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乞丐的描写

乞丐的描写

2016-02-22 09:43: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乞丐的描写篇一《描写乞丐的句子》 描 ...

乞丐的描写篇一
《描写乞丐的句子》

描写乞丐的句子

天气一天天的热了,街边休闲广场的凉亭里,不知从哪天起,多了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脏污的长发,脏污的外衣,脏污的赤膊,脏污的短裤,一切乞丐的特色他都具备。不同的是他能吹笛,一管干净的竹笛,在清晨总放在他肮脏的嘴边,冲破薄雾,清远地吹响。

凉亭外,三三两两的穿白着红的晨练老人,舞剑,做操,手提录音机里播放着节奏明快的歌曲。

乞丐闭了眼自顾自的吹笛,吹的曲目分明是缠绵的《梁祝》。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中年的乞丐,为什么要天天吹奏这凄凉到极致的曲子呢?

因为他的存在,我远离了凉亭行走,但《梁祝》是我极爱听的曲子,而且他吹奏得十分精妙,饱蕴了忧伤的情感。老人们轻松的音乐总掩盖不了他的竹笛声,缠绵的《梁祝》笛声像点点滴滴滚动的露珠,细细凉凉地从我的双耳内进入,清清冷冷地缭绕在我的心底,把凄凄惨惨戚戚灌满我的思绪。这折磨人的音乐啊,这莫名的乞丐!

一个大风的早晨,使我与那位乞丐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一只蝴蝶,躺在了我行进的路上,牵住了我匆忙的脚步。一只苍老的大蝴蝶,曾经的色彩斑斓如今却似黄叶般枯萎。年华老去的蝴蝶哦,狂风把它吹跌在土地上,再也不能飞起,徒劳地扇动着无力的双翅。

阴霾密布的天空,晚春的早晨这样地阴郁,行人与晨练的人们寥寥无几,他们离这里也太远,没有人能帮助我,只有乞丐离我近一些。

我知道应该把老蝴蝶拾起,放到草丛或是树枝上,避免它被人践踏的命运,可我是个不敢用手去捉任何昆云和小动物的小女子啊,请谁来为我解困呢?只有这还在闭目吹着《梁祝》的乞丐。

“哎,你,你,请你过来。帮个忙,好吗?”我高声地叫。

终于,他明白了我是在叫他,放下竹笛,迟缓地起身,犹犹豫豫地向我走过来。

就在这时,从街边的楼房里,一阵风似地走出了一位胖胖的老妇人。她快步的超越我,穿了皮鞋的脚,没有任何顾忌地踩在老蝴蝶的身体上,甚至还故意的用鞋底重重地旋转了一下。 “啊!”一声惨痛的呼叫从我的心底迸叫起来。

“我以为是片大黄叶子呢。”

既然知道是踩了东西,干吗下脚那么重?难道落叶就可以随意践踏吗?我不忍心再看老蝴蝶的残片。呆呆地站在一旁的乞丐,双眼里渐次泛起的点点晶莹,吸引我不自觉地也随他走进

了凉亭。

乞丐坐在石凳上,依然拿起竹笛,闭目吹起了《梁祝》。只见两行清泪挂在他污垢的脸上,慢慢地流。地下,他栖身的报纸上,写满了老大的蓝色英文字母:I LOVE YOU,I LOVE YOU,I LOVE YOU……,触目惊心,无穷无尽。

电闪雷鸣,大大的雨点重重地砸在凉亭外的花草上,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我冒雨大步冲出了凉亭。只有凄怨的竹笛在天地里伴了辟辟呖呖的雨声,敲打着我心底,让我感到突如其来的一阵疼痛。

乞丐的描写篇二
《乞丐的描写》

人物描写

走出家门,看到一个流浪汉。衣着破烂,像茂密的森林一样凌乱不堪的头发,遮住了半边眼睛。一张脸因太阳过度烤晒黑乎乎的,汗水和着灰土,在他的脸上流淌着,留下一道道如蚯蚓爬出的印痕。腿上露出的部分有几处清晰可见的疤痕。他盘坐在地上,没有被头发遮挡的那只眼睛露出渴望的目光,在向过路的行人乞讨...... 乞丐

乞丐的描写篇三
《人物描写 乞丐》

乞丐

苏州市实验小学三(2)班 杨心砚

社会上的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荣华富贵,当大老板、总经理,当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大书法家„„而有的人平平凡凡,农民、清洁工、建筑工„„他们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回报。然而,在社会上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有时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忽视,也有时哪个好心人会给他们一点钱,这就是我们经常能看见的乞丐。

关于乞丐,我来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情。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买菜,刚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乞丐,他的眼睛瞎了,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头上戴着一顶旧帽子,地上还着一个小杯子,一边唱歌,一边低声呻吟:“好人们呀,行行好吧,我双目失明,已经什么事都做不了了,好人们哪,求求你们来给我点钱吧。”我见了二话没说,掏出妈妈给我的五元钱就往他的杯子里放,他听见钱的声音,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我听了,心里想:助人为乐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事。这时红领巾也飘荡起来,仿佛在说:“你做得太棒了!”我真是开心极了。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公园玩,忽然一个乞丐出现我的面前,她是女的,大约四十多岁,手里还抱着个孩子,同样身上也穿得破破烂烂的,表现出一种很痛苦的样子,我都差一点被她的外表迷惑了,可我马上反应过来,仔细一看,呀,她四肢健全,完全可以给别人打工,为什么要乞讨呢?想到这儿,我向前走了几步,准备回家,可没想到她却缠着我不放,还不停地说:“别走呀,好人有好报吗,你们就给我点钱吧。”我听了,不慌不忙地说:“你看你四肢健全,完全可以自己去打工呀,你说是不是呢?”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我生气地走了。

在这个社会上,假乞丐实在是太多了,用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真假。我们要多多帮助那些真乞丐,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不要同情那些假乞丐。你们大家说我说得对吗?

一个特别的人

平江实验学校三(4)班 徐陆逸霄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工作有的可以让人羡慕得“五体投地”:像作家、领导、博士、教师、科学家或国家领导人等;有的工作很平凡,不值一提:像农民、清洁工、种菜的、卖菜的等,但都缺一不可。而还有一种工作却很特殊,那种工作只要在地上一坐,手一伸,就会有钱来。请你仔细想一想,并告诉我答案。(注:不是脑筋急转弯)现在倒计时开始:十、九、八、七„„零。好现在公布答案,那就是乞丐。你一定会说,乞丐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讨饭的吗?人人都会。不要着急,别这么快下结论,请继续往下读。 我们不能一看到乞丐就马上走开或马上给他们钱,乞丐还有分类哦!乞丐分为两种——真乞丐和假乞丐。我见到过许许多多的真乞丐,但最令我难忘的就是那个可以用“乌鸦反哺”这个词语来形容的乞丐。这个乞丐是个女的,人不高,大约25岁左右,眉目清秀,仪态万方,她讨饭是为了救生病的父亲。那位老人家大概60岁左右,脸色发紫,呼吸微弱,那个女的拿了个麦克风,就用浑厚的女中音唱起了歌。我和妈妈也停下了脚步。许多好心人纷纷都拿出了钱,有十元的,一元的,甚至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还有五十元。妈妈也给了我十元,让我投到桶里。每一个人投钱,她都说一声:“谢谢„„”听完一曲,我依依不舍地走了。

愿天下的乞丐越来越少,每个人生活的越来越好!

苏老师点评:文章开头吸引人。重点把“真乞丐”写得很具体传神,还可以简单地写一写假乞丐,让文章更加完整!

乞 丐

市实小三(2) 张昕晨

有些人很富有,他们都有好工作,比如:大老板、董事长、总裁„„,这些人也许年收入有五六百万以上;有些人比较穷,他们的工作有:小工人、卖报的、卖烟酒的、扫垃圾的„„;但还有一样很特殊的工作,这份工作只要随便哪里一坐,穿着破衣服,前面放一个杯子,手往前面伸,钱就来了。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工作?是乞丐,猜对了!

我认为乞丐分成两种:一种是值得同情的真乞丐,还有一种是不要去怜悯的假乞丐。

有的真乞丐的腿是断的,手不能动的,只能靠在树上,前面放一个破饭碗或一个旧杯子。我见过的真乞丐是在团结桥上,一个乞丐坐在人行道上,边上有一个小孩,肩上搭了一块布,前面有一个帽子。他长得瘦瘦的,他对我说:“行行好吧,我还没吃饭呀!”我给了他一块钱,他继续说那句话。晚上我又一次经过团结桥,他正拿着拐杖在桥上往前面的大饼摊上走,我看他吃完了大饼,就睡在人行道上。我觉得他很可怜!

假乞丐是我在西园售票处见到过的,那时我在排队等买票。他手里没有拐杖,头发黑黑的,鼻子旁边贴了一块纱布,手弄得脏脏的,手上还有一个创可贴,眼睛有一点红。我觉得他是装出来的假乞丐。

排在我前面的人就上当了。那假乞丐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板发财,老板发财„„”排在我前面的人就给了他钱了。

他一直在说这话。我就在想:发财就把钱发掉嘛,钱发掉还怎么给呀?我让假乞丐自己想想。在爸爸排到要买票的时候,假乞丐对爸爸说:“行行好,阿弥陀佛,老板招财进宝。”我想:敢说让我们遭财尽宝啊,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但我没爆发出来。我又想:这个乞丐应该自己好好想想,他的手脚很灵活,为什么不去工作呢?我们不去理他了,他就跟着我们。我们挤到人群里,他也挤过来;我们走过了桥,他也走过了桥;我们去拿香,他也跟过来。总之,我们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出去的时候,我们在售票处对面的桥上甩掉了这个假乞丐,但我还是能听到他说的那句话。

我有一个识别真假乞丐的方法,就是:看那个乞丐是否残疾、是否面黄肌瘦、是否坐在地上,这样的没有劳动能力的是真乞丐;在路上走的、盯着别人不放的、有劳动能力的就是假乞丐。

现在南环路上的乞丐很多,其它地方也有很多乞丐。我觉得我国不应该有这些人的。这些人中如果是真乞丐,我们要帮助他们;如果是假乞丐,我们也要帮他们找个工作。我也衷心祝愿世界上乞丐越来越少,让大家都有个好工作,让富有的人越来越多吧!

苏老师点评:三年级的同学写出这样的作文,大家来掌声鼓励一下哦!

乞丐的描写篇四
《乞丐_教案

课题 乞丐 (原创)

课型 新授

课时

时间 2013.3

一课时

乞丐

课前预习:

1. 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 2. 识记作家作品。

3. 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评价任务:

1. 充分熟悉文本,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 品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3. 理解文章的内容,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走在马路上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当他向你乞讨时,你会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乞丐,看看著名的文学家遇到这种情况是怎样做的?

1、题目解说:《乞丐》这一文题点明了文中写作对象和主要人物的身份,暗示文章的内容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

2、作者简介: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作品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特写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晚期主要作品是《散文诗》。 3、背景资料

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是最早被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家作品之一。而他的散文诗又是他的作品中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时为1915年,由刘半农用文言翻译了四首散文诗《乞食之兄》(即后来译为《乞丐》)、《地胡吞我之妻》(即后来译为

《玛与菜汁》(即后来译为《菜汤》)。从此屠氏的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伴随着新思潮一起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学最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发表之初,不仅自己十分重视,也极受文坛注目。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晚年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最重要作品,陆续在俄国、法国的刊物上发表。最初,他寄出稿子以后,有点惴惴不安,怕评论家不喜欢,读者看不懂。后来,渐渐发现在读者中,尤其在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好评,甚至受到托尔斯泰的赞扬,使他十分高兴。在他参加的晚会中,人们也朗读他的某些散文诗来欢迎他。他的散文诗发表不久,就陆续被译成法文、意大利文、捷克文、德文以及其他文字,广为流传。

对这些短小篇章的散文诗,长时间受到不同国家的读者的热情欢迎,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为什么至今仍然还有如此的艺术生命力,在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也还有那么多的专家、教授孜孜不倦地研究,句斟字酌地精心翻译,一而再地出版翻译,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呢?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乞丐的语句。

——外貌描写:红肿的两眼含着泪水,嘴唇发青,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

——动作描写:他伸出的手微微的颤动

——语言描写:兄弟,哪儿的话!他低声的说,“兄弟,我谢谢你这个——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2、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何作用? ——外貌描写:表现乞丐的穷困潦倒、污秽不堪;从侧面突出了我对乞丐的尊重、善意的可贵。

——动作描写:表现了乞丐对这次乞讨有期待,也很紧张。

——语言描写:以兄弟相称,表明彼此之间亲密的感情交流,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三、问题探究

1、乞丐向“我”哀求的是“施舍”,“我”却给予他“周济”,这二者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明确:

“施舍”有恩赐之意,内含对受者的鄙视,而“周济”则指一种平等的帮助,内含对受者的尊重。“周济”更显善意。 2、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我一时无法在物质上给乞丐以帮助,为此深感内疚、自责,老人是物质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渴望得到老人的理解,我在内心里把老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为不能在物质上帮助自己的兄弟而不安。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

4、“这也是周济阿,兄弟。”中“这”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

5、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关爱。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可怜人”?

——我对乞丐的态度已超出一般的同情,更不是一般的施舍,而是心意的真诚、待人的平等,人格的尊重、精神境界的高贵,这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冷漠无情,把他可怜可悲的处境当笑料是完全不同的。 五、达标测试: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 那儿得到了 。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2、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___那儿得到了___。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红肿 ②战栗 ③冰冷

2、兄弟 恩惠

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 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

5、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得到了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1、课下阅读屠格涅夫的作品 2、预习《武松打虎》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课文主要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了解,如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呢?一是要让学生读懂原文的内容,如原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等等;二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领悟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让学生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乞丐的描写篇五
《《乞丐》公开课课件

乞丐的描写篇六
《关于乞丐的思考》

关于乞丐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对人世甚为悲观,总是抱怨人太复杂,所以总是以一副冷漠的脸孔对待一切人与事。有一次我与她去逛街,在路上碰到一只刚被车撞死的猫,她竟静静地流泪了。我甚为疑惑,她一向总是很冷漠,为何会对一只死猫流泪呢?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了她,她的答案让我大吃了一惊。她说,我对人冷漠,是因为人类太虚伪,总是互相欺骗,但是动物却不会伪装,我宁可可怜一只猫也不要可怜人类。当时我无语,我觉得她的想法过于极端,但是她说的似乎也没有错。她接着说,有一次她在麦当劳门口碰到一个几岁的小孩,那个小孩很可怜,说没有回家的车钱,求她给他钱回家。她相信了,于是给了他五块钱。可是第二天,在同样的地方,她又看到了那个小孩向别的人要钱。她当时觉得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善心被欺骗了,欺骗她的竟是一个几岁的小孩!所以她开始不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朋友的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过于偏激,我至少认为这个世界好人还是很多,人们也是真诚相对的。可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开始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重庆的街头,我经常看到乞丐。有的乞丐是因为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所以才走上街头行乞,有的则四肢健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行乞。有的是因为钱包被偷回不了老家;有的是因为在外打工,丈夫不幸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有的是因为考上了大学,家人都有重病,想行乞凑学费„„五花八门的乞丐,五花八门的行乞理由。如果街上有乞丐,路人会过去围观,但是很少人会给钱,就算给也是给零钱。我能够理解人们的做法,因为这年头,用行乞的方式赚钱的人多得很,即便是残疾人都有可能是被别人打断手脚,在背后控制着行乞的。所以人们开始麻木了,不愿意轻易地相信并付出自己的爱心,因为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再是一片净土,里面已经夹杂了不少骗子,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不劳而获。

曾经有一段时间,媒体不断曝光乞丐群体里的真实内幕,有的骗子专门以乞丐的身份赚钱,被称为“乞丐专业户”,有的竟成为了“乞丐皇帝”,白天衣衫褴褛,晚上西装革履,风流快活。内幕被曝光后,人们更是对乞丐这些弱势群体嗟叹不已,大呼善心被欺骗。曾有一家媒体派出记者潜入“乞丐专业户”当卧底,那个记者在队伍里潜伏了几月后,查清了内幕回归工作岗位后,声称自己暂时还不能调整好状态再次投入正常的工作。他说,当乞丐很轻松,白天屈尊行丐,晚上又可以做回正常人。每天都会有收入,虽收入不多,但是乞丐因没有压力也没干什么活就轻而易举地赚到这些钱,很多人都会感到挺满足的。所以那位记者做了几个月的乞丐后,竟出现了心理问题,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爱上了乞丐这个行业。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记者竟然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种思想的转变,可想而知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当乞丐。人天生有惰性,我们天天努力工作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当乞丐既舒服,又可以赚到钱,恰恰激发了人类的惰性。因此许多骗子就是看中了乞丐群体有市场可做,才混进去行骗。

可是那些别有用心的骗子混迹在乞丐群体搞臭了乞丐的名声,人们开始不再信任这些弱势群体的同时,真正受害的是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乞丐。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父亲因为工伤失去了一条腿,家庭的重担使他不得不寻找出别的出路。他经过再三的思想挣扎决定上街行乞,当然这个举动要隐瞒妻子和儿子,因为儿子还在学校上学,他不能让儿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他一个人跑到陌生的城市行乞,刚开始他自己都觉得

无地自容,可是后来他觉得要生活就不能要面子,于是硬着头皮干下去。每个月他都把自己大部分行乞的钱寄回家,只留一小部分自己作生活费。后来他为了自己当乞丐也要当得有尊严,他便开始练粉笔字,一边行乞一边练字,最后真的让他写成了一手好字。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明白地告诉行人,他行乞是为了供儿子读书,他是靠自己的劳动力赚钱的,而不是光博取别人的同情。他不断蹍转在各个城市行乞,但就是坚决不在家乡行乞,为的是保留自己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人的尊严。

当时我看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一个乞丐尚且懂得家庭责任,懂得尊严,懂得父爱,身份虽卑贱,但是心灵很高尚。同样是乞丐,那些骗子怎能和这些有着高尚心灵的人相提并论呢。每次我遇到乞丐,我心里总是充满疑惑和矛盾,我心里总是在猜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和我一起的朋友总会匆匆地扯我走,说,不要相信他们,都是假的。后来我看到一个婆婆,她带着许多流浪狗在行乞,声称那些流浪狗都是她捡来的,希望人们施舍点食物。许多人都会把自己吃剩的或不要的食物带给那些流浪狗,很多人还捐了钱,面值还挺大的。当时我很感慨,人们宁可可怜那些流浪狗也不愿可怜那些乞丐,这不验证了我朋友的话了吗,因为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的同类了,人类充满太多欺骗了。可是我还有一个担心,如果那个婆婆利用了那些可怜的流浪狗来行乞,那么那些流浪狗不是因为人类的虚伪而连累了吗?但愿那只是我的猜测!不然人类真的不可信了!


乞丐的描写相关热词搜索:乞丐萝莉 乞丐的外貌描写 小乞丐的描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乞丐的描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乞丐的描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2530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