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2016-12-16 13:35: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共5篇)优秀散文集 唯美古风篇莫道不销魂,何以念深深独行独坐,念春日千里丝雨,凝眸处,烟柳青青,无声觅得几许新愁?冷冷清清,凄凄切切,良辰好景孤身一人,思如潮涌,再难降息。忆初见,暖风袭面,恰七月初荷含露,别样清雅。岁月风烟里,与君琴瑟在御,花开嫣然。词林诗韵中,漫倚西楼,执手望尽十里翠微。闲池阁畔,落英...

优秀散文集 唯美古风篇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第一篇

莫道不销魂,何以念深深

独行独坐,念春日千里丝雨,凝眸处,烟柳青青,无声觅得几许新愁?冷冷清清,凄凄切切,良辰好景孤身一人,思如潮涌,再难降息。

忆初见,暖风袭面,恰七月初荷含露,别样清雅。岁月风烟里,与君琴瑟在御,花开嫣然。词林诗韵中,漫倚西楼,执手望尽十里翠微。闲池阁畔,落英缤纷间共舞霓裳,拈花一笑醉流年。

春如旧,梨花杏雨中思故人。姹紫嫣红看遍,君影依稀,似梦迷离。只叹唯有魂梦能再遇,堪叹梦不由人做,情深情浅终是殊途。惜春最怕无情雨,偏偏逆风不解意,容易愈摧残。

沧桑如雪,无声渗透鬓角。如今憔悴,闲赋愁词一阙。伤别离不堪谈及薄幸,念往昔难抑滚滚柔情。檐角飞雨一丝丝,两颊清泪一行行。

情来情往,缘起缘灭。谁能看清,谁能悟透,谁能云淡风轻的放下,谁能浅笑嫣然不留一丝执着?蒹葭苍苍,故人已如镜花水月,茫茫不知在水何方。脉脉此情,清风寡月,寂夜辗转顾影自倾。

折梨花烂漫,骤雨清明,唯绮梦难醒。那年眉眼带春,嘴角含俏,娇若朝霞,只因面君。然山盟犹在,情已无踪,纵有千千浓情蜜意,锦书已然难托。

闲愁最苦,一室孤独。叹春花荼蘼却未解半点愁心,叹诸子百家经文无数却桎梏姻缘自由,叹春花难遇秋月,叹夏荷窥不见冷秋。

都说少年文章锦绣,谁知新词旧赋,字字句句皆春愁。都说少年不应知愁,谁明风花雪月,孤影独酌寒如秋。

青青子衿,何处安放我等痴心。月影阴晴,悲欢离合总是无情。去年花谢,今年花开。光阴荏苒,埋汰了朱颜,冲淡了情缘,薄凉了痴念。醉魂已难逐凌波梦,是非情爱一场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满心踌躇。浓情缱绻一出戏,一步天涯,一步海角。戏里霜花,戏里风雨,都是一角天地的烦恼。只情节太销魂,出戏浅,入戏深。一种凄凉,十分憔悴,都是执着。

曼忆从前,青衣少年,眼波流转,流光溢彩,皆是柔情。只如今断尽愁肠,又有谁怜惜?泪没双颊,又有谁来相拭?

莫道不销魂,何以念深深?往事梦魇已成过去,人却深陷难以觉醒。每一寸相思惆怅,都交织成无言片段,在脑海萦回。若人生只如初见,是否就会岁月静好,少了这春日诸般忧愁。只是人生又何来如果,情来缘逝,自此,一生无解...

一笺素语,落笔流年

铺一张素笺,与静谧悠缓的音乐声里书写杂乱心事,以此记录流年。

————题记

白落梅说:?时光是一面镜子,坐于镜前,可以看到一生变幻的容颜,经历的路程,走过的人流,发生的故事。只是你无从更改,只能看着,看着,直到镜中的影像模糊不清。直到有一天,再也不存在了。?时光如绣,岁月结茧。记忆里所认为应当的美好,与现实总是南辕北辙。

小的时候,总会觉得日子太缓慢,总期待自己可以长大,至少长到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尘世缘。可真的长大了,却觉得流年似水,只一个转身,就远离那个纯真多梦的年代,开始也为了生活而奔忙于红尘深处。或许再老一些,仿佛一夜之间就满头白发,而回首过往,就像划过一根火柴,只消刹那,便将一生的光阴给燃烧尽。

缘是什么?缘是十字路口的相逢,是红尘陌上的牵手;缘是万朵春花一齐绽放,是两枚秋叶一起下落;缘是山和水的对话,是日与月的交集。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就是缘,在烟尘中流散却没有忘记就是缘。相遇,是一种幸福的劫难,也是一种错误的美丽。相忘,是的一段迷惘的开始,也是一段清澈的结局。

缘分真的好奇妙,并非是中了缘分这两个字的蛊,所以才这样不厌其烦地谈论与诉说。只是每当提及感情,或是谁与谁的相遇,谁又与谁的相

恋,总是会与缘分纠缠不清。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牵。

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不是过错,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曾几何时,我们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曾经有过约定,携手戏人间,可终究还是在茫然的岁月中,彼此失散了。曾经多少刻骨的爱恋,都被我们一一扫落尘埃。是有人在岔路口,禁不住百媚千红的诱惑,不由自主地匆匆转弯,抛下当年不离不弃的誓约,忘却过往千恩万宠的时光,就这么决然转身,转身……

近些年我喜欢上两个字——惜缘。总觉得,人与人相识,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都应当懂得珍惜,任何的伤害与错过,都不值得原谅。纵然如此,一路行来,我还是与许多缘分擦肩,所拥有的,也渐次失去。并非因为不懂珍惜,有些缘分,注定了长短。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挽不住的,终究是那刹那芳华。

我想,人与人之间,应该淡然相处,细水长流才能让缘分维持得久远。太过浓烈,总是会生出大悲大喜,而让缘分在短暂的时光里就终止。如若每个人都安静地存在,不争艳,不夺色,不求名,不为利,沉静而善良。

这世上,是否就不会有纷扰,不会有争斗。而人们就可以安宁度日,静守流年里简约的幸福。

或许生命里所有的相遇,都是过客与过客的交替,就算当初不错过,死生之后,终究也还是要失去。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做了那株叫独活的植物,在属于自己的河岸遥望别人的烟火。独自荒芜地行走,卑微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却还是根植在异乡的尘土里。流年日深,到后来甚至连自己的故乡在哪里都忘了,忘了自己从何处而来,又将行至何处。

有时候,伫立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觉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们应该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温暖,为凡间弥漫的烟火感到幸福。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都将后会无期。既知如此,又何忍为一些微小的错过,做出深刻的伤害?何忍为一个回不去的曾经,做出悲情的沉迷。

走过多少春去秋来,始终无法丈量红尘的路程到底有多远。时光一直追赶,从岸的这边,赶至那条阡陌。

岁月总是太过匆忙,往事已不知,蒙上了几多风霜。而我一如从前,拥有这淡淡妆容。不是流光多情地将我照料,而是看过凡尘来往,我早已学会了相忘。如果说追忆注定只是怅惘,我又何必再为远去的昨天神伤。守着一剪月光的清凉,在平静的日子里,我真的安然无恙。

古代诗歌与散文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第二篇

第一章

一、风雅颂——《诗经》的内容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也可以用来概括《诗经》的题材内容。

1.风

风是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爱情诗和怨刺诗为主。

(1)婚恋诗:《诗经》婚恋诗内容丰富,如描写自由开放的爱情的《野有死麕》、《静女》、《野有蔓草》;描写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的《女曰鸡鸣》、《氓》等。

(2)怨刺诗:怨刺诗有的揭露统治者的丑行,如《邶风?新台》斥责了劫掠儿媳为妻的卫宣公的无耻,《陈风?株林》鞭挞了陈国君臣和夏姬的淫乱;有的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悲苦,《邶风?北门》《邶风?击鼓》等。

2.雅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雅是周天子王都的歌谣,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周民族的史诗,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描写周代贵族生活的诗,如宴饮诗、田猎诗、祭祀诗等;其中宴饮诗最多,成就也最高,如《棠棣》《鹿鸣》

(3)描写政治生活的丧乱诗、怨刺诗、讽喻诗,如《十月之交》日、《瞻卬》等。

3.颂

颂是宗庙的祭祀歌舞,主要内容是歌颂祖先的功德。如《噫嘻》、《臣工》等。

二、赋比兴——《诗经》的表达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如下:

1.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是铺陈叙事;如《七月》便是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一年四季农夫的生活。

2.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是打比方;如《卫风?硕人》用比喻来描绘硕人的容貌,如“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螓首蛾眉”之类。

3.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兴的情况包括:

(1)纯粹作为发端之词,与所咏写的内容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如“鸳鸯在梁,戢其左翼”见于《小雅?鸳鸯》和《小雅?白华》,但用于《鸳鸯》为祝福之语,用于《白华》则为怨刺之词。

(2)起兴之句与上下文之间却有非常微妙的关联,包括

A烘托气氛之语,起兴之物与所咏之词在情感或物形外貌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B原始崇拜物,借以表达某种原始宗教生活或文化礼俗。

三、《诗经》的影响

首先,《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

其次,《诗经》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风雅”既指温柔敦厚的诗风,也指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

最后,《诗经》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所谓的“比兴”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而不是空虚无所指。

一、楚辞的体制特征

楚辞的体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接近于散文的句式和规模。楚辞是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本身不完全是诗,具有散文性。而且篇幅长大,比如《离骚》的篇幅,如果要以宏伟的程度来说,只有《荀子》、《庄子》、《战国策》等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二)大量在中间用“兮”。楚辞用“兮”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用在一句话的中间,诗行变长,诗有更大的容量。如 “洞庭波兮木叶下”在《诗经》中需要变成两个四字句,而用楚辞体可以合并为一句。

(三)用韵的频率不同。《诗经》是两句用一个韵,楚辞是每句都用韵。句子比较长,如果两句一用节奏感会受影响,节奏感就得到了调节。

(四)节奏不同。《诗经》的节奏一般是二字节奏,如“关关/雎鸠”;而楚辞则是三字节奏,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三字节奏和二字节奏主要区别是:二字节奏比较平缓,从本性来说是散文节奏;三字节奏比较快,本性来说是一种诗的节奏。由于有了这种三字节奏,五言诗和七言诗才有了可能。

二、《离骚》的比兴与象征【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离骚》的比兴象征为中国古代文学奠定了香草美人传统。《离骚》中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主要有两类:草木和女人。

1.草木是借以比喻高贵品格的意象系统。(1)以香草作为主人公的配饰,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质。(2)以香草象征古代三后身边的君子。(3)以培植的香草象征培养的人才。

2.美人。(1)以美人自拟,以美人和众女、美人和灵修的关系比喻现实中诗人与党人的关系、诗人与楚王的君臣关系(2)以“求女”来象征求君或者通君侧。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化以“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的传统。

三、屈原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屈原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1)情感表达上表现为上下求索、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斗争精神,以及主动担当、直面悲剧的勇气。

(2)艺术手法上表现为神话和宗教因素的运用以及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

一、乐府的概念

乐府概念的含义非常丰富,包括:

(1)国家管理音乐的最高机构。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

(2)乐府机构保存的歌曲。

(3)按照乐府旧题创作的诗,如曹操的乐府诗。

(4)唐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如唐代新乐府

(5)词、曲等文体的别称。

二、汉乐府

(一)汉乐府的内容

汉乐府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及其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的艰辛与痛苦,揭示社会矛盾。

1.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不公,是汉乐府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东门行》写白发老翁不堪重压要拔剑反抗。

2.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十五从军征》写了一位家庭惨遭变故的士兵,他一生从军,退役回乡时还期待着和家人团聚回去才发现早已家破人亡了。

3.展示个人情感世界。有《上邪》、《有所思》这样敢爱敢恨的爱情诗,也有《蒿里》、《薤露》这样哀婉凄怆的丧歌。

(二)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

(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东门行》选取主人公拔剑出门的一个镜头,突出社会矛盾的尖锐。而《上山采蘼芜》抓住故妇路遇故夫这样一个偶然的生活片断,借故夫“新人不如故”之语表明女子所受不公待遇。

(2)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汉乐府善于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细节描写。如《艳歌行》借女主人为游子缝衣、男主人归来内心不快的细节,表现出男主人的心胸促狭和冷漠,突显流浪人生活的无数艰辛。

对话描写。如《妇病行》中的妻子临终前交代丈夫,虽然话不多,却把“母亲”的惨淡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烘托。《陌上桑》是乐府诗中运用烘托手法最成功的诗篇。诗中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忘形渲染了秦罗敷的美貌,从侧面烘托罗敷之美。这是文学史上的首创。

2.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如《江南可采莲》连用五句“鱼戏莲叶△”,看似至朴拙,却又至精巧,反复的吟唱恰切地表现出热烈的氛围和采莲女的清纯可爱。而《孤儿行》、《妇病行》更是 完全采用口语入诗,却极具艺术表现的张力。

(三)汉乐府的影响

1.汉代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

2.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杂言体和五言诗。

3.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如白描手法、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独白等,影响也非常大。

(四)《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

1.卓越的叙事技巧

(1)两条线索交错进行,一条线索是刘兰芝与婆母、兄长的矛盾冲突,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爱情。

(2)精心选择了几个具有表现力的叙事单元,如悲诉、告母、伤别、还家、逼婚、誓约、殉情等。这既节省了篇幅,又在叙述主要情节单元时显得从容有致。如伤别一节,不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刘焦离别的悲痛,也交代了刘兰芝与焦母以及小姑的离别,表现了兰芝的修养,戳穿了焦母“此妇无礼节”的谎言。

2.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1)把人物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运用铺叙的手法,逐步展开,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以刘兰芝为例。她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而且性格倔犟,决不向不公平的命运屈服。在“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无理压迫下,她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被遣归时,她表现得镇定、从容、坚强。被遣回后,阿兄逼她改嫁,她决定以死明志。正是这种倔强性格和不妥协的精神使刘兰芝成为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2)运用了个性化的对话和行动、景物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如兰芝与婆婆的对话显出她的不卑不亢,与焦仲卿的的对话则显出她的忠贞多情。而成亲一段则用“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悲剧气氛。

(3)两条叙事线索都是围绕刘兰芝展开的,这也使她处于矛盾的中心,让她与众多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富有浪漫色彩。诗中对刘兰芝装饰的描写,以及二人化为鸳鸯的结局安排都富有民间文学意味。

三、唐代新乐府

(一)唐代新乐府的概念

1.广义的新乐府是指唐代产生的新题乐府。

2.狭义的新乐府指新题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诗。

(二)杜甫新题乐府的内容

杜甫新题乐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诗中描写了“武皇开边意未已”,而“边庭流血成海水”、“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的社会惨景完全被统治者无视了。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中美人们穿的“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吃的“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极尽奢华。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以实录的笔法,通过对强行征发民夫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惨状以及百姓的痛苦,言辞之间充满同情。

(三)杜甫新题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1.杜甫善于综合运用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他以场面的客体化及 视点的第三人称来叙事,吸取了汉乐府叙事诗的创作经验,同时又以其宏大和深刻突破了汉乐府叙事方式的局限。如《兵车行》的开头通过少量典型细节构成了包含 巨大历史容量的场面,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所造成的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情景。

2.杜甫善于利用歌行的赋化和容量大的长处,以及富有跳跃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丰富了叙事手段,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如《哀江头》从第三人称的视点写诗人潜游曲江的行踪,哀叹曲江之昔盛今衰,写出杨贵妃死于马嵬的史实。

3.杜甫的新题乐府取法汉乐府却不重形似,而是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这尤以“三吏”、“三别”为代表。“三吏”、 “三别”一如汉乐府,直接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但这六首诗的表现形式、叙述视角、叙事手法又各不相同,从而增加了作品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元白新乐府的特点和得失

1.元白新乐府的特点

(1)内容上,揭露社会问题,针砭时弊。

(2)艺术表现上,大多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的审美旨趣。

2.元白新乐府的得失

(1)得

首先,元白新乐府诗以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加上平易通俗的语言风格,丰富和充实了中唐诗坛,同时也冲击了重粉饰雕琢的诗风。

其次,元白新乐府在延续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关心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2)失

首先是他们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伦理意义,有些诗歌流于道德说教,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蕴藉性。尤其是“首章 标其目,卒章 显其志”的形式,使诗歌带上说教的尾巴。 其次是在语言使用上,由于一味追求通俗和写实,诗歌语言的含蓄和精练属性受到损害,甚至变成毫无诗意的说教文字。

第三章

一、古诗的概念

古诗,即古体诗,是相对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也就是律诗来说的。律诗从初唐定型的,在当时被叫做近体,也叫今体。唐以前的、不遵循律诗格律规范的 诗因此被称作古诗,也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范围并不限于唐以前,唐代律诗产生之后,仍然有很多作家创作不遵循律诗格律规范的诗,这些作品虽然是唐代或者 唐代以后创作的,但是同样称为古诗。同时,唐以前的作品有些也不包括在古诗的范围内,比如《诗经》、楚辞体诗以及汉代的乐府。

二、古诗的体制特征

与近体诗有严密的格律限制不同,古诗在格律和句式上都无严格要求。五古的体制特点是从与律诗的对比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句数无限制。律诗句数有限制,只有排律特殊,一般律诗基本都是八句。古诗句数无限制,长度完全由作者个人意愿决定。有的古诗六句或者八句,也有的长达一百句,比如杜甫的《望岳》像律诗一样写了八句,但是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长达一百句,共五百字。

2.对仗没有严格要求。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而古诗不要求对仗。虽然也有作家写对仗的古诗,比如杜甫的《望岳》中间两联就是对仗的,但这是作者个人的习惯,不是格律的要求。

3.不限平仄。律诗讲究平仄,而古诗对平仄完全没有要求。

4.用韵自由。古诗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可以平仄同押,还可以换韵,在用韵上比律诗自由得多。

三、五古的代表作家作品

五言古诗,即每句为五字的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是中国古典诗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比较早的一组文人五言诗,但是作者都是地位名望比较低的文人,因而姓名不可考。关于这组诗,我们主要掌握它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也就是中国诗歌传统中互相交互的两个主题:游与思,具体说就是游子之悲与思妇之哀。

1.游子之悲。游子之悲包括功名无望的失意、知音难觅的感慨、怀乡思亲的惆怅,如《今日良宴会》感慨自己功业未成,《西北有高楼》写无人相知、《明月何皎皎》写思念家乡。

2.思妇之哀。主要包括对远游的丈夫的牵念、深闺生活的孤寂,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

(二)曹植与建安风骨

1.曹植的五言诗【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的诗歌需要我们注意的内容有:

(1)前后期诗歌风格差异较大。曹植前期生活优裕,满怀壮志,诗歌也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如以游侠为题材的《白马篇》;后期政治上备受迫害打压,诗歌风格转向哀婉深沉、悲愤苦闷,如《赠白马王彪》《七哀》。

(2)有明显的文人化倾向,语言上注重文辞雕琢。如《七哀诗》题材虽是乐府旧题,语言上却非常注意修饰,正如后人所说辞采华茂。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时期诗歌风格的经典概括。建安风骨的特点是:内容上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表现人生苦短的悲哀和建功立业的信念;风格上表现为慷慨悲壮,梗概多气。代表“三曹”、“七子“。

与建安风骨相联系的诗歌风格是”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歌风格,特点是内容上以抒发个人忧愤为主,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词旨渊永、寄意遥深,表现为风格上慷慨之气渐少,感嗟之词日多。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

(三)陶渊明

陶渊明田园诗的三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是田园村居生活的描绘。陶渊明诗里有田间劳作的闲适,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有邻里相处的惬意,“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其一),

(2)第二重境界是官生活的厌恶。最著名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3)第三重境界是在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之中发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如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情、景、事、理浑融天成,既富生活情趣,又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四)王维与孟浩然

1.王维五古

王维号称“五言宗匠”,对王维的五言诗,我们需要掌握两方面内容:一是王维五言诗的题材内容,二是王维五言诗的艺术特色。

(1)题材内容上比较丰富,比如山水田园、送别寄赠、政治书怀等。其中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也成就最高。如《渭川田家》就着力描写写农村黄昏时分的风景人物。

(2)艺术特色上表现为“诗中有画”。这一点是王维诗共有的特点,并非仅限于五言古诗。诗中有画是指用作画的方法来作诗。王维是一位著名的山水 画家,他把绘画的技法,如色彩、构图、光线等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诗中有画在王维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中体现最为明显。

2.孟浩然五古

孟浩然比王维更专注于五古,王维擅长的诗体比较多,他的七古、五律甚至七律都非常优秀,而孟浩然则一心一意创作五古,他的作品中律诗和七言诗数量都非常之少。孟浩然的五言古诗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上多描写山水景物,如《夏日南亭怀辛大》虽然是怀人之作,但内容却多在描写山水景物,其他如《秋登万山寄张五》等就全是描写山水自然的作品。

(2)艺术上表现为气象清远,平淡自然。孟浩然作品不专注锤字炼句,作品风格清淡闲远,很少警句,这与陶渊明的五古比较相近,也非常符合五古的创作传统。

(五)杜甫

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他各种体式的诗,包括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绝句都非常优秀。杜甫五古的特点表现为:

(1)内容上多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

(2)风格上都体现出“沉郁顿挫”的特色。“沉郁”主要指感情的深沉悲壮,“顿挫”主要指叙事的低徊曲折。

四、七言古诗的代表作家作品

七言古诗又被称作歌行,是相对七言律诗而言的。七古在句式上较五古多出两字,为二二三句式,也有三五七言兼用的情况,在句数上没有固定限制,不讲平仄、对仗,用韵自由。

(一)李白

(二)杜甫

(三)韩愈

(四)李贺

(五)苏轼

(一)李白七古

李白七古的特点表现为:

(1)多用乐府古题抒写自己情怀,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发掘古题中所没有的意味。如《行路难》其一、《将进酒》都是用古乐府题写自己政治际遇中的慨叹、表达人生无常之感。

(2)艺术上,多运用神话、想象、联想、夸张等表现手法,情感奔放,格调壮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二)杜甫七古

杜甫七古的特点表现为:

(1)内容上,常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个人遭遇出发叙写时代现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等。

(2)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富有浓郁的现实气息;以上三篇都是杜甫自拟题目的新题乐府,表现的也都是唐朝当时的社会现实。

(3)艺术上着意炼句,有散文化的倾向。

(三)韩愈七古表现出中唐诗风变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意象生新,语言奇崛,独具一格。如《山石》《陆浑山火》等诗,意象奇特、句法拗俏,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第三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内容: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白居易《长恨歌》

自主赏析:屈原《湘夫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陆游《书愤》

推荐作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览古》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意志。

2、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3、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离别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相关人生经历,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2、学会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切身感受。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赏析指导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解读)+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 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一)方法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二)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 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

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布置作业

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第2课时

一、导入

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爱情诗 B闺怨诗 C羁旅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 “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

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民愤)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

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

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

(1)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

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

一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

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②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

③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

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

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

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湘夫人

教学目标 :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

古代诗歌散文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第四篇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复习指导复习思考题(指导册P30)答案:

1、《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P22)

答: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2、试举例分析《诗经》风诗和雅诗表现了哪些内容?(P22) 答:《诗经》中风诗的内容:风诗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爱情诗和怨刺诗为主。

1、婚恋诗。(1)自由开放的爱情,如《周南·关雎》 《郑风·野有蔓草》等。(2)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如《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等。2、怨刺诗。(1)揭露了统治者的丑行,如《邶风·新台》;(2)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悲苦。(邶风·北门》。

3、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 (P25)

答:赋——是铺陈叙事,如《七月》便是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一年四季农夫的生活。 比——是打比方,如《卫风。硕人》用比喻来描述硕人到容貌。 兴——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

4、为什么说《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关注人生的传统?(P28) 答:首先,《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其次,《诗经》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风雅”既指温柔敦厚到诗风,也指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其次,《诗经》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所谓的“比兴”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评现实,而不是空虚无所指。

5、《离骚》是如何“寄情草木”“托意男女”的?这种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答:《离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主要有两类:草木和女人。1、草木是借以比喻高贵品格的意象系统。(1)以香草作为主人公的配饰,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质。(2)以香草象征古代三后身边的君子。(3)以培植的香草象征培养的人才。2、美人。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甚至中国文化以“男女之情”英隐喻“君臣之义”的传统。(1)以美人自拟,

以美人和众女、美人和灵修的关系比喻现实中诗人与党员的关系、诗人与楚王的君臣关系

(2)以“求女”来象征求君或者通君侧。

《离骚》在艺术手法上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学奠定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它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1)情感表达上表现为上下求索、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斗争精神,以及主动担当、直面悲剧的勇气。(2)艺术方面,表现为神话和宗教因素的运用以及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

6、试以屈原作品为例,说明楚辞体的诗体特征。(P39) 答:《楚辞》是《诗经》之后,一种兴盛于楚地、具有楚地特色的新型诗体,在体制上有四个不同于《诗经》的显著特征:

一、楚辞的句式和规模接近于散文;二、大量的使用“兮”字,而且,不只是用在句子结尾,还常常用在句子中间。三、聚聚用韵,以增强节奏感。四、楚辞经常使用三字节节奏。

7、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P册17) 答:汉代乐府诗的特色:1. 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统管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2)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到艺术形象。善于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到艺术手法,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2. 感情抒发到质朴纯挚。感情到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3. 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8、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P册16)

答:“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是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对汉代乐府诗歌的经典评价。班固的本义指乐府的作者有感于事,心生哀乐,因此作歌以抒情。“事”就是本事,是引发该首诗歌创作的具体事件,是触发诗情的契机,诗可以把这事叙述出来,也可以不把这事叙述出来。缘事与叙事并不是一回事。“感于哀乐” 概括汉乐府的创作动机,强调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所谓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如《江南可采莲》。“缘事而发” 概括汉乐府的传播特点,即汉乐府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本事和诗文相结合的特点。

9、试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艺术成就。(P册17) 答: 艺术成就:1. 卓越到叙事技巧:(1)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刘兰芝与婆母、兄长的矛盾冲突,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爱情。(2). 精心选择了几个具有表现力的叙事单元,在叙述主要情节单元时显得从容有致。2. 塑造了几个鲜明到人物形象:(1). 其一,诗人把人物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运用了个性化到对话和行动,环境或是景物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

(3). 两条叙事线索都是围绕刘兰芝展开的,这也使她处于矛盾的中信,让她与众多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 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富有浪漫色彩。

10、试述汉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P册17)

答:1、开窗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咋掩体和五言诗。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影响也非常大。

11.试析汉代乐府诗内容和艺术上的特色。(P册17) 答:乐府诗内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及其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的艰辛与痛苦,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1.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不公。 2.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展示个人情感世界。 艺术上的特色:

1、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

(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

上。 (2)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善于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2、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3、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12.简述曹操乐府诗的特点。(P册17)

答: 1.内容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

2.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质朴的文学传统,语言毫无雕饰琢磨得痕迹。

13.杜甫新题乐府在内容和艺术上个有什么特点?(P册18)

答: 1.善于综合运用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

2.他善于利用哥行的赋化和容量大的长处,以及富有跳跃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丰富了叙事手段,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

3.取法汉乐府却不重形似,而是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

14.试结合作品分析白居易的新乐府是如何实践其“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的。 答: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

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在《新乐府序》中,白居易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

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讽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 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

15.举例说明五古的体质特点。 (P册18)

答: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

古;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律诗的限制比较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较松。。《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五古的体质特点有: 1.句数不限;

2.是否对仗没有严格要求;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像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长诗,竟没有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句,也还是宽对。 ①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看门。” ②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③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 3.不限平仄;

上声和去声可以通韵,但是平声和仄声一般不能通韵,入声字一般不能与其它各声通韵。例如:〔唐〕白居易《伤宅》:“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全篇两句一用韵,都是用的平声韵。 4.用韵自由。

古体诗既可通韵,也可一韵到底。例如:〔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全篇两句一用韵,都是用的仄声韵,且一韵到底(都是用的“上声七麌”韵)。

16.何谓“建安风骨”?它对中国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P71)

答: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首先,文学观念进一步明确。其次正是基于对诗歌辞情的重视,两晋诗坛辞藻大行,唯美风气昌炽。影响巨大的是 建安风骨魏晋风度所给予盛唐气象的养料以及对近现代五四文学的影响。

17.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如何将情、景、事、理结合在一起的?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P74) 答: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这种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决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

怎样才能读好古风诗意散文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第五篇

1

怎样才能读好古风诗意散文 怎样才能读好古风诗意散文,想要读好古风诗意散文,必须深刻了解什么是散文,散文题材广泛,通过对某些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不太长,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杂文、随笔、游记都称散文,散文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语言则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至可以三者兼备。如何伴随作品节奏去朗诵,需要掌握每一段,快慢、高低、长短、有规律的去朗诵。朗诵时不读断句、不重复字句,词和词、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衔接合理是把握节奏的前提。根据作品内容,朗读速度不要过快、过慢;音调适中,不要过高、过低。断落词句自然合理,不过长、过短;语气符合情境或人物身份,不过轻、过重。

古风诗意散文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写景,抒情,写事、形散而神不散,朗诵散文必须扫除生僻字,假如一篇文章里你有很多字不认识,想要朗诵出好的效果不现实,有些朗诵者不了解文章的含义,以及有好多不认识的生僻字,更不知道声母韵母以及声调,有的文学功底浅薄的朗诵者,朗诵不好文章,就会给自己找个理由,说古作者写的不好,吹毛求庇。朗诵是一种文学艺术,作为一个朗诵者,你如果把不好的文章读得有声有色,那才是境界,所以说没有深厚文学功底,就别妄想做一个优秀主持或者播音,也只是一个读儿童诗歌的低水平朗诵者。

想读好古风诗意散文不容易,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朗诵更需要了解作品内容,朗诵一篇文章要想表达的准确,需要去深刻理解,朗诵富有内涵的古风诗意作品、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学修养。所以朗诵不是模仿就能出精品的,它需要深厚的积淀和勤奋的练习;朗诵艺术中的停连、断句,是有其规律性的,不能随意断句。更不能一口气往下读,没气了,就大喘气。随意断句,打破了朗诵艺术的流畅美、听起来断断续续,表达不出中心思想,那样对观众也是一种折磨。而句子的结构,语意、语境的表达、烘托,需要准确、自然的停连,这些都要求遵循逻辑、情感表达的规律。

古风诗意散文的结构灵活,不拘章法,不像小说戏剧那样要有曲折的情节、也不像诗歌那样有节奏韵律。古风诗意散文生僻字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情感及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古风诗意散文,形式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也不定押韵,但朗诵时仍须保持读诗歌的韵味。要保持朗诵诗歌的韵味,必须留意句子结构,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地划分音组、节拍。当然,每一句的音组、节拍不可能一样,不过一定要根据内容的表达和感情的需要,找出最适当的音组、节拍,然后声情并茂地读出出作品的风格。

古风诗意散文朗读时要以神魂贯串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立意,处处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散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跟随作者的思绪,酝酿情绪。朗诵者感情要充沛,精神要饱满,准确地把握散文的主题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读古风诗意散文要特别注意’停连‘。’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暂时停顿和接续,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

造成声音的暂时间歇和延读,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朗诵艺术不是简单的读课文,需要文学功底,需要文学修养以及涵养,如果挑剔作品,只会读简单内容的诗歌,不会读散文,那么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朗诵者。


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相关热词搜索:意境唯美的古风散文 唯美古风优美散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风唯美爱情诗歌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7799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