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中产阶级危机

中产阶级危机

2017-06-14 09:53: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产阶级危机(共7篇)中产阶级家庭也有危机:年入70万还不够用?瑞信近期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 8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富裕国家,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达1 09亿名。该报告发布后迅速引起国内媒体舆论高度关注。关于瑞信财富报告的一个热议焦点,即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究竟是多少?...

篇一 中产阶级危机
中产阶级家庭也有危机:年入70万还不够用?

  瑞信近期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富裕国家,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达1.09亿名。该报告发布后迅速引起国内媒体舆论高度关注。

  关于瑞信财富报告的一个热议焦点,即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究竟是多少?马云[微博]就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已达3亿。日前有专家刊文表示,根据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测算,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实际为2.04亿人,远超瑞信财富报告里的1.09亿人。而且,中国中产阶级掌握的财富总量为28.3万亿,超过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然而,财富增多、中产阶级增加也许并非看上去那么美。近日,一篇《“年入70万不够用”算哪门子危机》文章晒出一个中产阶级的工作生活和一个中产阶层家庭账单,显示了中产的纠结和焦虑。

  “年入70万不够用”算哪门子危机

  转自上海观察

  我的“中产阶级危机”

  时钟指向22:00。每天的此时,当夜渐渐深起来时,不知谁家电视的声音吱吱呜呜从窗外飘进来,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些久违了的属于过去那个年代的悠闲与无聊。女儿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我知道,接下去的一个小时属于我。我通常用这一个小时阅读,或者思考,或者做点别的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周围人称为这个社会里的“中产阶层”,这是一个很诱人同时又让我感到些许迷惑的称呼。

  我不知道周围人的平均财产是多少,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产”的那一份子。但我知道自己似乎每天每时每刻都需要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生活,但仍然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困惑。所以,我很难确信自己是否真的跨上了那级被称为“中产”的阶梯。

  我生活在上海,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恋爱买房结婚生子按部就班,人生就像教科书上教的那样,一步也不差。丈夫毕业于一所名校的热门专业,还是博士。新世纪的头十年里,我们还清了内环一百几十平米的房贷,开着一辆20万的家用车。

  就这样浑浑噩噩流水一般地度过了人生的前三十年,我发现自己逐渐成为身边人眼里的“中产阶层”。于是乎,“中产阶层”的烦恼也就应运而生了。起先只是掀起一些小浪花,后来却逐渐涌成了大潮,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所谓“中产危机”,大约就是这样的吧。

  花销不小、存款不多

  危机之一,首先是没钱。对,你没看错,最直观也最现实的烦恼就是——没钱。

  且听我慢慢道来。我们目前的家庭收入税前大约为75 -80万。除去税金养老金各种金,大约25-30万,所以到手差不多是50万上下。开支如下(见附表,制图:邵竞)

  这就是我们一家全年的开销,约40万元左右。当然,我们不是月光族,但不得不说,我们能存下的钱真的很有限。当然,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教育费用没有那么高,但那时我们的收入也稍微低一些,所以每年能存下的钱基本也就一年10-20万之间了。

  如果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投资(实际上也没有太多余钱去投资),例如股票或理财产品,可以想象,我们十年来的积蓄是算得出来的。

  未来十年的巨额开销

  这么多钱,还有存款,看着也够花了,不是吗?但想到将来,我还是不免焦虑。毕竟,根据正常情况,未来十年我们除了每年仍然需要这样的开支,还有以下这些开支是需要准备的:

  1、子女教育:女儿如果在18岁高中毕业就出国的话,我们就至少需要准备200万的存款;如果她高中需要读国际学校,支出需要增加100万。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未来十年最大的开支;

  2、医疗:家里的四位老人,未来十年都将进入80岁左右的年龄段,而我们自己也将进入四五十岁的疾病高发年龄段,50-100万的应急医疗费用,可以说是救命钱;

  3、养老金准备:十年以后,我和先生都将步入五十岁左右的中年期。退休后的生活要能保持一定水准,更多仍需要依赖于我们自己养老金的准备。以现在物价一年60000元支出的考虑,两个人如果都有幸活到85岁,就需要准备150万的养老金;

  4、子女结婚:不管别人怎样想,我女儿结婚时,除非她自己不要,不然我会尽力为他们的小家庭助上一臂之力。我们这样的家庭,准备100万左右差不多吧;

  5、个人培训:越接近四十,随着“中产”生活的轨迹越来越清晰,自我的提升也变得迫切而重要。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肤浅和不足,因此更确信也更有目标地希望在自己向往的领域中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我的目标是考出心理学硕士学位,大致所需要的经费是15万元左右。

  6、大宗开支:更换车辆大约在30-40万,置换或房屋装修及各类电器更换,大约40-50万。

  综合以上,差不多在550万-650万之间。看官们显然都看出来了,根据我们的收入情况,拿出这笔钱是很困难的。

篇二 中产阶级危机
日本中产阶级的个人经济情况因何底气十足?

  日本经历了经济由停滞至衰退的过程。尽管如此,依旧有大多数日本人都对自己的个人经济情况感到“底气十足”。那么,日本中产阶级的底气到底在哪里?  

  日前,《日本经济新闻》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依旧有约80%的日本人认定自己是中产阶级,但其中的40%将自己定义为“中偏下”。另有66%的被采访者都表示,在最近5年间,自身所属的社会阶层并没有发生变化。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曾讴歌过自己是“一亿人口,一亿总中流”,属于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然而在过去的40多年间,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由停滞至衰退的过程。尽管如此,依旧有大多数日本人都对自己的个人经济情况感到“底气十足”,且“知足”,就只是,他们的花钱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购物形式悄悄地变化

  今年刚刚30岁的新明智,是东京一家IT企业的董事,可谓同龄人中的翘楚。他天天乘电车上下班,喜欢买优衣库、GAP等大众休闲品牌,拒绝考驾照,也不肯买私家车。他说,“不管是电车还是私家车,不一样都是交通工具吗?为什么会有人想开高级跑车,我搞不懂。”

  在如今的日本,像新明智这样的年轻人很多。通过日本总务省实施的“全国消费实态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1999年,在未满30岁的单身男白领中,私家车的普及率是63.1%。而到了2009年,在未满30岁的单身男白领里,私家车的普及率降至49.6%。

  是因为日本年轻人收入少,没钱花吗?其实不然。据日本总务省2013年的调查结果,日本未满30岁的有固定工作的单身男女,平均每月可自由使用的金额为21万日元以上,男性比10年前减少了1万日元,女性则比10年前又增多了2万日元。但这些本应引领消费市场的日本年轻人,如今却集体失去了购物兴趣,变得和新明智一样,不再追求房、车、牌子,成了日媒口中的“低燃料”人群以及“草食消费者”。

  他们都把钱花到哪里去了?日本电通总研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在2013年3月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日本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是把手里的钱全部化为了“兴趣费”和“交际费”,收集动漫模型,和朋友频繁聚会,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外出旅游等。至于衣物、生活用品等,则大部分靠货比三家的网购。

  子女教育投资悄悄增长

  那么,日本的中年人又如何呢?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薪金构造基本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平均年收入最高的,就是40岁以上人群。然而这一人群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子女的教育。

  从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调查报告获悉,自孩子进入中学后,一个日本家庭平均每年要支出的教育费用在191万2千日元左右,占年收入的38.6%。这么高昂的教育费用如何保障呢?有6成的受访家庭回答,靠“节省教育费以外的开支”。其中,选择“节省旅行、业余娱乐费用”的家庭最多,其次是“节省购买服装的费用”和“节省伙食费”。

  日本的小学生,一般是从四年级就开始上补习班。虽然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小,没有必要。但是孩子在看到同学们、玩伴儿们都开始去补习班后,就会自己主动提出要去。再加上,看到班级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上补习班,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去,做家长的面子也挂不住。女儿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宇野浩一郎家就是如此。

  宇野的女儿在上小学四年级那年,磨着家里要进补习班。宇野的妻子耐不住女儿磨,就想反正四年级学生的补习费也不贵,就送她去了。结果,随着学年的增长,补习班的花样越来越多。什么模拟考试、寒暑假集中补习等,费用是一个门儿的上涨。到了小学六年级,每年光是为女儿交补习班费,就需要100万日元以上。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年上班族,宇野浩一郎的收入再怎么增长,也跟不上学费的上涨。面对想打“退堂鼓”的宇野一家,补习班的老师又说了,“这不就是半途而废吗?会让你女儿之前的那些教育投资都打水漂的。”总之,这是上了“贼船”了。宇野的妻子说。

  光是养个小学生就如此困难,就不要说大学生了。居住在东京丰岛区,经营二手书店的田代一家透露,小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读的是日本私立学校。光是学费,也至少投入了3750万日元。其中,小学6年是950万,中学3年是500万,高中3年约350万,大学4年又拿出了650万。在大二那年,学校还安排儿子去了一年国外做交换留学生,为此,全家又另准备了1300万日元。没办法啊,在“全球化”、“全球化”的眼下,儿子要是英语不好,毕业后干脆就不能进大企业。

  日本金融专家畠山雅子也称,“教育投资已经把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逼成了慢性‘困难户’。

  由于学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年父母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就是大学生本身,零花钱也在缩水。在过去的10年间,日本大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由9万450日元,降低到了6万9780日元。租房后半年间购置家电、家具等耐久性用品的支出,也由6万600日元减少到1万7000日元。另据东京大学综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小林雅之介绍,“有不少日本大学生的学费,也由从前的父母支付,变成了父母和大学生本人共同负担。所以,现在就连大学生中间也出现了贫富差距。”

篇三 中产阶级危机
中产阶级的身份危机

篇四 中产阶级危机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研究参考

第 4号(总179号) 2014年5月8日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2014年3月22-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了更好地倾听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对中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届论坛邀请了与会公司结合自己的专长和论坛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本期研究参考是麦肯锡咨询公司为论坛提供的报告。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

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麦肯锡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关键词:中产阶级;驱动力;制约因素【中产阶级危机】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麦肯锡咨询公司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一、中国中产阶级的潜力

就在2000年,中产阶级仅占中国城市家庭的4%1;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飙升至68%。今天,城市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52%;到2022年,还将涌现1.7亿城市新居民,届时城市化比例可能攀升至63%。到2022年,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6.3亿,为城市家庭的76%和总人口的45%。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中产阶级国家。这股浪潮的核心是城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居民收入的水涨船高。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主力军来自技能型白领,他们代表着更高的生产力,也赚取更高的薪水。这既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 “硬”效益,也反映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条件改善的“软”效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众所周知,但政府对有利于释放中产阶级经济潜能的软性推动力的投资或许不太为人所知。以保险为例:200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近1.5亿中国人,如今95%的中国人享受着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自费比例已经从59%下降到35%。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产阶级的发展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

二、上层中产阶级将成为新主流群体

我们将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为两大类:大众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6-10.6万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9000-1.6万美元之间,这个群1 我们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在6万~ 22.9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士,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一范围处于巴西和意大利的平均收入之间。这一群体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低于50%,同时,其消费行为比起其他阶层也独具特点。

体2012年占城市家庭的54%;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10.6万元人民币到22.9万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1.6-3.4万美元之间,这个群体2012年占城市家庭的14%,其消费额占城市居民消费总额的20%。也许到2020年,这个结构会大为不同,上层中产阶级将占到城市家庭的54%,其消费额占城市居民消费总额的56%,而大众中产阶级占比约为13%。不过,这一前景的前提条件是中产阶级家庭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向上层中产阶级的华丽转身,将为企业带来更加成熟、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相对于大众中产阶级,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更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溢价,对知名品牌更为信任,并且更愿意为非必需品及服务埋单。他们的视野也更加国际化,对国际品牌持开放态度,甚至充满渴望。

中国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正在日趋成熟。逛街购物已经不再是理想的全家活动,与10年前相比,他们花在休闲活动和旅游上的时间明显更多。2000-2012年,中国的酒店客房接待能力增长了4倍,自2010年以来,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增长已超过30%,仅2013年一年就有超过1000家新电影院开业。

上层中产阶级是富裕一族,他们在购物方面也比大众中产阶级更为经验老道。将近60%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购买过数码相机,而在大众中产阶级中,这一比例仅为40%。与此类似的是51%的上层中产阶级购买过笔记本电脑,而在大众中产阶级中这一比例仅为32%。衣物柔软剂的购买情况也印证了同样的规律,56%的上层中产阶级购买过该产品,而大众中产阶级仅为36%。

这两个群体对产品吸引力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产品基本功能对大众中产阶级消费者具有吸引力,他们当中2/3的人将“耐用性”作为洗衣机的前五大购买因素之一。而上层中产阶级提到这一因素的人还不到一半。对于智能手机,62%的大众中产阶级把耐用性列入前五大考量因素,仅有36%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持相同看法。对于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而言,产品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卖点正日趋重要,相比大众中产阶级,他们更有可能提到购买洗发水和手机背后的考量因素,

比如“彰显我的品位”以及“让我感觉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相比普通大众,不断壮大的中国上层中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外向型心态。他们更愿意选购洋品牌,洋食品和洋饮料受到34%的上层中产阶级青睐,比起普通市民要高10个百分点。上层中产阶级更倾向于出国旅行。2012年,10%的城市中产阶级选择出国旅行,整个中国城市人口只有3%。这种国际视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层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更高,外语能力更强——34%的人拥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26%的人听得懂英语并且会说。他们也因此成为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以及旅游业等新兴高薪职业的宠儿。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上层中产阶级更愿意网购,用于网购的支出比例也更高。虽然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仍会存在,但如果上层中产阶级形成新主流群体,我们应当预期它与国际成熟市场的相似性会越来越多。

三、变化中的地域分布

中产阶级的最大增长将会发生在哪里,企业需要对此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虽然城市一直是孕育中产阶级的摇篮,但未来在地域分布上将会趋于均衡。

2002年,40%的中国中产阶级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人口超过1000万的一线超大城市。然而到预计2022年将降至16%,同时二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比例将会提高。2002年,中国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仅占15%,2022年可望上升到31%。中产阶级家庭占比的大头从超大城市到中型城市的转移,也意味着从沿海大城市向内陆城市的迁移。2002年,仅有13%的城市中产阶级居住在内陆省份,预计2022年将升至39%。

举两个小城市的例子说明这一变化。吉林省的蛟河是中国东北四线内陆城市,因其地处交通枢纽发展迅速。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中草药和食用菌类),是中国最重要的葡萄酒和米酒生产基地。2000年,蛟河7万户家庭中尚不足900户达到中产标准。预计2022年该市将有16万户家庭,其中约9万户(近60%)将跻身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危机】

再如甘肃省武威市,同属四线内陆城市,其优势是位于金昌——武威经济开发区;拥有富饶的矿产资源(邻近的石墨烯和钛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而且地处铁路和数条高速公路的交通要道。2000年,该市

8.7万户家庭达到中产标准的不足900户。预计2022年,65万户家庭中约39万户家庭(60%)为中产阶级。

如今,地理位置的偏远与否对于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越来越无足轻重。7年前中国高铁启用时,许多人称这只是形同虚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实现满负荷使用。事实证明他们大错特错:高铁日均输送乘客已从2007年的25万激增到去年的130万。需求实在是被低估了。如今,沪宁线高铁列车每隔15分钟开出一班,商业和零售聚集带正在融合,中产阶级每日坐通勤火车上班和购物。目前高铁运营线路已达9000公里——按计划,未来数年内还将翻番。

另一个因素,网络零售 “生来就是全国性”的。上海能买到的所有产品,武威也能。实体零售店举步维艰,除了在三线城市建旗舰店之外可能不会有别的举动。某些细分市场,如B2C服装,2013年其在线销售几乎实现翻番,而整个2012年,网络零售飞速上位,一举成为主流渠道。在三线城市,互联网渠道贡献了2012年奢侈品销售的14%,而2010年还几乎为零。中国消费者花在网络社交媒体的时间已达到55%,而美国消费者为38%。新消费行为由此形成,如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购物,或者逛商场只是为了娱乐休闲,而不是单纯地购物。

四、向第二代中产阶级消费者过渡

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一代中产阶级消费者正在崭露头角。他们的父母经历过长期的物资匮乏时期,消费心态比较保守。“第二代”(G2)生活环境较为优越。新兴的G2消费者的安全感更强,更愿意“活在当下”。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大多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对于工作的满足感和收入增长抱有极高的期望

【中产阶级危机】

麦肯锡研究发现,G2消费者比父辈更加自信,更愿意支付溢价。事实上,他们认为昂贵的产品才是更好的产品。他们乐于尝试新的东

篇五 中产阶级危机
中产阶级的衰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这里有份报告

中产阶级的衰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这里有份报告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中产阶级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比如大量的报告或者研究都在宣称美国中产阶级的衰落:

2013 年,康奈尔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美国 1970 年到 2009 年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发现美国的中产阶级逐渐在萎缩。【中产阶级危机】

2014 年,《时代》杂志引用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的数据,表明由于 2008 年的次贷危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地产财富降低,从而导致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 56335 美元)比 10 年前( 87992 美元)还要低。

2015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中产阶级逐渐被掏空,收入不平等现状加剧等。中产阶级人数的比例从 1971 年的 61% 下降到 2014 年的 50%,低收入阶层从 25%上升到 29%,高收入阶层却从 14% 上升到 21%。

【中产阶级危机】

来自: 皮尤研究中心

但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中产阶级的状况究竟如何?

这个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就恰好发布了一份名为《比他们的父母还穷?发达经济体收入的停滞或下滑》( Poorer than their parents? Flat or falling incomes in advancedeconomies )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不止美国,中产阶级的衰落是全球发达经济体共有的现象。

在麦肯锡调查的全球 25 个发达经济体中,过去十年( 2005 — 2014 年), 70% 的家庭的收入都遭遇了下滑。而在 1993 — 2005 年,这个数字只有 2%

同样,在 1993 — 2005 年之间,受到收入停滞或减少影响的中产阶级只有不到 1000万。但在近十年( 2005 — 2014 年),受到收入停滞或减少影响的中产阶级爆增到

5.4 亿到 5.8 亿。

而当中产阶级急剧衰落、经济不振、贫富差距拉大时,往往就是激进政治和华而不实的经济方案高涨的时候。

据《财富》报道,美国和欧洲都共同兴起了这样一股民粹的潮流。特朗普和英国脱欧的出现,都足以看出这些国家民众的愤怒和亟需改变的心情。

来自: theodysseyonline

但需要说明的是,麦肯锡这份报告的调查只是针对家庭,而没有针对个人做长时段的研究。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财富的变化可能是巨大的。同一个人可能既成为富裕阶层,也成为低收入人群。

比如 2015 年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从 1968 年到 2011 年,美国有 70% 的人都经历过 1年以上属于收入最高的 20%; 53% 的人都经历过 1 年以上属于收入最高的 10%;11.1% 的人都经历过 1 年以上属于收入最高的 1%,但持续十年成为收入最高 1% 的人只有 0.6%。

除此之外,政府的重新分配措施也在减弱中产阶级衰落所产生的影响。如果考虑到税【中产阶级危机】

收和转移支付(比如社会保障金),这些经济体中只有 20% 到 25% 的中产阶级家庭面临着收入停滞或下降,但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

报告中说,极端的例子是意大利,它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几乎所有中产阶级都遭遇了收入下滑或停滞。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瑞典,它只有 20% 的人遭遇了收入下滑或停滞。美国、法国、英国和荷兰中产阶级收入下降都在 60%— 80% 左右。

但“政府的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实践最终决定了收入下滑或停滞的程度”,麦肯锡的分析师写道。

来自: 麦肯锡

比如在瑞典,政府帮助民众找到工作,市场收入受到影响的中产阶级只有 20%,加上一直以来的高福利等政策,最后实际受到下滑或停滞影响的中产阶级只有不到 2%。而美国虽然市场收入受到影响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达到了 81%,但由于其税收和社会转移支付,中产阶级受到可支配收入下滑或停滞的影响只有 2%。

不过,不管今后各国政府采用什么政策企图解决中产阶级工资停滞的问题,至少这份

报告已经明确地指出:中产阶级的衰亡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

问题,将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腐蚀性的后果。

题图来自: theguardian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篇六 中产阶级危机
美国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危机问题剖析

篇七 中产阶级危机
中产阶级世界里的信任危机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2009年的德国热门话题应接不暇。当然,这些话题多半停留在政治家或者经济学家的层面,很少能够得到平民百姓真正的参与和关心。

有两个话题,却彻底惊动了德国全社会。

话题一,一个超市的女收银员,在收银台上把50欧分偷偷藏进了自己的口袋。50欧分在德国是两个饮料瓶的退瓶费,在中国合到5元人民币,实在是个不值一提的数目,没人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可是她做了,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摄像头摄录下来。第二天,她接到通知,她被开除了。

她不服气,认为雇主是小题大做,她把雇主告到劳工法庭。一时间关于这场官司的新闻在德国媒体铺天盖地。很多人认为,偷钱固然是不对,但一个女人竟然连50欧分也要偷,说明她实在是为生活所迫。这样的人,可以处分可以罚款,但不能让她失去工作。也有的说,偷50欧分就要受到这样的处罚,那么,对于那些巧取豪夺的富人,又应该怎样处理?也有人认为,偷窃就是偷窃,5万欧元是偷窃,50欧分也是偷窃。尽管数目不一样,但都是不诚实的表现。

德国劳工法庭最终裁决:维持雇主的决定。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她偷了钱,失去了雇主对她的信任,那么她被解雇是理所当然。至于她为什么要偷窃区区50欧分,她贫穷到什么地步,那是社会福利应该核实和解决的问题,与雇主,与法律无关。

同情她的人们最终选择了沉默。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人们可以原谅很多缺点。但,不诚实———这是人们最不能容忍的品质。

话题二,还是个女人,是银行的出纳员。她比那位超市女收银员境界高尚,出手也大方。她看到很多有孩子的家庭男女双方都工作,却入不敷出,赤字累累,于心不忍,于是,她把很多富人账号上的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挪到穷困的有孩子的家庭账号上,帮他们填平赤字。她的理论是,那些富人整天什么都不干,却有那么多钱,这很不公平。再说,富人账号上的钱都是数字而已,多几千少几千根本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甚至都不会觉察到。

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富人们真的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账号上少了一些钱。到了事发的那天,这位银行出纳已经为无数贫困家庭挪用了760多万欧元。值得强调的是,在这760多万欧元中,没有一分是划到她本人账号上去的。

银行立即开除了她,把她告上法庭。法庭判她有罪,并判她偿还挪用的全部金额。 再一次举国震动。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法院的判决很不公正。在如今的世界上,最少数的富人拥有着最大多数的财富,这样的状况迟早应该改变。这个银行出纳员不过是提早进行了这项重新分配的举动。她是这个时代劫富济贫的女罗宾汉。

中产阶级认为,如果这个女出纳员对社会制度不满意,她可以去抗议,可以上山打游击或者下海做强盗,但她没有权力随便支配别人的财富。

富人们说,他们的财富很多是经过几代人积累下来的,都是明明白白交过税的。他们从来没有拒绝过用自己的钱去进行慈善救济活动,但不应该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

经济学家们这样向公众解释:如果一对夫妻一年到头辛勤工作,却不能够养家糊口,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这是政治家们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而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是整个世界金融机制的基石。这世界上每天流通在市面上的货币其实并不是很多,更多的只是电脑里的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从一个账号移动到另一个账号。有的数字象征着贫困,有的数字象征着富裕。人们之所以不把多余的钱放在

自己的枕头底下,而存进银行,变成电脑里的那些数字,是因为他们信任银行。整个金融体制运作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这位当代女罗宾汉滥用了人们对银行的信任。而一旦人们对银行失去了信任,觉得自己的钱放在银行不再保险,都想把电脑里的数字变成货币放到自己的枕头底下,那只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大家已经看见———金融危机。

其实,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也是一场信任的危机。

更多精彩内容玩具批发:/post/83.html


中产阶级危机相关热词搜索:中产阶级的知识危机 2016年中产阶级的危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产阶级危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产阶级危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28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