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2017-07-04 10:26: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共7篇)地黄栽培技术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地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篇一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地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500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

  二、地黄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 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 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 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8000~10 000株。

  三、地黄栽培田间管理

  地黄出苗后,若发现缺株,要及时补栽。从出苗到封垄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千克[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地黄的病虫害较多,要确保丰产丰收,必须随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以下几种病虫害:

  1. 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病部位在叶面,病斑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可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3~5次,效果明显。

  2. 干腐病。发病部位为叶柄,严重时叶柄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种时要选无病种栽,实行轮作。发病期间用50%胂·锌·福美双1000~1500倍液,连续浇灌数次,即可防治。

  3. 花叶病。发病部位为叶面,病灶呈浅黄色圆斑,在发病地块喷洒25~50毫克/千克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较为明显。

  4. 红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30%三氯杀螨矾与40%乐果1500倍液混合进行灭杀。

  5. 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穴防治。亦可按白砒、饴糖各1份,麦麸2.5份的比例,掺入适量水制成毒饵诱杀。

  五、收获加工

  春栽地黄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先将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为鲜地黄。为便于储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货,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晒法,即将收下的鲜地黄摊在席子等晒具上,利用阳光晒一段时间,然后堆在室内闷几天,最后再摊开日晒,直至质地柔软、干燥时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盖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进烘干室内加温。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温度过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废品);如果火力过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浆状物质流出)。烘烤1~2天后,要边翻边烘,待烘至根茎无硬心,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干货的规格是以个大、柔软、皮灰黑色、断面油润乌亮为最好。一等干货每千克在32支以内,二等在34~60支之间,三等在60支以上。加工好的干货要装入筐内,置于干燥通风处,并谨防潮湿和虫蛀。鲜地黄可用干砂土掩埋储存。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运动路75号农科所财务科 邮编:441021)

篇二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

【概述】

地黄别名:怀地黄、酒壶花、生地、怀生地等。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经加工干燥后人药。药材分鲜地黄(鲜用)、生地黄(干燥后习称生地)、熟地黄(生地黄加辅料反复蒸晒后用)。鲜地黄养阴、偏于清热凉血;生地黄凉血止血、滋阴清热;经加工炮制后的熟地黄具滋阴补血作用。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于河南省焦作市辖区武陟、温县、孟县、沁阳等县。全国其他省区已多有引种栽培。

【植物形态】

地黄是多年生草本。株高25~40cm,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大,呈块状、圆柱状或纺锤状。茎直立,单一或茎部分生数枝。基生叶,丛生。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成长叶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叶面褶皱明显;叶片下面有浅紫色斑点,茎生叶不常见。

花成稀疏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宽阔筒状稍弯曲,长约4cm,紫红色或淡紫色,有5裂片,里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花冠略成二唇形;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的近基部处;雌蕊l枚,子房上位。蒴果卵形,外为缩存的花萼所包。种子多数,淡棕色。花期5~6月,果期6月。

【生物学特性】

地黄喜光喜肥,适宜于温和,阳光充足的气候,高产区日照多在三千小时左右。特别在叶子快速生长期,如阳光不足,则叶子生长弱,块根生长较差。如果地内遮荫太大,则地黄生长弱,甚至死亡。

地黄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里生长良好,在过黏或过砂的土壤里均生长不良。宜稍干燥,怕低洼积水和盐碱土。地黄喜肥性很强,如施肥充足,可使大块根增加,使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增施磷钾肥对地下块根生长有良好作用。地黄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pH6~8间均可适应。

幼苗生长期:

块根栽种后,在气温18~21℃,土壤水分充足时,约10~15天可以出苗。气温11~13℃时则需30~45天才能出苗。若温度在8。C以下,则种子和块根均不能萌发且易腐烂。因此,在日平均温度13℃以上时栽种较为适宜。幼苗期生长非常缓慢。当第八叶片生出时,叶展直径只有10cm左右,地下生出细嫩黄色细根2~6条,其根深也仅有3cm左右。

抽苔开花期:

地黄出苗后,20多天就能抽苔开花。开花时期的早晚、株数的多少,与品种、所用种根的部位、气候因素等有关。金状元品种开花株数少,块根上部种栽比中、下部开花株多。高温干旱开花期提早,甚至出土就带有花蕾。开花要消耗养分,应及早摘除花蕾。为减少地黄抽苔开花,在栽培时要选择优良品种,用适当部位种栽,并适期播种。

丛叶繁茂(块根生长膨大)期:

7~8月当气温在25~28℃时,地上部生长最旺盛,叶片数可达25~30片,叶丛直径可达40~60cm。叶子生长定型后,块根生长和膨大加快,因此,加强这个时期的管理和追施化肥,使叶子迅速长到最大限度,是增产的关键。8月中旬至9月中旬,块根膨大迅速,此时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左右。如降雨过多,应注意排水,否则不利于块根膨大,且易引起腐烂。

枯萎期:

地黄在生长后期生长缓慢,到晚秋后叶子老化,营养全部转移到块根中,为适宜采收期。块根有一定的抗寒性,只要土壤湿润,土表20cm以下的块根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可以越冬。

篇三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篇四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讲座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篇五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栽培技术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龙源期刊网 .cn

地黄栽培技术

作者:赵芳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7期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500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二、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 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 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 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8000~10 000株。

三、田间管理

篇六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

篇七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黄种植技术

地黄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怀地黄、生地、熟地,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止血、补血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痛等症。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种植地黄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于冬前深翻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3500~45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施肥后,整平耙细,做成1.3米宽的高畦栽种,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大的排水沟,以利排水。

2.栽种: 地黄栽种期因各地气候条件和种植方法不同而异。栽前,将种栽去头斩尾,取其中段,然后截成4~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有2~3个芽眼,切口蘸草木灰,稍晾干后栽种。栽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7~33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浅穴,每穴横放种栽1~2段,盖一把土灰,再盖细土与畦面平齐。每667平方米需种栽30~40千克。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遇有缺苗,选阴天及时补栽,为提高成活率,补苗时要带土起苗。(2)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要浅以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封垄后停止中耕。(3)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每年还要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人畜粪水250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以促壮苗。苗高10厘米时追第2次肥,结合间苗,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2500~30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促使根茎膨大。第3次肥在封行时追施,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4)排灌水。前期应勤浇水,后期控制浇水。要挖好排水沟,及时疏沟排水,以防发生根腐病。遇旱或每次追肥后,及时浇水。(5)摘蕾与去分蘖。植株抽薹,要及时剪除。对根系周围抽生的分蘖,及时从根部剪除,以促地下部生长。(6)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沿地表长出细长的地下茎,这些地下茎又叫串皮根,消耗大量养分,应及时全部铲除。

4.病虫害防治: 发生斑枯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为使地黄达到无公害标准,整个生长期代森锰锌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发生轮纹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最多用3次。发生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最多用3次。

5.采收加工: (1)采收。地上茎叶枯黄且带斑点时及时采挖,采挖时先割去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厘米的沟,顺次小心挖取根茎。(2)加工。先将鲜地黄除去须根,按大中小分级,分别置于火炕上炕干。开始用武火,使温度升到80~90℃。8小时后,当地黄体柔软无硬心时,取出堆闷,覆盖麻袋或稻草,使其“发汗”, 5~7天后再进行回炕,温度在50~60℃,炕6~8小时,至颜色逐渐变黑、干而柔软时,即为生地黄。将生地黄浸入黄酒中,用火炖干黄酒,再将地黄晒干,即为熟地黄。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鲜地黄3000千克以上,以无芦头、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佳。


地黄种植技术大全相关热词搜索:地黄种植技术视频 地黄的种植技术和效益

1、地黄种植技术(共6篇)地黄栽培技术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地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地黄种植技术(2017-06-2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黄种植技术大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黄种植技术大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613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