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2017-06-19 11:19:4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共7篇)蝼蛄的养殖技术蝼蛄别名地狗、拉拉蛄、大蝼蛄、北方蝼蛄,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蝼蛄科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各省。药用部分为蝼蛄的干燥成虫,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近些年来,随着治理农业害虫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药及施药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的蝼蛄,虫口数量已显著减少。为...

篇一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蝼蛄的养殖技术

  蝼蛄别名地狗、拉拉蛄、大蝼蛄、北方蝼蛄,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蝼蛄科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各省。药用部分为蝼蛄的干燥成虫,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近些年来,随着治理农业害虫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药及施药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的蝼蛄,虫口数量已显著减少。为了持续保证药源供应,在掌握药材市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饲养还是有必要的,现在我们介绍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蝼蛄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雄成虫体长39—45毫米,头小狭长。宽5.5毫米;雌成虫体长42—45毫米,头宽8—9毫米。触角短小多节、丝状,复眼卵形。身体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面色略浅,全身生有黄褐色细毛,尤以腹面及足上更为密集,前胸宽大隆起成盾形,两侧下包,背板基部背中央有呈稍下陷的纵沟,前方扩张成心脏形,并具有暗红色斑,前翅黄褐色较短,约14毫米,平置于背上,翅脉黑褐色。后翅大、膜质透明,浅黄色,静止时纵褶成筒状,隐于前翅下,长度超出腹部末端3—4毫米。

  前足发达,转节生有一粗大的距,指向前方;胫节扁宽,末端有4个黑色尖齿;跗节3节,基部有两个大齿,很似钉耙,适于开掘和切碎植物根部。中后足短小,后足腿节膨大,胫节中部背侧内缘有一个刺状距或消失。腹部近似圆筒形,腹部末端具有黄褐色分节的尾须两根。雄虫能发出呜声,但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分脉及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也小。

  (二)蝼蛄的生活习性

  蝼蛄生活期较长,在北京、河南、安徽等省需要3年完成一个世代,终生可达13年龄之多。

  成虫或老熟若虫均在土内过冬,越冬深度各地不同,但都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一般深可达1—1.6米。翌年3—4月间(黄、淮、海河地区),越冬虫开始活动,4—5月间为活动盛期,多生活于轻盐碱地的向阳干燥的地埂等处,并用前足开掘活动隧道。6—7月间为产卵盛期,将卵产在地下15—30厘米深的卵室内。

  一雌虫可产卵100—800粒,卵期10—35天。以当年8—9龄若虫过冬,第2年则以12—13龄若虫过冬,第3年老熟若虫羽化成成虫后过冬,过冬后的成虫在第四年6月产卵。由于世代及各龄期发育阶段参差不齐,因此,同一时期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虫态。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蝼蛄食性较杂,主要取食作物的幼苗、嫩根及一些作物的地下茎块。

  二、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饲养设备及种虫采集

  蝼蛄饲养以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块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人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这样的土质适应蝼蛄“跑湿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习性。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秆、谷糠等作为活动和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隧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侵袭

  饲养设备建好后,便可到野外采收种虫。其采收方法有:

  ①利用蝼蛄成虫期的趋光性诱捕。可用电灯、黑光灯或气灯、马灯,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边、地头的荒坡、乱岗等半砂壤土质的地方,点灯诱捕;

  ②用蝼蛄的趋味性诱捕,可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头瓶,于桶底放一层马粪并掺合一些炒香的豆饼或煮熟的谷子,作为诱饵。将桶或瓶埋在蝼蛄活动的地下,桶口与地面平齐,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树枝、作物秸秆等遮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取出检查,如已诱到,即可取出。

  诱捕成虫时间以每年的4、5月份及9、10月份,日平均气温在15.4—27℃,蝼蛄成虫活动盛期为佳。

  凡诱捕到的成虫,均要进行选优检查,身体上有寄生螨(在身体腹面的头、胸节间,胸足的基节处),肢体残缺,体瘦腹小,体色灰暗无光泽,身上金黄色纤毛受到严重磨损,毛梢不尖者为劣品,均应淘汰。诱来的成虫应分池饲养,每池的放养数量以每平方米10对为好。

  (二)蝼蛄的喂养及管理

  饲养池中的腐殖土及农家肥远远不能满足所养虫口所需,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饲养蝼蛄的天然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

  投食时间以傍晚蝼蛄开始潜出地表活动为好,次日检查取食情况,以吃完为好,如有余也应捡出,防止积压变质发霉,引发不利于蝼蛄的病菌侵入。精料以煮熟晾干的谷粒,炒熟的豆饼渣、麦麸、花生碎壳等为好,应隔2—3日投放1次,投放量的多少,也要通过观察后掌握。为投食方便和减少食物霉烂,可加工成人工饲料块。

  其成分及制作方法如下:干麦苗或禾本科青苗粉5000克,麦麸(炒香)500克、豆饼粉(炒香)1000克、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在案板上压成薄片,用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方块,晒干保存。喂时应用木棒压碎至米粒大小,成渣而不出粉为好。喂养合成饲料时,应配以青菜、青草等含水量高的鲜饲料,以补充水量之不足。

  关于饲养池中的温湿度调控,一般来说要求不太严格,因为蝼蛄是土栖性昆虫,它们所在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幅度比大气环境要小得多,而且通过土壤中的上下移动,随时可找到比较适宜于它们生活的温湿度条件。但最适宜的3种不同土层平均温度依次为:5厘米深的,15.4—23.1;10厘米深的,16.5—26.1;20厘米深的14.9—24。气温低只是略为影响生育,过高则影响其取食。

  因此,气温高时,可在饲养池周围泼水降温。越冬阶段来临,气温隆至lot3左右时,可在池内及其周围堆放秸秆保温。

  三、蝼蛄的采收加工

  药用成虫的采收时间不固定,这是因蝼蛄的发生、产卵,孵化、个体的龄期长短及发育阶段极不整齐。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出现,但以春秋季数量较大,因此,在每次投放饲料时都应轻拨池中覆盖物,见有成虫即可捡出。迅速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蝼蛄养殖是一个新的养殖项目,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养殖技术经验,还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蝼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

  [农广天地]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 

  蚯蚓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抗病力强,节省劳力,管理简易,可以大规模进行人工饲养。蚯蚓可以用来做中药、食品等,蚯蚓粪都可以做肥料。蚯蚓适应性极强,露天养殖或是屋内大棚养殖均可。现在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

  一、蚯蚓的生物学特征和环境的要求 

  蚯蚓喜湿、喜温、喜安静、怕光、怕盐,是夜行性动物,栖息在10—20cm土层,食性很广,适宜温度在15—25℃之间,PH值在6.5—7.5之间,昼伏夜出,30天性成熟,每个银茧中有3—7个卵,24—28天卵孵化出幼蚓。 

  蚯蚓是变温动物,在5—35℃时休眠,高于40℃或低于5℃时死亡。蚯蚓生活的最佳温度是20℃,此时生长速度最快、产卵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在20%—30%最适宜。怕红光,趋弱光。 

  二、场地选择和布局 

  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室内成本高,目前多采取室外养殖。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要求选择僻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无污染的场地,地形尽量便于日光照射,水源以排灌方便,大田土质松软富含腐殖物为好。

  室内大棚养殖: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格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需要考虑供水问题,一般需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养殖蚯蚓的大田大棚类似于北方的蔬菜大棚,棚的标准并不固定,根据生产规模、场地条件还确定。棚内需要留出宽0.5米的走道,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要高出养殖池,养殖池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三、优良种蚯蚓的选择

  蚯蚓是低等腔肠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如果人工养殖密度大,几代同床养殖,就会出现生长缓慢,品质退化快,发展率下降,因此,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种蚯蚓控制养殖密度很重要。

  (一)体态: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这样的种蚯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二)色泽:紫红鲜亮,各部位颜色一致,光泽柔润,体液丰满。

  (三)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反应:对环境、生态、生理活动的敏感程度反应敏感,说明对环境的感觉和调节能力强,保证下一代质量

  四、蚯蚓基料配制和饲料配制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也是饲料来源。关键在人工饲养中,为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一般采用牛粪、稻草做为基料。基料选择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透气性能好可满足蚯蚓的生长需要。奶牛粪与肉牛、黄牛粪比,含有更多蚯蚓需要的营养成分。牛粪在投放前,应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手、颜色为棕褐色,然后摊开放置。基料中有营养物质,但随着饲养时间的增长,不能适应蚯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而饲料就是对基料中营养物质的补充。在蚯蚓的养殖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的饲料,达到蚯蚓繁殖、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寿命更长的目的。饲料的主要成分:动物的粪便,可混合青绿饲料,保证营养全面性。

  五、粪料的发酵和蚓种放养

  粪料发酵 :奶牛场的牛粪,湿度大、水分多,要把这些粪料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一般加40%的干草料与牛粪混合一起发酵。发酵粪料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粪料带有草料的情况适当加草,没有草料的粪料发酵时可以在地面上按比例先铺一层草料再铺一层粪料,然后把调剂好的发酵料均匀地泼洒在粪料上,这样反复几次后,堆积粪料便可。把整个粪堆泼洒了发酵料后,还要用水把整个粪堆喷匀、喷透,然后用农膜严严实实地把整个粪堆密封起来进行发酵。粪料发酵的时间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粪料发酵的时间越短,气温越低粪料发酵就越慢。粪料发酵到一个星期左右,先揭开农膜把整个粪堆晒1~2天后再翻堆,这样容易去掉粪料里面的氨气味,草料和粪料容易腐烂。在整个粪料发酵的过程中,当粪料堆里的pH值成中性、整个粪堆没有氨味、粪料里面的温度不高于30℃时,便可以养殖蚯蚓了。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蚓种放养 把发酵好的粪料放入饲养池内(有些地方称之为饲养床),粪料堆放高度30厘米左右,靠走道一侧留出大约20厘米的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饲养池,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饲养大田内的粪料边,放养的密度与粪料的厚度、松软程度有关。 

  六、蚯蚓饲养管理 

  季节管理 每年7~8月高温季节,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阳,夏季用黑色或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可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日常管理 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 

  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视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当粪料表面的蚓粪过多时,应结合添加粪料和蚯蚓采收及时把蚓粪清除。具体方法是将蚓床上面15~20厘米厚度的粪料铲出放在旁边蚓床上或塑料薄膜上,深度以铁铲下面基本无蚯蚓及卵茧为准,然后把下面的蚓粪铲出运走,把表层粪料再搬回到蚓床上。 

  七、蚯蚓的预防敌害 

  蚯蚓的病害较少,主要是需要预防一些敌害。蝼蛄对蚯蚓的危害较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在松土及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要及时将它处死。在秋冬季一些鸟类,野外没东西吃时,常来吃卵茧。另外,还要防止老鼠、蛇、蚂蚁等。 

  八、蚯蚓采收 

  蚯蚓繁殖很快,需要及时采收。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如不及时采收成蚓就会外逃,大小混养还会造成近亲交配,使种蚓退化。采收蚯蚓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蚯蚓的养殖形式、场地、设施以及蚯蚓的生活习性等条件采取相应措施。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 

  1.光照法  用特制铁质扁刺小钉耙,把蚓床粪料铲出疏松,再用手拣出含蚯蚓较多的粪料堆放在塑料薄膜上。因蚯蚓怕光,过15~20分钟后蚯蚓逐渐向下部移动直至塑料薄膜,然后将表层粪料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蚯蚓,此法比较简单实用。 

  2.筛取法  将架床上的蚯蚓、蚓粪倒入3毫米筛孔的筛子上,来回振动,将蚓粪、蚓卵筛漏到下边的容器里,再将剩在筛上的成蚓采收下来。 

  3.犁耙法  用一块木板钉上1~2寸的铁钉,比建筑工地上除铁锈的钢刷略大一些,装上手柄,铁钉象耙齿一样。用自制手耙轻轻地疏松饲养基,迫使蚯蚓向下层钻,这时可取上层蚓粪,逐层向下刮取,最后剩到床架底部的蚯蚓可集中采收。。

篇三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一、种卵孵化应注意事项:

孵化蝗虫种卵用几块砖砌成池子,池子撒点水再用土铺平,把种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用拌湿的锯末盖上2--3公分,等小蝗虫出来时从锯末里就轻松的钻出来,在这期间气温要达到25度以上蝗虫才开始孵化的快,上面的的锯末要2--3天进行一次喷水,太干了会把种卵晒坏的,在喷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喷家里面特别凉的水,如果能在外面晒几个小时的温水最好,尽量的下午把温水喷在上面,因为太凉的水会影响它的孵化慢。

二、小蝗虫(也就是蚂蚱)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三、蝗虫(蚂蚱)的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大家都知道蝗虫要吃草,还可以喂草粉,但什么时候给它喂既好又不挨饿了,蝗虫如果太饿的时候大蝗虫会吃小蝗虫,其实它不是每天24小时都会互相咬的,晚上,早晨和傍晚后都不会咬的,主要就是中午的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您让他又饥又渴的话,那样他就会大吃小,所以这几个小时最好是给喂一次青草就什么都解决了,有很多养殖户就是没有抓住这点关键,就让很多蝗虫在中午的时候挨饿互相残吃。

四、如何处理棚里的蚂蚁和蝼蛄

有的养殖棚里会有蚂蚁,蝼蛄等一些虫子,对蝗虫的危害不大,但尽量的还是没有好,但要清除有的就觉得用点农药就什么都解决了,其实这可是不能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后都会

有残留对蝗虫的生长有害无益。消灭蚂蚁可以把窝捣开,用开水汤死,蝼蛄可以用灯泡照明,下面放一大盆子水,晚上蝼蛄就会奔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给扑杀。 蚂蚱的养殖技术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但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两种,即东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 B、C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三)蚂蚱的饲养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

蝗虫的养殖技术

第一章 东亚飞蝗简介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可达40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创利,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60—12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第二章 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为了便于排水,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棚的建造面积按要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0平米即可,可利用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东亚飞蝗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度时即可孵化。先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含水量10—15%,铺2—3厘米在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分布在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的土,器皿上再铺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度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15%左右,因为这几个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与管理,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三龄以上的蝗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是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的蝗虫可加麦麸喂养。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的即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东亚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

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多粒。

第三章 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在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第四章 蝗虫喂养的注意事项

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另外注意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再进行喂养。

第五章 蝗虫的养殖特点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蝗虫的养殖呢,我可以给你简单地介绍一下蝗虫的养殖特点:

1、一次投资终身受益,投资无多无少,无风险,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赢利。【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2、养殖技术易掌握,管理简单,面积不受约束,男女老幼都能饲养。

3、蝗虫的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只雌蝗可产60—120粒卵,蝗生卵,卵孵蝗,周而复始,不断创利。

4、蝗虫养殖规模可大可小,适合农户及公司经营。

第一次养殖蝗虫的八个小窍门

(2012-07-07 15:04:55)

经常在网上看见什么什么窍门,什么什么技巧,今天发布一个初学者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这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也希望这个养殖蝗虫成功的八个小窍门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养蝗虫需要什么条件?适合在那些地区养殖?多大场地?要盖大棚吗?多少投资?还需要其他什么条件?答:人工养殖蝗虫的条件很简单,只要食物跟得上充足养出来的蝗虫就会

个大成活率高,蝗虫的养殖在我国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养殖,在我国北方东亚飞蝗一年可以生产2代,在南方一年可以生产3代有的地区可以四季养殖。养殖的面积是根据你的养殖数量来决定的,最简单的数就是每养殖一亩地的东亚飞蝗要种2亩地的牧草来喂养;棉蝗,养殖一亩地的面积同时也需要一亩地的牧草来喂养。

2、养蝗虫有没有销路?消费量大不大?效益怎么样?

答:蝗虫养殖的销路,其实并不难,目前全国和一些国外好多地方,很早就有吃蝗虫和其他的昆虫的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蝗虫市场也就越来越宽阔,蝗虫养殖的效益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投资小风险小,利润高。

3、养蝗虫劳动量大不大?是否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

答:养殖蝗虫很辛苦,每天吃的草很多。(当然,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养1、2个棚会相对轻松一些,但规模太小就没什么效益了,收购商也不愿意上门。而且,养蝗虫是个细心活,对土质、大棚、喂的草都有些特殊要求,产卵期更要细心饲养,因此需要的劳动量还是挺大的。

4、蝗虫这几年的市场行情怎么样?2009年会有什么变化?

答:最近几年蝗虫市场非常好。尤其是在南方,蝗虫的月需求量都在10吨以上。2009年因为天气异常,好多养殖户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减产,所以今年的货源很紧张,预计价格会有所上涨。

5、头一次养殖蝗虫是买成虫还是买卵?都在什么价位?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听信一些养殖户的话,你要问他买什么他们肯定让你买卵,因为现在好多说自己养殖的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在炒种的,最经济和最实惠的就是买种虫或幼虫。虽然种虫和幼虫的价格要比商品虫的价格高一点,但其实要比你买虫卵便宜很多。

6、养蝗虫要赚钱关键在哪里?

篇四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

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蝗虫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文章来自华夏养殖网蝗虫养殖技术 .cn/huangchong/ 所有,转载请注明!

篇五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蚯蚓中药俗称“地龙”,其晒干品中蛋白质含量约为70%,既可以用来制药,又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养殖蚯蚓不仅能处理牛场粪便,还可以处理牛场霉变青贮和生活垃圾等。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最适于饲养的优良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最适宜温度为15-25℃, 在此温度范围内蚯蚓能最好的发育与繁殖,0℃以下和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7℃。以上温度指的是基料温度,即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为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基料的处理一般分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主要利用皮肤进行呼吸,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不同的湿度条件会影响蚯蚓生活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经济效益。蚯蚓为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繁殖率极高,寿命一般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一个卵。头三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蚯蚓生长到100天后生长减慢,因此在蚯蚓生长到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2)放养前的准备

蚯蚓养殖一般采用露天堆肥的方法,该方法低成本,无论是大规模生产蚯蚓还是小规模养殖,都比较适合,只要有基料、有水就可养殖。

首先,将牛粪预先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期一般为21天。然后把经过发酵的基料做成条堆状,一般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基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基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2倍,所以要保持基

料碎细状态,避免基料有大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可以利用粉碎机粉碎至粉状,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3)蚯蚓放养和管理

种蚯蚓放养的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 3000-5000条。也就是每平方米0.5千克左右。首先,应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基料,以保证蚯蚓的快速生长。基料可采用均匀投喂法,一般夏季每10天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约3-4厘米,春秋季也是10天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约5-6厘米,如果以培育大蚯蚓为主,则必须采用堆块法投喂,厚度为10厘米左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目的是将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时采收大蚯蚓。蚯蚓所用的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基料的保湿一般采用喷水法,夏季早晚各喷一次,这样除能保湿外,还能降低基料温度,有利于蚯蚓生长。春秋两季采取1-2天喷水一次的方法,以保湿为主。当基料温度低于5℃时,就要采取冬季保温越冬措施,一般要上15厘米左右的基料,再加塑料布覆盖即可,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4)蚯蚓的繁殖和采收

每条蚯蚓(如大平二号)年产茧约为56-58个。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4-10条,但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前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在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茧和孵出幼蚓,其密度就逐渐增大。当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一般情况下每投三次饵料提取蚯蚓一次,每次每平方可提鲜蚯蚓1公斤以上。

蚯蚓每年的产量通常为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一般在6-8千克。每消耗40千克饵料,可产1千克左右的蚯蚓,并可获得30%的蚯蚓粪。收取成蚯蚓的方法有光照下驱法、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几种,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即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将成团的蚯蚓采收起来即可。【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5)蚯蚓疾病的防治

①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病因是新加的饵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尽快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

②蚯蚓环带出现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物增多,在养殖床转圈最后全身变白

死亡。病因是饲料中含有大量淀粉和碳化水合物。应及时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气,喷苏打水进行中和。

③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往外爬行出逃,滞食而死。病因是蚓床湿度太大,饲料酸碱度过低或过高。应采取开沟沥水的方法降低湿度,在饲料中加过磷酸钙或醋酸中和饲料中的酸碱度。

(6)蚯蚓粪的利用

蚯蚓粪是一种黑褐色、颗粒状、无臭味、肥效长的优质有机肥,可作为各种专用肥的原料。它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其它肥料没有的18种氨基酸,具有保水、保肥,通气性好的特点,便于好气性微生物繁殖,利于根系发育。由于其对肥料成分具有吸附保持功能,所以可防止氮、钾流失,并能缓慢地向植物补给养分。蚯蚓粪可减少磷酸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机会,防止磷酸被土壤固定,有利于植物对磷酸的吸收利用。

图1蚯蚓养殖基地 图2净鲜蚯蚓 图3蚯蚓干块

(7)注意问题

1虫害蝼蛄、蚂蚁

2鸟害

3粪便必须充分发酵处理

4及时添加饲料

篇六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东亚飞蝗一年三代养殖技术

篇七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麻蜥蜴的养殖技术

麻蜥蜴的养殖技术原创

以下适用于山地麻蜥和丽纹麻蜥

说说环境吧,麻蜥在野外一般生活在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沙土环境中所以我养麻蜥的环境垫材用的是沙子高手说土好点不过我认为用土不好打理我是个新手所以还是用的沙子好收拾。呵呵什么垫材都是越厚越好. 然后再在上面放上水盆躲避穴。这是最基本的了。我的环境中还放了一块树皮它退皮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点。水盆我没用太大的因为我的麻太小了点。躲避穴我认为最好也不要太大了。

说说习性吧 麻蜥在野外是昼行性动物喜欢在晴天外出活动阴天少见。每天活动时间与季节有关夏季在900——1750秋季为1100——1600。所以我在养的时候一般白天喂食上班之前放一只蛐蛐进去。比针头大的蛐蛐我一天喂一只如果没吃完我第二天就不再放了。 麻蜥在野外的食物有昆虫纲蚱蜢、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蝼蛄、叶蝉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我养的麻一般都是我出去给它抓蛐蛐或蜘蛛吃实在没空就喂它面包虫。

麻蜥不喜欢吃太大的食物最好喂的虫子不要超过它头的大小它头的一半最好(我个人认为呵呵) 繁 殖 5——7月是麻蜥的繁殖季节。5月中旬可发现其交尾现象交尾时雌雄蜥蜴相互走近然后相互咬紧对方的尾部转圈奔跑有时雌体可弯曲成弧形并咬紧雄体腹面的中部雌雄体逐渐贴近进行交尾。交尾时间可持续30分钟。6月上旬产卵卵于地面自然小洞穴和石缝中。每只成熟雌体常怀卵3—5枚。卵外被柔软革质卵壳色乳白平均大小约为13mm X 7mm重约0。8g—09g.纯网上找的,一直是我的梦想梦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等我真的成功再上我自己的组织经验吧。网上没找到关于冬眠的条件温湿度什么的。我也没有让他们过冬的经验所以就不献拙了。呵呵 麻蜥用自然温湿度养就可以就是在冬天没来暖气之前和停气之后就得加温了这段时间是最危险的温度最少要达到25度左右最低也要在15度以上。 我就能介绍这么多了我就这么点经验。憋了一宿才想出这么点东西。

第 1 页 共 1 页


蝼蛄养殖技术视频相关热词搜索:蝼蛄养殖技术 蝼蛄养殖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蝼蛄养殖技术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蝼蛄养殖技术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434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