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2017-07-07 10:05: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共7篇)冷凉地区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农广天地]冷凉地区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是一种栽培广泛、产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熟料、生料、半生料和发酵料等多种栽培方法。而采用发酵料的方法来栽培广温型平菇,可以在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接种,污染率低,且简便易行。本期节目介绍如何在冷凉地区的秋、冬季节,采用发酵料的方法来栽...

篇一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冷凉地区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冷凉地区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是一种栽培广泛、产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熟料、生料、半生料和发酵料等多种栽培方法。而采用发酵料的方法来栽培广温型平菇,可以在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接种,污染率低,且简便易行。本期节目介绍如何在冷凉地区的秋、冬季节,采用发酵料的方法来栽培广温型平菇。 

  冷凉地区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一、栽培料的发酵 

  栽培配方  棉籽皮300公斤、木屑300公斤、玉米芯220公斤,麸皮180公斤、熟石灰2公斤、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剂一公斤

  1、备料:按培养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如报废料重新利用,可按0.2%添加)备好金宝贝食用菌培养料发酵助剂;将粉碎或切断的主料预先浸泡或冲淋预湿,将水分调至60—70%,PH值8左右。水分太低,不利于功能微生物快速繁殖,发酵速度慢;水分太高,不但升温慢,还可能因通气不畅造成局部厌氧环境,使"腐败菌"繁殖而产生臭味。水分合适与否的判断办法:用手紧抓一把物料,见水印但不滴水即可。 

  2、混料:用新鲜米糠(注:"米糠"不是"统糠",米糠的营养性与透气性均好,陈旧米糠或统糠营养较差,均不利;无米糠的可用麦麸皮或玉米粉替代)将发酵助剂稀释(每1公斤金宝贝发酵助剂加5公斤米糠),再将稀释好的金宝贝发酵助剂,与提前预湿的麸皮、饼肥、粪肥等其他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均匀混入主料中。 

  3、制堆:将培养料原料搅拌均匀,按常规堆制,堆内用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尖头棒均匀打孔通气,并加盖麻袋、草帘等透气性覆盖物,以便保温、保湿。 

  4、翻倒:当物料温度升至65℃左右,可进行第一次翻倒,3—4天再次翻倒,双孢菇料堆翻倒间隔略长。 

  5、控温:发酵初期温度可能迅速升至70-75℃以上属于正常,但应立即翻倒,不能长期保持75℃以上的高温,否则会造成培养料养分较大损耗,影响产量。后期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撤去覆盖物、增加打孔密度、补水、降低堆高、翻倒等措施将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6、调湿:伴随着料堆温度的急剧升高和热量的不断积聚,物料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散失,故翻倒的同时,还应视具体情况及时补水(补0.5%生石灰水为佳),最后一次补水与翻堆应同时完成,播种时应尽量避免"生水"的加入,

  7、栽培料约需发酵5-6天左右;双孢菇需10-15天左右。发酵腐熟好的培养料,水分65%左右,一般呈咖啡色,表面布满白色菌丝,无氨味有芳香气味,不粘手且富有弹性,稻草秸秆轻拉即断,表明发酵完成。 

  二、平菇栽培技术

  1、平菇季节选择 

  宜在秋末到早春进行栽培,以秋末(9月上旬—11月上旬)栽培为最好。在内部,每天翻堆1次,第5天翻时堆低一些,在50~60 ℃培养放线菌(放线菌起提高温度,降解培养基质的作用)。 

   2、平菇装袋接种 

  堆料温度降到35 ℃以下时装袋,多采用层播法接种。即先将袋的一端用绳扎好,从另一端口放入1 cm厚菌种于袋底,然后装培养料,装至袋长1/3处时,播一层菌种,厚约1㎝;再装培养料至袋长2/3处,接1层菌种;再装培养料至袋口,并播1层菌种,随后在料袋中央打孔,最后将袋口扎紧。 

  3、平菇发菌与出菇 

  发菌温度不可超过28℃,否则易有杂菌长出。气温高时,料袋堆放低一些,少些;气温低时堆放高些,紧些,尽量使温度靠近25℃。发菌期间应做到勤检查,及时翻堆,刺孔通气,并注意遮光通风。当菌丝浓白,透过袋看不到培养料,菌袋变硬时即可解袋出菇。 

  4、平菇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菌丝长满后应给予低于20℃的温度和尽量大的温差,有利于刺激原基的形成; 

  (2)湿度,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用喷雾器对菌袋、空间和地面喷水; 

  (3)注意通风换气; 

  (4)要有适当的散射光。 

  5、平菇后期管理 

  平菇出菇潮次分明,每潮菇采收后,要将菌袋口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腐烂招致病虫害。然后整理菇场,停止喷水,降低菇场的湿度,以利平菇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当平菇出完2~3潮菇后,菌袋因缺水而变软,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耗,此时必须补充养分和水分。常采用菌袋浸泡补水、注射器补水、覆土补水补养以及抹泥墙栽培等方法进行。 

  

篇二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麦秸高产栽培平菇新技术

  每年麦子收割后都有大批麦秸被烧掉,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由于麦秸质地松软,保水通气性好,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和钙、磷、钾等营养物质,是栽培平菇的理想原料。利用麦秸栽培平菇原料广泛,成本低廉,效益较高,如果采取科学的栽培与管理方法,其生物转化率可达到200%以上。现将麦秸高产栽培平菇新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原料选择

  选用新鲜、无霉变,最好是当年收获的新鲜干麦秸。

  二、麦秸软化

  由于麦秸表皮具有一层蜡质,这层腊质能阻碍菌丝吃料,因此栽培前先要对麦秸进行软化处理。麦秸软化处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先将麦秸切成长3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铺在干净的地面上,用石磙反复碾压至麦秸变软。二是将麦秸切成2~3厘米长段,浸泡于比例为3%~4%的石灰水溶液中。水面须没过麦秸,以形成石灰水膜,隔绝空气,使杂菌窒息死亡。浸泡时间一般春季4天,夏季2天,秋季2~3天。达到浸泡时间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调节好含水量。三是用饲料粉碎机,安装上直径约2厘米的筛网进行粉碎,粉碎后即成条片状,细薄、松散、绵软。

  三、培养料混配

  平菇生长发育适宜的碳、氮比为20:1,以此为依据设计培养料的配方为:麦秸88%、米糠8%、草木灰3%、石膏粉1%、尿素0.3%,含水量65%~70%。将软化处理好的麦秸按配方加入辅料和水,然后按高、宽各1米左右,长度因场地而定建堆发酵;顶和四周稍压实拍平,用直径3厘米的木棍每隔20~30厘米从顶部垂直向下打洞,再覆薄膜和草帘保湿保温;当料温上升至55℃以上时,维持8~10小时后翻堆。如此翻堆3次,当55℃以上温度累计超过24小时时发酵结束,此时pH值达到6~7,培养料呈浅褐色,伴有菌香味。撒堆前要再次检查料的含水量,若料偏干要适当加水。

  四、选择菌种

  要选用分解纤维能力强、发菌快、抗逆性强的菌种,如平菇1012、珞珈1号或曲师9111等。这些菌种均具有广温、速生、高产、优质、抗杂、适应各地栽培等特性。

  五、栽培畦制作

  制作栽培畦时,选靠近水源的平地或水稻田作栽培畦场地。将场地做成1.2米宽,长度随场地而定的栽培畦。开挖时先在畦中间留30厘米的土埂,土埂中间挖16~17厘米宽、20厘米深的水沟。土埂两边各挖45厘米宽、10厘米深的畦床。挖出的土堆放在栽培畦的四周,高约10厘米。挖好后先用5%~10%的石灰水或0.2%的多菌灵溶液浇洒整个畦床内外,再喷0.02%敌敌畏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和杀虫。

  六、铺料播种

  铺料时每隔60厘米留4~5厘米供填土,每平方米用料12千克左右,一次性铺入。采用麦粒菌种,用种量为干料的10%左右,先以5厘米×5厘米的距离穴播,再在料面撒播一层,最后用木板压平压实,覆盖薄膜,盖上稻草或麦秸发菌。接种后气温在20℃以上时,第3天就应检查发菌情况。若膜内料温超过28℃,可在晚间通风降温,切勿频繁揭膜通风,以免引起霉菌污染。只要保持畦中水沟内有水流动,一般不会出现高温。如发现杂菌污染,可用烧碱50克溶于1千克水中,用注射器注在杂菌污染区及外围一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可用石灰粉覆盖污染处。

  七、出菇管理

  气温在25℃左右,播种后20天菌丝就可长满料,22~24天就可现蕾。当现蕾达60%以上时即可架薄膜拱棚,并在薄膜上撒稻草或麦秸以调节光线。头潮菇无需补水,若遇特别干旱天气可向沟内灌水。头潮菇采收后,让料风干2天再灌大水至浸没料面,1~2小时后排干水,2天后再经常在沟中灌水。料浸水后应另外用地膜覆盖料面进行催蕾,这样可提前3~4天现蕾,且现蕾较整齐而密集。现蕾达60%以上可去掉料面地膜,进入常规管理。

  八、病虫害防治

  平菇病虫害近几年发生较频繁,常给菇农造成一定损失。但麦秸栽培平菇一般病虫害较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菌丝徒长。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菌丝体表层会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影响出菇。解决办法是降低湿度,加强通风换气。

  2,锈斑。喷水过多、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时,菌盖、菌柄均可产生褐色斑点。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3 枯萎。培养基过干,空气湿度太低,菇蕾或子实体停止生长,萎缩变干,甚至枯死、腐烂。应合理补充水分,调整相对湿度,正确掌握通风。

  4 子实体畸形。形似珊瑚,根粗,柄特长,菌盖小,是由缺氧、通风不良引起的,应加强换气和通风。

  5 干泡病又称褐斑病。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生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应喷洒2%甲醛溶液或1:500倍多菌灵,并加强通风换气。

  6 菌蝇。形状如黑色小蝇,在菌柄基部产卵。幼虫如蛆,能咬食菌柄、菌盖、菌丝体。可喷洒1:800倍高效低毒农药防治,也可在晚上点起马灯,在灯后放一张涂满桐油的白铁皮。当菌蝇扑灯时,即被粘在桐油上而死亡。

  7 红蜘蛛。是一种黄红色的小螨虫,它咬食菌盖、菌褶,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盖表面产生锈黄色凹斑。可喷1:1000倍乐果或石硫合剂(500mL加原液10mL)杀灭。

  8 跳虫。喜咬子实体,可喷0.1%的鱼藤精防治。

  九、适时采收

  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5~7天。平菇采收的最佳时期为子实体八九成熟,即菌盖边缘略展平时,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无白色绒毛。采收前先喷一次重水,以保持菌盖在采收后可略长时间不卷缩。采收时将手指轻轻插入子实体的根部,略用力一晃即可,然后用刀把根部的泥土或料刮净。采收后要清理好覆土表面,把残根、碎渣等处理掉,干燥2天后,及时补水,进入第二潮菇的管理。在第二、三潮菇补水时可加入以下营养液:0.3%硫酸镁、0.1%白糖、0.3%磷酸二氢钾、0.1%菇丰素,可使下一潮菇快速、健壮生长。一般可收菇4~5潮,生物学效率可达200%以上。

  编辑/吴彦群

篇三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新技术

第一章认识平菇

第一节平菇的分类及种植分布

我国有着丰富的食用菌、药用菌类资源。千百年来,人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珍贵、美味的菌蕈,平菇就是其中之一。早在我国宋代,朱弁在《谢崔致君饷天花》一诗里就赞美了天花蕈(平菇)的风味。

平菇是商品名,也是我国食用菌生产者惯用的名称。它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通常所说的平菇,是侧耳属和亚侧耳属不同种类的通称。

侧耳属类的子实体成熟时,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伸至菌柄,形似人体的耳朵。

平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热带到寒带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都有生长。其种类很多,除1~2种有毒外,绝大多数都可以食用。

平菇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木腐生菌类,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野生的平菇多在深秋至早春甚至初夏簇生于杨、枫、榆、槭、枸、槐、栎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朽桩上,或簇生于活树的枯死部分。

平菇根据其形态特征,所需生态环境,发生季节,着生树种,所具味道,引进地名等的不同,其各自的名称也不一样。如侧耳因子实体侧生于耳木且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蚝菌因子实体发生时像叠生的牡蛎得名;北风菌因子实体常在秋末冬初北风盛行后发生而取此名;鲍鱼菇因其味道鲜美如鲍鱼而有此名;杨树菇因发生于杨树而有这个称谓;凤尾菇因子实体成熟时菌盖常呈波浪弯曲状,形似民间传说的凤尾而有此美名;榆黄蘑因其菌盖呈草黄色或鲜艳的佛手黄色而得名。

第二节平菇的形态特征

一、平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是由菌盖、菌褶和菌柄3部分组成。

(一)茵盖

平菇系大型菇类,菌盖宽5~20厘米或更大。初为圆形、扁平,成熟后则依种类不同发育成耳状、漏斗状、贝壳状、肾状、舌状、喇叭状等形态,衰老时菌盖缘发生反卷波曲和龟裂现象。菌盖表面有不同色泽,初期较深,后期较淡。菌盖表皮与菌褶之间的组织称为菌肉,白色。菌盖与菌柄连接处下凹,下凹处常有棉絮状绒毛。

(二)菌褶

菌褶是平菇有性繁殖的器官,着生于菌盖的下方,呈扇骨状排列,形似刀片,裸露型。每个菌盖的菌褶多达数百片,每片宽0.3~0.6厘米,质脆易断。平菇的菌褶一般延生,极少弯生,长短不一,通常为白色,少数种类伴有淡褐色或粉红色等。长菌褶自菌盖边缘延伸到菌柄,并在柄上形成整齐的脉络;短菌褶边缘只有一小段。菌褶的微观组织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密生担子,每个担子长有4个担子梗,每个担子梗上孕育1个担孢子。1个成熟的子实体能散发出几亿个担孢子。

(三)菌柄

侧生或偏生于菌盖的下方与菌肉紧密相连,柄表是下延的菌褶,无菌环,白色,中实,肉质或稍具纤维质。菌柄的长短粗细及基部绒毛物的多少,依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菌柄长1~5厘米、粗0.5~2厘米,柄基部常被有绒毛(图1)。

白色,绒毛状,多分枝,有横隔,是糙皮侧耳的营养器官,分单核菌丝(初生菌丝)和双核菌丝(次生菌丝)。单核菌丝较纤细,双核菌丝具锁状联合。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双核菌丝初为匍匐生长,后气生菌丝旺盛,爬壁力强。双核菌丝长速快,正常温度下7天左右可长满PDA试管斜面,有时会产生黄色色素。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第三节平菇的生长过程

糙皮侧耳属于双因子控制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糙皮侧耳的生活史从担孢子开始,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再由单核菌丝融合成为双核菌丝,进而由双核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最后由子实体再产生出新的担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图7-1)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糙皮侧耳的双核菌丝通过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达到生理成熟后,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可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1_原基期当菌丝体充分发育成熟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菌丝相互扭结成团,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无任何组织分化的小凸起。

2.桑椹期白色或浅蓝色的小凸起(原基)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为一堆白色或浅蓝灰色的小米粒状的菌蕾,形似桑椹,称为桑椹期。

3.珊瑚期桑椹期后经一定时间,米粒状菌蕾各自逐渐伸长呈短杆状。短杆状菌蕾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此时菌盖尚未分化,整丛菌蕾形如珊瑚,称为珊瑚期。

4.成形期菌柄逐渐增粗,菌柄顶端分化出黑色(或暗绿色)的球形小菌盖。菌盖开始

比菌柄细小,而后迅速向一侧扩大生长,菌盖下方也逐渐分化出菌褶。菌盖形成后,菌柄生长缓慢。在这一阶段,大部分小菇蕾停止生长,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继续发育成形。

5.成熟期菌盖逐渐平展,色泽渐淡,并有孢子开始弹放,此时已达成熟期,应及时采收.

第四节平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糙皮侧耳是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它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

2.温度糙皮侧耳的品种较多,有中低温型的,也有广温型的。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是3℃~35℃,最适温度是24℃~26℃,28℃以上易产生黄色水珠,老化快。超过33℃,菌丝生长很慢,超过40℃便不能生存。低于3℃则不再生长,但不会死亡。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依品种的感温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在3℃~27℃,最适为8℃~17℃。变温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但要求不严格,也能在基本是恒温的地道内形成子实体。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菌肉厚实,品质优;温度高,发育快,朵型小,菌肉偏薄,品质变差。

孢子形成以12℃~20~C为适温,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4℃~28℃。

3.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糙皮侧耳是喜湿性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应稍高些,以65%~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则子实体发育变缓,易干枯。若高于95%,菌盖、菌蕾容易变色.、腐烂。

4.空气糙皮侧耳是好氧菌,生长需要氧气。但其菌丝对二氧化碳不敏感,菌丝体在二氧化碳浓度(体积比)为2%~3%时生长尚好,超过3%则受到影响。菌丝可以在半厌氧条件下生长,但必须保证氧的供应,否则菌丝生长一样会受到影响。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需要通气良好,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畸变或死亡,因此在这一阶段,二氧化碳的浓度要低于0.1%。

5.光照糙皮侧耳是需光性真菌,但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要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子实体的形成与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在光照过暗时形成菌柄细长,缺少菌盖或菌盖色泽浅淡的畸形菇。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易产生子实体。适量的散射光不但可诱导原基的形成,也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发育,但光照过强,也会妨碍其正常生长。

6.酸碱度糙皮侧耳喜偏酸性的环境,菌丝在pH值5~9条件下能生长繁殖,但最适pH值为5.5~6.5。由于生长过程中菌丝的代谢作用,培养料的pH值会逐渐下降,同时为了减少喜酸性杂菌的污染,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pH值以偏碱为宜。

第五节平菇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

一、平菇的营养价值

平菇是一种优质高产的食用菌,它营养丰富、嫩、脆香甜颇受食用者的欢迎。历来被人们公认为“宴席上珍品”,素有蔬菜王国顶峰之称。

平菇中含蛋白质为27.4%,而白萝卜中的蛋白质含量只为0.6%,大白菜含量为1.1%,鸡蛋、牛肉的含量也只有14.8%和17.7%,因此平菇在国际上也和其他食用菌一样,被称为“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在平菇所含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也是相当丰富的,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如赖氨酸287毫克、亮氨酸610毫克、异亮氨酸226毫克、色氨酸287毫克、缬氨酸263毫克等,一般蔬菜中是很难得到以上氨基酸的。

此外,平菇中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灰分以及少量的脂肪,还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以及碱、铁等微量元素。

经常食用平菇,儿童可以增加体重,增长身高。增强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平菇也可做中药,是防癌的药物之一,是中药“舒筋散”的主要成分,它可治腰酸腿疼,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等。更重要的是平菇(包括风尾菇)不仅不含胆固醇,而且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等疾病,是人们理想的“美味药物食品”。一般地说,栽培一茬平菇或凤尾菇,从种到收完,需要70天左右,每平方米可产25~63千克鲜菇,每500克干料能出0.25~1千克鲜菇。

二、平菇的经济价值及前景

平菇品种资源丰富,较少受到地区条件的限制。侧耳属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发生季节。通常以子实体分化(原基形成)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为依据,把平菇划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3种类型。低温型的在4℃~5℃就开始出菇,而高温型的只有温度达到25℃才能正常出菇。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地貌多变,在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月份气温差异也很大。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气温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做到周年供应,均衡上市,充实各地的菜篮子工程。

平菇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由于南用稻草,北用棉籽皮且都是生料栽培获得成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思路,纷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探索出相应的高产栽培工艺,使许多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下脚料,如废棉、酒糟、酱渣、糠醛渣、纸浆废水等,经过处理后变废为宝,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营养丰富的菌类蛋白。而这些栽培过食用菌的工农业生产下脚料,由于经过食用菌发酵、代谢作用(包括酶的分解作用),又进_步提高了利用价值。

平菇的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较快,人工栽培简单粗放,生产周期短,容易成功。平菇菌丝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强,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学效率高出100%。也就是说,0.5千克的干原料可以收0.5千克多的鲜平菇,50千克稻草可获得鲜凤尾菇30~50千克。用棉籽壳、稻草栽培平菇,各地报道每667平方米土地都获得1000元以上的收入,随着平菇深加工的研究开发,经济效益将会成倍地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野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工栽培品种最多,方法最富创新的国家。食用菌是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现在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目前我国已有多种类的食用菌出口,2002年出口达到119个国家和地区。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短短的50年间,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食用菌生产最初是由政府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提出来的短、平、快的项目,因此千家万户,小规模作坊式的低水平生产,就是这些低水平生产达到了阶段性目标,使总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2/3,成了食用菌大国,但我们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卫生方面,与先进国家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为限制中国食用菌进口,采用了绿色壁垒政策,在食用菌安全卫生方面设置重重障碍。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真正小康是关键。面对差距,实现阶段性的历史跨越,条件基本具备:有些地区向先进国家进口了先进的关键设备结合食用菌特点自创了一套管理技术,卓有成效;粗放型的小生产者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转变;充分利用各地温、光、水、气、物等自然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市、县食用菌产业。我国食用菌生产经10余年的快速发展,多种多样的组合,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种类繁多的菇类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食用菌产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二章平菇的制种技术

第一节菌种的生物学特性

(一)营养生理特性

食用菌和药用菌根据其营养生理特性分为木腐菌,草腐菌,虫生菌和菌根菌等4大类。

1.木腐菌

能分解利用木材的菌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灵芝、毛木耳、黑木耳、猴头菌、杏鲍菇、白灵菇、滑菇、黄伞等。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以及农林副产物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生长适宜的氮源有蛋白胨、酵母粉、马铃薯、麸皮、米糠和玉米粉等。【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2.草腐菌

草腐菌类主要有双孢蘑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草菇和鸡腿蘑等。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以及经发酵腐熟的农作物秸秆、家畜禽粪,以及其他木腐菌利用后的菌渣;氮源为蛋白胨、酵母粉、麸皮、玉米粉和米糠等。

3.虫生菌

如蛹虫草、冬虫夏草等,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主要有蔗糖、葡萄糖,大米等;氮源主要有蛋白胨、酵母粉、玉米粉、麸皮等,不能利用农林副产物如木属、棉籽壳、秸秆原料等。

4.菌根菌

如松茸、美味牛肝菌、块菌等,适宜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麸皮、玉米粉等,不能利用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原料如棉籽壳、木屑和秸秆原料等。

(二)生长的环境因子

1.温度

食用菌和药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致死温度等。掌握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条件是制种的关键,详见表1。

表1食用菌,药用菌菌丝生长温度条件品种

平菇类

肺形侧耳

榆黄蘑

鲍鱼菇

杏鲍菇

白灵菇

香菇

金针菇

双孢蘑菇

四孢蘑菇

高温蘑菇

棕色蘑菇

姬松茸

品种

毛木耳

黑木耳

银耳

草菇

大斗菇

洛巴几蘑

滑菇

黄伞

鸡腿蘑生长温度范围15~3610~3514~3520~3515~3510~305~324~328~3310~3320~388~3310~34生长温度范围8~405~355~3515~4315~3515~385~325~335~35最适温度(℃)24~2823~2823~2825~2825~3024~2624~2724~2724~2526~2127~3324~2523~27最适温度(℃)22~3222~3225~2830~3825~2825~2823~2723~2524~26

篇四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新技术

平菇栽培新技术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

(1)高温型 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②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实践证明,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

(2)中高温型 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 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4)广温偏低型 ①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高品价值降低。②深灰色类,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下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③浅白色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适温8—25℃,这类品种产菇适温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最早出菇时间为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少。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或最有发展前途的菌种。

(5)中低温型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0℃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

要获得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的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

二、平菇栽培料的种类

一、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料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

⑴ 棉子壳 棉子壳是脱绒棉籽的棉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棉壳占棉籽总重量35%左右,我国年产棉壳约1200万吨以下,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的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的原料。棉壳也是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

多壳、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建议用户在购壳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

⑵ 玉米芯 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0%,钙0.1%,磷0.08%。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袋栽平菇。

⑶ 木屑 锯木加工厂产生的下脚料称木屑,也可用树枝加工粉碎而成。适合平菇生产的阔叶树木屑为佳。

⑷ 其他、稻草、甘蔗渣、黄豆秸花生壳经粉碎成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但这类原料种植产量不高,本资料不作详细介绍其栽培方法。

二、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又称辅料,是指能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且在培养料中比例较少的营养物质。敷料除能补充营养外,还可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常用的辅料可分两大类:一是天然有机物质,如麸皮、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另一类是化学物质,以补充营养为主,如尿素、复合肥等。

(1) 麦麸 麦麸是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含有16种氨基酸,尤以谷氨基酸含量最高(占46%),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良好。但易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料,需严格挑选,变质发霉不宜采用。

(2) 玉米粉 玉米粉又称玉米面,是玉米籽粒的粉碎物。一般含水分12.2%。有机质87.8%,由于营养丰富,维生素B2含量又高于其它谷类作物。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10%,可以增加菌丝活力并显著提高产量。

⑶ 尿素 尿素是一种有机氮素化学肥料,白色晶体,含氮量为46%,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作菌体培养料的补充氮素营养,其用量一般为0.1%—0.5%,添加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氮气对菌丝的毒害。

⑷ 石灰 在平菇生产中,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杂菌的污染。其次是增加培养料中的钙质,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状况,促进平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量为1—4%。

⑸复合肥 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高含量的复合肥,呈灰色颗粒状,增产潜力大,一般进口复

合肥比国产复合肥营养含量高,如进口复合肥磷酸二铵,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为0.6%,国产复合肥品种很多,因含量低,用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可加大到1—

1.5%,本资料配方中涉及到的复合肥是指国产复合肥。

⑹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因长期使用一种杀菌剂,杂菌易产生抗药性,有个别用户反映因使用多菌灵作抗菌剂,现在无论发酵还是熟料栽培,杂菌总是控制不住。因此,在此情况下,建议改用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克霉灵和克霉增产灵两种产品防霉剂药效成份作用基理均相似,按0.1%的用量拌入培养料中,对绿霉、黄曲霉、链孢霉等有极强的预防和消杀功能,且高温消毒不分解。

三 配套材料

⑴筒膜 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容器可选用高压聚丙稀袋,规格为14cm×28cm×5丝或17cm×5丝聚丙烯筒膜,裁成40cm左右长度,用于平菇生产出菇的容器是低压聚乙烯筒膜,规格为:18—25cm,单面厚度1.5—3丝不等。

⑵气雾消毒剂 该产品对食用菌中各种杂菌和病原菌,杀伤率达100%,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气雾剂用于接种箱消毒,每立方米2—4克熏蒸半小时,即可杀死箱内全部杂菌,无气味和刺激性,是替代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最理想的药剂,且操作方便,用火柴点燃即可,就可喷出大量气雾,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⑶万消灵 出菇后防止黄菇病必须药品。强力快速杀灭各类细菌、芽孢,治疗平菇因各种病原引起的发黄、发软褐斑病等现象,效果奇特。

⑷细菌杀和黄斑消 本品是针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的黄菇病褐斑病研制开发的一种专用杀菌剂。具有无公害、无残留、对病菌、细菌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杀伤力等优点,同时对食用菌有防病治病并有增产作用。

⑸菇大壮 本品为浓缩、高效复合营养素,每袋135克,内含食用菌生长各类微量元素,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并使菌丝粗壮、浓白、提早现蕾,适合半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每吨干料添加5—6袋,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0%。菇大壮是所有拌料型增产素中,增产效果较奇特的一种。

⑹菇虫净或敌菇虫 菇虫净是结合食用菌害虫的科目类型和为害规律而研制的食用菌专用杀虫剂。本品活性高、穿透力强、广谱高效,同时对菌蚊、菇蝇、瘿蚊、螨类、跳去、活喻、线虫等害虫都有极强地杀灭效果。使用后不影响出菇,菇体不畸形,不卷边等特点。

⑺补水针 系采用铜管制成,不易弯曲,可重复使用,铜管一头是尖端,便于插入袋料内,管身洞眼分布均匀,有利于营养水从这里输出,铜管另一头固定螺帽,可和农用喷雾器龙头连接。

⑻水幕喷带 引进韩国技术生产的最新喷雾工具,将水幕喷带直接和潜水泵相连,布置在大棚中央人行道上,也可吊在棚内顶部。开动电机,因水幕佩带上布有许多规则的特制缝眼(肉眼不易看出),有水压后,水从特制缝眼内射出。整个大棚内可形成毛毛雨水雾,空气相对湿度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95%,一个750W的潜水泵可带50——150米水幕带喷雾,如水泵功率增大或水幕带长度减小,形成的水幕宽度将变大。利用水幕带进行湿度管理,具有节水保湿、省时省力、降温防病、节支高效、增产增收等五大特点。

三、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㈠母种制作

配方①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② 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②制作方法: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用绳子每10支一捆缚好。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1.2公斤/米3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

㈡原种制作

⑴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水135公斤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

⑵小麦、棉籽壳培养基 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

震动,以利基质结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

⑶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l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4×28×0.05的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

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㈢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33cm×5丝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5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

⑴木屑、棉籽壳培养基 木屑40公斤、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木屑最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菌龄为35—40天。

⑵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 5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17×45袋两头接种,菌龄为25—30天。

⑶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8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24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

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标准,其含水量较为适中。

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200袋以上,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要维持12—15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

待袋料温度降到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2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

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

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最低,且质量最好。

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7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加速菌丝生长。

栽培种的质量鉴别 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菌丝纯度主要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缩老化现象。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

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5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出现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

四、室外大棚的搭制

菌种接入袋后,从菌丝萌发到现蕾,这个阶段叫发菌,发菌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进行。室内发菌,各方面管理工作易于掌握,室外大棚发菌,由于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尤其要注意袋温升高,防止烧菌现象。但出菇场所,最好选在室外塑料大棚内,因大棚保温保湿好,又易于管理。因此,是最好的场所。

㈠建造塑料大棚,具有造价低廉、温度稳定、保湿性好、冬暖夏凉,便于调节光照等优点。适宜大多数地区菇农使用。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栽培季节及场地内的温度等变化状况,本着“经济、方便、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自主选择。

⑴半拱圆温室 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秋冬季平菇栽培,北侧是一通土墙,跨度4.5—5.0cm,墙高1.2—1.3cm,厚0.5cm。后屋面有檀、柁支撑,进关面用竹竿或毛竹片拱架,形成半拱圆面,拱佳间距约30cm,拉立柱支撑拱架。立柱与拱杆间用CP6的钢筋或8号铁作拉线,拉线与立柱顶紧紧固定,后墙每隔几米留风孔,出菇管理时,只要将南边薄膜支起,即可和后墙风孔形成空气对流。

⑵大拱棚 直接在平地上用竹木搭制的大棚,棚外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为模型图,出菇管理时,通风主要是通过大棚两边薄膜支开的大小而调节的。

⑶拱顶形半地下菇棚 施工时,在地面挖深40cm,把土填于两旁,拍实沟壁,筑成一个宽3.4米、沟壁高0.8米、长度不限的半地下大棚,再在地沟两边土墙上(地平面向上),每隔数米开一个通气孔,通气孔以30×20cm为佳,这样每两排袋墙之间都能使空气对流,畦底整成龟背形,并开好水沟。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用线绳、铁丝固定横梁,然后覆盖薄膜,再在拱棚顶部覆盖草帘或稻草。建造半地下菇棚要注意三点:一是造棚场地的土质必须是黏土或壤土,二是菇棚四周必须挖排水沟,以防积水灌入棚内,三是菇棚宽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坍塌。

篇五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篇六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利用整棵玉米秸秆栽培平菇新技术

利用整棵玉米秸秆栽培平菇新技术

目前,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平菇这个品种,由于栽培所用原料来源广,且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易栽培成功,而且营养丰富,味美价格优,非常受栽培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栽培工艺繁琐,费工费时制约了该品种的发展。笔者为探索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栽培方法,进行了多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利用整玉米秸秆栽培平菇,不需粉碎、不必装袋灭菌、可直接播种的新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与原来秸秆粉碎装袋灭菌老方法相比,具有省工省时、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为高效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又迈出了一大步,为更多地利用玉米秆栽培平菇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现将该项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材

选取新鲜无霉变、无杂质、无叶无根的玉米秆晒干,碾扁压烂,使其破坏表面蜡质层,然后捆成直径20cm左右的小捆,捆长1.2~1.5m,最好捆成两头粗细相当捆头整齐,这样的捆有利于以后的使用。 二、发酵场地的要求

选择较卫生地方后打扫干净,最好是水泥地面,没有水泥地面的,可在地上铺一塑料膜,不可在泥土地上发酵。

三、浸料发酵

用3%的石灰水、2%的复合肥和0.1%的多菌灵或0.1%的克霉灵溶液浸泡或泼洒,使玉米秆捆充分吸足水分。

篇七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新技术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平菇栽培技术(生料)

江苏省射阳县食用菌栽培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栽培品种基本上以平菇为主,栽培方式为生料栽培。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有2.5万人。2009年,平菇投料量19.5万吨,产量达30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人均获纯利3万元以上。该产业目前位列全国县级之首,全球之冠。现将平菇生料栽培的管理技术整理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菇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如平菇江都9745在8℃左右是深黑色,在25℃左右时呈深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越低,色泽越深。

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1)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主要品种有苏引6号.伏源1号、高温908、海南2号,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产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笔者建议,用户如要种高温型乳白色品种,可多种海南2号,该种和国内几十个白色高温品种对照比较,其抗霉性、抗黄菇病、早熟性、商品性均名列前茅。(2)灰褐色类,主要品种有江都71号;基因2005,这两个品种出菇温度12-36℃,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幼菇提早采收,可作秀珍菇上市,售价高。实践证明:这两个品种经多年推广,尤以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又因商品价值、口感均超过乳白色品种,因此,市场前景更广阔。

2、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主要品种有特大风尾,大叶凤尾、风尾5号等,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常用品种有:复壮109、1016、F803,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产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发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2)灰黑色类,出菇温度6—33℃,常用品种:早秋615、科大杂优、锡平1号、春栽1号。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持续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广温偏高型菌株被菇农称为早秋菇价卖得最高、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品种。

4、广温偏低型。(1)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常用品种有超强581、江都97

45、江都5178、江都3912等,均属软柄,菇色均为黑色,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商品价值降低。黑色品种最大缺点是,连茬栽培抗病能力和适应性没有深灰色品种强,因此,推广种植一定要精细管理。(2)深灰色类,如特抗650、抗病265、江都2002、杂交201、2026,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上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3)纯白色类,常用品种有:变异40、雪美F2,910,前三潮均为洁白色,柄短,丛生,其中以变异40更为艳丽美观,盖径大,后劲足。(4)浅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0℃,适温8-25℃,常用品种有:天达7350、天达85.天达85,天达300;新侬1号;冠平1号;高抗1号、高抗48,这类品种产菇适塭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最早出菇时间力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

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又少。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的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或最有发展前途的菌种。

5、中低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适温8-16℃,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o℃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常用浅白色品种为:天达1349;超寒1号、江都792等:灰黑色品种为:冻菌1号、特大平菇.低黑H-1;新冬黑平。

6、姬菇品种。姬菇出菇密集,菇盖灰色.菌柄长,每丛有30-70个小菇向四周辐射,市场销售看好。常用品种有:姬菇王;姬菇1007;冀农11号等,出菇6-33℃,属广温偏高型,为正宗姬菇品种。其种植方式和平菇基本相同。但正宗姬菇品种有一缺点,冬季出菇很少或者低温季节菇盖上生瘤,影响了市场销售,为了促使冬季市场有大量姬菇销售,菇农常把广温偏高型.偏低型灰色或灰黑色平菇品种充当姬菇销售,如本所新选育的姬菇53号;姬菇57号,若通风量加大,可长成大平菇,若通风量减少,在幼菇期采收其效果充当小姬菇极好.为菇农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要获得平菇优质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品种;以市民喜爱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

二、平菇栽培培养料的种类

1、主要原料。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科中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

(1)棉籽壳。棉籽壳是脱绒棉籽的种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棉壳占棉籽总重量的32%-40%,我国年产棉籽壳约1200万吨,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力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原料。棉籽壳也有好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多、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仁少壳:建议用户在购买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

(2)玉米芯。脱去玉米粒的王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居粮食作物的第三位,年产玉米芯及玉米秸杆约9000万吨。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租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o,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钙O.1%,o,磷0.08%,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袋栽平菇。

(3)木屑。锯木加工厂产生的下脚料称木屑,也可用树枝加工粉碎而成。适合平菇生长的以阔叶树木屑为佳。木屑的粗细,因加工工具和木质而异。用带锯加工的木屑比圆盘锯加工的细,硬质木材的木屑比软质木材的木屑好。栽培平菇用的木屑粗的比细的好,硬质木材的木屑比软质木材的木屑好。宜栽培平菇树种的干木屑,一般含粗蛋白1.5%,粗脂肪1.1%,粗纤维71.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5.4%,实践证明,松、杉木屑也能进行平菇生产,一般从锯木场收集的木屑,常夹有松、杉、柏、樟等木屑。因此,在使用前应放置半年至一年时间,以自然挥发.驱除芳香等物质就可正常使用。用于塑料袋栽培的木屑,均要过孔径4毫米的筛,以清除杂物及尖刺木片.以免刺破料袋。

(4)其它。稻草,甘蔗渣,黄豆秸、花生壳经粉碎成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培养料,但这类原料种植产量并不高,本资料中不再详细介绍其栽培方法、如有这些原料,笔者建议,只能以5%比例少量添加到以棉籽壳、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中。

2、辅助原料与药剂。辅助原料又称辅料,是指能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且在培养料中比例较少的营养物质。辅料除能补充营养外,还可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常用的辅料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质,如麸皮、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另一类是化学物质,以补充营养为主,如尿素、复合肥等。

(1)麦麸。麦麸是小麦籽粒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含有16种氨基酸,尤以谷氨基酸含量最高(占46%),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良好。但易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基,需经严格挑选,变质发霉的不宜采用。

(2)玉米粉。玉米粉也称玉米面,是玉米籽粒的粉碎物,—般含水分12.2%,有机质87.8%,由于营养丰寓,维生素B2含量又高于其他谷类作物。在食用菌培养料中,加入5%-10%,可以增强菌丝活力并显著提高产量。

(3)尿素。尿素是一种有机氮素化学肥料,白色晶体,含氮量为42%—46%,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作菌体培养料的补充氮素营养,其用量一般为0.1%-0.4%,添加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氨气对菌丝的毒害。

(4)石灰。在平菇生产中,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杂菌的污染。其次是增加培养料中的钙质,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状况,促进平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量为1%—4%。

(5)复合肥。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高含量的复合肥料,呈灰色颗粒状,增产潜力大,一般进口复合肥要比国产复合肥营养含量高,如进口复合肥磷酸二铵,每50公斤170元,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力0.2%-0.4%,国产复合肥品种很多,如“三元牌”、“红光牌”,因含量低,50公斤160元,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可加大到0.8%-1.2%,本资料配方中汲及到的复合肥都指国产复合肥。

(6)多菌灵。是一种广谱型的内吸性杀菌刑,对人畜低毒。多菌灵虽不能直接杀菌,但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杀菌机制是干扰病原物质细胞分裂。多菌灵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不易失效,在300-312℃条件下才能被分解。多菌灵用量偏大,虽然栽培成功率高,但菇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量会相应增加,低毒并不等于无毒,使用量必须慎重。本资料配方中汲及到的多菌灵均为江苏镇江农药厂生产的含量为25%的多菌灵。

(7)克霉灵,又名二氯异氰尿酸钠。因长期使用一种杀菌药剂,杂菌易产生抗药性,有个别用户反映因多年使用多菌灵作抗菌剂,现在无论发酵料还是熟料栽培,杂菌总是控制不住。因此,在此情况下,建议改用克霉灵试试,克霉灵作为防霉剂药效成份、作用基理均相似,按0.1%的用量拌入培养料中,对氯霉、黄曲霉、链孢霉等有极强的预防和消杀功能。缺点是遇到70℃以上的高温会容易分解。

3、配套材料

(1)筒袋。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容器可选用高压聚丙烯袋,规格为原种选用15 cm *33 cm *5.5丝聚丙烯筒膜。栽培种容器可选用17cm*40 cm*5.2丝的聚丙烯筒膜。用于平菇生产出菇的容器是低压聚乙烯筒膜,规格为:长为43-45 cm,宽20-25cm,厚度1.5-3丝厚度不等,一头把口扎好或者烫好(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封好口的成品袋子出售)。栽培筒膜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菌袋制作成品率高低,还会给菌袋培养和产菇管理带来影响,因此,要向专业厂家或经销单位购买优质筒料。

(2)套环或无棉盖体。塑料袋制种无虫化封口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套圈塞棉花;另一种是无棉盖体。有人要问,是用套圈塞棉花好,还是塞海棉盖好? a;用套圈塞棉花,在消毒锅里灭菌时,堆放要得体,以防受潮,优点是透气性充足,菌丝发得快,且不易受虫害;b,用海绵盖封口,缺点是发菌初期较好,发菌后期菌丝易延伸到盖内,造成菌丝缺氧使生长变得缓慢.近来发现个别厂家生产的无棉盖体内海绵密度不够,空隙较大,易引起螨虫侵染。笔者建议还是用套圈塞棉花较为靠实,有的菇农最怕棉塞受潮,其实要得到干燥的棉塞很简单,只要在锅内将菌种铁筐叠起堆放,在筐顶部用一层薄膜或铁皮覆盖,让锅顶下滴的冷凝水顺薄膜或铁皮表面流下边沿,再往下流到锅底。切注意:薄膜或铁皮周围边沿要和锅壁相距2cm左右。

(3)出菇套环。熟料袋栽出菇套环的常用规格为:直径4 cm;环圈高2cm、环壁厚1.2-1.5mm,套环可直接向专业厂家或者专业门市订购;也可以自制,方法是:将宽左右的硬塑打包带剪成13—15 cm长,将其两头交叠,用灼红的锯条热焊即可。

(4)气雩消毒剂.该产品对食用菌中常见的杂菌和病原菌,杀伤率达100%,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气雾消毒剂用于接种箱消毒,每立方米2克作用半小时,即可杀灭箱体内全部杂菌,无气味和刺激性,是替代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最理想的药刑,且操作方便,用火柴点燃即可(不必倒出药剂),就会喷出大量气雾,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5)万消灵。出菇后防治黄菇病必需药品。强力快速杀灭各类细菌、芽孢,治疗平菇因各种病源菌引起的发黄、发软,褐班病等现象,效果奇特。使用方法,预防发病用量:每片兑水15公斤,在出菇后无论有菇

或无菇每隔三天对菌袋、幼菇、周围环境喷一次,可确保从头潮到尾潮不易发生黄菇病。治疗用量:每片兑水5-6公斤,发病初期,即喷施病菇,每天1次,三天可治愈,治愈率98%以上。

(6)菇虫净,又名虫立杀。制种期和发菌期驱虫、防虫专用特效药,夏、秋.春气温较高季节,生产袋装菌种或熟料栽培扎口处,害虫最易进入袋内咬食菌丝或产卵生蛆;每袋粉剂兑水1-2.5公斤喷洒到接种口和透气孔处,药粉即可吸附在袋口,可长时间起到驱虫和触杀效果,喷药一次三个月无害虫进入,对菇蚊、菇蝇、跳虫等杀灭率100%,具有卓越的杀虫、防虫效果,对菌丝生长无副作用。

(7)大丰激素,又叫802激素。对平菇生长有三大奇效功能(每瓶兑水120公斤):1,出菇前喷施可提早出菇,对平菇菌丝满袋迟迟不出菇,划破袋头菌皮,喷施1—2次,即可大量现蕾。2出菇后喷施,幼菇期每天喷一次,连喷三次,平菇叶片均可明显增大、增厚,增加产量10-20%;3;采收前一天喷施,平菇菌盖边缘更趋于内卷,色泽更鲜嫩,并可推迟开伞时间。

(8)三十烷醇转潮王。本品由三十烷醇和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复配而成,和以往推广的粉剂相比,便于溶解,易于菌丝及子实体对营养的吸收,能提高食用菌生长发育及抗霉能力,特别适用于平菇生长,能促进菇体形成与肥大;改善品质;缩短转潮时间,增产幅度20-30%。使用方法:1幼菇期喷施,每袋兑水75-100公斤,每2-3天对菇体喷一次,连喷三次。2菌袋补水,每袋兑水配合其它营养,通过补水器输入袋科内可以补500棒左右。

(9)平菇专用肥。本品为浓缩、高效复合营养素,每袋1500克,内含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配方全面、合理,适合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添加本品后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适合生料、发酵科、熟科栽培,每吨干料添加2-3袋,即可代替其它所有肥料,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0%。

(10)铜补水针。系采用紫铜管制成,不易弯曲,不生锈。可重复使用多年。

三、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为了使平菇高产、优质、高效益,除了全面掌握平菇的基本科学知识外,掌握菌种的制作工艺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良种可以比一般种增产三成,产量成倍增长、因为优良的菌种生命力强,接种后长速快而旺盛,在培养基内占居优势,从而抑制杂菌生长。同时,由于良种的菌丝在基质内分解和吸收养份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份和水份,获得出菇快、朵形美、产量高的效果。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母种。用平菇孢子或子实体分离培养出来的第一次纯菌丝体,再经提纯复壮,称为纯一代母种,也称为一级菌种;母种的分离培养是制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原种和栽培种质量,关系到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做出菇鉴定,无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直接向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购买母种。 原种。把母种移接到菌种瓶内的棉籽壳或木屑等培基上,所培育出来的菌丝体称为原种,原种是经过第二次扩大的,所以又叫二级菌种,原种虽然可以用来栽培平菇,但因为数量少,当作栽培种使用成本高,所以一般不用于栽培生产,必须再扩大成许多栽培种。每支试管的母种,可移接4-5瓶原种。

栽培种,又叫生产种。即把原种再次扩接到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培养基上,经过培育得到的菌丝体,作为生产平菇的栽培菌种,栽培种经过了第3次扩大,所以又叫三级菌种。栽培种的培育,一般选用聚丙烯17厘米*40厘米*5丝的塑料袋,一头或者两头接种。

1、母种制作

配方(1):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2):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生长。现介绍配方(2)制作方法: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铝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并要求松紧适度,使之既利于通风,又能防止杂菌侵入,棉花塞入试管口的部分,一般为2/3左右,留1/3在管外便于拨出;装完所有试管后,用绳子每10支试管作一捆缚好,管口棉花塞用牛皮纸或聚丙烯薄膜包好,以防受潮,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

在1.2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制成的斜面培养基不要立即接种,要空白培养3-4天,等管内冷凝水完全风干后才能使用,为防止冷凝水过多生成,可在放置试管斜面后,趁热用棉被盖上,让其慢慢冷却,这样冷出的试管内所含冷凝水珠极少,因为有冷凝水的斜面,接种后,极易产生酵母菌感染。另外,空白培养基还可检验斜面的灭菌效果,因试管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可明显观察变化程度,这样就避免了因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接种失败。 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太多,最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长活力和降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从科研单位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

2、原种制作

(1)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0.2公斤,水135公斤,复合肥1公斤。 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装瓶,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的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

(2)小麦、棉籽壳培养基。

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

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的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随气温高低灵活掌握,以麦粒内部浸到无白心时为准,一般水温25℃左右时,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当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合相对紧实,分装结束后,因麦粒组织松散,不好打洞眼,可以擦清瓶口污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

(3)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菇农多采用。

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1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5cm*33cm*5.5丝的丙烯菌种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培养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的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2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2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

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因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洞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而老化。在原种培养期间,每隔5天要检查一次料面和棉花塞内有无杂菌感染,一旦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3、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栽培种配方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


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相关热词搜索:平菇熟料栽培技术视频 平菇油桶栽培新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平菇栽培新技术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fangfa/8700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