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林麝的香囊

林麝的香囊

2017-06-30 09:27: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林麝的香囊(共7篇)林麝的养殖技术(香獐子养殖)第 1 页:一、麝的生物学特征第 2 页:二、林麝养殖的饲料及加工 三、林麝的繁殖第 3 页:四、麝的饲养管理第 4 页:五、活体取香的方法第 5 页:六、麝病防治一、麝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分布 麝,亦称香獐,为珍稀药用动物。麝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

篇一 林麝的香囊
林麝的养殖技术(香獐子养殖)



  一、麝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分布

  麝,亦称香獐,为珍稀药用动物。麝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野麝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为最多,从东北的长白山到青藏高原,遍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20余个省区。国外在俄罗斯的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不丹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麝有5种,即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人工饲养的主要是林麝,马麝也有少量饲养。麝经过驯育不仅能生活在高山丛林,也能适应低山河谷、盆地和平原的气候条件。林麝分布最广,包括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是我国的优势种,也是人工饲养最多的一个种。

  (二)林麝的形态特点

  1.外形

  林麝体形似小山羊,前肢短,后肢长,外观无尾(彩图2-)。体长70~80cm。肩高45~50cm,体重6~9kg。公母均无角,公麝大,母麝小,成龄公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唇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前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母麝犬齿不露出口外,亦无香腺囊,明显区别于公麝。

  2.牙齿

  麝的牙齿为类似骨质的坚硬组织。麝的齿式为,共34枚。麝类的牙齿在个体间略有差异。

  判断麝的年龄,主要依据齿的状态。一般乳齿脆弱、尖且薄,而永久齿则坚实、广阔且钝。随着年龄的增加,齿面变得光滑,并减低高度。臼齿沿着腭的伸长向里逐渐减低高度,门齿则磨得扁平。

  3.蹄

  麝蹄为偶数。两蹄同形且对称。麝有两个发达的第三趾,麝有两个较大的蹄,蹄细小、长而尖,韧带结合良好,活动自如。麝四肢外侧的趾较发达,适于攀登岩石。四趾分为:主蹄,3和4趾;副蹄,2和5趾。主蹄与副蹄相距3~5cm。主蹄的趾间距离为1.5~3cm。

  4.乳腺

  乳腺是泌乳的器官。从发生上说乳腺属于皮肤腺。由4个叶组成,有4个乳头。

  5.毛色

  林麝毛色深褐,因季节和栖息环境不同,毛色有一定的变化。有灰褐,深褐等色型。耳的基部和耳内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耳基部有土黄斑纹。从眼的下部开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的毛带,贯通整个颈部通向胸。颈上毛带的始端各有一个白色或黄白色的圆斑。四肢下部前面灰棕,后面浅褐。吻短,尾短淹没于臀毛内,外观微隆起,成兽背部无斑点。

  (三)麝的习性

  麝有随季节变化选择栖息环境的习性,天气热时上山顶,寒冷时下山,故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7月在山顶,8月下山居山腰,9月回到河谷地带。说明林麝既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垂直的迁徙活动。麝的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方。排泄后用前肢向后扒土覆盖,不受惊扰不轻易变动栖息居留场所。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上、小树枝上的习惯,以觅寻自己活动地区,故也称“领地”动物。麝常在圈舍木桩上摩痒。母麝、幼麝喜臀部相对,互相擦痒。成年公麝喜在树干、树桩、岩石角上、圈舍门框上及其他物体上摩擦臀部。凡摩擦之处均留下腥臭气味和蜡状物质。在公麝活动的道路上,尤其在谷底小溪两旁附近,均可见麝摩臀用的小树枝,猎区称“油桩”。这仅为公麝所特有。性尚未成熟之前,无摩擦尾部的习惯。永野为武(1972年)指出,公麝借摩擦时分泌于树枝上的物质作为路线标志和彼此联系的信息。由于经常摩尾,公麝尾部裸露无毛,或仅在尖端具一簇毛。油桩多数是具弹性的细枝。

  麝善奔跑,能上树,跳跃力很强,能平地跳起2m以上,还可以在很陡的壁上跑几步,嗅觉特别发达,听、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

  麝在阴雨天、大风天或由晴变阴、由阴转晴的天气时最为活跃,疯狂奔跑,互相追逐,即通常所说的“闹圈”。麝的活动规律性强,采食、饮水、休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其活动和大小便均有固定路线和地点。

  麝是一种胆小、性急的动物,见到异物、听到不寻常的声响,即全身的毛竖起,心跳加快。人在距离麝3m左右就可听到其心脏跳动振动胸壁声。呼吸加快,并且,鼻子一抽一抽地,两眼凝视,然后从鼻腔猛地喷气,发出“吭哧、吭哧”的惊怕声,或向前跳起,四蹄使劲踩地,发出跺足声,以示威吓。麝的性情急躁,容易动怒,公麝尤为明显。

  麝很机警,打盹时听到很小的异声或看见异物后,马上站起来抬头四周张望,耳朵前、后转动仔细地听,并发出“吭噗,吭噗”的惊恐声,或马上逃跑。

  母麝在产仔、泌乳期(6—8月)领域性很明显,同时雌麝的性情变得很凶猛。若有其他麝进入该领域,便跑上前去,相距5~10m时稍停,然后前足猛烈地交替跺地,每跺一下便前进一步,发出“砰、砰”的跺足声,借以威胁对方。对方逃走,它在后边追赶,直至将对方赶出自己所辖的领域。麝借助跑动的前冲力能在直壁上换步,4m多高的墙或3m多高的栅栏也能上去。但当墙头上或栅栏顶部设有向内伸出30cm的遮檐后,只用2.5m高的墙和栅栏就可阻拦麝的外逃。

  麝的自卫能力很差,常是以快速奔跑、爬陡坡、上斜树、越深沟及跑入隐蔽处来躲避豺、狐、虎、豹等天敌。但是,强壮的麝也有攻击性。

  麝孤僻、无群性。在野外,一般只在发情期,可见一公一母或两公追逐一个母麝。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仔麝只在吃奶时才与乳母麝在一起,吃完奶就去休息,很少跟随母麝。同一母麝产的两个仔麝也很少在一起活动。但是,母麝采食、活动不远离仔麝,休息时也卧在能看见仔麝的地方。喜互相咬斗,特别是公麝配种期、泌香生理反应期、天气由晴天转为阴雨天或由阴雨天转为晴天及拂晓、黄昏、夜间活动来回奔跑时,喜互相追逐咬斗。成年母麝和幼母麝虽然很少咬斗,但有时圈里放入陌生的麝及进入新的环境,也互相咬斗。

  麝喜凉爽,怕太阳暴晒。冬天虽天气寒冷,但麝总是卧在阴凉处。夏季气温高时或冬季在太阳下停留一些时间(约10min左右),麝就吐舌喘气,呼吸频率达100次/min,而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19次。并且,从舌上和鼻镜上不断向下滴水。麝怕雨淋和冷风吹。遇大雨、大风,则择适宜地方躲避、静待,雨停才外出活动。

  麝的活动时间:冬季活动时间短,早晨7:00—9:00,傍晚17:00—21:00;夏季活动时间长,早晨5:30—8:00,傍晚19:30—0:30。夏季,白天活动时间短,夜晚活动时间长。

  (四)林麝吃什么

  麝的食性较广,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和苔藓等为食。在家养情况下,喜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食量较小。成年麝每昼夜采食粗料量约为1kg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每天供给精料100~150g时,每昼夜食草量为500~700g。采食后不久就反刍。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4—5月份,胃内食物中,以叶子和嫩枝芽为主;6—7月份,此时胃内食物中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种子及凋落的树叶逐渐增加;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胃内的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蘖、珠菜蓼及溪畔银连花等植物的枝叶及种子。这说明,麝的食物组成与气候条件、植物本身的生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鹌菜,苦荬菜、山莴苣、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蛇莓、一年蓬及筋骨草等药用植物。冬季吃地面的干落叶、茅栗、橡子等。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

  麝不仅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对植物部位也有选择性。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及花;以及茎、嫩枝及种子。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嫩叶、嫩枝芽和花为食,冬季有时采食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

  根据观察和分析,麝的食性有3个特点:①爱摘啃枝叶,喜食绝大多数灌木的枝叶;②嗜苦味,喜食苦味或涩味(含单宁)的植物茎、叶,如山柳、小檗、杜鹃等;③喜食花蕾,在夏季,凡遇见花蕾和开花的植物,如羌活、杜鹃、黄芪、马先蒿、金腊梅、忍冬、银莲花、蒲公英或鸢尾等,均大量采食。

  麝的排泄活动据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性。在野麝活动的道路上有固定的粪便堆。圈养条件下,多在圈舍的角落。夏季多在上午6时左右、下午7时左右、夜间10时或凌晨2时;冬、春季在上午7时、下午6时左右,夜间在0时左右。

  麝有舔舐盐碱的习性。

  (五)林麝的繁殖生理特点

  麝的配种季节一般都在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末,母麝在一个发情季节里,周期性地多次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原麝15d)左右。每次发情持续36~60h。雄麝在繁殖季节很兴奋,性情亦变得较凶猛,打斗激烈,很少觅食。

  麝的妊娠期为(180±7)d。产仔期从5月开始到7月初,5—6月为旺季,个别母麝也能在8月、9月或10月产仔。

  仔麝的初生重为350~820g,平均500~550g,超过760g,母麝难产率高。

  仔麝产下后,母麝立即将仔麝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咬断脐带,吃掉胎盘。仔麝出生20d以内喜酣睡,有保护色,毛色似枯叶。仔麝在20d以后,进食日益增多,哺乳次数逐渐减少,活动能力随之加强。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增加很快,40d后可达2kg以上。当年生的野仔麝到11月份体重达(8.83±0.16)kg;到12月份,体重达(9.46±0.23)kg,分别为成年体重的(70.80±4.11)%和(74.83±2.08)%。15个月性成熟,第二年冬季即可参加繁殖。

  (六)林麝泌香生理

  1.泌香特点

  成年公麝在每年的5—7月出现一次泌香活动,泌香期3~7d。泌香期间采食停止,饮水降低,活动减少,睾丸肿大,阴囊下垂并红润发亮;香囊增大,囊口红润发亮;香腺组织分泌出乳白色的豆腐渣状物,并有非常强烈的麝香味。麝从1岁开始泌香直至死亡,以3~8岁产香量最高。

  2.麝香的形成过程

  (1)初香形成过程 香腺部主要由分泌和输送初香液的腺组织(腺体)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疏松结缔组织与腺组织间有丰富的平滑肌、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将腺组织分隔成多腺小叶。

  腺组织由分泌部(腺泡)和排泄部(导管)组成,属复管泡状腺。腺泡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随泌香机能活动而异(

  (2)运送初香的过程 排泄管(导管)是运送初香液入香囊腔的小管道。始端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末端较粗,管径由两层至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开口于香囊颈,将初香输入囊腔内。

  (3)麝香的形成和贮存 香囊部主要由香囊管、颈和体组成。吞囊颈和管的上段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同香腺部分泌的初香一起入香囊腔内。香囊体占香囊的大部分,囊腔是容纳初香和形成及贮存成熟麝香的地方。

  麝香在香囊内的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是麝香液的形成与分泌;其次是麝香液在香囊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转化为麝香。形成麝香的器官包括:形态和机能不同的分泌初香的香腺部和形成、贮存成熟麝香的香囊部。两者共同完成麝香的分泌、形成和贮藏,因此,称为麝香腺囊。

  (七)林麝的天敌与寄生虫

  麝的敌害主要有豹、野猪、斑狗、狼、熊、猞猁、狐狸、虎、黑貂、黄颈貂、香鼬、青鼬、金雕及草原雕等。

  麝的寄生虫较多。牛虻对麝的皮肤有损坏作用。麝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有:日本硬蜱、壤塘硬蜱、阿坝草蜱、血虫蜱以及一些蝇类等。

  (八)林麝的其他生理特点

  麝的嗅觉非常灵敏。陌生的饲料反复嗅闻才肯吃,而且经常用嗅觉辨别自己和另外麝走过的路、卧过的地方、粪便和尿等。若仔麝粘有异味或不是自己的仔麝时,母麝就走开了,母麝不但不舔仔麝、不许吃奶,而且用蹄按压、刨打。仔麝鼻子一抽一抽地嗅,饲养员也常以有无此表现来鉴别仔麝是否正常。

  麝的视觉较好,晚上及在较暗的地方亦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麝的听觉很发达,自卫能力弱,轻微撞动树枝声、走雪地发出的“吱吱”声等,很远就能听到,立即逃跑。

  麝的后肢长于前肢。后肢的肌肉较前肢发达,因此跑得快、跳得高。跳跃能力强,平地跑动时,能跳起1.8m高。

  因为蹄甲端尖,边缘硬而薄,悬蹄尖而长,能触及地面,所以4个蹄趾(指)成“╳”状,便于爬陡坡、上斜树。麝能攀登约45°的斜树及活动架。上、下树灵活,平衡能力强。

  公麝的尾巴随生长发育有很大变化。1岁前,幼公麝的尾巴尖细,被毛,脂肪堆积少;1岁后,尾巴由尖细变得秃肥,脂肪堆积较多,端部裸露,经常分泌一些腥臭气味的蜡状物。

  麝的毛通体为棕黄褐色或黑褐色。每年从6月份开始换毛,10月结束,1年1次。


[1] [2] [3] [4] [5] 下一页

篇二 林麝的香囊
张永博养林麝靠麝香赚钱 一克价格就要400元

[致富经]一克400元 他如何抓住飞檐走壁的商机 2017032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一克400元 他如何抓住飞檐走壁的商机(20170329)

  他养的这种动物特别擅长跳跃。这种动物产的东西比黄金还贵,一克能卖400元。看陕西省凤县的张永博如何白手起家,年赚百万。

  陕西省凤县刘家庄村

  记者:我看这里有树叶,这就是这种动物吃的么?

  张永博:嗯,这种动物吃的树叶,都是夏天采来晒干,然后过冬用。

  张永博:它们都住在这里面。

  记者:一个里面住几只?

  张永博:1只。

  张永博:我先进去看一下。

  记者:我跟着一起进去?

  张永博:你暂时先不急。

  这里面到底养的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刘青青:张总您没事吧?

  张永博:没事,没事。

  张永博:你让一下我把它放出去。

  刘青青:好。这是什么动物?

  张永博:这就是林麝。

  林麝成年后体重有8公斤左右,虽然身高只有0.5米,但因为后腿比前腿长三分之一,肌肉也更发达,所以跳跃能力很强。2米多高的围墙,很难困住它。林麝跑起来以后,人站在墙边上很危险。

  张永博:站在墙角有危险,因为走的是墙角,有时候你人在跟前它躲不过,一旦跳出去以后它在空中不能改变方向,就容易伤人。

  记者:这个跳跃能力很强。

  张永博:就是一般能跳3米多高。

  林麝除了后腿弹跳能力强,前腿也很有特点,他的前蹄是悬蹄,在野外只要有棱的地方林麝的前蹄就可以轻易抓住。

  

  为了防止林麝跳出养殖场,张永博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上方建了一圈铁丝网,把整个养殖场盖住。林麝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皮也不允许买卖,肉更也不能吃。但是它身上有一种宝贝贵比黄金,那就是麝香。采访时,张永博抓了一只公林麝给记者现场取一次麝香。

  张永博:这边的场地大一点不好抓,所以在那边场地小一点的地方好抓。

  记者:你要把它哄过来是吗?

  张永博:是

  今天要抓的这只的林麝只有1岁半。

  记者 刘青青:抱这个麝需要注意什么?

  张永博:注意这个牙,而且推腰拿颈。把身体要固定了,把头固定了,牙容易伤人。

  公林麝嘴上有2颗尖牙。除了尖牙,公林麝腹部有一个特殊的器官-香囊,母林麝没有。公林麝在繁殖季节前,会在这个香囊里分泌麝香,麝香是一种等克重比黄金还贵的中药材。从公林麝身上采取麝香后,必须立即放入冰箱保存。

  张永博:比黄金还贵,你可以闻一下。

  刘青青:比黄金还贵?那多少钱一克?

  张永博:一克400。

  刘青青:400元一克的东西您用塑料袋装?

  张永博:塑料袋密封效果好,这个东西容易挥发。所以它密封好,好保存。

  刘青青:这点您刚才说400元一克,那这点有多少钱呢?

  张永博:这点下来有个将近100克,就是能卖4万元左右。

  刘青青:就这一袋里面,就4万元?

  张永博:这一袋就是4万元。

  刘青青:好卖吗?能不能卖出去?

  张永博:好卖,这两年都是药厂直接跟我公司,直接收。

  通过养殖林麝张永博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杨长江 养殖户:我们有什么难处,都要请教他,让他上门替我们服务,在这一块我们还真得感谢他。由于他的付出,我们这个产业才才能兴旺起来。(林麝)

  张永博的家庭并不富裕,养林麝也是自己慢慢摸索,那么张永博是如何通过养殖林麝成为年赚百万的人呢?

  陕西省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

  张永博就出生在这里。1991年张永博在凤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在自己的村里做了一名乡村医生。2005年,张永博发现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少。

  张永博:村上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在家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就打算干一些其他能赚钱的行业。

  张永博听别人说养林麝赚钱很快,打算养殖林麝。过去获取麝香的唯一方法就是猎杀野生林麝。2003年林麝被定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后,想要得到麝香只能通过人工养殖后,活体采集。麝香在市场上十分紧俏,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研究所:非常稀缺,就咱们人工养麝来说(全国)目前是1万5000多只,生产的麝香的话一年不足100公斤,而咱们每年消耗呢,就国内的消耗包括配额的药,现在需要700公斤。

  陕西省林麝养殖协会 会长刘宝庆:缺口现在,国家还有历史库存,国库还有历史库存,他在进行调集。拿出历史库存进行调配。

  陕西省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刘文华专家:全国所有的麝香库的总量可能就是5000~6000公斤,那么就是按照现在的消耗量的话,可能就是4 5年的光景,4 5年光景可能国库的麝香消耗殆尽。

  养殖林麝需要海拔1200到1500米后左右,植被丰富的环境。张永博的家乡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张永博很看好养殖林麝的前景,同时他看到了当中的风险。

  张永博:这个林麝养殖风险高,因为疾病防治各方面,疾病救助,等等一系列都不成熟。

  2005年,张永博手里有5万多元,建完场地后只能买进了几只林麝。为了降低风险,张永博跟2个朋友合伙,每人出资5万元,总投资15万元养殖林麝。

  张永博:合伙养就是死几头呢,还有呢,要是你养的少,要是出现了意外,就全军覆没了,风险比较高。所以就选择了合伙。

  林麝胆子很小,遇到生人就会害怕,同时跳跃能力超强。2米多高的围墙根本拦不住林麝,为了确保林麝不逃走,张永博又在基地上方修建一层铁丝网。

  2005年,张永博办理了养殖林麝需要的相关证件后,在自己家修建了基地,开始养殖林麝。

  张永博养林麝时,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喂林麝的食物全靠他自己摸索。

  张永博:林麝本来就是吃树叶,以树叶为主,它采集的食物主要就是树叶在山上,杏 桃 梨这些树叶都是吃,基本上大部分树叶都吃.

  林麝的食量很小,4只林麝的饭量也还赶不上一头羊。

  张永博:4只这两筐。

  记者:4只吃2筐。

  张永博:4只吃两筐,一般干树叶也就是平均3两左右(一只一天)。

  记者:一只一天?

  张永博:对,一个月就是10斤。

  除了树叶张永博还会给林麝加喂一些多汁饲料。2007年,张永博养林麝赚了20多万元。本来应该是高兴的时候,可他的合伙人都觉得不好意思,甚至都觉得有些对不起张永博。+

  合伙人 柴文学朋友:在他地盘上修建,但是管理也是他的,要是有收入分钱的时候就是平均分配(按股份分)。也有点不公平,但是我们的关系都相当好。

篇三 林麝的香囊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

篇四 林麝的香囊
麝又名獐子

麝又名獐子,是贵重的药用动物,经济价值很高。雄性麝香腺囊的分泌物??麝香,具有芬芳开窍、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消炎解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有290余种。麝香是一种名贵的定香剂。麝为草食动物,食量小,饲养本钱低,是山区农夫致富的阶梯之一。

一、獐子的饲料

成麝逐日夜食青粗饲料1000克-1500克,精饲料100克-150克。麝为反刍草食动物,食性很广。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树枝、树叶、山果及苔藓等。人工饲养前提下,饲料大致分为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

1、植物性饲料 分为精饲料和青粗饲料。

精饲料主要有大豆、玉米、绿豆、麦鼓等,与其它畜禽的种类基本相同。青粗饲料包括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有青草、野菜、树枝、树叶、地衣、苔藓、胡萝卜、萝卜、白菜、甜菜、马铃薯等;粗饲料有于草、干树叶、干菜及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秸秆等。

2、动物性饲料

主要有牛奶、羊奶、蛋、奶粉、鱼粉、血粉等。这些饲料喂量很少,但因其营养价值高,对麝的生殖、泌乳、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矿物质饲料

主要有食盐、贝壳粉、骨粉、蛋壳粉等。微量元素对麝的配种繁殖、生长发育和进步出产力有重要的作用。成年麝天天每头可供应铁20毫克、铜15毫克、镁8毫克、磺4毫克、锌11毫克、硼1.4毫克、锰1.4毫克、钴2.5毫克,微量元素要制成添加剂,平均拌在饲料中喂给。

二、獐子的饲养方法

公、母麝所需的营养不同,而且它们在不同的生长发育、生理阶段、营养需要也不一样,必需喂给不同的饲料。一般说,公、母麝在生长发育阶段,公麝的配种期、泌香期;母麝的妊娠期、哺乳期要求有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所以,在饲养期间,要及时调整,公道搭配饲料。

喂料要求严格定时、定量、定次数,每次给料量以吃饱而无剩料为宜,一般分早、中、晚3次给食,早晨喂日粮的30%,中午20%,夜间50%。

喂料要求先粗后精,饲料种类和质量要相对不乱。变换饲料种类时,应由少量到多量,使之逐步适应。溘然变换饲料,可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食欲减退。供应足够的清洁饮水,夏天应换水1次/天。饮水器要常常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粪尿污染。

三、獐子的饲养治理

麝应分圈饲养,以避免大欺小、强欺弱、公母互相追逐,使其糊口环境安静,互不干扰。麝场附近及舍内应种些桑树、杏树、核桃楸等,供麝采食树叶和避开阳光直射。海内应保持干燥、透风、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安静,无不良刺激源。圈舍及体育场每年要按期消毒2-3次,食槽必需天天洗擦。

麝要有一定的体育场,使之有充分的运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种公麝应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进步精子的活力,从而使受精率进步;妊娠麝适当的运动能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减少难产。饲养员接近麝时,立场要温顺亲近,切忌简朴粗暴的举动。

l、新捕野麝 新捕野麝应先在光线较暗、环境安静的圈舍内休息2-4小时,再给饮水和适口性好的草料,待喂养至体况恢复正常,基本适应圈舍饲养时;再放入光线充足的舍内饲养。白天打开会门,任其在体育场自由流动,以加快适应环境,晚上再圈入舍内。

2、公麝 种公麝在配种前的1个月,就应增加饲料中蛋白质饲料的比例和富含胡萝卜素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运动,使之体质健壮,性欲旺盛。配种期结束后,为保证公麝迅速恢复体况,配种期间的饲料不要立刻变更,待体况恢复后,再转入非配种期的饲料。

3、母麝和仔麝 适龄、体况好的母麝在配种期间要及时配种,防止漏配、空怀或受孕推迟,并做好配种记实,搞好产后护理工作。母麝怀孕后,必需与公麝隔离,并保证环境安静,防止惊扰,被公麝追逐而引起流产。母麝妊娠期间增加精料喂量,多喂蛋白质饲料及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以保证胎儿发育的营养需要。临产前1-2日,减少精料,加喂多汁饲料。

临产前,需根据分娩的症状及预产期,提前1-2天单圈饲养。产后,若遇母麝母性较差,乳汁不足,可用母性好、产仔日期相近的其它母麝代乳或以羊乳进行人工哺乳。哺乳期间,精饲料要增至150g左右,并保证优质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仔麝生后15天开始吃草,这时供应的草料必需鲜嫩、质软。与此同时,要加强仔麝的护理,紧密亲密留意采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常常检查粪便,发现异常需及时诊治。

仔麝哺乳4个月以后,即可断奶,公母分群饲养。体弱有病的单独喂养。

4、驯化方法 1个月龄以前的仔麝,跑跳能力差,易与人接近,饲养员可常常抚摩仔麝的耳根、额、下领等部位,使其产生恬静感,卧息不动。并使仔麝多见异物,多听各种声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驯化。

四、泌香和人工取香 每年5-7月为泌香期。

泌香盛期生理变化的特点是:

食量逐渐减少,进而拒食、停便、窜九肿胀,香囊膨大,香腺开始泌香,囊口常有香液流出,神态异常高兴,喜欢格斗厮咬。7天后恢复常态,再过一段时间,香囊内的液体逐渐变为褐色粉末或颗粒状,这时即可取香。

取香需3个人。备全器具与药品,如不锈钢挖勺、盛香盘、固定床,镊子、剪刀、药棉、消炎膏、酒精、红药水等。然后将岛固定好,操纵职员用左天冲指和食指在香囊基部固定,大拇指按住香囊口,无名指和小指按住香囊体,右手持挖勺插入香囊内,垂垂滚动挖勺,均衡地向外抽动,商香便顺香囊口落人香盘。取香时留意不要挖伤香囊,掏出麝香,除去杂质,干燥后保留在密闭容器内,防止受潮。1头公鹿可连续取香13年以上,3-13岁是取香盛期。个体年产湿香10-15克。

我国麝类资源丰硕,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雀斑。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临近各省;林麝数目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流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茕居糊口,颇警觉。步履灵敏,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流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等闲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1.原麝

原麝全身黑褐色,体高55厘米左右,体长85厘米左右,体重8~12千克,全身黑褐色。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别山均有分布,进一步可分为东北原麝和安徽原麝。

2.马麝

马麝多糊口在海拔2000~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密林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体长85~90厘米,高50~60厘米,是体型最大的品种。眼眶附近有黄色圈,颈部背面有玄色斑块,吻长,耳大竖立,善奔跑,体后部毛色较深。

3.林麝

林麝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贵州。林麝体型小,体长70~80厘米,高50厘米,体重约9千克,是主要养殖种类。林麝前肢短、后肢长,能攀上斜树,其所产麝香为上品。林麝毛色较深,四肢下部前面灰棕色,后部浅褐色,眼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直达胸部。幼麝背部有雀斑,长成后消失。 形态特征

外形: 外形像鹿而小,后肢显著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真个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耳长竖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尾短。

毛色: 通体暗褐色。耳背、耳尖棕灰色,耳壳内面白色,下颌白色。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颈背,体背有4-5纵地土黄色雀斑,腰部及臀部两侧的雀斑显著而密集,无清楚的行次,腋下、鼠鼷部、四肢内侧和臀部附近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

辨别特征:

雄性具有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呈獠牙状凸起口外,作为争斗的武器,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麝与獐有颇多相似处,致使古今文献记载都有将“麝”误称作“獐”现象,进而造成一些研究历史时期动物分布与变迁学者的失误.文章在考证文献记载相关物种的时空基础上,综合麝与獐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与古今延续等相关情况,对历史时期麝与獐的分布进行研究与鉴别,提出此二物种既有各自的单纯分布区,也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并划分出这些区域。

分布情况

中国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的波密、 察隅、错那、措美、林芝、米林、工布

江达等地。 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临近各省;林麝数目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喜马拉雅麝只分布在西藏少数地区。黑麝分布在西藏和云南的少数地区

篇五 林麝的香囊
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对生境选择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7(2):183~185

ChinJApplEnvironBiol=ISSN1006-687X

  

 

2001204225【林麝的香囊】

 

【林麝的香囊】

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对生境选择研究

郭 建 程晓峰 巨云为 陈泳宏

3

133

 胡锦矗 骆 云

1133

 盛春宁

33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1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南充 637002)

1995年在相岭山系的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采用作者新近提出的临时空间样方法,以Vanderloeg和Scavia选摘 要 

择指数对林麝对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8月份,林麝喜欢活动于竹子密度不大(n=0~15m-2)、郁闭度

为0.50~0.75、东南坡、海拔约3400~3550m的竹林边缘活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喜欢活动于10°以下的平坦地带外,对坡度的选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适宜林麝生存活动的面积减小,这对林麝显然是不利的.图1表1参8关键词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临时空间样方;生境选择

CLC Q958.12¬Q959.842

HABITATSELECTIONOFMUSKEGUOjian,CHENGXiaofeng,JU,CHE1,1Yun&SHENGChunning

(Forest,Forestry,Nanjing 210037,China)(1,SichuanTeachersCollege,Nanchong 637002,China)【林麝的香囊】

Abstract A,temporalspatialplotsmethod,developedbytheauthorswasusedinYeleNatureReservetostudyhabitatselectionofmuskdeerin1995.VanderploegandScaviaselectivityindexwasusedtoassessthemuskdeer’sselectionfordifferenthabitatparameters.Theresultshowedthatthemuskdeer’shabi2tatwastheplacesnearthebambooforestonsoutheastfacingslopeswithbamboodensityfrom0to15culsm/m2,forestcanopyof0.50~0.75,andaltitudeof3400~3550m.Muskdeershowsnoobviousselectionforslopegradeabove10,butitdoesnotliketheslopegradeunder10.Becauseofhumanactivities,thesuitableplacesformuskdeer’sexistenceandreproductionarereducinginYeleNatureReserve.Fig1,Tab1,Ref8Keywords muskdeer(Moschusberezovskii);temporalspatialplotmethod;habitatselectionCLC Q958.12¬Q959.842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是我国名贵中药材麝香的主要来源,也是香料工业贵重原料.近年来,由于乱捕滥猎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林麝数量在日益减少.为了科学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林麝资源,不少动物生态学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研究[1~4],然而关于林麝对生境的选择利用却未见报道.作者于1995年3~11月在相岭山系的冶勒自然保护区定点对林麝进行了研究.

等大渡河水系南垭河上游的支流区域,保护区地形复杂,山形陡峭,垂直落差在2000m以上,立体气候比较明显,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化比较完整.海拔(halt)2500~3000m为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3000~3800m为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3800~4500m为高山灌丛草甸,4500m以上为高山流石滩植被.

研究区域位于保护区南端.包括海子沟、采马菇

1 保护区概况

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

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牛羚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冕宁县西北侧,地处小相岭西侧,大雪山之东南端.介于λ(E)102°48′~102°59′,φ(N)29°26′~29°42′之间,呈狭长带型,总面积为247km2,包括了采马茹、海子沟、小姑沟、保山埃、牛场沟、采矿沟

收稿日期:2000203220  接受日期:20002052113工作单位:苏州市平江区城建环保局绿化办33现于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工作

拉达、小菇沟和保山埃等地,总面积约80km2.观察站设在研究区域东侧,海拔(halt)约3100m的地方.

【林麝的香囊】

2 研究方法

1995年7~8月,在不同的生境设置了5条观察路线,在对林麝粪堆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的同时进行了林麝对生境的选择研究.每月沿所设路线行走两次,寻找和记录林麝的活动痕迹(粪堆).

林麝是中型独栖动物,活动范围很大,如果我们所设的样方过小,不但满足不了精度要求,而且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对林麝进行调查时,在可能的条件下,样方应足够的大.如在野外按照传统方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7卷184

建立如此多的固定样方,而且要求样方足够的大,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很难行得通的,为此,作者提出了临时空间样方法(tempo2ralspatialplotsmethod)的概念.其含义是:我们所调查的样方不是用塑料绳圈定的,而是用皮尺临时划定一个样方进行调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做到大样方,因此我们设定样方大小为1800m2.临时空间样方的调查方法是:在进行路线调查的同时,我们以恒定的速率行走,每分钟约前进40步,每行走5min(约80m),就向路线的左右垂直方向各行走约70步(约30m),再以此垂直点和行走70步后的长度(约30m)为边长,在这个左右边长各为30m的正方形中作“W”字形行走(如图1),如发现有林麝的新鲜粪便,就用30m的皮尺做精确测量,统计边长为30m的正方形内的所有粪堆数,如未发现新鲜粪便,则记录调查样方一个,.作到调查的随机性,如在)林麝的新鲜粪便,样方之中.条路线,调查时我们均为三人行动(作者本人与两名向导),以保证调查的准确可靠.

约3400~3550m的竹林边缘,对坡度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而完全回避密度超过25株/m2的浓密竹林,对于郁闭度太大或太小和西北坡向的山体均表现出一定的不喜好.

4 讨论

关于林麝对生境的选择以前未见报道,作者对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以往对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常采用固定样方[6,7],即预先用塑料绳圈定或标定一小块区域,一般2~3月后进行复查.但我们在冶勒进行研究时却发现,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林麝是胆怯独居的动物,无固定巢穴,而且随着气候和食物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习性.特别是在冶勒[4大,,而在野,,即使在野,2~3月后,杂草的覆盖和鼠类对样方的破坏,重新发现这些样方也是很困难的.基于这些考虑,作者提出了临时空间样方法,在野外调查时,可以做到大数量大样方,又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结果令人满意.当然,这种方法为作者第一次提出,还有待于广大动物生态学工作者去验证、完善和补充.

多数动物对环境的选择都具有某些可塑性[8].不同山系的林麝,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它们自身的遗传性与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因而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表现出一些独特的行为习性.  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喜欢活动于郁闭度为50%~75%的针叶林下,而对于郁闭度较小,地表植被生长较好的地带却较少光顾.这主要是郁闭度较小的地带,或是生长着一小片一小片浓密的竹林,其密度常在30株/m2以上,或是一小片草地.过密的竹林显然不利于林麝活动和躲避敌害.郁闭度较低的地带往往也是坡度较小的平缓地带,当地村民为了放牧的需要和方便,将灌丛和大部分的乔木砍伐殆尽,使林麝失去用于隐蔽的场所,加之麝香价格昂贵,据当地村民介绍,一个麝香香囊在当地就可以卖到5000~6000元,受利益的驱使,不少村民私自进山打猎,使没有隐蔽场所的林麝极易受到来自人类和猛兽的双重捕杀,所以在郁闭度较小的地带很少有林麝活动.而郁闭度为50%~75%的针叶林下,常有竹林分布,竹子的密度常在10m-2左右,密度不大的竹林可以为林麝提供最好的隐蔽场所,又不会障碍林麝的活动和躲避天敌,因而林麝表现出较大喜好性.而郁闭度大于75%的地带,竹子分布稀少或没有竹子分布,地表植被生长也较差,这些地带对于林麝觅食和隐蔽都不利,因而林麝较少光顾.

图1 临时空间样方调查示意图Fig.1 Sketchmapoftemporalspatialplotsmethod

所得的数据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Wi

和选择指数Ei作为林麝对生境喜欢程度指标[5].计算方法如下:

(r/p)(W/n)Wi=  Ei=

∑(ri/pi)∑(Wi+1/n)

其中:Wi为选择系数,Ei为选择指数,i为特征值,n为特征值总数,Pi为环境中具i种特征值的样方数,ri为林麝所选择具有i特征的样方数.

Ei的值介于21和+1之间,Ei<0表示不喜欢,Ei=21表示回避,Ei=0为随机选择,Ei>0表示喜欢,Ei=1表示特别喜欢.

3 结果

我们在野外共调查了800个样方,其中有51个样方被林麝利用过,统计结果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喜欢活动于郁闭度为50%~75%,竹子密度约为5株/m2,海拔

 2期郭 建等: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对生境选择研究  185

表1 林麝对生境的选择统计表

()

指标

I

Pi

Ri

Wi

EI

竹子密度【林麝的香囊】

(Ind.m22)

郁闭度

(Canopy)

坡度

(α)/℃

坡向

(Aspectofslope)

海拔高度

Halt/m

=00~55~1515~250~25%25~50%50~75%<1010~2020~3030~4045.~135.135.~225.225.~315.3100~34003400~355035502031891561411932422331722151611521053121102523381422114812266151312733460.2430.4080.2500.0990.0410.0500.1120.1040.2090.2420.2360.2850.4510.1530.1490.0.0970.3420.11120.33820.19020.0940.3010.0220.0950.0830.0650.28720.24120.527706  ,能攀登45°的倾斜树,说明坡度不对林麝构成什么障碍,在冶勒,林麝对于10~40°的缓坡和40°以上的陡坡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差异,而对10°以下的平缓地带却较少光顾,这主要是因为10°以下的平坦地带,灌丛多被砍伐,林麝失去应有的隐蔽场所.我们在这些地带调查时,常常发现村民放养的牦牛和马匹,也常发现村民进山打猎、采药和盗伐树木所搭建的窝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为影响是林麝避开10°以下平坦地带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对坡向进行调查时,以正北方作为0°,因此,45~135°代表东坡,135~225°为南坡,225~315°为西坡,315~45°为北坡.冶勒自然保护区的山体多东西走向,因此在南北坡调查的样方较多而东西坡样方数较少.研究表明,林麝喜欢活动于东南坡,而较少出现于西北坡.这是因为,东南坡可受阳光直射,气温明显比西北坡高.3月中旬时,东南坡的积雪基本已溶化,而北坡任覆盖有厚厚的积雪.另外东南坡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能够形成温暖湿润的小生境,对于植被的生长和林麝的生存繁衍是有利的.

随着气候和食物基地的变化,林麝有垂直迁移的习性,据猎人讲有“7月上山,8月下迁,9月上山槽”的情况.我们在7~8月份对林麝进行调查时,有93.6%的林麝的新鲜活动痕迹出现于海拔3400~3550m的地带,而这些地带是竹子密度不大的竹林边缘.由于冶勒林麝种群密度较小,在食物充足的夏季,食物因子不是决定林麝对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对天敌的躲避却显得尤为重要,竹林能为林麝提供最好的隐蔽场所,所以在7~8月份,绝大部分林麝活动于竹林

的边缘.而海拔3100~3400m的地段,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林麝较少活动于此,3550~3800m为浓密的峨热竹林,除了在海拔3600m(实际也是竹子密度较低的竹林边缘)发现了一堆林麝粪便外,再未发现林麝的任何活动痕迹,而林麝要达到海拔3800m以上的高山草甸,须经过垂直高度为300m的浓密竹林,同时高山草甸主要为岩羊所占据,所以这一带没有发现林麝的活动痕迹.

【林麝的香囊】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对生境的选择受人类活动、气候因素、食物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夏季林麝主要活动于海拔3400~3550m一带,在冬季林麝却只能下迁到海拔2800~3000m一带,2800m,人类,,林麝也不能进,,这.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赵博光

教授对本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冶勒乡村民尔恩古铁、尔恩约它参加野外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WangHZ(王会志),ShengHL(盛和林).StudiesonPopulationDensities,ConservationandExploitationofForestMuskDeer(MoschusBerezovskii)intheNorthwestoftheSichuanBasin.Ac2taTheriologicaSinica(兽类学报).1988:8(4):241~249

2 YangQS(杨奇森),HuJC(胡锦矗).PopulationDensityRe2searchonForestMuskDeer(MoschusBerezovskii)ofBaiyuCoun2ty.JSichuanNormalCollege(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10(4):329~3363 WeiFW(魏辅文),WangW(王维),YangG(杨光).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初步分析.JSichuanZool(四川动物).1995,14(2):66~67

4 GuoJ(郭建),HuJC(胡锦矗).PopulationDensityResearchon

ForestMuskDeer(MoschusBerezovskii)ofYeleNaturalReserveinMianningCounty.VertebrateResourceandProtection.Science&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ofSichuan(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 Lechowicz.MJ.Thesamplingcharacteristicsofselectivityindices.

Oecologia.1982,52:22~306 WeiFW(魏辅文),ZhouCQ(周才权),HuJC(胡锦矗),

YangG(杨光),WangW(王维).GiantPanda’sselectionforbambooresourcesinMabianDafengdingReserve.ActaTheriologi2caSinica(兽类学报).1996,16(3):171~1757 WeiFW(魏辅文),ZhouA(周昂),HuJC(胡锦矗),ZhouCQ

(周才权),YangG(杨光),WangW(王维).HabitatSelectionofGiantPandainMabianDafengdingReserve.ActaTheriologicaSinica(兽类学报).1996,16(4):241~2458 SunRY(孙儒泳).PrincipleofAnimalEcology(SecondEditor).Beijing:PublishingHouse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篇六 林麝的香囊
来源于鹿科动物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可用做药材的是 A.牛黄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七 林麝的香囊
麝香壮骨膏 使用简单也要小心注意

麝香壮骨膏 使用简单也要小心注意

麝香壮骨膏的主要成分有麝香、八角茴香、山奈、生川乌、生草乌、麻黄、白芷、苍术、当归、干姜、薄荷脑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麝香。

麝香是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和原麝成熟雄体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是享誉国内外的特产珍贵中药材和香料,疗效显着,香气芳烈,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

据《药典》记载,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等。现代研究表明,麝香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很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均有显着影响。

麝香壮骨膏为淡黄色或淡棕灰色的片状橡胶膏,气香,主要为骨伤科腰腿痛类、软组织扭挫类非处方药。麝香辛香走窜、作用强烈、刺激性强,如果应用不当,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以下3方面:

第一,一些研究表明,男性使用含麝香的药物可能导致不育,因此不可长期使用。

第二,有皮肤病的患者慎用;皮肤过敏者不可使用;皮肤破溃感染处禁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发痒、变红、紫斑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取下并去医院就诊;

第三,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百度攻略&养生之道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1


林麝的香囊相关热词搜索:林麝养殖 凤县林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林麝的香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林麝的香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553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