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900字 > 玫瑰的故事

玫瑰的故事

2015-08-11 15:37: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玫瑰的故事 【第一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又看了一本小说——《玫瑰的故事》。感觉真的不怎么样,也许是我没看懂吧 ...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玫瑰的故事

【第一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又看了一本小说——《玫瑰的故事》。感觉真的不怎么样,也许是我没看懂吧。
  我不懂为什么亦舒要把小说里的女主角黄玫瑰写得那样极端的美丽,所有的男人只要见到她赴汤蹈火,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黄玫瑰,她好比一只蝴蝶,一生出入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但蝴蝶都是色盲,根本不懂得欣赏花朵。这让我想起了金庸《神雕侠侣》里的女人一见杨过误终生。黄玫瑰到底是怎样一种美,我想像不出来,但是连小说里的漂亮女人都夸她确实美得无懈可击。要一个女人称赞另一个女人美,简直是骆驼穿针眼的故事。不想再来复述小说的情节,我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只是一个故事,只有在小说里才有的故事。
  美丽的黄玫瑰,一生命犯桃花,很多优秀的男人见了她就为她所倾倒,可那只是飞蛾扑火。黄玫瑰一生只真正爱过两个男人,庄国栋和薄家明,可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最终嫁给罗德庆爵士我想也是出于妥协,她是真的需要安定下来了。
  很不明白为什么亦舒把爱情写得那么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却把婚姻写得那么随便、潦草不堪。难道人可以谈一辈子恋爱不结婚吗?为什么总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为什么总是我们爱的是一些人,而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亦舒在小说结尾时写道:情海变幻莫测,情可载舟,亦可覆舟,可是请问谁又愿置身一池死水之中,永无波澜?我想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女人总是在婚后搞外遇,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婚姻太过平淡,如一潭死水,想在外面的世界寻找一点刺激,在死水里激起一点波澜,可惜有时候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第二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一
  一个女人的意淫。
  二
玫瑰就象原子弹,所过之处一片荒芜,十年之内寸草不生;
玫瑰就象春姑娘,驻足之处百花盛开,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
  三
  我嫉妒玫瑰。人漂亮得没天理,生活多姿多彩得不象话,功课还门门第一,让相貌平平埋头读书的女孩子没活路了。
  我同情玫瑰。遇到的男人一个比一个不堪,都是些什么人嘛,唯一好点儿的还是绝症患者(估计要不是患了绝症也不是什么好鸟),害得玫瑰对好男人孜孜以求,人到中年还不能歇着。看到一个优秀的女人在感情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心酸啊。
  所以,上天是公正的,给了你这个就不给你那个。
  四
感觉玫瑰的故事是从几句古诗中化出来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不过是从各个不同人物的角度写了一个女人极致的美,以及为之颠倒的众生的丑态。概括起来不外是:“我看到一个美女,我想得到她,得不到我的一生就没有意义了。”
  五
  我始终不太理解这种颠倒众生的美,何以能使众生颠倒?看到美人,多看两眼甚至几眼是必然的,但是纵身扑将上去,一定要有一个理由的。或许是嫣然一笑,或许是轻轻一蹙,或许是微微含嗔,一定有什么让男人产生了感觉,“她在暗示我”,“她对我有好感”,于是才放胆追求。看见美女没有由头拍马便追,这男人不是脑子坏掉就是自我感觉已达巅峰。
  别把男人不当人看,男人也有自尊的。唐伯虎点秋香也还不是因为三笑留情,冷冰冰的美女追求者多半不多。谁也不是贱骨头,明知会贴到冷屁股,几个人有勇气将热脸凑将上去?所以,追求者众的女人多半不是因为她多美,或许只是因为她够亲民,无意间四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不过也许我对男人不够了解,玫瑰般的美色当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也说不定。


【第三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前两天看完了亦舒的《玫瑰的故事》,对自己发了一番疑问。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焦点始终是黄玫瑰的哥哥黄振华,或许是有某些性格相似罢,虽然没有像他那样功成名就,在生活方面甚至比方文协不如,至少人家能在美国混,而且还在银行。我觉得自己是黄振华+方文协某方面的综合,一样希望有幸福的爱情,一样有类似的性格。不知道将来是两个人中,哪一种结果呢,原来是两种有很大不同的归属。
  对于黄玫瑰,我觉得是一个沧桑的人,亦幸福的人。
  有人说:“追求者众的女人多半不是因为她多美,或许只是因为她够亲民,无意间四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而太冷的美女,很多男人就会退缩的。大美女的追求者也很多,但如果没有感情,谁也不会迷恋谁很久。”
  老实说,我不喜欢世界上太多黄玫瑰这样的女人。
  罗庆德爵士的儿子最后还是做回了男人的本色,好!


【第四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其实,我很想把玫瑰的故事一口气看完的,心里老是惦记着故事的结局,《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今天一天过得很平淡,没有刻意的去思念谁,也不觉得生活很无聊,也许是心里有了个寄托,那就是看小说,期待故事情节的发展。 后来的黄玫瑰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只是也许她真的是只花蝴蝶吧,不知不觉伤害了很多人,但是自己却是个色盲。只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这么美丽的女人,美到那样的让人惊心动魄。也许只是虚构的一个女子,或者是亦舒自己心里的影子。其实,每一个女子在年轻的时候都做过这样的梦。又何止是年轻的时候,每一个女人都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只是黄振华不懂罢了。很多男人真的需要学习。其实女人要的很少,只是一个爱自己的人,一个自己爱的人。只是现实是很残酷的,也许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也许是时间的错误,还是自己意识的错误。年轻时候的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爱。很长一段时间为他伤身,其实就连自己也分不清楚爱他是事实还是一种不舍,也许只是像小说情节里的一段美好的回忆,只是自己19岁时候的一个梦。还是那种身体的接触,那种拥抱,那种炽热,还是一种孤独太久之后的宣泄。而,玫瑰不同。从小身边不缺少关爱,不缺少男人,而她一生都在犯桃花。 只是她很幸运,幸运在于她有着有目共睹的美,那才是一种真正的美,或者是一种经受过感情创伤之后的一种美,美得很彷徨,美得不自信,美得太优雅或者是美得生活在回忆中。那是一种伤心过后的重生,就想失去他之后的那种焕然一新。只是她又能轻易的放弃所有,寻找到知音。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这种过程必然是很长的。我不是习惯拒绝别人走进我的心门,只是懂我心事的太少太少。明说总有人是不会走正门的,要是不走正门,我怎么能放心呢,但是有人不走正门也好,只是我又何时知道走进来的是谁。也许我应该开心的等着那个人的到来吧。其实我不喜欢小玫瑰,也许缺少的是一种历练,还是终究她不是个至情至性的人。玫瑰终究是玫瑰,也许这样的女人一个世纪也就只有一个吧。爱情永远使人痛苦,但是在一起的快乐足以让人的痛苦一下子消失,这不是一种魔力,这只是一种本能。单纯的本能。我喜欢玫瑰,喜欢她的传奇故事。


【第五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总觉得悲剧应当放在夜深人静时体会,大概是因为黑夜和寂静最能触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就像开头:In the very beginning ,there should be love.
  她是漂亮可爱、无忧无虑、不食人间烟火的玫瑰。一路被宠,被疼,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尽情享受随处可得的爱。也许这些太容易得到,所以她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会自己以外其他人的感受。玫瑰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丰富多彩,男友和活动不断,但“充实”对于她来说却相差太远,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得到过她的心。
  毫无疑问,玫瑰是渴望真正的爱情的。于她,那就是童话中幸福的结尾,她不过是在绚烂的梦幻中一边玩耍,一边憧憬着结局而已。然而事实哪能尽遂人愿,当有一天她走到一直若隐若现的终点时,才发现这场她真正付出的爱情,原来不过是粉碎了她童话世界的另一个开始罢了。玫瑰离开香港去法国,因为她的心已碎,不过心碎或许并不完全因为那段痛苦的感情。她所有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香港,现在已被击成满地碎片,不敢面对曾经的美好,她选择逃避。
  只是,刚刚梦醒的的她无力去想,这样的离去,对一直视她为全部的哥哥振华是一种多大的伤害。兄妹俩父母早逝,只留下庞大的遗产,虽然玫瑰缺少父母的爱,但她从不缺少家庭的温暖,因为哥哥倾尽全力,像捧一朵带着露珠的玫瑰一样爱护她,几乎对她百依百顺。她也同样爱哥哥,但仅此而。或许亲情一样太容易得到,哥哥为了妹妹的快乐懂得放手,她却没有为了哥哥的牵挂懂得留下,也无法明白哥哥的一滴泪中包含了多少情感,更观察不到哥哥皱眉时究竟强忍了身体上多大的痛苦。
  在巴黎,玫瑰的确成长许多。她学会用功读书,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挂记远方的哥哥,然而她还没学会如何忘记。哥哥远赴重洋来看望她,她告诉哥哥自己想结婚。那一刻,周润发饰演的哥哥眼里闪过了多少情感:震惊,不舍,矛盾,无奈……为了妹妹,他有什么不可以牺牲,但妹妹将要结婚的对象不过是一个只会吹嘘自己且缺乏教养的普通人,不仅配不上玫瑰,而且他看得出玫瑰根本就不爱他——她没有忘记上一段感情,谈何再次付出真爱。无奈,无奈,除了无奈哥哥还能怎样?他没有理由反对,只能眼看妹妹走进一段不快乐的婚姻,从此定居巴黎,与自己水天相隔。这时的玫瑰还有理由任性,还可以不够成熟,因为她还有哥哥,即使不在身边,他也一定会为她撑起一片天空。
  一切可能就这样归于平淡,玫瑰结婚生子,不算幸福却也平静。可惜世事难测,哥哥病魔缠身多年,就算为了不让她担心而一直隐瞒,离别之时还是要无情地到来。那封哥哥弥留之际写下的信,一字一句,质朴无华,却字字泣血,让听者垂泪:
  “玫瑰,原谅我这么久没给你写信。我知道爱情的事是不可以勉强的,但哥哥一直看得出,你对方协文是没有爱情的。你要同他结婚,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对你好。哥哥也没理由反对,但哥哥不忍心看到一段不快乐的婚姻。自从爸爸妈妈去世后,我都不知道我对你的爱护方法是否正确。不过,我对你的爱护是始终不会变的。哥哥一直没同你讲,近年来我身体一直都不好,我走了之后,你要回香港一次,把大屋和银行的事情整理一下,其他的事,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你开心。 哥哥 ”
  每每读到最后一句,心就像被撕扯一样痛。这种无私的付出让玫瑰知道她被爱,也让她知道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当这种爱失去后又是怎样的痛苦。她离婚,带着孩子回到香港。曾经熟悉的留有她最快乐时光的家仍在,但已是物是人非。她依然漂亮,却变得冷艳。有人说张曼玉演的冷艳太过于做作,但我觉得,做作的不是演员,而是玫瑰。她原本是多么开朗的女孩,但失去哥哥的打击让她下意识地封闭自我,她是在用冷漠掩饰自己内心想再次被爱的渴望。
  爱情真的又一次到来,她遇到了傅家明,这个与哥哥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电影中,这两个角色都由周润发饰演,但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巧合的。我所能想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哥哥是玫瑰前半生中最爱她的人,也是玫瑰刻骨铭心爱过的亲人。哥哥在玫瑰的心中已经成为真爱的象征,这种爱超越亲情和爱情的界限,是一种双方都愿意为对方无私付出的情感,是爱与被爱完美的的结合。所以她对家明的爱,并非简单的是对哥哥的怀念亦或是恋兄情结,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它来自内心。相比之下,十年前那段让她心灰意冷的感情是如此幼稚,虽然还无法彻底忘怀,但她已成熟,懂得反省自己,选择听从内心,同家明在一起,再次走进婚姻殿堂。
  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有多么美好。她已懂得了爱,也找到了终身的托付,有情人终成眷属。正在试穿婚纱的玫瑰,脸上难掩微笑,家明也是拎着礼服,满面春风,一路小跑赶往教堂。但不幸往往在人最幸福的时候露出它凶残的一面,家明过马路时,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车撞倒在地。也许是觉得故事还不够残忍,家明看起来毫发未伤,从地上爬起,甚至还微笑着摸摸小女孩的脸蛋,留下一句:没事的,我赶时间!又匆匆开车赶往玫瑰的身边。只是整个胸腔早已被幸福快乐填满的他,如何还能感受到重创带来的内伤。一边开车,鲜血一边不知不觉顺着家明的嘴角和鼻孔流出,最终车子失去控制,冲向前方的墙壁……
  我不敢想像还穿着婚纱的玫瑰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电话里只剩一阵忙音。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一幕我都久久无法释怀。玫瑰还算年轻,她还有女儿,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所以她必须要面对,必须要接受。我无法预测玫瑰的故事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成长,得到,失去,她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或许爱情会再一次发生,或许不会,那她便将一直周旋与各种男人之间,有一天她的容颜终究会逝去。但是她得到过爱,也付出过爱,她曾幼稚过,也经历了成长,玫瑰这一生的故事都会因此而不再寂寞。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我觉得真正的爱情难求,因它的条件太过苛刻,两人要都明白,爱与被爱同时发生从来都是幸福爱情的必要条件。即使这样,在命运面前人还是太渺小,经不得它开的玩笑。所以当你发现已经得到这种人间最美的礼物时,请千万珍惜,不要失去时再后悔,要给自己的故事写下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第六篇】: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玫瑰是一朵玫瑰。”他答我似莎士比亚,我回他巴尔扎克:“但是,这一朵玫瑰,像所有的玫瑰,只开一个上午。”
  亦舒《玫瑰的故事》
  爱情是极之奢华的一件事。
  亦舒一直这样认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爱情,有些人一生也只能恋爱一次,就已经很幸运。
  玫瑰?玫瑰当然是不同的,《玫瑰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朝露般的爱情故事。
  她用一支任性的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过于理想的,充满了情感和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男女主人公爱得淋漓尽致,生得动人,死得感人。他们自在地笑,自在地哭,潇洒地来,潇洒地去。
  亦舒为读者设立了一个忘我的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困扰,在那个似乎也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痛痛快快地爱一次,恨一次,笑一次,哭一次,生一次,死一次,无所顾忌。
  按照柏拉图的理论,《玫瑰的故事》已和真像隔了三层,那么我们再读这本小说,离真像就又隔了三层。所以,我们尽可以怀疑亦舒在撒谎——哪里有玫瑰这样的人?但我们却不能够怀疑,不管是谁,都会渴望爱情。爱,将永远存在。
  如果把亦舒言情小说系列比作是一串风铃,《玫瑰的故事》就是轻敲风铃的微风,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如同静止的风铃,寂寞无比。
  《玫瑰的故事》同时又是一支美丽的爱情梦幻曲。也许它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现实的反映,但它会成为一个时代某种阶层人物的。动态反映,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变为一个纯净的爱的伊甸园。
  虽然注定要失败,但这份努力是感人的,因为作为这一阶层的代表,亦舒以坦诚的态度诉说理想的人生。即使苍白,即使不深刻,她也心安理得。
  倪匡就曾说,《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情爱宝鉴”,全书所写的,全是各种各样男女的情爱,各种不同性格的男女,对情爱的处理态度。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所有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至极,是一个人的生活之必须,重要程度与人需要空气、食物和水相吉。一部写男男女女情爱的小说,也就是一部写人生的小说,切勿等闲视之。如果轻视情爱,就等于轻视生命。
  但尽管爱情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但它却并非是透明的字眼。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个包含多层意义的词汇。对于一对已婚的夫妇,有无爱情常常是衡量他们是否幸福的标准,在这个层次上,爱情取得了有别于婚姻的意义。
  很奇怪,在这部作品里,亦舒写爱情总写得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可一写到婚姻,便让人感到索然无趣。
  即便是玫瑰伪婚姻,也没有多少看头。
  玫瑰的第一次婚姻,是在异国缔结的。那个时候,她遭遇了爱情的“滑铁卢”——她的初恋情人结婚去了,新娘不是她。
  美丽的玫瑰在含苞待放的时刻便几乎凋谢。她在失恋之后,自暴自弃,不再为自己着想,随便抓住身边关心她的人,便结婚生女。
  那时的玫瑰,因为心灵伤势太重,已毫不在意她选择的是什么人,反正都不是庄国栋,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段婚姻维持了十年,玫瑰用一个女人十年最好的时光悼念她的初恋,其间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滋味。
  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四十岁之后,本以为无风无浪,生活平实可人,却又再重逢庄国栋,平淡的婚姻生活再起波澜。
  婚姻越是平淡,才越显现出爱情的强烈。
  与婚姻有别的爱情,是两性之间除婚姻这一生物性——社会性关系外,还必须具有的某种情感上的一致和契合。而真正的爱情无疑是指爱情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玫瑰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中才焕发出生命的最璀灿的光芒的。
  生活中多的是平淡,美丽的玫瑰却很难平静地生活。
  红颜并不是祸水,周士辉与庄国栋的沉沦与他人无关。
  玫瑰说得好:“我不是破坏他们家庭的罪人,远在周士辉的眼光落在我身上之时,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即使周士辉以后若无其事活下去,他们的婚姻也名存实亡。”
  她的爱情是在婚姻之外,甚至是在与婚姻的冲突中,超越了社会理性的约束,升华到自然的、性灵的境界,还原了爱情的独特精神:任性,自由,来去无踪。
  如白朗宁夫人吟哦的: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爱才爱我。
  不需要接触了解,不需要追求考验,玫瑰对庄国栋,对博家明,都没有像世俗般地一点点发展爱情,他们一开始就仿佛是被某种奇异的原始感情抓住:不是爱慕,不是喜欢,而是全身心地相互认同,通过所爱的人来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自身。
  在西方传统中,男女之爱,大多含有精神之含义,把女性视为人格的补足者,灵魂赖以上升者,直至为形而上境界之一种象征。
  杨周翰指出:“从但丁开始,西方就有一派爱情观,把男女之爱看作通向上帝爱的第一层阶梯。”爱具有某种神性。
  在玫瑰身上,亦舒的爱情神性论显现无遗。她要爱就去爱,尽管这种爱有时候会伤害到别人,她甚至为了爱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也是玫瑰和小玫瑰最不同的地方。
  弗洛姆认为,爱主要的不是和具体对象相联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取向。爱决定了个体和整个世界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爱的只是另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爱,而只是一种共性依恋,或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
  在这意义上,玫瑰的确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但是,人的博爱并非生而具有或上帝所赋,没有对自我的深刻体验和焦灼关怀,没有对一个具体对象一片情深,对所有人的爱就无从谈起。爱首先是有一个你,一个对象。
  因此,玫瑰并不相信爱会随死而结束,傅家明死了,她悲伤却不歇斯底里。
  亦舒如此写道:
  玫瑰似乎负起了安慰众人的责任,她对于死亡,毫无恐惧,她接受这项事实,就犹如接受她作为一个美丽的女人般。
  玫瑰仍然令人心悸地美丽,并没有为家明穿孝服,她不在乎这种表面的世俗利法,照旧穿着彩色缤纷的时髦服装。
  她就是这么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不顾及一切的爱情也许是难以接受的,如同我们很难承受塞外草原强烈而又生机勃勃的大风一样。
  然而,“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当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底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罗曼·罗兰语)
  在玫瑰面前,其他人的爱情关系显得多么萎靡苍白软弱无力啊。
  苏更生本来已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女子。当傅家明单恋上玫瑰,感慨地说:原来世界上真有爱情这件事。她答得多好:“是。一种瘟疫,足以致命,别忘记罗密欧与梁山泊。”
  她知道黄振华看中她,不外乎是她比一般的女郎略过精彩,因为黄振华是不能忍受2+2=4或3+5=8这类女人的。而她呢,她是(gA+ SB ZA)+ SB,他于是满意了,“他认为自己是微积分”。
  这么一对夫妻,依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恋爱婚姻的典型版本,比较平静、稳定,大同小异,现实得很。
苏更生的突然发难,要离开黄振华一段时间,除了有对着玫瑰和家明的爱惜自惭形秽的因素外,也不排除老夫老妻要要花枪的味道。
  他们彼此相互了解得很,她舍弃了她,不会找到更好的,他也重新找过女友,但感到并不如原先的“那杯茶”,他们最终还是复合了,但也没什么戏唱了。像凡世一切普通的夫妻一样,很明显地缺乏那种回肠荡气的激情和自我超越的深度。
  玫瑰是没有一种现实的考虑的,她是把爱情和生命的存在视为一体,甚至把爱情视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金钱富贵她有,并为此感到幸运;社会名声她没有,却毫无这方面的追求,她一心一意地恋爱,其他的事一概不理。
  连她哥哥也说:“木是我说,玫瑰纵有千般不是,她也有个好处。她从来不与男人争论这些事。玫瑰的头脑最简就,爱就是爱,她又木计算付出多少,得回多少,她从来木把爱放在天平上量,你说是不是片
  商业社会中的玫瑰,确实是独一无二的,碰到她,谁的心又能不温柔地绞痛,世上有几个玫瑰啊。
  黄振华愤愤不平指出的“女人!没读过书的女人,像红番,读过书的女人,又要干革命。”
  男人何尝又不是一样。
  罗震中万念俱灰中,“捡”了小曼,到底不是心中所愿的,所以长期维持订婚的状态。
  傅家敏也可恶,跟咪咪结了婚,变成一个标准的住家男人,回家脱了皮鞋就高声问:“拖鞋呢?”
  因为他觉得与咪咪生活是一辈子的事,不把精力蓄藏起来,留等后用是不行的。明知生命实在是一个幻觉,仍让妻子把孩子一个个养下来。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只不过是苏轴作为一个敏感诗人的幻觉,突出爱情超世绝俗的灵性境界,历来不是中国人的特长。
  亦舒的爱情况,在这个层面上,并不是不超前的,她所一再强调的爱情之为爱情,主要是指情感的真而非伦理的善。
  是的,情海变幻莫测,情可载舟,亦可覆舟,可是请问谁又愿置身一地死水之中,永无波澜?
  如此,在玫瑰这个具有“神格模式”的女子身上,石破天惊的不是她的美貌,她的温婉,而是她的至情。
  她让我们想起这么一个颇有佛意仙心的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撤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吧。”师父挥挥手:
  “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讲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
  “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乌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
  “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
  “师父!这回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
  “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
  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
  “随缘。”


玫瑰的故事相关热词搜索: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玫瑰的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玫瑰的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zuowen900zi/295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