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2015-12-26 06:18: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一《5 古诗词三首》 ...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一
《5.古诗词三首》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二
《关于夏的诗句》

前言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也许我们在四季的轮回中遗失了自己,

愿你在诗句中找回灵魂。

描写夏天的古诗

1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2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

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

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

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

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

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

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

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

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

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

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

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

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

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

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

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

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

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

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

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

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

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

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4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宋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5 孟夏

[唐] 贾 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作者简介]

贾弇,长乐人,登大历进士第,为校书郎。诗一首。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

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

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

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

奏乐一样。

6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作者简介]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赏析]

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大致的意思是说希望国家能安定~)蠲叟评语:杜诗《夏夜叹》佳处在“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四句,见其体物之细。以下兴起戈士之苦,则恻怛之怀也。细读之,觉其音调铿锵,此唐诗宋诗之别。(案:戈士之苦借自适翻出,亦一奇。)

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三
《古诗》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四
《《诗五首》》

诗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样)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昏暗,政治上的腐朽,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减弱清远之笔,写田园生计、墟里风景,为诗歌开拓一簇新境域。《饮酒》是陶渊明主要代表作。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出处】:选自《陶渊明集》

【千古警句】:

1表达了诗人悠然自适、寄情山川的情愫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2写傍晚山中景色,表现诗人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

3 文中写景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主旨归纳

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人格。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

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 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 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主旨归纳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茅飞渡江洒江郊,(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感叹世风之薄)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

杖,自己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黑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作者愁惨暗淡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描写夜雨屋漏情景的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风雨不动安如山?((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注:蓝色为中考考点)

【体裁介绍】

歌行体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自称“少陵野老”故又称“杜少陵”。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世称“杜工部”。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兵车行》《北征》《秋兴八首》等。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彻夜寒雨,屋漏难眠的情状,表现了诗人生活中的不幸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注释】

[1]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2]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3]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4]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 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5]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6]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7]辕门:营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赏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

主旨归纳

这首歌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并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烘托出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已亥杂诗》共350首。

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

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 名句 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名句欣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拓展阅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万马齐喑究可哀。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劝天公重抖擞,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

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主旨归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五
《诗词》

诗词、仿写、作文——谈高三综合复习法

时间:2008-12-9 15:23:09

诗词鉴赏、仿写训练、作文指导,这是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都会做的专题训练,但把三者融合在一起进行,好像有点不可思议,甚至荒诞,这样的“四不像”的课也许会被一些语文专家大批特批。但我还是尝试着做一下,求证于大方之家。

首先介绍具体的课堂步骤,课堂操作的细节就不赘述了。

一、诗歌鉴赏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写作背景:宋元丰七年(1808)的一个春日,苏轼在赴汝州任团练使的途中,路经泗州之时,接受泗州知州刘倩叔的邀约,与他一起同游南山。沿途他不仅欣赏到了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象,还喝了冒着热气浮着乳白色的清淡,吃了山野里鲜嫩的蓼菜、茼蒿和新笋。那简朴疏淡的山居生活、清淡有味的茶香野菜,让苏轼顿觉身心俱清,在清淡的欢愉,平淡的乐趣中,他发现了生活的诗意,找到了人生快乐的真谛,体味到人间最有滋味、最值得珍惜的,就是简单而有味的人生宴席。

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句?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领悟苏轼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苏轼在逆境中淡然达观的人生境界。尤其是重点赏析“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诗句包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过于奢华浓烈的欢乐不长久,就像馥郁的花香易散,而清幽淡雅的香气反而久久难以消散一样,清淡的欢愉与平淡的乐趣更能让人久久回味。苏轼一生多次遭贬,甚至被捕入狱,但他依然能从坎坷的生活中体会到明月美酒带来的欢乐,体会到清茶野菜给人带来的清欢。

以上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学会从文本走进思想。要不断规范学生的回答,使答案简明有序。

二、仿写练习

清欢是怎样的一种欢愉呢?请写一段文字来描述这种感受。先看一组描写的句子: 清欢是最难得最自在的心境,是对美好人生的享受,是在雨后的清晨漫步林间草径,听虫喧鸟鸣,让心灵放松; ;是戴一个用野花编织的花冠却比用金银珠宝镶嵌的更惬意、更欢乐; 。清欢是对人生的热爱,对生活最细腻的感受,一本书、一片云,甚至一滴露珠,一株春草,都能让人体会到那份淡淡的欢愉。

要求学生模仿画线的句子,写一个描写“清欢”感受的句子。

教师指导:写出的句子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能给人一种场景(意境),根据你的句子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状态,形象地诠释“清欢”的内涵。可以参考古诗文的有关意境,例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相关的景物写进文章,例如竹林、清茶、琴棋书画等。这些都能形象地展示一种生活状态,使句子具有美感和想象力。 参考例句:是在忙碌了一整天后沏一盏清茶,放一首久违的老歌,让心灵回家。 学生作品

第一句:是在明媚的午后品尝淡淡清茶,捧一本小说,让心情释放。是在晴日里泡一杯清茶,做在故乡的旧宅里看青天的驯鸽,让心灵回归。是在秋天的黄昏,眺望远处的日落,感受身边绯红枫叶的浪漫,让心灵沉静。是在摆脱尘网的困倦,在篱笆里栽培菊花看蓝天白云的悠闲,让心灵永驻。

第二句:是一桌用野菜做成的清茶淡饭却比用黄金堆砌的满汉全席更清甜、更快乐。是一间用竹子搭建在山顶上的小屋比用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森林更闲适、更愉悦。(池梓莹)

是喝一碗妈妈亲自煮制的老火汤却比满桌的山珍海味更有情有味。(李思雅)是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却比昂贵的香水更自然更舒适。(周丽芬)

写作提升:仿写是练习作文语言的分项训练,仿写的过程就是锤炼学生语言的过程,要从细节上订正。写作则是从思维的层面进行整体的架构,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使作文思路流畅,结构严谨。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如果正面描写还不足以表情达意,感觉有一些难以正面形容而又确实存在的东西,可以借助对比或者类比的方法,从而达到要描写的目的,可谓宕开一笔,柳暗花明。例如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 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同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这一手法来写“清欢”的感受呢?请看下面一段文字,根据画线的句子模仿造句。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是在世俗喧嚣中掸去尘世的污垢,体味生命的真味。清欢不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情暗许; ; 。

参考例句: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骨思念;不是“对花何吝醉颜酡”的及时行乐;也不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气风发。

学生作品:清欢不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深”的寂寞深思(黄子靖)清欢不是“山无棱,天雨雪,乃敢与君绝”的生死相随。(陈菁菁)清欢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卢颖聪)清欢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一腔豪情。(凌健华)清欢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愁情哀思(池梓莹)清欢不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李思雅)清欢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苏锦仪)清欢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可一世。(张瑞峰)

如果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思考,探究完“清欢”的内涵,下面该谈如何才能达到如此境界的问题。因为现在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复杂,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冰冷丛林,人们远离了青山绿水,隔绝了鸟语虫鸣,吃不到没有污染的果蔬,人们的心灵容易被尘世污垢所蒙蔽。要品味清欢,就要守住心灵的净土。因为篇幅所限,就不多赘述。

以上只是略举一个例子来谈这种综合复习的思路和操作流程,其实整个诗词的复习都可以尝试这种方法。例如复习送别诗,在引导大家阅读欣赏完大量的送别诗之后,可以以“友情”为题,写一段文字。

这种练习方式,既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炼句表达的能力,更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关于“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这一段论述和中国的“学以致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和当前的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想吻合,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为高考应试压头,我们的复习基本都是立足试卷,落实考点,为“记住知识”而学习,结果学生痛苦,老师难受。正是基于这种教育现实和教育理论,我才设想出这样的“四不像”教学流程,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成为提升自己的工具,从而到达教育的根本目的。

以上是我在高三复习当中的一点尝试,认识也很肤浅,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六
《古诗阅读题》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阅读训练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参考答案:

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白下】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注释】 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③①②

8.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

分)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1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答案】8.(1分)欲动 9.(2分)B

【高淳】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①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9.(1)“的反应。(1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9.(1)(1分)惊坐起 (2)(2分)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手法1分;景物特点、情感分析1分)

【鼓楼】阅读古诗,回答问题。(3分)

望 江 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①②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注释】①迥:遥远。 ②素娥:嫦娥

8.上阕中的“圆缺几时休”中的“圆”与“缺”分别指词中的“冰吐鉴”与“ ”。(1分)

9. 对全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1.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借景抒怀,全词意境悠远。

2.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

3.“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

4.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悲欢离合的感慨。

【答案】8. (1分)玉沉钩 9. (2分)B。

【建邺】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7.品析“远草平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2分)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

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

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7.(2分)“见”通“现”,写出在远处齐刷刷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1分); “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1分)(或: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或: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共2分。写出“见”在句中的含义1分;分析化静为动的写法或者体会悠闲自在、热爱农村风光的情绪等效果的1分)

8.(2分)C

【江宁】5.下面是第二小组搜集的材料,请完成下面题目。(7分)

古诗描绘出“春”的画卷: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试作简要赏析。(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诗的题目“春游湖”三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主要事件——“游湖”。

B.第一、二两句描绘春天湖边明媚可人的景色: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

C.第一句中的“几时回”,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作者因春回大地,可是燕子却没有飞回来的深深惆怅之情。

D.第三、四句写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 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溧水】【古诗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请写出该诗中体现诗人报国无门心情苦闷的句子。(2分)

8.请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联连用了三个“凤”字使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又一个“空”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苍凉的感情基调。

B.颔联借吴宫的富丽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留下的只是荒冢,来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 颈联“三山”对“二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气势磅礴、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D.全诗格调高雅,语言华丽。把历史的典故,想像中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寄托了忧国之思。

【答案】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8.D

【联合】8.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 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六合】【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闽中秋思

②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闽:今福建省。②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唐末诗人。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答案】7.(1)C(2分) (2)思乡(或忧郁、忧伤) (1分)

【栖霞】(一)阅读下面古诗文。(15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1分)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7.(3分)(1)山白鸟忽鸣(1分) (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的雪。(2分)

【玄武】(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3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四年了。

7. 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七
《2014 wy 古诗鉴赏 (终极1)》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八
《课后古诗》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九
《古诗文赏析》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第一问抓住“花欲燃”,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最后一句抓住“归”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10南充)(3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1)题目就点名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夕阳西下”; (2)抓住“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主旨句,因漂泊在外思念家乡而极度悲伤。 3(10眉山)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3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苍、霜、方、长、央。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伊人”是所追求的人,极力追求,她却始终在“水中央”,求之不得而苦闷;(2)考查对诗的押韵知识的把握,都押“ang”韵。 4(10南京)【品诗句】(3分) 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C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解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令人怀念故乡。 5(10曲靖)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乡感情的句子。(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解析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注意审清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意境、字词、技巧等角度入手。 6(10红河)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1分) 解析 注意“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最”字,这是最好的提示。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解析 这是初春,“浅草才有没马蹄”是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7(10兰州)(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3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解析“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

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恩泽不及于边塞。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解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8(10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天空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平时读诗时要注意看注释。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整体理解。“八月湖水平”是写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波撼岳阳城”是写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后两联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9(10衢州舟山)(一)舟过谢潭三首(之一)(4分)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①急看紫?f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忽一字相呼应,写出了船行之快。(2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理解了“转眼”的含义,就不难找出“忽”的,这是一乎简易题。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急切、好奇、惊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一个“急”字能体现出诗人的心情,其实就是全诗能表达的情感。结合诗歌前几句,不难看出诗人对之景的好奇与兴奋,当然也有急切之意。 10(10温州)(一)新凉(4分) 徐玑①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欢快鸣叫的景象。(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提示语,“黄莺”,诗中的关键词“啼”。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评析能力。诗中表达的欣喜、愉悦之情显而易见。 11(10金华)(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解析指出丰乐亭景色的特点,要从绿树、鸟鸣、晴风、落花这些景物上下手。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太守醉”不仅指酒醉,更指诗人被丰乐亭春天的景色所陶醉。从而表达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2(10义乌)(一)(4分)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阴阴”表明杨柳呈现出一片翠绿,枝繁叶茂。“又”表示再一次。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13(10湖州)(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4分)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②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④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⑤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②白发: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③六幺:即“绿腰”,曲牌名。④拍:歌的节拍。⑤尊:通“樽”。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出”

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让人隐约听到了绿杨楼外人家的笑语喧闹之声,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二选一赏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此诗内容的感知理解能力,要联系注解中的背景介绍,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4(10嘉兴)(一)东栏梨花(4分)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答题时抓住一二句的关键词“淡白”“满”,就不难得出梨花的颜色白、花茂的特点。 (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诗中“惆怅”奠定了情感基调,是诗眼。为何惆怅?诗的后句借景抒情,感叹人生在世,又真能看得几回这么清丽雪白的梨花呢? 15(10台州)(一)夏昼偶作(4分)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熟;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敲。(2分)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解析要从“隐几熟眠”“独觉无馀声”“隔竹敲茶臼”等诗句中体会,寻找答案。 16(10东阳)古诗鉴赏(4分)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字义的理解和品析,“斗”表现了石床钟乳的形状精巧美丽,也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解析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篇十
《课外十首古诗全的》


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描写惬意生活的诗句 描写惬意的诗句 描写悠闲生活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867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