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老人的动作描写

老人的动作描写

2015-12-30 05:30: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一《动作描写》 描写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老人的动作描写》,供大家学习参考。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一
《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动作的技巧

描写人物动作的技巧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是这样的:“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技巧一:描写个体动作

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必不可少。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围绕人物的一个动作细描细画,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快一点,时间不早了,我们都在等你。”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他们怎么这么早就来叫父亲去卖豆呀?!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中考满分文《蚕豆丰收之后》)

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豆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技巧二:精写连续动作

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例一: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探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

例二: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的枯藤,错乱地缠在他的手中。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从上衣口袋抽出来,从上到下,把每个口袋都搜遍了。我忽然想起,忘了带钱。这一刻,我顿时尴尬起来,不知该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褴褛的衣裳、枯黄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确实很需要帮助。

“兄弟,对不起!”我很不自然地握住他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兄弟,没关系!”他那黯淡的眼光,在黑暗中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他也不由自主地握住了我的手。那一刻,我感觉我们俩犹如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密战友,(选自中考满分文《兄弟,对不起》)

怎样描写人物动作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2、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3、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4、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1、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2、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例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动作的。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轻轻一跳,双手就握住了单杠,紧接着收腹、抬腿,拉臂引体、抬头挺胸,轻而易举地上了杠。他那匀称的身材,再加上这灵巧的动作,就好像凌空欲飞的雄鹰。

①这一段话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段中的动词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的肌肉不停地颤动,脖子上暴起一道道青筋,像扑鼠的猫盯着我。

这里描写的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用了不少恰当的动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又(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3.按下列要求练习描写人物动作。

①仔细观察妈妈炒菜的过程,把炒菜的动作具体地写下来。

②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你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走]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转悠 闲逛 徜徉 踉跄 蹒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一瘸一拐

匍匐前进 蹑手蹑脚

[跑]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东奔西窜横冲直撞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得比兔子还快 飞似得跑

[看]瞧 瞅 过目 注视 端详 凝视 仰视 俯瞰 远眺 了望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审视 洞察 打量 巡视 目击 目睹 会见 召见 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怒目而视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瞻前顾后 举目远望 极目了望 尽收眼底 察言观色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走马看花

[听]倾听 聆听 窃听 旁听 听候 侧耳细听 听得入迷 听信谣言百听不厌 道听途说 充耳不闻 当作耳边风 左耳进,右耳出

[想]猜想 推想 设想 回想 空想 梦想 联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绪思考 思索 思慕 寻思 考虑 揣测 惦念 挂念 牵挂 心潮起伏

思潮澎湃 思绪万千 思绪纷繁 浮想联翩 思前想后 心往神驰 想方设法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 三思而行 牵肠挂肚 挖空心思 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痴心妄想 不假思索

[哭]啜泣 抽泣 呜咽 哀号 号哭 痛哭 潸然泪下 泪流满面 放声痛哭 失声痛哭 痛哭流涕 声泪俱下 哭哭啼啼 泣不成声 哭爹叫娘 捶胸顿足 号啕大哭 抱头痛哭 老泪纵横 哭声震天

[笑]微笑 大笑 欢笑 嬉笑 狂笑 嗤笑 憨笑 傻笑 哄笑 苦笑 干笑 阴笑 狞笑 奸笑 嘲笑 冷笑 讥笑 耻笑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笑哈哈 笑吟吟 点头微笑 抿着嘴笑 淡然一笑 吃吃得笑 咧着嘴笑 呵呵大笑 放声大笑 仰天大笑 捧腹大笑 哄堂大笑 嫣然一笑 一颦一笑

似笑非笑 笑不露齿 笑里藏刀 破涕为笑 笑容可掬 眉开眼笑 皮笑肉不笑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二
《描写老人外貌片段》

描写老人外貌片段

1、爷爷今年63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路,那模样真像个“大官”。

2、我仔细端详起外公来。干瘪而多皱的面孔,浑身深土黄色的皮肤,灰白色的胡须稀稀拉拉地分布在下巴上,暗红的嘴唇已经干裂了,鼻子上密密麻麻地点上了老人斑,两只无神的老眼半睁半闭地看着我们,似乎这样就能把我们留住一样。枯柴般的手上青筋清晰可见,脑袋上的灰白的头发大有“地区包围中央”之势。啊!岁月不留人啊„„

3、我的爷爷已是年过七旬的人了,他长着一张瓜子脸,脸上满是皱纹,清瘦的脸上更显现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因为当过兵,所以身材非常健壮,衣着整洁,办起事来井井有条。

4、我的爷爷已是年过七旬的人了,他长着一张瓜子脸,脸上满是皱纹,清瘦的脸上更显现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因为当过兵,所以身材非常健壮,衣着整洁,办起事来井井有条。

5、我的爷爷身子微微发胖,有着一米六八的个头,别人第一眼看见他,肯定认为他是六十出头,七十不到。其实不然,我的爷爷早已是年近八旬了。但他的身子却依然很硬朗,每天早上他都坚持去西山上

打太极拳。

6、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中等个子,白白的头发,最有特色的是他那又肥又大的鼻子和他那双细长的眼睛。爷爷待人和善,常和我们说笑,因此,我们几个孙子和他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随便,光这一点我就很喜欢他了。

7、我的外婆十分慈爱、和蔼可亲,对人十分热情。单薄的身子,似乎连风都吹得倒一样。小而瘦的脸上几乎没有一点肉,身材干板又矮小,可是,已将近75岁的人了,却一根白发也没有,这为什么呢?我正为这事纳闷呢!哦!我知道了,外婆喝过什么药,头发就长黑了。

8、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六了,头发花白,额头上却没有什么皱纹,眉毛稀疏,两眼有神,只是眼睑下不少老年斑。因为身体不太好,动作迟滞,但是脾气有点急,说话声音有点大,我可有点“怕”她。。

9、我的外公五十出头,中等个子,高高的鼻子上架着一幅宽边近视眼镜,脸上爬了一些皱纹,头上也悄悄长了几丝白发。他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和蔼可亲。

10、我的外公是一位退休老干部,今年71岁。他中等身材,又浓又黑的眉毛,嘴边还长了一颗“伟人痣”,大家时常跟他开玩笑,喊他“主席”,外公也总是笑呵呵地答应着。

11、我的外公个子挺高,约一米七五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个子。头发白了一半左右,剩下的是乌黑的短发,头上一黑一白,给人一种阴阳的感觉。全身上下瘦得只有皮包骨,在远处看还以为是一块骨头呢!别看外公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细高个子,干起活来可“有劲”了。

12、我的奶奶,年已半百,但有满头的黑发,唯有少许白发衬托着着。她的背按标准来说,略微有些驼。眼睛有点儿小,眼角也不时地回显现出条条明显的皱纹。双手有点粗糙,有着农村老年人特有的茧子,是个勤劳且有朴实的农村主妇。

13、我的奶奶,个子长的不高不矮,圆圆的脸,脸的左下角有颗痣;大眼睛,双眼皮,眉毛不粗不淡,鼻子和嘴巴长得十分协调,只是头发全白了,脸上也有许多皱纹。

14、外公有一张瓜子脸,眼角边,有许多皱纹,虽然看上去比较老,但是,外公的身体很硬朗,讲话声音响亮,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而且对生活很乐观。

15、外公有一双大眼睛,浓浓的眉毛。外公五官端正,挺神气。外公是一位善良、诚实的老人。每当在跟他交谈的时候,他总是让我觉得和蔼可亲和幽默,所以我很愿意跟他在一起。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三
《动作描写》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四
《动作描写111》

动作描写

概念: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技巧:

技巧一:描写个体动作

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必不可少。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围绕人物的一个动作细描细画,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中考满分文《蚕豆丰收之后》)

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豆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技巧二:精写连续动作

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的枯藤,错乱地缠在他的手中。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从上衣口袋抽出来,从上到下,把每个口袋都搜遍了。我忽然想起,忘了带钱。这一刻,我顿时尴尬起来,不知该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褴褛的衣裳、枯黄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确实很需要帮助。

怎样描写人物动作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一、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2、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3、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4、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

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1、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2、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例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动作的。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轻轻一跳,双手就握住了单杠,紧接着收腹、抬腿,拉臂引体、抬头挺胸,轻而易举地上了杠。他那匀称的身材,再加上这灵巧的动作,就好像凌空欲飞的雄鹰。

①这一段话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段中的动词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的肌肉不停地颤动,脖子上暴起一道道青筋,像扑鼠的猫盯着我。

这里描写的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用了不少恰当的动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又(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3.按下列要求练习描写人物动作。

①仔细观察妈妈炒菜的过程,把炒菜的动作具体地写下来。 ②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你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走]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转悠 闲逛 徜徉 踉跄 蹒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一瘸一拐匍匐前进 蹑手蹑脚

[跑]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东奔西窜横冲直撞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得比兔子还快 飞似得跑

[看]瞧 瞅 过目 注视 端详 凝视 仰视 俯瞰 远眺 了望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审视 洞察 打量 巡视 目击 目睹 会见 召见 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怒目而视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瞻前顾后 举目远望 极目了望 尽收眼底 察言观色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走马看花

[听]倾听 聆听 窃听 旁听 听候 侧耳细听 听得入迷 听信谣言百听不厌 道听途说 充耳不闻 当作耳边风 左耳进,右耳出

[想]猜想 推想 设想 回想 空想 梦想 联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绪思考 思索 思慕 寻思 考虑 揣测 惦念 挂念 牵挂 心潮起伏 思潮澎湃 思绪万千 思绪纷繁 浮想联翩 思前想后 心往神驰 想方设法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 三思而行 牵肠挂肚 挖空心思 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痴心妄想 不假思索

[哭]啜泣 抽泣 呜咽 哀号 号哭 痛哭 潸然泪下 泪流满面 放声痛哭 失声痛哭 痛哭流涕 声泪俱下 哭哭啼啼 泣不成声 哭爹叫娘 捶胸顿足 号啕大哭 抱头痛哭 老泪纵横 哭声震天

[笑]微笑 大笑 欢笑 嬉笑 狂笑 嗤笑 憨笑 傻笑 哄笑 苦笑 干笑 阴笑 狞笑 奸笑 嘲笑 冷笑 讥笑 耻笑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笑哈哈 笑吟吟 点头微笑 抿着嘴笑 淡然一笑 吃吃得笑 咧着嘴笑 呵呵大笑 放声大笑 仰天大笑 捧腹大笑 哄堂大笑 嫣然一笑 一颦一笑 似笑非笑 笑不露齿 笑里藏刀 破涕为笑 笑容可掬 眉开眼笑 皮笑肉不笑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五
《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六
《神态和动作描写的》

神态和动作描写的“三”和“三”

人物的神态是指人的神情姿态,多是通过脸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语句。例如: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着……”(《鸡毛信》)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一个粗瓷大碗》) 神态描写要注意下面三点:

第一,注意结合。人物神态的变化总是受内心世界支配的,是通过外貌、说话、动作等方面表露出来,因此,描写人物的神态,常常是与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写,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比如,《鸡毛信》中描写“歪嘴黑狗”用“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着”形象地勾画这个坏蛋阴险、狡诈的丑恶嘴脸,同时又从侧面衬托了海娃机智、沉着的斗争精神。又如《草船借箭》中,“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作者通过一个“吃惊”一个“笑”的鲜明对比,就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活画出来了。

第二,注意场合。写人物的神态,又要符合当时、当地人物的情绪。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鲁迅先生看到拉车的脚被扎伤,痛苦难忍的样子,便对他无限同情,对黑暗的旧社会恨之入骨,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是通过“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表现出来了。《在炮兵阵地上》写了彭总的三次神态变化。第一次是“脸色有些不好看了”,第二次是“再也忍不住了”,“电闪雷鸣地发作了”,第三次是“彭总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这样写,好就好在神态描写与人物的心情一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更能突出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第三,注意需要。写神态可以写喜悦和激动,也可以写忧愁、惊恐、悲伤或不安等。写哪些,不写哪些,这要看文章中具体的情节需要和人物当时的处境而定,不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不能生拉硬扯,那样就画蛇添足了。

平时,要注意观察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在各种场合的神态怎样,做到心中有数,写人物神态就不费难了。

动作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这种方法对刻画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那么怎样进行动作描写呢?

一是回顾描摹。作文所写的人物,既然值得我们写,就应该是我们脑中留下过较为深刻印象的。写作前,我们要竭力回顾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特别是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动作举止,在某件事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抓住几个主要环节,细细描摹。方志敏在《清贫》中,有这样一节:“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一个铜板都没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一个林柄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在这节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士兵”的关键性动作,写出了他贪婪、凶狠的本性。我们写人,要先在脑中思考、回顾、想得细些、深些、活些,笔下描摹的人物就显得真切、现实。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乱写,必然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

二是借助修辞。 我国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常借助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来刻划人

物动作。修辞手法用得妥贴,会给人鲜明的印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杨二嫂的形象:“一个……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杨二嫂的动作,十分具体。

三是精选动词。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精选。如表示“看”这一个动作,就有远眺、近察、俯瞰、顾后、窥探、端详、瞻仰、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青睐……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它不同的用处。刻划人物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动作和无声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以突出主题。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关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动词就用得非常准确。先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个“蹒跚”,表现出父亲的老态和因肥胖而行动不便,暗示后面爬铁道更难。从月台下来,写父亲“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很传神,表现父亲小心翼翼地在冒险。到铁道那边是更精彩的一笔,要爬上去,用一个“攀”字,显示月台高,很不容易爬;两只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那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身体向左微倾”,显示腿抬不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这一连串的动作便是无声的语言,打动作者的心,“泪很快地流下来”;也感动着读者,多慈爱的老人!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爱子这一性格特征的。

此外,在动词前后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制和修饰性词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如一个“跳”字所表达的动作,前后所加的修饰词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急风似地住前一跳……”同是写跳,但二者却显然不同。这说明,在动词前后加上必要的限制修饰性词语是不可忽略的。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七
《动作描写》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八
《动作描写》

老人的动作描写篇九
《-动作描写》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 老人与海动作描写 描写老人动作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老人的动作描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老人的动作描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967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