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

2015-12-27 08:00: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一《名句默写填空》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一
《名句默写填空》

1、《<论语>十则》2、《陋室铭》3、《爱莲说》4、《桃花源记》5、《醉翁亭记》6、《岳阳楼记》7、《三峡》8、《小石潭记》9、《钱塘湖春行》10、《次北固山下》11、《天净沙秋思》12、《渡荆门送别》13、《春望》14、《使至塞上》15、《游山西村》16、《过零丁洋》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山坡羊 潼关怀古》19、《饮酒》(其五)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己亥杂诗》22、《江城子密州出猎》23、《题破山寺后禅院》24、《夜雨寄北》25、《江南逢李龟年》26.《长歌行》27、《黄鹤楼》28、《送元二使安西》2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0、《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31、《卜算子咏梅》32、《商山早行》33、《月下独酌》34、《赤壁》35、《月夜》 一、《论语》十则

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

3、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5、《<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6、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有一句名言:“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由此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一句话:

7、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0、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11、山城重庆召开会议,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

1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1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1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1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2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二、《陋室铭》 1、《陋室铭》中提挈全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3、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4、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5、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6、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从正反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三、《爱莲说》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5、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6、全文的中心句是:

7、周敦颐《爱莲说》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四、《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悠闲自乐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句子是: 4、《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源人优美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五、《醉翁亭记》

1、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3、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或奠定全文抒情基调)是: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8、描写琅琊山的句子是: 9、描写酿泉的句子是: 10、描写醉翁亭的句子是:

11、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出太守之乐的句子是:

12、出自《醉翁亭记》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的成语是: 13、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源出句是:

1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15、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16、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17、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19、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20、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2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2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1、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是: 4、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5、文中表现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心情的八个字是:

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 “退亦忧”分别指的是: 7、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8、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9、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0本文描写岳阳楼大观句子是:

11、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 12、览物而“喜”的句子是:

13、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4、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5、《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__________”,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__________”,形容水势浩大的是“__________”,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__________”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_”。 七、《三峡》

1、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5、《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 6、《三峡》中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7、《三峡》中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8、《三峡》中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9、《三峡》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似的句子是: 10、《三峡》中引用的千古传诵的佳句: 11、《三峡》中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的句子是: 八、《小石潭记》

1、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的句子是: 2、表现潭水的清澈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的句子是:

4、通过描写小石潭周围的凄凉环境来委婉地表达自己遭贬后的悲凉心情的句子是: 5、《小石潭记》中借潭中鱼来反衬出作者作者心情悲凉的句子是 6、《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动态的句子是: 7、《小石潭记》中写出“其境过清“的句子是: 8、《小 石潭记》既是写鱼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九、《钱塘湖春行》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描绘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的句子: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实人被美好的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不想离去的句子是: 6、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7、诗中表达作者直抒胸臆,饱含着不胜喜悦的心情的句子是: 十、《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十一、《天净沙 秋思》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

4、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请写出这句诗: 十二、《渡荆门送别》 1、《渡荆门送别》中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是:

2、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3、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心情喜悦开朗、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十三、《春望》 1、《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2、《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3、《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 4、《春望》中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的句子是: 5、《春望》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国土沦陷触目伤怀的诗句是: 6、《春望》中表现战火持续时间长,亲人盼望得到家人音讯的诗句是: 7、《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的句子是: 十四、《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的两句是: 2、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3、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 4、《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两句是: 十五、《游山西村》

1、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 2、《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的句子是:

4、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 5、表现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的句子是:

1、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体现文天祥以死明志的气节的诗句是: 2、《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3、《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 5、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6、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7、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十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3、《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 5、苏轼《水调歌头》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的诗句是: 6、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7、“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8、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十八、《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2、写曲人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3、曲中的主旨句是:

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 十九、《饮酒》(其五)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造成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或: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2、以军营的奇寒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表现风雪威力的诗句是: 3、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出友情浓烈深挚、心胸豁达豪放的诗句是: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句子形容是: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或:把惜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这两句诗是: 6、、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是: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9、、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具有过渡作用)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二十一、《己亥杂诗》

1、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3、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4、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二十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

2、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3、在《江城子》中表明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语句是:

4、表现作者出猎时意气风发,洋溢英雄豪气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豪情满怀,无所畏惧的句子是: 6、写出猎的壮阔场景的句子是: 二十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2、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的两句诗是: 4、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二十四、《夜雨寄北》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 4、作者回应亲人询问归期,并用秋雨点出归期未知的句子是: 二十五、《江南逢李龟年》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2、《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3、《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4、《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的两句诗是: 二十六、《长歌行》

1、乐府诗《长歌行》中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努力的诗句是: 2、《长歌行》中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3、在一次有关“时间”的主题班会上,面对部分同学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的现象,你用《长歌行》中劝诫他们时光飞逝,要珍惜青春年华的诗句是: 4、《长歌行》中写出了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两句诗是: 5、《长歌行》中,作者寄予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来的形象,表达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6、《长歌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明确体现在篇末两句:

7、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岳飞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抒怀;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 ”的感叹。 二十七、《黄鹤楼》

1、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

2、《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3、描写繁荣景象,但烘托作者悲凉情怀的句子是: 4、表现仙人骑鹤而去历时已十分长久的句子是: 5、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崔颢登上了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 7、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崔颢登上黄鹤楼,写下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蕴着思乡的泪水。

8、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9、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二十八、《送元二使安西》 1、《送元二使安西》中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语句

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3、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4、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 , ”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5、高适在《别董大》中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句是:

6、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二十九、《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1、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的一句是:

2、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一句是: 3、对仗工巧流利、富于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的是:

4、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5、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6、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三十、《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描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2、形容愁思纷繁难解的绝妙比喻 3、《相见欢》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

4、写尽其人的孤寂心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的一句是: 5、写仰望之景、天空之景,点明时间是夜晚的句子是: 6、点明是秋天俯视之景,地面之景的句子是:

7、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甚一句的句子是: 8、用白描手法,写出复杂的感受,饱含辛酸的一句是: 1、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写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毛泽东的《卜算

子咏梅》都写出梅花无意与众花争妍的高洁品格的诗句: 而陆游的是:

2、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3、《卜算子 咏梅》写梅花虽经摧残,仍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5、梅花长在偏僻之地,不由人精心栽种的,寂寞地开放的句子是:

6、暮色黄昏中,风雨交加,倍受摧残,却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诗句是: 7、书写朴实无华,不慕虚荣, 与世无争,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的诗句是:

8、表现志节高尚,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的句子: 三十二、《商山早行》 1、《商山早行》颔联和颈联 2、《商山早行》中纯用名词,写十种景物,写早行情景的句子是: 3、直接表现旅人“早行”,而不舍离开故乡的句子是: 4、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两句是:

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三十三、《月下独酌》

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

2、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的句子:

3、李白《月下独酌》中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的诗句是: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5、写出作者面对美景良辰,月下花间却无亲朋共饮的孤独,苦闷的句子是: 6、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作伴、展现诗人孤独苦闷的诗句是: 三十四、《赤壁》 1、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2、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的诗句: 3、作者借作战的器物,触发历史联想,并为下文书写历史感慨作铺垫的诗句是: 三十五、《月夜》 1、《月夜》中表现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意盎然的诗句是:

2、春夜的静穆,月光半照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二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

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三
《初一语文期末基础》

一、字词和名著复习

1、加点字注音 称职 呈报 圈定 头衔 附和 .....御聘 惊骇 和煦 颤栗 咫尺 .....玫瑰 干涸 唾沫 舔舐 机杼 .....擢拔 闪烁 炫目 灼热 汹涌 .....模式 汲取 祈祷 粗糙 卷帙 ......滑稽. 倔强.. 静谧. 磅.礴 着.落 贮.蓄 酝酿.. 应和. 纠葛. 刹.那 雕镂. 镌.刻 赐.给 顷.刻 愠.怒 纺锤. 漱.口 追溯. 芊.芊 遗憾. 含情脉.脉 千里迢.迢 锲.而不舍 茅塞.顿开 2、补全四字词语

精美绝lún 感人肺fǔ huì人不倦 不chǐ下问 温gù知新 mǐn而好学芒无崖际 wēi不足到 zīzī不卷 持之已hãng 契而不舍 慢不经心 兴高彩烈 切切私语 星罗其布 闲情逸志 承前起后 轻飞漫舞 无可耐何 不可思意 寂寥. 轮廓. 匍匐.. 黛.色 澄.清 发髻. 黄晕. 蓑.衣 嘈.杂 栖.息 摒.弃 沉淀. 窘.迫 瞑.目 缥缈.. 妥.协 晨曦. 贻.赠 诲.人不倦 虎视眈.眈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潜.移默化 秋波澹.澹 不可救要 举一返三 不愤不起 足不出hù 不言而yù 心不在yān 漠漠无闻 细滋漫长 秋波dàn dàn 等因fâng此

摇曳. 迸.发 镶.嵌 抖擞. 水泊. 陛.下 薪.水 凋.敝 置喙. hài人听闻 zã善而从 不fěi不发 根深地固 轻而一举 一劳永yì 不屑xiâ一顾 春花秋实 花枝召展

3、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ân职 châng报 头xián cì给 fù和 御pìn bì下 惊hài骇 和xù zhàn栗 zhǐ尺 干hã tuî沫 wâi蓝 chïu唱 晶yíng 吟sîng gōu火 qǐng刻 jiǒng迫 míng目 xīn水 tiǎn舐 wǎn似 肺fǔ 机zhù杼 xuàn目 闪shuî zhuï热 xiōng涌 广mî gōng喜 mï式 jí取 卷zhì 滑jī ju碧xiāo 轮kuî 静mì bān点 主zǎi 磅bï bâng发 遗hàn 发jì xiāng嵌 抖sǒu 朗rùn 秋波dàn dàn 含情mî mî y精美绝lún 虎视dāndān pichēng伞 qiān qiān细草

4、名著推荐填空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介绍(写出人物特点):

精彩情节概括1: 欣赏的人物和理由:

精彩情节概括2: 欣赏的人物和理由:

精彩情节概括3: 欣赏的人物和理由:

yuān博 ã强 摇yâ 妥xiã 苦sâ zhuï落 应hâ qīng脆 ùn niàng āomiǎo púfú 粗cāo 寂liáo 凋bì 尘āi dài色 zhù蓄 黄yùn chãng清 国籍:

二、成语复习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2、形容距离很近。 3、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4、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5、从一件事情类推知道许多事情。 6、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7、不以知识比自己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8、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9、不出大门一步。

10、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1、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3、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4、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15、像星星一样罗列着,像棋子一样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16、花枝迎风招展,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17、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18、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19、低声说话。

20、接续前面的并引起下面的。

三、文学常识复习

四、按原文默写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 。 2._________ ,清风半夜鸣蝉。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 5.__________ ,听取蛙声一片。 6.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7.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 __。 8.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 ___。

9、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 , ?” 10、子曰:“学,思。”

11、子曰:,是知也。”

12、子贡问曰:“?”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13、子曰:,则不复也。”

14、子曰:“,,何有于我哉!”

15、子曰:“,可以为师矣。”

16子曰:“三人行,” 17、_______ _,札札弄机杼。 18、终日不成章,_ _______。 19、______ ____,脉脉不得语。 20、_____ ______,相去复几许? 2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 ___。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四
《高中十四篇名句填空》

高中部分十四篇

(一)《劝学》

1、《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诗句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劝学》说明人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见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4、《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矣两句强调了踮起脚尖不如站在高位看得远的道理。

6、《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劝学》中以风雨为喻,强调学习需要积累的道理的诗句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劝学》中强调人只要坚持行善,就能培养美好的品德,就能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地。

9、《劝学》中以行路来强调积累重要性的诗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10、《劝学》中以小流汇聚成海的道理强调积累重要性的诗句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劝学》中以良马为喻强调积累重要性的诗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2、《劝学》中以驽马为喻强调积累重要性的诗句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3、《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正是因为用心专一。

(二)《逍遥游》

1、《逍遥游》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逍遥游》中说明再小的事物也是有所依凭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逍遥游》中面对着蓝天,庄子发出了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的疑问。

5、《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逍遥游》中解释大鹏鸟之所以要先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后才会徙于南冥原因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7、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逍遥游》中庄子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两句话解释了蜩与学鸠无法理解大鹏行为的原因。

9、《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

不知春秋。

10、《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为外界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不因外界的评价而动心的原因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2、《逍遥游》中真正能够达到无所依凭,绝对逍遥状态的前提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三)《师说》

1、《师说》中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介绍了老师的价值(作用)所在。

2、《师说》中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两句强调每个人都会有疑惑。

3、《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慨。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5、《师说》中圣人之所以越来越圣贤的原因是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6、《师说》中愚人之所以越来越愚笨的原因是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8、《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9、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在年龄和道德学问相仿的情况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四)《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阿房宫赋》中介绍阿房宫建筑走势和趋向的句子是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表现长桥形貌的句子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表现复道形貌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中建筑多而复杂,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句子是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6、《阿房宫赋》中用表现秦人肆意挥霍、浪费掠夺来的珍宝的句子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掠夺时贪婪无度,挥霍时却又毫不吝惜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8、《阿房宫赋》中解释是秦国自己灭亡了自己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阿房宫赋》中杜牧提醒当朝统治者一定以史为戒,吸取秦王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赤壁赋》

1、《赤壁赋》中写江上风轻,江水平静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赤壁赋》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赤壁赋》中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小船在无边无际的江面上无拘无束、自由行止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赤壁赋》中写舟行江上,给人一种凌空乘风飞行,不知将要去何方的错觉的诗句是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赤壁赋》中写舟行江上,给人一种像要离开尘世,飞向天宫错觉的诗句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赤壁赋》中直接描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侧面表现客洞箫技艺高超的诗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赤壁赋》中概括曹操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9、《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征吴途中志在必得、雄姿英发的句子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0、《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促和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赤壁赋》中用对比的手法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5、《赤壁赋》中叙写月亮有圆缺的变化但却无所增减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6、《赤壁赋》中表现从天地变化的角度而言,人和天地万物都会瞬息而过、不能永恒的诗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7、《赤壁赋》中表现从万物不变的角度而言,人和天地万物都会无穷无尽、不会灭绝的诗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诗句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赤壁赋》中描写诗人与客人舟中相枕而卧,不知时间的诗句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六)《诗经·卫风·氓》

1、《氓》中写女子为了平息男子的愤怒而与其约定婚期的句子是(或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

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氓》中描写女子登高不见男子住所,失落忧伤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氓》中描写女子登高望远望见男子住所,心情喜悦的句子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氓》中用桑叶之润泽有光喻指女子恋爱时期青春美好、容颜靓丽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5、《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年华易逝,青春凋零)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6、《氓》中告诫女子一旦陷入爱情就会无法自拔的句子是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7、《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9、《氓》中指责男子爱情没有定准,情感上反复无常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氓》中写女子起早贪黑劳碌,没有停歇的句子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12、《氓》中写女子不被家人理解,念及遭遇,独自伤心的句子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3、《氓》中写女子回忆起少年时代和男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4、《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5、《氓》中表明女子面对氓的背离誓言,下定决心与之决绝(或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七)《离骚》

1、《离骚》中表现诗人深切关心百姓疾苦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追求高尚德行的诗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离骚》中表露诗人追求美好德行(或坚持真理),至死不悔心志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荒唐昏聩,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上人们违背准则,竞相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或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以鸷鸟为喻体,表白自己绝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2

、《离骚》中用“方枘圆凿”不相合作比,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态度的诗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3

、《离骚》中表明作者以古贤为榜样,愿意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的两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5、《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6、《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

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17、《离骚》中屈原用荷花比拟自己美德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8、《离骚》中屈原表明只要自己品质高洁,哪怕不被人理解也无所谓的诗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9、《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0、《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德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1、《离骚》中表示屈原即使献出生命(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诗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八)《蜀道难》

1、

2、

3、《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表明蜀地长久以来就和秦地山川阻隔、

4、

5、

6、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7、

8、《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蜀道上摩青天,令人望而生畏(或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五
《滕王阁学案3》

高一语文学案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

3分析第四段内容:

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第七句:是虚写,言

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 4、分析第五段内容:

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 ,大

发 ,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二、朗读这两段,品味其思想内容,并背诵。

学习目标:

1. 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 积累文化知识和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难点: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仿写训练

一、研习第四五段: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 四美具 具: . 而难并 并:

.穷睇眄于中天 穷: 中: .极娱游于暇日 极: 娱游: 兴尽悲来 兴: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 失路: 屈贾宜于长沙 屈: .所赖君子见机 赖: 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穷: 且: 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滕王阁序》3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六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期期末语文试卷》

南充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脊.背/钩戟. 堆砌./沏.茶 凝睇./孝悌. 靡.有朝矣/望风披靡.

B. 旋.涡/眩.晕 厢庑./荒芜. 手腕./婉.约 间.或一轮/亲密无间. C. 崔嵬./桅.杆 缥.缈/剽.窃 靛.青/积淀.

一夫当.关/锐不可当.

D. 懵.懂/朦.胧 驽.马/弓弩. 膏腴./阿谀. 蹑足行.伍/道行.

高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妆饰 黏液 白浪滔天 神志镇定 B. 纷纭 蹊径 茫无际涯 赔理道歉 C. 瑕疵 彗核 以德抱怨 揭竿而起

D. 烟霭 嬉闹 扪参历井 两全齐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公众开始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各地方政府也大力响应“全民健身”的口号,有些地方还组织举办了上千人的集体健身表演活动,真可谓洋洋大观....。 B. 自2013年元旦起号称史上“最严交规”开始正式实施,道路交通整治活动在全国范围内

不断深入,各类交通违法现象的出现率每况愈下....,道路行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C. 文明社会的秩序要靠每一位公民自觉遵守,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像这位男士,在排队上公车的时候,旁边的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就暴跳如雷,吵得沸反盈天....。 D. 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几千万人还没有彻底脱贫,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因此,决策人不能好大喜功....,须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B.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很多学校本着“走出去、引进来”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大纲的教育要求。

C. 川剧是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以及云贵部分地区,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

五种声腔组成,以川剧脸谱作为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

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能力不断提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歌的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是全新的创造,杜牧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是“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调张籍》诗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倒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是“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正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诗歌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地跳跃,不受约束,不拘常法。如《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无常。李贺这首诗歌也感叹人生无常,而又不仅于此。前四句说英主不可见,内心抑郁;中间四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并描写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之景,寄情于景,意味深长;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倘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联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在透过显微镜看世界,他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诗歌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象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象菜肴中的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地超越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解

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的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出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5. 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

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 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

起而形成的。

C. 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

诗人的不凡之路。

D. 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

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A. 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

在的事物作为意象。

B. 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

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 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超越的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

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D. 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

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歌续短歌》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且它还寄寓了

李贺怀才不遇的苦闷。

B. 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都喜欢写一些现实

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C. 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

方法有关。

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

诗歌创作的风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宝界山居记

归有光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水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为之求山居之记者。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洁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华子冈、欹湖: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附近的风景点。 ②蓝田:王维的辋川别墅所在之地。 ③壒:ài,尘埃。 ④羯胡:《魏书•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东南巨浸.也 浸:沉浸 B.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 减:减少 C.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膻 濡:沾染 D.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 明时:明朝之时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宝界山山色秀美或湖水浩瀚的一组是 ①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 ②天下之山,得水而悦

③尽得湖滨诸山之景 ④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 ⑤漭淼澒洞,沉浸诸山

⑥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始总写太湖的奇山秀水。太湖广阔无垠,碧波荡漾,湖滨群峰林立。正因为山多,湖水才得以充分贮藏。太湖之美,在于山水相衬,相得益彰。

B.宝界山风景绮丽,王仲山父子在这里居住,作者曾经到过宝界山,饱览了那里绮丽的景色,并写下了这篇游记。

C.本文由太湖的风景入手,进而描述宝界山居的情况,又以王维的辋川别墅为对照,并对

王维的行径发表评论,结构精巧,翻腾多变,匠心独运,构思得法而不留痕迹。 D.这篇游记兼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令人在欣赏美景之余,还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清高孤傲的情趣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4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5分)

(2)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3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赠 从 弟 〔魏〕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颔联的出句和对句都用了“一何”,虽重复却语意深邃,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虽名为“赠从弟”,却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诗人如此安排有何深意?(4分) 13.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每小题1分)

杀 羊 于心亮

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可能是感冒了。

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迟疑一下,说:我杀羊的。 我说:杀羊?那钱不少挣吧?

病人说:还行,基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 我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我说:噢。心想可怜的羊们哪!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呀,有的羊确实会哭,还下跪呢!病人的表情显得兴奋,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的脖子,这个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帐,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肚子,俺的娘呀,它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我说:是呀,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人说:是呀,我当时恨自己呀,干吗非杀母羊呢?等它生下3只小羊,我又能另外赚多少钱呀!

我口里说,噢,心里想,狠心的你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我给病人试脉搏,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很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病人的脸皮也跟着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我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

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个药铺了。 我洗了手,慢慢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 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同事说:那人大款吗? 我说:不是,那人是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我说:感冒。

1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中医生和杀羊人之间的对话描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关于杀羊秘诀和羊被杀时会不会哭的问答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极好的铺垫和衬托。

B. 杀羊人因看到母羊下跪便没有杀母羊却挨了一顿揍,然后生气地杀了那只母羊,却发现

母羊肚子里有三只小羊,于是非常后悔。医生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母爱可

以感动不同职业的人。 C. 医生口里一声“噢”,表明他明白了杀羊人狠毒的本质,作者紧接着又描写杀羊人的心

理活动,医生想“狠心的你真的钻进钱眼里了”,说明医生良知犹存,是诊治良知失却的正义力量的代表。

D. 写医生的表情变化,先是“脸就变得很凝重”,是为了给“杀羊人”开出一摞单子做出

暗示,接着医生看了一摞单子后“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说明“杀羊人”的病情的确比较严重。

E. 医生临近下班时和同事的对话描写,将本文中真正的“杀羊者”揭出,既使结尾巧妙,又简洁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15. 小说中的医生“我”是一个什么样是形象?其形象意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6. “我洗了手,慢慢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中“洗了手”有什么深层意义?作品安排情节的线索是什么?(4分)

17. 这篇小说以“杀羊”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六、(15分)

18. 将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所欠缺的语句,按照恰当的顺序进行排列。(5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了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 , 。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数百年来都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顺序为:

19. 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某报纸上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二:学生所写的记游文章:“北湖公园向公众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杨柳拂绿,还是秋天的银杏散金,我都领略过。„„”

情境三:高中毕业晚会,王华赠送礼物给同桌李林,李林笑着说:“三载同窗,情谊永存!谢谢你精心挑选的礼物,我就笑纳了,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 (1) 改为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改为

20. 请参照下面诗歌的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5分)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七、(60分) 21. 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①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②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南充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高2011级语文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jǐ qì/qī dì/tì mǐ; B.xuán/xuàn wǔ/wú wàn/wǎn jiàn C.wéi piāo diàn dāng D.měng/méng nú/nǔ yú háng/héng)

2.A(B.赔理道歉-赔礼道歉 C.以德抱怨-以德报怨 D.两全齐美-两全其美)

3.D(A.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这里来指“违法现象的出现率”,使用对象错误。C.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这里用来指一人吵闹,使用不当。D.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4.A(B.“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C.成分残缺,主干应为“川剧是„„的戏曲艺术”。D.搭配不当,“调控措施”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调控措施得到改进,抗危机能力不断提高”) 二、(9分,每小题3分)

5.D(文中举《长歌续短歌》为例是为了说明李贺在意象组合上的虚荒诞幻) 6.C(“超越的生活的真实”和“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无因果关系) 7.B(无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8.C(A浸:湖泊。B减:次于。D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9.D(②概写山水关系 ③叙述万峰山的情况 ④此句说王维情况) 10.B(作者没有到过宝界山) 四、(24分)

11.(8分)(1)天下的水,有山就尽善尽美了,山有时孤单矮小,不足以尽显水的情趣。(5分。大意1分,关键词:止、或、孤孑卑稚、极,各1分。)

(2)一旦失足就不能洗刷罪名了,像摩诘,让人们上千年都深感遗憾。(3分。大意1分,关键词:浣、恨,各1分。) 12.(8分)

(1)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突出了狂风的疾劲和松枝的刚正;一“盛”一“劲”表现了狂风和松枝冲突的激烈,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钦佩与推崇。(4分)

(2)这首诗虽名为“赠从弟”,却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本诗避免了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的弊病,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更耐人寻味。 13.(8分,每小题1分)

①目眇眇兮愁予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③渌水荡漾清猿啼 ④天涯霜雪霁寒宵

⑤囷囷焉,蜂房水涡 ⑥环珮空归夜月魂 ⑦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⑧应似飞鸿踏

雪泥 五、(21分)

14.AE(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CD不给分)

15.(6分)“我”是一个违背医德、利欲熏心、披着救死扶伤的外衣实际上却干着“宰杀”患者的丑恶勾当的虚伪的恶医典型。(2分)其形象意义有二:一是与“杀羊人”相辅相成地揭露和讽刺了被金钱拜物意识所熏透的某些人的灵魂本质;二是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尤其是从“杀羊人”又被“宰杀”的意义层面上深刻地反映了道德失却的社会现实,极有讽世价值。(4分) 16.(4分)“洗了手”本是医生看完病后常规的动作,但在这里象征了“医生”在洗去“杀羊”时沾染的“血迹”,巧妙地暗示出其“杀羊”的本质。(2分)情节线索有虚实两条:虚线是杀羊人杀羊,实线是医生“宰杀”患者。(2分) 17.①观点:本文从杀羊人“杀羊”和医生“宰病人”两个方面表现了主题思想。理由:一方面,病人以杀羊为职业,一味追逐利益;他患的是“感冒”,“感冒”的象征意义是指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违背良知和道德去追求金钱;另一方面,违背医德、利欲熏心的医生利用看病“宰人”获取“奖金”,这种行为更加丑恶。两个侧面的有机结合让人明白了“杀羊”的真正含义,以及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本文表现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毒化,极具讽刺色彩和批判意义。

②观点:相互烘托地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两种“杀羊人”在求医和诊病过程中实现了性格的展示和描写。理由:真正的屠夫——病人,杀羊,钻进了钱眼,固然为人所不齿;然而,当读者还沉浸在屠夫病得很严重的假象中时,医生与同事的几句对话彻底打破了这份幻象,原来,屠夫只得了感冒,却被披着医生外衣的利欲熏心的“杀羊者”当做“肥羊”狠狠“宰杀”了。不讲医德的医生肆意地宰割病人,如同扼杀人们生命的屠夫。前者在求医过程中的自述展现了性格的本质,后者在诊病过程中完成了“杀羊”本性的塑造。作者借此讽刺了像文中医生这类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批判了医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工作作风。

③观点:本文结构缜密巧妙,使内涵丰富,富有余味。理由一:虚实两条线索使小说结构更加缜密,内涵更加丰富。杀羊者“杀羊”的情节及其思想性格通过求医过程中和医生的对话间接描写,而医生“宰人”的情节通过诊病、开药等直接描写,两条线索,虚实结合,交织自然,情节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内涵也更丰富。理由二:本文的结构也很巧妙,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的一系列描写,让读者感到此人病情一定是很重的,结尾却告知,只是感冒,这种强烈的反差,出人意料,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主题思想也很鲜明。

(6分。任选一个角度,观点正确并明确给2分,依据正确并充足给2分,分析正确,语言富有说服力给2分。)

六、(15分) 18.(5分)⑤①②③⑥④

19.(5分)(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中” (2)“光顾”改为“游览”

(3)“笑纳”改为“收下”,“惠存”改为“保存” 20.(5分)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听边塞鼓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七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王勃)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六、七段:

(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

(二)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四.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五.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八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九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六、七段:

(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

(二)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篇十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蓬莱阁》清·陈葆光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 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滕王阁名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介绍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作者介绍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即其临死前的两个多月,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而事实正是如此,《新唐书·文艺传》记载,都督阎某人他还有一个目的,想借此机会在众宾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某人准备了纸笔,遍请众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剥阎某人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王勃神情自若,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众写了起来。据说,他当时可是把都督阎某人惹恼了,致使阎某人拂袖而去。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

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文体知识

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骈文

骈文是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文章结构

全文是典型的辞赋体结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七个段紧扣文题展开。

秋之美景

人之心境

第一部分(1-1)

古今变辿: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空间之雂:星分翼轸„„控蛮荆而引瓯越\雂州雾列\台隍枕夷夏之交 人物之盛:物华天宝„„徐孺下陈蕃之榻\俊彩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

主宾盛宴:都督阎公之雃望„„躬逢胜饯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2-3)

交代时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一(1-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二(2-3)阁楼壮丽、风景秀美

三(4-5)宴会盛况、人生际遇

四(6-7)身世之感、写作缘由

描绘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赴阁途中:俨骖鲱于上路„„得仙人之旧馆 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列冈峦之体势 登阁远眺所见: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秋水秋色:时维九月„„烟光凝而暮山紫。 来阁过程:俨骖騑于上路„„得仙人之旧馆。 阁之所在:层峦耸翠„„即冈峦之体势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远望之景(披绣闼,俯雕甍)

山川之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人烟之盛: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雨后天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鸟共乐: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三部分(4-5)

赞美与会者:遥襟俯畅„„二难并

由宴会引出感慨:穷睇眄于中天„„识盈虚之有数

5

抒发身世之感:望长安于日下„„奉宣室以何年 引用典故抒怀:呜呼„„岂乏明时 勉励自己守节不变:所赖君子安贫„„岂效穷途之哭

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1)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2)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有日落,云海想到长安和东北的吴会。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3)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青云之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第四部分(6-7)

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之长风

写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杨意不逢------奏流水以何惭

相关热词搜索:感叹生命无常的句子 感叹人生无常的诗句 感叹世事无常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902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