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稻田养鳝鱼

稻田养鳝鱼

2017-06-14 10:47: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稻田养鳝鱼(共7篇)任超稻田养黄鳝降低成本技术高[科技苑视频][科技苑]任超养黄鳝有新招(20130410)  本视频由CCTV7科技苑官网提供【导读】:明明是养黄鳝,却在泥子里放泥鳅 、放草鱼,四川内江的任超,这样做到底有何目的呢?养黄鳝,还用上了河蚌来喂,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节目文稿】:任超养黄鳝有新招 【主...

篇一 稻田养鳝鱼
任超稻田养黄鳝降低成本技术高[科技苑视频]

篇二 稻田养鳝鱼
规模化养殖黄鳝的四种养殖模式   黄鳝规模化养殖的模式,与小面积的试养模式完全不同,它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样板。也就是说,它的模式是在某些方面借鉴他人的样板,然后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当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养殖模式。
  
  (1)黄鳝稻田养殖模式 利用稻田的浅水条件和良好的遮荫环境套养黄鳝,湖北省各地多见。这种养殖模式是将保水性能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后作为养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可管理几十亩%乃至上百亩。
  
  稻田养鳝的优点很多,它既不影响水稻的耕作、管理和收获,也可以利用稻田里良好的浅水条件和遮荫环境,实行黄鳝的半人工、半野生养殖,从而提高农田产出率。
  
  在稻田里套养黄鳝,鳝苗生长快,病害少,自然繁衍率高。
  
  此外,养鳝稻田中的天然饵料较多,因此,人工投饵不必。
  
  稻田养鳝也有一些缺点,如①捕捞困难;②稻田施肥要“减量增次”;③稻秧施药要求严格;④敌害较多等。
  
  虽然稻田养鳝存在一些缺点,但只要掌握相关技术,所有的缺点都是可以克服的。
  
  (2)黄鳝网箱养殖模式 利用网箱大面积黄鳝养殖,是在同一水域或多个水域中,布置多个网箱,使之连成一片,形成整体规模。这种养殖模式,可统一管水、统一防病治病、统一防控敌害,且网箱群体能相互作用,使大面积水域始终保持缓升缓降的基本恒温状态。
  
  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甚多:①鳝苗生产快;②敌害少;③管理方便;④鳝苗等级区分严格;⑤投苗时间界线明显;⑥捕捞容易。但是,采用这种养殖模式也有许多缺点(
  ⑤9〜10月期间,箱内的水生植物虫害严重。
  
  单个或多个小面积的网箱养鳝,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流行,其成功率在98%以上。如果将网箱布设成规模化养鳝,只要掌握其技术要点,成功率可达100%。这是因为网箱养鳝的最大失败原因是,水体温度夏季过髙或水体温差短时间内过大。如果在同一水体中,按规格将网箱布设成一片,那么这一问题就随之解决了。
  
  (3)黄鳝围湖养殖模式 围湖养鳝是黄鳝半人工、半野生养殖的大动作。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夹沟造堤,围其湖滩的浅水部位;
  
  二是用网片包围一定的范围。这两种方法同有其长,各有其短。其优点在于:①黄鳝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生长极快;②所包围的范围内鳝苗的发病率极低;③黄鳝的自然繁衍旺盛。缺点是:敌害严重,收获困难。特别是围网养殖模式,网片的破漏现象严重。
  
  围湖养鳝是一种典型的仿自然养殖法,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只要精心管理,有投人必有较大的收益。
  
  (4)黄鳝沟渠塘堰养殖模式 利用自然沟渠塘堰,普而广之地养殖黄鳝,是充分利用闲置水域生财捞宝的好门路。但这种养鳝模式,需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去做好改造与饲养工作。
  
  其优点有:①所饲养的鳝苗发病率低;②鳝苗生产快且自然繁衍旺盛;③投资省,见效快;④自然饵料较充足;⑤防病治病用药效果好;⑥黄鳝越冬安全。但是,敌害严重,黄鳝外逃现象严重,收获困难。
  
  利用自然沟渠塘堰大规模地养殖黄鳝,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暴雨天气泄水和池水外排等问题。因为黄鳝遇急流和池水猛涨时,有极高的外逃本领。  

篇三 稻田养鳝鱼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

一、稻田养鱼工程模式 稻田养鱼,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几种稻田养鱼的方式和技术要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㈠平田式。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顶宽50厘米左右。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沟的设置形式为在稻田内田埂 底基一半处开挖1圈环沟,面积为0.067公顷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二端与进、排水口相接,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稻鱼兼作养成鱼时,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0.067公顷30公斤左右,若在第1季种稻养鱼后,第2季只养鱼而不种稻时,0.067公顷产鱼的设计产量可达80-100公斤。

㈡垄稻沟鱼式。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1圈主沟,沟宽50-100厘米,深70-80厘米。垄上种稻,一般每垄种1行水稻,笼之间挖垄沟,沟宽小于主沟。若稻田面积较大,可在稻田中央再挖一条主沟。总开沟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左右,设计养鱼产量为0.067公顷80-100公斤。

㈢鱼凼式。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稻田内按田面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鱼凼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面积的5%-8%,深2-2.5米,鱼凼一般设在田中央或背荫处。但不能设在进、排水口及田的死角处。鱼凼的形式以椭圆锅底或长方形为好。鱼凼最好挖成二级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处按坡比1:0.5开挖,而下部则按1:1开挖,两部分中间留1宽30厘米的平台。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不塌陷,应用石条、石板、水泥板、碎石等护坡。为防止淤泥进入鱼凼,应在口边缘筑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田的四周距田基3-3.5米处开挖一圈40厘米深、30厘米宽的环沟。0.067公顷养鱼设计产量为50-70公斤。

㈣沟池式。此种方式是小池和鱼沟同时设置,总开挖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15%,小池设在稻田进水口一端,开挖面积占田面的4%-8%,呈长方形,深1-1.5米,上设遮荫棚。池与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田内可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30-40厘米、深28-30厘米。中央沟呈"十"字形或"#"字形,使沟、池相通。

㈤流水坑沟式。这是根据流水养鱼原理而设计出的一种稻田养鱼方式。此种方法是在稻田的进水口一端距进水口1米处开挖深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4%-8%比例的流水坑(又称宽沟),与田面交接处设高15厘米、宽20厘米的小田埂,小田埂与田间设2-4个缺口,使坑内水与田内水相通。此外鱼坑也可设在田中央。田的中央设"十"字形中央沟,田四周设一圈环沟。沟的宽、深均为25厘米。沟、坑要相通。养鱼设计产量每0.067公顷可在50公斤以上,但不超过80公斤。

二、饲养成鱼种类

1.饲养成鱼种类

在水稻田中饲养成鱼,就是将冬片鱼种或大规格鱼种,放入稻田中养成大鱼。成鱼又称食用鱼或商品鱼,表示可以食用或作为商品出售。稻田饲养成鱼的种类,以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滤食性鱼类为辅,实行多种鱼混养。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杂食性鱼类有鲤鱼、彭泽鲫等;滤食性鱼类有鲢鱼、鳙鱼。此外,适合稻田饲养的鱼类还有泥鳅、黄鳝、罗非鱼、乌鱼和鲶鱼等。这些鱼类鱼种来源方便,可以自行繁育或就近采购;能适应和充分利用稻田中的饵料生物资源;能适应浅水生活,耐高温、耐低溶氧;生长快,能在短时期饲养成食用鱼。这些鱼类性情温和,不易逃逸。稻田实行多种鱼混养,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要确定一种主要鱼类和几种搭配放养鱼类。适合作为主要养鱼类的有鲤鱼、草鱼、彭泽鲫、罗非鱼、乌鱼、鲶鱼等,其它鱼作为搭配饲养的鱼类。

三、鱼种规格与放养量

稻田养成鱼应放养大规格鱼种,全长16厘米以上,尾重50克以上;鲤鱼、鲫鱼规格可以适当小一些;如套养鱼种,可放全长3~5厘米的夏花鱼种。鱼种要体质健壮,背部肌肉宽厚;体表光滑,无伤无病,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动活泼,集群游动,溯水性强,受惊时迅速潜入水中;放入盆中窜蹦跳跃。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根据稻田条件和计划达到的鱼产量而定。计划1/15公顷稻田产成鱼5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7~10公斤,约130~190尾,套养夏花鱼种300~400尾;计划1/15公顷稻田产成鱼75公斤,放大规格鱼种10~13公斤,约190~250尾,套养夏花300尾左右;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10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13~17公斤,约250~320·尾,套养夏花鱼种200~300尾。如果鱼种规格稍小,放养尾数相应增加。鱼种放养比例,一般主养鱼1种占50%~60%;搭配养鱼扒12种占40%~50%。例如主养草鱼50%,鲤、鲫鱼25%左右,鲢鳙鱼25%左右;或主养鲤鱼60%;草、鲢、鳙鱼40%左右;

四、放养鱼种的准备工作

鱼种放养前要对鱼溜、鱼沟进行整理,并对鱼溜进行药物消毒,以杀灭鱼溜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乙消毒药物大都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不仅能起到消毒作用,还可以肥水和调节酸减度。生石灰用量按鱼溜水体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水用量200克,溶化后泼洒,7~10天后可放鱼。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用量是每立方米水用量20克,用法同上。鱼溜消毒后灌水并每1/15公顷田施放粪肥60公斤左右。鱼种下田前,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杀死鱼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消毒常用的药物及浓度为:3%~4%食盐水;百万分之10的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药);百万分之20的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百万分之0.7的硫酸铜(每立方米水用药0.7克)。消毒时把鱼种放进盛有药水的木桶中,浸浴15~30分钟。鱼若活动正常,消毒时间可长些;鱼若严重浮头时,应尽快把鱼捞出放入清水中。

【稻田养鳝鱼】

五、放养鱼种的注意事项

稻田养鱼饲养周期短,鱼种放养时间越早越有利鱼的生长。大规格鱼种大多于春节后放入鱼溜内饲养,套养的夏花鱼种应在5月中、下旬放入田中。鱼种放养时要特别注意水的温差,就是运鱼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高低差,相差不能超过5度。忽视水的温差,常造成大量鱼种死亡。为此当鱼运到田边,应先将田中清水逐渐加入运鱼容器内,使水温慢慢一致,将少量鱼放入鱼溜中,半天后鱼如无异常,再将鱼种全部放入田中,以防鱼溜消毒药性未消而使鱼种中毒,鱼溜消毒后施放粪肥,使田水爽而肥,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做到鱼种肥水下田,下田就有适口的饵料。切忌将鱼种放入混浊或泥浆水中,以免造成鱼种死亡,从而降低成活率。

六.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后,要加强饲养管理,早、晚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要注意鱼的活动情况有无异常、拦鱼栅是否安全以及田水深浅、有无大风大雨的天气变化等。 大规模鱼种放养在

鱼溜中,水温渐高,要注意加注新水;少量多次勤喂饵,饵料放在饵料台、饵料架内饵料台、饵料架的制作与饲养鱼种的台架相同。套养夏花鱼种,另设小鱼饵料台一个,台周围上拦栅,使大鱼不能进入。水稻圆秆后,通过鱼沟使大规格鱼种从鱼溜进入大田,饵料仍在鱼溜中喂给;上、下午各喂一次,使鱼种养成在鱼溜中集中的习惯。依靠稻田内的天然饵料;每秒15公顷稻田产鱼10~15公斤,超过这一产量必须喂饵、谱肥。以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50公斤计算,总给饵:50公斤以上施肥250公斤以上。饵料为米糠、麦麸、豆饼、莱粕、豆渣、酒糟等;肥料为经过发酵的猪牛粪;还可以喂给浮萍、水草及嫩陆草。双季稻在早稻收割时,将田中的鱼群通过鱼沟慢慢引入渔溜内饲养,待晚稻返青后,再通过鱼沟让鱼群进入大田。鱼群在鱼溜期间,要加深水、常换水,并搭建遮阳棚。此时,还可以将达到食用鱼规格的成鱼,捕出食用或出售,以降低鱼溜中鱼的密度,有利鱼类的安全生长。成鱼一般在冬季起捕,套养的鱼种可放在鱼溜中越冬;冬闲田和低洼田仍可继续蓄水养鱼。冬季田水要加深到60厘米以上。

七、防病除害

病害防治是成鱼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除鱼溜消毒、鱼种消毒外,还要做好食物消毒和药物防病。6~8月,每半个月每立方米的水用漂白粉1克或生石灰10克,溶化后泼洒在鱼溜、鱼沟中防病;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或大蒜、马齿苋防病,每公斤鱼用土霉素0.5克,大蒜或马齿苋20克连用3天。成鱼常发生的病有以下三种:①赤皮病。因鱼体受伤引发,如捕捉、搬运、放养等操作大意,伤害鱼体形成细菌感染。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溃烂,鳞片脱落,鳍条破损,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内脏发炎。治疗方法:水中遍洒漂白粉,使水中药液浓度达百万分之1(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同时喂磺胺噻唑药饵,用量为每10公斤鱼第1天用0.5克,第2~6天减半。②烂鳃病。病鱼体色特别是头部发黑,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近圆形小区,鳃丝末端发白腐烂并拖有污物。可使用漂白粉治疗,用量同上。③肠炎病。患病的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将鱼提起时,有浓血粘液流出;肠内有大量黄色浓血粘液,严重时肠粘膜溃烂。治疗方法:每10公斤鱼第1天用磺胺胍1克,第2~6天用量减半,每天一次,连用六次。将药粉拌饵料,制成药饵喂鱼。以上三病俗称“老三病”,对草鱼、鲤鱼危害特别大,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篇四 稻田养鳝鱼
黄鳝的稻田养殖技术

黄鳝的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养殖黄鳝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

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70cm,底宽60cm,顶宽45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3、黄鳝放养:挑选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选择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作养殖品种较佳,生长较快,放养规格为5~20cm。运回的鳝苗在放入池中以前,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霉病,又可消除鳝苗体表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饲养管理【稻田养鳝鱼】

①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d换水1次,夏季3d换水1次。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②饵料管理:鳝种放养后3d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人蚕蛹、蝇蛆、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4%,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7%。

③病害管理:病害的防治在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苗种在放养前要消毒,养殖沟在鳝苗投入前7~10d,每平方米需用

生石灰0.3kg清塘消毒,平时每半个月用15mg/L的生石灰溶液消毒,做好预防工作。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需内服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防止黄鳝逃逸。

篇五 稻田养鳝鱼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首先,稻田养鱼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它能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去除稻田杂草,减轻污染。第二,稻田养鱼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它既能减少农药和肥料的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加稻谷和鱼的产量而增加收入。第三,稻田养鱼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它能提高水土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从而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稻田养鱼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的发展有它的可行性。总之,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稻田养鱼;生态农业;效益;发展

前言: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田中的农业生产,实现稻鱼互利共生,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它其实是一种循环经济型的生态农业。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稻田养鱼在中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在农业自然资源逐渐劣化、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发展传统、绿色、高效型的生态农业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而稻田养鱼无疑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下面就将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各种效益进行综述。

1.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淡水养鱼的国家。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在圃渔,十一月”的记载,可见中国最早的池塘养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而稻田养鱼是淡水养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记载,已有1700年的历史[2]。关于稻田养鱼的起源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争论,但有文献和考古证据双重证明的“东汉说”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其中依据的文献[1]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四时食制》,书中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考古证据[1][3]为上世纪后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四川(1977年)、陕西(1978年)等地的汉墓中,陆续发现水田模型多件:如四川新津宝子山水田模型,田中横穿一沟渠,渠中有游鱼;陕西汉中出土的稻田模型,一边为陂池,一边为稻田,中隔一坝,进出口有捉鱼的竹笼和提升式平板闸等等。但从民族发展史来看,生活于我国南方习惯了 “饭稻羹鱼”生活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由于战乱而辗转迁徙于西南边疆等地区,渐渐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稻田养鱼”。直至明、清时期,稻田养鱼在贵州开始盛行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稻田养鱼经历了恢复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完善、快速发展三个时期[4]。目前,由于稻田养鱼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上对名特优养殖产品的需求,稻田养鱼正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稻田养鱼产生的效益

2.1 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因为田间的杂草及虫类都是鱼的天然饵料,而且农药对养鱼不利,故该系统内很少或不喷洒农药。这样并没有把一些杂草或

害虫完全从该系统内除去,这对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很有利的。

稻田养鱼可有效减轻虫害。据田间试验测定[5],在“稻田养鱼”复合种植系统中,鱼能吃掉稻田中害虫的50%以上。这是因为,作为水稻害虫的二化螟虫、稻象鼻虫及食根金花虫等害虫个体发育都足在水中度过的,这些幼虫,是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有些稻田害虫,如稻飞虱,虽未有幼体在水中度过,但在风吹雨打时被吹入田中,同样被鱼食用。

稻田养鱼可有效减少农田杂草。稻田杂草危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除了与水稻争肥之外,还争空间、水分和阳光。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10%~

[6][7]30%。稻田的中耕除草,除人工除草外,许多地方还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栾浩文[8]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对稻田杂草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它可以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条件下,有效地防除稻田稗草、

[9]慈姑、眼子菜、水马齿、莎草。张春梅等通过调查发现,杂草丰富时,草鱼

会优先取食稗草,在稗草数量减少后,一些阔叶杂草和莎草也基本被取食完。

稻田养鱼可减少环境污染。据报道[10],在喷施的农药中,99.9%都挥发到大气、淋溶流失到土壤和水域中或残留于作物中,所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也只有40%左右。稻田养鱼集灭虫、除草、中耕、施肥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和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2 经济效益

稻田养鱼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鱼类摄食的杂草30%左右能被鱼消化吸收,其余的70%左右成为鱼粪归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肥田的效果,减少了化肥的用量[11]。养鱼田中水溶性的N、P、K分别是非养鱼田的1.7~1.9倍、

[12]6.7~8.7倍、1.9倍,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稻田养鱼可节省农药10~15元/

亩,减少用药次数1~2次[5]。

稻田养鱼可以增加稻谷和鱼的产出,从而增加收入。有研究表明[13],1公顷养鱼稻田增产稻谷225~450kg,生产鱼产品450~750kg,增加收入5250~10200元。据相关统计[14],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稻谷产量可较单一种植水稻系统提高5%~15%,稻鱼共生系统较单一种植平均增加利润300~750元/公顷。【稻田养鳝鱼】

可以依靠稻田养鱼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比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结合”生产形式,以及由此引申的田鱼文化、田鱼村的旅游资源和田鱼产品,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现代渔业文化产业[15]。

2.3 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实现了立体开发农业,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我国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而稻田养鱼将种植与养殖同步,实行一水两用、一地两用,使农业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

稻田养鱼可以加快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稻田养鱼不仅能提供鱼产品,而且促进水稻增产,又有利于农渔各业调整作物结构,安排各业用地。因此,发展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稻田养鱼可以改善食物结构,有利于人民健康[5]。鱼类含有较丰富的优质

蛋白,只有产量增加了,才能使全民都能吃到,从而增强体质。尤其是在一些不能大面积开展水产养殖的山区,更应发展稻田养鱼[16]。

一些稻田养鱼条件优良又历史悠久的地区通过开办各种活动发展田鱼文化,比如如浙江青田县围绕田鱼开展的民俗活动:鱼灯节、鱼灯舞[15],开展观光旅游产业,丰富人民的生活。

3.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可养鱼稻田有600多万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足四分之一。制约我国稻田养鱼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投入比常规农业生产高,而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还不够重视,对农户的补贴少甚至没有[17];稻鱼工程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稻田养殖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渔业方面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4];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稻田养鱼的相对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多,剩余的老、弱劳动力不能满足稻田养鱼发展的要求。

4.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稻田养鱼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对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食品结构方面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很高。其可行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我国大陆除西藏、宁夏以外,其他各省(区、市)都发展过稻田养鱼[11];第二,现已培育出如瓯江彩鲤[18]、云斑鮰[19]、彭泽鲫[20]等适宜稻田养殖的田鱼品种;第三,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世界领先,育成适合养鱼稻田种植的强分蘖能力与高LAI且高秆的品种[21]已不是难题;第四,对一些进城就业困难的农民进行培训,让其进行稻田养鱼的管理工作,这样既为就业困难的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养鱼具有有效减轻甚至防除农田的病虫草害,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效益;它节肥省药,增产增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充足供应,改善人们饮食结构,富含田鱼文化,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它对于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尤其在一些机械化作业和大面积水产养殖较困难的山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在某一地区先发展一两个稻田养鱼生产龙头企业,起领头和示范作用。在稻田养鱼方面增加科技投入,开发适宜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与高效肥料,并制定一些使用。标准对农民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有意识地参加到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中来,并派专业人士培训。最后,应推进稻田养鱼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农村经济产业,继续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芸, 王思明.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以贵州稻田养鱼为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3):79-83

[2] 黎玉林. 广西稻田养鱼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宏观影响[J]. 淡水渔业, 2006,36(6):44-48

[3] 夏如兵, 王思明.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

田稻鱼共生系统” 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5):245-249

[4] 黄太寿, 宗民庆.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 中国渔业经济, 2007,(3):27-29

[5] 黄国勤. 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 耕作与栽培, 2009,(4):49-51

[6] 李月梅. 稻田养鱼生态效益[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15(1):1-5

[7] 吕东锋, 王武, 马旭洲, 陈再忠. 生态渔业中稻田养鱼(蟹)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3):51-55

[8] 栾浩文, 辛国芹. 稻田养鱼除草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03,(10):11-12

[9] 张春梅, 杨国林. 绿色水稻“鱼除草”试验简报[J]. 北方水稻, 2009,39(4):33-35

[10] 吴春华, 陈欣. 农药对农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2):341-344

[11] 王雨林. 稻田养鱼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7):13256-13258

[12] 刘元生, 孟庆红, 何腾兵, 罗海波, 钱晓刚. 稻田生态养鱼水质动态与水稻生长及经

济效益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03,(5):5-6

[13] 王华, 黄璜.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18(1):71-75

[14]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J]. 中

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16(4):991-994

[15] 闵宽洪, 郁桐炳.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发展的新模式-从传统田鱼生产到现代渔

业文化产业[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27(1):25-28

【稻田养鳝鱼】

[16] 张时祥, 陈志俭, 林银康. 山区稻田养鱼发展思路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

【稻田养鳝鱼】

2004(1):49-50

[17] 刘某承, 张丹, 李文华. 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

江省青田县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1):164-169

[18] 陈志俭, 谷定贤, 陈坚, 胡益谦, 王和静, 陈晓闹. 单季稻田养殖瓯江彩鲤技术[J].

水产养殖, 2009,30(7):13-14

[19] 谢巧雄, 武秀丽, 李江, 张嘉君, 吴建华. 稻田主养云斑鮰和单养鲤鱼经济效益比较

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01,29(2):24-26

[20] 稻田养殖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课题组. 稻田主养彭泽鲫及其防治病虫害的试验研究

[J]. 江西水产科技, 1999(2):20-23【稻田养鳝鱼】

[21] Yang Yong, Zhang Hong-cheng, Hu Xiao-jun, Dai Qi-gen, Zhang Yong-jiang.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and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in Rice-Fish Farming System[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5(2):103-110

篇六 稻田养鳝鱼
稻田养鱼技术

篇七 稻田养鳝鱼
稻田养鱼


稻田养鳝鱼相关热词搜索:稻田大棚养鳝鱼 稻田鳝鱼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稻田养鳝鱼”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稻田养鳝鱼"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338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