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2017-06-14 10:41: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共7篇)我爱发明微型水稻收割机 稻田独行侠(发明人汪仁凡)[我爱发明] 20141101 稻田独行侠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微型水稻收割机是由重庆的汪仁凡先生初期研发并同重庆鑫源农机合作推进的一项小型农机具,它主要针对于丘陵地区的旱田和水田进行水稻收割而设计。最大特点是灵活操作、转运方便、简单易学、水旱田皆可...

篇一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我爱发明微型水稻收割机 稻田独行侠(发明人汪仁凡)

  [我爱发明] 20141101 稻田独行侠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微型水稻收割机是由重庆的汪仁凡先生初期研发并同重庆鑫源农机合作推进的一项小型农机具,它主要针对于丘陵地区的旱田和水田进行水稻收割而设计。最大特点是灵活操作、转运方便、简单易学、水旱田皆可。(《我爱发明》 20141101 稻田独行侠)

  发明人联系方式:汪仁凡 电话13509459303

  《稻田独行侠》花絮:本期拍摄正值农忙抢收时期,我们辗转几个村子才找到愿意把稻田留给我们拍摄的农民朋友,好在机器很争气。当然汪仁凡这种坚持创新有目标进行研发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他坚持了且方向正确就有了机会,能选择到东家进行合作,让这个机器真正流入市场位老农民百姓服务。

  

  

篇二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我爱发明]花生联合收割机 又见落花生(发明人朱崇央)

  [我爱发明] 20151107 又见落花生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山东东平县农民彭伟华家中的田里种着大量花生,因收花生实在是一件重体力劳动。热爱发明的老彭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先后制作了花生起秧机和花生脱粒机,而后又将这两种机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最终制作成功了一台高效花生联合收割机。(《我爱发明》 20151107 又见落花生)

  发明人联系方式:朱崇央(团队):13563949718

  编导手记: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花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种经济作物,它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作为小吃,食品,直接实用,甚至可以用来炼油,随着我国食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花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高。 可是,大规模的种植花生,收货的时候可就出现了难题,虽然目前已经拥有了人工和机器两种收割方式,但是人工效率低,成本高,招工难,而机器则功能单一,关键的步骤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处理,这就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的产量。

  所以每到收货的季节,农民们都要进行长时间的抢收,很是辛苦。朱崇央也是农民出身,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种辛苦,他就想着,能不能从最麻烦的收获步骤,解决农民朋友们的劳动量。经过了长达几年的研制,数百次的试验,他和他的队员,终于研究出一台机器,它可以巧妙地将花生拔起,并进行拍土,去秧,除杂。这些复杂的收花生动作现在只要一台机器就可以全部完成。(策划:李苏;摄像:李震)

  

  

  

  

篇三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适用于山区的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篇四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设计

摘要

摘要

我国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陆地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问题日益严重。本课题立足生产,着重应用,为解决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而进行了一系列颇为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本课题主要对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重要部分的理论计算。其中,涉及到微型收割机割台、脱粒筒和机架部分的运动分析及设计。并采用三维软件PROE对实体进行了建模,同时绘制了比较完善的工程图纸。对于其中的发动机传动部位,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采用有限元理论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经过实验,初步制作了可以应用于水稻收割的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关键词:农机,微型收割机,全喂入,脱粒桶

I

ABSTRACT

Abstract China is a hilly land-based country. As the population increas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this issue, focusing on applications to address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hilly areas is quite useful to conduc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all feeding micro-combine was overall designed and the important parts were theoretical calculated. The mo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micro-combine’s cutting platform, threshing cylinder and the rack part are included. And the entity was modeled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named PROE. For the service of production,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which was relatively complete was drawn. For some of the key parts and function parts, a reasonable mechanical analysis has been done by the software of ANSYS. Meanwhil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may occur are also been includ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 micro-harvester, all feeding

II

目录

目录

第1章 引言 .................................................................................................................... 1

1.1选题背景 ............................................................................................................ 1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

1.3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2

1.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第2章 微型收割机整体方案设计 ................................................................................ 4

2.1设计任务概述 .................................................................................................... 4

2.2设计方案论证 .................................................................................................... 4

2.2.1方案1: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 4

2.2.2方案2: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 5

2.2.3方案3:带有下割刀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 5

第3章 微型收割机割台设计 ..................................................................................... 7

3.1.1拨禾轮的运动轨迹 ................................................................................. 9

3.1.2拨禾轮工作过程的分析 ....................................................................... 10

3.1.3拨禾轮的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 ................................................... 13

3.1.3.1拨禾轮的转速 ............................................................................ 13

3.1.3.2拨禾轮的直径 ............................................................................ 13

3.1.4拨禾轮消耗的功率计算 ....................................................................... 14

3.2割刀机构设计 .................................................................................................. 14

3.2.1切割器的种类选择 ............................................................................... 14

3.2.2切割器割刀行程 ................................................................................... 14

3.2.3割刀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15

3.2.4割刀设计的细节补充问题 ................................................................... 16

3.3割台拨禾针的设计 .......................................................................................... 17

3.4割台集禾滚筒筷子机构的设计 ...................................................................... 18

第4章 微型收割机脱粒桶设计 .................................................................................. 20

4.1谷物的脱粒特性与脱粒原理 .......................................................................... 21

4.2轴流滚筒式脱粒装置 ...................................................................................... 23

III

3.1割台拨禾轮设计 ................................................................................................ 7

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3滚筒盖板的设计 .............................................................................................. 26

4.4喂入状况分析 .................................................................................................. 27

4.5凹板设计 .......................................................................................................... 29

4.6滚筒设计 .......................................................................................................... 29

4.7凹板间隙 .......................................................................................................... 30【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4.8滚筒的脱粒速度 .............................................................................................. 31

第5章 收割机三维建模 .............................................................................................. 35

5.1 Pro/ENGINEER简介 ...................................................................................... 35

5.2 Pro/E中零件的三维建模 ............................................................................. 36

5.3 装配约束 ....................................................................................................... 38

第6章 微型收割机关键部位分析 .............................................................................. 41

6.1脱粒桶传力板强度校验 .................................................................................. 41

6.2发动机皮带选型 .............................................................................................. 43

6.2.1带传动的设计(方案一) ................................................................... 43

6.2.2同步带传动的设计(方案二) ........................................................... 47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49

7.1 本文总结 ......................................................................................................... 49

7.2 工作展望 ......................................................................................................... 49

参考文献 ........................................................................................................................ 50

致谢 ................................................................................................................................ 51

附录 ................................................................................................................................ 52【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附录一:微型收割机部分工程图纸 .................................................................... 52

外文资料原文 ................................................................................................................ 53

外文资料译文 ................................................................................................................ 58

IV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中型收割机已经纵横我国北方及中原大地,而南方丘陵地区的农民只能望机兴叹,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低谷状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逐渐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是由于南方农机化水平太低,适用机械缺乏,补贴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北方,南方地区受益很少,导致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以上现象的形成,除南方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南方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耕作条件差异太大。南方多小田块、梯田,人均耕地面积少,田间交通条件差,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早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南方农民梦寐以求之事,水稻微型收割机就是在这种渴望和梦想中出现的。迄今为止,已有多家企业投入到微型农机的研制工作中来,微耕机,半喂入式收割机均已出现市场,并有普及之势。但收割效率低,可靠性差,也同时成为掣肘微型农机发展的瓶颈问题。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欧美大型联合收割机为主,8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微型收割机[1],但这些在真正意义上并不真正的适应我国的国情。天齐微型全喂入式收割机正式在这种情况下投入研发。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前,此项课题在亚洲有比较完善的研究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以日本久保田等一系列日本公司为主要代表。在中国,东南亚等农业机械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此项工作都亟待开展和深入发展。由于地缘因素,欧洲、美国以大型农用机械为主,故此课题在欧美地区几未开展。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日本微型农用机械,现国内市场80%以上为日方占有,民族企业急需发展。另外,日本企业根据日本国情所设计的农用机械,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给农民带来了不便。为此,我们急需发展基于中国国情和农业特色的微型收割机,以减轻广大丘陵、山区农民的负担。

市场方面看来,单从国内市场看,即使每个自然村购买2~3台,长江以南地区的需求量也将超过30万台/年,其最大的市场应该在湖南、云南、四川、广西、

1

篇五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从水稻联合收割机现场演示会看小型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

浙江湖州生力液压件李景晖

张庆荣

从水稻联合收割机现场演示会

小型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

目前,国外进口的一些小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如久保田、洋马或一些中外合作企业生产的机型,就其液压系统而言,不但应用面广,而且性能稳定。相比之下,国内机型液压系统运用则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是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目前,我国生产的小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几乎都选用了液压系统。利用操纵杆的前后摆动,就可以顺利控制割台升降。其操纵、安装性能,明显优越于机械传动。但从样机的运行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生产厂家比较注重机械结构、机械性能,或者说考核指标往往选择含杂率、破损率、水田通过性等等,而对液压系统的性能、布局、维修等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些生产厂,由于缺乏液压传动知识,随意改动系统结构和布置,给液压系统的工作埋下了隐患,使机具经不起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频繁出现故障,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受损还是生产厂家。我们曾对省内台州地区、宁波地区、嘉兴地区及湖南省等8个地区由本厂供应液压件的125台机型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发现近70%的机具液压系统都曾有过失效。但本厂出厂产品都经100%检验,总成装配后进行模拟试验,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有关标准。经对机具的液压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是,液压系统过热导致性能不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过热?有什么危害?该采取什么措施?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希望收割机生产厂能引起高度重视。

一、液压系统过热引起的危害(参考液压油的温度管理图):

(1)对油液的影响:资料显示,油温低于60℃时,油液的氧化程度缓慢,之后每增加10℃氧化程度增加一倍。油液氧化变质后,析出沥清等物质,堵死过滤器、节流孔,改变配合间隙,导致系统失灵。

(2)对换向阀的影响:使元件变形,配合间隙发生变化,易产生卡死现象。另外由于温升引起油液过稀,使内泄漏增加,

30

液压油的温度管理图

工作压力下降,同时,油缸的运动也变得缓慢无力。

(3)对液压泵的影响:液压系统中的齿轮泵(叶片泵)属容积式泵,温度升高,困油、内泄漏同时加剧,造成供油量、供油压力下降。另一方面,油膜变薄,使运动表面形成干摩擦,温升加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油泵的损坏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4)对液压附件的影响:降低了橡胶软管、橡胶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二、引起系统过热原因及采取措施1、油箱容积太小,结构不合理。

按一般估算方法,油箱的容量为系统流量的5~7倍,行走部分为系统流量的1~2倍,而一些主机厂一味从减轻整机重量、紧凑结构考虑,油箱体积一小再小,甚至小于系统的每分钟流量,造成了液压系统的先天不足,使用户在使用中(尤其是炎热天)故障频繁,无法根治。如果油箱容量满足要求,也不能忽视其结构,应考虑为油液、杂质提供一个沉淀的机会,可在油箱中增设滤网,一则可增加一次过滤机会,再则又可过滤油液中的气泡。

2、忽视收割机的恶劣工作条件。

应该承认收割机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是夏季,整机处于炎炎烈日之中。据测试,铁制件在烈日照射下,温度可达60℃~70℃,加之发动机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及系统本身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环境工作温度之高可想而知。比如,就油箱来说,它的功能之一是散发系统热量,一旦处于以上工作环境之中,不但不能散发热量,反而吸收热量,使液压系统雪上加霜。再则收割机行走速度慢,通风条件差,且一般无遮阳棚,这也是造成系统升温的原因之一。据观察,系统温度高于70℃时,故障率与温度同步增加,这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收割机生产厂在设计液压系统时,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升高。

用附件和布置结构中,往往忽略这一点。针对收割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议按流速2~3m/s选择中低压管内径;按流速0.6~1.5m/s选择吸油、回油管内径。计算公式为d=4Q/πV(Q:公称流量,V:流速)。另外,管路应尽量减少弯道,回油口应远离进油口,并要求直接插入油面以下;吸油滤油器选择,一般为系统流量的3~4倍,过滤精度选80~100μm为宜,有条件的,可选用箱外自封式吸油过滤器,其他液压附件,按有关标准选用。

另外,用户使用不当,机械制造质量差也是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之一。一些用户缺乏保养、维护的知识和习惯,有的没有按规定加入液压油,用低牌号油代替高牌号油,用普通机油代替液压油;有的随意调节系统溢流压力,产生过多热量。有些生产厂,割台支撑机构布置不合理,零件加工、整机安装精度较差,使液压系统负荷增加,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液压系统的结构、性能,严格按规定选配和布置液压件,液压系统完全能满足联合收割机的工作要求

SY-YC型多功能转阀

更正

本刊1997年第4期第17页NEWPRO-60-72型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出厂价格应为102000元,特

SY-YG型油缸

三、液压附件选用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

液压系统中的辅助元件,如管路、管接头、滤油器、密封件等选择不合理也将直接影响机具的正常工作。一些厂家在选

31

此更正。

篇六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水稻种植、微型收割机市场

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20世纪初,我国稻作面积约1400万公顷。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世纪40年代末,稻作面积增加到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产量仅为1-1.5吨/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稻作研究和水稻生产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49年到2001年,水稻种植面积由2571万公顷增加到2882万公顷,增长11.2%;稻谷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到6.16吨/公顷,增长226%;稻谷总产量从4864万吨增加到17758万吨,增长265%。其间,因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增长对总产量增加的贡献效率分别为5.8%和94.2%。

从稻谷总产量的增加趋势看,我国水稻生产上过四次大台阶。20世纪50年代稻谷总产的增加主要靠播种面积的增加,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2571万公顷增加到1958年的3190万公顷,增加了619万公顷;单产从1.9吨/公顷增加到2.5吨/公顷;稻谷总产从4864万吨增加到8085万吨。20世纪60年代初起开始大面积推广矮秆良种,产量逐年增加,至70年代中期的1975年单产超过3.5吨/公顷,总产超过12500万吨,又上一个台阶。20世纪70年代后期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到80年代中期的1986年杂交水稻已占全国稻作播种面积的50%,全国单产突破5吨/公顷,总产量超过17000万吨,上了第三个台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常规品种和三系、二系新杂交组合先后育成和推广,在20世纪末的1999年单产达到6.34吨/公顷,总产达到19849万吨,上了第四个台阶。特殊优异种质的利用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水稻生产快速而稳步上升。

近十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为2800-3200万公顷,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27%。稻谷总产量为1.8-2.0亿吨,占粮食总产的39%。水稻单产水平达5.8-6.3吨/公顷。其中,杂交水稻的年种植面积在1500万公顷左右,约占稻作面积的50%,但杂交稻谷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60%。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稻谷每年可养活6000多万人口。到2002年底止,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约3亿公顷,增产稻谷约4.5亿吨,成为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技术。

稻田分布特点

水稻是喜温喜水、适应性强、生育期较短的谷类作物,其生长发育要求的最低温度在10°C以上,抽穗扬花要求温度在22°C以上。凡温度适宜、有水源、可灌溉的地方,均可种植水稻。我国稻作分布广泛,从南到北稻区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5个温度带,最北的稻区在黑龙江省的漠河(53°27'N),为世界稻作区的北限;最高海拔的稻区在云南省宁蒗县山区,海拔高度为2965m。在南方的山区、坡地以及北方缺水少雨的旱地,种植有较耐干旱的陆稻,还有少量完全依赖雨水的天水稻。从总体看,由于纬度、温度、季风、降雨量、海拔高度、地形等的影响,我国稻作区域的分布呈东南部地区多而集中,西北部地区少而分散,西南部垂直分布,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从稻作类型看,灌溉稻约占93%,雨养稻约占4%,陆稻约占3%。

南方稻区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以及云贵等省的坝地平原最为集中,浙闽等省的滨海平原、台湾省的西部平原也是稻作较集中的地区。北方稻区则以淮北平原、河南的引黄灌区、山东的济宁滨湖地区、河北的渤海湾沿岸、宁夏的银川平原、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廓、东北的辽河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松花江流域和牡丹江的半山区和三江平原为多。

目前水稻生产的特点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生产、牧业、渔业、创汇农业的扩大,基本建设用地的剧增,环境污染的影响,促使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南方稻区,种植面积减少较多。由于同时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水稻总产量仍表现稳中有升。虽然膳食结构的多样化,使稻米人均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是,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人口持续增长、干旱加剧,以及环境条件恶化等因素已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巨大挑战。因此,为满足消费需求,继续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国水稻以手工为主,精耕细作,尽管近些年发展了一些轻简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从总体看,我国稻作的机械化程度低于小麦和玉米。2001年,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割面积分别占稻作总面积的65%、1.4%、3.4%和18%。由于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益极其低下。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提高,而稻谷价格提高不多,以致出现粮食增产不增收,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的各种条件相差极大。南方省份多为双季稻,以种植杂交籼稻和常规稻为主,而北方稻区大多种植单季稻,以种植粳稻为主。近些年,南方的一些省份由于出现卖粮难的问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低下,双季稻面积有下降的趋势,单季稻面积有所上升。而东北稻区,由于其水稻米质较好,受到市场欢迎,水稻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量不断增加。

由于相当一段时期,忽视稻米品质的研究和不重视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应用得较少,尤其是早籼品种,其稻米多数腹白大,外观品质差,食味也差,经济效益低。水稻的生产亟待进行种植业结构和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

进入中国之前,久保田公司对中国作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到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177万公顷,而机收率为10%左右。

源自: 久保田在中国 《中国农机化报》2000-09-26

1996年“中国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中列专题对优质稻调优保优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 ,摸索总结出一套“高生物学产量、高经济系数、高整精米率和少农药污染”的“三高一少”调优保优栽培技术。

源自: 湖南优质稻开发回顾与展望 《杂交水稻》2000年06期

据农业部农机化司王智才司长介绍,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年产量2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

源自: 技术培训似一记妙传 水稻机械出口遇“破门”良机 《中国农机化报》

2002-06-18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前景广阔

2001-8-13 10:44:5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会上说,据对刚刚结束的麦收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共 有1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工作。

机收小麦面积达2.3亿亩,占收获面积的7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国水稻机收水平仅为15.4%,预计今年全国参加水稻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不会超过4万台。

业内人士认为,机械化收割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每亩约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30~40元。目前我国水稻收割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水稻又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因此这一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水稻比小麦对收割机的要求更为苛刻。据记者调查,我国水稻种植结构、耕 作制度复杂,加上土地园田化水平低,机耕道建设不配套,使水稻收获机械难以 很好地适应农艺的要求。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多丘陵、高原,地区和季 节性差异大,这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偏小使得机械化效率低,水稻价格近几年走低使农民调减水稻 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影响水稻联合收割机推广普及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质量 稳定、价格适宜的机具。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科研开发滞后,适用机具少,质量 不能让农民满意: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对地表的破坏严重;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技术状态不稳定;双季稻地区的农民为了种晚稻,多有存留稻秆的要求,而国产 的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却无法做到。吉林省十多年来先后试用7种国产割晒 机在示范点上作业,通病是适应性差、易出故障、不坚固,难以大面积推广。

从目前情况看,进口品牌的半喂式联合收割机可适应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 收割要求,应用效果最好。在本次现场会上,日本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株式会 社久保田,在苏州投资生产的久保田牌半喂式联合收割机大出风头。它效率高, 每小时能收割3~6亩,倒在烂泥田里的稻谷也能收割得干干净净,引起了业内 人士的浓厚兴趣。据调查,日本、韩国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投资生产的半喂式联合 收割机,脱净率、损失率、防陷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优异。但“洋机械”好用价 也高,这些机型价位多在15万元~30万元左右。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前不 久在湖南、四川等八个南方水稻生产省的调查,农户投资15万元~20万元购 买水稻联合收割机用于经营,资金回收期为6~8年;超过20万元,投资回收 期长达8~15年。若加上昂贵的零配件和维修费用,投资回报期将更长。 可靠性好的收割机价位高,购机者亏本经营;可靠性低的收割机价位低,但 故障多,购机者无利可图。业内人士认为,谁能较好地解决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 的这一矛盾,必将成为市场上的赢家。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曹建军处长等经过长

时间的调查研究后认为,目前符合中国国情、能为农民所接受的水稻收割机应具 备以下特征:使用性能好;接地压力低于0.16公斤/平方厘米;适应性强, 售后服务好;可兼收小麦;全喂式价格1.5万元~5万元,半喂式在12万元 以下。

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

农机竞争触动行业变局 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2007-02-15 15:04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评论] [大 中 小]

序言:随着中央政府“三农”政策的逐步深化,农机补贴力度加大、农民收入小断提高,为我国农机市场注入无限活力,引发我国农机市场深刻的变化。以2006年为标志,我国农机市场进入高位运行期,席卷全国的2006年农机浪潮从小角度继续诠释着这种变化。

收获机械市场火爆令人吃惊

篇七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谷物小型收割机和自动收割机价格

谷物小型收割机和自动收割机价格


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相关热词搜索:微型水稻收割机视频 履带式微型水稻收割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337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