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农业立体种植

农业立体种植

2017-06-14 10:52: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农业立体种植(共7篇)林剑:50亩的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探索[科技苑]城里人的田园梦(二)50亩的循环链(20131105)   一个在北京市有车有房的人,为了一个梦想,拿出全部积蓄,在农村承包了50亩地。在这块地里,他种菜、养鸡,十年耕耘,痴心不改。特别的方法能否换来特别的收获?他的田园梦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林剑用了1...

篇一 农业立体种植
林剑:50亩的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探索

  [科技苑]城里人的田园梦(二)50亩的循环链(20131105)  

  一个在北京市有车有房的人,

  为了一个梦想,拿出全部积蓄,在农村承包了50亩地。

  在这块地里,他种菜、养鸡,十年耕耘,痴心不改。

  特别的方法能否换来特别的收获?

  他的田园梦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林剑用了10年时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建立了一家家庭农场。这家农场应用了种养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闭合的循环圈。在这里,林剑逐步摸索出围绕养殖北京油鸡项目进行园区规划,种植品种搭配的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林剑始终没有扩大规模,只想把农场做精做细做成生态农业可以成功运行的样板工程,通过多年实践,不管种植养殖产品,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中蛋品可以做到零残留。

篇二 农业立体种植
河北唐山孙昌印的农业生态园:高效益立体种植养殖园区

  [科技苑]热闹的生态圈(20121217)

  【主持人】:河北唐山的孙昌印从房地产转行投资农业,2008他承包了2000多亩水面和1000多亩稻田,他考察来考察去,最终搞起了农业生态园区,短短的几年,他尽然打造出了一系列的高品质农产品,一个外行,是怎么把风险大周期长的农业项目,搞得风生水起的呢?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是我们养的鱼,大的有10来斤,小的有4到5斤差不多,长势非常好。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养了大概有一年不到八个月吧,长得非常快,它肉质也非常好,产蛋率也挺高,一年产蛋率在一百五到二百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这个猪的肉质都相当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这样肉在市场上能卖到,大概150块钱左右一斤。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这个鸡的肉质非常好,它是野性,它比普通鸡价值要高得多,这种鸡市场销售价格非常,卖得非常好,大概这一只鸡 能长到3到4斤,这样在市场销售到150块钱一只。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我的蟹养得非常好,你看大概这个蟹一个得有三两多,而且非常饱满 非常肥。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你看我们水稻长得多好,今年又是大丰收。

  好家伙,这么多品种,孙昌印的园子里,着实很热闹,水里游着鱼,水上游着鸭,稻田里螃蟹爬行,树林里有猪儿拱土鸡儿刨食,岸边还有羊儿在撒欢。

  这水陆空世界里,看似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其实这些品种之间,存在着循环的生态链关系。这条生态循环链的最终形成,还得从2008年孙昌印承包地后,在水里养起鱼的时候说起。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刚开始我们刚养鱼的时候,感觉这个成本太高,因为它每长一斤鱼的话大概得二斤饵料,我们算了一下,我们放的一百万尾鱼 ,饵料得用几百万斤,所以这样算起来成本太高了。

  孙昌印在湖里主要投放的是花白鲢和草鱼,其中花白鲢80万尾,草鱼20万尾,数量多,每年花的饲料钱不少,为了降低饲喂成本,孙昌印当时请来了专家。专家在整个园区看了一圈后,建议要充分地去利用园区的空间和资源,并站在全局的高度给了一个科学的规划:在园区里养上猪2千头,番鸭1万只,鸡2万只,羊1千头。养的品种多,每个品种还规定了明确的数量,这究竟是什么理由呢?先从番鸭来说起。

  从经济、旅游、实用三个方面考虑,综合考虑选择了番鸭,番鸭属于水面活动的水禽。它在水面游动,首先能增加池塘水体的含氧量,第二个能成为了观光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最主要还有一个其它水禽共有的特性。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白天它水里戏水,戏水直接粪便就排在里边,直接肥水了。

  番鸭喜欢在水里活动,粪便大多数都会排泄到水里,在水里养上10000多只番鸭,这样每天水里就能增加1500公斤左右的粪便,能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加上水里的一些天然饵料,基本上够花白鲢的食物了。

  至于养猪,是为了解决草鱼的饲料。园子里有大片树林,林子里也有很多草,适合散养猪。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猪我养的是散养猪,散养猪主要吃青草为主,吃的基本上是青草每天补充二斤多料一个猪。

  猪是在林子里散养的,吃的主要是草,这样排泄出来的猪粪,经过处理后,就是草鱼很好的饵料。

  【采访】唐山农牧局阚致秀:猪它对纤维消化率是很低的,青草有一部分可消化的纤维它可以消化,大部分的纤维它没有消化,大部份它磨碎,猪排出来以后,在草的成份来说 还是以纤维为主,这个纤维对草食鱼来说,是很好的饲料,再加上我们处理得当的话,其它的营养成份一起进入鱼的饲料里面。

  草鱼以吃草为主,猪粪里还有猪没有完全消化的草纤维,草鱼很容易吸收,另外这种含草纤维的猪粪,很容易肥水,反过来还能有利于水草地生长,同样也能做为草鱼的饵料。

  不过利用猪粪做鱼饵料,可不能直接将猪粪投到池塘里,如果直接投喂,猪粪里面的寄生虫和病菌就有可能导致鱼得病,所以猪粪在投放之前,还要经过发酵处理。往猪粪上洒有益菌,经过15天的高温发酵,把寄生虫卵和病菌杀死,就能成为无害且营养丰富的鱼饲料。孙昌印对于这些处理好的猪粪,在投放前,对于投放量,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采访】唐山农牧局阚致秀:投放比例以立方水体为单位,我们拿这个干物质粪便也就一方,那么一万立方米投一个立方米粪便,这比较安全,如果投放比例大,造成富氧 鱼就死了

  鱼前期长得小的时候,猪粪要投得少一点,随着鱼慢慢长大,投放量就要慢慢增加。前期半月投一次,后期是七天左右投一次,再长得大的时候,可以三天到五天投一次。

  在生态园里,养了2000多头猪,其中1000来头猪的猪粪处理后,投到水里就够草鱼吃了。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雁粪肥水加上猪粪肥,通过这两项大大降低了成本,鱼几乎不怎么喂饵料,几乎是光饵料一年省了大概也在二百万块钱。

  由于养了鸭,圈里还有没有利用的鸭粪;由于养了猪,圈里还余下1000只猪的粪便没有利用;对于这些粪便,孙昌印早就规划好了去处——施进水稻田里。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因为我稻田是一千多亩,一千亩需要很多粪便,我这地方不想用任何一点化肥,全部用农家肥,所以整个园区里用量非常大。

  一千亩水稻田大概需要1000吨的有机肥,而鸭粪和猪粪,也就几百吨,要想水稻不施化肥,照这个算法,还得要增加番鸭和生猪数量,但是从园子的全局考虑,单纯去增加番鸭和生猪是有风险的。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单纯一个养猪跟养雁,这个它抗风能力差一点,万一市场不好的话,它没有抵抗能力,多品种,它抗风险能力强。

  一方面品种单一市场风险大,如果一个品种出问题,可能导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园子里还有些树林以及湖边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也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在专家的建议下,于是就有了鸡和羊这两个养殖品种。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我这个环境,你看四周全部都是青草和野菜,还有树林,这一大片树林,树林里边有虫子,虫子掉下来 这鸡都可以吃,这是很好的饲养环境。

  把鸡养到树林子里,吃是杂草、青菜和虫子,成本不高,而且养出来的还都是原生态的鸡。养的羊,白天将它们都放在湖堤上。湖堤上的草,成为了羊的可口美味,羊自由自在的进行吃草和运动,饲料成本不高,养出来的品质也好。

  【采访】河北唐山某生态园负责人孙昌印:羊的成本很低,羊除了吃草以外,很少给料,所以利用这么好的草,你看吃了以后,羊长得非常好,肉质也非常鲜嫩,这种羊在市场上卖的价钱也很高。

  增加的鸡和羊这两个品种,除了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以外,各种粪便的混合搭配,还能使得肥料里的营养元素更全面。

  【采访】唐山农牧局阚致秀:猪粪、鸡粪、雁粪、羊粪,它们合起来以后,它的营养比较全面,比较单一的粪要全面中,整合起来提高效果20%。

  鸭粪、猪粪、鸡粪、羊粪混合施用,对于水稻来说,比任何一种单一粪便增产效果都明显。孙昌印的生态园里,2万多只鸡,1000多头羊,这些粪便和多余的鸭粪、猪粪混合在一起发酵投放,差不多能满足了1000亩水稻的肥料需求。

  【主持人】::孙昌印不光给稻田提供了天然肥料,另外他考虑到稻田里有害虫和杂草,为了对付害虫杂草,他还想出了既不花钱又高效安全的好办法,那么这是个什么办法呢?广告之后接着聊。

篇三 农业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

二、稻稻菜菜模式

稻稻菜菜生态模式的配置(结构特点)

稻~稻——青瓜~四季豆(萝卜,玉米);

稻一稻一青瓜一青椒(萝十或玉米);

稻——稻一茄子一四季豆;

稻一稻一萝卜一一菜心(番茄)

早稻于2月底至3月初播种,4月上旬移植,7月10日左右收获;晚稻于6月底7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移植,10月上旬收获;第一季冬种蔬菜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移植,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收获;第二季冬种蔬菜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移植,次年1月下旬至2月底采收。

早稻本田生育期95天左右,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晚稻本田生育期80天左右,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第一季冬菜全生育期70—100天左右,其中本田生育期50—80天左右;第二季冬菜全生育期70—100天左右,其中本田生育期70天左右。4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约420天左右,周年多用时间达55天左右,除了育苗期限可不在本田进行外,第二季冬菜还可在本田播种实行套种,第一季冬菜如种白菜、萝卜等,也可在晚稻未收获前实行大田播种(板田种菜)。

稻稻菜菜模式的栽培技术关键

1、选用良种,适时早播,搞好生育期组合

2、塑料秧盘和营养杯育苗,培育健壮全苗

3、合理密植,培育良好的群体结构。

4、科学施肥,加强栽培管理

关键技术(续)

5、重视茎秆回田,不断增肥地力。

6、要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

7、选择市场适销对路优良品种,特别是冬种蔬菜,适时入市是关键。

贵州生态茶园的模式选择

低海拔茶区(<800 m)采用“经济(药用)林木十蔬菜(花卉)十茶树”模式

中海拔茶区(800~1500 m) 采用“经济(药用)果林木十食用真菌十天麻(喜阴药用植物)十茶树”模式

高海拔茶区(>1 500 m)采用“林果木十马铃薯(其它作物)十家畜十茶树”模式。 模式的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保水保肥。

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加快系统的养分循环,使茶园土壤化学营养元素活性增加。

改善茶园生态气候因子,提高茶叶品质。

拓宽并使茶园生态位得以充分利用。

有利于茶园有益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

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

(一)整体效应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若干亚系统,种植业系统又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等等。从具体条件出发,运用优化技术,合理安排结构,使总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系统生产力最大,是生态农业整体效应原理的具体体现。

(二)生态位原理

利用生态位原理,把适宜的、价值较高的物种引入农业生态系统,以填补空白生态位 。 生态位原理应用的另一方面是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使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防止生态位重叠造成的竟争互克,使各种生物相安而居,各占自己特有的生态位 。

(三)食物链原理

生态农业就是要根据食物链原理组建食物链,将各营养级上因食物选择所废弃的物质作为营养源,通过混合食物链中的相应生物进一步转化利用,使生物能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生态农业常以农牧结合为核心,将第一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食性选择使食物链加环,使生物能多层次利用、经济效益提高。

(四)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生态农业体系讲究尽可能适量或较少的外部投入,通过立体种植及选择归还率较高的作物,以及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尤其要注意物质再生利用,使养分尽可能在系统中反复循环利用,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提高营养物质的转化及利用效率。

(五)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物质单一,专业化利用各种生物种群的相生相克原理,组建合理高效的复合系统(如立体种植、混合养殖),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生产更多的产品 。

利用生物种间的相克作用,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目前正兴起的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生物除草剂等农药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

生态农业中运用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首先要根据地域生态环境条件,安排生态适应性较好的生物种群,获得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并要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否则,环境破坏会导致生物与环境的失衡,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退化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生物种群减少或消失,使农业生产力降低甚至衰退。

四、庭院经营管理趋势与目标

庭院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目标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庭院新产业 。

战略步骤:

第一步骤: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第二步骤:资金密集型

第三步骤:技术密集型

主要战略措施:①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②以科技为动力,应用现代物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以企业为龙头,借船出海,开拓市场;④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生产组合,提高投入产出率;⑤以信息为先导,避免走弯路。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作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应当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价值、信息的转换和流通,而且,这样的和谐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这就是整体效应原理。

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实现系统的高效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兼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复杂属性,由许多不同层次的系统构成,子系统之间及各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合理的结构能够提高单位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农、林、牧、副、渔若干亚系统,各亚系统还可进一步细分。我们应该因地制宜运用科学优化技术,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合理安排结构,增加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克服农业系统的功能失调、阻滞、内耗与浪费现象,提高各项生态效率,包括光能、降水、热量和土地的利用率,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低耗、高效和优质,这些是生态农业整体效应原理的具体体现。

二、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种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理想的生态位,例如:乔木树种定植在一片荒山以后,树冠中的隐藏条件和树冠中食叶昆虫就给鸟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态位,林冠下的弱光照、高湿度给喜阴生物造成了一个生态位,枯落物堆积又给蚯蚓等动物提供了适宜生态位。

在特定的农业生产区域,光、热、气、水、肥等自然资源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利用不同农业生物形态、生态习性、生理特征、生长周期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利用。

一、什么是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块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二、开展间作套种的目的意义

开展作物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的一项技术措施,是在有限的耕地上增产增收的有效办法,在当前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增产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

我县开展间作套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农科部门就开展了间作套种的研究。90年代初开展的一年三熟、四熟的“高、优、高”试验、示范研究,在当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入21世纪,农业生产条件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的矛盾。如何在耕地减少、粮经作物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当前农业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2005年以来祥云县农科所开展的许多大春、晚秋作物间作套种试验示范来看,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是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据这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来看,大春间作大豆,平均亩增产大豆80公斤;大春间作马铃薯,平均亩增产马铃薯800公斤;晚秋套种齐头豆,平均亩增产齐头豆80—100公斤;晚秋套种马铃薯,平均亩增产马铃薯1000公斤,也可以套种适销对路的蔬菜,其产值更高。

三、间套种的增收原理

间套种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1、空间互补 合理的间套种,在空间上配置的共性是将空间生态位不同的作物进行组合,使其在形态上一高一矮,或兼有叶形上的一圆一尖,叶片夹角的一平一直,生理上的一阴一阳,最大叶面积出现的一早一晚等,利用这些生物学之间的差异,使其从各方面适应其空间分布的不一致,从而增加叶片层次,减少漏光损失,扩大全田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降低光饱和浪费。

2、时间互补 通过不同作物在生育时间上的互补性,正确处理前后茬作物之间的盛衰关系,充分利用生产季节,延长群体光合时间,增加群体光合势,从而增产增值。

3、养分、水分互补 作物的根系有深有浅,有疏有密,分布的范围有大有小,不同作物从土

壤中吸收的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利用作物的营养水分异质性,正确搭配作物,有利于缓和水肥竞争,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的作用。【农业立体种植】

4、生物间互补 主要表现在○1边行的相互影响;○2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3、分泌物的相互影响—对等效应。

【农业立体种植】

四、进行间套种的基本原则

1、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配置;

2、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配置;

3、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配置;

4、生育期长的作物与生育期短的作物配置;

5、密度、行比、幅宽、间距、行向等相互影响最小原则。

庭院经营管理素质 1、 决策能力 2、 组织能力 3、 实施能力

市场营销策略 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篇四 农业立体种植
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篇五 农业立体种植
生态农庄立体高效农业项目开发方案

成都市新都区“绿谷”生态农庄

立体高效农业项目开发方案

四川大通华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章 总论【农业立体种植】

一.立体高效农业概述【农业立体种植】

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

目前我国有关立体高效农业的定义如下: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高效农业的模式和特点。立体高效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林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

种养和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城市郊区),大力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高效农业项目,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办法。二00七年六月,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成都经济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自二00六年以来,在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四川大通华实业有限公司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立体高效农业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掌握了相关技术、方法,为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高效农业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提要

2.1项目名称:成都市新都区“绿谷”生态农庄立体高效农业开发项目。

2.2建设地点:成都市新都区城西南郊“成都昆山都市农业园区”内。

2.3建设单位:四川大通华实业有限公司。

【农业立体种植】

2.4法定代表人:陈少华

2.5项目投资额度。

分为三期,一期投资1000 万元,进行成都市新都区“绿谷”生态农庄立体高效农业开发项目试点;二期投资3000万元,以生态农庄为蓝本,扩大规模;三期投资5000万元以上,形成一定规模,全面推广,稳步发展。

2.6项目规划要点

2.6.1项目的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的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建设一个功能完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 “绿谷”生态农庄立体高效农业开发经营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组织体制创新,使“绿谷”农副产品种植(蔬菜、食用菌)和养殖、产品加工、产品

销售有机结合,形成“农副产品立体高效开发生态圈”,即:种植产品用作人的消费和喂养畜禽和黄粉虫,人群及畜禽粪便用以生产沼气、水生植物和净化回收,黄粉虫、水生植物用以喂养畜禽、鱼类,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用来喂养黄粉虫、畜禽和水产品,环保高效,立体开发,切实可行。在取得成功经验后,进行推广,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农业立体种植】

本项目“农副产品立体高效开发经营经济圈”见附图。

2.7项目主要规划思路。

在成都市新都区“绿谷”生态农庄内,计划租用田地600亩,种植和养殖“绿谷”农副产品、黄粉虫、水产品、水生植物,进行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其中:建设养殖场、生产加工厂、观光休闲卖场和科研、办公、生活、住宿楼占地48亩;建设“绿谷”蔬菜大棚种植基地340亩、食用菌大棚栽培基地180亩及水产品养殖池塘12亩,进行种植和养殖;并计划在成都市区各大卖场开设专柜,取得经验和效益后再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在项目周边地区,组织农民建设合作种植、养殖基地10000亩,种植、养殖“绿谷”蔬菜和畜禽产品,生产其他农副产品。

2.8项目技术创新规划。

公司将在立足自主创新开发的基础上,与四川省和成都市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并与其他相关机构、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共享关系,优先在“绿谷”蔬菜种植、畜禽养殖、育种和栽培、遗传和优化、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绿谷”蔬菜间种、周年轮种、有土无土套种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专项研究和成果推广,把本项目向纵深推进。

2.9项目复合功能规划。

公司对基地的规划中,明确了基地建设和自然地形地貌相统一的原则,将种植养殖区、生产加工区、观光休闲卖场、道路、空地以及景观融合布局,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强化农业生态开发休闲美学含义,强化人文服务功能。

2.10项目可持续经营规划。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经营。本项目地处川西平原,人口高度集中,相关信息和数据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公司将从一开始就注意采集关于植被、土壤、生化、大气诸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拟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首先建立起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资丰富、充实农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研究。

2.11项目认证和产销监督链规划。

认证机制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环境管理,保证和开拓绿色市场,获取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诸方面都显示着强有力的作用。公司将切实强化项目质量认证、产销监督链(COC)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其他项目的认证工作。

2.12项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本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合作机制,进行立体高效农副产品开发经营等举措,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序利用,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带动农民走向富裕。

项目在逐渐完善、推广的过程中,将不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将对农民工制定系统培训计划,使项目人员成为立体高效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劳动者,成为立体高效经济建设的参与者,成为立体高效经济的受益者。

2.13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

公司拟组合资源,对项目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采用最直接的“点对点”方式,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向更大的地域半经、更丰富的农业产业延伸,力求把资源和市场、生产和消费以立体高效经济的途径联系起来,打破地域、地区、国家的界限和壁垒,在更大的范围内率先实现农业的"资源互动";条件成熟时,推行先进的数字化高技术手段,将项目管理纳入多媒体数字信息化高技术管理轨道。

篇六 农业立体种植
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摘 要】立体种植技术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常见的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

【关键词】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立体种植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条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这一技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种植经验,广泛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不同作物及品种按照农田生态规律科学地进行间作、套种、混种、复种等,使之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体,解决了人多地少、粮食作物与其它经济作物争地等矛盾,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春玉米、生姜、秋玉米立体种植

春玉米、生姜种植以前,整地施肥。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种玉米,窄行种姜,宽行80厘米,窄行14厘米,春玉米株距26厘米,两行成一垄。春玉米7月上、中旬收获时,先收穗子,将宽行玉米茎秆挖掉一行,播秋玉米,留一行给生姜遮荫。当秋玉米苗高33~50厘米时,将留下的春玉米茎秆全部挖掉。春玉米、生姜采用地膜覆盖;春玉米于3月下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秋玉米选用“京早7号”,7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收获;生姜选用“黄心姜”,4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春玉米每亩播种量1.5~1.7公斤。在玉米行中开沟,播种生姜,株距20厘米,播后盖好基肥,地膜覆盖。生姜苗高3~6厘米时,揭膜露苗,松土培蔸;整地前施足底肥,生姜播种前每亩开沟浇施猪、牛粪40担,磷肥25公斤,复合肥25公斤,生姜到4片叶时,追一次肥。六片叶时去娘姜,结合培蔸,每亩施土杂肥25~30担,灰肥10担。

2.玉米、草莓立体种植

9月上旬每亩施入粗肥5000公斤,磷肥50公斤,深耕30-35厘米(磷肥的1/3撒诿犁垡)耙平作畦。畦面宽150厘米,畦埂宽30厘米,每畦内栽6行草莓,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栽14815株。翌年5月中旬,在每畦中间套种2行玉米,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3700株。6月上旬草莓收完后,排除玉米间的2行草莓,进行中耕松土。草莓选用宝交早生、大鸡冠、达娜、因都卡等。玉米选用平展叶型品种。

移栽草莓最好选择阴天雨前进行,晴天应在下午高温过后,栽后立即灌水,入冬前灌水防寒。翌年2月上、中旬在每畦的中间两行插上细软树枝,做成高约30厘米的拱架,上面覆盖100厘米宽的地膜(一幅地膜盖2行),覆膜前追适量氮肥,加上3月中、下旬的追肥,每亩共追尿素10公斤。4月下旬去掉矮棚,5月上旬草莓开始成熟。

5月中旬套种玉米,6月中下旬,玉米开始拔节,亩追施尿素12.5公斤,草莓越夏期间,每株追留1-2株匍匐茎苗,其余全部摘除,并注意排除杂草。玉米

篇七 农业立体种植
第五章 庭院立体农业模式与技术


农业立体种植相关热词搜索:种植和养殖的立体农业 农业蔬菜立体种植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农业立体种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农业立体种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339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