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

2017-06-14 10:42: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鸭病诊断与防治(共7篇)鸭病诊断与防治及鸭病预防鸭病诊断与防治视频解说词: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以及近年来从域外引种增加,国内禽类品种交流频繁,各类疫苗的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 鸭病己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也...

篇一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及鸭病预防

鸭病诊断与防治视频解说词:

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以及近年来从域外引种增加,国内禽类品种交流频繁,各类疫苗的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
 
鸭病己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也很惨重。所以,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和鸭病的综合预防等技术措施。
 
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
 
 1、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天内死亡,病程较长的8-10天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8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很少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饲料中缺乏维
 
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过低等,都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诱因。
 
2、临床症状: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症状基本一致。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咳嗽,打喷嚏,呈“犬坐”或“企鹅”状。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腹泻,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便,患病后期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典型症状表现为,病鸭缩颈或头颈歪曲,转圈运动,双脚麻痹,行走不稳,栽跟头等。
 
3、防治措施: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要从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开始,特别是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及控制饲养密度,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草,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用具及饲槽等进行彻底消毒。做好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和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注意,在使用药物预防治疗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目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有氯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壮观霉素等。如采用氯霉素进行防治,可按0。04%的用药量混入饲料,连续喂3—4天,能有效地控制发病和死亡。发病疫区应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给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注射由不同血清型组合的多价灭活苗或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双联灭活苗,以提高雏鸭的免疫力。在进行接种免疫疫苗预防时,也可同时在饲料中应用抗菌药物,以达到在疫苗未产生免疫作用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流行和发生。 
 
 二、 鸭腹水症
 
1、发病原因:鸭的腹水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鸭的综合性病症,它与饲料中谷物发霉、肉骨粉或鱼粉霉变,或者因饲料质量差。而产生大量霉菌毒素或细菌毒素有关。如大肠杆菌、分枝杆菌、黄曲霉毒素所引起的肝淀粉样变或肝硬变等,常会导致腹水症的发生。此外,腹水症也与鸭的生长速度过快,饲养环境恶劣,通风换气不良,长时间的供氧不足,从而使鸭的肠道内氨的浓度过高有关。患腹水症的病鸭,会造成鸭心律衰竭导致循环障碍而造成死亡。
 
2、临床症状:鸭的腹水症,主要发生在2-7周龄发育良好、生长速度较快的鸭群中,而且公鸭发病较多。鸭腹水症的主要症状是腹腔积液,腹围下垂。初期症状是喜卧,不愿走动,精神萎顿,羽毛蓬乱,腹部膨大,轻微触动鸭的腹部有松软的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羽毛脱落,捕捉时易抽搐死亡。死后可见缘、脚蹼及骨骼肌有发绀现象。
 
3、防治措施:预防鸭的腹水症,首先要调查清楚可能发病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是环境条件因素,就应改善鸭群管理及环境条件,加强通风换气或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保证鸭舍内有较充足的氧气流通。如是饲料因素,就应早期限饲,变换饲料,控制鸭的生长速度或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如日常饲养中,定期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 0.5g 维生素 C饲喂 ,对预防腹水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幼鸭白肌病  
 
1、发病原因:幼鸭白肌病是由缺硒和缺少维生素E导致的。是一种幼鸭易患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病因是由于长期饲喂低硒区生产的玉米造成的。
 
2、临床症状: 幼鸭白肌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以上。发病后精神萎顿,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羽毛逆立,颈软,流鼻液,拉绿色稀粪便,头颈部肿大,不爱走动,随之腿麻痹,两腿向后伸直、喜卧,头左右摇摆或向后翻滚,最后倒地侧卧,抽搐而死。
 
3、防治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检查饲料中使用的玉米是否缺硒,如果缺硒应在饲料中及时补硒。另外因为饲料中的维生素极不稳定,所以饲料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如经常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硒和维生素E,对预防幼鸭白肌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鸭病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鸭病的发生,要根据鸭病的流行发病特点,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规划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的健康生长发育。鸭病的综合防治有三大措施。
 
一、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保证消毒效果:要保证消毒效果,首先应使用有效的消毒药物,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碱类、氯制剂类、过氧化物类、季铵盐类等。在对鸭舍消毒前先要进行清扫冲洗,清除如鸭的粪、尿、脓血、体液等,以防有机物的存在,然后再干燥2天以后,再喷洒药液进行消毒。 
 
2.遵循消毒顺序:对鸭场场区进行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如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如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鸭场区后商品鸭场区的顺序进行。
 
3.消毒频数:鸭场的消毒,在一般情况下,每周应不少于二次的全场消毒和带鸭消毒。在疫病高发时期,应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带鸭消毒,应每二天更换一次消毒池的消毒药物。 
 
二、做好常规免疫工作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鸭场要建立科学的疾病预防体系,制定合理的免

[1] [2] 下一页

篇二 鸭病诊断与防治
“农广天地”电视节目介绍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时段一,首播:周一至周五14∶58-15∶28,重播:周二至周六6∶05-6∶35;时段二,首播:周日至周五19∶00-19∶30,重播:周二至周日0∶10-0∶40。节目全文可登录:

  

  《鸭病诊断与防治》

  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鸭病已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很惨重。所以,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本期节目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鸭病,如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腹水症、幼鸭白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鸭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如何保证消毒效果、遵循消毒顺序和消毒频率;各时期鸭常规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建立疾病预防体系,如:把好入口关、防止交叉感染、疾病防治和疫病监测。希望通过本期节目对广大鸭农朋友们有所帮助。

  

  《南方水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水芹,又叫水芹菜、楚葵、蜀芹等,是一种生长在池沼边、河边和水田里的水生蔬菜。以食用嫩茎和叶柄为主,生拌炒食皆可,味道鲜美,有股淡淡的清香,水芹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另外,水芹的食疗功效还很显著,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热、利尿等作用。

  本期节目首先将向您讲述水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如对温度、水分、土肥、光照、适宜种植区域等逐一做出详细的介绍;接着为您介绍水芹的常见品种,如圆叶水芹和尖叶水芹的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水田的选择、大田耕耙、催芽、浅水育苗、苗期管理、深栽软化与采收等环节。

  

  《板栗球剥机的使用与维护》

  板栗以其甘甜细腻、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板栗的保鲜期较短,一到收获季节,栗农们是喜忧参半。不过现在,有了板栗球剥机,栗农们不但可以摆脱繁重的手工劳动,而且还能将新鲜板栗及时上市。

  本期节目将向大家介绍生产中比较常用的6BB-400型板栗球剥机。这款机器体积小,操作简单,无须分拣大小板栗。接着介绍板栗球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维护知识,板栗球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且剥出来的板栗质量和外观好。相信,有了板栗球剥机,产区的农民朋友会放心发展板栗生产,再也不用担心板栗的保鲜问题了。

  

  《农作物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地下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为害播下的种子、植物地下部分或者地面附近的根茎部位,为此也被叫做土壤害虫。农作物常见地下害虫的种类有:蛴螬、地老虎、蝼蛄、蟋蟀等。由于它们发生规律各不相同,且都是潜伏在土壤中为害,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在防治上存在很多困难。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对于确保植株苗全苗壮,实现农业丰产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期节目首先为您介绍了蛴螬成虫、卵、幼虫、蛹四种虫态的形态特征。接着着重介绍了地老虎、蝼蛄和蟋蟀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等,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全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纹枯病的为害越来越严重,尤其以高产稻区受害最重。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降低,瘪谷率增加,粒重下降,病田一般减产10%~30%,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减产超过50%,严重地威胁了水稻的高产、稳产。

  首先,本期节目向您讲述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症状。水稻纹枯病从水稻秧苗期到整个穗期都可以发生危害,整个抽穗期是纹枯病发病高峰期,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以侵入茎杆并蔓延到穗部。其次,为您讲述水稻纹枯病的循环侵染情况,以及它的发生规律。再次,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农业、物理、药剂三种防治方法。

篇三 鸭病诊断与防治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

1、鸭瘟

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

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以上,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

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3-7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80%以上。

防治:盐酸阿比朵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5日龄以上的鸭2-3倍量肌注或老疫区5倍量以上引水。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2、鸭病毒性肝炎

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3-25日龄雏鸭。 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

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防治:用高免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2.5ml或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2ml,进行防,治。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鸭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

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乳头与黏膜及肌胃交界处有出血。鸭口腔粘液较多,

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防治:(1)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0.5-2ml;(2)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3)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

(包括流动水面)。

4、减蛋综合症(垂直传播)

本病是由禽的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

症状: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显下降,比发病前正常产蛋量下降50%左右。病鸭产软壳蛋、圆形蛋、畸形蛋、小个蛋,有的蛋清稀薄如水样。很少死亡

多数鸭吃食正常。

剖检:发病鸭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子宫和输卵管粘膜水肿、出血、肥厚,输卵管内滞留干酪样物质或白色渗出物。

防治:本病应与禽流感、蛋子瘟等传染病或其他原因如饲养管理、饲料等引起的产蛋下降相区别。

预防可用疫苗接种:蛋鸭120日龄用鸭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或鸭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皮下注射每羽1毫升。

在本病流行区域已发病鸭群,加强消毒,鸭群补充维生素和鱼肝油粉、复合维生素、增蛋宝等,以及抗病毒、抗菌药,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一定效果。

5、鸭传染性脑脊髓炎(可垂直传播)

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鸭,7-14日龄最易感。发病率为50%-60%

死亡率为20%-30%。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种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

症状:常出现在1-3周龄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跗关节着地,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

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

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防制:无特效药物。在发病严重地区种鸭应接种疫苗,在种鸭产蛋前1个月接种禽脑脊髓炎油佐剂灭活疫苗。

当雏鸭发病时,立即淘汰重病雏鸭,并做好消毒、隔离与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扩散。对全群注射脑脊髓炎高免卵黄抗体,同时用中药、病毒灵粉,配合维

生素C、复合维生素B液及抗生素,连用5-7天可控制病情。

6、鸭坏死性肠炎

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

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育成或成年鸭。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防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甲削唑、杆菌肽,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对本病预防,主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

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

7、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

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主要发生于2-7周龄以下的雏鸭。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症状:潜伏期1-3天。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走路摇摆,跛行卧地不起,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

很快死亡。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消瘦死亡。

剖检: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脏有出血点或血包。气囊浑浊不透明,有淡黄色干酪样物。

治疗:(1)、氟本尼考1克10-20斤料。连用3-5天

(2)、头孢类1克3-20斤料。连用3-5天

(3)、黄连解毒散1-3克/只.天。连用3-5天

预防:(1)7日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0.5ml/只。

(2)在8日龄和25日龄用氟本尼考,左氧等进行预防。

(3)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

8、卵黄性腹膜炎(鸭蛋子瘟)

本病是产蛋母鸭常见的疾病。由致病性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产蛋母鸭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导致母鸭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本病流行于产蛋期间,可使母鸭产蛋率下降,并发生死亡

死亡率为10%-20%,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鸭群在污秽的浅水池或浅水塘内交配、公鸭的外生殖器发生溃烂等,均能传播本病。

病鸭输卵管常因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炎,使输卵管伞部粘连,漏斗部的喇叭口在排卵时不能打开,卵泡不能进入输卵管而掉入腹腔引发本病。

症状: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活动,两脚紧缩,蹲伏在地。下水后常离群独自飘浮,羽毛湿水(俗称游毛)。肛门周围粘满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有粘性蛋白状物

或黄色碎片,粪便中有时混有蛋清、蛋黄。腹部下垂膨大。病鸭后期食欲废绝、失水、眼球凹陷,发病1周左右衰竭死亡。鸭群产蛋率缓慢下降。

剖检: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而混浊液体,混有破损的卵黄。腹腔内脏器官表面覆盖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相互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点

卵巢变形萎缩,卵子出血、死亡。腹腔内卵黄存在时间长久,则凝成硬块,切面呈层状。

防治:平时应加强对鸭群的消毒卫生措施。对种用公鸭应逐只检查,发现外生殖器有病变的公鸭,一律淘汰。不到污秽浅水池、塘内放牧。保持产卵窝干燥清洁。

及时隔离病鸭。药物治疗可选用:(1)、氟本尼考1克10-20斤料。连用3-5天

(2)、头孢类1克3-20斤料。连用3天

(3)、丁氨卡那1克15斤料。连用3天【鸭病诊断与防治】

(4)、黄连解毒散1-3克/只.天。连用3-5天

(5)、因配种需要,不能淘汰的公鸭,外生殖器有病变的,用双氧水清洗,并在病变部位涂擦抗菌素软膏或5%碘甘油,每天1-2次。

【鸭病诊断与防治】

9、鸭出败(禽出败、霍乱)

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除鸭外,鸡、鹅和火鸡等家禽都能感染发病。由于病禽常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统称禽霍乱。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少发。

症状:症状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

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42.5℃-43.5℃,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天内死亡。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

篇四 鸭病诊断与防治
常见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

第一部分 病毒病

【鸭病诊断与防治】

1、鸭瘟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各种年龄均发病,但以成年鸭发病和死亡比较严重,一月龄一下发病少

春夏之交和秋季比较容易流行

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诊断要点】

眼睛流泪、鸭子不愿意下水

鸭子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下痢,绿色或则灰白色稀粪

口腔、咽喉头有坏死病灶、食道有条纹状溃疡、泄殖腔黏膜出血或则溃疡(特征病变) 小肠有出血环、心内膜有出血

【实验室诊断】

elisa PCR

【治疗方案】

疫苗接种:鸭瘟弱毒疫苗20日龄接种,免疫器达6个月

80天可以再接种一次

2、鸭病毒性肝炎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一周内鸭发病死亡率极高,一月以上的鸭子很少发病死亡,成年鸭不表现临床症状 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不经蛋传播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诊断要点】

神经症状,角弓反张俗称“背脖病”,肌肉抽搐

潜伏1-4天,死亡快

肝肿大,质脆,棕黄色,表面见有出血斑点,胆囊充盈。

肾肿胀与充血。

脾有时肿大。

【治疗方案】

鸭群发病的初期,可应用高免蛋黄抗体治疗(山东信得、洛阳普莱柯、四川绵阳宝来生物有批号),每羽注射0.5-1.0毫升,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3、水禽副粘病毒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病是鹅和番鸭群发生一种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与品种的鹅和番鸭均可感染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在一周内传染全群,死亡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80%。国内已分离鉴定了多株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

鹅和番鸭都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而引起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所产的蛋也可能带毒。已知本病毒对鹅、番鸭和鸡均具有高度的致病性。

【诊断要点】

病禽精神沉郁,减食以至食欲废绝,腹泻,便稀,有的呈红色。部分病禽头部肿大,下颌部出现水肿,刺破后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病程约2~3天。邻近的散养鸡则出现发病和死亡。

自食道—腺胃交界处、肌胃角质层至直肠—泄殖腔交界处粘膜出现严重的出血和溃疡灶,溃疡灶大小不一,从米粒大小至豌豆大小,并在部分溃疡灶表面附着黄色伪膜。肌胃角质下散布芝麻粒状出血点,严重者溃疡灶密布整个胃肠道(故称之为“溃疡性胃肠炎”)。胃肠道内容物呈鲜红或暗红色,少数鹅泄殖腔、法氏囊粘膜出血、溃疡和形成黄色伪膜。肠内容物涂片镜检,可见到大量的红细胞。

脾硬化,实质密布白色坏死灶。

肺淤血,胰腺和脂肪组织表面出现出血点。食道粘膜未见异常。

【预防与治疗方案】

鸡新城疫Lasota弱毒疫苗5—10头份肌肉注射免疫

用鹅副粘病毒病油佐剂灭活疫苗,于7—15日龄肌肉注射免疫,每羽0.25-0.5ml,在7—10天左右产生免疫力,可有效地预防鹅和番鸭发病。种鹅应在产蛋前1—2周再以灭活苗接种一次。 4、鸭流感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以20日龄至产蛋初期的青年鸭(鹅)最多见

鸭的发病率可高达100%,

【诊断要点】

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骤减以致废绝,饮水增加,粪便稀薄呈淡黄绿色,部分鸭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睛失明,角膜浑浊。番鸭以精神沉郁为主要死前症状,鹅和蛋鸭品种则在濒死期大量出现神经症状。

产蛋鸭感染后,数天内,鸭群产蛋量迅速下降,有的鸭群产蛋率由90%以上可降至10%以下或停蛋。发病期常有仅为正常强的 1/2~1/4重量的小型蛋、畸形蛋。虽然蛋黄小,但肉眼看不出蛋黄和蛋清的变化。

急性死亡的患鸭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脂肪有散在性出血点。

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土黄色,有出血点。

脾脏肿大,表面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点。

心脏冠状脂肪有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条状坏死灶。

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灶。

部分病例腺胃乳头出血。

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在空肠、回肠粘膜有间段性1厘米左右环状带,环状带有的病例呈灰白色、出血性或紫色溃疡带,这种特殊的病变从浆膜面即清楚可见。

肾脏肿大,呈花斑状出血。脑膜充血,尤其是小脑。

患病产蛋鸭主要病变在卵巢,卵泡膜严重充血、出血,有的卵泡萎缩,蛋白分泌部有凝固的蛋清,个别病例卵泡破裂于腹腔。

【预防与治疗方案】

商品鸭在雏鸭免疫接种4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留种的种鸭群在产蛋前15~30天进行免疫,免疫种鸭群后代的雏鸭,可在15~ 20日龄进行首免,种鸭免疫后3个月再次进行免疫。

5、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病诊断与防治】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主要侵害2—7周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是危害鸭的主要疫病之一。不同品种的鸭均易感,以2—4周龄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鸭偶有发生,成年鸭发病极为罕见。

【诊断要点】

鸭突然发病,病初呈现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眼、鼻流出分泌物,轻度咳嗽、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昏睡、腿软,不愿走动或行走瞒珊,部分鸭出现跛行,跗关节炎症肿胀。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震颤、头颈和双腿伸展呈现角弓反张。病程一般为2-3天,日龄较大的鸭可达一周以上。幸存鸭生长受阻。死亡率差异较大,为5-75%,与发病日龄、饲养方式、环境优劣、病菌毒力和应激等因素有关。

眼鼻周围粘液较多,特征性病变为全身浆膜面的纤维素性炎症,如心包膜、肝表面、气囊壁等粘附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淋巴小结坏死,呈斑驳状。打开颅腔可见到纤维性脑膜炎。背下部或肛门周围皮肤发生坏死性皮炎,在皮肤和脂肪层之间可见淡黄色渗出物。

【预防与治疗方案】

疫苗免疫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7—10日龄注射免疫后,1周左右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磺胺类药、青霉素、林可霉素、蒽诺沙星抗生素治疗连用三天

6、禽霍乱

【发病年龄流行季节】

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途径。通常在青年或成年禽群中多发,幼禽也时有发生,近年来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诊断要点】

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爆发的初期,病禽无明显的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肥胖和产蛋率高的禽较易发生。

急性型:病禽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43—44℃ ,食欲消失,渴欲增加,离群独处,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愿走动,头缩藏于翼下呈昏睡状。鼻和口中流出粘液,常频频摇头。 呼吸困难,冠髯和肉髯呈肿胀 、青紫色。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

急性病例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

肝肿大、质脆,表面密布灰白色和针尖状的坏死灶。 肺充血和出血,肠道粘膜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变化。

【预防与治疗方案】

禽霍乱菌苗,如禽霍乱731弱毒菌苗、禽霍乱油佐剂灭活菌苗、禽霍乱蜂胶苗等。也可应用巴氏杆菌自家灭活菌苗免疫效果良好。

常用的防治药物:

1.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异恶唑,按0.4—0.5%混于饲料中,连服数日。

2.抗生素:成年禽肌注青霉素、链霉素5—10万单位,连用3-4天。其它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情况也可选用。

3.喹乙醇:按每公斤体重20—30毫克的剂量拌料喂用3—5天。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服用时间,以防中毒。

4.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的剂量拌料饲喂或肌注,连用3-4天,可迅速控制疾病。

篇五 鸭病诊断与防治
常见鸭病防治

篇六 鸭病诊断与防治
常见鸭病防治技术

编辑部老师您好:

我的两篇论文在编写期间,滨州市畜牧站杜高唐和惠民县李庄兽医站高传喜同志参与资料提供和校对,对本文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申请在作者一栏中添加两位作者,请予核准。 马耀梅

常见肉鸭疫病与综合防治

博兴县吕艺镇畜牧兽医站马耀梅 惠民县李庄兽医站高传喜 滨州市畜牧站杜高唐

摘要:肉鸭养殖是目前养殖户短平快致富产业。但是由于疫病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肉鸭养殖效益。本文总结了几种肉鸭常见疫病、营养病、混合感染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为我市肉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肉鸭 常见病 防治【鸭病诊断与防治】

随着肉鸭养殖的迅猛发展,疫病发生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肉鸭成活率平均为94.6%)成为制约肉鸭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瓶颈因素。本文通过深入养鸭户调研,总结了以下几种肉鸭常见疫病、营养病、混合感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促进樱桃谷鸭产业的健康发展。

1.鸭坏死性肠炎。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成年鸭。

1.1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1.2防治。

1.2.1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痢特灵、杆菌肽,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百服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

1.2.2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

2.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2.1症状。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剖检后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

2.2防治。

2.2.1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ml,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ml。

2.2.2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鸭瘟。鸭瘟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3.1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3-4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3.2防治。本病无特效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3.2.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ml;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ml。

3.2.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4.鸭副粘病毒病。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4.1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4.2防治。

4.2.1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0.5ml。

4.2.2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4.2.3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包括流动水面)。

5.磺胺类药物中毒。服用磺胺类药物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都会引起肉鸭磺胺类药物中毒。

5.1症状。急性中毒的病鸭表现为兴奋、拒食、拉稀、痉挛、麻痹等症状。慢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腹泻,粪便呈酱油色。病鸭出现溶血性贫血,产蛋量减少或产软壳蛋。

5.2防治。停止喂服磺胺类药物,同时喂给1%~5%的苏打水。

6.黄曲霉毒素中毒。肉鸭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引发本病。

6.1症状。本病以损害肉鸭肝脏为主要特征,病鸭的食欲逐渐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样。本病的死亡率可达100%。

6.2防治。该病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要停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很快就会停止发病。因此,在高温多雨季节,饲料要注意防霉。

7.食盐中毒。误食(饮)含盐量过大的饲料(饮水),均会引起食盐中毒。

7.2症状。病鸭食欲不振,渴感增强,口、鼻流出黏液,精神委顿,两脚无力,行动困难,常瘫痪,呼吸困难,鸣叫不安。

7.3防治。立即停喂含盐的饲料与饮水,给予加糖的清洁饮水,并多喂些青绿饲料。

8.混合感染。当前的禽病在发生和流行上,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相当普遍,使对禽病的诊治和防治越来越复杂,现举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

8.1症状。病鸭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羽毛松乱、精神不佳,排出含有气泡的灰白色糊状稀粪,继而排出黄色或绿色糊状粪便,有的泄殖腔红肿外翻、眼睛流泪,眼睑被粘性分泌物粘在一起,有的还可挤出豆粒大的灰黄色干酪样分泌物,生长缓慢,迅速消瘦,病鸭打喷嚏、甩鼻、张口呼吸,部分病鸭可见摇头或头颈扭曲、转圈,受刺激后表现更为突出,身体平衡失调,甚至后退倒地,最后虚弱而死。剖检: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液体和胶冻样液体,肠管内充满气体,粘膜呈条、片状出血,肝脏肿大并有灰白色坏死灶,心包内充有胶冻样渗出物,脑膜水肿,有针头大的出血点,气囊和肺部变化突出,

在肺脏、胸腹部气囊、胸腹腔浆膜、心外膜、肚脐上有米粒大至黄豆粒大的黄白色结节,呈球形,易剥离,质地坚硬,呈橡皮样,胸腹部气囊膜增厚,呈云雾状混浊,有的病鸭可引起肺水肿,整个肺脏成为黄白色干酪样物,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黄色结节。

8.2治疗。

8.2.1可肌注庆大霉素,1万国际单位/公斤体重,每日2次,连用3天,或每公斤体重5000单位拌料,连用4天,同时卡那霉素饮水,每只鸭1.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4天。

8.2.2每100只鸭用50万单位的制霉素,拌入少量饲料中饲喂,每日2次,连喂5日,同时用硫酸铜饮水(1:3000)连用5天,并在饲料中加喂维生素C粉,每100千克饲料中加100克维生素C。

8.3.3上述措施应综合应用,另外加一些辅助措施:鸭舍、用具用0.5%的过氧乙酸消毒,每天1次,加强鸭舍通风,及时清除潮湿垫料,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及时灭鼠。

马耀梅,女,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畜牧兽医站,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邮政编码:256506

联系电话:0543—3386961 13210400228

篇七 鸭病诊断与防治
几种常见鸭病及其综合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相关热词搜索:养鸭与鸭病防治 鸭病诊断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鸭病诊断与防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鸭病诊断与防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337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