(1965——1971),代表作是《句法理论要略》,特点是把语义纳入了语法。

3. 第三阶段是“扩展的标准理论”(1972——1979),《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代表作是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特点是肯定表层结构对意义有一定的作用;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

4. 第四阶段是“支配和约束理论”(1980——1986),代表作是《支配和约束论集》。特点是提出了普遍语法、核

心语法和虚范畴的概念。

5. 第五阶段是“经济核查理论”(1986——),代表作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特点是明确提出了语言使用中

的经济原则,增加了用以检验词库中的所有形态在句子中的功能的核查理论。

6.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1. 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现象,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2.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

3. 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它不受自然界发展规律制约。

语言正是这样一种现象。

一、语言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人类的祖先是通过集体劳动的方式,共同创造和生产工具,共同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这种共同的社会劳动是运用语言来调协的,所以语言是为了调协人与人之间迫切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语言同社会是互相依存的。

语言的存在依赖于社会的存在,某一具体语言的存在依赖于某一具体社会的存在。由于社会集团的聚合或离散,语言也会随着统一和分化。反过来讲,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总之,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存在。语言已经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三、从语音和语义结合的任意性上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社会环境决定的,是约定俗成的。不但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都是不同的社会集团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足以说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7.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凡是能够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都是交际的工具。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种:比如文字、音乐、美术、烽火、旗语、网络等等。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语言在文字产生以前早已存在,估计已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适应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但造句篇四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讲评》

第六单元讲评

一、导课:请同学们打开试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评试卷,希望大家认真听,把不会的地方弄明白。

二、总结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成绩总起来说还可以,但比上一次略有进步。其中还有个别同学不及格。通过这次考试情况对比,可以看出,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牢固,字、词、句、查字典掌握不好。

三、讲评过程:

1、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错的很少,个别同学错的原因是书写不规范。还有的同学是生字记忆的不够牢固。如:“款待”的“款”上面的“士”写成“土”;“情绪”的“绪”写错的也比较多。

2、组词。

这一题错误很少,只有几个同学“配”“酷”不分;“剧与刷”组错,“亭与享”辨别不清,主要是平时练习较少,以后要加强练习。

3、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对多音字掌握的较好,基本没错。

4、把词语补充完整一题,学生对“狼吞虎咽、筋疲力尽”接触较少,因此出错。应加强学生词语积累的练习

5、回忆课文回答问题第一问回答的较好,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回答。第而问对鱼的理解五花八门,主要听课时未能好好的理解。第三小题,写词语,都能根据所学,写出词语。

6、阅读回答。本题的第二问出现问题较多,归纳段意不够完整,有的一句话也不写。第三问答的较好,学生能从段文中找到答案。

7、作文,这方面的文章学生平日训练得较多,大多写的较好。差生仍然写的比较短,表达不完整。

四、练习:

把错题改在卷子上。

第七单元讲评

一、心理训练:说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这次不成功,下次再努力。”

一、 导课:昨天,我们已经对第七单元进行了测试,这节课我

们讲评试卷,希望大家认真听,注意试卷中的错误,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学会并理解各类题目。

二、 总结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大多数同学成绩有所进步,通过对这次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牢固,特别是生字记得不牢。

三、 讲评过程:

1、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出错原因:个别同学生字记忆的不够牢固,书写出错。出错较多的是“叮嘱、严肃、愤怒”,要加强练习。

2、形近字组词。

这一题出错原因是,有的同学把“怒与努、扔与仍”区分不开。有些同学因为粗心在组词时出现错别字。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大多数同学能选择正确,但是,个别同学对有些多音字掌握不好,出现错误。错误较多的是“盛饭”。

4、第四题: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这一题同学们做得比较好,错误不多。只是个别同学写了错别字。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今后要加强基础训练。

5、选词填空。

这一题出现的错误较少,大多数同学们都能添对,个别同学对“突然、虽然、仍然”区分不开。

6、造句,学生掌握不错,基本没失分。

7、按原文填空并完成练习。

这一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同学能写对,但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主要原因是没记住课文,要对它们进行个别辅导背诵。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题中第一小题回答的不错,但是第二小题当中的划分段落、归纳段意超出所学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不会做。

9、作文。本次作文要求是写“事”的文章。同学们在叙述过程中,语句较为通顺,但记叙过于简单,内容不够具体详细。

四、 练习:

1、把错题改在本子上。

2、出示投影。

(1 几

(2)组词。

缭( )

嘹( )

弹峻(骏(将参) 蜂( ) 锋( ) )

但造句篇五
《语言学概论1》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重要)

术语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

2、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结构上来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来说,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构成语言的要素有语音、词汇、语法。它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4、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它的出现时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6、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7、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8、历时语言学: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9、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其著作有《语言论》。

10、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11、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 child open the door ./The key opens the door . 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1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13、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4、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组成单位,在语言这个结构系统中,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组成一个有层级的立体结构体系。具体地说,它可以分为单面体单位和双面体单位。而双面体单位又可分为静态层和动态层。

5、语言的结构要素:语言的结构要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和级面。单面体单位是构成语言这个层级系统的根基,它是由语音大小单位和语义大小单位组成的。双面体单位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语言结构系统的静态层,它是由语言结构系统中没有进入交际的静态单位构成的,即语素、词、短语。其二是语言结构系统的动态层,它是由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已经进入交际的动态单位构成的,即句子和语篇。

6、组合关系: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7、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8、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9、表象思维:或称“形象思维”。“表象”是指事物被感觉时在脑中留下的形象,它可以凭记忆而重现。表象思维就是思维时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思维。

10、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或“语言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

11、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第三章 语音

1、音质: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也叫音色。研究各种语言音质的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是语音研究的重要任务。音质是声音的四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

2、国际音标:为了准确地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必须有一套标写音素的符号。飙血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的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简称“IPA”,是一组用来标示人类所能发出来的各种声音的语音符号系统。

3、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

4、音位变体:构成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是该音位的变异形式,叫音位变体。实

际上几乎每个音位都有若干个变体。

5、音段音位:又叫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6、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由于这些因为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7、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8、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复辅音中的几个辅音必须同处在紧张度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不在同一阶段上的几个相连的辅音不能称为复辅音。

9、语流音变:音位与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10、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11、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12、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第四章 语义

1、语义:是指语音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指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2、词汇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辞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3、义素:指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4、语义场:在语言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就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5、语义指向: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运用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语法现象,就成为语义指向分析。

6、蕴涵: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涵乙。蕴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一般读作甲蕴涵乙。甲命题是真实的,它的蕴涵乙命题也一定是真实的。蕴涵也译作“包含”、“推衍”或“推断”。一般情况下,蕴涵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涵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

7、预设:预设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预设也译作“前提”、“先设”。预设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甲=>乙,意思是“甲以乙为预设”。

第五章 词汇

1、词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是一种语言全部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性质而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2、语素:语素也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的构成要素,不

能独立运用,但必须有意义。

3、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4、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黏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前缀、中缀、后缀都是黏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被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5、词尾: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一般属于词的形态变化部分,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所以一般的词都没有词尾,只有那些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才有词尾。

6、熟语:熟语是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它大于词,但造句功能与词相同,常常整体充当一个结构成分;它是基本定型的,其构成成分不能轻易变动;它意义概括,大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7、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8、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9、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较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10、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的集合体,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第六章 语法

1、语法: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语法范畴:把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叫语法范畴。语法范畴的具体归纳只有在特定的语言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法范畴,而且每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所概括的语法意义的内容和数量都是不等的,在最大或最小的限度上彼此区别开来。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3、词类:词类是依据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划分出来的词的语法类别。词类是语法规则的集合点,它反映着语法体系的特征,各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的差异,往往可以从词类中窥见。

4、虚词: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它可以作为句法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关系意义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方式。虚词是独立的词,但没有词汇意义而只有语法意义,在句中不能单独充当任何结构成分,更不能独立成句。虚词的量少,变化不大,是封闭的类。它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结构中的位置较固定。

5、IC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IC分析法。直接成分是在同一层次上关系最密切的成分,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这种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

6、衔接:衔接是形式方面的问题。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体现于篇章的表层结构上。汉语篇章的衔接方式主要有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

第七章 文字

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文字。大约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这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世界最古来的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的部分甲骨文以及古代克里特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都是象形文字,除汉字外,都已失传。

2、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3、字母:字母是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现在一般的看法是,最早的字母实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由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北方闪美特人创造的。

4、塞姆字母:塞姆字母书写的是闪米特语,其特点是辅音稳定而元音多变,所以人们在书写闪米特语时只写辅音而不写元音,读者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所需要的元音,塞姆字母是辅音字母。

5、拉丁字母:大约公元前8世纪,居住在意大利的厄特鲁斯人借用希腊字母创制了一套厄特鲁斯字母。罗马人在约公元前7世纪根据厄特鲁斯字母创造了拉丁字母。

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

1、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凡是使用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一般都有方言的差异。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每个方言下还有次方言,次方言之下还有土语。

2、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4、洋泾浜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5、皮钦语:外国人对中国的“洋泾浜”产生了兴趣,并根据中国人发英语“business”这个词的讹音,给它起了个学名叫“皮钦语”。

6、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自然语言。这种语言一般发生在殖民劳工构成的社会或国家、地区中,也就是说,一旦有人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就形成了克里奥尔语。

7、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8、世界语:为了打破随着世界各民族日益交往而产生的语言隔阂,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于是从17世纪开始,就不断有人设计各国人民共同使用的人工语言。这样的方案设计了多达几百种,但都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

9、意译词:指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

10、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

但造句篇六
《语文乐园》

语文乐园(四)教案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四)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下雨算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地意思,合理、巧妙、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教学目标:更多精彩内容尽在ww w.X x Jxsj.CN 小学教学设计网

1、学习积累词语,知道意思相同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学习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3、学习名言警句。

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读一读,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思考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

5、教师小结:每一组词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第二组词表示“取得第一”或“领先”的意思。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二)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思考:句子前一部分和侯一部分说的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完整的读句子,说说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哪个部分。

4、小组交流。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试着用“可是”、“但”造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

4、思考:孙权为什么很不高兴,他是怎样批评吕蒙的?

5、全班交流:吕蒙为什么能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背诵古诗。

3、再读金波的《蝴蝶飞》。

4、思考: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

6、全班反馈。

《蝴蝶飞》是一首现代诗,共六行,每行的字数不一,节奏欢快,很有动感,很有童趣,像一首歌谣,琅琅上口。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行,每行的字数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节奏平稳。

一、口语交际。

1 读一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书展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乐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们三人会说些什么呢?

3 演一演,乐乐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4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我想„„》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呢?(或听歌曲《种太阳》)。

一、读课本中习作要求,思考: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1、同桌交流,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主题。

2、梦想是美好的,要把自己的梦想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求语句通顺,用此形象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二、学生试说,补充交流。

三、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范文引路。

2、学生习作,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2、集体评议。

3、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把美的事物、美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但造句篇七
《放飞个性 尝试互动》

放飞个性 尝试互动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尤为重要。 我们批改二年级70多本作业,发现学生在用“快乐”造句中,几乎全是“下课了,大家玩的很快乐”一类的句子,脱不开课本上的例句,句型单调,更谈不上表达的技巧。于是,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要求,深入体会到:新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拓宽思路,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向全体,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学校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留给学生自由、轻松、互动的学习空间。学生只有在这种气氛中,放飞个性,才能获得新知,并主动、积极地寻求探索的欲望,因此,如何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来指导学生造句,在我的脑海中开始思索,我尝试着用“快乐”搬家的方法,提炼教学内容,研究指导方法,确定训练程序,提高训练层次,我把它们形象的比作选准“房子”,讲究“搬法”,搬上“楼房”。具体步骤:

一、选准“房子”

教师有系统的语法知识,是“一桶水”,要用它来指导造句,只能取“一杯水”。这里就有一个根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对象精心提炼的过程。我们要让“快乐”搬家,就把这个过程比作选准“房子”。

“快乐”是个形容词。形容词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用“快乐”作这四种成分的句子,小学二年级学生口头常讲,课文里也常见。这四所“房子”可以让孩子们把“快乐”搬进去住。

形容词也可以作主语,但对谓语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难以掌握,看来这所“房子”搬不进去。就以要求判断谓语来就吧,要对“快乐”加以判断,不是学生所能进行的。例如:“快乐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快乐是生活的指示剂,它标志着一天顺利的完成了工作任务”。这些句子他们都无法理解。显然,这是必须舍弃的,不能知道学生用“快乐”做主语造句。 形容词还可以做宾语,对谓语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就来,感知性词语可以带形容词宾语,例如:“心里觉得快”,“他感觉快乐”,快乐前面带了定语,也可以做宾语。例如:“心里有说不出的 快乐”。这类句子学生虽然懂,但造句却不易。这所“房子”也不搬为宜,但若在改句子时涉及一下,让“快乐”临时进去歇歇脚,还是可以的。

我们已经选定谓语、状语、定语、补语这四所“房子”容易,“搬房子”却难。

二、讲究“搬法”

选定“房子”是第一步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搬进房子”。我们先确定“搬房子”顺序,对这些“房子”依次编号。

“快乐”一词出现在小学语文第四册四课,课本上的例句是“今年春游,大家玩得快乐”。我们自然先从这个句子入手,但不说“快乐”作宾语,而叫它“一号房”;要是借“地”字帮助,可以把“快乐”搬到动词前,叫做“二号房”。借“的”字帮助,还可以把“快乐”搬到主语前作定语,叫它“三号房”。要是把“快乐”搬到后边作宾语的定语,叫它“四号房”。最后让“快乐”上升为谓语,叫它“五号房”。课前排好了“房号”,课堂就可以让学生借“的、得、地”帮助,让“快乐”搬家。每搬一次家,总是先扶着学生走。

课堂上,在学校造了“我们玩得快乐”、“生活的快乐”等几个句子后,我说这是“快乐”借“得”字帮助住了“一号房”。然后要求学生借“地”字帮助,把“快乐”搬到“玩”字前,住进“二号房”,引导他们依次造出下面的句子:

1、大家快乐地玩着。

2、弟弟换上了新衣服,快乐地跳着。

3、小瓷猫总是快乐地对我笑着。

我顺手将最后一句作了如下改动:“愉快的小瓷猫总是对我笑着”。

但造句篇八
《基础训练3(7)》

基础训练3

教学要求:

1、能熟练用运部首查字法。

2、能选词填空,再选其中的一组词各造一个句子。

3、能按要求修改句子。

4、能照样子画出句子中的定语。

5、读句子说说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6、能正确听(看)话、说话。

7、能正确阅读短文,回答短文中提出的问题。

8、能按要求仿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能说明一定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阅读短文,回答短文中提出的问题。

2、能按要求仿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能说明一定道理。

教学教具:

PPT、投影仪

教学时间:

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字词句一、二、三

一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比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准。

教学过程:

1、审题。

2、查字典比赛,师巡视。

3、总结

反思:部首和除去部首还有几画对我班学生来说没有难度,说说某个字在词语中的解释这是本学期刚刚接触,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预习中学生反馈过来的情况是“奉为至宝”、“怪可惜”这两个词语的解释比较难理解,有做错的情况发生。其他的都没有难度,所以课堂中我重点讲了这两个词语。

二、选词填空。再选其中的一组词各造一个句子。

吩咐 叮嘱

①妈妈( )小荣,骑自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②连长( )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吩咐——„„

叮嘱——„„

可惜 惋惜

①他这次没有考好,大家都为他( )。

②听说这本书很好看,只( )没有借到。

可惜——„„

惋惜——„„

开辟 开垦

①这条由北京到美国的航线是新( )的。

②他们从这里( )出一大片良田。

开辟——„„

开垦——„„

教学过程:

1、审题。

2、学生做题,师巡视批改。

3、总结。

4、造句。

反思:从学生预习作业反馈过来的信息是,学生对读题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只有王凯同学审题了,但理解错误,其他14人没有一个人审题的。这道题目的题意比较难理解。由此,在教学这道题目前,我让学生认真地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做题。前半部分选词填空基本没有难度,只有徐焕钧做错了,但造句的话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课堂中把三组词语都造句了。(2013-11-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字词句三、四、五

三、修改病句。把改正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天发亮了。我断定今天大概不会下雨了。

2、我们要建立信心,期中考试快来了,争取优秀的成绩。

3、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4、小明出席了南京市小学生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

教学过程:

1、审题。

2、学生修改句子,师巡视。

3、总结

4、读修改后的句子。

5、延伸。

1、学校里差不多都走了。

2、值日生把桌椅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站在山脚下观赏着庐山瀑布。

4、下雨了,王萍立即马上往家跑。

5、因为你的成绩好,所以不能骄傲自满。

6、梨和苹果,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7、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雪。

8、我们学生从小要养成爱劳动。

9、天发亮了,我断定今天大概不会下雨了。 同学们向他高兴地祝贺。

10、他穿着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

11、我的家乡是江苏省徐州市人。

反思:这四题修改病句比较简单的,以前都做过,只有徐焕钧把第三题的关联词语的字写错了,其他同学都全对。

四、照样子画出句子的状语。

例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1 天气〔格外〕晴朗。

2 他〔刻苦〕学习,取得了明显进步。

3 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来了。

4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点成绩。

教学过程:

1、审题。

3、认识状语及表示符号。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中心语的,一般由名词、人称代词、名词性词组、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充当。位置一般在主语和宾语前。

4、尝试划出句子中的状语。

5、读句子。

6、延伸

参考答案:

2 他〔刻苦〕学习,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造句篇九
《第十组教案设计》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分组作业

教学教材:《北京比上海大吧》(《试讲教材》(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教学对象:中级汉语学习者

课时分配:2个课时(每节50分钟)

成员:张弛 222009308032044,

张小双 222009308032045

赵迎 222009308032047

周燕 222009308032048

周园园 222009308032049

诸舒鹏 222009308032060

教案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完整,归纳法语法教学方法恰当。各步骤衔接紧凑。 时间细节最好能交代清楚,有些细节的处理应该展示出来。

成绩:85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本课生词,并能自由运用,造句。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字句比较事物的不同及变化。

二、教学的重点

重点:1、生词导入、讲解与运用

2、从学生实际出发,简单讲解本课核心语法点

三、教学难点

难点:1、本课26个生词的导入技巧与讲解

2、“比”字句的几种用法

四、本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生词:图片演示、生词串讲、

语法:归纳法、讲——练、做练习

教学用具:

PPT、小卡片

五、教学步骤与环节(共50分钟)

(一)复习旧课(5分钟)

听写上节课生词。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分别派出两名同学。一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在台下念,另外一名在黑板上写,每组内容不一样,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对于优胜者教师适当给予奖励。

同时,对于这次小竞赛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读音有误,默写失误等),及时改正。

(二)导入新课(3分钟)

保持安静,老师跟学生寒暄几句,然后开始点名,——现在点名会中断学生思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提出问题:“刚才的三组小组比赛,哪一组写得快?”学生回答:“…….”。老师拿另外一组跟学生回答的那一组进行比较:“这组写得比这组快,对吗?”然后学生回答。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讲的课文标题,并说一下本节课的安排。

(三)讲解新课(35分钟)——以下各步骤的时间分解?

1、课文中生词解释()

本课程所需掌握生词:

变化、暑假、比、人口、最、城市、增加、建筑、过去、变、更 、漂亮、冬天、暖和、可是、天气预报、气温 、高、度、屋子、感觉、家庭、旅馆、饭店

(1)图示法:“城市”“增加”“过去”、“建筑”、“冬天”、“天气预报”、“气温”、“高”“度”、“屋子”“家庭”“旅馆”“饭店”“漂亮”

(2)例句法:“人口”:中国人口13亿,北京人口2000万,上海人口3000万。

“感觉”:今天40度,我感觉很热。

这个书包30公斤,我感觉很重。

(3)用英语解释:“变”“变化”“暑假”“可是”

2、主要难点生词理解与造句。()

——解词方法适当,但造句的要求或提示未显示出来

变化——变,最——更,可是,比

A “变化”和“变”用英文“change”解释,并说明词性的不同。

Eg.上海很好,这几年变化很大。

她妹妹变漂亮了。(图片)

B “最”“更”在第二节课中具体讲解

C “可是”用例句

Eg.这件衣服很小,可是我能穿。

我想穿裙子,可是今天很冷。

3、老师带读本课生词两遍,然后学生齐读。回到课本,按顺序读生词。(4分钟)

4、本课程语法点讲解(15分钟)

老师提问,请找出本篇课文中有“比”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

老师列出在文中出现的“比”字句。——可按不同类型分开书写

“比”字句:(1)、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

A比B + 形容词(形容词前不加“很、非常”等副词)

例子:

用图片或实物的方式展示下面两个句子

a、苹果比葡萄大(用PPT或拿着实物)

b、苹果比葡萄重(用秤显示两种水果的重量,或是用跷跷板的方式展示)

(造句练习)

(2)、“比”字句与“得”字句的连用

例子:

a、苹果比葡萄长得大

b、苹果长得比葡萄大

c、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d、兔子跑得比乌龟快

(造句练习)

(3)、“比”字句内差异程度的模糊表示,是在形容词后加表示程度的短语(加

“一点儿”、“一些”、“多”、“得多”、“多了”等)

例子:

a、苹果比葡萄大很多

b、葡萄比苹果小很多

(造句练习)

(4)、“比”字句内差异程度的数量表示,是在形容词后加数量词。

A比B + 形容词 + 数量词

例子:

a、苹果比葡萄多三个

b、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两分钟

(造句练习)

(5)、“比”字句的否定用“没有”

A比B+C →B没有A+C

例子:

a、 西瓜比苹果大 → 苹果没有西瓜大

b、 苹果比葡萄重 → 葡萄没有苹果重

(造句练习)

备注:每个语法点讲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句。——前面已经找出课文中的例句,这里的安排是否重复?

(四)巩固新课(5分钟)

做课后练习,做完后,老师讲解。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复习本节课内容。抄写生词2遍。下节课交。

2、 完成课后练习p43第二大题及p46的B大题。

3、 预习课文(老师把课文的录音拷给学生),思考问题:用“比”字句叙述北京与上

海的差别。

第二课时(50分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本课生词,并能自由运用,造句。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

字句比较事物的不同及变化。

2、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并复述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够熟练运

用这些汉语知识进行日常交际

二、教学重点

重点:1、对本课内容的具体把握

2、重点句型的讲解与操练:“比”字句,“更”与“最”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难点:“比”字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四、本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

2、利用卡片,做小游戏巩固练习

3、讲——练,练习对话和重点语法

3、利用视频,展示北京、上海的文化

教学用具:PPT、小卡片

五、教学步骤与环节(50分钟)

(一) 复习旧课(5分钟)

1、 听写上节课所学生词,要求交。

2、 讲解上次布置的作业

(二)讲解新课(30分钟)

1、导入新课(4分钟)

2、课文讲解(14分钟)

3、语法讲解及提问(12分钟)

(三)、巩固新课(5分钟)

做课后练习。

(四)、扩展知识(5分钟)

1、放北京、上海的宣传视频

2、介绍北京上海的一些著名景点(PPT图片展示)

(五)、学生提问环节(5分钟)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内容,下节课小测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但造句篇十
《一棵躺在地上的树》

一棵躺在地上的树

作者:康伟明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3期

妻子生病卧床,却仍然惦记她的学生,生怕因此而断送了他们的前途。见她全身忽冷忽热,又干呕咳嗽的,我不忍心,于是答应帮她去代一堂语文课。妻子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十分敬业,一年到头,从未向学校请过假,她不想破这个例。

来到课堂,看到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的心怦怦直跳。年少的眼睛就是纯洁无瑕,看过去,只有澈亮的绿波,不见丝毫的污点和瑕疵。把我来上课的原因讲明之后,我简单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们鼓起了掌,这掌声雷动,比大学课堂的掌声要雷亮不知多少倍。第一堂课,我准备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词,顺便讲一下造句。

对我这个大学老师而言,上一堂小学生的语文课自然是游刃有余。本来讲十个简单的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只需要告诉他们怎么读,怎么拼,然后每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但造句的时候出了一点点意外。在讲到“父亲”这个词的时候,我本来想把它省略掉,因为这个词太过普遍化了,但想既然新课标课本上规定了要讲这个词,必然有它的意义。于是我也就随意地讲了一下,讲完之后,我突然来了兴趣:我虽早已为人父,可从来不知道小学生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当场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想一想,然后用“父亲”这个词写一个句子,写在纸条上面,我再随意地抽查几个。

五分钟过去了,似乎谜底就要解开了,我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我不知道在儿女们的眼里,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就在我问有没有人举手的时候,有三个女学生举起了手。第一个说:“父亲是一轮大大的太阳,赶走了我人生中的黑暗。”听到这个造句,我都不禁热烈鼓起了掌,全班随即也鼓起了掌,气氛异常热烈。第二个说:“父亲是一间房子,我和妈妈躲在房子里遮风避雨。”好温馨的一个句子,听来真的是无比地开心。在儿女们的心中,父亲都是高大威猛,都是可以依靠的大山。

第三个说:“我们今天学了„父亲‟这个词。”她刚朗读完,整个教室就扑哧一声响,我也被这个句子激得差点站不住了。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学生的机智和灵活,虽然这样造句不合规范,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体现了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所以,我还是给予了掌声。

当我再问还有没有学生愿意站起来把自己的句子朗读出来的时候,教室就陷入了寂静当中。半晌后,一个坐在后排的女孩子站了起来,看得清楚,她十分瘦削,而且脸颊是黄色的,似乎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某种苦难。她站了起来,弱弱地读:“父亲是一棵躺在地上的树,但我相信,它依然会枝繁叶茂。”

全场又一次扑哧笑了出来,我也在心中起了疑惑,“躺在地上的树?有这种树吗?躺在地上又怎么会枝繁叶茂呢?”当我连续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她似乎语无伦次起来,继而捂着鼻子

哭了出来。“会的,会的,他一定会枝繁叶茂的。”我被她的这一举动吓呆了,许久之后才回过神来。“你这句子有创意,但不符合实际,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吧。”就这样,我把她的句子否定了。

回到家之后,我就向躺在床上的妻子说起了这件事。“躺在地上的树怎么会枝繁叶茂呢?这么奇怪。”妻子便问:“发生了什么事?今天的课不顺利吗?”“没,挺顺利的。就是在用„父亲‟一词造句的时候,一个女学生说„父亲是一棵躺在地上的树,但我相信,它依然会枝繁叶茂。‟你说,躺在地上的树怎么会枝繁叶茂呢?肯定是犯了常识做错,结果全班同学都笑了,她却哭了。搞不懂……”

“啊!你说的是一个很瘦小,又胆小,脸色又黄的小女孩吧?”妻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点了点头。

“哎呀!你错怪她了。你不知道啊,她的父亲是一个植物人!”

我顿时呆了,植物人?我马上想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她父亲是一个植物人,自然是躺在地上的一棵树,做女儿的肯定希望父亲纵使躺在地上也能枝繁叶茂啊!现在一想,这个句子造得多么完美,多么有感情呀!这里面可蕴含了一个女儿对父亲全部的爱呀!我顿时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竟然不能理解一个小学生造的一个句子;作为一个父亲,竟然不能理解一个做女儿的良苦用心。

“明天再让我给他们上一节语文课吧!”这一次,变成了我对妻子的请求。“我要给他们讲一讲躺着的那棵树,我相信,躺着的那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的,甚至会比站着的更加葱茏挺拔美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但造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用但造句 用但字造句 将信将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但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但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694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