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茯芩种植技术

茯芩种植技术

2017-07-04 08:56: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茯芩种植技术(共6篇)茯苓的栽培技术[农广天地]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部的菌类植物,它的功效广泛,不分四季,可与各种药物配伍,又被称为“四时神药”,同时,它也是一种食用、保健佳品。人工栽培茯苓的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以段木栽培法最广泛。段木栽培茯苓,当年栽培当年采收,接种一次,可连续收获三到四年,而且栽...

篇一 茯芩种植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部的菌类植物,它的功效广泛,不分四季,可与各种药物配伍,又被称为“四时神药”,同时,它也是一种食用、保健佳品。人工栽培茯苓的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以段木栽培法最广泛。段木栽培茯苓,当年栽培当年采收,接种一次,可连续收获三到四年,而且栽培时间和地域上几乎没有限制。现在为大家介绍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  

  一、茯苓的栽培备料 

  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并分解和吸收其中养分和水分之特点,选用松树作为茯苓的生活原料。为了充分发挥松树的利用效率,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 

  (1)茯苓的栽培段木备料 

  每年10~12月松树砍伐后,立即修去树桠及削皮留筋,具体要留几条筋,要看树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不削不铲的一条称为筋),各宽4~6厘米,削皮留筋后全株放在山上干燥。经半个月以后,将木料锯成长约80厘米的小段,然后就地在向阳处难叠成“井”字形,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2)茯苓的栽培树蔸备料 

  即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周围地面杂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部分别铲皮4~6向,留下4-6条约3~6厘米宽未铲皮的筋(也叫引线)。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二、茯苓的栽培选地挖窑 

  (1)茯苓的栽培选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土质深厚、疏松的砂质壤上(含沙量60%~70%)为好。黏土、透气性差的土壤不宜采用。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最好选生荒土或放荒3年以上的庄稼地;栽过茯苓的地块即应放荒5~10年方可再种。 

  (2)茯苓的栽培挖窑 

  挖窑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底进行。先清除场地的草根、杂木蔸、石块等杂物,然后依备料段木的大小与长短挖窑。窑形为长方形(长度视段水长短而定),深挖20~30厘米,宽30~50厘米,窑地按坡度倾斜,清除窑内杂物。挖出的土也要保持清洁。场地沿山坡两侧开沟以利排水,如坡度较陡,可在被顶筑坝拦水。 

  (3)茯苓的栽培下窑与接种 

  茯苓下窑接种时间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下窑应选连续晴天土壤微润时,把干透心的段木按大小搭配下窑,一般每窑2至多段。细料应垫起与大料一样高,两节段木留皮处应紧靠,使铲(削)皮成“V”形,以便于接种。以重量计,每窑2节段木在15千克左右,最少不宜少于10千克。 

  栽培茯苓所用的苗种,历来沿用菌核组织,通称“肉引”;将其压碎成糊状作种用称为“浆引”;把“肉引”接种于段木,待菌丝充分生长后挖起,锯成小段作种的称“木引”。用“肉引”和“浆引”栽种一窑要耗费茯苓0.2~0.5千克,用种量大,不经济;“木引”操作繁琐,菌种质量难以稳定,稳产高产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采用纯菌种接引,即可获得高产,又可节约大量商品茯苓,是当前广泛应用的最好方法。菌种是用小松木块(长宽厚1.2厘米*O.2厘米*1.0厘米)装瓶消毒,加适量的培养基质,经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在瓶内长满旺盛的乳白色菌丝,而作为大面积茯苓的接种菌种。 

  接种时在两段木的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15厘米*10厘米的新口,然后用消毒过的钳或镊子将瓶内的菌种(长有菌丝的松土块)取出,平摆在两段木间的新口处,并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可再放一条段木(若两段水重20千克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段木),覆土10~15厘米,整个窑面成龟背形。每窑需菌种1/3~1/2瓶。 

  利用树蔸栽培在茯苓则于根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分别接种在新口处,盖上松片或松叶,覆土高出树蔸15~18厘米,每树蔸一般用菌种0.5~1瓶。 

  三、茯苓的栽培田间管理 

  (1)茯苓查窑补引 

  段木接种7~10天,使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检查时若发现段木上不长菌或污染杂菌即应进行补缺。方法是将窑的盖土扒开,露出段木,取去一段,以菌丝生长旺盛的窑中取出一段补上,然后将土覆回;或是将不上菌窑内的段木全部取出,晒去水分,再将段木重新削口,放回原窑用菌种接种。 

  (2)茯苓培土 

  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苓体不断增大或因大雨冲刷表土层而露出土面,使茯苓停止生长。故要勤检查,发现窑土裂开或苓体露出要及时用细立培土,同时还应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止人畜进入地内踏踩。 

  四、茯苓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白蚁,危害严重。接种后当年7~9月和第二年5-6月份地温高,白蚁繁殖快。 

  防治方法: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在蚁身上,使之带回窑内互相传染中毒死亡,或用煤油或开水灌水蚁穴,并加盖砂土,灭除虫源。 

  五、茯苓采收加工 

  (1)茯苓采收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内成熟,成熟茯苓的一个特征是外皮带黄褐色,届时可以控;另一个特点是长菌核的段木变疏松呈棕褐色,一捏就碎,表示养料已尽,应立即采收。通常是小段木先成熟,大段木后成熟。宜成熟一批收获一批,不宜拖延。一般每窑15-20千克段木约收鲜茯苓2.5~15千克,高产可达25~40千克。 

  (2)茯苓加工 

  将采收茯苓堆放室内避风处,用稻草或麻袋盖严使之发汗,析出水分,再摊开晾干后反复堆盖,至表皮皱缩呈褐色时用刀剥下外表黑皮(即茯苓皮)后,选晴天依次切成块片(长、宽、厚4厘米*4厘米*O.5厘米),将切出的白块,赤块分别摊竹席或竹筛上晒干。也可直接剥净鲜茯苓外皮后置蒸笼隔水蒸干透心,取出用利刀按上述规格切成方块,置阳光下晒至足干。一般折干率为50%左右。

篇二 茯芩种植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装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大小木等,直径10一30厘米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孢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平滑,透明无色。

(二)生物学特性

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茯苓为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 %时,孢子大量散发。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以25%-30%时为最好。

(三)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木段、树根及松针(松叶加上短枝条)均可。目前生产区,主要是利用茯苓菌丝为引子,接种到松木上,菌丝在松木中生长一段时期后,便结成菌核。

1.选苓场和备料

(1)选苓场 选择场地要求背西北朝南或背西北朝东南,通风向阳的山坡,地势以15-30度的缓坡利于排水,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春节前后进行挖场翻耕,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cm,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一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然后曝晒,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接种前1周按15g/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防治白蚁危害。

(2)备料 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俗称“剥皮留筋”。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茯芩种植技术】

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2.菌种准备

菌种也叫引子,分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

(1)菌丝引 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得。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种,方法是应用8-9千克的鲜菌核置盛水容器上,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线明亮,仅1天后菌核近水面就出现白色蜂窝状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此时即可无菌操作。切取干实体1厘米2,用S形铁丝钩吊挂在PDA培养基上,28℃培养。24小时后,孢子萌发为白菌丝,经纯化培养即得母种。母种可用PDA培养基斜面扩大为原种。将原种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25-28℃条件下培养1个月后,菌丝充满培养基各部,即得供接木段用的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重量组成为:松木屑76∶麸夫22∶石膏粉1∶蔗糖1,水适量,使含水量在65%左右。拌匀后装人广口瓶和聚丙烯塑料袋中,常规灭菌后接入原种。

(2)肉引 为新鲜茯苓的切片。选用新挖的个体,中等大小,每个250-1000克,浆汁足的茯苓为好。

(3)木引 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菌丝的木段,5月上旬,选取质地泡松、直径9-10厘米的干松树,剥皮留筋后锯成50厘米长的木段。接种用新挖的鲜苓,一般10千克木段的窖用鲜苓0.5-0.7千克。用头引法接种,即把苓种片贴在木段上端靠皮处,覆土3厘米,至8月上旬就可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作木引种。

3.接种和管理接种下窖

接种时间一般选在5-6月,先挖好窖沟,深30cm,宽30cm,长80cm,窖底呈20-30°斜坡。下窖时将两条或三条段木并排靠拢放入窖沟内,然后在削去树皮部位撒播填满菌种,在菌种上再盖上一些树叶、木片、木屑等填充物,以保护菌种。最后覆盖约10-15cm厚,呈龟背形的疏松沙壤土。

(1)菌丝引接种 选晴天,将窖内中、细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在尖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1层木片及树叶,覆土。

(2)肉引接种 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用干净刀剖开冬种,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50千克木段用250-l000克种苓。

(3)木引接种 将选作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2节,一般窖用水引l-2节。接种时把木引和木段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季节随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则可于5月上旬一6月接种。接菌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开要10天。此期要特别防治白蚁为害。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木段,以防折断菌丝。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常出现裂缝,应及时补上填缝并除去杂草。

(4)苓场管理 ①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修沟排水。 ②因雨水冲刷、沙土流失,如筒木外露,要及时培土。 ③要彻底铲除苓场内及窖面周围的杂草、树根。 ④头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长快,苓场常会出现龟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风",避免日晒炸裂或遭雨淋腐败。 ⑤做好苓场防护工作,防止人畜践踏。

4.虫害及其防治

黑翅大白蚁:蛀食松木段,使之不长茯苓而严重减产。防治方法:选苓场时避开蚁源;清除腐烂松树根;接种木段不要晒过久;苓地周围挖1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树理于窖旁;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进行生物灭蚁;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人坑,每月查1次,见蚁就杀死。

(四)采收与加工

一般头年5-6月接种下窖,到次年6-7月苓场不再出现新的裂缝,且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选晴天采挖,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天翻动1次。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为茯苓皮。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粉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也可不切片,水分干后再晾晒干即为个茯苓。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白茯苓、松薯等。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效。临床主治痰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主产地有安徽、福建、河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 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一、生长习性 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重粘土,盐咸地不宜种植。

二、制种

1、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将上述配方按常规方法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并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组织分离法。将茯苓菌核内一块白色茯苓肉接入培养基斜面。移入25~30℃的室内培养5~7天待菌丝布满斜面,即成纯菌种。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松木块55%、松木屑20%、麸皮(或麦糠)20%、蔗糖4%、石膏粉1%,水适量。将配方中的培养料拌均后,分装入500毫升的阔口瓶内。装量为瓶的五分之四。稍压实,在中央打一透气孔。用棉塞封口后进行灭菌处理。冷却至30℃时即可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接入瓶内培养基上。密封后,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全

瓶,即得原种。

3、栽培种制作 培养料配方:松木块66%、松木屑10%、麸皮21%、蔗糖3%、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水适量。将上述配料拌均匀,温度为用手抓料指缝有水而不滴为准。然后分装入500毫升阔口瓶内,用牛皮纸封口,进行灭菌处理。待料瓶温度降至60℃时,便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分接入配料中。接种后,将培养料瓶移至培养室培养至菌丝长满全瓶时,既得栽培种。

一般1支母种可接5~8瓶原种。1瓶原种可接60~80瓶栽培种。1瓶栽培种可栽2~3窖茯苓。

三、备料与挖窖

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备料一般在农历10~12月进行。将松树砍伐后,去其枝桠,削去外皮,露出木质部。进行干燥处理。半月后,截成80厘米的木段,堆成“中”字形空心架。经40天左右,即可接种。接种前,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或生荒地)挖长80厘米,宽45厘米,深30厘米的地窖。四周挖好排水沟,等待栽种。

四、栽种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晴天,将木段摆入窖内。每窖放15~20公斤。然后将栽培种内的松木菌块用镊子取出放入木段之间的缝隙上。每缝放菌块3~6片。并用松树皮将菌块盖好。立即覆土10厘米,窖顶封成龟背状,以利排水。接种时,也可用鲜茯苓切成3厘米厚的肉块,贴附在木段上。

五、管理 茯苓接种后,要严禁人畜践踏。7~10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如发现接种败,应立即补栽。同时注意浇水保墒,阴天气及时排水。如有杂草立即铲除。茯苓主要病害为腐烂病,防治时,苓窖在栽培前用石灰(或其他杀菌剂)消毒。生长期间如若发现病菌应提前采收。害虫主要是黑翅大白蚁,可用60%亚砷酸,40%滑石粉配成药粉杀页。

六、收获与加工 茯苓一般于栽后1年采收。将采收的鲜茯苓去净杂质, 放在脚架上,经常翻动,使其发汗,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菌丝时,取出刷试干净,至表皮皱缩成褐色时,置凉爽干燥处阴干,即成“个苓”。将茯苓皮用刀剥下,称茯苓皮。将茯苓切成片,皮下赤色部分称赤茯苓。菌核内白色、细致、坚实部分为白茯苓。白茯苓中心有一木心称茯苓神。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

1.采收 我县茯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窖,当年11月~12月第1次采收,于翌年4月~5月第2次采收。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苓场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若苓皮呈现黄白色,则表示茯苓正在生长,可以延迟采挖。

采挖方法:用锄头将窖掘开,取出表层茯苓,然后小心移动,遇有菌核抱根生长,可将树根砍断,取出茯苓,有时甚至延伸到距窖几十厘米处结苓,要仔细寻找。取出茯苓后,要及时覆土,可让其继续结苓。

2.加工 刚挖出的茯苓称为“潮苓”,含水量约40%~50%,必须去掉部分水分使之松软后才好进一步加工。去掉潮苓内部水分不可用暴晒或烘烤的办法,因内外失水不均会引起爆裂,而且不可能起到软化的作用,而应利用其本身呼吸产生的热量,迫使内部水分均匀散发出来。具体方法是:选一泥土地面或砖铺的地面,且不通风,能保温保湿的房间,先铺上一层稻草,中间留一条走道,然后将鲜茯苓按不同采挖时间和不同大小,置于草上,大的铺放2层,小的铺放 3层,草和苓逐层铺放,其上再厚盖稻草或麻袋,四周可用草封严,使其“发汗”。第1周,每天翻动1次,以后二三天翻转1次,翻转时动作要轻,每次翻半边,不可上下对翻,以免茯苓“发汗”不匀。二三层叠放的,要上下换位翻转,约15天左右,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或表面呈现暗褐色,表皮翘起,有鸡皮状裂纹时,取刷拭干净,置凉爽处阴干即可剥皮切制。切制时先将苓皮剥去,尽量带苓肉,用平口切刀把内部白色肉与近皮处的红褐色苓肉分开,然后按不同规格分别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切制时,握刀要紧,应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使苓块表面平整,光滑。将切好的茯苓片和块平放摊晒(如遇雨天用文火烘干),第2天翻面再晒至七八成千,收回让其回潮,稍压平后再复晒,或自然风干便成商品。

茯苓的生长习性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装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大小木等,直径10一30厘米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孢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平滑,透明无色。

(二)生长习性 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茯苓为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时,孢子大量散发。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以25%-30%时为最好。

篇三 茯芩种植技术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茯灵、松薯苓

料属: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植物

概述:茯苓为常用中药。以其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各部分的治疗功效有所不同,有预防胃溃疡以及抗肿瘤、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据报道,茯苓菌菌核含有多糖类、三萜类、甾醇、胆碱、卵磷脂、脂肪、葡萄糖、酶类以及多种安基酸等有效成分,是理想的抗衰老保健食物,能延年益寿。 形态:有球形、长椭圆形、扁形及块状等,大小不一,小者似着拳头、直径5-8厘米,大者直径20-30厘米;重量不等,一般0.5-5公斤,重者数十公斤,鲜时质地较软,表面略皱,黄褐色;干货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深褐色至黑褐色。

习性:茯苓喜生长在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要求坡度在10-35度,土壤含水量为25-30%,PH值为5-6,砂多泥少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松下实的砂质土壤为宜,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海拔500-1500米较为适宜。

种植:人工培养茯苓:(1)选用生长年限较长、木材含水量在50-60%的松树段木,作为茯苓菌丝的营养源;(2)选用坡度10-35度,含砂量在60-70%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场地,土地疏松;(3)茯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度,故选向阳坡,有利生长,阴坡不能种;(4)茯苓生长在PH值4-6为最适宜,故应选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碱性土不宜(包括煤渣灰等);(5)每亩(完整土地)可种1400窝左右,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1.4米;(6)该植特不长苗杆,不用施肥,只勤除草。生长期勤检查不能裸露,发现裸露及时用土掩盖,以防腐烂减少产量。

市场前景:茯苓属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均配有茯苓,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保健食品和制药企业用量明显增加,出口数量逐渐增大,需求量迅猛增加,而我国现有产地和产量锐减,从而导致茯苓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

效益分析:每亩按1400窝种植计算,每窝产量2公斤以上,按合同收购价3.00元/公斤,亩产值为8500元以上,每窝用残植松木20斤(据成每段40公分,间段削皮)每窝扣除菌种款1.5元(包括结种茯苓),下种后120天就可起挖,并起第一批茯苓时,不要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可持续发展,需劳力少、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收益,一年两季,扣除投资及人工费用外,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适合恩施市绝大部分地方生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茯芩种植技术】

中药材茯苓种植发展购销协议

甲方: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乙方: , 乡(镇) 村

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甲方决定在乙方所在地种植发展中药材茯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规模:乙方负责组织本村种植茯苓共计______窑,折合面积为_____亩。

二、菌种:菌种每窑1.50元,甲方负责提供茯苓生产所需菌种,并为乙方药农垫付菌种款,但乙方必须要求药农出好领种手续,款项在乙方药农交售茯苓时抵扣。甲方保底产量为2.5吨/亩(两季),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5吨/亩,甲方全部扣回菌种款,达不到的,按完成比例扣回(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吨/亩,即完成保底产量的80%,扣回80%的菌种款,以此类推),余额在第二季再扣。

三、销售:甲方负责全部回收乙方药农生产的茯苓,为确保乙方药农效益,无论市场价格涨跌,甲方实行固定价格收购。等级内收购价为3.00元/公斤(单个重在1斤以上,无黄烂、无破损、无杂质、无泥沙),等级外收购价为1.00元/公斤(单个重量1斤以下)。

四、技术:甲方负责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经常派技术人员去基地调查,了解情况,提高乙方种植技术,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概不负责。

五、发展费用:甲方为乙方按0.2元/公斤标准提供发展费用,以本村交售的总产量计算,在本村茯苓收购完毕后兑现。

六、双方责任

1、甲方统一组织购种或育种,提供茯苓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茯苓接种后生产周期不超过120天,并负责将全部产品按合同约定作回收。

2、乙方负责组织药农办理砍伐手续,备好所需残枝松木,其重量必须达到每窑8公斤以上,长度为每段40公分,须按甲方所规定的时间备料、下种、管理和采挖。

3、乙方需加强对本村茯苓生产管理,杜绝茯苓外流,保证按协议约定全部交售给甲方。

4、乙方负责组织药农为甲方技术员提供食宿,并协助甲方技术员为本村药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七、违约责任

1、如乙方药农所生产的茯苓售给他人,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甲方。

【茯芩种植技术】

2、甲方不能按协议价收购茯苓,甲方按每窑3元赔偿乙方药农。

3、乙方药农种植所需残枝松木必须依法采伐,若因其他原因带来的后果与甲方无关。

4、乙方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甲方确保乙方药农两季收入达到5000元,不足部分从甲方垫付的菌种款中赔偿,菌种款赔偿完后仍不足,甲方不再赔,菌种款赔后尚有余额,乙方给付余额,此条款在第二季销售时执行。

八、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再定。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章): 乙方签字(章):

代表签字: 电话:

年 月 日

中药材茯苓种植购销协议

甲方: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乙方: , 乡(镇) 村 组

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甲方决定在乙方所在地种植发展中药材茯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规模:乙方种植茯苓共计______窑,折合面积为_____亩。

二、菌种:菌种每窑1.50元,甲方负责提供茯苓生产所需菌种,并为乙方垫付菌种款,但乙方必须出好领种手续,款项在乙方交售茯苓时抵扣。甲方保底产量为2.5吨/亩(两季),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5吨/亩,甲方全部扣回菌种款,达不到的,按完成比例扣回(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吨/亩,即完成保底产量的80%,扣回80%的菌种款,以此类推),余额在第二季再扣。

三、销售:甲方负责全部回收乙方生产的茯苓,为确保乙方效益,无论市场价格涨跌,甲方实行固定价格收购。等级内收购价为3.00元/公斤(单个重在1斤以上,无黄烂、无破损、无杂质、无泥沙),等级外收购价为1.00元/公斤(单个重量1斤以下)。

四、技术:甲方负责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经常派技术人员去基地调查,了解情况,提高乙方种植技术,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概不负责。

五、双方责任

1、甲方统一组织购种或育种,提供茯苓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茯苓接种后生产周期不超过120天。并负责全部产品按约定价回收。

2、乙方负责办理砍伐手续,备好所需残枝松木,其重量必须达到每窑8公斤以上,长度为每段40公分,必须按甲方所规定的时间备料、下种、管理和采挖。

3、乙方需加强茯苓生产管理,杜绝茯苓外流,保证按协议约定全部交售给甲方。

4、乙方负责组织劳力上车、过称、装货,上车地点由甲方安排,尽量安排在载重量5吨以上的车辆能去的地方,至少每个村安排一个收购点。

5、乙方负责为甲方技术员提供食宿,保证甲方技术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六、违约责任

1、甲方按乙方所签订的种植窑数提供菌种,如乙方不能按协议种植,所造成的菌种损失,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

2、如乙方所生产的茯苓售给他人,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甲方。

3、甲方不能给乙方提供菌种,不能按协议价收购茯苓,甲方按每窑3元赔偿。

4、乙方种植所需残枝松木必须依法采伐,若因其他原因带来的后果与甲方无关。【茯芩种植技术】

5、乙方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甲方确保乙方药农两季收入达到5000元,不足部分从甲方垫付的菌种款中赔偿,菌种款赔偿完后仍不足,甲方不再赔偿,菌种款赔后尚有余额,乙方给付余额,此条款在第二季销售时执行。

七、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再定。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章): 乙方签字(章):

代表签字: 电话:【茯芩种植技术】

【茯芩种植技术】

年 月 日

篇四 茯芩种植技术
土茯苓栽培技术

土茯苓栽培技术

一、概述

土茯苓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百合科。中文名稱:土茯苓,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别名:硬饭头。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多年生常绿原植物土茯苓为攀援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具根状茎;茎无刺,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 3-13 厘米,宽 1.5-6 厘米;掌状脉 5 条,最外边的一对紧贴边缘且增厚;叶柄上常有 2 条纤细的卷须。花秋季开,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花蕾三棱形;花被片 6, 排成 2 轮,外轮的倒心形,内轮的圆形;雄蕊 6,近无花丝;雌花中有 3 枚退化雄葱。浆果球形,直径 6-8 毫米。

根据土茯苓的生长习性和参考相关资料,土茯苓比较粗生,我县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山地圴可种植。

二、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土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

可种植。但,为了夺取高产,应选地以选择以土

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三、加工,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篇五 茯芩种植技术
松树头栽培茯苓技术

篇六 茯芩种植技术
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高产技术

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高产技术

摘要:以往茯苓栽培都是以段木作为生产原料,成本高且来源紧缺。作者在多年的试验栽培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高产技术,不但解决了茯苓种植原料紧缺的问题,而且使松树根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益。该技术简单易学、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技术

在岑溪市,茯苓是传统大宗的药材之一,种植十分广泛,各个乡镇均有种植,是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政策的严格实施,茯苓种植的原材料段木的来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市的茯苓的生产,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为了提高松树的经济效益,解决茯苓生产种植的松树紧缺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摸索了一套适合于我市地型气候的松根栽培茯苓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在山场的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变废为宝,栽培工艺简便,成本极其低廉,选用特定品种规范种植可获得高产,每根松树根可产茯苓5~30 kg不等,可成为广大农民创收的一大手段。

松树根原地栽培茯苓技术,既解决了茯苓种植原料来源不足的问题,也改善了松树砍伐后松根废弃无用的浪费现象,同时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据农业局不完全统计,2008年度,我市农民单利用松根种茯苓就达52.3万m2,茯苓产量4 497.8 t,产值2 923.6万元。现把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茯苓的生物学特性

营养茯苓是一种腐生菌。所需主要营养为碳素,氮素和矿物质三大类,松树根的营养比例基本能满足茯苓一生的需求。但松木的量即树根的大小与茯苓产量高低成正比。茯苓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5℃,最适温度23~30℃。在18℃以下生长缓慢,在1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但不会死亡。气温高于35℃易衰老,持续高温将死亡。昼夜温差大,即白天气温在32~36℃。夜间气温在22~26℃有利结苓;持续高温或温差小,会增加营养消耗。影响结苓,持续低温,菌丝生长缓慢,分解力弱,菌核不能长大,子实体在24~28℃内发育正常。茯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量的水份,在土壤含水量20 %~25 %,生长良好;低于15 %,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含水量超过40 %,茯苓则溺亡树根含水量保持4 %~0 %均能适宜菌丝生长。茯苓子实体形成的空气湿度为80 %~85 %。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因此,必须选择排水良好的,具有一定坡度的砂壤土山场。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酸碱度茯苓在值3~7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值4~6最好。

2场地及松树根选择

松根是茯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只有营养充足的松根才能结出产量高的茯苓。场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弱酸性砂壤土。坡度不太大的山场。由于茯苓


茯芩种植技术相关热词搜索:茯芩 土茯芩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茯芩种植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茯芩种植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601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