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王蒙短篇散文

王蒙短篇散文

2016-09-07 12:11: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蒙短篇散文(共5篇)王蒙作品王蒙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王蒙短篇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王蒙作品
王蒙短篇散文 第一篇

王蒙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他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他的主要创作年表

195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

1957年:散文诗《新年》、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另有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

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夜雨》。

1963年:发表散文《春满吐鲁番》。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光明》;报告文学《火之歌》等。

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第一届1979一1980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铁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海的梦》。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冬雨》。

1981年:发表小说《杂色》、《如歌的行板》、《湖光》;短篇小说《深的湖》、《温暖》、《心的光》、《最后的陶》;散文《浮光掠影记西德》、《别衣阿华》、《旅美花絮》等。出版评论集《当你拿起笔》、小说及评论集《“夜的眼”及其他》和《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同年日本出版中篇小说《蝴蝶》日文版。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短篇小说《惶惑》、《春夜》、《听海》;综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散文集《德美两国纪行》和《相见时难》单行本。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英、法文版。

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出版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英文版。

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逍遥游》、《鹰谷》;短篇小说《爱弥拉姑娘的爱情》、《边城华彩》;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

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散文集《橘黄色的梦》。牡丹江民族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朝文版。匈牙利欧洲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说客盈门》匈文版。罗马尼亚书籍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罗文版。

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诗作《柏林墙》等4首。出版《王蒙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评论集《王蒙谈创作》和《创作是一种燃烧》。墨西哥学院出版社出版《王蒙短篇小说集》西班牙文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见时难》维吾尔文版。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之一《轮下》、之二《海鸥》、之三《卡普琴诺》之四《画家“沙特”诗话》、之五《温柔》;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失去又找到了月光园的故事》;诗作《诗的幽默》(11首)、《纽约诗章》(3首)等32首。翻译并发表德国俳句专家萨比妮·梭模凯普所作《德语俳句十二首》(英译汉)。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报告文学散文集《访苏心潮》、中篇小说集《王蒙集》。出版《王蒙选集》。

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来劲》、《庭院深深》;中篇小说《要字8679号——推理小说新作》、《选择的历程》、《虫影》,并发表一批诗作,累计62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评论集《文学的诱惑》。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德文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日文版。瑞士第三世界对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的眼》德文版。意大利米兰赛维勒书局出版长诗单行本《西藏的遐思》意文版。

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嚏千娇》、《球星奇遇记》;短篇小说《没情况儿》、《夏天的肖像》、《十字架上》、《组接》;散文《苏州赋》;杂文《诬告有益论》;综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诗作《访日俳句》(14首)、《阳朔行》(18首)等。出版诗集《旋转的秋千》。台湾远景出版实业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王蒙小说集》俄文版。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我又梦见了你》;评论《何必悲观:对一种文学批评逻辑的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刍议———个笔记式的提纲》;发表《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主要内容;发表诗作《游》、《雨天》、《蓬莱》;散文诗《落叶、树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蘑菇、宝玉与“我”的探求》、《时间是多重的吗?》。新疆少年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相见集》、

《雪球集》(均为小说集)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英文版。巴黎人道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法文版。韩国中央日报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朝文版。米兰加尔赞蒂书局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意文版。出版新诗集《旋转的秋千》。

1990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现场直播》、《阿眯的故事》、《话、话、话》、《济南》;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搜捡大观园评说》、《贾宝玉论》、《红楼梦二题》、《天情的体验上——宝黛爱情散论》、《变奏与狂想》;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篇〈锦瑟〉解人难》、《再谈(锦瑟〉》、《雨在义山》、《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翻译并发表了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自我矫治》和《恋歌》;德国东方学家萨比妮·梭模凯的爱情组诗《短歌十二章》(俳句,英译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球星奇遇记》。德国波鸿布洛克迈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工蒙小说集》德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

维吾尔文版。

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室内乐三章》、《小说瘤》;中篇小说《蜘蛛》;微型小说《成语新编》系列;散文《海的颜色》、《无花果》、《宰牛》、《我们大队的同事们》、《我爱喝稀粥》等;杂文《作家书

简与友谊》、《话说这碗粥》等;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伟大的混沌》;关于李商隐的文章《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锦瑟〉的野狐裨》。翻译并发表了新西兰作家帕·格丽斯的短篇小说《天地之间》、詹·傅瑞姆的短篇小说《天鹅》、伊恩·夏普的短篇小说《白雪公主》和《天赐马》、弗朗西斯·庞德的短篇小说《简明三联画》和《八角形》、詹尼弗·康普顿的短篇小说《费伯镇》。出版关于《红楼梦》的专著《红楼启示录》、文学评论集《风格散记》、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蒙集》、中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我又梦见了你》。

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这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13篇;综论《漫话文艺效果》、《再说文艺效果》、《题材与作家》、《建设与文艺》、《为了民族的生机》、《钗黛合一新论——兼论文学人物的评析角度》。出版随笔集《欲读书结》、中短篇小说集《坚硬的稀粥》、文艺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东京白帝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日文版。 ˉ 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

1994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500万字)、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长篇小说《暗杀——3322》。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台湾出版《淡灰色的眼珠》中文繁体字版。纽约出版《坚硬的稀粥及其他》英文版。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踌躇的季节》、短篇小说《玫瑰大师及其他》。发表文章《我心目中的丁玲》。 1996年:出版短篇小说《满涨的靓汤》、《短篇小说之谜》;古典文学论集《双飞翼》、《红楼梦评点本》;散文集《宽容的哲学》。

1997年:出版中篇小说《春堤六桥》。发表文章《革命·世俗与精英诉求》。

1998年:出版意大利文版小说集《不如酸辣汤及其他》、《坚硬的稀粥》。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论文集《王蒙说》。

2000年:出版《王蒙旧体诗集》、《王蒙代表作》(该书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制订并通过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出版散文集《王蒙散文》、中篇小说《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演讲集《王蒙讲稿》、新诗集《雨点集》。发表玄思小说《笑而不答》150则。

2002年:出版散文系列《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古典文学论集《心有灵犀》。 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700万字),出版《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出版论文演讲集《接纳大千世界》。

2004年:出版《青狐》。发表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等。

王蒙与其作品
王蒙短篇散文 第二篇

王蒙与其作品

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王蒙主要创作年表

195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

1957年:散文诗《新年》、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另有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

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夜雨》。

1963年:发表散文《春满吐鲁番》。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光明》;报告文学《火之歌》等。

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第一届1979一1980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铁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海的梦》。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冬雨》。

1981年:发表小说《杂色》、《如歌的行板》、《湖光》;短篇小说《深的湖》、《温暖》、《心的光》、《最后的陶》;散文《浮光掠影记西德》、《别衣阿华》、《旅美花絮》等。出版评论集《当你拿起笔》、小说及评论集《“夜的眼”及其他》和《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同年日本出版中篇小说《蝴蝶》日文版。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短篇小说《惶惑》、《春夜》、《听海》;综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散文集《德美两国纪行》和《相见时难》单行本。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英、法文版。

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出版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英文版。

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逍遥游》、《鹰谷》;短篇小说《爱弥拉姑娘的爱情》、《边城华彩》;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散文集《橘黄色的梦》。牡丹江民族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朝文版。匈牙利欧洲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说客盈门》匈文版。罗马尼亚书籍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罗文版。

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诗作《柏林墙》等4首。出版《王蒙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评论集《王蒙谈创作》和《创作是一种燃烧》。墨西哥学院出版社出版《王蒙短篇小说集》西班牙文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见时难》维吾尔文版。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之一《轮下》、之二《海鸥》、之三《卡普琴诺》之四《画家“沙特”诗话》、之五《温柔》;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失去又找到了月光园的故事》;诗作《诗的幽默》(11首)、《纽约诗章》(3首)等32首。翻译并发表德国俳句专家萨比妮·梭模凯普所作《德语俳句十二首》(英译汉)。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报告文学散文集《访苏心潮》、中篇小说集《王蒙集》。出版《王蒙选集》。

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来劲》、《庭院深深》;中篇小说《要字8679号——推理小说新作》、《选择的历程》、《虫影》,并发表一批诗作,累计62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评论集《文学的诱惑》。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德文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日文版。瑞士第三世界对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的眼》德文版。意大利米兰赛维勒书局出版长诗单行本《西藏的遐思》意文版。 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嚏千娇》、《球星奇遇记》;短篇小说《没情况儿》、《夏天的肖像》、《十字架上》、《组接》;散文《苏州赋》;杂文《诬告有益论》;综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诗作《访日俳句》(14首)、《阳朔行》(18首)等。出版诗集《旋转的秋千》。台湾远景出版实业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王蒙小说集》俄文版。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我又梦见了你》;评论《何必悲观:对一种文学批评逻辑的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刍议———个笔记式的提纲》;发表《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主要内容;发表诗作《游》、《雨天》、《蓬莱》;散文诗《落叶、树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蘑菇、宝玉与“我”的探求》、《时间是多重的吗?》。新疆少年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相见集》、 《雪球集》(均为小说集)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英文版。巴黎人道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法文版。韩国中央日报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朝文版。米兰加尔赞蒂书局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意文版。出版新诗集《旋

转的秋千》。

1990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现场直播》、《阿眯的故事》、《话、话、话》、《济南》;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搜捡大观园评说》、《贾宝玉论》、《红楼梦二题》、《天情的体验上——宝黛爱情散论》、《变奏与狂想》;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篇〈锦瑟〉解人难》、《再谈(锦瑟〉》、《雨在义山》、《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翻译并发表了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自我矫治》和《恋歌》;德国东方学家萨比妮·梭模凯的爱情组诗《短歌十二章》(俳句,英译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球星奇遇记》。德国波鸿布洛克迈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工蒙小说集》德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 维吾尔文版。

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室内乐三章》、《小说瘤》;中篇小说《蜘蛛》;微型小说《成语新编》系列;散文《海的颜色》、《无花果》、《宰牛》、《我们大队的同事们》、《我爱喝稀粥》等;杂文《作家书简与友谊》、《话说这碗粥》等;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伟大的混沌》;关于李商隐的文章《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锦瑟〉的野狐裨》。翻译并发表了新西兰作家帕·格丽斯的短篇小说《天地之间》、詹·傅瑞姆的短篇小说《天鹅》、伊恩·夏普的短篇小说《白雪公主》和《天赐马》、弗朗西斯·庞德的短篇小说《简明三联画》和《八角形》、詹尼弗·康普顿的短篇小说《费伯镇》。出版关于《红楼梦》的专著《红楼启示录》、文学评论集《风格散记》、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蒙集》、中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我又梦见了你》。

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这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13篇;综论《漫话文艺效果》、《再说文艺效果》、《题材与作家》、《建设与文艺》、《为了民族的生机》、《钗黛合一新论——兼论文学人物的评析角度》。出版随笔集《欲读书结》、中短篇小说集《坚硬的稀粥》、文艺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东京白帝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日文版。 ˉ

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

1994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500万字)、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长篇小说《暗杀——3322》。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台湾出版《淡灰色的眼珠》中文繁体字版。纽约出版《坚硬的稀粥及其他》英文版。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踌躇的季节》、短篇小说《玫瑰大师及其他》。发表文章《我心目中的丁玲》。

1996年:出版短篇小说《满涨的靓汤》、《短篇小说之谜》;古典文学论集《双飞翼》、《红楼梦评点本》;散文集《宽容的哲学》。

1997年:出版中篇小说《春堤六桥》。发表文章《革命·世俗与精英诉求》。

1998年:出版意大利文版小说集《不如酸辣汤及其他》、《坚硬的稀粥》。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论文集《王蒙说》。

2000年:出版《王蒙旧体诗集》、《王蒙代表作》(该书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制订并通过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出版散文集《王蒙散文》、中篇小说《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演讲集《王蒙讲稿》、新诗集《雨点集》。发表玄思小说《笑而不答》150则。 2002年:出版散文系列《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古典文学论集《心有灵犀》。

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700万字),出版《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出版论文演讲集《接纳大千世界》。

2004年:出版《青狐》。发表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等。

王蒙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据中新社报道,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共同主席冰凌28日在著名的“一碟盐”中国饭店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的名义提名王蒙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他披露,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已回信表示接受。这也是该会连续第四年度提名王蒙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该提名委员会顾问林缉光、董鼎山、唐德刚、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杨皓等出席记者会,向六十余位媒体记者和来宾介绍提名情况。

据悉,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三年前开始筹备提名工作。去年初,提名小组曾作调查,王蒙、巴金以百分之九十多的得票率名列前茅。经过一系列规范有序的工作,提名委员会于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将提名王蒙参加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信件和美国八十多位文化界、各界名人和团体支持这一提名的签名信寄往瑞典,并在纽约正式成立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三月十二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来函接受了对王蒙的提名。

提名王蒙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信件中称:“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文学大奖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性文学大奖。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包括他与生俱来永不停止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还包括他通过作品所洋溢出来的联系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之火。他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思辨力、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加上他惊人的毅力和勤奋,还有宽容大度、善于自我调整的文化性格,共同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冰凌说,现在我们在等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进一步的消息。

提名委员会顾问林缉光、董鼎山也在会上讲话。共同主席之一的王海龙正在北京讲学,他在讲学之余将访问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为明年提名作些准备。

散文写作
王蒙短篇散文 第三篇

现在散文是最方便写的了,也是随心所欲的写法。散文有婉约,有情愫,有低吟.....但在诸多的散文写作中,散文最好有个情节。这个情节安排在全文之中,写起来就有方向了,不管你是东拉还是西扯,就像登记了旅馆,你逛了再远的街,总得回来睡或取行李吧。 没情节也行,但要有细节,也就是要有个片段什么的。几个更好,一个也行。最怕的是那种空对空的抒情,没来由的感叹。

然后你叙述。语言要简朴,可以像写信,像聊天,像在讲趣闻,就是不能像在写作文。第一,你不是要完成任务,你是有话要说;第二,你不是要让老师表扬,你是要告诉别人:你的发现或感悟。这样看来,你写散文,基本上不需要技巧。我们两人聊天要技巧么?最好不要。

如果你一定要,那我想,要细致不要细腻,要通俗不要庸俗,要独特不要追风。也就是说,你得写细来,学会微观事物,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而不要跳来跳去的,看似胸怀了全世界,其实什么也没说明白;但你也不能粘粘乎乎地腻人,絮絮叨叨地烦人啊,不能陷在鸡零狗碎里。你得写出你想写的,写出的都得是你自己的:自己的腔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忧伤。这就跟做人一样,你要爽,要真,掩掩遮遮的就虚伪了,而散文最讲真性情。凡是来自生活的,就都是鲜活的;凡是发自内心的,就会是独一份的,可爱的;而那经过沉吟、规范了的,就酸,就没趣,陈词滥调,倒人胃口。

不要迷信什么新散文写法。是散文,体裁早就不新了;是散文,题材和思维本来就应当是新的。所以等于没说。如果大家都那样新散文了,还有什么新?还不是新的模式化?创新要拉帮结派吗?作为个体的写作,永远都不要打什么旗号,因为那是可笑的,只会加速老化,与卓尔不群的独创精神相悖。其实所谓的新散文写作,更多的是在取材上不再公共化了,而近于私人化、日常化了;在思维上,更强调新锐、特异了:这哪是什么新?千百年来不都这么写吗?

关键是你能写出什么,而不必老是去想怎么写。好散文不一定是散文家写出来的。只有没话可说的人,才去玩技巧。童言无忌,多么有趣,那是用了什么技巧的缘故吗?

好了,现在要结尾了。不,就像不要太在意开头一样,你不必考虑结尾的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开头嘛,顺手拈来,聊开就是了。比如本文的开头。

至于结尾,你看,我就不写。

(编者说:以上是詹昌政模拟詹有星的散文观念写的创作谈,如有不妥,敬请见谅。有星年轻,勤奋,散文频频在各地都市报副刊发表,近期进军新故事创作,旗开得胜。他在永安一家粮库工作,口音、长相不详。

一定没有一本书是条条框框地讲解散文写法的。因为散文与方法无关,它只与内心有关。也许这句话说得太过绝对,但大凡有一定记叙能力的人都可以写出一篇好的散文。问题是有没有内心是不是有所触动。

王蒙在《到底有没有好文章》中说:我们习惯于写景物,写往事,写见闻,然后从思想上感受上提那么一下子,叫做画龙点睛的散文写作法。的确,我们有时是过于强调一些写法,而实则散文应是真发情的一种表现,而不只是一种写法。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我在这里只取其多感慨,至于穷富,则不然。如纳兰性德。但多感慨是必需的。作为一篇散文的作者,如果真感受,只是一味地捏造叙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情感,那么读起来必定是味同嚼蜡。

散文是真性情的体现。

但散文并非只是一味地内心情感的记叙,还必需有一定的节制。否则散文便会有沦为日记的嫌疑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随笔

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散文: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更多是要经常写,熟练笔法,驾驭语言的能力。只要上路了,就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的了。同时也希望散文在线的朋友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散文的素材,只要你用心,一定会写出好的散文。

名家散文
王蒙短篇散文 第四篇

【王蒙短篇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王蒙短篇散文】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王蒙短篇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王蒙短篇散文】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散文阅读
王蒙短篇散文 第五篇

散文阅读(一)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王蒙短篇散文】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1.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 “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理解哪项不当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3.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

5.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6.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相关链接: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说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玻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

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王蒙短篇散文】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1.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

答:① ②

2.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答:

3.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答:① ② ③

4.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

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上苍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来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花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花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苦又酸的快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在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我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感动过、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不,我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里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安心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文章把生命比作四季,并以之为序写出了“我”奋斗的一生。请模仿下面对春天的概括,再各用一句话对另外三季加以简要概括(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

春天 怀 着 希 望 艰 难 开 拓 夏天 秋天 冬天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本文作者对材料中的人物会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中华第一蛙——石蛙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但人工养殖石蛙无一成功的先例。有位捉石蛙的山民偏偏不信这个“邪”,他经过多年的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花费了他十几年的积蓄,还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终于养活了几十只石蛙。许多人都认为他活得太累、太不值得了,简直是个傻子。

4.透过文中的比喻,说说现实中的“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人生?

5.作者在文中说“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王蒙短篇散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王蒙散文精选 王蒙散文集
  • 1、王蒙散文:《,落,叶,》(2016-08-11)
  • 2、王蒙散文,落,叶(2016-08-1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蒙短篇散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蒙短篇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6222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