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兄妹情深的诗句

兄妹情深的诗句

2015-12-26 05:47: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一《兄妹情深》 兄妹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兄妹情深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一
《兄妹情深》

兄妹情深

转载于:权威期刊(lw2000.com)

80年代初,不像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日子虽然清苦些,却是同甘共苦,家里非常热闹,生活也很有趣,打打闹闹,吃吃野果,经常挨挨揍,乐呵呵的无忧无虑的日子。记得我小时候就像系在姐姐鞋子上的鞋带一样,一直喜欢跟着她,她不在家,我就六神无主,觉得特别没有意思。在家的时候吧,又要经常吵架,折腾的两败俱伤,特别对我这个爱哭的孩子来说。

小雨的刮伤几天之后就好了,又活蹦乱跳的和哥哥一起玩耍

“妹妹,开学的时候我就要上学了,爸爸说要给我买书包呢!”林子开心的向妹妹炫耀着。

“额。。。那我以后都看不到哥哥了,怎么办,都没人陪我玩了。”

“放学回家我还可以陪你玩的。”

“哥哥,我也想和你一起去读书,我也想要书包!”

“你还不能读,你年龄还小,要等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才能上学。” 林子郑重其事的对小雨说,仿佛自己是个大人。

“额。。。”小雨失望的看着哥哥。

学校离家大概二十分钟的距离,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长满了杂乱的树枝,紧挨着路的是一条小河沟,这条小河供应着整个大队的电站水源,水流比较急,好在路面不是很窄。

哥哥去上学了,留下妹妹一个人,阿秀和夏勇出去干活就带上她一起,家里没人看管,阿秀不放心。自从上次受惊吓之后,阿秀就随时把孩子带在身边。

“夏勇,今年我们也杀一头年猪吧,孩子这么大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留一头卖一头。”阿秀边摘菜边和夏勇商量。

“也好,我们也杀一次年猪。”

“可是,眼看着马上要征收土地税,粮食也要上缴,林子马上要上学了。。。”阿秀微微的叹息道。虽然已经包干到户,可是一年一度的粮食上缴,一年一度的土地税农业附加税,让经济落后的山区十分吃力。

“这日子过得好像古时候,什么时候能把税收罢免就好了。。。”夏勇也叹了口气。

“你做梦去吧,把每一年安排农民义务劳作两个月的苦力取消就谢天谢地了!”阿秀瞪了他一眼。

每到冬天政府就要安排开会,一户人家派出一个劳动力,去很远的地方修路建林。一去就是两个月不回家,吃住都在山上,还得自带粮食,解放这么多年,可优待政策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的日子依然是勒着裤带过。

“听说其它地方都没有这个什么见鬼的义务工,唯独我们这里才有,政策腐败啊!”

“这帮狗日的!前阵子不是说来了一批扶贫资金吗,都被那帮狗腿子贪污了!”夏勇狠狠的骂了句。辛苦种来的粮食除了上缴的三百多斤剩下的还不够吃,一亩多点田,收年不是很好,掺杂点粗粮还可以抵到第二季收获的季节。

“李珍家都没粮食了,今天来给我借粮食,我装了一些米给她,让她别还了,她家孩子多,大哥也很不容易。” “唉。。。。”

“慢慢熬吧,至少比以前好了,是吧。”夏勇宽慰着,也只能自我安慰了。好在小雨已经大一点了,林子也可以上学了。

“爸爸,给我讲故事,我要听鬼故事!”小雨拉着爸爸的手撒娇的摇晃着小脑袋。

“好嘛,你好好去床上躺着,爸爸给你讲鬼故事,讲了你可不要害怕哦。”夏勇揪了揪小脸蛋。

“我也要听,爸爸!”林子听说讲故事赶紧搬个小凳子凑过来。

“你们俩都乖乖的,爸爸讲给你们听。”夏勇觉得很幸福,有这么一双乖巧的子女,就算日子苦一点也值得。 “从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人他特别想要很多很多钱,可是又不愿意干活,”

“爸爸,他为什么要很多很多钱呢,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小雨打断爸爸的话。

“因为钱可以让人过上好日子,可以买很多很多东西,可是必须要辛苦干活才可以。”

“妹妹,你别打岔,让爸爸讲下去,叽叽喳喳的就听你在闹!”林子不耐烦的瞪了小雨一眼。阿秀在旁边纳鞋底,笑盈盈的注视着这父子三人。

“于是,他就四处打听,怎么才可以不用干活又有钱用,他走啊走。。。走啊走。。。遇到一个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告诉他说,你走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石头,你对着他大喊三声:“钱啊,出来吧!”,石头就会冒钱出来了。这人信以为真,按照老头的话依次喊了三声,可是没见着钱出来。”

“爸爸,为什么钱没出来呢,白胡子老头是骗人的吗?”小雨天真的问道。

“妹妹你傻啊,石头怎么能冒钱呢,那老头是故意整他的!”林子取笑道。

“奥。。。我知道了,也就是说,白胡子老头是骗人的!”一根筋的小雨转不过弯。

“老头子啊是想告诉人们,必须要靠自己的双手和脑子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是钱还是别的什么,必须要靠自己付出才会有收获,知道吗?!”夏勇耐心的教导着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夏勇一生为人正直善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不要走歪路,从小就教育两个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

可小雨天性争强好胜,倔强叛逆,夏勇有时候拿她真没辙。

林子上学去了,没有人陪小雨玩,每天腻着爸爸,可夏勇和阿秀每天都要干活。小雨一个人坐在在门前的长凳上,闷闷不乐。

“小雨,快来吃饭了,哥哥一会就回来了”

“我不吃,我要哥哥”又赌气了。。。。小脸拉得老长。

“哥哥要上学,等你长大了爸爸就送你去上学,到时候你也有小书包了,好不好。”夏勇哄着孩子。闺女是他的掌上明珠,柔柔的声音,小小的脸蛋,虽然脾气像她妈一样,可夏勇对小雨可谓是百般疼爱。

“没有哥哥陪我玩,我自己玩去!”

小雨老是和大人唱反调,仗着父母的宠爱,天不怕地不怕,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虽然上次被夏勇教训了一顿,吃饭的时候不敢再犯错,可平日里还是任性撒气。

挣脱爸爸的手,小雨往外跑去。

太阳火辣辣的晒着,她来到河边,独自在河里玩水。把两个马尾摘了,在河里洗头。

“夏勇,你快去把孩子找回来吧,饭都还没吃,一会林子就回家了,这孩子,被我们惯坏了,长大了还不知道脾气是什么样!”阿秀生气的数落着。

来到河边看着小雨正在洗头玩水,这是她兄妹俩常来的地方,因为水很浅,这里不会发生什么危险,阿秀并不担心。

“小雨,回去了,你妈妈还在家等你吃饭呢。”

“爸爸,我也想和哥哥一起去上学,哥哥不在家,我想他了。。。”

从小和林子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从来没分开过,突然没有哥哥陪着玩耍的小雨,觉得很闷。

和夏勇回家之后,小雨也没吃饭,坐在家里等哥哥回来。夏勇夫妇也由着她,各自忙活去了。

直到下午的时候,林子才放学回家,小雨开心的跑去拉着哥哥的手,

“哥哥,你怎么才回来,我等了你好久!”

“老师要这时候才放学嘛,哥哥还要做作业呢,现在还不能陪你玩。”林子放下书包,开始做作业。

小雨这时候安安静静的守在哥哥的旁边,这可是难得的安静。一直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她,除了睡觉的时候,一天都听到她的声音,爱笑又爱哭,还老爱生气,让一家人都头疼。

“好了,做完了,走吧,哥哥陪你去河边。”

. 哥妹俩就手牵着手一起去河边玩耍了。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二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寒雪之中飘梅香兄妹之间永牵绊医院里: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消炎水。最普通的的一间病房里,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无形的风把白色窗帘上下飞扬,像一场早来的葬礼。窗户旁有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大约只有八九岁。虚弱的仿佛一碰就要散架,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他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充满向往。哥,你说我还会好起来吗?她吃力的张开嘴唇问自己的哥哥。正在收拾餐具的少年,听见这虚弱的声音,心狠狠的的揪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饭盒,转身看自己的妹妹。女孩正在伸手捉被风吹落的蒲公英,开心地笑着。望着妹妹的笑脸,眼圈微微泛红,他好久没看到妹妹是那样开心的笑了。 少年沙哑着嗓子说:欣欣一定会好起来的少年也好累好累。少年坐在床上搂着欣欣换了好多表情,终于努力扯起一丝微。太好了,哥哥我太高兴了。欣欣也勉强的笑了一下,她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呢。哥,再带我去一次游乐园吧。好,等欣欣好了我们在去。说完这句话,泪水已奔涌而出了。少年清楚记得,欣欣住院前,他第一次带欣欣去游乐园,欣欣当时的喜悦表情都印在少年脑海。也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哥我想睡觉。他不想回忆太美好的记忆。越美好越让她心痛。你唱歌哄我睡吧,我们家的歌。少年沙哑着唱完欣欣最爱的歌。少年看着欣欣睡下,便收拾完东西走出病房。他在心里悄悄做了一个决定。 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上蔡一中初一:曲月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三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寒雪之中飘梅香兄妹之间永牵绊医院里: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消炎水。最普通的的一间病房里,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无形的风把白色窗帘上下飞扬,像一场早来的葬礼。窗户旁有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大约只有八九岁。虚弱的仿佛一碰就要散架,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他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充满向往。哥,你说我还会好起来吗?她吃力的张开嘴唇问自己的哥哥。正在收拾餐具的少年,听见这虚弱的声音,心狠狠的的揪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饭盒,身看自己的妹妹。女孩正在伸手捉被风吹落的蒲公英,开心地笑着。望着妹妹的笑脸,眼圈微微泛红,他好久没看到妹妹是那样开心的笑了。少年沙哑着嗓子说:欣欣一定会好起来的”少年也好累好累。少年坐在床上搂着欣欣换了好多表情,终于努力扯起一丝微。太好了,哥哥我太高兴了。欣欣也勉强的笑了一下,她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呢。哥,再带我去一次游乐园吧。好,等欣欣好了我们在去。说完这句话,泪水已奔涌而出了。少年清楚记得,欣欣住院前,他第一次带欣欣去游乐园,欣欣当时的喜悦表情都印在少年脑海。也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哥我想睡觉。他不想回忆太美好的记忆。越美好越让她心痛。你唱歌哄我睡吧,我们家的歌。少年沙哑着唱完欣欣最爱的歌。少年看着欣欣睡下,便收拾完东西走出病房。他在心里悄悄做了一个决定。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上蔡一中初一:曲月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四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

寒雪之中,兄妹情深

寒雪之中飘梅香

兄妹之间永牵绊

医院里:

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消炎水。最普通的的一间病房里,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无形的风把白色窗帘上下飞扬,像一场早来的葬礼。窗户旁有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大约只有八九岁。虚弱的仿佛一碰就要散架,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他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充满向往。

哥,你说我还会好起来吗?她吃力的张开嘴唇问自己的哥哥。

正在收拾餐具的少年,听见这虚弱的声音,心狠狠的的揪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饭盒,转身看自己的妹妹。女孩正在伸手捉被风吹落的蒲公英,开心地笑着。望着妹妹的笑脸,眼圈微微泛红,他好久没看到妹妹是那样开心的笑了。 少年沙哑着嗓子说:欣欣一定会好起来的少年也好累好累。少年坐在床上搂着欣欣换了好多表情,终于努力扯起一丝微。

太好了,哥哥我太高兴了。欣欣也勉强的笑了一下,她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呢。哥,再带我去一次游乐园吧。

好,等欣欣好了我们在去。说完这句话,泪水已奔涌而出了。少年清楚记得,欣欣住院前,他第一次带欣欣去游乐园,欣欣当时的喜悦表情都印在少年脑海。也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哥我想睡觉。他不想回忆太美好的记忆。越美好越让她心痛。你唱歌哄我睡吧,我们家的歌。

少年沙哑着唱完欣欣最爱的歌。

少年看着欣欣睡下,便收拾完东西走出病房。他在心里悄悄做了一个决定。 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上蔡一中初一:曲月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五
《十首诗歌》

1. When You Are Old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d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老了,两鬓斑白,睡衣沉沉,

倦坐在路边时,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起,追忆那当年的眼神,

神色柔和倒影深深。

多少人曾爱慕你青春妩媚的身影,

爱过你的眉毛出自加以或者真情,

而唯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渐衰老的满面风霜。

你弯下腰,在炙热的炉边,

在浅浅忧伤中沉吟:爱情如何逝去,

向山峦之巅峰独行,

将他的面容隐没在繁星中间。

汉语诗朗诵网址:

作者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 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 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

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都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 为妻。

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 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灾,可她十分的固执,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 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都是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

2. 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By Norton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

Is the burden of my song?

Love that is too hot and strong

Burneth soon to waste.

Still, I would not have thee cold

Not too backward ,nor too bold

Love that lasteth till its old

Fadeth not in haste.

我歌唱永恒的爱情

如果爱得太炙热

它将很快燃烧成灰烬

但也不要对我冰冷

不要爱得太羞怯

也不要爱得太狂热

不要让爱的花朵那么快就凋谢

我要你爱我 一直到老

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Is the burden of my song.

If thou love me too much,

It will not prove me as true as totlch;

Love me little ,more than such,

For I fear the end.

I am with little well content,

And a little from thee sent

Is enough, with true intent

To be steadfast friend.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

我歌唱永恒的爱情

如果爱我太多

它不可能像金石那样永恒

爱我少一点我更愿意

只因我怕爱会失去

只要是你给与

一点儿我就感到幸福

一点儿就会让我满意

只要你是真心真意

我们的爱 至死不渝

背景介绍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这首诗选自《诺顿诗歌选集》,流传于16世纪的英国,原诗共五节,这里选前两节。本诗开篇即点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其实全诗只读这一句就足够了,这句诗语言虽然简单、朴实,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爱情哲理。也许诗人经历过太多的爱情坎坷和波折,因此对爱的理解也至为深刻,所以在写给爱人的诗中,诗人在每节诗的开头都反复给吟咏这一永恒的爱情观,并从不同角度向爱人诉说自己对永恒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所以诗人说“不要让爱的花朵那么快就凋谢,我要你爱我一直到老”,以及“只要你是真心真意,我们的爱至死不渝”,还有后面三节诗里也写到“永恒的爱如和风细雨,它将滋润我们终生”,“我愿把心给你,只要生命不息”。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爱情的无限追求和渴望,读这样的诗也常常使人沉浸在诗人的无限情感之中。

3. A Red, Red Rose

Robert Burns

Oh,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h, my love is like a melody,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As fair as y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ove am I;

And I will love you still, my dear,

Till all the seas gone dry.

Till all the seas gone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

I will love you 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f life shall run.

And fare you well, my only love!

And fare you wel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ove,

Though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一朵红红的玫瑰

罗伯特 .彭斯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苞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

你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 ,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熔!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以,小别片刻 !

我会回来的,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背景介绍

罗伯特•彭斯(1759—1796),苏格兰伟大的民族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

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诗歌歌颂了故国家乡的秀美,抒写了劳动者纯朴的友谊和爱情。著名的抒情诗有《一朵红红的玫瑰》,《高原玛丽》,《往昔的时光》等。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集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送给他的恋人即少女琪恩。诗人在诗中歌颂了恋人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的坚定决心。 爱的火焰在诗人的心中强烈地燃烧着,诗人渴望有着美好的结果。但是,此时的诗人已经是襄中羞涩,诗人知道这时的自己并不能给恋人带来幸福,他已经预感到自己要离去,但诗人坚信,这样的离别只是暂别,自己一定会回来的。

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它开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对济慈、拜伦等人有很大的影响。诗人用流畅悦耳的音调,质朴无华的词语和热烈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千百万恋人的心,也使得这首诗在问世之后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

4.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By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见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六
《表达离别的古诗词浅析》

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词浅析

广安代市中学 肖娟

1、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诗经·燕燕》)

登高瞻望,出嫁妹妹的车马人影已不见,唯伫立泪满面,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前人对此,极为赞赏。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心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诗人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放飞奇想的彩翼,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为诗人感情的化身。

3、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不分:犹言不满,嫌厌的意思。生憎:犹言偏憎、最憎。“桃花红似锦”,“柳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物伤情的缘故。

4、垂扬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宋·晏殊《踏莎行》) 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在词人看来,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在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千姿万缕的杨柳柔条,虽然从早到晚不住的摆动,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里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深刻感受,其中

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词句以感叹的口吻,留下了不尽的情意。

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 写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眺、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深情,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出来的心画。

6、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宋·欧阳修《玉楼春》 词句抒写了远别后的情状与愁绪。一句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涯何处寻觅踪影!“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把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在她与亲人相阻隔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7、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明·郑之升《留别》) “阳关曲”,即王维的《渭城曲》,由于曲的情辞哀惋,被后人送别的绝唱。凡遇送别临行,必以此曲劝慰行人。如柳永《少年游》:“一曲《阳关》,断肠声断,独自凭烂桡”。可诗人临行,却“无人为唱《阳关》曲”,则其凄清愁苦,又远在于有人相送、闻“阳关曲”而悲哀难禁之上。后句拓开一笔,表面上是以青山的相亲、相送聊作自慰,实际上是把无人相送的留别之孤苦更推进一步,将这种人生的苦痛“留”在青山绿水之间,让后人细细地加以品味。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七
《诗舞倾城》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八
《宋诗》

高考宋诗鉴赏指导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金陵怀古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1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注释】

①王安石的《金陵怀古》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②堞,也叫女墙,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简析】

这首怀古诗基本上是模仿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我们不妨来个比较鉴赏。

刘诗前半追叙史实,洗炼紧凑,表现出王浚摧枯拉朽之势,气势何等豪迈,笔墨何等淋漓酣畅。而王诗叙事欠洗炼紧凑,“忆昨”两字纯属多余,下句繁杂,缺乏一气流转的顺畅感。颔联无论在气势上,还是在深沉感上都明显弱于刘诗。

刘诗后半抒情,犀利的笔锋直指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向他们发出严正的警告,义正辞严,力透纸背,极富现实意义。王诗则发古之幽思,虽然也有感慨和惆怅,但还是以开怀畅饮收场,其意义有限。且“破堞自生新草木”完全是效颦“故垒萧萧芦荻秋”,而原作的灵气则被扫荡无余了。

倒是他的《桂枝香》词填得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不但立意高远,体气刚健浑厚,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且笔力遒劲,而神采飞扬,足与刘诗匹敌,堪称金陵怀古之杰作。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释】

①长安君,王安石大妹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

妻,被封为长安县君。②尘沙,沙漠。王安石曾奉命出使辽国。③期,约定。

【简析】

诗文中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并不多见,最有名的是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首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味”,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乌 江 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①百战,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身经七十余战”。②中原一败,指项羽败于垓下。③肯,岂肯,④君王,指项羽。

【简析】

这首诗是一篇翻案文章,杜牧早有一篇同题的名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

要做翻案文章,首先在立意上要有创新,能独

辟蹊径。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批评杜牧“好异而畔(叛)于理”,说的是外行话,咏史诗的写法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写法,亏他还会写“诗话”。

其次,要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命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何尝不是如此?

杜牧是咏史绝句的高手,其手法多为后代文人所仿效。王安石想在艺术上超过他,那是很难的,何况这一体裁并非其所长。

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名言:“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椽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①湖阴,王安石邻居、朋友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个居士。②静,即“净”。③茅椽,借代庭院。④排闼,推开门。

【简析】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所作,是首新颖别致,妥贴自然的小诗。

头两句写院内清幽之境。清,因主人“长扫”,而“无苔”,幽,除了“花木成畦”之外,别无其他,这就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而主人“手自栽”则有“小园吾所好,栽植忘劳形”的意味,表现出主人是个清静超脱,朴实勤劳的高

士。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也是这种境界,但别有一番风味。

后两句是名句,历来很受赞赏。赞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事(典故)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这一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并不适用于写景诗,因为写景最忌用典。虽然诗中的“护田”和“排闼”出自《汉书》,但王安石是用词而不是用典,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以用典解此诗未免牵强附会。宋人写诗讲究“字字有来历”,形成一种很坏的风气,钱钟书先生曾批评之:“好好一首诗变成‘垛叠死人’或‘牵绊死尸’。”当代某些对创作一窍不通的诗评家对此也津津乐道,实在可怜、可悲,亏他们不怕因这样找典故解诗而累死!

钱钟书先生称这两句“是王安石修辞技巧的名例子”,评说时并不从用典出发。所以在鉴赏这首诗时,倒是不懂得什么劳什子典故更好,你看,一条小溪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多像母亲护呵着孩子;两座青翠欲滴的山峰仿佛争先恐后,要推开窗户,冲进庭院中来。写得多好啊!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运用了拟人加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注意锤炼字句,把山水都写活了,富有灵性,富有意趣,富有诗情,富有画意,这才是精华之所在,这才最需要挖掘。

夜 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释】

①夜直,晚上值班。②漏声残,天快亮。③翦翦,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④恼,撩。

【简析】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律《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王安石写的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春风荡荡,晓寒微微,铜壶嘀嘀,也许诗人想到白居易的“亦道春风为我来”,一夜想到天亮。古代诗人们常把春风比作皇恩,“春风不度玉门关”便是明证,当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变法,可见这春风的真正含义了。杜诗中的“月傍九霄多”的描写,也有和这相似的用意。而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

3

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当然,这是因为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而造成的。

第三句是点化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中的“春色恼人遮不得”,诗人只是将其中一个“遮”字改为“眠”,可谓点铁成金,将自己激动的心情准确地表现了出来。诗人所追求的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岂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呢?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以景结情最好”,是因为这种结尾“含有余不尽之意”。那么,这首绝句的有余不尽之意在哪里呢?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又哪来的“花影上栏干”呢?,看来,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春 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释】

①北首,向北。②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③原,原野。④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简析】

这首诗写于出使辽国途中,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对原属祖国的山川之深厚感情,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

首联破题,一○六○年春天,诗人踏上原属于祖国领土的辽国土地,却似乎感到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的感觉。李壁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经理(收复)燕山之意,已见此句。”这究竟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从“得”和“旧”两个字看出,“得”是得到,“旧”是“旧有”的省略,即原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时已经在诗人思想上形成。“且复穹庐(辽国)拜,会向藁街逢(敌国终将被灭)”,“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诗人一边纵马前行,一边这样想。

颔、颈两联写景,刻画细腻精致。颔联写远景:

透过一片树林,只见阳光洒在江面上,“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田野上烧荒冒起的烟尘正冉冉升起,在天空中蔓延开来。从句式上来看,这一联和“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多情应笑我”一样是倒装。正常的句式应是“树外阳浮沧江水,原头野火烟尘涨”,这是为了对仗而倒装。颈联写近景: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绽出了新芽,“漠漠轻黄惹嫩条”,“一枝还引万枝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的滋润下,田野也披上了新装,更显得“碧芜平野旷”。

在对“旧山川”一番描绘后,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颇有回味。他似乎在提醒自己,现在脚踏的还是异国的土地,尽管看似家乡,但毕竟不是家乡呵!

晚泊长台驿 张 咏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注释】

①醪,醇酒。②慵,懒惰。③明时,也叫清时,太平时代。

【简析】

据《宋史》记载,张咏是一个清官,而且敢犯颜直谏,由京官而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写的。

“移舟泊烟渚”,在“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虽然没有“近酒家”,诗人却想举杯痛饮一番,简直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意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已经懒得再来个“一封朝奏九重天”了,该学一学南朝的谢弘微,听他哥哥的劝──这嘴巴只能用来喝酒呵!看来,诗人好象已经看破官场的红尘,诗人好象已经从苦恼中解脱了出来,其实不然,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这是诗人的愤极之语,诗人心中的苦酒正随着满腔热血在奔腾。虽然没有“夕贬潮阳路八千”,但是自己“本为圣明除旧弊”,而今却“处江湖之远”,怎能不“忧其君”呢?这样喝酒,岂不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吗?

后两句可以用他自己的另一首诗来解说:“前年失脚下渔矶,苦恋明时不忍归。为报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诗人并非贪恋富贵,迷恋权势,而是满怀拳拳报国之心,想“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史书上说他为官“所至以政绩闻”,私生活

4

上“居无媵妾,不事服玩”,这样的清廉好官真是

打着灯笼也难找,诗中所咏,当为心声无疑。最后以“好山非是不相留”作结,表达了自己尽管遭受打击,依然不想隐居,还要多少为人民做一点事的意愿,表现出他坚贞不屈的倔强性格。

“我辈本无流俗态”,诗人《与进士宋严话别》中的这句诗正是这首绝句的绝妙写照。古人云:“诗如其人”,信乎!

塞 上 柳 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①鸣骹,一种响箭。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简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而这类诗在宋诗中并不多见。诗人为读者呈上一段有声有色的电影脚本,而不仅仅是一幅画。

银幕上首先出现的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随着镜头的推移,一个战士的特写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只见他“挽弓当挽强”,“嗖”的一声,一支离弦的金箭直冲云空,整个宇宙万籁俱寂,只听见金箭发出的呼呼的响声。这开头两句和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有异曲同工之妙。“风”在两诗中都是用来衬托箭射出时发出的声响,有风是正衬,无风是反衬。

接下去,镜头切换到“胡儿”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他们一会儿“仰手接飞猱”,一会儿“俯身散马蹄”,当他们一听到响箭的声音时,就都赶紧勒住了缰绳。不管战马怎样嘶鸣,怎样刨蹄,他们只顾循声翘首仰望云天,去紧紧追踪那直冲千尺云空的离弦响箭。镜头慢慢拉开,出现了草原、飞箭和骑马的胡儿的全镜头,到此才定格。电影演完了,可观众的热血却还在沸腾,多么惊心动魄的画面,多么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啊!观众们仿佛也置身其中,正在感受这种生活。

这首诗是模仿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尤其是从后两句的句式上看,模仿的痕迹更为明显。这种模仿他人的句式,在诗词创作中叫“偷式”,是允许的。比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偷”李白《望庐

山瀑布二首》中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而白居易的两句写得更好,也更有名。

柳 枝 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

①画舸,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 【简析】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临别时“帐饮无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郑文宝用“载”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笔者也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村 行 王禹偁

5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简析】

通俗、清新、自然,却又趣味无穷,含义隽永,是这首律诗的主要风格。读起来毫不费力,而写起来却是经过千锤百炼,正如王安石诗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最艰辛”。可以说这首诗有俗的神韵,而这种俗,正是雅的极致。

首联是倒装,诗人“纵步不知湖岭深”,“行径忽然忘远近”,玩兴正浓着呢。他让马儿慢悠悠地在“篱东菊径深”中信步前行,那“野菊生秋涧”的奇异景色使他留连忘返。此时诗人也许想起了爱菊的陶渊明,想起了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尚品格。

中间两联的对仗非常工整,特别是颔联,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趣味盎然。上句动中有静,下句静中有动,精巧工致,尤其是“数峰无语”,最有讲究。诗人仿佛是说山峰原先是会讲话的,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这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拟人修辞格。这样写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须用心体会。这种手法在中华诗词中被广泛应用,如李商隐的“暮雨自归山悄悄”,秦观的“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等。若用“数峰毕静”,则味同嚼蜡矣。颈联自然而绮丽,用鲜明的色彩的对比,写出“夕阳无限好”中的山村迷人景色。

“日斜归路晚霞明”,诗快写完了,天也快黑了,该打道回府了。这时,诗人心中突然荡起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那种惆怅,虽说他乡景色也和故乡差不多,可是杜子美不是说过,“月是故乡明”吗,连月亮都是故乡更“明”,更何况村中的风物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黄鹤楼》这两句诗又闯上了心头„„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九
《于袁枚哀悼诗中看性灵》

于袁枚哀悼诗中看性灵

作者:李建华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摘要:袁枚的哀悼诗哀悼对象广泛,诗歌容量较大,创作中秉承了“性灵说”的诗歌理论,在主张抒写真性情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突出了“性灵”的特征。关键词:哀悼诗;性灵;性情;灵机中图分类号:I207.2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28-02一、引言作为清代“性灵说”的主要倡导者,袁枚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灵”观。“性灵说”的内涵包括性情和灵机两方面内容。前者强调诗歌的主体性和内容表现的特点;后者突出诗歌艺术创造的主观条件和作用[1]。“性灵说”要求诗人作诗既要有真情实感,又要有灵敏的悟性和高超的文学才能,如此才能创作出上乘佳作。

袁枚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颇高。其哀悼诗的创作贯穿诗人从青年到晚年的全部创作阶段,其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性灵说”的诗歌主张。二、哀悼诗中的真性情袁枚所谓的“性情”实指具体可求的“情”,借以代替抽象空洞的“性”。这决定了他性灵说“性情”的含义与理学家的“性情”分道扬镳,而落实在“情”上[2]396。

袁枚主张“提笔先须问性情”[3]359,他认为“情以真而愈笃”[4]、“诗情愈痴愈妙”[5]132可见诗人所倡导的性情实质上就是指真性情、真情,诗人强调诗之情不仅要真,而且要深厚、浓郁。“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6]要“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7]184。

《小仓山房诗文集》共收录袁枚哀悼诗202首,字数最多的一首达660字,涉及哀悼对象87人。从形式上看长短有别,句式不等,字数不一,创作手法不类;从内容上看哀悼对象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逝去的原因不同、与作者的关系也不同。然而在200余首的哀悼诗中却灌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即作者的真情。浓郁厚重的父女情、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翁婿情、甥舅情、知己情、同僚情、挚友情、同年情、知遇之情、文人相惜之情,充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寄托着生者无尽的痛楚与对逝者无限的哀思。

《哭阿良》一诗,所哀悼的女儿阿良夭折时年仅五岁。五岁的女孩正是天真烂漫、娇柔可爱的时候。况且阿良的性格极其柔和善良、乖巧伶俐,长相还貌似袁枚。袁枚经常“扶爱汝手软,嗅爱汝体香”[3]502,甚至竟能忘却膝下无儿之痛“我虽老无子,得女愁竟忘”[3]502,女儿的生病之急、之重,逝去之快让亲人们“声声呼良归,哀音崩垣墙”[3]502伤心难耐,“生母孕六月,恨极以头抢”[3]502,更让为父者捶胸顿足、痛彻骨髓,五内俱焚,“人生到此际,五内生刀芒”[3]502痛恨自己回天乏术,竟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痛苦情绪“爷读万卷书,不解一药方。忝然作人父,搏颊自惩创”[3]502,哀恸至极。诗人将这种哀痛、难解之情诉诸笔端,以情入诗,使整首诗都充溢着深沉的丧子之痛和悲郁之情。真情为诗歌注入了灵魂,《哭阿良》以其深沉浓烈的爱女之情、哀伤欲绝的失女之恨刺痛了亿万读者的心,令人几度心郁难

平,不忍卒读。字字血泪,句句哀恸,悲情充塞于天地之间,可谓诗歌创作中以真情入诗的经典之作。

又如《哭唐静涵十二首》:“伤心三十年中事,历历扪胸尚宛然。”“一年一度宿君家……一辆篮舆两枝桨,嬉游何处不同君。”[3]598从相识到相知、相伴,30年间往事历历在目。每一个生活的点滴、与友交往的细节都让袁枚生出无限的感伤,最后一句反问“量取长江盛老泪,君魂舍我更谁招”,至交挚友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何止是惋惜,何止是遗憾,何止是感伤,分明是生命的缺失与灵魂的不安!以此之情入诗,怎能不出佳作?三、哀悼诗中的巧灵机 灵机是“性灵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涵,主要是强调诗人作诗的天分与学力,其最根本的问题是阐述诗人所必须具有的艺术才能。诗人有了真性情和灵感,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即“情欲信,辞欲巧”[5]235。袁枚认为性情是诗歌创作之根本,而灵机则是创作的关键,没有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便也创作不出生动鲜活、饱含真情的诗歌。袁枚的哀悼诗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地证明了灵机之巧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

1白描手法的运用

袁枚十分推崇“白描”的艺术手法,在哀悼诗大量使用了这种创作手法。“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7]98,“天籁最妙。”[7]67

《余春秋四十有三尚抱邓攸之戚今年六月二十九日陆姬生男不举》中“老母含愁坐,殷勤作慰词。道孙生有日,恐我见无期。此语何堪听,全家一味悲。”[3]304袁枚一脉单传,年过不惑偶得一子,却仅活了半日,身为父亲的他在沮丧失望之余还要敛悲劝勉母亲,而年迈的母亲显然更难接受这一打击,显得十分绝望,老母的状态使全家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一家人皆笼罩在伤心悲愁的氛围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平淡而直接,不加修饰地还原了幼子夭折后家人最真实的状态,只是平实而真实的描写,就将这种特殊的场景、家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呈现得具体而生动。而这种最简朴的、最本真的创作手法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2典故的使用

袁枚反对使用生僻的典故“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5]235主张用典“无填砌痕”[5]235,并力求达到“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的效果[5]235。 《哭聪娘》中四句诗四处用典“记得歌成陌上桑,罗敷身许嫁王昌。双栖吴苑三秋月,并走秦关万里霜。”[3]553聪娘是诗人的一个妾侍,外人无法知晓其容貌与为人,而诗人以知名度较高的《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来比聪娘,将聪娘的美丽与才华立体化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大增加了诗歌容量;又通过“吴苑”和“秦关”一个宫殿、一处边塞将二人心意相通、形影相随、如胶似漆的恩爱缠绵之情表露无遗。情感真切,含义隽永。

3语言的锤炼

袁枚对诗歌语言的要求“推敲字句间,从首直至尾。要教百句活,不许一字死”[3]1066。主张用准确灵动的语言来塑造生动鲜活的形象。

《哭阿良》中对阿良形象的描写,“瞳神如点漆,额角亦正方”,“赐一梨半粟,不肯先承筐。牙牙呼妹来,举齿一齐相”,“闻爷患齿痛,手自进糖霜;闻爷夜未归,卧尤盼灯

光。”[3]502仔细品味,天下的词汇中也只有“点漆”能如此准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幼儿瞳仁的至纯之色与神奕之采!“牙牙”、“举齿”将小孩子对事情认真、对食物专注的神态描摹得十分到位。“自”、“尤”强调了“进糖霜”、“盼灯光”的主观自觉性,生动地再现了阿良早熟的心智和与父亲之间浓浓的血缘亲情。在父亲的眼中,在诗人的笔下,一个活脱脱的、乖巧懂事的娇儿形象呼之欲出!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力可见一斑。

4对偶句的创作

对偶句的使用能够扩展诗歌的时空,并给读者留下一定的审美想象空间。袁枚在哀悼诗的创作中十分擅长使用对偶句,且逻辑严密、情感表达细腻。

《哭徐芷亭方伯》中:“老怀怕数同年客,天意先亡古道人。花下马蹄留旧迹,水边杨柳换新春。”[3]397诗人以对偶句的形式,将失去挚友时心痛、哀伤、凄冷、孤寂与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创作手法成熟老练,既工整严密又不着痕迹、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提高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张力,使诗歌的审美意境更为开阔,尽显诗坛盟主之风范。 5序的使用

袁枚的哀悼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序的使用。“序”具有说明的性质和叙事的功能,能起到交代创作背景,积淀情绪的作用。

《哭高东井孝廉》其序写道:“东井名文照,……高才博学。父为南浦通判,有廉

名。……客死京师,年三十,无子。”[3]594三十而逝,时人与后人对其了解不多,诗人将高东井的生平通过序的形式进行了介绍,这对于逝者而言有盖棺定论之用,对于读者而言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所抒情感。其中对于高东井的才学、年龄、子嗣情况及其父为官廉洁情况的叙述,对于诗歌创作有积淀情感的作用,也使读者对其的英年早逝更添悲慨之情。 6反问句式的运用

袁枚在哀悼词的创作中还经常使用反问句。反问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哭柴耕南》中“未知返亲无,何处掩蓬蒿? 未知有儿否,谁为守宗祧?”[3]417连续两个反问加重语气,问及后事情形,强调了诗人对柴耕南绵绵无尽的惦念与情思,再现了诗人悲慨沉重的心情,加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袁枚哀悼诗的创作是袁枚诗歌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情之真与灵机之巧的炽烈碰撞、有机融合成就了袁枚哀悼诗语言精练、笔墨平实、形象鲜活、情感真挚、哀思绵长这一独特的

艺术风格,呈现出鲜明的“性灵”特征。参考文献:[1]张连弟.诗情贵真,诗意贵巧——袁枚的性灵说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298.[2]王英志.袁枚评传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清]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54.[5][清]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李哲理.袁枚“性灵论”探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1.[7][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兄妹情深的诗句篇十
《于袁枚哀悼诗中看性灵》

于袁枚哀悼诗中看性灵

作者:李建华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摘要:袁枚的哀悼诗哀悼对象广泛,诗歌容量较大,创作中秉承了“性灵说”的诗歌理论,在主张抒写真性情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突出了“性灵”的特征。关键词:哀悼诗;性灵;性情;灵机中图分类号:I207.2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28-02一、引言作为清代“性灵说”的主要倡导者,袁枚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灵”观。“性灵说”的内涵包括性情和灵机两方面内容。前者强调诗歌的主体性和内容表现的特点;后者突出诗歌艺术创造的主观条件和作用[1]。“性灵说”要求诗人作诗既要有真情实感,又要有灵敏的悟性和高超的文学才能,如此才能创作出上乘佳作。

袁枚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颇高。其哀悼诗的创作贯穿诗人从青年到晚年的全部创作阶段,其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性灵说”的诗歌主张。二、哀悼诗中的真性情袁枚所谓的“性情”实指具体可求的“情”,借以代替抽象空洞的“性”。这决定了他性灵说“性情”的含义与理学家的“性情”分道扬镳,而落实在“情”上[2]396。

袁枚主张“提笔先须问性情”[3]359,他认为“情以真而愈笃”[4]、“诗情愈痴愈妙”[5]132可见诗人所倡导的性情实质上就是指真性情、真情,诗人强调诗之情不仅要真,而且要深厚、浓郁。“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6]要“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7]184。

《小仓山房诗文集》共收录袁枚哀悼诗202首,字数最多的一首达660字,涉及哀悼对象87人。从形式上看长短有别,句式不等,字数不一,创作手法不类;从内容上看哀悼对象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逝去的原因不同、与作者的关系也不同。然而在200余首的哀悼诗中却灌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即作者的真情。浓郁厚重的父女情、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翁婿情、甥舅情、知己情、同僚情、挚友情、同年情、知遇之情、文人相惜之情,充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寄托着生者无尽的痛楚与对逝者无限的哀思。

《哭阿良》一诗,所哀悼的女儿阿良夭折时年仅五岁。五岁的女孩正是天真烂漫、娇柔可爱的时候。况且阿良的性格极其柔和善良、乖巧伶俐,长相还貌似袁枚。袁枚经常“扶爱汝手软,嗅爱汝体香”[3]502,甚至竟能忘却膝下无儿之痛“我虽老无子,得女愁竟忘”[3]502,女儿的生病之急、之重,逝去之快让亲人们“声声呼良归,哀音崩垣墙”[3]502伤心难耐,“生母孕六月,恨极以头抢”[3]502,更让为父者捶胸顿足、痛彻骨髓,五内俱焚,“人生到此际,五内生刀芒”[3]502痛恨自己回天乏术,竟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痛苦情绪“爷读万卷书,不解一药方。忝然作人父,搏颊自惩创”[3]502,哀恸至极。诗人将这种哀痛、难解之情诉诸笔端,以情入诗,使整首诗都充溢着深沉的丧子之痛和悲郁之情。真情为诗歌注入了灵魂,《哭阿良》以其深沉浓烈的爱女之情、哀伤欲绝的失女之恨刺痛了亿万读者的心,令人几度心郁难

平,不忍卒读。字字血泪,句句哀恸,悲情充塞于天地之间,可谓诗歌创作中以真情入诗的经典之作。

又如《哭唐静涵十二首》:“伤心三十年中事,历历扪胸尚宛然。”“一年一度宿君家……一辆篮舆两枝桨,嬉游何处不同君。”[3]598从相识到相知、相伴,30年间往事历历在目。每一个生活的点滴、与友交往的细节都让袁枚生出无限的感伤,最后一句反问“量取长江盛老泪,君魂舍我更谁招”,至交挚友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何止是惋惜,何止是遗憾,何止是感伤,分明是生命的缺失与灵魂的不安!以此之情入诗,怎能不出佳作?三、哀悼诗中的巧灵机 灵机是“性灵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涵,主要是强调诗人作诗的天分与学力,其最根本的问题是阐述诗人所必须具有的艺术才能。诗人有了真性情和灵感,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即“情欲信,辞欲巧”[5]235。袁枚认为性情是诗歌创作之根本,而灵机则是创作的关键,没有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便也创作不出生动鲜活、饱含真情的诗歌。袁枚的哀悼诗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地证明了灵机之巧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

1白描手法的运用

袁枚十分推崇“白描”的艺术手法,在哀悼诗大量使用了这种创作手法。“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7]98,“天籁最妙。”[7]67

《余春秋四十有三尚抱邓攸之戚今年六月二十九日陆姬生男不举》中“老母含愁坐,殷勤作慰词。道孙生有日,恐我见无期。此语何堪听,全家一味悲。”[3]304袁枚一脉单传,年过不惑偶得一子,却仅活了半日,身为父亲的他在沮丧失望之余还要敛悲劝勉母亲,而年迈的母亲显然更难接受这一打击,显得十分绝望,老母的状态使全家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一家人皆笼罩在伤心悲愁的氛围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平淡而直接,不加修饰地还原了幼子夭折后家人最真实的状态,只是平实而真实的描写,就将这种特殊的场景、家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呈现得具体而生动。而这种最简朴的、最本真的创作手法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2典故的使用

袁枚反对使用生僻的典故“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5]235主张用典“无填砌痕”[5]235,并力求达到“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的效果[5]235。 《哭聪娘》中四句诗四处用典“记得歌成陌上桑,罗敷身许嫁王昌。双栖吴苑三秋月,并走秦关万里霜。”[3]553聪娘是诗人的一个妾侍,外人无法知晓其容貌与为人,而诗人以知名度较高的《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来比聪娘,将聪娘的美丽与才华立体化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大增加了诗歌容量;又通过“吴苑”和“秦关”一个宫殿、一处边塞将二人心意相通、形影相随、如胶似漆的恩爱缠绵之情表露无遗。情感真切,含义隽永。

3语言的锤炼

袁枚对诗歌语言的要求“推敲字句间,从首直至尾。要教百句活,不许一字死”[3]1066。主张用准确灵动的语言来塑造生动鲜活的形象。

《哭阿良》中对阿良形象的描写,“瞳神如点漆,额角亦正方”,“赐一梨半粟,不肯先承筐。牙牙呼妹来,举齿一齐相”,“闻爷患齿痛,手自进糖霜;闻爷夜未归,卧尤盼灯

光。”[3]502仔细品味,天下的词汇中也只有“点漆”能如此准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幼儿瞳仁的至纯之色与神奕之采!“牙牙”、“举齿”将小孩子对事情认真、对食物专注的神态描摹得十分到位。“自”、“尤”强调了“进糖霜”、“盼灯光”的主观自觉性,生动地再现了阿良早熟的心智和与父亲之间浓浓的血缘亲情。在父亲的眼中,在诗人的笔下,一个活脱脱的、乖巧懂事的娇儿形象呼之欲出!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力可见一斑。

4对偶句的创作

对偶句的使用能够扩展诗歌的时空,并给读者留下一定的审美想象空间。袁枚在哀悼诗的创作中十分擅长使用对偶句,且逻辑严密、情感表达细腻。

《哭徐芷亭方伯》中:“老怀怕数同年客,天意先亡古道人。花下马蹄留旧迹,水边杨柳换新春。”[3]397诗人以对偶句的形式,将失去挚友时心痛、哀伤、凄冷、孤寂与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创作手法成熟老练,既工整严密又不着痕迹、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提高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张力,使诗歌的审美意境更为开阔,尽显诗坛盟主之风范。 5序的使用

袁枚的哀悼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序的使用。“序”具有说明的性质和叙事的功能,能起到交代创作背景,积淀情绪的作用。

《哭高东井孝廉》其序写道:“东井名文照,……高才博学。父为南浦通判,有廉

名。……客死京师,年三十,无子。”[3]594三十而逝,时人与后人对其了解不多,诗人将高东井的生平通过序的形式进行了介绍,这对于逝者而言有盖棺定论之用,对于读者而言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所抒情感。其中对于高东井的才学、年龄、子嗣情况及其父为官廉洁情况的叙述,对于诗歌创作有积淀情感的作用,也使读者对其的英年早逝更添悲慨之情。 6反问句式的运用

袁枚在哀悼词的创作中还经常使用反问句。反问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哭柴耕南》中“未知返亲无,何处掩蓬蒿? 未知有儿否,谁为守宗祧?”[3]417连续两个反问加重语气,问及后事情形,强调了诗人对柴耕南绵绵无尽的惦念与情思,再现了诗人悲慨沉重的心情,加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袁枚哀悼诗的创作是袁枚诗歌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情之真与灵机之巧的炽烈碰撞、有机融合成就了袁枚哀悼诗语言精练、笔墨平实、形象鲜活、情感真挚、哀思绵长这一独特的

艺术风格,呈现出鲜明的“性灵”特征。参考文献:[1]张连弟.诗情贵真,诗意贵巧——袁枚的性灵说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298.[2]王英志.袁枚评传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清]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54.[5][清]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李哲理.袁枚“性灵论”探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1.[7][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兄妹情深的诗句 兄妹情深的句子 兄妹情深的句子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兄妹情深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兄妹情深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865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