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2017-07-05 10:49: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共7篇)大棚栽培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黑皮鸡枞菌大棚栽培技术(20130114)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药食两用的食用菌之一,虽然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种,不易获得,造成它的价格也很高。如今,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

篇一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大棚栽培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黑皮鸡枞菌大棚栽培技术(20130114)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药食两用的食用菌之一,虽然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种,不易获得,造成它的价格也很高。如今,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培,实现了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降低了它的市场价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美味。本期视频我们就向您介绍一下黑皮鸡枞菌的大棚栽培技术。

  鸡枞菌,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朝时候就有位叫杨升庵的诗人的诗中写有:“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这琼英指的就是鸡枞菌了。自然状态下的鸡枞菌仅在我国的西南、东南地区有出产。根据鸡枞菌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花皮等许多类型,其中黑皮野生鸡枞菌的品质是最好的。

  野生鸡枞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它只生长在白蚁巢穴边,以蚁巢为培养基,白蚁一旦弃巢而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栽培获得,人工培育的黑皮鸡枞菌在品质上与野生鸡枞菌相差无几。它不仅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黑皮鸡枞菌的提鲜之功,远在味精之上,因为它的谷氨酸钠含量比较高,所以,无论煎、炒、烹、炸,还是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鲜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丰富,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干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的含量也很高,同样是难得的奇珍异品。

  CCTV7《农广天地》官网

篇二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灵芝种植技术 【视频】

篇三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蘑菇种植专用恒温设备:QC—ZZHW/6HP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目前国家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400—5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栽培配方: ①农作物秸粉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②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和腐殖土3%。③棉壳75%、麸皮20%、 石膏1%、石灰1%和腐殖土3%。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料水比例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为60%。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

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料500—600克。然后进行灭菌100℃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膜,然后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塑料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此时,空气湿度为85%—90%,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室外脱袋栽培: 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1次,并用10%石灰水以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还要防止阳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

加工 : 主要晒干或烘干,注意保持其完整、分等级装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智能集成控制

结合杏鲍菇的生长特性、我公司专门自制研发一套适合国内各区域工厂化栽培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恒温设备装置。

智能集成:集温、光、湿、气的控制为一体并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环境自由设定输入数据保存后进入智能控制程序、无需专人值守。

温: 菇房内置多个温度传感器检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升降温设备的启停。 光: 根据蘑菇各阶段生长所需光线的强暗度来调节灯光的亮度。

湿: 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系统后由集成系统输出控制水管二通

电动阀的开闭加湿机的启停。

气: 二氧化碳感应传感器采集数据传输系统后由集成系统输出控制抽排风系统的启停。

篇四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野生菌鸡枞 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野生菌鸡枞 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鸡枞 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郁,清甜爽口,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誉为“菌中之冠”。

鸡土从 是与白蚁共生的特殊真菌,凡是长有鸡土从的地方,地下均有白蚁窝巢,因此成为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开发性品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在无白蚁巢的条件下培养,菌丝也能生长,并顺利出菇。具体做法:

1、母种分离:母种培养基配方: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蚁巢20克,清水1000毫升。按常规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菌种可从野生鸡土从 子实体中,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0-24℃下培养,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

2、栽培季节:野生鸡土从出菇于秋季,为此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秋季9-10月出菇。

3、培养基配制:适用鸡土从 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白蚁巢土3%。料与水1:1.1,配料后焖2小时,含水量控制65%。栽培袋选用17×35厘米或15×35厘米,料要装实,无棉体袋盖,按常规灭菌。

4、接种养菌:待料温降至25℃时,接入鸡土从 菌种。然后置于20-25℃室内,避光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袋。

5、覆土出菇;栽培地选南北朝向,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开畦宽80-100厘米,形成凹陷式;然后将菌袋搬进菇棚内,脱去袋膜,排放

畦床上,间距2-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菌筒表面覆土8-10厘米,喷水保持湿润;畦上架起拱棚遮荫,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菇棚内散射光照,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0-40的培养,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生长成菇。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

鸡土从 人工栽培目前尚处于开发性阶段,技术有待研究完善,希望食用菌爱好者因地制宜深入试验研究,从实践中找到稳产捷径。

篇五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松乳菇半人工栽培 文档

松乳菇半人工栽培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等,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松乳菇常与松树形成菌根,人工栽培难度大,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导。现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松乳菇菌盖宽4~10cm,早期扁半球形,中部凹下显脐肚状,伸展后上翘,边缘内卷后平展;湿润时粘,有颜色明显的同心环带,虾仁色、胡萝卜黄色。菇体受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期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至肉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处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cm,粗1~2cm,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圆或近圆形,有小疣和不完整网纹,(8~10.5)μm×(6.5~7.5)μm,孢子印近白色。

二、菌种制作

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培养基配制 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浸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2.松乳菇组织分离 选取野生形态好、不变色的鲜嫩菌株,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带回。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最好不要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组织分离全过程。

3.原种培养基配制

配方:松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4.栽培种的配制

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

配方二: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土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三、半人工栽培

1.栽培时间

一般在夏秋季栽培。

2.栽培方式

(1)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在菌种埋伏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播种期长期干旱或大雨,就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它的优点是与野生菇相仿。

(2)“T”型槽播种:选自然生长25年以上的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的松林地带,在松树根周围处抽出“T”型沟槽播菌种,然后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45天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挖开土层如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以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2分阳光、8分荫

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做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菌种使用期一般2年1次。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篇六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鸡从菌育种及人工栽培方法介绍

鸡從菌育种及人工栽培方法

唐浩岚

(西昌学院 四川西昌 615013)

摘要:对鸡枞菌育种及人工栽培方法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各地都有一定研究成果。根据各地栽培经验方法,总结出适合凉山本地的鸡枞菌的育种及人工栽培方法。

关键词:鸡枞菌 育种 人工栽培 管理方法

鸡枞菌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极好的药用效果,既是美食佳肴,又是可口良药。目前,在我国西南,尤其云南,饮食餐桌和超市的食品柜上都能见到鸡枞,而且价格不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绿色食品山野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鸡枞菌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鸡枞菌与白蚁共生的特性,使得野生鸡枞菌的驯化及人工栽培一直是一个难题,根据凉山州农科所对野生鸡枞菌研究培育成果及其他地区种植经验,提出一种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1 制种技术【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1.1 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

采用的液体培养基所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蔗糖2%,硫酸镁

1.5%,磷酸二氢钾0.3%,维生素B1 100mg/ml,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硝酸钠0.3%,氯化钾0.05%。多胨2%,PH值调至6,接种经组织分离并经提纯获得的菌株,接种量为10%,在26摄氏度条件下培养36小时。

1.2 纯种的分离与培养

1.2.1 母种的制备

母种分离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白蚁巢浸出液,葡萄糖20g,琼脂20g,L(取白蚁巢土250g于1200ml水中煮沸5min或浸泡48小时,取滤液1000ml),,菌接种后在18±1℃下培养286小时,菌丝长满管。菌丝浓密,粗壮,洁白,呈匍匐型。

1.2.2 原种和栽培种的制备

原种、栽培种比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①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料与蚁巢浸出液之比为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3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较壮。②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蚁巢土25千克,石膏1千克,糖1千克,料水比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约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0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健壮。

1.3 菌种保藏

鸡枞菌菌丝体在温度低于8℃的条件下,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不适合在冰箱低温保藏,一般多采用常温保藏,具体做法是,按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装料时要比平常稍微紧些,灭菌后接入母种,在18℃左右培养,当菌丝向下吃料至4~5厘米时,用牛皮纸包好棉塞,套上干净纸袋,置阴凉保存,可保存5~8个月。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时间

当气温稳定在12~24℃之间时,可安排制袋,经40~60天培养菌丝长满袋后植入土中。此时气温巳回升至25℃以上,为最佳催蕾出菇季节。即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从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9-10月出菇。

2.2 培养基的制作与接种

培养基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5%,白糖1%,白蚁巢土3%,水140%。配制方法将配料分别称量后翻拌均匀、堆闷2小时后检查,含水量约65%左右,即用手抓培养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却不下滴为度。装袋接种用17×45厘米的聚丙烯袋装料,两头套颈圈无棉体塑盖封盖袋口后,按常规灭菌、接种。

2.3 发菌培养

将接种后的料袋放在洁净的培养室内,调控料袋温度在20~25℃之间,保持室黑暗,进行发菌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2.4 栽培方式

将已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整齐地排入畦内,覆20厘米经太阳曝晒过的菜园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结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盖上废报纸或竹叶,松针等,以保湿遮阳。

3 管理技术

栽培场地宜选南北朝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园地或房前屋后的3.1 栽培地的选择 空闲地,先整成宽40~100厘米,长视场地而异,深15厘米的凹畦。根据鸡枞菌喜酸性环境和对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与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样在畦底撒石灰粉,却可撒食粮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畦周围开好排水沟。

3.2 出菇管理

当菌丝满袋的菌袋袋壁出现米粒大小的钉状或珊瑚状瘤点时,脱去菌袋筒膜,排于宽60厘米、深25厘米、长不限的畦里,菌棒间距2~3厘米,间隙用疆土材料填实,菌捧表覆8~10厘米厚的经阳光暴晒过的菜园沃土或腐质土,畦上建拱棚遮荫,保持覆土湿润。一般经30~40天培养,鸡枞菌子实体可破土而出。脱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湿,控温和防治病虫害。鸡枞菌出菇季节在6~10月份,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降温,保湿是管理的关键,必须搭建荫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阳降温,保湿;向栽培场地及其四周喷水,可以拉大昼夜温差的刺激。

3.3 采收与加工

当鸡枞菌子实体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时手轻握苗柄基部、用利刀沿膨大的菌柄下沿削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于土中。可采3~4潮,生物转化率50%~60%。

目前鸡枞菌的人工栽培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技术尚待完善,还需要各地菇农因地制宜总结经验方法,从实践中找到最合适的高产优质的人工栽培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敏.邹东恢.食用菌的功能性与产业开发.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04)

[2] 赵义涛.唐玉琴.刘萍.食用菌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国农学通报,2003(02)

[3] 饶绍信.熊大维.范贵增.食用真菌营养饮料的研制[J].江西科学,2000(4)

[4] 陆中华.陈俏彪.食用菌贮藏与加工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

[5]吕作舟 .食用菌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陈士瑜.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7]吴少凤.浅论珍稀食用菌.食用菌,2003

[8]张世卿,王德芝.食用菌基础 .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

[9]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10]杨祝良.浅论云南野生蕈菌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科学报,2002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Breeding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Tang Haolan

(Xichang College,Xichang Sichuan 615013)

Abstract

The study of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breeding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has continued for many years.There are already has some certain research results in some regions.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ultural experience methods,summarized a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breeding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which suit for Liangshan.

Key Words: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Breeding; Artificial cultivation ; Management methods

篇七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_现状及前景_谭方河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6,24(3):140~144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谭方河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摘 要 概述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历程,着重介绍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失败告终的原因。指出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外营养添加技术和选用合适的菌株是关键。挑明我国羊肚菌人工室外栽培存在4大误区;扩大栽培要量力而行,要有风险意识。

关键词 羊肚菌;栽培技术;历史;现状;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3-140-05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发现于1818年,在分类上隶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子实体呈蜂窝状,因外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很高的保健功能,因含有特异的风味氨基酸,闻之清香怡人,食之美味可口,为法国大餐之特色佐料,是美食界厨房中的珍宝。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成为必然。但在一百多年漫长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探索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无法攻克的难题。直到20世纪末,美国突破了羊肚菌室内周年化商品栽培难题;到21世纪初我国则突破了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在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中,四川省林业科学院于2000年在羊肚菌室外栽培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外营养添加技术。该技术自2006年开始进入社会,并逐渐为国内羊肚菌栽培所广泛采用。事实证明,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既能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也能明显提高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可重复性。因此此项技术在国内羊肚菌人工栽培中得到普遍应用,使我国室外人工栽培的产量得到迅猛提升。

本文从羊肚菌栽培外营养添加技术应用历程的角度,综合分析总结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世界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

1.1 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生产技术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不论是室外栽培还是室内栽培,在20世纪末对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不曾被攻克的技术难题。1980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一位地衣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Donald Ower,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的人工气候室内成功培育出羊肚菌子实体,其培育程序可以完全重复。这是羊肚菌人工栽培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此成果宣告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世纪难题自此被攻克,对整个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1~4)。其后,美国商业资本纷纷介入羊肚菌商业化栽培领域,促成并完善了羊肚菌室内商业化培育技术,最终于1986年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羊肚菌人工室内栽培专利(专利号USA 4758640),也是世界羊肚菌室内人工栽培历史上的首个专利。非常意外和遗憾的是,1986年在D. Ower的羊肚菌栽培专利在美国公开的

谭方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 141 ・

前一周,他竟在旧金山公园

意外中弹身亡,据说是黑帮

械斗误伤所致。D. Ower卓

越的原创性工作所形成的

羊肚菌栽培专利,精确地揭

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各个

环节所需要的温湿度及通

气要素,同时提出了刺激羊

肚菌从营养生长向繁殖生

长转化的技术方法,创造性

地用菌核栽培羊肚菌。D.

Ower所发明的羊肚菌栽培

技术原理及方法犹如大海

中的灯塔,照亮了其后世界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探索

之航程。该专利先后为

Neogen Corporation、

图3 美国羊肚菌室内浅盘栽培 图4 美国羊肚菌室内栽培出菇   图1 美国羊肚菌栽培原基到子实体发育 图

2 美国羊肚菌栽培形成大量原基及幼菇

Domino's Pizza Inc、The Terry Companies of Wayzata

(Terry Farm)、Diversified Natural Products Corporation(DNP)等公司所采用,进行羊肚菌商业化专利栽培,年产新鲜羊肚菌仅约为100吨,新鲜产品全部以直接配送方式送达相关超市及大型连锁餐饮店。这个专利在美国生产上运行了十多年,因其栽培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受限,其产量对美国国内羊肚菌消费市场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美国已有的羊肚菌室内工厂化栽培技术有待完善和成熟。

2008年,美国羊肚菌室内专利栽培技术因品种退化导致减产,一种细菌污染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羊肚菌生产完全停止,此状况延续至今。

1.2 中国创立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

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是仿生态栽培技术,主要特点是利用土壤及气候等自然资源要素结合羊肚菌生活史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该技术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天气的不稳定性,怎样保证正常地形成子实体并提高其产量,及保证栽培技术的可重复性,是困扰羊肚菌栽培者的两大关键技术问题。

早在1883年,法国人Rozz就在室外培育出羊肚菌子实体。从1883—2000年的120余年的历史跨度里,无数中外羊肚菌栽培爱好者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羊肚菌室外栽培探索,其探索历程漫长而艰辛,甚至充满了神秘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有23家科研教学单位涉足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驯化研究,时有报道室外羊肚菌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但栽培技术可重复性差,不能高产稳产。

1994年,四川一家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获得中国首例羊肚菌室外栽培的发明专利,这标志着我国室外羊肚菌栽培驯化技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后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该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并未能彻底解决羊肚菌人工室外栽培所面临的稳定性和高产性问题。同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引进

・ 142 ・

2016年 第24卷 第3期

相关专利所涉及的菌株,进行了将近2年的栽培探索,令人意外的是用引进菌株培育出的不是羊肚菌而是一种层孔菌。这是一种技术失误,在羊肚菌人工栽培初期,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之后的6年时间,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探索,均未能形成羊肚菌子实体。直到2000年,在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成都下沙河铺44号实验大楼5楼的露天阳台,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外营养添加技术在花钵中栽培出羊肚菌子实体。所设计的十多个花钵羊肚菌栽培处理方案中,唯独采用了外营养添加技术的花钵生长出1枚完整的羊肚菌子实体。这看似偶然发生的1枚羊肚菌子实体,实际上成为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转折点(图5,图6)。后来的实践证明,外营养添加技术对室外羊肚菌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此,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进入密集验证和完善阶段,取得一系列成果(图7~10)。

2001—2004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先后在设施大棚、大田等不同栽培环境下,验证了采

用外营养添加方

法可以显著提高

羊肚菌室外人工

栽培的可重复

性,具备良好的

应用前景。

 

图5 2000年成都阳台花钵羊肚菌栽培研究 图6 外营养添加处理出菇1

枚 2005—2006年,四川双流县。

四川省林业科学

院羊肚菌课题组

与当时的成都市

虹禾原野有限公

司合作,首次采

用外营养添加技

术栽培羊肚菌50

亩(1亩≈667平

方米,下同)取

得良好效果。

2006年,四川省

林业科学院羊肚

菌栽培研究小组

的一位合同实验

工作人员外出独

立创业,将羊肚

菌室外栽培的外

营养添加技术带入了社会。该技图7 2004年四川理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8 2005【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年四川双流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9 2008年四川郫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10 2009年美国旧金山外营养添加测试

谭方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 143 ・

术开始在坊间流传,后来逐渐为羊肚菌栽培圈所普遍采用。

2007—2008年,四川郫县,改进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实现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局部获得高产。

2008—2009年,四川林业科学院课题组主要成员参访美国,在世界羊肚菌首个专利产生地旧金山湾区访问,获得一批国外羊肚菌菌种资源。

2010—2011年,在四川郫县的大田栽培验证中最终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

2012—2013年,在四川宜宾珙县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栽培300多亩,产出干品3吨以上,销售400多万元。

2013—2014年,四川北川县,筛选菌株,栽培65亩,培育出中国最具有商品价值的羊肚菌品相。 2014—2015年,重庆丰都县,用筛选菌株以外营养添加技术进行中试高产栽培,产干品4吨以上,尚有1吨多新鲜羊肚菌因采摘不及时烂在了地里。栽培面积仅占当年全国羊肚菌总栽培面积的2.3%,而产量却占了全国羊肚菌总产量的20%,创造了奇迹。

随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食用菌专业科研单位相继采用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近几年我国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羊肚菌大田栽培、设施化栽培、林地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应运而生,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结合选用合适的菌株,共同为羊肚菌室外栽培获得突破性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我国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2014—2015年度全国栽培面积为8 000余亩,2015—2016年度达到2万多亩,而现在的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外营养添加技术,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始于2000年。虽然营养袋搁置方式出现了立袋和横袋两种,营养配方渐趋多样化,搁置外营养袋的时间也各有不同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仍然属于外营养添加技术的不断完善过程,而羊肚菌新菌株的应用则加速了技术推广的进程。

1.4 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栽培模式更加多元化,林下栽培、设施化栽培、平原机械化栽培等将会逐步实现,不用外营养袋而采用高效配方基料栽培羊肚菌将成为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此外,使外营养添加技术的整个操作环节机械化,提高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的操作效率也必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室外栽培技术的发展,新的羊肚菌栽培株系不断涌现,但是其中能成为栽培新品种的则是少数几个种类或品系。值得一提的是,川羊1号菌株在2014—2015年度的出菇率、原基发生数量、子实体产量、商品性等栽培表现均良好,可是到了2015—2016年度该品种却整体表现不好,抗逆性差。

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受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栽培技术于2008年停产,迄今全球仍然没有羊肚菌室内商品化栽培产品面世。室内周年规模化栽培技术仍是羊肚菌人工栽培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重点与难点,只有解决了羊肚菌室内周年化栽培技术,才可能为市场供给品质和数量都有保证的羊肚菌产品。因此,未来羊肚菌室内栽培技术必定成为研究之热点并有望在我国得到突破。 2 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误区

2.1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原理及概念

・ 144 ・

2016年 第24卷 第3期

回顾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历史,以前宣传采用的“基因工程”“子囊孢子有公母之分”“菌种有公母菌种”“羊肚菌有伴生菌”等都不真实、不科学。栽培者只要明白羊肚菌栽培有难易之分,其利用养料的能力很弱,再掌握一些羊肚菌生活史等的生物学知识,懂得栽培的基本技巧就可以从事羊肚菌人工栽培。事实证明,凡是在媒体上大势宣传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的(如亩产上千斤)都是很不客观的,局部的、特殊的个例不能当作普遍的真理加以采用。

2.2 羊肚菌菌种制种单位和媒体宣传的片面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面积连年成倍增长。笔者于2012年在《易菇网》上提出,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商品化栽培技术。4年过去了,羊肚菌栽培面积扩大了许多倍,少数栽培者也确实赚到了钱;而事实上,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依然不成熟。2015—2016年度,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总面积达到了2万~2.2万亩,据业界人士估计有高达90%左右的羊肚菌栽培者处于亏本状态。社会媒体都希望放大宣传成功的一面以便新闻炒作,制种单位也乐于配合这样的宣传。如:制种单位售出的羊肚菌菌种,栽培几十亩中有几亩确实出菇密集,看上去甚为养眼,于是媒体与相关培训或制种单位就会巧妙地予以拍照宣传,而大部分出菇不理想的则被有意回避。

2.3 资本过度介入与地方政府的不当补贴

由于媒体的过度炒作,近年来羊肚菌栽培行业涌入了大量资本,被媒体误导或被不靠谱的技术宣传蒙骗而投入大量资本以致于亏损上千万的栽培者大有人在。这些“输得起”的投资者在吃了亏之后如法炮制,大力宣传羊肚菌栽培赚钱,然后开始躲在幕后做兜售菌种的买卖。而有的地方政府补贴农户,看似好事其实不然。不具备条件的农户栽培羊肚菌不会获得预期效果,补贴对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此地补贴实则剥夺了彼地栽培者的正当权益,不利于良性的商品化竞争。

2.4 栽培者急功近利、甘于冒险造成的损失

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栽培羊肚菌操作简单易行,在2014—2015年度曾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栽培者投资1元钱产出了8元钱;有的栽培几十亩获得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的收益。但是这种案例属于特例,不具备普遍意义。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受到栽培品种、菌种质量、栽培管理技巧、土壤、自然气候、采收加工、市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种植失败和经济损失。尤其是室外羊肚菌栽培属于仿生态栽培方法,易受自然界天气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一定意义上是“靠天吃饭”。在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的应用在风调雨顺的2014—2015年度,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许多栽培受益者都卯足了劲要在2015—2016年度大干一番,甚至根本不考虑本就存在的各种风险,或者是甘愿冒险,纷纷扩大规模,试图以规模效益取胜。结果事与愿违,2016年超常的寒潮低温给羊肚菌种植者带来很大损失,因此羊肚菌室外栽培需要量力而行,要有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 OWER R, MILLS C G I,MALACHOWSKI J.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United States USA, 4594809 . 1986; 4866878, 1989.

[2] OWER R, MILLS C G I,MALACHOWSKI J A.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United States USA, 4866878 . 1989.

[3] MILLER, STEWART C.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United States,6951074. 2003.

[4] BARNES S,WILSON A. Cropping the French black morel: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UT-12A). 1997.

[5] 褚长青. 我国山区农村发展羊肚菌规模种植的可行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02): 10-11.


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相关热词搜索:松树菌人工种植技术 巨菌草种植技术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工菌种植技术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65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