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自我批评的句子

自我批评的句子

2015-12-30 05:25: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一《称赞和批评的常用句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批评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一
《称赞和批评的常用句子》

称赞和批评的常用句子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赞扬和表扬常用的句子:

Cool! 酷!

Good! 不错!

Fine! 很好!

Great! 太好了!

Perfect! 很完美!/太棒了!

Excellent! 好极了!

Fantastic! 好极了!

Gorgeous! 棒极了!/美极了!

Neat! 真是不简单!/真的很好!

Well Done. 做得好。

Good job. 干得好。

Good work. 干得好。

Good for you. 真替你高兴。

Super job. 出色完成任务。

Super Star. 超级明星。

Remarkable job. 出色的工作。

Nice work. 干得好。

Beautiful Work. 完美的工作。

You did good. 你做得很棒。

Looking Good. 看上去不错。

Bravo! 太棒了!

Fantastic. 太奇妙了。

You have really done a good job. 你干的非常出色。 We all know you have done an excellent job. 我们都知道你工作的很出色。

Way To Go. 就该这么做。

You‘re Special. 你不一般。

I Know You Could Do It. 我知道你能做的。

I’m so proud of you. 我真为你骄傲。

You‘re on top of it. 你是数一数二的。

You’re on your way. 你在前进中。

Now You’re Flying. 现在你起飞了(进步了)。

You‘re improving. 你在进步。

I can see progress. 我已经看到了进步。

You’re catching on. 你是有吸引力的。

Now you’ve got it. 现在你做到了。

How Did You Do That? 你怎样完成的?

You‘re Fantastic. 你真太妙了。

You’re Wonderful. 你真妙极了。

Hurray For You. 为你喊万岁。

You‘re On Target. 你达到目标了。

How Nice. 多好啊。

It’s your lucky day. 你真走运。

That‘s Incredible. 简直难以置信。

That’s something! 太棒了!

You‘re really something. 你真有一手/你真有两下子。

You’re Beautiful. 你太美了。

You‘re Unique. 你太不寻常了。

You’re A Winner. 你是赢家。

I Respect You. 我尊敬你。

You‘ll Make It. 你一定会成功的。

You did it! 你做到了!

I’m so proud of you. 我真为你骄傲。

I Like The Way You Handled That. 我欣赏你的做法。

I Like Your Work. 我欣赏你的工作。

I admire your talent in writing. 我钦佩你在写作上的才能。

You‘re Precious. 你是宝贵的。

You’re A Treasure. 你是个宝。

Great Discovery. 伟大的发现。

You‘ve Discovered The Secret. 你已经发现了秘密。

You Figured It Out. 你搞懂了。

I Believe You’ll Handle It. 我确信你能行。

You Really Tried. 你确实尽力了。

You‘re A Real Trooper. 你真实一个好骑手。

You Are Responsible. 你是负责任的。

You Are Exciting. 你真令人激动。

You Learned It Right. 你做对了。

What An Imagination.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You Are Fun. 你真有趣。

You’re Growing Up. 你长大了。

You Care. 你很认真。

You‘re A Good Friend. 你是一个好朋友。

I Trust You. 我相信你。

You’re Important. 你非常重要。

You Make Me Laugh. 你让我开怀大笑。

You Brighten My Day. 你让我今天增辉不少。

I Respect You. 我崇敬你。

That‘s Correct. 正确。

You’re A Joy. 你真让人高兴。

You Made My Day. 你今天真让我高兴。

That‘s The Best. 真出色。

A Big Hug. 热情拥抱你。

A Big Kiss. 亲吻你。

Say I Love You! 我要说,我爱你!

回应赞扬和表扬常用的句子:

You flatter me. 你过奖了。 I’d like to say I can‘t take all the credit. I had lots of help. 我得说这不能全算我的功劳,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I’m glad to hear it. 我很荣幸。

It‘s nice of you to say so.谢谢你这么说。

Ah, no big deal. 哦,没什么大不了的。

It was nothing. 没什么。 I did what I did because of you. 我是为了你做了之前的那些事。

I could not have done it without your help.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做不了这个的。

Without your support I could never have done this incredibly difficult task. 没有你们的支持我绝不能完成这样极其困难的任务。

批评别人常用的句子:

Tell me what you did wrong. 告诉我你做错了什么。

You were wrong to take the car without permission. 你未经许可就把车开走是不应该的。

When your mother scolds you, you shouldn’t answer ( her ) back. 你妈妈责备你时, 你不应该顶嘴。

Ah, heck! Another mistake. 真见鬼! 又错了。

What is wrong with you, acting like that. 你是怎么回事,竟然做出那种事。

Why not and apologize? 你干嘛不认错道歉?

You know you have been doing wrong. 你知道你做错了。

Why not climb down and apologize? 你干吗不认错道歉?

You have done wrong but I shall look over it this time. 你做错了,但这次我可以原谅你。 You made mistakes yourself and now you put the blame on me. 你做错了,倒转来怪我。 回应批评常用的句子:

I did it in error. 我做错了这件事。

I did it by mistake. 我一时搞错了才这样做。

What have I done wrong? 我做错了什么?

In what have I offended? 我哪里做错了?

Where have we gone wrong? 我们哪里做错了?

It‘s dinner time, not lecture time. 这是晚饭时间,不是听批评的时间。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二
《中考默写题》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三
《简论话语与批评》

简论话语与批评・

凌晨光

[山东大学,济南250100]

关键词:话语;批评话语;文学理论;文学话语

摘要:话语狭义上是指语言的具体运作,广义上则是指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作为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纯粹个体的行为,而是显示了话语主体的社会位置、社会关注和社会身份。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能够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和建构世界。文学话语既具有一般话语的性质,又具有与日常交流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行为不同的特殊之处,文学话语的独特性表现在指称与语境、表达与建构两个方面。而话语的生产性与批评理论的增殖、话语的对话性与批评理论的多元开放,则凸显了文学批评在话语性的文学整体活动中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l(2009)05—0086—08

语言学可以说是对20世纪文学批评及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语言论转向则被西方文论研究者视为当代文论的三大转向之一(另两个转向是非理性转向和文化学转向)。语言论转向肇始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经由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领域诸多学者的引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然而这种语言论转向至此并未止步,如果说2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论转向导致了研究者对语言地位的空前重视的话,那么随后的人文科学研究者已经开始从面对文本的语义分析,发展到了一种将语义分析与意识形态理论和文化批判理论相结合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法国当代学者福柯那里显示出了清晰的轮廓,而福柯所着力分析和频繁使用的“话语”概念,则成为此阶段语言论转向的一个标志,以至于话语学研究成为20世纪后半期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景

收稿日期:2008—05—04

观。至此,文学批评及批评理论也已不能漠视和回避“话语”问题了。

一、话语探析

“话语”(discou璐e)一词的现代语言学背景是显而易见的。索绪尔在其语言学理论中区分了“语言”

(1angue)和“言

语”(parole)这两个概念,视前者为潜在于语言表达中的深层规则,后者为对语言规则的实际应用。对照这两个概念。话语当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语言因素,而是接近于言语式的实际表达,因为它可以指在特定社会中由特定的人说出的话。要回答“话语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概念界定工作,而且还要了解和把握话语与交流、话语与陈述、话语与权力等的关系,也是认识话语概念问题的必要环节。

1.话语

作者简介:凌晨光,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6JJ075011—44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86・

万方数据 

文学研究

“话语”在现代批评理论中成为关键性概念的时间虽然比较短暂,但由于使用范围广阔,用法变化多端,因此对它的界定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国外著名学者巴赫金、利N-、福柯等人都曾着力探讨过“话语”问题。

巴赫金将“话语”视为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对象。他认为,文本是所有人文科学共同的研究客体,而这个文本客体又只是人文科学实际研究客体的迹象与表征,这“实际客体就是谈话的,借助其他形式表达的人”,“言语、话语,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聊’

利科在他的《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一书中,将“话语”视为“语言的一种符号性实现”。他认为:“话语是作为一个事件而被给予的:当某人说话时某事发生了。”【2】‘吣’他在把话语界定为一个陈述事件的同时,还强调了话语构成的另外一端,即意义这一端。话语显示了事件与意义之间的张力,两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话语语言学的研究重心,而且“这种关联是全部解释学问题的核心”。【2】㈣”’利科指出,话语作为事件与意义之问的理论张力,引出了说话与书写的关系、文本与话语的关系、语境与意义的关系等与文学批评联系密切的相关问题。在利科看来,“话语”是在特定环境中,由一个特定的人,就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问题,为特定的目的,向特定的对象说出的“话”。因此,作为一种事件的话语,其意义的确定就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谁在说话,即说话的主体问题;第二。对谁说话,即话语的接受者问题;第三,在何种情况下说话,即话语的语境问题;第四,说什么事,即话语的信息问题;第五,怎么说话,即话语的策略、方式、风格问题。凡此种种,是在话语研究中应当关注与回答的中心问题。

福柯在巴赫金和利科的基础上,将话语陈述与人的信仰、价值观念的表达联系起来,于是在福柯那里,话语不仅是言语

万 

方数据简论话语与批评

或书写,而且构成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构成了对经验的组织与再现,构成了用以再现经验及其交际语境的语码。“毋宁说,话语构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把这些信仰、价值和范畴或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强加给话语的参与者,而不给他们留有其他的选择。”L3]‘麟’在这里。话语不再是一般性的说话或陈述,而是同说话者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关联,它体现了一种力量。包含着权力、意向和价值取向。对于这样的话语,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不仅是话语本身的意义表述问题,而且更多地转向了话语运作中所包含着的各种力量或权力。

简单地说,“话语”狭义上是指语言的具体运作,它可以是口头表达的,也可以是书写的;而从社会、文化的知识背景中去考察话语,它则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作为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纯粹个体的行为,而是显示了话语主成世界和建构世界。

2.话语与交流

话语不是一个固定僵死的语言单位,而是语言在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呈现。话语是语言性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在说话者与听者之问展开的,它是一种人际间的活动。它连接了语言运用的个人性与社会性。

人际问的话语交流活动,即为对话,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话语作为一个言中。此时话语不像一个句子那样,可以脱・87・

体的社会位置、社会关注和社会身份。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能够说明世界、组它是人们的一种特定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对话突出了参与各方的平等性,通过对话,彼此之间特定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和确立。参与者表达意见和观念的自由权利得以认可和实施,个体思维与集体性思维得以参照与融合。这一切都显示了话语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语交际的实体,进入到了人际对话关系之离言语主体和言语环境而单独存在,而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八卷・第五期文学研究

与发话人,与听话者,与交谈的背景、环境发生具体的对话关系。话语是对话性的,它不是说话者的无目的、元对象的自言自语,而是一种陈述和表达。它指向对话者:“通常情况下,没有一种陈述只能归因于唯一的说话者,它是对话者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复杂的社会情况的产物,它在其中突然出现。”[1](r214)相对于说话者而言,听话者(或对话者)的出现,即这第二人的存在就产生了“社会”,话语交流因此而超出了个人性,具有了社会性。

3.话语与陈述

巴赫金等理论家在谈到话语时,曾以“陈述”作为它的参照系。陈述指的是一种言说事件和行为。将话语视为一种陈述,就意味着人们关注的不再是一句话本身的“意思”,而是整个表述行为所表达的“主题”。巴赫金区分了“意思”和“主题”。他认为,“意思”一词在这里主要是用在语言中,词典收集了所有词的意思,它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而“主题”则存在于实际的对话中,它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它不仅由语言形式本身决定,而且与唯一的对话环境有关。如果人们忽略了环境因素,就无法真正理解一段话所陈述的主题,不能把握其真正含义。

巴赫金把一段陈述文字比喻为一个小剧本,剧本中有起码的角色,陈述文字包含着说话人、受话人、信息等,剧本只有被表演,角色只有被实际扮演,才能成其为剧情;同时,话语只有在实际的陈述行为中,才能因对话双方的实际的“角色扮演”,而产生出不可重复的交流意义。

总之,话语意味着陈述行为与某种特定语境的维系,话语的真正内涵只有参照其语境方能确定和把握。

4.话语与权力

对于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福柯做了充分的研究。福柯认为,权力暗含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这些实践弥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每个层面上,并且人们经常从事着这种实践。

・88・

万 

方数据可以说,“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事物,而是因为它来自所有地方。”[41(吲

福柯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一切通过一种特定方式创造和再造与世界相关的东西都是权力。权力存在于话语、制度、客体、身份等的创造之中。权力可以生产出对知识的分类,这种分类限定了我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权力能够生产出身体,这种身体可以在工厂、监狱中被改造得更具有生产性……权力是这样存在于话语中的,“当话语进行自我调整或向外扩张而显示它的存在的时候,也就是话语赋予它本身产生意义的权力,并实际上强制性地使得接收话语的对象和整个环境承认话语所赋有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在完成它本身的权力的正当化。”[51(P75)话语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福柯指出,权力的生产性可以这样理解,比如,并不是在抓捕罪犯中权力才存在,权力首先存在于生产“罪犯”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知识领域建构,就不存在权力关系,任何知识都以权力关系为前提,并建构着权力

关系。”【4]㈣’可以说,话语就是一个为知识

确定可能性的系统,一个用来理解世界的框架或知识领域,一套话语作为一系列规则而存在,这些规则决定了可以作出陈述的类型,决定了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被谈论,以及对这些事物可以谈些什么。现代权力不是由特殊的权力拥有者自上而下地强加给集体或个人的,而是借助知识的传播和话语的运用,从下而上地发挥作用的。简单地说,当我们从事一种话语陈述行为的时候,就已经处于权力关系之中,并且同时成为这种权力关系的体现者。

二、文学话语

法国语言学家爱米尔・本维尼斯特区分了“语言”(Language)与“话语”(dis.cours)这两个概念。“语言”是从客观角度观察的言语或书写,它被看作是没有主体

文学研究

的一条符号链。“话语”意味着把语言理解为个人的表述,即理解为包括说与写的主体,因而也潜在地包括读者与听者的事物。与从抽象的规则系统中确定符号意义的结构主义观点不同,“话语”理论使符号意义与写作和阅读的整个过程及文本得以存在的文化环境产生了联系。此时,文本作为符号体系不再被看作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被视为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得到应用的结果。托多洛夫认为,当语言被实际运用,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赋予意义时,语言就变成了话语。他解释道:“因为语言根据词汇和语法规则产生句子,但句子只是话语活动的起点。这些句子彼此配

合,并在一定的社会一文化语境里被陈述;

它们因此变成言语事实,而语言则变成话语。”…㈣”文学话语即文学文本中以符号形式固定下来的话语。文学话语既具有一般话语的性质,又具有与日常交流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行为不同的特殊之处,这正是我们认识文学话语的关键所在。

1.指称与语境

法国学者保罗・利科把话语作为一个言语表述事件来认识。语言为交流提供符号及其组织规则,这些都只是言语交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话语中一切信息才得以相互交换。所以言谈不仅有一个语境,而且还有作为谈话对象的其他人。在面x.1-面的言语交流中,谈话双方的地位、关系以及交谈的环境、相互理解的参照系等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这时的交谈指称(即谈话所指的对象)明确,语境确定,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息传递因而是顺畅无碍的。然而,文学话语交流中指称与语境的关系却与此大不相同。

文学话语是作为作品的话语。这是文学话语与一般言谈中的话语的最主要区别。作为作品的话语意味着,它可以与不同的话语接受者构成交流关系。对于日常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说话者和听话者是固定的,双方所传递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一

万 

方数据简论话语与批评

次性的功效,离开了双方的交流关系和特定环境,本次谈话的信息就失效了。然而作品话语则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用文本形式固定下来(既可以是用语言符号记录的口头文本,也可以是用文字符号记录的书面文本),与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接受者产生多种多样的交流关系。在这种变化多端的交流关系中,文学话语的指称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而语境也不像日常言谈那样有一个不变的言语背景,于是,从文学话语的指称与语境问题切入,成为人们把握文学话语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学话语被文本化,也就是被符号固定以后,文本所指称的意义与作者的意图就有可能不再一致了。在利科那里,这种现象被称为“作者的解脱”或“文本的自主性”,【2】‘m3’这个时候,话语的指称不能再如面对面的言谈那般由对话者的共同语境所左右,指称的作用就彻底地改变了。按照利科的用语,文学话语经历了“指称的消灭”和“指称的解放”两个阶段,“指称的消灭”是说,文学话语以文本性取代了日常言谈中对话者共同面对的“这里”和“现在”的这个时空网,而此时空网是确定言谈指称的话语情境。文学话语使这种时空网遭到破坏,“因为书写的事情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因为不再有作者和读者共同的情境了,指向行为的具体条件已不再存在了。指称的显示特征的消灭无疑使我们叫做‘文学’的那种现象成为可能,它可能消灭了对既定实在的全部指称。”[2】‘M’然而文学话语又不是没有指称的。文学话语的指称只是在脱离作者写作的时空网时被暂时剥夺了权利。而在读者的阅读行为中,文学话语的指称功能又会被再次赋予。所以,“指称的消灭”实际上只是一种延缓指称的状态,它会借助读者而进入“指称的解放”阶段。利科说:“我们将看到,文本不是没有指称的;阅读的任务,作为解释,将会准确地实际指称。那种延缓指称的不确定状态只是‘在空中’,在语境之外或没

・89・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八卷・第五期

文学研究

有语境时存在。因为消灭了与语境的关系,每一篇文本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到和其他文本(它们终于取代了生动的谈话所指的环境实在)的关系中。这种文本对于文本的关系,由于我们所说的语境的消除,产生了文本或文学的准语境。”【2】‘n㈣简言之,“指称的解放”意味着读者对文学话语的指称功能的重新赋予,而这一切依赖于阅读行为对于文本及其意义关系的语境重建。文本的存在,一方面打破了作者的语境,另一方面,又因读者阅读行为的实施而重建了语境。

一件文学作品被作者以文学话语的形式构造完成之后,似乎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它可以轻易地超出作者的原初意图,而进入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被各个层次的读者赋予新的意义。由于人们已经承认和理解了文学话语之作者指称与文本意义两者的不同,才有了对某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成规。比如美国的文论家卡勒所说的:“关于抒情诗,历来有一条不言自明的假设,这就是,诗中唱诵的是某种具体的经验,但实际意义却重要得多。”…咖’比如一首小诗写的是森林中迷路孩子的孤独和恐惧,但批评家却可能会说:“这根本不是诗句表达的意义,诗中的孩子不仅指孩子,它代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他在陌生而残酷的世界上不知所措。这个孩子的恐惧与孤独代表了人类的总体状况,即人类存在的焦虑与孤独。”很显然,在此决定和实现了作品意义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文学话语在指称与语境问题上的特殊性提供给读者广阔的再创造空间。

2.表达与建构

话语交流行为总要面对一个语言的悖论,那就是语言要达到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功效,就应有规律可循,从而让众人所掌握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而语言使用者又要用它来表达个人的、独特的意思,这又使语言的使用有了任意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于是,我们就面对着一种语言的常规惯例

・90・

万 

方数据性与主观创造性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交流和表征的手段它是有效的,因为它的形式和它的联想是众所周知的,是常规和惯例的;可是另一方面,语言的成

功又似乎是导源于它的可选择的特性——它是主观任意的——这样,言说共同体似

乎可以用它来代表他们选择的任何东西。这里的论点是,这种明显的矛盾正是语言的本质;语言是通过差异构成的。”【4](P79’

可以说,任何话语行为都体现了这种语言的悖论,它既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创造性的。文学话语也是如此。巴赫金认为,“作品有两个方面。每一部作品都拥有一套任何人都能理解的符号系统,一种‘语言’,在作品中,所有一切可重复、再生、反复和复制的东西都与其相符,甚至还有一些作品之外所具有的东西。但同时,每一篇文章(作为陈述)又表示某一种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和不可重复的东西,这就是它的全部意思(它的目的,为什么要创造它)。”【I](啪’当然,与常规性的普通交谈行为相比。文学话语在着力摆脱习惯性表达,凸显其独创性与非重复性方面要自觉得多。习惯性的表达联结着常规性的意义传递活动,而文学话语作为艺术创造的手段和结果,它所追求的具体生动性、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使之具有了革新与创造的格调。“因为语言是具体的,不是一般的,所以如果意义还想被交流的话,革新语言,使之具有创造性的努力就不得不发生在特定语言的隐喻中。有很多语言使用的形式和风格有意识地通过语言的不确定性来寻求意义的传达:诗歌就是一个例子。”[4】㈣’文学话语的创造性特征在话语的表达与建构的辩证关系中得以显现。按照福柯等人的观点,话语不仅能够表达主体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一种表现世界的主体实践行为,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如果说惯常意义上的话语行为只是一种表达,一种让意义从“不在”转化为“在场出席”的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四
《批评性话语》

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摘要: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分支,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强调了“批评性”,即提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就“批语性”的产生、目的、定义,及其发展、应用,以及实现“批语性”最初目的的理论框架进行综述,也提出了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 批评性 目的 理论框架

一、引言

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框架上受到诸如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各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同时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许多学科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第一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揭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是话语分析的新的探索,在近30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为什么提出“批评性”视角,其目的、定义、发展,以及由些建立的理论框架能否达到批评目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批评性”的提出

批评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是在70年代末受到文学批评学家们将语篇被评为一种话语方式,考察语言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运作的思潮下引导下开始的,认为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批评话语分析从“批判”、“揭露”、“否定”的立场揭示话语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联系,目的在于消除不平等现象,解构现有的社会体制。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解构主义,因而其后果含消极成分。 如果从哲学基础上来考察,可以从Habermas和Faucoult找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性的来源。Habermas在1973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拿起批评的武器,把语言研究与人类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平等而奋斗。这就使一般的话语分析增加了“批评”的内涵。事实上,在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中,许多学者历来提倡“怀疑”、“批评”或“批判”的精神。另外是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批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是Faucoult)及其后继者新法兰克福学派(Neo-Frankfurtians)所倡导的“批评性社会理论”。批

评性社会理论认为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帮助社会对大众进行统治和操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批评语言学因而认为,作为电视报刊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该学派给批评性下了十分精辟的定义:不把任何东西想成理所当然,通过文本中的线索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省,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Not taking anything for granted, opening up alternative readings (justifiable through cues in the texts); self-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making ideological positions manifested in the respective text transparent,etc.)。

自1989年后,批评语言学渐渐转向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作为批评语言学一个分支,CDA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中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Martin 2000a)。和主流语言学家不同,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篇作为语言的存在形式是具体化的社会实践,“表达社会机构的意义和价值”(Fowler,1991)。批评语篇分析学家主张“语篇是社会结构固有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并在社会的互动作用中产生”(Teun A. van Dijk, 1998)。“话语是是社会实践的语言(Discourse is language as social practice)”(Fairclough,1989)。其含义是,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而话语则是语言这种社会实践的一个实例。表明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社会行为,语言与社会实践关系紧密。语言使用者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受到更大社会和意识形态条件所制约的。CDA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语言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分析模式和理论基础多样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批评性话语分析较多集中在政治、新闻媒体、广告、医患交流等比较传统的分析领域。对话语分析,各学派有自己独特的阐述。

从话语的含义可以看出,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s)与社会意识结构(socio-ideological structures)具有辩证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条件也是其结果。具体的,一方面从广泛意义上以及各个语言层次上来讲,话语是由社会结构构成并受其影响,如社会阶级关系,或诸如法律、教育系统的特殊机构,或各种话语及非话语的规约习俗对话语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话语具有社会建构性,即话语对社会结构有反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反作用于具体的社会结构,如上文提到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机构,社会规约。

意识形态包括社会偏见、社会歧视以及对事实的歪曲等,是“隐含在常规中的一些前提和假设”。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成分往往具有不透明性,以非意识形态的常识出现并赢得主体的接受,这就是主体将意识形态自然化(naturalize),这时其控制能力也最强。批评话语分析者的目的是要揭露话语中的不平等现象,号召人们为争取平等而斗争。这些观点主要来自Habermas和Foucault。他们在分析话语时始终把语言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锋芒直指社会生活中权力失衡、社会不平等、不民主的行为和其他不公正的现象。向大众灌输其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正如批评性社会理论反对的,社会中的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是帮助

社会对大众进行统治和操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他们认为,作为新闻媒体中介的语言有很强的选择性,它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解读新闻以及提示其中意识形态作用有用的工具,即体现了“社会结构决定话语特性,话语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

在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中Fairclough(1992a:12)将语篇分析方法分为两类:非批评性的(或描述性的)和批评性的方法。非批评性的(或描述性的)语篇分析方法非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是描述,而不是解释,因而忽视了语篇的效果和语篇中的权力。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标是要具有广泛的解释性,寻找社会机构和社会结构的成因,并发现语篇在社会宏观结构再生中的作用,提示语篇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反映隐藏的意识形态。

Fowler(1991)认为批评语篇分析是一种“工具语言学”(Instrumnguistics),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批评语篇分析本质上是对语篇特别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进行的一种社会分析,以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促使读者实现批评阅读(critical reading)。

作为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代表Wodak指出critical就是指不把任何语言理所当然化,就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复杂性,去除简化论,教条主义,二歧论乖影响,在研究中不断自省,使权力关系结构和透明化。三、理论框架

正如黄国文指出的,话语分析虽然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但语篇分析者都会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研究。同样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们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

CDA最初都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将文本分析和社会理论相结合,但因为语言学基础不同,分析的理论框架也不尽相同,国外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流派包括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Lancaster School)的社会变革论,以W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语篇历史法,以Kress和Van Leeuw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an Dij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国内代表有辛斌,陈中竺,丁建新,廖益清,田海龙,张迈曾,徐立新等,多是引进理论,并积极结合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

虽然各学派的语言学甚而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话语分析的批评性,以其中最有影响的Fairclough为代表的社会变革论。Fairclough(1995)提出三维分析框架(three-dimentional framework),将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符号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他认为任何话语都是三维的:(1)语篇(text),口语或书面语;(2)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social-cultural

discours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description)。在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上Fairclough吸收了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简称SFL)的观点。(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interpretation)。(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explantation),如图一所示:

他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影响,但意识形态并不能完全决定语篇。语篇分析应该是多维的、多功能的、历史的和批评性的。他通过衔接、及物性、词义、词序、隐喻等研究了语篇与当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篇在英国社会的民主化、商品化、技术化进程中的作用。Fairclough既重视对微观层面的新闻语篇的分析,也重视对宏观层面的方法论的探讨和理论框架的构建,重视对语篇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话语分析离不开语言分析,其主要工具是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分析往往在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层面上分析语言意义,例如,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名词化(nominalization),话语预设,隐喻或修辞手段,语调、语气、人称代词的等。这些文本形式上的选择都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

Fairclough不仅就语言与权力的关系(1989)、批评性语言意识(1992b)、新闻语篇(1995)、新资本主义(new capitalism)社会中的语言(2002)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使其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并推动CDA的发展。

而其它学派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具有实用价值,如Reisigl和Wodak(2001)指出批评性的三维度: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性,以社会审视为主的批评性,以及反省式的批评性。这三个方面表明分析者为达到批评性的目的,应深入把各个层面的语境分析和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我批语式的进行自我修正:从选择研究对象到选择研究方法,从取样到为该样本建立合适的理论框架,再到对分析结构进行解释。而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van Dijk(1991)对英国媒体对种族关系的报道进行语言特征和结构上的分析,陈中竺(1995)也分析了两篇关于罢工英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技巧,以达到心理控制——都是对批评性最好的表现。

四、局限性

在语言学方面,Halliday的SFL很好的提供了描写(describe)、解释(interprete)话语的语言学工具,即在微观层面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除了结合SFL分析,还有其它语言学理论,如JAGER多运用隐喻(metaphor),Wodak则借鉴了推导理论(argumentation)和修辞(rhetoric),丁建新、瘳益清也尝试结合语用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为了使得CDA体现

Critical的本质,在完善固定下一个理论框架时,语言学家在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至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多视角的分析批评。但相应的宏观层面的社会分析缺乏充足完善的理论框架,而使得社会实践分析相对薄弱,缺乏说服力。所以正如Wodak表示的,目前CDA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将细致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各个社会领域的相关理论相结合。显然,批评语言学家们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话语的社会理论加强补充。

Wodak(2007)还提出一个问题:最初所要达到的批评性目的会不会与日益发展的理论框架,方法论,评判标准产生冲突,因为任何倾于程式化的教条主义都是与批评性的目的相违背的?对分析者本身的判断,肯定需要一定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又由谁来定?怎样的标准才能达到真正批评的目的?Widdowson也质疑CDA的可靠性,CDA的分析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不是客观独立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中性,不偏不倚。所以,从语料的选择具意识形态和选择语篇的语言特征证实分析者自己的偏见看,CDA的说服力都有所削弱。

另外,她也提出,批评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否定、反对、纠错、打倒,而是运用语言学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知识,有意识的去认识文本中隐含的意义。Martin提出积极话语分析,即以友善、宽松、和谐的态度,以否定和肯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建设性”为目标对话语作分析,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目的就是为了对语篇(更准确说是话语)进行批评式的审视,揭示其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自然化的意识形态。为此目的,批评语言学家在不同语言学基础上尝试提出不同理论框架,主要集中在文本微观分析结合社会理论宏观分析的结合上。尽管如此,还是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完善以真正达到“ental Li批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2]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9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1-4.

[5]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

论文网在线 p>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五
《辨析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 要求: 病句的六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2、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 同他交谈。 运用: “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

运用:李老师累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

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

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②

例如: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6、 运用: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

二.搭配不当

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为:本世纪末是目标。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本世纪末”是一个时间,很显然不能和“是目标”搭配。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为:他渴望机会。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渴望机会”显然不成立。 运用:简化全句变为“劳动是一天”,

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 例句10 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运用: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为“极强的”或“高度的”。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手“前有两个修饰语——“聪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饰“手”,而“聪明”则不可以。

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 运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而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 运用: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两个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关心痛痒”可以,而“联系痛痒”则讲不通,故是病句。 运用:看到有“、”,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敏锐地察觉、扶植”这一短语,“敏锐地察觉”可以,“敏锐地扶植”则不可以。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残缺: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 运用:全句没有了主语,成为病句。改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介词“经过”去掉,让“学习”做主语;一是将“使”去掉,让“我”做主语,“提高”做谓语。

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

运用: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简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学化简成“我们按照教导”,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改换说法,将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改为“老师的话”,则应简为“我们按照话”,则难以讲通,而应为“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从而判断出原句缺谓语。 多余:

抓近义词(左右、大约、近、上下)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

运用:“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运用:句中“负责”与“掌握”是近义词,用一个即可表达句意,同时用则是语句重复。 运用:句中“近”和“上下”是近义词,同用,即可判定该句为语句重复的病句。 运用:“除夕”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则构成了语句运用:重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凯旋而归”,“过虑的想法”等,须注意。

四.结构混乱:

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

运用: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运用: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厅里举行” 第三步:重新理顺: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运用: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运用: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30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六
《批评话语分析》

自我批评的句子篇七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2001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批评人的句子 失职批评人的句子 批评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我批评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我批评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967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