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2016-05-27 17:03:18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下面是中国招生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

  摘要: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 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

  冲过硝烟弥散的高三, 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 塔,成为被人们给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荣誉感和新鲜感退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大学生 活却让我们无所适从:

  宽松的管理给了我们广阔的发挥空间, 大量的空余时间去让我们倍感 迷茫;远离父母家人的生活给了我们独立与自由,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却让我们不断受挫, 欲行又止; 大群聚居在一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无限机会, 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 情的交往方式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 校园里的恋人身影给了我们恋爱的启发, 但 真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却不可轻易求得?? 关键字:爱情、恋爱观、心理健康、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 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冲过硝烟弥散的高三,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 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成为被人们给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荣誉感和新鲜 感退去之后,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却让我们无所适从:宽松的管理给了我们广阔 的发挥空间, 大量的空余时间去让我们倍感迷茫;远离父母家人的生活给了我们 独立与自由,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却让我们不断受挫,欲行又止;大群聚居在一 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无限机会, 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情的交往方式 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校园里的恋人身影给了我们恋爱的启发,但真 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却不可轻易求得?? 一、何为恋爱观 拉罗福什科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读过爱情字眼的话,就不会堕 入情网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先行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爱情归根结底,也是 社会的产物。我们不必将爱情描述得如何神秘,如何圣洁。仔细道来,爱情是男 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及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形成的,对 对方由衷的倾慕,同时,双方都渴望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 感情。

  归根结底,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 感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人类对于恋爱这一问题所持有的基本看法、观点,就是 恋爱观。爱情是人类繁衍生息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不论对个人,还是整体人类而 言,它都是弥足珍贵,举足轻重的。我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 和美好的生活。

  但是我们同时又应清醒的认识到:虽然爱情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正确地树立这一认识前提,我们才能 建立正确恋爱观。

  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 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 西,作为这里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爱情 大约有四大作用:其一让男女双方愉悦,可以快乐的生活;其二进一步升华到婚 姻,繁衍后代;其三激发灵感,生出新的艺术;其四解除人生的孤独寂寞。由此 看来,爱情的每一个作用很伟大,每一个作用都是对人生的最大慰藉!然而,并 不是每一场爱情都可以把四种作用全发挥出来, 或者说不是每一份爱情都含有这 四种作用。所以,我们亟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把握爱情的内在规律,从而使 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 二、不同的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魅力恒久的人生课题。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伟大的文艺 作品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我国的《诗经》《楚辞》 、 ,希腊的史诗,莎士比亚的作 品,甚至基督教的《圣经》中对爱情都有相当精彩而作文感人的描述。

  《诗经》首篇 《关睢》即描述一名男子追求女子的恋爱过程。而莎翁笔下著名的爱情悲剧《罗 密欧与茱丽叶》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文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也对爱情有着不一般的 看法。黑格尔认为:爱情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欲 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 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 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而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 “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

  这些笔者所罗列的对于爱 情的阐述,距离爱情的本质依然还有一些差距。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 建立在男女性爱基础上的感情之所以是爱情,是 由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所谓爱情,不单单是由人类的生理需要的冲动 而互相需要,更重要的是,爱情是基于双方志趣的投契以及心灵的相通。这些, 前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受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知 识结构等等所制约。

  总而言之, 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的物质基础以及双 方所共有的生活理想上,在双方心里所形成的对对方最真诚的倾慕,并且,双方 都因为这倾慕而强烈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 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在两性之间的崇高的感情。与友情相比较,爱情还有 两性之间那生物性方面的吸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异性相吸。而爱情与好感的不 同, 就在于爱情是根植于男女双方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的。而好感却通常都只是 单纯的感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综上所述,关于爱情观,我们可以从它丰富的内涵中归结出四个要素:一、 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二、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部分,它往 往表现为灵与肉相融而为一体的强烈感情;三、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苊,也是 爱情的理智向导;四、义务。这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众多的大学生恋爱中,不同的理想、信念、思想、人生观和心理素质,形 成了不同的恋爱类型。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恋爱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慰 藉型、友情型、理想型、志趣型、功利型、情欲型。可见,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 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所谓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 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恋爱观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的产物,是 具有阶级性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

  大学生在进入恋爱状态前,就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 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 活的性质, 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是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 任感来维持的。正因为如此,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形象。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 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此外,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恋爱受到许多因素 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 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如果个体的承受能力较强,就 能比较好地给予应付,如果所受到的挫折超过承受能力而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 导,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提高爱情 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一是学习对挫折的“问题定向性应付”,即通过增强理智 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应付挫折。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爱情 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提高爱情挫折承受能力的方 式之二是学习对挫折的“情绪定向性应付”,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 减轻痛苦。

  应用合理化效应、 如, 让情感升华等防卫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所谓合理化效应即“酸 葡萄效应”, 指对某些不能改变的挫折在认知上给予调整,将挫折归为对方的不 是。升华是将挫折所产生的愤怒情绪、仇恨和敌意、自责或愧恨等消极情绪,都 作一种积极的处理,将它们作一种高尚的表达。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 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新的追求中确认而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在爱情受挫后,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进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 己的心理承受力和思想水平。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 重新做人。”能战胜挫折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出社会,因此,这阶段的爱情会明显地表现为如柏拉图之 恋般的不需顾虑物质基础。但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爱情并 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有正确树立这一意识,才能更好掌控爱情之舟。与些同时, 大学生的爱情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大学时候正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锻炼生存技 能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不能将大学的重要任务— —求知,抛开,而应当正确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相信 你会得到一份美好的爱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

  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同样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他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重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

  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制度。学院要有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展开以及经费支持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贯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要建立能够上传下达信息畅达的危机处理网络。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班主任,寝室长(学生干部),家长,是构成这个网络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第五,要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有专家和专业人员著称的工作队伍。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由专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且把它放在学校网页上,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在网页上设置由专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者采通热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和帮助。

  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构建一个和睦,互谦,互让,友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的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过分溺爱。纠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错误的行为不能手软,但也要尊重事实不可以妄自决断,对孩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轻家长和即将做家长的青年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同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家长,甚至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材之路。当今提倡的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断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和谐大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疾苦,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他们顺利毕业,顺利就业,既是我们当代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4355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