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科技苑养蜂

科技苑养蜂

2017-07-05 11:41: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科技苑养蜂(共2篇)邱汝民告诉你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 养蜂卖巢蜜造不了假[科技苑]造不了假的蜂蜜(20151112) 节目看点:判断真假蜂蜜有啥窍门?能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又是啥蜂蜜?邱汝民养蜂比别人多赚三四倍的钱,他到底有何高明之处?《科技苑》为您讲述。造不了假的蜂蜜现在市场上有的蜂蜜是真假难辨,您知道如何判断鉴别蜂蜜的真...

篇一 科技苑养蜂
邱汝民告诉你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 养蜂卖巢蜜造不了假

  [科技苑]造不了假的蜂蜜(20151112)

  节目看点:判断真假蜂蜜有啥窍门?能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又是啥蜂蜜?邱汝民养蜂比别人多赚三四倍的钱,他到底有何高明之处?《科技苑》为您讲述。

  造不了假的蜂蜜

  现在市场上有的蜂蜜是真假难辨,您知道如何判断鉴别蜂蜜的真假吗?

  这个人叫邱汝民,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养蜂能人,

  但对于养蜂人来说,还是有两个小窍门能教给大伙的。

  邱汝民真的蜂蜜是有弹性,真的蜂蜜会自动地回弹

  第一个小窍门是看,真蜂蜜弹性好,拉丝能回弹。假蜂蜜看着黏稠,可一点弹性都没有,

  【采访】邱汝民:真蜂蜜有特有的香味。

  【解说】:第二个窍门是闻,不同的蜂蜜有各自不同的花香

  【解说】:这一看一闻的窍门,用来简单辨别没啥问题,可要想更准确地判断蜂蜜真假,还是得找专业的检测部门。

  如今的市场就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有些蜂蜜的造假手段非常高明,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假蜂蜜一多,不仅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低成本的假蜂蜜,也对市场造成了冲击,让做真蜂蜜的人都很难干下去了。

  面对这种情况,邱汝民就思考能不能生产一种让人一看就知道不能造假的蜂蜜呢?

  平常我们吃的蜂蜜,都是蜂农把装满蜜的蜂巢放到摇蜜机里,甩出来的。这种液态蜂蜜还需要二次加工才能上市,所以很容易造假。

  能不能让蜂蜜不经过人为加工,直接卖呢?其实,还真有这样的蜂蜜,它就是巢蜜。

  【采访】邱汝民:蜜蜂把采来的蜂蜜放到蜂巢里,酿造成熟再封上盖,就称为巢蜜。

  【解说】:说白了,巢蜜就是装满了蜂蜜的蜂巢,因为它既有巢又有蜜,所以巢蜜都是成块的,是连巢带蜜一起吃的。

  同时巢蜜里不仅有蜂蜜,还有蜂胶和花粉,所以营养价值要比普通蜂蜜高的多,被称为蜜中极品。

  最重要的是巢蜜不经过加工可以直接卖,原汁原味,所以很难造假。 【科技苑养蜂】

  【采访】邱汝民:它是真正的天然蜂蜜,没有任何的人为痕迹,也就是说巢蜜造不了假,对,造不了假。

  【解说】:邱汝民正是相中了巢蜜不能造假又营养高的特点,做起了巢蜜,几年下来他的巢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让邱汝民赚到了更多的钱。

  【采访】:

  蜂农:我这个蜂一年大概卖一千五六百元钱,就这一箱蜂,对,多的时候卖一千六七百元。

  邱汝民:我养的蜂,这一箱,一年能卖五千多到六千元钱。

  【解说】:邱汝民卖巢蜜比卖液态蜂蜜的蜂农,收益整整高出三倍,不仅如此,就算在卖巢蜜的人里,邱汝民赚的钱也要更多,为啥邱汝民就这么赚钱呢?说到这,咱们就不得不提一提邱汝民的高明之处了,他在生产巢蜜的过程中,用上了自己的三个法宝。

  【采访】:

  邱汝民:这是我的第一个法宝,你看看这是什么?

  记者:这个像纸,颜色很漂亮。

  邱汝民:你闻闻味道。

  记者:而且还有香味。

  邱汝民:有香味这个就是我们蜂巢蜜用来打地基用的。

  记者:您的第一个法宝是地基。

  邱汝民:对。

  【解说】:这张纸一样的东西是蜡皮,要想做成地基还需要一次简单的加工,工具是邱汝民自制的木质滚轮,两个轮子上充满了棱形木刺,把蜡皮送到轮子中间,轻摇轮轴,一张蜂巢地基就做出来了,这个也正是邱汝民的第一个法宝。

  蜜蜂天生有把巢筑成标准六棱形的习惯,所以提前给它们刻上一个个六棱形的地基模子,蜜蜂就能认清上面的结构,在地基上直接做巢。这样就能缩短蜜蜂建巢的时间,好让蜜蜂尽早开始酿蜜。

  【采访】邱汝民:我们把地基插在中间,这个中间有一条缝,两边有空间的,有一厘米的空间,这边有一厘米,对蜜蜂从地基的两边开始筑巢,筑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解说】:蜜蜂在地基上添砖加瓦,也就一天的功夫,一个个小房子就建好了。

  无论是人为制造还是蜜蜂自己动手,做地基的原料只能用蜡,可这蜡也是有区别的,以前养蜂人用的都是工业制造的蜡。

  【采访】邱汝民:这是我们原来工业生产的巢脾,是用来让蜜蜂繁殖和摇蜜用的,你闻闻,这个味怎么这么怪啊,这个里面60%都是矿蜡。

  【解说】:大部分的养蜂人,生产液态蜂蜜用的地基都是工业加工过的,虽然这种地基里含有矿蜡,但因为液态蜂蜜是从蜂巢里摇出来的,所以符合生产标准。可巢蜜是连巢带蜜一块吃的,再用含矿蜡的地基就不行了。

  【采访】邱汝民:矿蜡直接食用的话,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是不能用在蜂巢蜜里的。

  【解说】:所以邱汝民生产巢蜜,首先要改变做地基的原料。

  【采访】邱汝民:我这个原材料是蜜蜂直接分泌出来的,什么原材料,它是天然的蜂蜡,这个我看颜色明显不一样,这个是100%纯蜂蜡,是您的法宝,这个是工业上的。

  【解说】:蜂蜡是蜜蜂分泌的天然物质,专门用来进行一切蜂巢建筑。在蜂箱里不同的地方,蜜蜂分泌蜂蜡的质量也不一样。

  而邱汝民做地基的原料,不仅用的是100%的纯蜂蜡,而且还是质量里最顶级的蜂蜡,那这最好的蜂蜡是从哪儿取的呢?

  【采访】邱汝民:就是蜜蜂用来吐蜂王浆的,也是用来保护蜂王浆的这种上面的一层封盖蜡,这个蜡蜡质非常好,杂质很少。

  【解说】:这样的蜂蜡,每隔72小时就能收集一次,用小刀轻轻一割,就有了一条条质量上乘的蜂蜡了。【科技苑养蜂】

  接着把蜂蜡放到锅里加热,使固体蜡变成蜡水。

  【采访】邱汝民:全部化了以后,温度要回到60℃左右。

  【解说】:制作过程很简单,找一块特制的木板首先全部浸泡到蜡水里,然后迅速过一遍冷水,这样蜡质就在木板表面形成了一层蜡皮,放在桌子上用刀把边缘一切,一张蜡皮就做出来了。

  【出镜】记者史宇鹏:我看一下,还热乎着呢,热热乎乎还香喷喷,这就像个烙饼似的。

  【解说】:最后是把这张纸一样的蜡皮,加工成充满六棱形的蜂巢地基。也就有了邱汝民的第一个法宝了。

  有了这个法宝,邱汝民就有了生产好巢蜜的基础,不过邱汝民却不满足,他不仅要提高巢蜜的质量,还想着提高巢蜜的产量呢。

  蜜蜂还是那些蜜蜂,咋就能提高巢蜜的产量呢,这个呀,就得靠他的第二个法宝了。

  【采访】:

  邱汝民:我带你去前面看看我另一个法宝。

  记者:另一个法宝?那咱们去看看。

  邱汝民:这就是我第二个法宝,这个小箱子,你看,我可以慢慢地抽拉出来。

  【解说】:邱汝民拉出来的这个小抽屉是专门生产蜂王浆的。

  【采访】:

  记者:这个是蜂王浆?

  邱汝民:对。

  【解说】:把蜜蜂抖落,就看到一个个小桶,这些桶里装的就是蜂王浆。

  蜂王浆和蜂蜜不同,那可是蜜蜂家族的皇家食材,只有蜂王才有资格享用。蜂王浆营养价值极高,素有软黄金一称。

  一直以来,蜂王浆和蜂蜜都是放在一个箱子里的,箱子里通常有7个木框,6张木框专门生产蜂蜜,框里是满满的蜂巢和蜂蜜;还有一个木框很特别,上面没有蜂巢,而是搭着一个个小桶,这个木框是专门用来生产蜂王浆的。

  传统养蜂,不管是产蜜还是酿蜂王浆,这些木框都是竖着插到蜂箱里。

  可如今邱汝民单独弄了个小抽屉,把竖着插的蜂王浆拿了出来,横着插到了新的箱子里,还说这是让他多产巢蜜的法宝,这让人挺纳闷,这蜂王浆和巢蜜能有啥关系呢?

  其实邱汝民刚开始做巢蜜,也是把蜂王浆和蜂蜜放到一个箱子里的,可取巢蜜的时候,他发现,把蜂王浆和巢蜜放在一个箱子里,竟然会降低巢蜜的产量。

  【采访】邱汝民:这就是传统的插入式生产蜂王浆,这种生产蜂王浆的模式,就是说使原来的蜂蜜不容易封盖,所以造成了这里的巢蜜都没有封盖,这就是因为蜂王浆在这一侧,所以也没有封盖

  【解说】:判断巢蜜能不能卖,得先看存蜜的蜂巢有没有被蜜蜂封上蜡盖。蜂巢上一个个白色的小盖子就是蜡盖,是存满蜂蜜以后,蜜蜂封上用来保护蜂蜜的。

  【采访】邱汝民:蜂巢蜜不容易封盖,也就是不容易成熟。

  【解说】:蜂巢没有封盖,不仅表示蜂蜜没有成熟,还说明蜂巢里蜂蜜没有存满,这么一来巢蜜的产量自然就少了。当时邱汝民就发现,蜂王浆旁边的巢蜜,特别不容易封盖

  【采访】邱汝民:因为蜜蜂是要吃了蜂蜜和花粉之后才来分泌蜂王浆的,所以蜂王浆框放在蜂蜜边上,蜜蜂就近就地取材,然后它吃蜂蜜它也不给你封盖了。

  【解说】:传统养蜂,因为蜂王浆和蜂蜜挨得特别近,间隔就只有那么一厘米左右,所以有时候蜜蜂也偷偷懒,到了酿蜂王浆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干脆不从外面采蜜了,而是直接从紧挨着蜂王浆的旁边就地取材酿王浆,这么一来蜂王浆旁边的蜂蜜是迟迟存不满,也不能封盖了。

  于是邱汝民就想,干脆把蜂王浆和巢蜜分开生产不就行了嘛。 【科技苑养蜂】

  【采访】邱汝民:蜂王浆框原来是竖式的,我们改成平面式,改为平面式的好处是什么呢,在上面生产成熟蜜,成熟时间又提早,封盖率也高了。

  【解说】:邱汝民单独做了一个小箱子用来生产蜂王浆,箱子的长宽与传统蜂箱一样,高度降低,做成了一个小抽屉,里面横着放一张专门用来生产蜂王浆的木框。

  然后把小抽屉放在传统蜂箱的下面。只要不让蜂王浆和蜂蜜紧紧挨着,这些蜜蜂就能恢复它们勤劳的本性,在上面它们该酿蜜的酿蜜,在下面就单独从外面采蜜酿造蜂王浆了。

  这么一来,巢蜜也能早点成熟,早点封盖了。

  自从用了这个法宝,不但巢蜜的产量提高了,让邱汝民没想到是,无心插柳,蜂王浆的产量也多了起来。

  【采访】邱汝民:现在这个花期都有两百多克,像这种方式最多能产多少克,最多要300多克,370克吧。

  【解说】:为啥蜂王浆的产量也增加了呢?

  【采访】邱汝民: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是,蜜蜂喜欢在下面做王台,分泌蜂王浆。

  【解说】:这还真是一箭双雕了。开了眼界,接下来咱们在聊聊邱汝民的第三个法宝。

  说起邱汝民的这第三个法宝,那可真是把传统蜂箱给来了个大变样,咋变的?这个是传统的蜂箱,有25厘米高,您再看看邱汝民的这个蜂箱,也就是传统蜂箱的一半大小,不仅箱子外形变了,就连箱子里面也大不一样,这里面不再是一张张的木框,而是拿出来就可以直接卖的巢蜜。

  【采访】:

  记者:我们现在可以打开里面的小盒看看,哎漂亮吧,好平整啊,这个是不是您包装一下就可以直接卖了?

  邱汝民:对,我们不做任何加工,就直接上市。

  【解说】:把小盒子拿出来抖一抖,再扫一扫,一个新鲜完整的巢蜜就出炉了,每个小盒里的巢蜜都满满的封上了蜡盖,说明里面装满了蜂蜜,拿出来直接就能卖。

  打开蜂箱,巢蜜直接卖,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邱汝民的这第三个法宝还能加快蜜蜂生产巢蜜的速度,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说起来,蜜蜂酿造巢蜜的过程中,可不是把蜂蜜放到蜂巢里就算完事了,蜜蜂还有一个工作要做。

  【采访】邱汝民:蜜蜂是用翅膀扇风,增加空气流通,排除水分。

  【解说】:每只蜜蜂都是一个自带小马达的电风扇,它们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发动自己的马达,开启风扇。

  一种情况是当蜂箱里温度非常高的时候,这时,它们通常会成群结对的趴在蜂箱口,靠翅膀震动往蜂箱里扇风降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存储蜂蜜的时候,蜜蜂或者在蜂巢附近,或者蜂框上扇风,为的是使蜂巢里蜂蜜中的水分蒸发,有利于蜂蜜尽早成熟,然后封盖。

  【采访】邱汝民:水分排完了,蜂蜜酿造成熟了,它就封上天然的蜡盖。

  【解说】:于是邱汝民就利用了蜜蜂酿蜜排水分的习性,他把传统的产蜜蜂箱进行了压缩。【科技苑养蜂】

  【采访】邱汝民:原来的继箱是25厘米高,现在我把它改为12.5厘米高。

  【解说】:空间一压缩,蜂箱里的温度就高了起来。

  【采访】邱汝民:蜜蜂聚集到一起以后,蜂箱里的热量增加,增加了以后蜜蜂就扇风,就像无数个小电风扇一样拼命地扇风,扇风就有利于蜂蜜的水分排出,蜂蜜浓度提高,然后蜜蜂就把蜂蜜封上天然的盖,就成为成熟的蜂巢蜜。

  【解说】:邱汝民把原本竖着插入的木框,换成一个个小竹盒,装好地基后,再放到缩小了空间的蜂箱里,这么一来,邱汝民收巢蜜的速度足足加快了一倍。

  【采访】邱汝民:看,都封满了,100%。

  【解说】:把蜂箱压缩让巢蜜早上市,虽然速度快了,但这产量可一点不差,因为邱汝民充分利用了蜂箱里的空间,把整个蜂箱都放满了巢蜜盒。

  邱汝民按照固定的尺寸,把每个小盒的边角加高0.5厘米,这样只给每个小盒之间留了一厘米的空隙。

  【采访】邱汝民:然后我们根据蜜蜂的大小,设计了一个四周通的叫蜂路,然后蜜蜂进去筑巢酿蜜都很方便,

  【解说】:这么一来,不仅充分利用了蜂箱里的空间,而且还保证了蜂巢的平整度。

  【采访】邱汝民:对有了蜂路以后,巢蜜的平整度非常平整,做出来的巢蜜非常美观漂亮,质量也好。

  【主持人】:巢蜜不仅能防止蜂蜜造假,还更有营养,如今做巢蜜的人越来越多,邱汝民作为当地的养蜂能人,不但生产巢蜜,还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不断创新,通过改进养蜂方式,提高了巢蜜的质量和产量,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回报。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提供,揭示农事秘密,推广农业科技。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篇二 科技苑养蜂
哥便养蜂技术有奇招

 

  蜂房的搭建

  如今,这“土货”特受欢迎,像什么土鸡肉啊、土猪肉啊等等,哎,口味特纯、品质也高!今天啊,给您介绍一种被称为“蜜中极品”的蜂蜜,也是个“土货“!它的酿造者是中华野山蜂,俗称土蜂。这土蜂遍采山间百花,所以蜂蜜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而且由于酿蜜周期很长,一年只割一回蜜,所以蜜质特醇。这土蜂酿的蜂蜜虽好,但它们一个个野性十足,要想把它们训化得服服帖帖,一门心思地为人类多产蜜,产好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家住燕山深处的李国方兄弟俩养土蜂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他俩养的土蜂不仅产蜜多,而且蜜质好,卖得挺贵,还特抢手。都说这土蜂野性强、难对付,这哥俩儿究竟有啥高招呢?

  这第一呢,他家土蜂住的就与众不同。别人家养的蜜蜂,大都是住在插了很多蜂板的这种木头蜂箱里,蜜蜂就呆在蜂板上面仿造蜂巢样式的格子里,可李国方兄弟俩养的土蜂,住的却是泥屋子!这是为啥呢?

  李国方:野生蜂群一般都是住在树洞或是悬崖上的洞穴里面。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所以为了让土蜂住的舒服,我们就模仿它的巢穴,给它们造了这个泥桶。你看,我们把这个树干掏空,里面中间做个撑,便于土蜂在上面造巢脾,外面再用稻草拌黄泥糊上。

  粗壮的树干和厚实的黄泥巴都是不容易导热的材质,夏季,桶外的高温不易传入到桶内,而冬季,桶内蜂群散发出的热量又很难传导到外面的冷空气中。这泥房子可以说是冬暖夏凉,而且,这房顶还戴上了用芦苇编织的草帽,能够遮风避雨,一点不比自然界的蜂巢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这土蜂住舒服了,还能不安心产蜜吗?!


  好蜂王才能保证产好蜜

  主持人:哎,还真没那么简单!这住好了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这外部的硬件措施跟上了。可要让土蜂真正做到安心产蜜,还得帮它们理顺内部关系、搞好内部团结呢!听着新鲜,这又是什么理呢?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李国清:二哥,我发现这桶蜂蜂群比较弱呢,蜂少,这个蜂王产卵也少了,你看咋办?

  李国方:我看下,这说明这个蜂王不行了,退化了,得换新王了。

【科技苑养蜂】

  养蜜蜂的人都知道,要想养出产蜜性能好的蜂,有一个关键:就是啊,这一个蜂群里得要有一个好蜂王!所谓好蜂王主要是指身体强壮、产卵能力高。在蜂群里,蜂王是蜂群中唯一一个担负生产重任的雌蜂,它的职能就是与雄蜂交配后产卵,不断繁衍后代。俗话说一只好王千斤蜜,就是说呀,一个蜂群里只要有种质优良的好蜂王,才能不断保持强势的遗传基因,所以,这蜂王好了,后代才能好!

  可就算是有好的蜂王,如果蜂群的繁殖一直都是在本场内的蜂王与雄蜂间进行,就会因频繁的近亲繁殖,导致整个蜂群的抗病力变弱,最终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用与本场蜂群亲源关系较远的外来新蜂王替换掉老蜂王!这样,整个蜂群才能既保持旺盛的活力,又能不断优化后代的品质。

  这道理是懂了,但这新王该到哪去找呢?又该怎么个找法呢?咱们看看李国方兄弟俩有啥高招?!

  


  野外寻蜂王

  六月初,山野间百花盛开,正是燕山野生土蜂繁殖最为旺盛的季节,所以老李兄弟俩每年都会选在这个时候,到离家十几里以外的大山中去诱捕野生土蜂中的强群,挑选出优良健壮的蜂王来。不过,要想找到土蜂的巢穴,那可不容易!很多其它种类的野生蜜蜂往往把蜂巢建在环境闭塞、目标杂乱的地方,像密林深处或是灌木丛生的地方。但是,假如你去这些地方找土蜂,肯定是无功而返!不过,李国方兄弟跟土蜂处了20多年,已经摸透了它们的建巢习性,他们知道,土蜂的定向能力比较差,容易迷巢,因此,这巢穴大多建在目标显著、视野空旷,飞行路线十分通畅的地方,所以,如果选择到山间的孤崖边或是旷野里的一棵独树洞里去找,就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但要想更快地找到它们,兄弟俩还有更有效的办法

  李国清: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是在山谷的中间,如果附近有土蜂的话,它们一定会走直线,不会绕着山飞的,

  在大致选定好地点、缩小了寻找范围之后,接下来,就要用上特别的一招了!

  李国清:我们带了点有蜜的土蜂的巢脾,因为土蜂的嗅觉非常灵敏,现在把它点着了,使蜂蜜的气味顺着风向散发出去,靠气味把它们引来。

  这招叫气味引诱法,是李国方兄弟自己琢磨出来的!试着挺管用的呢!果然,散发着甜蜜气息的青烟飘到到山谷里不久,就起到了效果。

  李国清:来啦,来啦,捉到了,快。

  瞧这小小的个头,一看就知道是前来采蜜的小工蜂。这可就弄不明白了!要知道,兄弟俩要找的可是蜂王!抓捕这只小小的工蜂到底有啥用意呢?

  李国方:我们养蜂都观察过,这土蜂采完蜜如果在原地只打一个圈子飞走,蜂巢不会很远;也就五六十米,如在离地3m左右的高度飞走,说明蜂巢离这儿二三百米;要是飞行的高度在6m以上,就说明蜂巢较远,就不好追了。我们把它身上拴个小纸片,一会把它放了好能看清,便于追踪它的方向。

  有句话叫顺藤摸瓜,这兄弟俩原来是要顺着小工蜂的飞行轨迹摸向蜂巢了。

  李国清:你看,它的飞行高度也就两米左右,蜂巢应该不会太远,顺着这个方向找找看。这呢这呢

  在前行百米左右后,在一片开阔地带南侧的崖壁上,真就发现了土蜂的蜂巢,看来群势还比较可观。不过兄弟俩并没有急着马上开始诱捕,而是等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才开始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呀,捉野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被蜂群攻击了,那样,别说捉蜂王了,恐怕这捉的人就先要被蛰坏了!可到了黄昏时分,这土蜂的视力就会急剧下降,于是攻击性就大大减弱,它们往往会比较安静地抱成一团。所以此时不趁虚而入,更待何时?!

  这时,兄弟俩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艾蒿,用艾蒿放烟来趋赶蜂群也是很妙的一招!

  李国方:慢点,这蜂王进去就好办了,蜂王进去就都进去了。

  原来,这蜂群是特别护王的,只要蜂王被诱使到收蜂笼,它手下的千军万马就会毫不犹豫地紧跟在蜂王身边,就好似护驾一般,不一会儿,在窒息的烟气趋使下,这土蜂就促拥着蜂王一个个乖乖地钻进了模仿成洞穴模样的收蜂笼里。只要蜂王不再被惊扰离开,这蜂群就会紧密团结在蜂王周围了。

  看到这里又有点搞不明白了,这哥俩说是只寻找替换的蜂王?可收野蜂的时候怎么来了个整锅端呢?!


  如何让新蜂王住进蜂群

  原来,蜜蜂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就算是弱群里的蜂王种质已经褪化,但它所属的这个蜂群还是会十分维护它的地位,如果新蜂王单独进入这个衰弱的蜂群,蜂群势必群起而攻之,捍卫老蜂王的王权,这个新蜂王别说“篡位”了,还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如果想要帮助新蜂王“篡位”成功,最好将新蜂王原来的“精锐部下”也一起“收编”了杀进衰弱蜂群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新蜂王地位的巩固,也能快速更新提高整体蜂群的品质。好,这王位更替的关键时刻就要到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这新的蜂群和蜂王是带回了家,但只能算成功了一半,要想顺顺当当进行完新老交替才算大功告成呢!不过,李国方兄弟俩自有高招。这第一时间的选择要在晚上。这就有意思了,干吗偏挑黑灯瞎火的时候呢?其实,这道理跟在野外捉蜂是一样的。因为天黑时蜂群的整个状态比较平静,不易引起大的惊动。也就是,一切要以稳定大局为重!接下来,就要下手快,首先把这桶弱群里的老蜂王除掉!!

  李国清:老王在这呢,把它掐死了!

  现在就要把新王和它的部下们放进去了,虽然老蜂王被除掉了,但并不意味着整个蜂群就会顺顺当当接受新王和它的部下们。因为不同的蜂群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如果外来蜜蜂进入另一蜂群的巢穴,因为彼此间不同的气味就会引起一翻厮杀。所以这第二步,还得来点“烟雾弹”!向蜂桶里喷烟气就可以扰乱两群间不同的气味,然后乘势迅速把野生强群连同蜂王直接并入这桶弱群!

  您别说,这方法还真起作用,烟气突然进入蜂巢后,两路蜂群被熏得一片大乱,已顾不上其它了。

  李国方:哎,你看,这些蜂没掐,呆会咱门看看掐没掐王。

  不过,兄弟俩还是有些大意了,由于喷进蜂桶的烟气并不是很多,又没有即时将桶盖封闭,烟雾很快散尽,蜂群间不同的气味又马上显现了出来。两路蜂群立刻逐杀在了一起,

  李国方:不好,掐王了,掐王了,赶紧拿脸盆来。

  经凉水这么一激,抱掐蜂王的蜂团才很快散了开来,赶紧先解救蜂王,否则,这蜂王要是有个好歹可就前功尽弃了。不过,蜂王是救了出来,但两路蜂群依然在撕杀,紧要关头,哥俩急中生智,用了一个新招——喷酒。

  李国方:快拿酒来快拿酒来,喷这,你看,这回没事了,不掐了吧。

  果然,这个办法还真是立竿见影,蜂巢里酒气弥漫,新蜂王和所有的蜜蜂被喷上白酒以后,自身原有的味道都被酒气掩盖了,蜂巢里怕是天亮前酒气也不一定散尽了。强弱两群俨然已是气味相投,融为了一家人,但愿它们都不会喝醉,看来以后这两路人马就要在这只健壮的新王带领下繁衍壮大新家族的队伍了。


  


  分群季节如何管理

  真够惊心动魄的,这新王总算是顺利登了基,精兵强将也都进驻到了蜂巢里来,这个王朝更替的大事可全靠咱们养蜂人一手策划和实施呢!其实,有时候,这蜂群啊,不用咱们人操心,自己也会进行一场内部政变呢!这时会出现什么场面?咱们养蜂人又应怎么面对呢?

  李国清侄女:二叔,你们快去看看,我们家的蜂跑了。

  李国清:跑了?跑哪去了?

  李国清侄女:跑树上去了,赶紧去看看,

  果真,一群土蜂聚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半球型,坠在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栗子树的枝杆上,足有数千只。

  李国清:去赶紧端盆水来,这收蜂笼得把它沾湿了,这笼子里面温度低,土蜂就比较老实,不会惊飞。我上去吧。

  李国清侄女:慢点啊,小心点。

  李国清侄女:这蜂为啥会跑树上去呀?

  李国方:这呀,是土蜂在分蜂呢!每到一定时候,当蜂桶里有新蜂王出来时,老蜂王就会带领一部分土蜂飞走,另安新家了。

  这分蜂行为啊,是蜜蜂的一种社会性行为。蜂王是通过工蜂的触角在蜂巢内传递它分泌的蜂王物质,来控制整个蜂群的。当蜂王衰弱的时候,它释放的物质就会明显不足,这时,工蜂们就会对蜂王的统治力感到疑惑。于是它们迅速在巢脾边沿建造很多个专门用来孕育新蜂王的王台基,迫使老王在其中产卵以便孕育新蜂王。然后,工蜂就逐渐停止饲喂老王,老王也就不再产卵。在新王即将诞生时,老王就会知趣地先行带领着一拨追随者分出飞走,另立门户。

  和其它种类的蜜蜂比起来,这土蜂是特别容易发生分蜂行为,它们似乎天生就不容易维持一个特别强大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近万只的时候,蜂王的产卵量就会明显下降,体质也走向衰弱。这时候,蜂群就躁动不安,要开始分蜂了!这跑到树上的蜂群就是离家出走的老蜂王和它的一些老部下。不过,这会儿正是土蜂采蜜的黄金时期,它们这一走不要紧,咱们养的蜂、酿的蜜可就都给带跑了!!再把它们抓回来可就费点儿劲了。

  收捕它们时只有一点与捉野蜂不同,就是不再需要用烟气趋赶,因为钻进像洞穴般的收蜂笼里显然要比光突突的树杆上安全得多。只要蜂王被诱进了笼里,大队人马自己就会鱼贯而入了。

  这跑到树上的蜂团总算被安全收了回来,现在,就要给它们建一个新家,让它们在这里重新制造巢脾开始新的生活了。现在咱们回头去看看发生了分蜂的那桶土蜂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

  李国方:小华,刚才那拨蜂是从这桶里分出去的吧?咱们检查一下,哎呀,你看,这里面有五六个王台了,怪不得要分蜂呢。

  这土蜂好分蜂,可要赶上土蜂在流蜜期的时候分蜂,那可麻烦了!您看啊,这一桶分两桶,这原桶的蜂群总量少了,采的蜜自然就会减少,而分出去的群呢,还得花些时间重新建造好新巢脾才能储存余蜜,等它们把新家建好了,最佳的流蜜季节也就白白错过了。

  可土蜂啥时候要发生分蜂,咱说了也不算啊?!到底该怎么防范呢?这呀,就要来点人为干预了!怎么个干预法呢?

  李国方兄弟俩的高招是:一看、二换、三扩、四拔。

  这一看呢,就是在流蜜期即将到来之前,要能看出哪个蜂桶的蜂群有分蜂的趋势!怎么看呢?主要看格局,也就是工蜂繁殖数量增大,人丁兴旺,而蜂王却恰恰相反,体力衰弱、行动迟缓,正逐渐失去对蜂群的控制,蜂群的格局就是兵强王弱。

  这时候,咱养蜂人就不能心慈手软了,就要换掉老蜂王!也就是这二换!用年青强壮的新蜂王,来接替统治不力的老王,以重新获得对分蜂群的绝对统治地位。换王的方法,咱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接下来就是三扩,就是要及时扩大蜂桶的容积,增加工蜂建造巢脾的空间,充分发挥新蜂王的产卵性能,刺激工蜂的采集和哺育活动。

  这四拔是最后一招。就是说,如果换王前,这工蜂已经造好了孕育新王的王台,就要不客气了,给它全部拔掉,撤底断了那些企图分家另过的工蜂们的念头。

  有了这四招人为干预措施,土蜂在流蜜期容易发生的分蜂热就会被很好的抑制下去了。


  


  如何预防大黄蜂干扰

  这土蜂真难伺候啊,既要帮他们选好蜂王,等他们自己分蜂时候,还得往回追,赶上流蜜期又得费心思。不过啊,还有一件比上面这些事更惊险更棘手的事情呢!这事要处理不好,别说到时候咱们连蜜都吃不上,恐怕连这酿蜜的土蜂也不知了去向。

  记者:怪了,它们能逃哪去呢?

  李国方:这可不好找了。

  显然,这情况不是发生分蜂了!土蜂特恋家,如果分蜂的话,飞出的蜂群一般都会在蜂场周围盘旋一会儿,最后落在蜂场附近的树上可这群蜂却来个不辞而别,绝尘而去了。

  兄弟俩也觉得不大正常,防止蜂场发生分蜂的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这群蜂突然就跑了呢?得赶紧仔细地检查一下。

  李国清:二哥,你快来。

  李国方:我看看,哎呀,哎呀,这脾子都糟了,连幼虫都没有了。

  李国清:哎呀!你看这地上,这么多死蜂呢。

  李国方:肯定是来大黄蜂着,掐死的。

  原来,这桶土蜂是受到了外来敌害的严重攻击!于是,弃巢而逃啦!。

  李国方:逃蜂与自然分蜂不同,自然分蜂是土蜂正常繁殖的一种方式,飞出去一群,桶里还有一群,逃蜂是全桶的蜂一个不剩,全都跑了。

  这逃蜂现象可以说是土蜂特有的行为。土蜂对外部因素的干扰极为敏感,如果一旦出现比它们强势的外敌入侵,那就干脆来个36计,走为上!重新寻找合格的地方建新家。

  每年,土蜂采蜜的旺季到来时,附近山野间的大黄蜂也就成了蜂场里的常客,大黄蜂自己并不采蜜,专门偷吃土蜂的蜜。要知道,这大黄蜂俗语“杀人蜂”的恶名!因为它们的螫针带有强烈的毒性。

  李国清:它可以把牛蛰一个跟头呢

  所以当大黄蜂入侵偷蜜的时候,弱小的土蜂就算是群起而攻之,胜利的也往往是大黄蜂。明摆着,这胳膊是拧不过大腿了,所以,土蜂蜂王也只能带着全体家眷远走它乡了。那该怎么对付这可恶的大黄蜂呢?!一个办法,勤侦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常在蜂场周边巡查,一旦发现有大黄蜂大巢穴,就要及时拿掉,以除后患!

  对于李国方兄弟俩人来说,最喜悦的莫过于每年秋天的这个收获季节,每到这时,兄弟俩人的蜂桶里常常是从上到下被蜜撑得满满当当。

  您看,这李国方兄弟俩为了养好土蜂,可是没少动脑子想办法!听他俩说呀,这土蜂特别适合山区的农户养殖,要想养好也不难,关键是掌握好它的脾气,把握好咱们今天说的几个关键的事儿!如今呢每市斤土蜂蜂蜜的价格都在二三十元左右,若按平均一桶蜂出四五十斤蜜算,就会有近千元的收入。要是养个几十桶,一年下来就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科技苑养蜂相关热词搜索:科技苑养蜂视频 科技苑养蜂技术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科技苑养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科技苑养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674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