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歃血为盟下一句

歃血为盟下一句

2015-12-24 14:28: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一《歃血为盟,等而下之-藏头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歃血为盟下一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一
《歃血为盟,等而下之-藏头诗》

歃血为盟,等而下之

歃血为盟不到头, 血凝筋滞不调柔。 为我扫却天下热, 盟誓边庭壮我军。 等闲桃李成荆棘, 而今马亦知人意。 下窥夫子不可及, 之子夫君郑与裴。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二
《中华好诗词卷5》

1

2

3

4

5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三
《离愁(黄树桥写)》

它们一边跳着爱地舞蹈.一边唱着爱的歌曲:"娘儿""啊哈""你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想陪你飞舞.看最美的飘雪""恩亨,你陪我冬天.看那飞舞的白雪.相公.我的亲青蝶""啊哈,娘子.我陪你度过冬天.去春天.去采最美地花儿.娘子.美蝴蝶.""啊哈,亲青蝶.你陪我到春天.采最美地花儿.我用最甜蜜蝴蝶情蜜.献给我的亲青蝶.相公.我们爱恋.传遍人间.我们一对相爱地蝴蝶.蝴蝶双**.相亲相爱不后悔!""蝴蝶双**,相亲相爱不后悔.永远不后悔""不后悔……""…"这一夜.下着雪.我搭圣诞老人雪橇.去遥远的福建.来到花儿的身边.我爱的人儿.哥哥远远接你回家.你是花儿.我是青蛇.我们一生一世相恋.我们乘雪橇回家.花儿.那是我一生心愿.愿有情人成婵娟.你在空中挥舞手绢.我拥护你的香肩.抛洒幸福白雪.啊.啊.美丽的圣诞节.我爱你.花儿.快乐的圣诞节.这是我和花儿搭乘特快爱侣号.1314#雪橇车我的父亲本是苦命人.爷爷后妻儿子.不幸遗传人间.算命人说:父亲若活必有大劫,还得有人赎劫!啊?父亲终于得救了!父亲便是一场风,一场狂风.吹醒我的命运.吹来远方的我.我是远方一条被缚于十字架上的青蛇.谢谢你.父亲,我因你而得救.脱离千年的缠绕.父亲.啊.儿帮你赎劫吧.赎你的前世的罪吧!儿本罪人,儿的罪.你的劫.儿一起赎了.以报答几十年的养育之恩.父亲是一场风.一场清风.我是清风之子.父亲是风神.我是风神之子.啊.父亲.你可知道儿千年的罪.千年的泪.儿的错.儿.哪有这样一个罪恶之家.儿命苦.儿心碎.可是儿已认命.一定赎了你前世我前世.儿今世的最罪.你能安祥度过晚年.儿舍弃一切.儿的花儿.也枯萎.花儿.对不起.青蛇辜负你千年的诺言.你找个更爱你的人.谁叫我是清风之子.我不配爱.再见吧.父亲.我的父亲你是世上好妈妈,儿二十多岁还流浪天涯.让你老人家祈祷牵挂.儿有罪.儿有罪.六十发甲还忍心让你为我的不幸流泪.妈妈啊.世上好妈妈.儿飘落孤苦不能回.儿有罪.儿有罪.汰东海之水.也写不尽.决衡山之士也不可来忏悔.也何时赎还.妈妈啊.你就莫流泪.加深儿的罪.儿来生作精卫.衔土填满南海的水.妈妈.我的好妈妈.世上好妈妈我这一辈子总在等待.因为真心去爱她.希望和她在一起.可是命运弄人.她总离我而去.只是要我等等.我于是在故乡等她早点归来.可是一切都是奢望.美人一去不复回.我白等.白头而等.等白了少年头.空叹息.她又在哪里?经过无数岁月,才明白一个非常简单道理.不是你的爱.不要再等待.牡丹好美的花.也是很美的她.终于不要等待了.名花已有主.真的很开心.终于等到花落了.也随流水而去.何必感慨.落花也无意.流水更无情.我等我的花.又何必

在意别人说.我浪费我的光阴.岁月又何必染白我头.知错了.难道有人能同情.一个简单道理.不要再等了.可是有谁知道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只不过被我们遗忘了.我不等了.只不过被另一种幸福取代.我不等了.因为我不能回到昨天.再见了.牡丹.我不等了.我从梦里醒来.一束阳光照进来.又有光明在等待.我该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再见.昨天这一辈子.我做错了太多的事.我没法原谅自己.也无颜面对父母.让老人们受苦.我于心何忍.可是自己尚且流浪.我又待如何??父母亲如果有来世还作你们的儿子!心中蒲公英,你在哪里?你又漂泊到哪里?我不是蝴蝶,怎么能把你找寻.你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我可是回来了!可是你又在哪里?花儿漂到东?飞到西,我的爱依然在.可是你已不复在.看着天上的星.你应明白我的心.看着水中的月.谁能明白我心愿.一切都过去!等待--我真的后悔-离去-你也离去.却是我一生的后悔.因为一切不能回来.有后悔药.求求你.卖一粒.这样我就不后悔.一切可以重来.可是.我流下眼泪.一滴后悔的泪水因为曾经去爱花儿.而花儿不盛开.我才明白自己相爱好难.分别时便有了恨.有爱也有恨.不敢去恨哪有真心爱过.因为爱之深.才恨之切.不过恨不是仇恨.因为她不是仇人.而是爱人.所以说是爱恨.因爱生恨.可是学着去恨.但回头总是爱.爱恨交加.因为恨她.所以我还爱着她.当我没有恨.爱又在哪里.我终于明白.我依然爱着她.只不过花儿谢了罢.可是我还会回到明年的春天.我还会爱花儿.因为今年冬天的恨.到了明年春天就变成爱.明年春天花儿一定会盛开.我的爱也会醒来.我有爱也有恨.不过是爱恨.我的爱恨我的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三兄弟姐养大成人.我渡过快乐童年.多愁的少年.与失落的青年.感谢我的生母.母亲讳名胡香.(湖湘),我生在湖南湘地.乃是湖湘生母.尊重母亲.改为湖湘圣母.便是母亲:讳:胡香生母―湖湘圣母后来河边只留下几件衣裤.一只青色蝴蝶在一旁飞舞不肯离去.后面还有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离去离去的歌舞.他犹豫良久.加入蝶群.向远方飞去他倒下,血流尽.不知何时飞来一群蝴蝶.它们飞舞.驱赶苍蝇.不要来玷污他.一只美丽蝴蝶伏在胸口拍打翅膀.好久好久.美丽的蝴蝶领导众蝶.飞舞一个爱字.一个心爱的舞蹈走过一个僻静的弯道边.突然窜出一个蒙面人.用刀狠狠捅了他几刀.他血流满地.他颤问为什么?那人扔下一句话:谁叫你和有钱人抢女人,活该!他倒下了!天依然阴沉沉他执意而去.蝶儿让道.翩翩飞舞.组成三个字:不要去图形飞舞.他疑虑一下.难道真的有危险.它们先知.蝴蝶来告诉我.

不会这么神奇吧!于是挥手表示谢意,继续前进她走了,有了新的世界.而且有了大款的支持.有一天.她邀他在一个小河边.那天天阴沉沉地.他往河边去.突然飞来一群蝴蝶.为首是那只美丽他救那只.它们围绕他团团转.好象阻拦他远去.他笑语:不要,蝶儿们.我是去相爱的人赴会一只美丽蝴蝶.黄红色的翅膀.杂有黑色白色的斑点.身子是灰白色.杂有红斑.黑色触角.前面有几点白色.他捧着蝴蝶.轻轻一吹.道:你飞吧.蝶儿,蝴蝶拍一拍翅膀飞起来.绕他飞舞一圈.便飞入田野里.他招招手.示意离去有个叫青客蝶的年轻文人.相亲相中一个叫荷波怀花的女孩.他们订了婚.然后各自去打工.有一天.他在河边散步.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黄色的翅膀.黑红身体.突然闯入蛭蛛网中.他走进看.见蝴蝶在苦苦挣扎.越挣越缠绕更多.蝴蝶看看他好象在求救.他伸手小心解开.燃烧吧.让火焰更大些.散发我青春魅力.散发我的豪情万丈.有了你.我的音乐.燃烧吧.让光芒更大些.亲爱的朋友.让你看看我的光芒.如何灿烂我一生.啊.我的音乐.我的音乐火花.照耀我家.照耀我的眼睛.我不要再迷失.有了我的家美好音乐激情,那份真挚.那份渴望.阿曼.音乐之神.我有我pulomix6s之火.燃烧我吧.燃烧我的生命.绽放我的光芒.照耀我的故事.我的故乡.回到我的小土屋我没有一切.唯有歌声相伴.忘记吧.我置身于音乐之河.我徜徉音乐河.河水不会泅溺.有水解渴.有营养给我充饥.美好的音乐之河.有了你.才有我的快乐.有了你.才有勇气去面对.有了你…才有我…孤独的夜怎么才能入睡,心中思念.现实的疑虑.我徘徊的心灵.没有了归宿.于是.常常失眠.只有找个音乐听听.忘记心中的忧郁.对不起.音乐成为生命的依恋.美丽旋律.悠扬的声音.伤痛的感动.让我沉浸音乐之河.埋葬自己地心灵.忘记自己.忘记失去妹妹苦.苦命的妹妹.哥哥那么早离去.弃妹妹都不顾.忘了我们的幸福.任妹妹一个人受孤独.哥哥你清不清楚.妹妹还在哭.多年的相爱.却没有了归途.流下千千相思.万万痛苦哥哥苦.苦命的哥哥.那么早就离去.忍心弃妹妹而不顾.而不顾.你怎么忍心妹妹一个人在人间.好孤独.你清不清楚梅花看到这里.已知一切都是真的.哥哥已死去.死都不忘她们的爱地信物.悲痛攻心.一下疯了.口里唱那首情歌梅花蓦然回首.看见电视转播一道新闻:昨天十点,一男子从金店买饰品的归路.遭到三人打劫.男子身中数刀钱财抢尽.血流满地.临死手里还握着一个戒指.恨心歹徒将那只手看断.妄想抢走戒指.怎么扳也扳不开.一歹徒诧异道:邪啦 ,有鬼.便

吓走了.一只看着这一切的信鸽.飞到手边.手张开了.鸽子衔着戒指飞走了鸽子飞起来…咯咯唱:哥哥苦:苦命的哥哥,相爱总要离去.让妹妹凄然泣哭.,…"好一只情鸽,唱一首情歌.梅花眼睛直流.到底为什么?难道哥哥真的已遇不幸,他怎么会.善良的哥哥.你怎么忍心弃妹妹一个人在人间梅花拿着那个带血的戒指.那是哥哥的心.那是哥哥的血.颤抖着把把它戴无名指.鸽子站在护栏上.看着这一切.流下了.―泪水.它说我终于完成爱的使命.她笑着.哥哥你看见吗.我们的戒指.我们的爱.都心连心.手连手.哥哥…啊哥哥哥哥你在哪里?梅花思念离去地哥哥!手里拥着鸽鸽,不会是鸽子是哥哥的信使.她轻轻地说:鸽鸽,你是不是有哥哥话带给我.?鸽子似乎懂了点头,张开口:吐出一只带血的戒指,血丝已黑红凝结.她心里一阵绞痛,那熟悉的戒指.那是他们心仪好久的情人戒.那是他们多年向往的梦啊鸽子躺在手心里好久.不知何时流下眼睛.落在她手心.冰凉.透彻.她心一悚.到底为什么?鸽子咯咯叫了几声.带着沙哑.看着梅花.好像流出泪.好象在说:爱人啊,我是哥哥.你可认识我!梅花心里通,不,不会.你是鸽鸽.决不是哥哥.哥哥不会变鸽鸽.哥哥不会离开我她捧着.好结实.帅壮雄鸽.是谁家的鸽子.总那么亲切.好似爱人在身边.她捂摸着他.他怪巧听话.好似拥在爱地怀抱.用嘴轻轻啄她的秀手.好是吻着爱人.她突然觉得好似那熟悉的吻.那多么熟悉的感觉.好象在那里相识过.鸽鸽.你从哪里来.来这干什么一只雄壮的信鸽飞来…萦绕屋檐下,久久不肯离去.看见她.咯咯的叫不听.美女啊.你可曾听懂.梅花.不知为啥.惊讶鸽鸽为何不离去.鸽子过了好久.轻轻落在阳台上.落在铁护拦上.咯咯的叫.总象是呼唤什么?她慢慢走进,鸽子飞走了.不过马上有飞回来.落在她的手心里晴朗的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梅花站在阳台上.看远方地青山.夏日的田野.等待阿哥快点买戒指回来.美丽的钻戒是她们的婚礼的见证.可是两天哥哥还不归来.为什么?为什么?眼皮跳跃厉害,难道__不_不可…可是不祥雪花飘飘梅花绽放.寒夜一点香.唤醒迷途的心.何苦孤单也流浪.多愁的姑娘.推开纱窗.归来兮.情郎.风潇潇.白茫茫.一片相思撒满枕凉.遥盼新年.喜作新娘我的语言太多悲哀.文字太多无奈.不是我想这样.而是我经历太多地不幸.积累在心里又太久.这个社会不同情我.我无出可申诉.只有把一切不幸流浪文学里.像辛云苦水.洒遍人间.让我的泪水也能发芽.也能成长.开花结果!爱人啊,请不要同情我.让我随那东流水.滚滚奔去.不回首.爱人啊!随我去吧,不要让我的眼睛留下.我不想看见春花秋月的往事.我啊?

不会再回来?只有离去?才能了结这悲哀!再见,我的爱人.我门后的枇杷树.只有你是我栽种一生的.希望你开心地开花结果!我已无憾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就是你.春水绿叶秀满山.桃花李瓣落遍地.歃血为盟诚结义..生死患难在一起我站在小河边.冬天地水太冷.冒着寒气.水静寂的.好象是停止吗?是不是要凝结吗?为什么?我的心如止水?是不是也要凝固吗?可是……我没有…工人在建桥他们开心… 默默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今天地汗水.就是明天的大桥.一个告别分离.遥遥相望.一个相互同达的桥.那么简单.却也是那么神圣啊.我也是该造一座大桥.我的心里也该有座大桥.让我的心不再分离.于你不再遥遥相望.我们心灵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许这是我的期望夜深深.也许是太冷.你的情.也会很冷.而我的心却一直期待.你从月色那边走来.可是我的眼睛.已不清晰.看不见漫漫长夜.原谅我吧!我不过是个赎罪的人.没有资源思索你的温柔.可是我真的渴望.夜里能有流星划破黑色的心.光明啊.流星片刻的曙光.我等了三十个春天.你来啊.早点来我的眼睛快瞎了.我不过是条小青蛇.谁来为我领路.谁来照顾我.我虽看不见.却可把世界看穿.看清你的虚伪.你的离去.我的眼睛.美好的眼睛.我宁可看不见.这样不会看见你的欺骗.我的眼睛.无望地眼睛.总会被这月色迷惘.我看见你.是一片白雪.我爱你.梅花.只有你依然在冬天为我开放.我爱你.我虽苦命.却有梅花相伴.雪花埋葬.我夜里梦见你.宛如花朵飘摇小雨里.滴滴娇艳.我爱护你.多么希望有一天.我的相思也会感染你.这样你也会思念我.我苦命的小青.我的相思好苦.日夜思念你.日里我想念你.你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倒映在清清河里.好美丽花儿.你不会明白.冬天来了我没有地方可去.花儿.我要走了.我病了.相思地病.寒冷地冬天.美丽的雪花.让雪更大一些.埋葬我的身体.死亡并不可怕.辛寒的人间.活着也辛苦.我的青蛇乐园在等我.归来矣.我的花朵青草.我只不过是条小青蛇.何苦留在这个世界小青蛇.我心中的守护神.守护着潇湘仙子的守护神.守护潇湘仙子林黛玉的守护神.虽不是贾宝玉.却是真黄石.我是黄石.是女娲补天不要的石头.是这个世界遗弃的凡人黄树青.也是天庭地犯人文曲星黄树青.今生为人.来世作一条小青蛇.可是还未等待春天.就冻死在河边.一个寒冷的冬天―十一月十一日.今年最冷的一天.一条没能冬眠的小青蛇冻死在小河边.因为他太爱花儿.而花儿却要他等到春天才开.他等她.等她…只能冻死在这个寒冬…花儿,你在哪里.我爱你.为什么只有死等待他.哪有花.?有花?有雪花.北风呼呼吹.雪花纷纷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四
《国学瑰宝.doc千字文讲记4》

国学瑰宝:千字文讲记 2005-06-18 20:16:50

今天要讲的是《千字文》的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章。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独立完整,同时也是前三部分内容的推进,整篇《千字文》在此部分达到高潮。

从文字数量上看,这一章是整篇《千字文》文字最多的一部分,描述了温馨的人情和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且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们。读来不禁使人对“结庐在人境”的朴素的人间生活憧憬之至,同时珍惜人生、热爱生活之心油然生起,对我们喧嚣的心性很有抚慰与镇定作用。

下面看正文: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首先说明,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直至今天中国还是农本国家,农民问题、农业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客观地认识这一点,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工商手段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从昆仑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将挟带下来黄土覆盖了华北几个省的地区,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黄土纤细,土质疏松不板结,便于原始农业的耕作。且黄土中有无数垂直的细管,能保证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浸润,即使短期不下雨也没有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绝好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夏朝开始,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农本,连毛泽东都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发展农业就要有水,降雨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国农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三月,完全靠由南海(菲律宾海)吹过来的东南风(术语叫季风),加上由西域(新疆)横向扫过来西风(术语叫旋风),将季风气流升高,使其温度降低,才能“云腾致雨”。有风才能有水,可见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太悠久了。

要是这两个冤家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头,靠天吃饭的农夫就该倒霉了。一受灾,诸侯国之间就为争水、抢粮而争斗,《左传》里多处记载,邻国的军队越界抢收他国庄稼,诸侯国之

间互相筑坝拦水,大打出手。《孟子》中提到的饥荒就有十七次之多。前文提到的齐桓公、晋文公大会诸侯,歃血为盟的议题之一也就是为此。可见要发展农业,中国就需要统一,这才有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务兹稼穑”的务是从事、致力于的意思,兹是代词,代替此,一定要从事于此。此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说的两个字“稼穑”。稼这个字的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十月纳禾稼”的话。穑的本义是收割庄稼,后世把春耕叫稼,秋收叫穑。稼穑两个字就代表了整个的农业,泛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俶载南亩

俶是开始,载是从事,南是向阳的方向,亩是土地。“俶载南亩”就是说要在向阳的土地上开始从事农作了、开始种地了。如果查查字典,开始从事某种工作叫俶载。

南亩是指向阳的耕地,《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

亩是土地测量单位的量词,时代不同,亩的数量单位大小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先秦)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如《孟子》书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按秦制,240步为一亩,现代的一亩为60平方丈,合667平米。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古今时代不同,度量衡的单位也有所变化。

周朝的农业,全国耕地的管理采取“井田制”,大约100亩耕地为一井,平分为九块,形如井字,为八户人家所有。井字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属诸侯所有;其余的八块为私田,每户各一块。干活的时候,先公后私,干完了公事再做私事,所以“大公无私”是非常可敬的。

我艺黍稷。

我指的是我自己,帐侵种驳囊馑肌N颐浅K档脑耙找淮剩?渲械囊詹皇撬翟傲忠帐酰??侵种病⒃耘嗟囊馑肌?BR>黍稷是古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黄米(黏米)叫黍,谷子(小米)叫稷。黍稷在此地就代表了五谷,中国人讲究五谷丰登。《三字经》里提到六谷:“稻梁菽,

麦黍稷”,为什么又出来六谷了呢?讲五谷不包括稻米,中国在上古时代没有稻子,稻子是后来从南方引进的,中国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梁菽麦黍稷五谷。

中国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此五谷的种子。通过用同位素炭14测定年代,这些五谷的种子距现在有多少年呢?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黄帝距离现在有5000年,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从伏羲氏开始至今有12000年,黄帝到现在是5000年,伏羲氏到黄帝是7000年,中间还有神农氏,神农氏再到黄帝也有几千的时间,所以河姆渡遗址推测是7000年以前的遗迹,是可信的。我们中国人要相信自己的历史,相信自己的祖先,不要听信外国人胡说,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的历史。这也证明了,中国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7000年。 这四句话合起来,意思很完整:

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

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割这些农活。

一年的农活开始了,

我在向阳的土地上先种上黄米和小米。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庄稼熟了,把新收获的庄稼交给国家叫做纳税,所以税是禾木旁。如果我们查查《说文解字》,可以查到:敛财曰赋,敛谷曰税,因此赋和税是两个概念。缴现金的为纳赋,赋字是贝字旁。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少故此用来作流通的货币,像今天的铜板、纸币一样。贝壳上打洞,用绳子串起来,五个一串叫一系,二系十贝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所以汉字中的财、贵、贱、赛等与钱财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缴纳现金的叫赋,缴纳谷物的叫税,二者完全不一样。

庄稼收割下来了要把打下来的新粮食作为税交给国家就是“税熟贡新”。税和贡两个字又不一样,由下位献上叫做贡,由上位向下面收叫税。缴税要贡新粮,国库的存粮一般都要存三年,我们市场上买到的都是陈米,一不香,二没有油性,因为不是新米。粮仓的大敌是水火再加老鼠。每屯藏粮都要用红笔标明因老鼠造成的自然耗损数字,写成“耗字多少”,因此

老鼠又叫耗子。

权是勉励,赏是奖赏,黜是惩罚,陟是晋升。“劝赏”是对农户的奖惩制度,“黜陟”是对政府官员的撤职、升迁制度。要客观地按照务农的成果和纳税的情况,对农户予以奖励或惩罚,对有关的官吏也要据此予以职务的罢免或升迁。

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庄稼一成熟就要纳税,把新谷献给国家。

官府要按照贡献对农户予以奖惩,

国家将对有关官吏予以罢免或升迁。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孟子,名柯,山东省邹县人,是儒家的亚圣。古时候读书不敢直呼圣人的名讳,要挨板子打的,碰到圣人的名字,要读“某”,所以这里就要读“孟某敦素”。读《论语》也是一样,如读到“丘也不敏”,我孔丘并不聪明,这一句不敢读丘,不能直呼其名,要读“某也不敏”。当然现在不讲这一套了,但是规矩要懂,传统要明白。

敦是推崇、崇尚,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叫素。前面讲过“墨悲丝染”,白色的生丝就是素,无字的石碑叫素碑,引申义就是质朴、纯真、不加装饰的意思。“孟轲敦素” 的第一重意思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第二重意思是要我们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素位就是你的本位,是你做人的本分,我们应该是在什么位置行什么道,在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越位而行,劳而无功,为智者所不取。

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职位相称。史鱼以正值敢谏闻名,他的君主卫灵公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且信用宠臣。当时卫国朝中的群臣都不敢讲话,怕受打击迫害。史鱼就不这样,即便是卫灵公有毛病,他也照说不误。直至临终前,史鱼还是在讲直话,给卫灵公提建议,罢黜佞臣,任用贤士。所以孔子在《论语》里称赞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管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动乱还是安定,他的言行永远都像箭一样,尖锐而正直。禀字的本义是赋予、给予,引申义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鱼禀直”就是说:

史鱼有坚持正直的品德。

我们不要曲解孔子的话,“直哉”是说一个人做人要心地方正、端直,不可以圆滑,但处众办事要圆融,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办事也直来直去,别人就接受不了。《易经》中也反复强调“天圆地方”,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众要圆融,要有智慧;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我们千万不能错会了圣人的用意。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这就差不多中庸了,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中庸是儒家学说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孔子在《论语》里面提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发挥,写了一篇论文,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中庸》。这篇文章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儒朱熹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放在一起,并称《四书》。

《三字经》中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什么是中呢?中不偏,不偏是中。任何事情都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我们不取好,不取坏,取一个中。有人说中庸就是耍滑头、是老奸巨滑,其实中庸根本没有耍滑头意思。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主义,而是既听了你的意见,也听了他的意见,综合你们意见中合理的部分,然后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走左,也不走右;不过,也非不及,这才是中庸。孔子作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因为冬冷夏热,冬短夏长,都有所偏颇,所以不取。只有春秋才是冷热均匀,长短一致,可以作为衡准来评判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称史为鉴。鉴是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因果,这才是中。

庸的意思是庸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古人常说:没事别找事,平安就是福。我们现代人都不甘于寂寞,要来点激情,要异峰突起、来点儿刺激。偶尔来一下固然可以振奋精神,但做人处事,居家过日子,一定要中庸,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是最平庸的,也是最正常的、最健康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一个人要有象孟子推崇的那样质朴的本色,又有象史鱼一样方正秉直的品德,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前文讲过,直指的是人内心要方正,要端直,内直并不等于外表见棱见角,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五
《成人高考基础知识》

歃血为盟下一句篇六
《中日维新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它使日本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引新、从等级人治走向宪政治国、从贫穷落后走向民富国强,一举跻身于当时的世界列强。我们更知道,晚清的戊戌变法是失败的,这个失败不光表现在寿命短——只有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更主要的是丝毫没有动摇当时的体制根本,几乎没有引起晚清社会的任何实质性变化。表面上热热闹闹——103天里颁布了180余道新政上谕——实际上效果寥寥,就像噼哩叭啦放了一通鞭炮,过后什么也没留下,除了一地纸屑。几乎是同样的政治目标(宪政),几乎是同样的政治诉求(救亡图存),几乎是同样的社会状况(积贫积弱),几乎是同样的文化背景(东方文化),几乎是同样的变法路径(自上而下),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相似的太多太多,相异的只有一个——结果。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相似,而结果却迥然相异?二真的有那么多相似吗?我们不妨一一列举并作比较。首先来看两个“维新”的内容、诉求及目标是否相似。1868年3月14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公卿、诸侯及文武百官在紫良殿向“天神地祗”宣誓,颁布新政府施政纲领——《五条誓文》,日本的明治维新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归纳起来,明治维新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废除幕藩体制,结束封建分裂割据状态,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二,废除封建特权,取消诸侯公卿称号,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平等;三,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四,废除封建内地关卡,实现国内自由贸易,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改为允许一般人自由经营;五,鼎力发展国民教育,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六,思想文化方面移风易俗,“脱亚入欧”,西风日炽。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戊戌变法拉开帷幕。概括起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一,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二,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切实振兴农业;奖励科学著作发明;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决算;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

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四,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两个“维新”在政体方面的目标,都是走向宪政,尽管维新之初并没有挑明,但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发展逻辑。明治维新之后不久,要求民主、主张人权的声音越来越响。在社会各界的促推下,1881年,明治政府宣布《国会开设敕谕》,保证10年后开设民选议院、制定宪法。1889年2月,明治天皇亲自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从此,日本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走上了宪政之道。戊戌变法属于方兴即夭,当然不可能修成宪政之正果,但从戊戌中坚所提出的思路及其憧憬来看,宪政是其理想的政体蓝图。例如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主张“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分设“议政之官”、“行政之官”、“司法之官”。百日维新期间所发诏令多有来自康有为向皇上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一书所加的按语,表明他们是把日本的明治维新作为变法之模本的,这时日本已实行了君主立宪。从戊戌变法的潜在诉求和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它的最终的政治目标是“增民权、开国会、立宪法”,实行君宪政体。再来看看两个变法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否相似?先来看看日本明治维新所处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紧步中国之后尘,受尽了列强的欺侮。与清朝政府一样,日本德川幕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十九世纪初期,英、俄、美等国就开始不断派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1852年3月,为了打开日本国门,美国任命佩里为东印度舰队司令。7月8日,佩里率舰队到达日本的浦贺近海,引起日本警卫海岸官兵的恐慌。7月14日,佩里率300多名官兵全副武装登陆,要求通关,而他们的身后,是四艘一字排开的庞然军舰,舰上的炮口像巨兽的寒目怒视海岸。一阵耀武扬威之后,佩里扔下一句话——“明年春天来听答复”,便转身扬长而去。来年开春,佩里果然如期而至,这次身后是7艘军舰和500名手持利器的官兵,气势比去年更加强盛。鉴于一直为自己朝拜的强邻——大清被列强打得落花流水,日本幕府不敢贸然与美军开战,只得屈服,将佩里请上谈判桌。1854年3月31日,双方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

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港,日本可在两港领事馆,日本给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从此,日本国门被撞开了。接着,英国、俄国、荷兰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858年6月,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等五个港口及江户、大阪两城市,给予美国人在开港地的居住权和公使领事驻在权,双方民间的贸易不受任何限制,美国驻日使节拥有领事裁判权。随后,荷、俄、英、法等国也先后与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取得了贸易自由权、关税协议权、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殖民特权。从此,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坏,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手工业以及农业都受到了冲击,市场陷入混乱,物价上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反幕、排外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动荡不安。稍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一步一步地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过程用不着我在这里罗嗦了吧。到了甲午战争之后(戊戌变法之前),(清)政府威信扫地,国家主权破损,山河破碎,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上孙中山大闹革命,整个社会已濒临解体,其情形与日本明治维新前夕何其相似,简直就是它的翻版。最后来比较一下,两个变法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否相似?我们知道,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影响力是十分巨大并且是非常顽固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因为前者是根子上的影响,而后者是枝干上的影响;前者可以渗透进后者,而后者的反渗透极其有限;前者具有超大超强的惯性,而后者相对比较容易变更。说得直接一点,变法的成功与否,与它所对应的文化传统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多费笔墨,把它说得透彻一些。关于戊戌变法所对应的文化背景,这个用不着多说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大致了解。简而言之,主要是以儒家为核心的,包括道家、法家、释(佛)家等在内的传统文化,加上息息东渐但尚未形成气候的略显微弱的西方文化。主要的、核心的,仍是儒家文化。再看看当时日本的文化生态。很多人都知道徐福的传说,其实那不是传说,那是有案可稽的,不光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明确的记载,在日本,徐福留下了多处遗痕。据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

遗址有五十多处,登陆标志二十余处,祭祀节典五十余种,出版相关著作五十余部。说的是公元前210年,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和两千多水手、随从、技艺百工、善射者等,带着五谷种子和铸铜铸铁等技艺,东渡日本并被当地人所接纳。徐福一行不光带去了造船、航海、冶炼、农耕、纺织、医药等技术,也带去了中国的习俗与文化。这大概是日本文化最早被打上的中国烙印。日本大和国时代(对应于南北朝),汉字、儒学陆续传入。其中汉字逐渐普及,成为后来日文的主干。公元七世纪初(对应于初唐),日本开始往中国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一呆就是二三十年,回国时空空行囊但满腹经纶,他们带回了相对先进的中国的政治理念、制度设计和儒家文化。公元631年,舒明天皇向唐朝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此后直到公元894年,日本总共派出了20次遣唐使。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动,使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可以说强势的中国文化几乎覆盖了弱势的日本文化。后来,中国文化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也影响着日本文化的走向。镰仓时代,就有不少日本人学习来自中国的朱子学说。朱子儒学后来成为幕府和各藩的官学,享有独尊的地位,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日本武士道中的核心精神,如“忠孝”、“仁义”、“礼仪”“廉耻”、“克己”、“奉公”、“俭朴”等,其源头就在于朱子儒学。朱子学的“三纲五常”和“大义明分”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在社会中,君君臣臣、主主仆仆;在家庭中,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上下尊卑层次分明,人人都得恪守本份,谁也不能僭越。明朝王阳明的学说传到日本后,也拥有无数的粉丝,对日本文化也有不小的影响。以上拉扯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日本文化的主要源头其实是在中国,基本上可以归入覆盖东亚的中华文化圈当然,研究一个时期的文化,绝不是探寻其源头即可解决的——尽管源与流关联极强。因为文化总是在不停地嬗变,尽管其过程极其缓慢。到了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文化生态究竟如何呢?对于文化的研究,不像对于经济、政治、法律等等的研究,相对于后者,前者无疑要复杂得多。比如对于某一时期的经济研究,主要是看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对于某一时期的政治研究,主要是看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对于某一时期的法律研究,主要是看法律规制和案例。而对于某一时期文化的研究,则需要综合所为,即对所有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与突出现象进行文化解剖,辨析其中的文化

烙印,透视其间的文化内核。为此,我们不妨撷取明治前后的典型性的事件与现象,进行一番文化透析。——发生在十八世纪初的“四十七勇士”的故事,就是一件具有标本性意义的事件。1705年,各地大名按规定觐见幕府将军。将军任命了两位大名主持仪式,其中一个就是浅野侯。浅野侯对主持仪式不太熟悉,便请教在幕府中枢任职的大名吉良侯—— 一位身份很高的幕臣。由于浅野侯没有向吉良侯送礼,于是后者便故意误导前者,让他穿上完全不得体的服装。当发现自己穿着错误、受到侮辱时,怒不可遏的浅野侯拔刀砍伤了吉良侯的额头。在幕府将军殿上动刀,是一种严重不“忠”的行为,按规定必须剖腹自杀以谢罪。于是浅野侯回到官邸,换好衣服,切腹自杀。浅野侯的心腹大臣大石决意杀死吉良侯为主君报仇。按一般惯例,有正当理由须行合法的报复时,得向幕府报告,获准后在一定期限内实施,过期则无论成功与否都必须停止。但吉良侯深得将军的宠信,通过合法的途径复仇根本不可能。于是大石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复仇。大石精心挑选了四十七个原浅野侯的家臣,四十七人志同道合、歃血为盟。为了麻痹吉良,他们故意吃喝玩乐、放浪形骸,给外界造成颓废而消沉的印象。

相关热词搜索:歃血为盟迅雷下载 歃血为盟 歃血为盟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歃血为盟下一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歃血为盟下一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830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