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鱼草种植方法

鱼草种植方法

2017-07-04 12:09:1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鱼草种植方法(共7篇)狸藻怎么养_狸藻的养殖技巧狸藻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安哥拉、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以及南非,狸藻属。它的植株花朵的花冠上具两个鳞片紫色的小花。狸藻可以捕捉虫子,还可以保湿,最重要的是它长得非常漂亮,可爱,是很多朋友看到都会喜欢的花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狸藻怎么养_狸藻的养殖技巧!狸藻的养殖方法狸...

篇一 鱼草种植方法
狸藻怎么养_狸藻的养殖技巧

 狸藻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安哥拉、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以及南非,狸藻属。它的植株花朵的花冠上具两个鳞片紫色的小花。狸藻可以捕捉虫子,还可以保湿,最重要的是它长得非常漂亮,可爱,是很多朋友看到都会喜欢的花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狸藻怎么养_狸藻的养殖技巧!


 狸藻的养殖方法

  狸藻大多喜欢明亮的光线,非常潮湿的基质或者水中生长。

  1、基质:陆生和附生种群可单独使用水苔或者泥炭种植,也可在其中加入1/2的珍珠岩或者河沙;水生种群可使用盛水的容器在底部铺上一层薄薄的酸性基质,可以使用泥炭(使用前须泡湿)、河沙、酸性颗粒土等,以利于水质的稳定,如有条件可使用专业水族箱并参考水草的种植方法。

  2、水份: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陆生种群生长季节适合采用高水位盆浸法种植,以保持基质高湿度,休眠或者冬季停长期取消盆浸,保持基质稍湿即可;附生种群需保持基质较高湿度和良好的透气性,也可采用低水位盆浸法种植;水生种群应根据水质情况每月更换1~2次水,每次更换总水量的1/3左右。

  3、湿度:狸藻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一般种植的环境都可以满足。

  4、温度:狸藻分布地区广,对温度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别,多数可在10~32度的下存活,个别品种可承受0度的低温或37度的高温。

  5、光照:狸藻喜欢明亮的光线,也能耐半阴,水生和陆生种群也可接受柔和阳光的照射,但须避免强光暴晒。

  6、养份:在生长季节,陆生和附生种群可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水生种群可在每月换水时减半加施水草液肥,可参考水草的种植方法;也可投喂少量水蚤,作为水生狸藻的活食。

  7、切断:狸藻是很容易繁殖的食虫植物,将过长的茎段切断就能成为新的植株。

  8、冬芽:一些温带种类在冬季低温的刺激下会长出冬芽,等春季气温回暖的时候会长出新的植株。

  9、播种:陆生种群播种时可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水生种群可直接将种子播于水面,温度适宜约1~2个月发芽。

  狸藻的食虫特性

  狸藻是主动型的食虫植物,其完成一次捕食最快只须百分之一秒。其食物主要为水中的水蚤、线虫和蚊子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可捕食小鱼苗、小蝌蚪等脊椎动物。据说,狸藻在吸入猎物时,猎物由静止到运动的加速度可达600G(即地球重力加速度的600倍),而人类在承受到15G的加速度时便会昏死过去。可见对于“猎物”来说,狸藻绝对是致命的杀手!

  捕虫囊

  捕虫囊的构造十分有趣,在囊口有一个能够向内开启的活瓣,囊口边缘生长有几根刺毛,这些刺毛可随水漂动,旁边还有一些小管子,能分泌出甜液。狸藻就依靠这些捕虫囊来捕捉水中的小生物。

  狸藻的捕虫囊生于匍匐枝或者叶的基部,多数成扁球形半透明状,直径0.25-10毫米。捕虫囊开口周围长有触角,用以吸引小生物,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将猎物引导到捕虫囊口。捕虫囊开口处有可以开合的膜瓣,膜瓣的外侧长有感应毛。

  当水蚤、孑孓(蚊子的幼虫)等小生物为寻找庇护或者是被捕虫囊分泌的蜜汁所吸引来到捕虫囊口,感应毛一旦被碰触,原本半瘪的捕虫囊迅速股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力,同时膜瓣打开,将囊口的水流连同猎物一起吸入囊中,并迅速关上膜瓣,整个过程只需约百分之一秒。

  这时捕虫囊开始分泌消化液,细菌也会对营养的分解有较大的帮助,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至数天,猎物被消化,营养被捕虫囊壁吸收,多余的水份也被排出,捕虫囊又恢复原状等待下一个猎物。两次捕猎过程最快时只需间隔15分钟,多次捕猎后剩下的残渣会在捕虫囊内积累,使其颜色逐渐变暗,最终腐烂脱落。

  捕食速度最快

  2011年2月21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研究表明,被称作“狸藻”(Utricularia)的植物的行动速度比大名鼎鼎的捕蝇草快上200倍,它能在不超过1毫秒的时间内吞食它的猎物,成为世界上行动速度最快的捕食性植物之一。

  这种水草拥有一个捕捉猎物的陷阱,当猎物靠近时,它会迅速打开陷阱门,并用一个特殊的“吸水泵“将猎物吸入体内,瞬间形成的下落水流加速度高达600g(即地球重力加速度的600倍),因而根本无法被人类肉眼看见。但是这一次科学家们使用了高速摄影机,终于捕捉到了狸藻捕获猎物的瞬间。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Universite Grenoble)的菲利普·马摩特教授说:“我们就是想知道它的捕食速度究竟有多快。 我们有很多估算,但是却没有精确的测量值,因为从没人对此进行过高速摄影。”

  在高速摄影术下,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陷阱盖能在大约半毫秒的时间内关闭,从而困住猎物。而相比之下,捕蝇草的反应速度约为100毫秒。 为了让你有更好的概念,举个例子,战斗机发生故障凌空爆炸时,飞行员可以启动弹射座椅求生,飞行员在被弹出机舱的瞬间所承受的加速度值约为12~14g

  马摩特教授又补充道:“由于它的盖子速度实在太快了,加速度高达600g,一般来说,任何猎物都不可能有机会逃脱。” 科学家们表示,全世界共有约220种狸藻属植物,而现在它们将可以顶着“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植物”的头衔了。

  这种植物小小的水下陷阱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有猎物靠近,触动了它外壁上的“感受纤毛”,便会引发迅速的吸水“盖帽“行动,让猎物难以逃脱。

  这个陷阱工作的机理是将水从体内迅速排出,一旦感受纤毛被触发,陷阱门瞬间开启,外部的水和猎物便一同被吸入体内。而一旦受困,猎物将被消化酶逐渐溶解,消化吸收。有关这项研究的报告已经发表在了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辑。

   以上就是狸藻怎么养_狸藻的养殖技巧的具体介绍了!狸藻品种众多,形态各异,其中小白兔狸藻因其可爱的花型而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陆生狸藻之一。

篇二 鱼草种植方法
鱼草轮作生态种养技术

  [农广天地]鱼草轮作生态种养技术(20121205)

  在鱼塘中,残剩饵料、肥料、死亡生物、鱼类粪便及其它有机质的长时间积累,再加上泥沙的混合,底部逐渐会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的厚度会不断增加,超过20厘米,就会对渔业生产带来危害。以往,养殖户们为了改良池塘的环境会进行人工或机械清淤。这种清淤方法费时、费力、成本投入大。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便、高效的清淤方法,那就是鱼草轮作生态种养技术。

  常见的综合养鱼生产方式:有水域综合利用型(类似于精养池塘的养殖模式)、渔农综合型( 如鱼与陆生作物、鱼与水生作物、鱼草轮作)、渔牧综合型(如鱼与猪、鸡、鸭、牛等)、渔农牧工等类型。

  鱼草轮作分为两种模式:

  一、单池轮作即在同一口渔池进行鱼草轮作,多用于1龄鱼种池。如黄河流域在1月份鱼种并塘后种植,直至5月中下旬夏花放养。

  二、多池轮作将一组渔池组合起来,分期分批地实行种草、种绿肥与养鱼轮作。北方黄河流域通常在11月中旬开始干塘,1月中、下旬至3月放养,对于综合渔场,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渔场,从开始干塘到最后放养,间隔3个多月时间。因此,为了利用渔池空闲期,充分利用塘泥肥效,增加青饲料和绿肥来源,提高渔池生产能力,可以将几口渔池配合成一组,依次每组选一个渔池先干塘种草,最后放鱼养殖。以后每年轮换其他渔池操作。

篇三 鱼草种植方法
保健植物鱼腥草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四 鱼草种植方法
10种最适合养在水草缸的小型热带鱼

10种最适合养在水草缸的小型热带鱼

经常有鱼友会问到,水草缸适合放养什么鱼?有的人甚至放养了大型鱼在水草缸中,结果造成水草全被鱼吃掉或连根拔起。因此,秋水鱼悦小编特别整理了本期专题:适合水草造景缸中放养的热带鱼。

其实,水草缸中放养热带鱼,一般来说只要达到以下几点即可:

1、放养的鱼类不能啃食水草,所以不能放养草食性鱼类和偏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如金鱼、银板鱼等。

2、放养的鱼类没有挖掘底泥或底砂的习性,如鹦鹉、锦鲤和三间鼠鱼都不太适合。

3、放养的鱼类对水质条件要求与水草相差不能太大,比如要求较高温度的七彩神仙鱼等。

4、放养的鱼类游动不能太快,应以相对较静的观赏鱼为主。体型过大、抢食迅猛、游动极快的鱼不适宜在水草缸中放养,如地图、银龙、罗汉等。

5、放养的观赏鱼的品种体形、数量应与造景相适应,友好相处。

一般来说,水草缸中的鱼类分三种:

一是以一种鱼为主,数量种群占绝对优势,即主养鱼(也就是景观鱼),直接影响水草造景缸的美观程度;

二是作为配角或调配,配养数量和种群相对较少,也称配景鱼;

三是作为除藻、除螺等功能性鱼类,又称工具鱼、功能鱼、垃圾鱼。

本文所讲的水草缸十大最佳热带鱼就是指水草缸的主养鱼类。从观赏性和审美角度来考虑,主养鱼类放养一般是以体型较小、喜群游的小型观赏鱼最佳。

水草缸十大最佳热带鱼

1、宝莲灯

宝莲灯鱼,学名阿氏霓虹脂鲤,又名红莲灯、新日光灯鱼、新红莲灯鱼,在水草缸中如萤火虫一般。为了便于与红绿灯区别,宝莲灯又被称为新红莲灯(因港台地区红绿灯的俗称为红莲灯)。

体型特征:宝莲灯体长约4厘米,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尾叉状。背部呈红色,眼黑色,体背部从头至尾为蓝色,从身体的中部至尾端体色以红色为主。

生活习性:宝莲灯最适水温22~24℃,喜偏酸性软水,喜在水的下层游动,性情温和,游动敏捷,喜欢群居,可与温和的热带鱼混养。对饲料要求不高,但饲料应细碎、干燥,经常投喂小型水蚤等活饵能保持鱼体色泽;饲养的水族箱中宜多种植水草。该鱼对水温十分敏感,怕强光和干扰,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不宜与大型鱼类混养。

同类型推荐:红绿灯、黑灯

2、三角灯

三角灯又名三角鱼、蓝三角鱼。

体型特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体长可达5厘米,其背鳍、臂鳍、尾鳍均为红色,并有白色的边缘,胸鳍和腹鳍为无色透明,身体中部自腹鳍至尾鳍基部有一块黑色的三角形图案,因此又称为蓝三角或黑三角鱼。蓝三角鱼鱼鳍的颜色种类很多,有的呈玫瑰红与蓝色的混合色,与鱼体颜色配合极为调和,美丽,所以很受热带鱼饲养者的喜爱。

生活习性:性情温和,适宜与其他品种的小型热带鱼混养,以吃动物性饲料为主。该鱼对水质要求较严,以水温20~26℃,昼夜温差不超过3℃的弱酸性(pH 5.0~6.5)水为宜,必要时,还要在水中添加一些腐植酸。

同类型推荐:红管灯、柠檬灯、红十字【鱼草种植方法】

3、红鼻剪刀

红鼻剪刀鱼又称红鼻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

体型特征:头部红色,吻部鲜红色,全身银白色,近似透明,尾鳍上有与剪刀鱼相似的黑白条纹,故得名。红鼻剪刀鱼与普通红鼻鱼的区别在于红鼻鱼具有3条黑白条纹,而红鼻剪刀鱼具有5条黑条纹和4条白条纹。

生活习性:身体强壮,容易饲养。性情温和,可与同体型同性格的小型鱼混养。饲养水质宜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2~26℃。当水质、水温不适合,或身体健康欠佳时,鲜红色即变为粉红色而不鲜明。群游效果非常好。摄食小型鱼饲料,卵生,适合饲养在水草密植的水族箱里,中层鱼。

同类型推荐:红肚铅笔、一眉道人

4、孔雀鱼

孔雀鱼又名彩虹鱼、百万鱼、凤尾鱼。因鱼尾上有蓝黑色小圆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孔雀鱼。

体型特征:体型小,尾鳍大,色彩丰富。雄性较小,有修长的背鳍;雌鱼较粗壮,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体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颜色也没有雄鱼艳丽。

生活习性:适宜水温24~26℃。弱酸至弱碱性、中等硬度的水质均可;可喂食红线虫、水虱及破碎小颗粒饲料。性情温和、活泼好动。

5、七彩神仙

又名七彩燕、铁饼、七彩,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素有“热带鱼王”的美称。

【鱼草种植方法】

体型特征:近圆盘形,扁平。体色丰富多变,有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棕七彩,以蓝色为主基调的蓝七彩,并以红、黄、蓝、绿、黑、棕、白、紫色等为点缀,花色繁多,品种层出不穷。

生活习性:适宜水温28~30℃,喜弱酸性软水。七彩神仙鱼属高温高氧鱼类,对水质要求极严,对饲料也比较挑剔,饲养有一定难度。水族箱应种植阔叶类水草或放置无棱角的中性岩石,供它们休息。饲料以鱼虫、血虫、水蚯蚓、丰年虫、面包虫等活食为主,搭配以人工饲料。

更多水族知识,关注公众号 秋水鱼悦文化传播

6、神仙鱼

又名燕鱼、天使鱼、小鳍帆鱼等,从侧面看,神仙鱼象空中飞翔的燕子,故又称其为燕鱼。

体型特征:体呈菱形,侧扁,尾鳍后缘平直,背、臂两鳍条向后延长,上下对称,好像张开的帆,腹鳍特长,呈丝状,体长可达15厘米,体高可达20厘米。神仙鱼没有艳丽的色彩,鱼体基色是银白色,背部为金黄色,体侧有四条黑色横向条纹。

篇五 鱼草种植方法
草鱼苗种的培育

篇六 鱼草种植方法
纯系抗病草鱼苗种养殖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纯系抗病草鱼苗种养殖技术

作者:【鱼草种植方法】

来源:《农家科技》2014年第03期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的人工繁殖,近亲交配,草鱼种质严重衰退。具体表现在品种质量降低,生长进度减慢,特别是养殖过程中病害严重,出血病、烂鳃病和肠炎病是草鱼的三大痼疾,常给广大养殖户和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湖南湘阴县某渔业科技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应用现代染色体组工程方法培育出了具有抗病能力强的雌核发育纯系草鱼。几年来的养殖试验表明,雌核发育F1代草鱼与普通草鱼比较具有三大优势:①抗病力强,雌核草鱼不易感染出血病、肠炎等病毒性疾病。夏花鱼种培育冬片鱼种成活率高达75%~80%,冬片鱼种养食用鱼成活率达到90%。②生长速度提高,与普通草鱼相比,雌核纯系草鱼生长速度快15%~20%。③规格整齐、品种质量提高。由于雌核草鱼很少发病,死亡率低,养殖过程中用药少或不用药,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节省饲料,提高了养殖效益。纯系抗病草鱼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目前,已推广到河北、河南、重庆、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养殖,养殖效益好,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苗种供不应求。作者系抗病草鱼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经验和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鱼苗培育

1.放养前准备。鱼苗培育池面积为2~3亩,池深1.5~2米,水深1.2~1.5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进排水便利,池底以壤土为佳。鱼苗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千克,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70千克。生石灰水融化未冷却时立即全池泼洒。

2.施肥培水。鱼苗池在清塘消毒后可灌注新水,注水时要在进水口用筛绢过滤,注水深50~60厘米。在鱼苗下塘前应施基肥。即在鱼苗放养前5~7天,每亩施畜粪肥200~300千克,或绿肥300~400千克。施基肥后,水中浮游动物植物迅速成长,水后色转为嫩绿或淡褐色,即可放养鱼苗。

3.鱼苗放养。放养时间为每年5月份,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晴天投放。放养时将鱼苗袋放入池水中10~15分钟平衡水温。投放的鱼苗应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色泽鲜嫩、肥满匀称,游动活跃。一般每亩放养鱼苗12~15万尾。如鱼池面积较大,每亩可放养20万尾。

4.鱼苗饲养。鱼苗下塘后,第2天起投喂黄豆浆,每天2次,8~9时,14~15时各一次。最晚不超过16时。放养后第1周,用黄豆每天2~3千克/亩,磨成豆浆分两次全池泼洒。第2周起黄豆用量应增加至每天3~4千克/亩;第3周开始,可在池塘周围浅水区增放豆渣或豆饼糊等。

篇七 鱼草种植方法
种植方式

第三章种植方式

第一节 间混套作

一、间混套作的概念

单作(sole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作。这种方式作物单一,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一致,生育比较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械化作业。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之间只存在种内关系。

【鱼草种植方法】

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所谓分带是指间作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构成带状间作,如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间作因为成行或成带种植,可以实行分别管理。特别是带状间作,较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间种植,也称为间作,有人称为多层作。木本植物包括林木、果树、桑树、茶树等;农作物包括粮食、经济、园艺、饲料、绿肥作物等。采用以农作物为主的间作,称为农林间作;以林(果)业为主,间作农作物,称为林(果)农间作。

间作与单作不同,间作是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间作时,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生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混作(mixed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混作与间作都是于同一生长期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田间构成复合群体,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也不增计复种面积。但混作在田间一般无规则分布,可同时撒播,或在同行内混合、间隔播种,或一种作物成行种植,另一种作物撒播于其行内或行间。混作的作物相距很近或在田间分布不规则,不便分别管理,并且要求混种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要比较一致。

【鱼草种植方法】

套作(relay c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如于小麦生长后期每隔3一4行小麦播种一行玉米。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作物对生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它主要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处期,所不同处,前者作物共处期较短,每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立体种植(multistorey cropping)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都有构成复合群体的阶段,因此,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它也包括山地、丘陵、河谷地带的不同作物沿垂直高度形成的梯度分层带状组合。如半湿润地区低山丘陵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草)、山脚种粮(菜)等。

立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前者如玉米(甘蔗)和菌菇、稻和鱼共同种养,后者如藻(海带)和扇贝、海参共养。这也是8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名词,也是立体种植向更广阔领域发展的结果。

二、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及发展方向

评价间混套作在生产中的意义,可以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兼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一) 增产【鱼草种植方法】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合理的间、混、套作比单作具有促进增产高产的优越性。从自然资源来说,在单作的情况下,时间和土地都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一定的浪费,而间、混、套作构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我国人均耕地少,但劳力资源丰富,又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在耕地不断有所减少,而粮棉油菜等作物产量不断增长,以及“双千田(亩产500kg粮、千元钱)”、“吨粮田”甚至“吨粮、双千元田”的涌现,大多与间、混、套作的示范推广、迅速发展密切有关。如山东省1991年220万亩吨粮田中,有80%的面积为小麦套种玉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7年(1959一196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麦棉套作平均亩产籽棉177.4公斤,仅比单作棉花少收22kg,而增收小麦156.8kg等等。今后通过积极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和提高其科学水平的情况下,间、混、套作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将会收到更大的增产效果。 生产中,由于不同作物所要求的行距不同,在间、混、套作中各种作物的行距往往又常变动,因此如何计算复合群体中各种作物占有的面积,难以给予公认的统一标准。近来,国际上采用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来反映问、混、套作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当量比即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其公式为:

Yi代表单位面积内,间、混、套作中的i个作物的实际产量;

Yii代表该作物在同样单位面积上单作的产量。

例如玉米间作大豆,亩产分别为349.1kg和56.8kg,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亩产分别为371.7kg和75.3kg。

土地当量比>1,表示间、混、套作有利。>l的幅度愈高,增产效益愈大。目前,我国也已较广泛地采用土地当量比来表示间、混、套作的高产效益。

(二)增效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在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效益很有必要。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因此,我国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生产实例证明其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黄淮海大面积的麦棉两熟,一般每亩纯收益比单作棉田提高15%左右,如棉花与瓜、菜、油间套作,有的比单作棉田收入高达2-3倍;山东省在小麦一玉米、小麦一花生、小麦一黄烟一年两熟的基础上,纳入瓜、果、菜,一年三作或四作,在保证粮食及油、烟等主体作物增产的前提下,一般可亩增纯收入200一300元,有的亩收千斤粮、千元钱,有些高效模式,可亩产1000kg粮食,亩产值2000元;陕西省97O万亩粮粮间套田平均亩增产43.8kg,450万亩粮经、经经间套田平均亩增124.4元;处于西北干旱灌区的张掖市城郊,近年来发展玉米与蔬菜间套作,建设“双千田”,至今已成为河西地区“西菜东运”的重要生产基地;江苏省高邮县在各种茬口里套种加工型乳黄瓜或加工型番茄,一季亩产值即可达540元或600多元;四川米易县在甘蔗前期间作西瓜、黄瓜、茄子、番茄等,每亩可增值400-700元,甘蔗亩产可提高1一2t;南方的福建、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稻鱼,稻萍鱼、两稻两鱼、稻莲鱼、草稻鱼慈菇等,一般增产稻谷5一15%,鱼和鱼苗可增收200-250元,还有除草增肥功能。

(二) 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如辽西和黄淮海一带采用的高产玉米与抗旱的谷子间作,利用复合群体内形成的特有的小气候,抑制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华北的玉米与大白菜套作能减轻大白菜的病虫害,从而有着稳产保收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间、混、套作高产出的生产力,需广泛利用生物作用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保护与培养地力,提高土地用养结合水平,维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四)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

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菜、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甚至陆地作物与水生农用动植物争夺空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促进多种作物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作用。

建国后,间、套作与复种不断发展,其特点是:

(一) 面积不断扩大,分布广泛

50年代以来,主要是麦田套种面积逐渐增加,麦田两熟比重增大。进入70年代,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等条件的显著改善,间、套作有着较广泛的发展。 80年代,通过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的讨论和研究,认为发展间、混、套作或立体种植,适合我国国情,是缓解和克服人口、土地、粮食矛盾的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是对土地高度集约利用的一种重要生产形式,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了它的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国间、混、套作面积已达4.2亿亩,而近十年来发展速度又明显超过以往。在北方地区,如山东省,一年三种三收以上的间套面积,1987年为200-300万亩,至1991年已达2000余万亩;麦棉套作和麦花生套作,1986年近600万亩,1991年为1600万亩。河北省自1988年推广以粮食为主的五大间套作类型以来, 1990年初步统计已达305万亩。陕西省各类农作物间套面积由过去的几百万亩发展到1988年的1100万亩,至1989年已达1420万亩。南方地区,如四川省自1984年以来推广立体农业(基础是立体种植),至1989年据13个地市州的88个县


鱼草种植方法相关热词搜索:喂鱼草种植 鱼缸内鱼草种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鱼草种植方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鱼草种植方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625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