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2017-06-14 09:03:2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共7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对策,对于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供合理的参...

篇一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对策,对于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成因;对策;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之一,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差。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事业单位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数以非盈利性质的管理服务单位为主。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收支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性不强,除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外,较少单独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的纪律监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涵义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不完善,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工作方式过于简单。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仅仅是针对于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审计以及针对违纪违法现象的监察,而且各种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也流于形式,可行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全面考虑到本单位所涉及以及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未能及时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法律以及政策的调整,因而难以及时更新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方法,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机构,但是由于机构责任权限设置不当,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不合理,同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困难。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没有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部分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管理部门自行开展,对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势必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4)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权限不足。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则以及政策条款,但是一些具体的明文规定仍不完善。这就需要部分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却忽视了制定详实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依据。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权限上,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权交予了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计管理,许多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全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主要特点,单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明文规定依法、依据有序的开展。此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权限的界定,需要注意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的、不受干扰的顺利开展,行使自身应有的审计职能,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的安全,避免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式上,应该注意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当仅仅作为事后控制的一种方法,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事前以及事中审计;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分析、评价以及报告,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将审计监督工作前移,严格控制各类违规财务经济问题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各类经济活动决策,避免由于不当的决策造成风险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3)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内部审计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便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与支持,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审计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应该端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审计工作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宣传教育,使事业单位内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终究是由审计工作人员来开展的,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教育培训的方式,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总结分析近期工作内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此外,同样应该重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5)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全面的监督考核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于审计工作的关键部分以及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考核,保证各项审计措施落到实处。此外,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于内部审计记录、内部审计方案以及内部审计证据的检查,确保各项证据记录齐全可靠,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准确的完成。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事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必须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革新内部审计制度与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其应有的审计监督以及管理控制功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庞启娜.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1(3).

  [2]刘红侠.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期刊论文].企业导报2011(16).

  [3]张欣;袁安东;王继宝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期刊论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篇二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摘要】近年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民主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选准用好干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各级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采取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配合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结果运用力度,通过将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利用,在加强干部监管、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 结果运用 对策与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的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滞后。.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作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计对象联系不便,审计核实工作难以进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其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其三,易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二是先严后松。部分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伊始强调要严查细查、查深查透,待审计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对象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处理难度很大,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2、缺乏统一具体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标准。一是责任界定难度大,审计评价质量不高,难以根据评价结论任用干部。二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法律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审计结果缺乏统一认识和界定,难以满足加强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具体明确。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对其功过是非作出准确的评价,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是难以做到的。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规范准则,有些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没有明确依据,这就导致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审计界定比较模糊,审计评价比较笼统。

  3、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与审计程序“颠倒”。即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审计部门再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原因无任何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的参考依据。经审计发现被审计对象确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律规定程序移交组织、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应由法人代表承担经济责任的,审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由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干部管理部门和执纪执法机关应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市审计部门。

  二、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与建议

  搞好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合理有效运用,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是前提,健全完善的良性互动机制是保障,探索创新运用形式是动力,规范操作、充分履行职责是根本。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进一步整合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做好统筹结合。为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的时效性,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奠定良好基础、创造衔接条件。首先,要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前移审计关口,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时效性。在目前“先审计、后离任”原则难以落实的环境

  下,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补充措施,既可有效地增加预防力度,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将审计工作量化整为零,减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统筹安排,计划得当。就经济责任审计而言,之所以“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落不到实处,不仅是委托部门任务安排滞后的问题,即使委托部门在被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前安排审计,审计机关由于上述矛盾也无法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进而影响到审计结果在干部考察任用中的运用。为解决上述矛盾,可设想将审计力量、审计任务、审计目标进行全面的大统筹,实行单一化审计模式。这样,既可从根本上避免多头安排、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又可保证审计结果的连贯性,满足所有任务安排主体的需要。有关部门需要审计结果时,从审计机关报送的审计报告中即可得到满足,而且时效性非常强,从而彻底解决了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审计质量、审计实效、审计结果运用等多方面的矛盾。

  2、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避免审计的滞后被动性。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审计时机的选择应突破现有模式,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性条款,保证审计时机的合理确定。一是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审计象采取这种方式,能够非常准确的评价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部门提供干部任免的准确依据。如发现审计对象存在经济业务连带责任或因经济活动需要,暂不能离任的,可继续留任;对于业绩平平的审计对象可就地免职或降职。二是先离任后审计再任职的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施这种审计方式,能够迅速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拔任用干部,其最终目的是教育和“挽救干部,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三是任中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这种审计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3、严格审计结果管理,确保审计结果利用的规范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不同于一般审计项目成果,它不仅与领导干部个人政治前途紧密相关,而且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应予高度重视。其一,要严格控制审计结果的传送范围;其二,为充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转化,必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规范。对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部门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分工,并对审计结果利用的方式、要求、考核、反馈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各部门按规范处理审计结果;其三,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4.注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确保审计结果利用率。一是从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入手,逐步完善配套经济责任审计范,从而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操作有章可循;二是从协调各部门关系入手,根据干部管理的属向原则,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检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环境的优越性,同时,建立被审计干部谈话诫勉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但又不够纪律处分条件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及时同本人谈话,并下发诫勉通知书,指出问题,提出报告,限期整改;三是从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入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并注重做好测试工作,把审计控制落实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四是从更新审计方法入手,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调整思维结构。以便提高审计质量,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以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

篇三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部门预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门预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审计局连续4年以“10+X”方式实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即10个部门固定年年审计,另外每年选择2至4个部门轮审。被审计的10个固定部门涉及水利、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公安、科技、建委、发改委等。通过审计,有力推进了财政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单位和部门加强财务管理。但审计也发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预算未按全口径编制。一是部门以前年度的基本预算结余,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未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使用;二是转移支付部分未在预算中充分体现 ;三是上级主管部门补助收入、本级财政追加预算未反映收支,在往来账中列收列支,造成收支不实。

二、公用经费超出定额标准。在职人员定额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差旅费、通讯费、会议费、招待费等,编制内的小汽车按标准列入预算拨款,这些支出各单位均超支。

三、部分项目预算未执行或执行率较低。有的部门预算安排的项目未发生支出,也有的部门预算未安排的项目发生支出,部分项目支出超预算。

四、坐收坐支专项资金。一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处置收入,由主管国有企业的部门直接下拨有关企业用于工程款、生活补助、安置费等项目支出;二是部门预算单位将以前年度收取的配套设施费,用于弥补经费超支。

五、罚没款和规费收入滞留。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规费收入和罚没款未执行直接汇缴,现金收入也未于当日上缴财务部门,几万元或数十万元的资金在经办部门或经办人处平均滞留长达二个月,给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部门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并不愿意预算过于细化,预算编制未将部门和单位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如果将年度收支在预算中详细体现,势必造成结余过大,这部分结余再编入下年预算,会减少拨款。

二、预算制度不尽合理。在职人员定额公用经费按年人均3000元标准编制,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高于此标准,在编的小汽车按15000元/辆标准编制,这部分资金不能覆盖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不统一造成部门之间苦乐不均。支出定额缺乏科学性,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出现偏离,超支的资金来源只能挤占项目经费。【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三、预留或虚列专项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缺乏编制依据。一些单位和部门预算项目数年未有变化,项目设置与执行是“两张皮”,未执行的项目资金亦未收回财政部门,仍由单位使用,使项目预算成为“套钱”预算,项目资金成为基本支出超支的资金来源,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

四、单位的事业发展计划与预算脱节,使预算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甚至有的支出是根据政府或党委个别领导的批示或者口头意见临时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不清,“三公”经费划分并没有准确的界定。

五、预算的的调整和预算追加随意性较大,未履行《预算法》规定的程序。

六、部门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未引起一把手和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篇四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浅析独立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财会研究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浅析独立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李恩媛 张凤君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50030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课题《独立审计存在问题的外因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参加人:张凤君、盛永志、林丽、李东辉。

【文章摘要】的进一步深化,面对有限的客户市场,许

审计独立性的外因研究工作,为企多事务所不管自身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的业具体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思路,高低,也不管客户的信誉程度,失去了应是企业具体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有的职业谨慎,增大了审计风险。点;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独立审计,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一方面,由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以便更好地保于我国审计发展的时间不长,审计人员经护和发展审计,打击违法行为。验和能力不够高。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现代

审计技术,有些素质较低的审计人员根本

【关键词】无从适应。另外,少数审计人员的责任心独立性;审计;外因不强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3、内部管理机制不严。有的审计机构

一、独立审计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独立审计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没有完善相应的管理经营权和所有权真正相分离的基础上自发机制,没有建立和健全审计三级复核制产生的。由于独立性是评价审计存在问题度,完全放任审计人员自己承接业务,个是否合理的依据,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存在人独自从事审计工作全过程,自己发表审的基石和灵魂,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客观、计意见,并且将审计人员的工资直接与审公正审计意见的根本保证,是倍受关注的计收入挂钩,这就导致审计人员为增加审焦点。独立性问题是在众多审计独立性的计业务量而努力工作,不顾审计质量,使影响因素中最为本质的。从独立性含义开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始浅析,期待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完(二)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善行业管理有所启迪。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由于市场

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被审计单位出于不同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目的,由于不同的利益驱动,会产生不同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的动机。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虚构业务,虚关系、在审计中保持的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增利润;有的企业为了偷税漏税,虚增成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本,降低利润;有的企业领导素质低下,管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的一种精神状理能力差;有的企业集体舞弊;有的企业态。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主竞争不力,效益不好,生产经营管理不善,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不使自己的结论财务状况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增大了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给审的影响和压力。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带来困

难,为正确发表审计意见造成不利影响,

二、独立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2、社会对审计结果的期望。近些年展,由于审计本身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各方来,社会期望的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对面因素的制约,以及被审计企业在利益驱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期望值越使下,采用各种方法粉饰会计信息,审计来越高。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广人员往往难以对被审计企业做出客观、公大投资者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允的评价;除此之外,社会公众民主法制日益重视,而这些报表真实性的可靠程度意识日益增强,审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越又通过审计报告来理解,因此,他们的投来越大。资交易活动更加依赖于审计人员发表的审

计结论。一旦他们在金融市场受到损失,就

1、盲目接受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会想方设法从审计人员那里寻求补偿。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行业的竞

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开放三、审计风险的防范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加强对审计计划的管理和控制。要降低审计风险,必须事前作好合理而详细、有效的审计计划,使以后的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增加以后工作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为以后收集足够而有效的审计证据提供依据。2、认真编制审计方案,明确风险责任。审计方案,是顺利完成审计项目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而编制的具体工作计,是检查、考核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具有可操作性。3、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对客户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制定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对客户的审计风险从会计报表层次、账户层次和会计分录层次进行全面控制。通过对分录、账户和报表三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控制,可对报表整体的审计风险有了详细的测试和评估标准,从而为履行审计程序和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准确的依据。4、严格履行程序。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应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中,按照制定的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把握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并作好工作底稿记录,为以后复核查考提供依据,减轻事务所的审计责任。5、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能否正确、合理的运用审计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影响到审计意见和结论的正确性。特别是一些现代的统计分析、经济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提高审计质量更是十分明显,但也可能会增大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都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6、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必须把审计纳入到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与治理的体系中综合考虑、全盘规划。目前在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后续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很难切实把握住注册会计师的真实状况和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方面工作的力度,从而提高独立审计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周海彬《审计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秦荣生《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自身原因

篇五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

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

【摘要】审计失败是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执业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文章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三个角度,全面剖析审计失败的成因,并针对其防范制定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职业审慎;审计程序;审计责任

一 审计失败的概念

审计失败是指执业人员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和保持职业审慎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据此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决策,并因此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承担相应责任。审计失败的发生,轻者会使投资者经济利益受损,重者会影响整体经济市场的运行效率及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当然,会计行业的发展也会因为审计失败的发生而不得不放慢脚步。另一方面,审计失败的发生也影响着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声誉,这不仅会导致事务所业务量的减少,严重的话甚至导致事务所的倒闭和解体。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二 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

引起审计失败的不仅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的原因

1 缺少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前提,离开独立性,审计质量几乎是不可期望的。对事务所而言,非审计业务则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就使审计人员主观上对被审单位相当信赖、放松警惕,使独立性受到影响。另外,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不断

增多,关系自然越来越密切,从而可能为了避免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不利影响而放弃应坚持的原则。

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事件”就是审计独立性受损的典型案例。安达信事务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外部审计业务。从90年代起。安达信事务所又受聘为安然内部审计师。全面负责安然的咨询工作。在长达20年的委托审计业务中,咨询服务业务成了安达信事务所获得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2001年,安然向安达信事务所支付的费用达52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是审计费用,2 700万美元是顾问费用,非审计的咨询费占了绝大部分。安达信事务所一方面为安然公司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又来验证这些服务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引起审计失败。

2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专业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时间短等方面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承担审计业务的业务负责人的执业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或行业经验,不能胜任审计项目的负责工作;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普遍专业能力较低,专业经验不丰富。许多审计人员或对交易事项缺乏应有的专业怀疑,或收集的审计证据明显不足,或运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或过分信赖管理当局,或对客户舞弊的研究与重视不够。

3审计程序执行中存在诸多的缺陷。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保持应有的关注。对审计对象应实行风险评估程序。特别是对某些具体审计内容,关键程序不能省略,但蓝田的造假丑闻曝光,不是来自于对蓝田进行常年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是来自于业外人士,这着实让人吃惊。其实,蓝田主要是通过虚假交易或事项来“创造利润”,其造假手法非常简单。注册会计师只要认真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便可以轻易发现蓝田的造假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却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事后发现,蓝田的会计账目非常混乱,按理说注册会计师是不能表示意见的,但是,对蓝田进行年

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却发表了相应的审计意见,其执业水平之低,责任意识之弱,令人叹息!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蓝田的造假行为,致使许多对其进行贷款的银行受牵连,国家资财遭受重大损失。

4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准则,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

对于投资者来说,注册会计师就是“不穿制服的经济卫士”,注册会计师就代表着客观、公正,但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在职业过程中不能勤勉尽责,疏忽大意,出现过失甚至欺诈,随着近几年审计失败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受到投资者的怀疑。上海勤业会计师事务所某注册会计师在2006年3月2日—2006年3月8日7天时间内,出具了166份内容虚假的验资报告,上海兴中会计师事务所某注册会计师在2005年6月—2005年9月,为68家单位出具有重大失实的验资报告,验证注册资本8613万元,致使没有注册资金的 68家单位被违法注册登记。此种做法严重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导致审计失败。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小致使其在经济上对客户的依赖。

我国事务所规模偏小是导致市场混乱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时间较短,尽管许多事务所在政府推动下规模有所扩展,但总体规模与国际“四大”相比,仍差之甚远。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业务收入偏低。由于事务所规模偏小,不仅正常的审计业务难以规范,而且,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大公司,在经济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客户产生依赖,致使其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国际上一般认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单一客户所取得的审计收费超过其年度收入的5%,其发表的审计意见便会受到质疑。 这样,对每家事务所来说,争取客户、寻求生存就是第一要务。由于事务所对客户在经济上的依赖性较强,甚至有些事务所认为,如果不做假账,就拿不

到项目,挣不到钱,所以他们也就很容易被内部人控制的客户收买,往往发表不恰当的意见。

2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严密。

(1)大型事务所对下属分所的管理不力。目前很多知名的事务所在本国甚至跨国建立了很多自己的分所,相当一部分客户是冲着主管事务所的招牌去的,然而,由于时间及审计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上级事务所对下属分所的管理仅停留在表面,这使分所的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得到保证,进而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2)将重要的工作授权于训练不足的人。在审计业务量较大时,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审计助理人员的协助,而一些事务所就将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刚工作不久的新人甚至是实习的大学生,并且对于这些助理人员的工作又缺乏有效或适时的督导,从而使得企业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存在错误或舞弊的信息)没有得到应有的查证,最终导致审计失败。

(三)企业方面的原因【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1企业管理层串通舞弊,造成审计失败。

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常常为管理者的利益偏好所控制,使得会计信息往往沦为反映管理者意图的工具。再加上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道德风险,作为企业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的注册会计师想要仅仅依赖实施外部审计来防范虚假信息,审计失败的风险是很难避免的。会计报表的不真实表达主要来自企业的错误或舞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其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作出合理保证。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存在错误或舞弊的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查出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行为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他就会遭到指控,并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审计失败就发生了。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

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

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之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经查,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企业管理层一系列的有意舞弊,给注册会计师审计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采用常规的审计程序不能查出有意舞弊的问题。导致审计失败。【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2上市公司的制度缺陷不容忽视。

从近年来一系列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以及由此导致的审计失败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企业质量得不到保证,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董事会、经理层多是同一套班子,他们集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有时为了“业绩”和良好的市场形象,上市公司经营者难免要做假账,而注册会计师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工作的,有的公司甚至提供整套假的会计资料,从会计方法上难以辨别真伪,审计并没有化假为真的能力。

三 解决审计失败的具体措施

(一) 加大对造假审计的处罚力度,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

我国审计失败案例中几乎未发现复杂的作假手段,而注册会计师在面临审计冲突时妥协的主要原因是作假成本远低于作假收益。作假成本底在两个方面有所表现:一是发现概率低;二是处罚轻。因此相关的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法律责任,

篇六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原因 和改进意见

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原因 和改进意见

一、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私设 “小金库” 私设 “小金库”的表现有四个方面: 1.收入不入账; 2.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 3.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 4.截留、转移应上缴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 私设 “小金库”容易造成腐败和单位内部矛盾,容易产生违纪违法行为。 私设 “小金库”违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1995]29 号)第一条“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的规定。 私设 “小金库”问题的审计处理: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处理将 2 “小金库”的发生额全数没收,并处以发生额1—5 倍的罚款。

2.同时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可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00 元以上2 万元以下罚款。属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二) 隐瞒收入 隐瞒收入的表现有四个方面: 1.未及时确认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 2.将收入挂在往来款;

3.取得收入的部门或二级非独立核算的部门隐瞒收入; 4.药品采购回扣不入账。 案例:1997 年我们对市某医院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该院将各种收入挂存在“其他应付款”账户,未及时确认收入,存在隐瞒收入2300 多万元。 隐瞒收入违反《医院财务制度》(财社字[1998]第 148 号)第十四条“医院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 号)第三十六条“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的规定。 隐瞒收入的审计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对 3 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责令纠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5 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 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的建议”。 (三)公款私存 公款私存的表现二个方面: 1.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放储蓄,或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2.将单位资金转入个人储蓄账户。 案例:如市某医院将代售药物收入278 万元存放个人储蓄帐户,该院还将个人储蓄簿交由银行工作人员保管,造成资金被银行工作人员盗用39.8 万元的问题(该人员已被检察院立案侦查)。 公款私存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 号)第十二条“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的规定。 公款私存的审计处理: 1.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 号)第二十条第(十三)款“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按存入金额30%—50%处罚”。 4 2.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的,责令纠正,调整账目,追回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以 3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2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罚款。属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 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的表现: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案例:1. 2003 年我局对某驻外办事处进行审计时,该单位向审计组提供假账。 2. 2005 年审计市卫生系统某单位时,发现该单位存在私刻印章,

自制收款收据,虚列购材料款66.5 万元的问题。 会计造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 会计造假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以5000 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 3000 元以上5 万元以下的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可撤职、 5 开除,其中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人员从业证”。这个问题是我们财务人员的底线,希望财务人员不要犯这个错误。 (五)违规收费 违规收费的表现: 1.超越权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 2.收费项目已取消或收费标准已调低,继续按原项目、标准收费的; 3.不申领《收费许可证》的。 案例:审计中主要发现有下列违规收费问题: 1、收取实习费、陪人费、一次性用品费、特电费等缺乏收费依据;2、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价超标准;3. 制剂药品中无报物价部门批准定价;4.部分医院合作专科收费管理不规范,治疗费均由各科医生自行估价存在违规收费问题。 5.部分专科存在私自收费的现象。6.部分医院还存在不论病人是否自愿和有无提供陪护工特需服务,在病人出院时统一收取护工费问题。 违规收费违反《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粤府[1991]158 号)第十一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没有《收费许可证》的单位不得收费”和第二十条“超越权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属 6 违法收费行为”的规定。 《广东省医疗收费管理办法》(粤府

[1994]72 号)、《汕头市医疗收费管理细则》以及《广东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价办法》(粤价[1999]128 号)也对医疗收费作出规定。 违规收费的处理: 根据《广东省违法收费行为处罚规定》(粤府函[1996]141 号)第五条“对有超越权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者,责令限期纠正,将非法所得退还原交费者,无法退还的没收上缴国库,并可处以非法所得金额3 倍以下罚款。 (六)部分支出没有取得合规的凭证 部分支出没有取得合规凭证的表现有二个方面:1.使用 “白条”报账;2.用收款收据报账; 案例:1. 市某单位 1998 年开支购材料款、招待费等共 27 万元以现金支出凭单、领款条、自购收据等作为支出凭据,没有取得收款方的发票。 2. 市某医院2004 年支付部分分成款以现金领款表、付款表的形式支付现金58 万元,未取得对方单位的合规票据。 部分支出没有取得合规凭证违反《会计法》第十三和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关于 “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 7 票”的规定。 部分支出没有取得合规凭证的处理: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纠正,可对单位处以3000 元—50000 元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可处以2000 元—20000 元的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讲一讲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有: 1.职责明确原则——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相互制约原则——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不能由一人包办; 3.会计独立原则——实行账、钱、物分管,即管账的不能管钱、管物,管钱管物的不能管账; 4.凭证牵制原则——每一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填制凭证,所有凭证都必须连续编号,按规定的顺序传递,由责任人签章,并归档备查; 5.建立健全复核和核对制度,账证、账账、账卡、账表核对制度,账

与物核对制度等; 6.内部审计原则——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 8 措施。 案例:1. 我们系统某单位由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加上会计业务不熟悉,由出纳兼任会计凭证审核,同时保管财务专用章,会计私章,开支票提现金不用经过会计盖章,会计对出纳失去牵制作用,出现伪造原始凭证,部分现金去向不明的问题;这就违背了相互制约原则。 2. 几年前审计市某驻外办事处时,也是由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出现出纳私自更改票据票面金额,从中贪污公款的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符合《会计法》第三十七条“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九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 因此,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核算和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国家财产安全。 (八)票据使用管理不完善 财政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发放、出售、核销和销毁财政票据。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明确有关往来款使用财政票据问题的通知》(粤财综[2005]68 号),行政 9 事业单位往来款还必须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票据”。因此,各单位不得自行印制和向市面购买收款收据。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粤财综[2003]59 号)的规定。财政票据的购领对象必须是符合使用财政票据规定的具有独立核算、会计制度和专职财会人员健全的部门(单位),其所属非独立核算的单位或派出机构使用的财政票据,一律由主管单位财务部门统一购领、保管和分发。 票据使用管理不完善的表现: 1.自行印制和向市面购买收款收据,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2. 票据领入、发出和收回注销没有登记; 3. 票据在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如有登记没有收回,票据使用中存在缺码、缺页等。 案例:某单位票据使用管理混乱,使用自行印制的收款收据,收款收据的领入没有登记。至 2003 年底止共登记发出收款收据179 本,收回255 本,其中有登记没有收回的有 14 本,没有登记有收回的 90 本。使用的收款收据中存在缺码(三联全无)共32 份,作废的收款收据存在缺页共24 页。 票据使用管理不完善违反广东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收费收据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社[1996]6 号)第七条“各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以及使用收据的医疗 10 单位必须设立专人管理收据,做到专人、专职、专账、专库(柜)管理,严格领用和注销手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臵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的规定。 票据使用管理不完善的处理:根据《广东省违法收费行为处罚规定》(粤府函[1996]141 号)第六条“对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收费的,责令将非法所得退还原交费者,无法退还的没收上缴国库;没收或停止供应票据并封存销毁私印、仿造的票据及票据监制章,并处以非法所得金额1 倍的罚款。因此,各单位应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同时要完善票据的购入、使用、核销和保管手续。 (九)现金管理违反规定 现金管理违反规定的表现: 1.大额支付现金; 2.超范围支付现金; 3.白条抵库; 4.库存现金超限额。 案例:我们系统某单位 1999 年度支付货款共八笔合计 132 万元,其中只有二笔39 万元通过银行转帐结算,其余六笔93 万元以现金付款。 定性:1.大额支付现金——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 11 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0 号)一、严格企事业单位账户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开户单位转账结算起点以上的支付,必须使用转账结算”的规定; 2.超范

围支付现金——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按本条例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的规定; 3.白条抵库——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银发[1988]288 号)第十二条“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规定; 4.库存现金超限额——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银发[1988]288 号)第五条“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原则上以开户单位 3—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 现金管理违反规定的处理: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开户单位如违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违法活动,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罚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罚款:(一)超出规定范围和超过限额使用现金的,按超过额的10%—30%处罚”。 (十)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的表现: 1. 固定资产没有设臵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 2.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入账; 12 3.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账实不符; 4.固定资产报废未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等。 案例:1. 某医院的固定资产1774 万元,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账实不符。

2. 我们系统某单位用账外资金购买空调机 25 台 10 万元没有列入固定资产核算,造成账实不符。 3.我我系统某单位2004 年报废固定资产一批10.5 万元,未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报废手续不完善,且使用期很短。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违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事业单位应按固定资产分类设臵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的规定。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审计意见:各单位应当设臵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全面反映固定资产明细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十一)单位往来款未及时清结 单位往来款未及时清结的表现有二个方面: 1.各项应收款项未及时清算、催收; 2.各项应付款项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 案例:1. 我们系统某单位在没有取得对方正式发票也没有单位领导批准的情况下,于2001 年8 月将1999 年挂在预 13 付帐款34 万元冲转掉。 2. 市某医院历年应收款长期挂账余额 63 万元没有及时清结。 单位往来款未及时清结违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 号)第二十三条第五款“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和第三十条“各种应付款项及应缴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的规定。 单位往来款未及时清结的审计意见:要求各单位对长期挂账的往来款应查明原因,及时追收结清。 (十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表现: 1.会计科目使用不当; 2.经费支出直接在“其他应付款”中列支; 3.事业支出直接冲减事业收入; 4.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等。 案例:1.我们系统某单位会计核算存在: (1)主要“材料”没有设立会计明细账进行核算; (2)物资入库出库的数量帐表不符;

(3)固定资产总帐与明细帐不符; (4)住房公积金提取存在随意性; (5)记帐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支出金额不一致;记帐 14 凭证记录单据数与实际原始单据数不符; (6)总帐反映上级补助收入,明细帐没有该科目;明细帐反映事业基金,总帐没有该科目; (7)现金日记账没有按记帐凭证序号和金额记帐,以当月几份凭证发生额的合计数记帐; (8)账表不符:明细帐事业支出2.63 万元,支出明细表没有反映;专用基金总帐期末余额 945 元,年终报表 20 万元;年终报表事业基金46 万元,总帐没有反映。 (9)表表不符:《事业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结余114 万元,《事业资产负债情况表》反映事业结余48 万元;

(10)银行存款总账余额和银行日记账不符。 2.某医院会计核算不规范: (1)凭证传递脱节,如:旅差费支出的记账凭证没有附原始单据,而把原始单据附在收回借款的记账凭证后面; (2)虽采用原始凭证汇总的记账形式,但同一笔经济业务却按不同会计科目分割成若干张原始凭证汇总表,造成原始凭证汇总表与相应附件脱节; (3)没有采用“现金”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日常应付的现金用收费款支付,然后按金额开支票补足,出现坐支收费款的行为; (4)应付未付的货款没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造成未入账 689 万元,其中:设备106 万元,药品477 万元,卫生材料 15 106 万元。 3. 我们系统某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

(1)用住房基金购买市住房建设债券11.6 万元没有在 “有价证券”账户反映,造成账实不符。 (2)使用“抵支收入”账户核算收支。1999 年从事业收入中转入110 万元,用于冲抵经费支出,造成报表收支反映不实。 (3)将有关收入155 万元挂列“预收账款”账户核算,没有按规定列作收入,并直接支付购货成本和劳务补贴 144 万元。 会计核算不规范违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条“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及第六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规定。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意见:对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应予纠正,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十三)漏交个人收入所得税 16 漏交个人收入所得税,经审计,各单位都存在发放职工奖金补贴没有足额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 漏交个人收入所得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漏交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审计处理:要求各单位今后应足额扣缴个人所得税并向市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 50%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 (十四)医院药品收支结余没有上缴卫生行政部门 表现:截留药品收支结余,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 案例:市某医院2001 年药品收支结余72 万元没有上缴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药品收支结余没有上缴卫生行政部门违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转发关于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汕市卫[2000]229 号)第三条“医院药品收支结余没有上缴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 的规定,因此,应当如数上缴。 (十五)用公款违规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 用公款违规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表现:1.购买规定险种以外的商业保险;2.购买具有分红性质的商业保险;

3.要 17 求下属单位为本单位人员购买商业保险。 案例:2004 年某单位采取向病人加收费用方法收取 17 万元,用于支付职工商业保险退赔款, 用公款违规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违反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财金[2004]88 号)第七条“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时,严禁下列行为:(四)违反本规定的财务列支渠道,挤占、挪用其他资金购买商业保险以及私设“小金库”购买商业保险等”的规定。 用公款违规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处理: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应责令纠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

篇七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审计建议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改进对策


审计问题成因分析相关热词搜索: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问题成因分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审计问题成因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19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