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

2016-02-01 10:17: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一《六年级上综合练习3,4单元》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一
《六年级上综合练习3,4单元》

六年级上语文第3、4单元综合练习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判断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裹挟(jiá xiã) 悄然(qiāo qiǎo) 欺侮(wú wǔ) 咀嚼(jiáo juã)

尴尬(gǎ gà) 喃喃(nán lán) 屏住(bǐn bǐng) 微薄(báo bó)

结实(jiã jiē) 饲(sìshì)养 宁(níng nìng)可 一簇簇(chù cù)

蛮横(hãng hâng) 蜷(quán juǎn)缩 饼干屑(xiâ xuâ) 威风凛凛(lǐng lǐn)

二、 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岁月 ( )的生活 ( )的身影 ( )的青春

( )的微响 ( )的面容 ( )的笛声 ( )的语气

( )地走动 ( )地忙碌 ( )地奔跑 ( )地躺着

三、 填一填,写一写。

随心( )( ) 运转( )( ) 洋洋( )( ) ( )( )寡欢 ( )来( )去

绞尽( )( ) 一本( )( ) 默不( )( ) 情不( )( ) 破旧( )( )

( )( )私语 彬彬( )( ) 美味( )( ) 运斤( )( ) 熟能( )( ) 庖丁( )( ) ( )( )神工 临危( )( ) 从容( )( ) 镇定( )( )

四、仿写词语。

灰蒙蒙

仿写:硬 笑 亮 黄

急 乐 黑 红

先补充词语,再照样子写词语:

聚( )会( ):

若( )若( ):

五、 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地解释。

究竟:①结果,原委;②到底,表示追究。

(1)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 )

(2)对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究竟。 ( )

意识:①大脑对外界的反映;②觉察。

(1)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 ( )

(2)我逐渐苏醒过来,大脑渐渐有了意识。 ( )

六、选词填空。

痴迷 着迷 迷恋

1、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2、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 ),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鳊

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3、这本侦探小说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令我( )

后悔 羞愧 遗憾

1、由于我在这次比赛中没有注意和队友配合,我们输给了三班,队长的一番话让我( )

得无地自容。

2、 看到老师那宽容而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为自己的固执和鲁莽而感到( )

七、日积月累

1、 古诗综合填空

(1) 借景抒情是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诗人岑参在《碛中作》一诗中借明月、

平沙,描绘了“ ”的广阔场景,全诗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2) 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借黄河、华山,描绘了

“ ”的雄奇景象,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3) 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抓住夜露、月亮,描绘了

“ , ”和

“ ”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和妹妹养蚂蚁是因为( )。第一次( ),

结果( )。第二次( ),结果( )。

(2)我的身体是那样( ),那样( ),( ),凭着双臂( )和双腿

( ),( )想去哪里,就能( )哪里。

(3)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不愿意( ),它们宁可

( ),也不愿意

( )。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 )更

为可贵。

(4)海水的颜色令人觉得( ),( ),( ),让人愿意( )

(5)语言,有声、有( )、有( )、有( ),是具有生命力的。我们应细心地揣

摩与体味,感觉语言的魅力,并加强积累。学完第三单元,课文《 》给我

留下的印象很深,我还把这一课我喜欢的句子背了下来:

八、读课文回答问题。

《献给老师的花束》

1、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多少欢聚,又多少离别,汇聚在您的生命长河。多少忧愁,又多少喜悦,交织在您的无

怨的岁月。

②这几句用对偶的手法,用四个“多少”赞美了老师

( )

③在绿荫下,您喃喃地说——我爱着春天,更爱这每一片绿叶。

2、请你写写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内容给你带来的启示。

启示:

《爷爷的芦笛》

1、 课文围绕课题,三次写了爷爷的芦笛声: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笛声是( )的,

( );在苇叶葱茏的五月里,爷爷的笛声是( )的,( ),( );在狂风怒吼的黑夜里,爷爷的笛声是

( )的,( )。

2、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用一个词或用一句话概括。

《祝你生日快乐》

1、当“我”问妈妈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时,妈妈说;“也许他们只看到了表面。”她所说

的“表面”指

2、全文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两人( )、( )、( )、( )的过程,赞美了

3、 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① 填空,再做题。

每当我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我就会想起( ),想起

( ),想起( ),想起( ),那是最美味可口的生日蛋糕。

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② 我对约翰的态度的变化是:起初( );后来

( );最后

(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

《囚蚁》

1、 作者养蚂蚁是关心它们,为什么课文题目却是“囚蚁”?

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情感。

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从外面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

可以听到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 ...

《童年的发现》

1、 读句子,说说两个“笑”表达的不同的含义。

(1)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2) 教室里一阵笑声。

2、“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这句话是对( )进行了夸张描写,说明( )。

3、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 )。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 ),却被老师( )。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明、发现而付出的惨痛的代价一样。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二
《2013年秋二七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doc》

2013——2013学年度二七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希望这份飘着淡淡墨香的语文试卷,能让你在这次

的中期语文水平测试中测出自己平时的积累。请你自信的迎接挑战吧。祝你成功。 学会倾听,才能准确地发表自己的真识灼见。欢迎走进试听室。

一、边听边记,根据短文原文完成填空。(5分)

1.有些生物浑身长满了刺。豪猪浑身———————,平时紧紧地贴在皮肤

上,一旦遇到危险,豪猪就会张开这些刺,____,保护自己。穿山甲___

___就是它的刺,与指甲相类似。虽然它的鳞片不像刺那些尖利,但鳞片的边

缘像_______。

2.判断:(3分)

①仙人掌的刺就是叶片,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些叶片进化成了刺。( )

②棕榈树的尖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果实不受动物的侵害。 ( )

积累平台

三、看拼音,写词语。(8分)

jǐng gào qīng yíng yùn hán diāo xiâ

( ) ( ) ( ) ( )

yí hàn chí chěng cóng lóng guǒ xiã

( ) ( ) ( ) ( )

四、请按要求填词。(10分)

1.写反义词。(3分)

灵巧——( ) 稳健——( ) 宁静——( )

欢聚——( ) 熟悉——( ) 珍惜——(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任选一个写句子。(4分)

( )心所( ) 惊( )不( ) ( )悠扬

运斤( ) 临危( ) 威风( )

奉公( ) ( )如脂

五、请按要求展示自己的积累。(17分)

1.请写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含义。(2分)

桑梓 ( ) 鸿雁 ( ) 同窗 ( ) 巾帼 ( )

2.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下列词语。(3分)

而立之年 天命之年 弱冠之年 不惑之年 古稀之年 花甲之年

( )→( )→( )

→( )→( )→( )

3.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练习。(9分)

借景抒情是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诗人岑参在《碛中作》一诗中借

明月、平沙,描绘了“ ”的广阔场景,全诗表达了诗

人 的思想感情;陆游在《秋叶

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借黄河、华山,描绘了

“ , ”的雄奇景象,表达

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抓住夜露、

月亮,描绘了“ ”和

“ ”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

人 的思想感情。

4.“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天成功,让中华儿女倍感自豪。国家的兴衰成

败,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正如古人所说“ ,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则该深深地知道“吾生也有

涯, ”的道理,从现在开始珍惜时光,好好学习,“莫等

闲, , ”。(3分)

阅读之窗

六、请结合课文内容答题。(8分)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你就从教室里出去!”

“伊万诺夫娜老师,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片笑声。老师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

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

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3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

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

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1、读句子,说说两个“笑”表达的不同含义。(3分)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你就从教室里出去!

教室里一阵笑声。

2、仔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说说“我”是怎样一个孩子。你是怎么体会的?

(2分)

3、课文最后说“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你是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举例谈一谈。(3分)

七、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9分)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

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编的礼物!”我一件

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

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珠。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

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

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

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

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

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

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

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

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

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

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

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

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

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上写一句能衔接上下

文的话。(2分)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

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 _____ ”;

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 ____ ”;

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 的心理。(4分)

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

“好看的画”呢?(3分) 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

金”这一比喻句含义。(3分) _______

6.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八.真情表达(30分)

一次快乐的发现,一段快乐的经历,一位快乐的朋友„„,请你选择和快乐有关

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

2. 文面整洁、书写工整。

同学们,做完试卷请仔细检查,千万别做漏了题目啊!来,从书写规范、卷面整

洁两方面给自己做个评价吧!(甲、乙、丙、丁)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三
《古诗文鉴赏 (2》

古诗歌鉴赏专题一1.柳梢青·送卢梅坡泛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1)(2)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5.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1)“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这种情形如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邃的所在。(2)第三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里的“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6.晓上空泠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

意”之义,表现出作者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谓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7.《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1)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2)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8.凉州词三首(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1)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

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2)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9.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鉴赏: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古诗歌鉴赏专题二1.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鉴赏:此诗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首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满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和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得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因此由雨丝之网——愁绪之网,进一步联想到它欲网春,就非常自然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答案: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 比喻非常生动新奇。作者的思想感情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情绪及情感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 二 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 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再归鸟的鸣叫声

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2.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yǎn)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yǎn)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四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

1.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7分)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 枝间新绿一重重, 芳心犹卷怯春寒。 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 爱惜芳心莫轻吐,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且教桃李闹春风。

1)(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一2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诗歌鉴赏专题答案

1. 1)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答案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 1)【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

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1)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

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答案 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任选一个角度即可,但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 答案: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4.1)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1)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

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另有答案为】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2)【另有答案为】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6.(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孤寂、思乡之感。

7.(1)【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的表现手法;②

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

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8、1)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五
《语文诗歌鉴赏1》

201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之语言

炼字篇:

【引入】(2012四川卷)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总结】解题的思路为:

1)释义析理: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2)还原画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还原该字所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要注意实词中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也要体会虚词中数词、连词、副词的特别意味

4)明确重心:一定要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全篇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古诗语言风格主要有清新、绚丽、平淡、明快、含蓄五种

质朴 淡雅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 淡笔勾勒 舒缓 悲凉雄健 雄浑 准确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平淡有趣 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淡雅含蓄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通俗生动,平易炙热 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高考例题】(2012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软”字

以触觉写视觉,通感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高考例题】(2012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高考例题】(10年湖南卷)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炼句篇:

【引入】(2012)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分)

8.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答:①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总结】解题的思路为:(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句题解题框架】句意+情感+艺术效果

【高考例题】(2007年山东)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将馆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高考例题】(2007福建卷)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高考例题】(2005山东)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诗歌鉴赏教案之形象

人物形象【引入】(2012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他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形象特征+身份)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概括形象的意义(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豪放潇洒、斗志昂扬、寂寞惆怅、勇猛剽悍、干练果决、情趣高雅、壮志难酬、怡然自得、怀才不遇、安闲宁静、零落漂泊等

【高考例题】(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高考例题】(2012江苏)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高考例题】(2011 四川)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答: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事物形象【引入】(2012天津)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qiǔ)”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高考例题】(2011安徽)琅 玡 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高考例题】(2009琼宁)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高考例题】(2009全国Ⅰ)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诗歌鉴赏教案之意境

定义: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引入】(2012山东)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术语】肃穆静雅 清新明净 热烈明快 飘逸空灵 洒脱奔放 绚烂壮丽 幽深寂静 孤独凄凉 静谧闲适 豁达豪迈 旷远莽苍 雄浑悲壮 雄浑悲壮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六
《边塞诗练习教师版》

边塞诗鉴赏练习

一、边塞诗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

3、家乡——思乡念亲 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

四、边塞诗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五、边塞诗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

四)》(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陇西行》

(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八、边塞诗时代特点

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解题指导】

1、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巩固练习:

1.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 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 “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愁绝”的气氛。

3.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③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4.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5.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芦管:即芦笛。

(1) 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渲染了什么气氛?

第一句是(俯视)远望,第二句是近看(仰视),采用比喻修辞,描绘出清冷寂静的环境,渲染了凄冷寂寞的气氛。

(2) 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6.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①对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借代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篇七
《边塞诗练习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碛中作阅读答案 描绘音乐会场景的作文 项目建设场景描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碛中作描绘了怎样的广阔场景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1999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