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2017-06-30 09:44: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共2篇)邱汝民告诉你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 养蜂卖巢蜜造不了假[科技苑]造不了假的蜂蜜(20151112) 节目看点:判断真假蜂蜜有啥窍门?能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又是啥蜂蜜?邱汝民养蜂比别人多赚三四倍的钱,他到底有何高明之处?《科技苑》为您讲述。造不了假的蜂蜜现在市场上有的蜂蜜是真假难辨,您知道如何判断鉴别蜂蜜的真...

篇一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邱汝民告诉你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 养蜂卖巢蜜造不了假

  [科技苑]造不了假的蜂蜜(20151112)

  节目看点:判断真假蜂蜜有啥窍门?能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又是啥蜂蜜?邱汝民养蜂比别人多赚三四倍的钱,他到底有何高明之处?《科技苑》为您讲述。

  造不了假的蜂蜜

  现在市场上有的蜂蜜是真假难辨,您知道如何判断鉴别蜂蜜的真假吗?

  这个人叫邱汝民,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养蜂能人,

  但对于养蜂人来说,还是有两个小窍门能教给大伙的。

  邱汝民真的蜂蜜是有弹性,真的蜂蜜会自动地回弹

  第一个小窍门是看,真蜂蜜弹性好,拉丝能回弹。假蜂蜜看着黏稠,可一点弹性都没有,

  【采访】邱汝民:真蜂蜜有特有的香味。

  【解说】:第二个窍门是闻,不同的蜂蜜有各自不同的花香

  【解说】:这一看一闻的窍门,用来简单辨别没啥问题,可要想更准确地判断蜂蜜真假,还是得找专业的检测部门。

  如今的市场就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有些蜂蜜的造假手段非常高明,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假蜂蜜一多,不仅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低成本的假蜂蜜,也对市场造成了冲击,让做真蜂蜜的人都很难干下去了。

  面对这种情况,邱汝民就思考能不能生产一种让人一看就知道不能造假的蜂蜜呢?

  平常我们吃的蜂蜜,都是蜂农把装满蜜的蜂巢放到摇蜜机里,甩出来的。这种液态蜂蜜还需要二次加工才能上市,所以很容易造假。

  能不能让蜂蜜不经过人为加工,直接卖呢?其实,还真有这样的蜂蜜,它就是巢蜜。

  【采访】邱汝民:蜜蜂把采来的蜂蜜放到蜂巢里,酿造成熟再封上盖,就称为巢蜜。

  【解说】:说白了,巢蜜就是装满了蜂蜜的蜂巢,因为它既有巢又有蜜,所以巢蜜都是成块的,是连巢带蜜一起吃的。

  同时巢蜜里不仅有蜂蜜,还有蜂胶和花粉,所以营养价值要比普通蜂蜜高的多,被称为蜜中极品。

  最重要的是巢蜜不经过加工可以直接卖,原汁原味,所以很难造假。

  【采访】邱汝民:它是真正的天然蜂蜜,没有任何的人为痕迹,也就是说巢蜜造不了假,对,造不了假。

  【解说】:邱汝民正是相中了巢蜜不能造假又营养高的特点,做起了巢蜜,几年下来他的巢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让邱汝民赚到了更多的钱。

  【采访】:

  蜂农:我这个蜂一年大概卖一千五六百元钱,就这一箱蜂,对,多的时候卖一千六七百元。

  邱汝民:我养的蜂,这一箱,一年能卖五千多到六千元钱。

  【解说】:邱汝民卖巢蜜比卖液态蜂蜜的蜂农,收益整整高出三倍,不仅如此,就算在卖巢蜜的人里,邱汝民赚的钱也要更多,为啥邱汝民就这么赚钱呢?说到这,咱们就不得不提一提邱汝民的高明之处了,他在生产巢蜜的过程中,用上了自己的三个法宝。

  【采访】:

  邱汝民:这是我的第一个法宝,你看看这是什么?

  记者:这个像纸,颜色很漂亮。

  邱汝民:你闻闻味道。

  记者:而且还有香味。

  邱汝民:有香味这个就是我们蜂巢蜜用来打地基用的。

  记者:您的第一个法宝是地基。

  邱汝民:对。【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解说】:这张纸一样的东西是蜡皮,要想做成地基还需要一次简单的加工,工具是邱汝民自制的木质滚轮,两个轮子上充满了棱形木刺,把蜡皮送到轮子中间,轻摇轮轴,一张蜂巢地基就做出来了,这个也正是邱汝民的第一个法宝。

  蜜蜂天生有把巢筑成标准六棱形的习惯,所以提前给它们刻上一个个六棱形的地基模子,蜜蜂就能认清上面的结构,在地基上直接做巢。这样就能缩短蜜蜂建巢的时间,好让蜜蜂尽早开始酿蜜。

  【采访】邱汝民:我们把地基插在中间,这个中间有一条缝,两边有空间的,有一厘米的空间,这边有一厘米,对蜜蜂从地基的两边开始筑巢,筑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解说】:蜜蜂在地基上添砖加瓦,也就一天的功夫,一个个小房子就建好了。

  无论是人为制造还是蜜蜂自己动手,做地基的原料只能用蜡,可这蜡也是有区别的,以前养蜂人用的都是工业制造的蜡。

  【采访】邱汝民:这是我们原来工业生产的巢脾,是用来让蜜蜂繁殖和摇蜜用的,你闻闻,这个味怎么这么怪啊,这个里面60%都是矿蜡。

  【解说】:大部分的养蜂人,生产液态蜂蜜用的地基都是工业加工过的,虽然这种地基里含有矿蜡,但因为液态蜂蜜是从蜂巢里摇出来的,所以符合生产标准。可巢蜜是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再用含矿蜡的地基就不行了。

  【采访】邱汝民:矿蜡直接食用的话,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是不能用在蜂巢蜜里的。

  【解说】:所以邱汝民生产巢蜜,首先要改变做地基的原料。

  【采访】邱汝民:我这个原材料是蜜蜂直接分泌出来的,什么原材料,它是天然的蜂蜡,这个我看颜色明显不一样,这个是100%纯蜂蜡,是您的法宝,这个是工业上的。

  【解说】:蜂蜡是蜜蜂分泌的天然物质,专门用来进行一切蜂巢建筑。在蜂箱里不同的地方,蜜蜂分泌蜂蜡的质量也不一样。

  而邱汝民做地基的原料,不仅用的是100%的纯蜂蜡,而且还是质量里最顶级的蜂蜡,那这最好的蜂蜡是从哪儿取的呢?

  【采访】邱汝民:就是蜜蜂用来吐蜂王浆的,也是用来保护蜂王浆的这种上面的一层封盖蜡,这个蜡蜡质非常好,杂质很少。

  【解说】:这样的蜂蜡,每隔72小时就能收集一次,用小刀轻轻一割,就有了一条条质量上乘的蜂蜡了。

  接着把蜂蜡放到锅里加热,使固体蜡变成蜡水。

  【采访】邱汝民:全部化了以后,温度要回到60℃左右。

  【解说】:制作过程很简单,找一块特制的木板首先全部浸泡到蜡水里,然后迅速过一遍冷水,这样蜡质就在木板表面形成了一层蜡皮,放在桌子上用刀把边缘一切,一张蜡皮就做出来了。

  【出镜】记者史宇鹏:我看一下,还热乎着呢,热热乎乎还香喷喷,这就像个烙饼似的。

  【解说】:最后是把这张纸一样的蜡皮,加工成充满六棱形的蜂巢地基。也就有了邱汝民的第一个法宝了。

  有了这个法宝,邱汝民就有了生产好巢蜜的基础,不过邱汝民却不满足,他不仅要提高巢蜜的质量,还想着提高巢蜜的产量呢。

  蜜蜂还是那些蜜蜂,咋就能提高巢蜜的产量呢,这个呀,就得靠他的第二个法宝了。

  【采访】:

  邱汝民:我带你去前面看看我另一个法宝。

  记者:另一个法宝?那咱们去看看。

  邱汝民:这就是我第二个法宝,这个小箱子,你看,我可以慢慢地抽拉出来。

  【解说】:邱汝民拉出来的这个小抽屉是专门生产蜂王浆的。

  【采访】:

  记者:这个是蜂王浆?

  邱汝民:对。

  【解说】:把蜜蜂抖落,就看到一个个小桶,这些桶里装的就是蜂王浆。

  蜂王浆和蜂蜜不同,那可是蜜蜂家族的皇家食材,只有蜂王才有资格享用。蜂王浆营养价值极高,素有软黄金一称。

  一直以来,蜂王浆和蜂蜜都是放在一个箱子里的,箱子里通常有7个木框,6张木框专门生产蜂蜜,框里是满满的蜂巢和蜂蜜;还有一个木框很特别,上面没有蜂巢,而是搭着一个个小桶,这个木框是专门用来生产蜂王浆的。

  传统养蜂,不管是产蜜还是酿蜂王浆,这些木框都是竖着插到蜂箱里。

  可如今邱汝民单独弄了个小抽屉,把竖着插的蜂王浆拿了出来,横着插到了新的箱子里,还说这是让他多产巢蜜的法宝,这让人挺纳闷,这蜂王浆和巢蜜能有啥关系呢?

  其实邱汝民刚开始做巢蜜,也是把蜂王浆和蜂蜜放到一个箱子里的,可取巢蜜的时候,他发现,把蜂王浆和巢蜜放在一个箱子里,竟然会降低巢蜜的产量。

  【采访】邱汝民:这就是传统的插入式生产蜂王浆,这种生产蜂王浆的模式,就是说使原来的蜂蜜不容易封盖,所以造成了这里的巢蜜都没有封盖,这就是因为蜂王浆在这一侧,所以也没有封盖

  【解说】:判断巢蜜能不能卖,得先看存蜜的蜂巢有没有被蜜蜂封上蜡盖。蜂巢上一个个白色的小盖子就是蜡盖,是存满蜂蜜以后,蜜蜂封上用来保护蜂蜜的。

  【采访】邱汝民:蜂巢蜜不容易封盖,也就是不容易成熟。

  【解说】:蜂巢没有封盖,不仅表示蜂蜜没有成熟,还说明蜂巢里蜂蜜没有存满,这么一来巢蜜的产量自然就少了。当时邱汝民就发现,蜂王浆旁边的巢蜜,特别不容易封盖

  【采访】邱汝民:因为蜜蜂是要吃了蜂蜜和花粉之后才来分泌蜂王浆的,所以蜂王浆框放在蜂蜜边上,蜜蜂就近就地取材,然后它吃蜂蜜它也不给你封盖了。

  【解说】:传统养蜂,因为蜂王浆和蜂蜜挨得特别近,间隔就只有那么一厘米左右,所以有时候蜜蜂也偷偷懒,到了酿蜂王浆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干脆不从外面采蜜了,而是直接从紧挨着蜂王浆的旁边就地取材酿王浆,这么一来蜂王浆旁边的蜂蜜是迟迟存不满,也不能封盖了。

  于是邱汝民就想,干脆把蜂王浆和巢蜜分开生产不就行了嘛。

  【采访】邱汝民:蜂王浆框原来是竖式的,我们改成平面式,改为平面式的好处是什么呢,在上面生产成熟蜜,成熟时间又提早,封盖率也高了。【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解说】:邱汝民单独做了一个小箱子用来生产蜂王浆,箱子的长宽与传统蜂箱一样,高度降低,做成了一个小抽屉,里面横着放一张专门用来生产蜂王浆的木框。

  然后把小抽屉放在传统蜂箱的下面。只要不让蜂王浆和蜂蜜紧紧挨着,这些蜜蜂就能恢复它们勤劳的本性,在上面它们该酿蜜的酿蜜,在下面就单独从外面采蜜酿造蜂王浆了。

  这么一来,巢蜜也能早点成熟,早点封盖了。

  自从用了这个法宝,不但巢蜜的产量提高了,让邱汝民没想到是,无心插柳,蜂王浆的产量也多了起来。

  【采访】邱汝民:现在这个花期都有两百多克,像这种方式最多能产多少克,最多要300多克,370克吧。

  【解说】:为啥蜂王浆的产量也增加了呢?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采访】邱汝民: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是,蜜蜂喜欢在下面做王台,分泌蜂王浆。

  【解说】:这还真是一箭双雕了。开了眼界,接下来咱们在聊聊邱汝民的第三个法宝。

  说起邱汝民的这第三个法宝,那可真是把传统蜂箱给来了个大变样,咋变的?这个是传统的蜂箱,有25厘米高,您再看看邱汝民的这个蜂箱,也就是传统蜂箱的一半大小,不仅箱子外形变了,就连箱子里面也大不一样,这里面不再是一张张的木框,而是拿出来就可以直接卖的巢蜜。

  【采访】:

  记者:我们现在可以打开里面的小盒看看,哎漂亮吧,好平整啊,这个是不是您包装一下就可以直接卖了?

  邱汝民:对,我们不做任何加工,就直接上市。

  【解说】:把小盒子拿出来抖一抖,再扫一扫,一个新鲜完整的巢蜜就出炉了,每个小盒里的巢蜜都满满的封上了蜡盖,说明里面装满了蜂蜜,拿出来直接就能卖。

  打开蜂箱,巢蜜直接卖,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邱汝民的这第三个法宝还能加快蜜蜂生产巢蜜的速度,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说起来,蜜蜂酿造巢蜜的过程中,可不是把蜂蜜放到蜂巢里就算完事了,蜜蜂还有一个工作要做。

  【采访】邱汝民:蜜蜂是用翅膀扇风,增加空气流通,排除水分。

  【解说】:每只蜜蜂都是一个自带小马达的电风扇,它们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发动自己的马达,开启风扇。

  一种情况是当蜂箱里温度非常高的时候,这时,它们通常会成群结对的趴在蜂箱口,靠翅膀震动往蜂箱里扇风降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存储蜂蜜的时候,蜜蜂或者在蜂巢附近,或者蜂框上扇风,为的是使蜂巢里蜂蜜中的水分蒸发,有利于蜂蜜尽早成熟,然后封盖。

  【采访】邱汝民:水分排完了,蜂蜜酿造成熟了,它就封上天然的蜡盖。

  【解说】:于是邱汝民就利用了蜜蜂酿蜜排水分的习性,他把传统的产蜜蜂箱进行了压缩。

  【采访】邱汝民:原来的继箱是25厘米高,现在我把它改为12.5厘米高。

  【解说】:空间一压缩,蜂箱里的温度就高了起来。

  【采访】邱汝民:蜜蜂聚集到一起以后,蜂箱里的热量增加,增加了以后蜜蜂就扇风,就像无数个小电风扇一样拼命地扇风,扇风就有利于蜂蜜的水分排出,蜂蜜浓度提高,然后蜜蜂就把蜂蜜封上天然的盖,就成为成熟的蜂巢蜜。

  【解说】:邱汝民把原本竖着插入的木框,换成一个个小竹盒,装好地基后,再放到缩小了空间的蜂箱里,这么一来,邱汝民收巢蜜的速度足足加快了一倍。

  【采访】邱汝民:看,都封满了,100%。

  【解说】:把蜂箱压缩让巢蜜早上市,虽然速度快了,但这产量可一点不差,因为邱汝民充分利用了蜂箱里的空间,把整个蜂箱都放满了巢蜜盒。

  邱汝民按照固定的尺寸,把每个小盒的边角加高0.5厘米,这样只给每个小盒之间留了一厘米的空隙。

  【采访】邱汝民:然后我们根据蜜蜂的大小,设计了一个四周通的叫蜂路,然后蜜蜂进去筑巢酿蜜都很方便,

  【解说】:这么一来,不仅充分利用了蜂箱里的空间,而且还保证了蜂巢的平整度。

  【采访】邱汝民:对有了蜂路以后,巢蜜的平整度非常平整,做出来的巢蜜非常美观漂亮,质量也好。

  【主持人】:巢蜜不仅能防止蜂蜜造假,还更有营养,如今做巢蜜的人越来越多,邱汝民作为当地的养蜂能人,不但生产巢蜜,还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不断创新,通过改进养蜂方式,提高了巢蜜的质量和产量,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回报。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提供,揭示农事秘密,推广农业科技。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篇二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黄国忠养马蜂赚钱,一窝能卖三万多元钱

[致富经]杀人蜂带来的千万财富(上) 20161221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杀人蜂带来的千万财富(上) (2016.12.21)

  胡蜂生性凶残被称为杀人蜂,而在云南的深山里却有人为了得到它铤而走险。杀人蜂如此凶残,在一个人手上却如同宠物,不但不怕,他还要专门养殖胡蜂。他如何把杀人蜂变成赚钱蜂。又是如何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呢?

  在这海拔近两千米的深山里隐藏着无数被称为杀人蜂的胡蜂。这就是杀人蜂的蜂巢,在这片树林里随处可见。

  胡蜂攻击性极强,一旦遇到侵扰,就会群起攻之。而当地有一种大虎头蜂,它的体型是普通胡蜂的十倍,大虎头蜂不采蜜却爱吃昆虫和肉,最可怕的是它的毒刺。

  一只野兔被蜇后,几分钟就没了性命。

  村民:一般的一只大水牛,三下都受不了。你看像那么大的一只水牛最多也就是三下,三下就没命了。

  这么凶残的杀人蜂,在当地却专门有人养,不但养还能靠它赚钱,一窝最多能卖到三万多元。记者来到这里寻找专门养殖杀人蜂的黄国忠。关于他的本事,村民们也有很多说法:

  村民:我看到他拿到脸上去,手上、背上,这些都敢去拿,我不敢。我说这个真的是要命的东西。

  村民:他是我们当地的蜂王,我们都这么说他,他养蜂太厉害了。

  记者:那蜂不叮他吗?

  村民:不叮。

  记者:怎么会不叮他?

  村民:我都想去看看他,为什么不叮他。

  记者打听着来到黄国忠的家。到底村民说的是真是假,马上就能见分晓。

  在黄国忠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很多胡蜂的蜂巢。

  见记者来,黄国忠说要露一手绝活——徒手捉蜂。

  记者:就这样抓?

  大虎头蜂张开它凶狠的口器准备咬人,而尾部的刺也不断地伸出。这可是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胡蜂。而黄国忠却做出了更令人惊讶的举动。

  黄国忠:我还敢直接抓它的刺呢。

  记者:它的刺是这样的。你拔了一根刺 它还有一根。

  黄国忠:一般有两根刺,这边一根,这边一根。

  黄国忠说徒手抓大虎头蜂不算什么,他还有更绝的。

  为了展示这个绝技,黄国忠拿来一个铁笼。铁笼里关着上千只大虎头蜂,每一只都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冲出笼子发动攻击。而黄国忠要打开这只笼子,放大虎头蜂出笼。

  记者:你要把这个大的口全打开?

  黄国忠:对。

  记者:它不一下全飞出来了?

  黄国忠:飞出来它会在我身上的不怕,我和它搞熟悉了。

  黄国忠脱掉了上衣,他要展示的绝技就是让大虎头蜂爬满自己的身上。

  记者:要轻轻的是吗?

  黄国忠:要轻一点。

  记者:你敢说话吗?

  黄国忠:敢说话,怎么不敢说话。

  记者:这可是马蜂。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黄国忠:这是大马蜂,大水牛叮到三下就翻了,我们是把它玩熟了。

  记者:它们现在还没有发怒是吧?比较平稳,不敢惹它们是吧?

  黄国忠:不敢惹。

  记者:在嘴巴上。它为什么不叮你?

  黄国忠:我把它搞熟了,搞惯了,我是晓得它什么时候叮我,什么时候不叮我,真的它叮的时候我也不敢弄。我晓得它何时发怒何时不发怒,我搞了二三十年,别人就弄不得,千万不要这样弄,弄了,人如果是过敏体质的 一只就可以死亡。

  这些大虎头蜂,都是黄国忠亲手养大的,他和胡蜂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这胡蜂一不酿蜜,二不产蜂王浆,黄国忠养他们到底为什么呢?当初正是为了养殖胡蜂,黄国忠被认定是不务正业,没前途的人。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面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而现在,黄国忠养出的最大的一窝胡蜂可以卖到三万元,他繁育了一万八千多窝胡蜂,年销售额上千万。黄国忠到底是怎么把杀人蜂驯化成赚钱蜂的呢?

  

  这就是黄国忠的老家,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黄国忠是老大,一家八口人只有不到3亩耕地,常常要靠吃野菜野果充饥。

  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解馋,黄国忠不得不跟着父亲上山,冒险掏胡蜂窝、取蜂蛹吃。

  村民:危险,有时候到这棵树上去追,有时候去那棵树上追,危险得很,那个就搞不得了。

  村民:手跌断的脚跌断的都有,还有从那个崖子上跌死的都有。

  从9岁就进山掏蜂窝,对于胡蜂,黄国忠了若指掌,也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采访时,黄国忠在这片丛林里发现了一个胡蜂窝。

  眼前的大树高几十米,借助摄像机,记者才看到隐藏其中的胡蜂窝。

  确定了胡蜂窝的位置,黄国忠开始行动。

  借助一根绳子和一根长竹竿,一个简易的梯子就搭好了。

  面对这一窝野生的胡蜂,黄国忠丝毫不敢大意,他穿好防蜂服,为了方便爬树,只露出双脚。

  靠着腰间的这根绳索作为保险,黄国忠熟练地向上攀爬。

  而随着越爬越高,危险也就步步逼近。

  在距离胡蜂蜂窝五米左右的地方,黄国忠停了下来,他必须全副武装,穿上靴子防止被胡蜂叮咬。

  胡蜂将巢做在树的最顶端,末梢的树叉根本支撑不起黄国忠的重量,他只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锯子,想把做了蜂窝的树杈锯断。但他一锯,树干就开始剧烈地晃动。而这一晃动,就坏了事儿。

  一瞬间无数胡蜂倾巢而出,在黄国忠身边盘旋、不断攻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底下的人都屏息注视。5分钟后,黄国忠解下腰间的绳索,把树杈上的马蜂窝缓缓放了下来。黄国忠的弟弟和助手也赶紧过来接应。

  黄国忠:拿一个口袋来。

  成年马蜂凶残至极,但胡蜂幼虫和蜂蛹却是上好的食材。

  胡蜂蜂蛹里百分之八十是蛋白质,煎烤烹炸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味。在黄国忠小的时候,一斤胡蜂蜂蛹就顶得上三四斤猪肉的价格。

  靠着掏蜂窝、卖蜂蛹换回了家里弟弟妹妹的学费,1992年,黄国忠结了婚,成家立业,按说应该有个稳定的营生,但黄国忠却依然天天进山,沉迷于掏胡蜂窝。

  妻子:我们这边种稻谷,栽秧,他爸叫他就栽田种稻谷,他不去种,不去种他就去瞄蜂,瞄蜂他爸就骂,在我们这边方言就说不像话。

  不但进山掏蜂窝,黄国忠还把胡蜂窝带回家,养了起来。

  堂弟:我大哥去山里面瞄蜂,瞄来那么大一窝,养在家门口那个大树上,我们一戳,会来咬人,我们还骂我大哥,你把这个东西养在这里咬到我们了。咬到很疼嘛,那时候小小的。

  害怕被蜇,家人都反对黄国忠养胡蜂,但他不为所动,因为黄国忠发现由于蜂蛹全靠野外采集,产量不稳定,在市场上始终是供不应求,价格也连年上涨。

  经销商:180元一斤。

  记者:这个收了要卖到哪呢?

  经销商:芒市,保山市还有龙陵县,这些地方这个东西特别受欢迎。

  如果能安全地取到更多的蜂蛹,就意味着将拥有源源不断地收入,黄国忠心里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黄国忠:心里想就是可能人工繁殖。

  记者:不用冒这个险了。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黄国忠:不用冒这个风险,大家去树上割蜂包,如果人工繁育出来产量又高,又很安全,做这种就赚得到钱,如果你爬到树上,钱倒是能赚着,但是有生命危险,会掉下来是不是。

  

  然而黄国忠要人工养殖胡蜂,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黄国忠要养胡蜂,怎么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呢?

  每年春天,蜂王开始筑巢、产卵,三个星期后,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工蜂负责筑巢、外出觅食哺育幼虫,就这样蜂群逐渐扩大。入秋气温下降,交配后的雌蜂将经历寒冬的考验,极少数存活下来的才能成为新的蜂王。要实现胡蜂人工繁育,最难的一关就是如何让蜂王过冬。

  村民:十月左右基本就不见了,九月十月。

  记者:找不到了?

  村民:对。过冬的话雌蜂和雄蜂几乎就死了,就瞄不到了。

  胡蜂野性大,又十分凶残,一般人都不敢接近,更别说是养了。而在黄国忠看来,如果能人工驯养,这将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他建起了温棚,把从山上掏回的胡蜂窝养起来。他还花七千多元钱买了一台空调。在当时那简直是天价。

  黄国忠:买一台空调要几千,找几千元钱去买,逼得没有办法才买。

  妻子:人还没用上空调,给胡蜂用上,还是胡蜂要紧。

  记者:胡蜂比人要紧?

  妻子:对,胡蜂比人要紧。

  大伙都知道黄国忠养胡蜂着了迷,可谁都不相信这事儿能成。

  为了养蜂,黄国忠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积蓄,没白没黑地试验,胡蜂养殖始终不成功,家里的生活越来越苦,没人理解还要遭受冷嘲热讽。

  黄国忠:不管别人笑不笑,我都要坚持做下去。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

  2009年1月,黄国忠在山里劈柴烧炭,就在这时,令他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一只蜂王从一段树桩的窟窿中爬了出来,不但活着,而且还不断晃动尾部,这正是蜂王要做窝产卵的表现。这只蜂王从大树芯里钻出来,说明这就是它能够顺利过冬的最佳环境。

  从2009年入秋起,黄国忠就如法炮制,准备了许多小木盒,让受精的雌蜂过冬、做巢。等到来年春天,黄国忠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当年就繁育出了上百窝胡蜂。

  这人工养殖出的胡蜂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片山坡上挂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蜂巢,远远的就看到安全提示牌,这里正是黄国忠放养胡蜂的地方。只见他穿好防蜂服,快速地跑到每窝胡蜂前,轻轻敲打蜂巢。黄国忠到底在干什么呢?

  村民:一看就知道是饱满的还是空的。

  记者:不用打开就知道?

  村民:不用打开就知道。

  记者:他一敲就知道了?

  村民:对。

  记者:那么准吗?

  村民:很准。

  真如村民所说的这么神吗?在检查完所有蜂巢后,黄国忠胸有成竹。

  那窝满,上面。

  选定了目标,黄国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刀,开始操作。

  黄国虎:开始掏里面的蜂蛹了。

  记者:它这个蜂巢很薄是吗,我听着像裁纸一样的声音。

  黄国虎:是很薄的这。

  记者:相当于给它开一个门是吗?

  黄国虎:是开一个门,把它里面的蜂蛹取出来。开了。

  在这纸一般轻薄的外壳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工程。

  一层、两层??九层。

  六边形的小格子内就是蜂蛹了,这些白色薄膜覆盖的是即将羽化的幼虫。蜂蛹和幼虫都是可以卖钱的。供到当地的饭店,一斤就能卖到100多元。

  一层就是一斤多、两斤,这九层就有十多斤了,取一次这个蜂蛹。那蜂王看见了,看见蜂王了。

  记者:蜂王?

  黄国忠:蜂王,真正的蜂王。看,这个就是去年我们繁殖的蜂王。

  记者:这个蜂王已经没有翅膀了。

  黄国忠:没有翅膀,就是它天天产卵,没有翅膀了你看。

  记者:蜕化了。

  黄国忠: 对。

  只要蜂王在,它就会不断产卵、孵化出工蜂,工蜂一刻不停地筑巢,觅食喂养幼虫。黄国忠把这些还没做大、做满的蜂饼,再放回蜂巢内,固定好,这样就会产出新蜂蛹了。

  记者:你放回去的话,它自己还会给它加固吗?

  黄国虎:会,马上它就加固了,明天它就严丝合缝地做回去了。对它一点影响都没有。

  记者:顶多是让它多干点活是吧?

  黄国虎:对,让它多干点活。

  不但实现了人工养殖,而且比起去山里掏蜂窝,人工养殖能够多次取蜂饼,一年下来一窝胡蜂产出的蜂蛹能卖到两三千元。

  同期:我还没见过,过去讲,我还不太信。

  记者:以前没见过, 不信是吗?

  村民:没见过他们养殖的。以前那种没有这种饱满。

  每年在黄国忠的温棚里能有上万只受精的蜂王顺利过冬,一只蜂王就能繁育出一窝胡蜂,这就意味着黄国忠能养出上万窝胡蜂。这么多胡蜂黄国忠要养到哪呢?而这时有人主动上门请他把胡蜂养到自己家,还说黄国忠养胡蜂,能让自己多赚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龙陵县当地山林资源丰富,许多农户种植了石斛,然而从2015年起,石斛的价格大幅下降,从原来的七八百元,降到一百四五十元一斤,不少农户任由石斛荒在地里,不愿再去管理。然而尹兆场村农户种出的石斛,仍然卖出了240元一斤的高价。而这竟都和黄国忠养胡蜂密切相关。

  村民:它飞进去吃虫子,我们种的石斛不需要打农药,它就可以飞进去

  把虫子全部吃掉。

  记者:你看见过?

  村民: 看见,我在石斛地里看见它了。

  胡蜂捕食害虫的天性,让它成为石斛的保护神,黄国忠也成了石斛种植户最欢迎的人。黄国忠把成功过冬做巢的蜂王免费送给周边想养殖胡蜂的村民,请他们帮忙看管。卖蜂蛹得的钱五五分成。

  村民:我明年想要一百窝,只分得三十窝,他们供应不过来,到处都想养,到处都受欢迎。

  记者采访时正是收获蜂蛹的最佳时节,然而黄国忠却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解决好了,来年他将繁育出一窝能卖三万元的大虎头蜂,可一旦解决不了,对他和他的养蜂事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他一定要找到一样最重要的东西。

  黄国忠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将怎样化解危机,请看下页:


邱汝民中蜂王出售相关热词搜索:中蜂王种 中蜂蜂王出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邱汝民中蜂王出售”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邱汝民中蜂王出售"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556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