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2017-06-16 09:14:2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共6篇)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解说词: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记者:“一次这么多人。”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

篇一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二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篇三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泥鳅营养价值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既是美味佳肴,更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我国传统泥鳅养殖主要是收购野生泥鳅养殖,每年5月~6月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养殖到冬季上市销售,一般亩效益可达2万元左右。全国养殖户纷纷效仿这种养殖模式,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野生泥鳅资源不断减少,野生泥鳅苗收购价格逐年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养殖效益大幅度降低。有相对稳定的泥鳅苗源渠道,有成熟的组织运输泥鳅苗的经验,现在养殖还有些效益,但全国其他地区的养殖户就没有这么幸运,很多地区没有野生泥鳅资源,而是从某些养殖单位那里购买高价的泥鳅苗进行养殖,不仅苗种投入相当高,每亩苗种投入就达1.5万元左右,还由于购买的是从野生泥鳅中筛出的小苗,通过反复的倒运,泥鳅下塘后死亡率极高,大多养殖户均以严重亏损而告终。

通过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泥鳅自繁自养新模式,具有苗种投入低,每亩苗种投入仅2000元~3000元,泥鳅苗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的特点。每年4月~6月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泥鳅苗养殖到10月,泥鳅单条体重可达20克左右,完全可以上市销售。平均每亩池塘出产泥鳅1200多公斤,每亩实现利润2万多元。

自繁自养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需准备好养殖池塘,每块塘面积2亩左右,呈长方形便于日常管理和起捕泥鳅,田埂高1米左右,养殖场周围埋网防逃,若夏季有涨水漫过田埂的可能,应每块塘周围埋防逃网。池塘在下苗前12天左右开始泼洒“鳅塘净”杀虫,隔天再泼洒生石灰或“鳅塘消毒灵”消毒,清塘处理后适当培肥水体,以满足泥鳅小苗入塘后有充足的浮游动物饵料。

繁殖泥鳅苗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泥鳅做种(如大鳞副鳅),繁殖时间在池塘水温稳定在18℃时开始。于晴天下午挑选出健壮亲鳅,雌雄比例为1∶1.5~2,进行人工催产后投放繁殖池产卵,繁殖池不宜过大,一般每口10平方米~20平方米,可投入繁殖亲鳅400尾~700尾。第二天早上开始陆续交配产卵,中午左右产卵结束捞出亲鳅。卵粒在繁殖池中自然孵化,一般第二天即可出苗,刚出苗附着于池壁不能自由游动,经过两天时间泥鳅苗可以自由活动时开始投喂鸡蛋黄开口,每天投喂3次~4次,开口投喂后应在晴天上午及时下塘,每亩池塘投放泥鳅开口苗50万尾,不要在繁殖池中长时间饲养,否则因繁殖池水体积较小,水质、溶氧变化易引起泥鳅苗大量死亡。每批苗繁殖周期较短,一般从催产到泥鳅下塘仅6天~7天,泥鳅苗投放池

塘后,将繁殖池清洗消毒后再进行催产繁殖。

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塘后,随着泥鳅苗个体不断长大,分逐步投喂水蚯蚓和饲料浆。小苗培育期间特别注意水质管理,泥鳅苗长至公分苗规格前据水体状况适当泼洒豆浆,以保持池塘水体有充足的浮游动物,以利泥鳅苗的生长发育。但泥鳅苗达公分苗规格后特别注意水质调节,进行适当换水和泼洒光合细菌,保持水质良好。

小苗培育期间重点预防寄生虫和出血病,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养殖30天内要进行两次寄

生虫预防,一般使用“鳅虫速灭1号”和“鳅虫速灭2号”全池泼洒;当泥鳅苗达30天日龄左右预防出血病,采用“泥鳅菌毒克”全池泼洒。泥鳅开口苗通过30天~40天培育,泥鳅苗规格可达5厘米左右,即进入泥鳅育肥阶段。

泥鳅苗长到5厘米以后,日常管理工作就相对比较粗放了,投喂饲料一般选用泥鳅专用料或者蛋白含量在30%~35%的淡水鱼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日常管理中常泼洒光合细菌,保持良好水质;每15天左右做一次预防,采用“泥鳅菌毒克”、“泥鳅碘康”、“鳅塘消毒灵”交替使用;每月泼洒一次“泥鳅病毒清”;每月采用“泥鳅炎立停”和“鳅保康”拌料投喂3天~5天。泥鳅养殖到10月份后,泥鳅规格可达15克以上,即可陆续起捕上市销售。

篇四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泥鳅养殖陷阱

泥鳅神话,勿要上当受骗

以下种种行为是炒作公司的骗钱伎俩,入行者需谨慎识别:

一、利润神话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本公司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最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二、模式神话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这是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三、苗种神话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死亡,成活率不高,是不太理想的养殖方法。我公司已能够自身繁殖泥鳅,但是由于商品养殖泥鳅所需苗种数量很大,仅能够自身所需。目前国内泥鳅养殖核心区江苏和湖南地区,但都是依靠野生苗种驯化饲养,人工苗种尚不能大规模提供,市场上的所谓优良品种更是无稽之谈。

有些养殖户不懂人工繁殖,在当地采购,但很难采购到大量的野生鱼种,一些公司就会把他的所谓的“优良”品种介绍给你(实际上也是采购的野生泥鳅,而且比商品鳅价格高很多)。介绍他的品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且喂养饲料少,成活率高,从而利润空间很大。我公司在采购过野生泥鳅饲养后发现采购价格切不可高于商品鳅价格,否则没有利润可言(现在搞人工繁殖鱼苗,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润可观)。当养殖户采购野生鱼种时要挑选体格健壮,性成熟的商品鳅以增加培育效果。但都是不可取的。鳅苗目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何来优良品种,所谓的“优良”品种,能够创造很大利润这只是炒作公司的一种牟利欺骗行为。

四、高价回收神话

这个陷阱一般和品种神话陷阱一起实施,给客户提供优良品种,然后给客户承诺用高价回收这样优良品种养成的商品鳅,前面介绍了泥鳅目前尚无人工改良的优良品种,况且现在泥鳅在市场供不应求,养殖者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当然要卖高价也是不可能的,产品只【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能够随行就市,高价回收是炒作公司的陷阱,当你真有商品找他高价回收时,估计早已人去楼空,悔恨不已。

篇五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泥鳅属于鱼类。养泥鳅,应该和养鱼一样,从水花苗养起。鱼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鱼都是从水花苗养起;有谁专买野生鱼苗养呢?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从水花苗开始养殖,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

同理,泥鳅养殖,也必须从水花苗开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养泥鳅;才能获得养殖环节最大的经济效益。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非常遗憾的是,国内泥鳅养殖行业被少数人引上了歧途。部分专业炒作、贩卖野生泥鳅苗的公司、或个人,为谋取暴额利润,利用电视、网络大肆宣传、广告,把野生泥鳅苗包装成高产苗、国外引进苗、名牌苗,对泥鳅养殖户进行诱引、误导;同时,大肆污蔑说泥鳅水花苗养不活。泥鳅养殖户们,由于刚刚涉入这一行,辨别真假能力不强,中招上当者不计其数。

野生泥鳅苗不光成活率低,长的慢,因为经过一番包装炒作,价格还特别的高。养殖户买回去养殖,能赚钱的人很少。

野生泥鳅苗大多是电瓶击打捕捞,经过大小收购商层层收购,层层运输,反复筛选、冲洗、淘汰、过秤,直到养殖户买回去放养,不知经过多少个环节、多少次折腾。特别是少数炒苗公司和个人,为了迷惑买苗者,把大量收购来的野生苗,投放到自己的“暂养”塘里,进行高密度暂养,冒充人工培育的苗。在这样的“暂养”塘里,由于泥鳅太多,水塘底层水质浑浊、恶化、缺氧;各种病菌、病毒滋生。每条泥鳅都可能感染病毒病菌。养殖户买了这种苗回去养,等苗子下了塘,各种病菌病毒爆发,药无可救。大量死亡泥鳅沉在水底,再次严重污染恶化水质,造成苗子大量死亡。注意:泥鳅死亡少量漂在水面,大量的是不漂在水面的,都沉在水底。养殖户发现不了死泥鳅,每天还在按买进泥鳅苗的总量在投放饲料。投了那么多饲料,只有少量活的泥鳅吃,又进一步恶化水质,仅剩的少量活泥鳅还会进一步死亡。

很多泥鳅养殖户反映:投放1000斤泥鳅苗,饲料喂了好几吨,养了几个月,收获时,还收不到1000斤,养殖户们搞不清什么原因。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那样。 养泥鳅水花苗,首期投入资金少。投入资金少,就意味着投入风险小。水花苗养大了,苗子部分所占的资金少,利润空间大得多。

当然,养殖泥鳅水花苗,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必须选择好厂家、好苗、好技术。如果你选择的供苗厂家虽然有水花苗卖,但是水花苗培育育苗技术很不成熟,你买了这种厂家的苗回去养,他没有可靠成熟的水花苗培育技术传授给你,你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如果光靠养殖户们自己慢慢摸索,可能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有技术成熟的厂家传授给你,是养殖泥鳅水花苗成功的捷径。

目前,国内大量泥鳅养殖户,总是沉迷养野生泥鳅苗;即使失败,即使效益不彰;总是觉得是自己的技术还不过关,从没想过是野生泥鳅苗惹的祸。

所以说,这类养殖户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对这个错误,如果不能清醒认识,泥鳅养殖永远只能在一条死胡同中打转转。

如果这类人能认识错误,改弦更张,学会从泥鳅水花苗养起,虚心学习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当技术掌握之时,他们的泥鳅养殖事业,必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六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作者:姜磊 陈录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1期

摘 要:泥鳅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很低,池塘、稻田以及水沟等都能够养殖,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重要方式。文中简单分析了泥鳅养殖的几项技术,供深入研究泥鳅养殖技术做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泥鳅又被叫做黄鳅、鳅鱼,因为其鲜美的肉质,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所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美称为“水中人参”,属于人们餐桌上常备的一道佳肴。泥鳅是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很少有疾病,成活率也较高,一年四季全年供销。现如今的泥鳅养殖已经从单纯的苗种单养方式发展到了成鳅与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共养的高效养殖方式,并且养殖的效益也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

1我国泥鳅养殖的基本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泥鳅仍旧属于野鱼,还没有开展大面积的集中养殖。伴随着人们对泥鳅需求量的激增,野生的泥鳅资源不断减少,大部分的地区开始进行人工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投入的资金也不断攀升,人们凭借着泥鳅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泥鳅养殖的火热趋势。

2泥鳅养殖的几项基本技术

2.1 池塘环境

池塘需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水塘的定期加水,一般水塘的面积在200~400m2即可,太大或太小都不好。水塘的水深最好为40~50cm,保持水质的酸碱度在7.5~8.0,池塘的池底需要平坦少淤泥,将池埂最大化夯实,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走[1]。泥鳅生性爱逃逸,尤其会趁着雨水较多的时候随着涨满的水流冲出的缝隙逃走,因此防逃逸措施一定不能马虎。为了便于后期的捕捞,可以在排水口周围开挖一个面积为7m2上下的坑池。池塘的消毒工作最好使用生石灰以及漂白粉混合,一般保证水深在10cm上下即可。每667m2的消毒使用50kg的生石灰混合15kg的漂白粉,融入水中泼洒至鱼塘内。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相关热词搜索:养殖泥鳅的成本和利润 泥鳅养殖利润分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泥鳅的养殖方法和利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398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