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企业家宗教信仰

企业家宗教信仰

2017-06-15 09:54: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企业家宗教信仰(共7篇)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马云回应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的微博上就提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宗教里沉淀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一些普适性的哲理和特定的伦理准则。像佛教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道教的天人合一等,基督教的天职观念等等,这些哲理往...

篇一 企业家宗教信仰
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

   马云回应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的微博上就提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

   宗教里沉淀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一些普适性的哲理和特定的伦理准则。

   像佛教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道教的天人合一等,基督教的天职观念等等,这些哲理往往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而各个教派对博爱和诚信互助等道德品质的强调,也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下盘点了13位企业大佬的宗教信仰。

   1、 陈峰:虔诚佛商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喜欢钻研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宗教等,人们可以从海航的标志中看到太极、阴阳、鲲鹏和如意。

   而熟悉陈峰的人都会提到,他在办公室里是穿着道服工作的,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

   陈峰大量阅读佛家经典,他的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佛教教义推崇“仁”字,主张“有情乃佛心”。

   他每天用蝇头小楷书写心得体会,起名为《参禅随笔》。陈峰自己说过,每到夜深人静,便参禅入定,遁入空灵。他说自己是“晚上出世、白天入世。

   不过白天他也喜欢盘腿打坐,有海航人士透露,甚至在飞机上也不例外,而日常,陈峰也经常会找经理与自己一块打坐。

   2、 顾悦悦:布道的基督徒

   健康园集团副总顾悦悦。

   反对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学甚至宗教,认为那些都是有碍接近神的看法。

   “神绝不是像人们想象当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点点的理论,造了一点点的逻辑,只是人造的一个偶像而已。

   它和我们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

   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会不会发芽,长叶子,会不会长个果子出来,担心得要命。其实不需要的。

   如果这个枝子在葡萄树上,所有的养分、水分就会不断地进到枝子里面来,这个枝子就多结果子。如果这个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什么都不能做。”

   有人评价说,顾悦悦来到健康园集团,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让更多的人相信给了她安宁喜乐的主。

   事实上,在顾的周围,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为基督徒。

   3、 汪海:观音为我站岗值班

   双星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认为把佛教所宣扬的积德行善借鉴到企业文化中是有益的。

   “我们把提高产品质量与积德行善结合起来,提出把好质量关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在汪海看来,企业经营里也存在着因果报应。“你产品质量不好,坑害消费者,结果企业就无法生存。

   在沂蒙山的双星工厂,工厂有人偷鞋,厂外也有人进来偷东西。

   汪海想到的办法是“让观音为我站岗值班”,宣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观音菩萨都看得见。

   当地人信奉观音,汪海的办法非常有效。有人指责汪海所为是“愚民”。

   “很多女工们信了。信就行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她们全都来自农村,文化就这么高。”

   “只要能促进生产力,能够把民心安定下来,用佛教思想来教育人有什么不好?”

   4、王健:阴阳平衡的管理

   海南航空公司副董事长。

   王健习惯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企业遇到的问题。

   他习惯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分别开了一个伞店和一个扇子店,老太太天天都在那儿哭。

   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出太阳了,二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

   王健用这个故事告诉下属,不要总是把好日子当坏日子过,一天到晚生活在阴暗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有好必有坏,你从坏中看到好的东西这就是机遇。”

   王健认为,目前我们的社会人心浮躁,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变得有些疯狂,都盼着“一锄头刨出金子来”,而当经济环境起了变化,马上又怨天尤人不能忍受。

   “任何事物都一样,阴阳并存。经济好了20年,坏两年也是正常的。”在公司管理上,王健认为平衡最重要。

   5、杨薏贜:基督教——工作狂的信教之路

   江森自控(JohnsonControls)中国区总裁。

   杨薏贜的公司名列财富500强。

   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材生过去一直把“事业一定要成功”作为人生目标。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瑞典依莱克斯。

   1988年加入西门子,先是在德国,然后被派往泰国2年,接着又调回管理中东欧19个国家的业务。

   最后被派驻中国,负责中国地区移动网络设备的生产到研发到销售。

   1996年,当他34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第一批升到西门子高管(TopManagement)团队的非欧洲人。

   “我当时恨不得一天48小时工作。就算在陪家人吃饭的时候,还在想业务策略,如何冲业绩好升迁”。而这时,他已经结婚六年。

   他的妹妹把他拉入教堂,过了两三次后,有一天牧师讲到所罗门箴言:“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创业网:

   从此以后,杨开始放慢节奏,戒掉酒瘾。

   周末,他百分之百地陪伴家人。周日早上则去教堂。

   “我想我周末不看e-mail,这个世界也不会改变”,他笑言。

   而每个月,他的信用卡里会自动划出一笔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6、郭炳江:基督徒,因信教而找到内心的平静

   香港最大地产集团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

   郭炳江曾经满怀感慨地谈起,自己在1994年事业走上高峰期后,突然开始感到莫名地焦虑与空虚。

   “我心中像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黑洞,没有任何东西能填补”。

   起初他还以为工作过劳,于是尝试运动、娱乐但都没有效,恐惧感与日俱增。

   ”1993~1994年,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e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

   后来在妻子的引导下,郭炳江成为了一个基督徒,终于找到内心的平静。

   尽管工作季度繁忙,但是他坚持每天都要流出与神灵沟通的时间,“我无论怎么忙,每天都尽量抽空安静看圣经和祷告,例如晚上灵修,早上、午膳或看新闻时祈祷;有空时也尽可能翻看圣经,思考上帝的话或祈祷。”

篇二 企业家宗教信仰
揭秘中国基督商人

  吴建华总是穿着宽松西服,跟所有人说话都客客气气。这位44岁的私立医院经营者,只有一件事显得格外高调:他的车牌号、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的后4位都是“7”。这么做都是为了表达他对“主”的虔诚——基督教做礼拜的星期天也是“7”。

  如无意外,每周四晚上他都会出现在北京京开路12号的丰台堂。18点30分,需要持门票才能入内的聚会准时开始。初次入场者被要求填写一张个人情况表格,需注明从事行业、企业特征、员工人数、注册资产。

  “请把一切交托给耶和华,我们的企业必定能兴盛。”一位主持人说。

  “阿门。”台下节奏一致地默念。

  又唱完一首赞美诗,主持人问台下:“1亿元能买到今天的喜乐吗?你们都问问身边的人?”

  “不能!”一位女士接话,所有人哈哈大笑。

  工商团契兴起

  上面的一幕是北京丰台堂工商团契的现场。“团契”一词源自《圣经》,指上帝与人之间、基督徒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工商团契则是指有基督教信仰的企业家、公司高管之间的聚会。工商团契在靠近香港、台湾的深圳、福建等地最早出现,之后发展到北京、温州、沈阳等地,甚至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也都成立了工商团契。无一例外的是,每个地方的组织都有企业家信徒牵头。

  自从1866年9月,苏格兰人曹雅直将基督教传到温州,已过去150年。温州约有100万基督徒以及超过2000家教堂。温州,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锋,温州是看清中国基督徒商人诞生的标本。福建基督教两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教务委员会)撰文称,基督教对于解决商人行贿投机、生活腐化、家庭问题有很大帮助。同时,在“商人团体中不乏社会精英和专业人才,只要引导得当,必能为教会复兴提供有力支持”。

  “钱不能解决的问题”

  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是很多基督徒商人皈依的原因,也是他们皈依后的主要话题。坎儿有很多种,公司经营不正规带来的问题最为普遍。

  过去十几年来,这些人正是适应了快速反应、打擦边球的野蛮生长才脱颖而出。而同时,伴随着财富积累而越发膨胀的企业家们,破产甚至身陷囹圄的案例屡见不鲜。生意上的挫折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问题,他们更难抵御的是一种极度成功后的虚无感。

  “商人成功之后很容易狂妄,因为赚了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香柏领导力机构的创始人赵晓说,在这个阶段,很多商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同时家庭也遇到了问题。“我们要让他们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上来。商人不仅商业成功,家庭必须成功,不然就不算一个成功的商人。”在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上,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赵晓看来,基督教更适合回答商人的困惑。

  不行贿,不偷税,不包二奶

  赵晓在2007年创办香柏领导力培训机构,尝试用《圣经》培训中国企业家:《圣经》要人诚信,他就要企业承诺不做假账、不行贿;《圣经》戒奸淫,视婚外性关系为淫乱,他让企业家发誓“不包二奶”;他希望企业家认识到一切财富都是“上帝赐予”,要按照上帝喜悦的方式支配财富,多多捐赠;他还劝企业家舍弃中国传统成王败寇的功利性,不追求大和最终成功,而是追求过程中的“圣洁”。

  这些理念最终成为香柏的一个固定入会仪式:“与上帝签约”。签约的内容就是:不行贿,不偷税,不做假账,不包二奶。

  森鹰木窗董事长边书平,曾在香柏领导力活动现场完成了签约仪式。起初,当边书平公开自己信仰基督教的时候,森鹰木窗的股东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看到边书平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人变得平和了。但2007年,当边书平签下了“四不合约”后,几大股东对边书平的行为表示无法理解,“不行贿这生意怎么做?”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他们选择了退出。当他告诉销售经理自己与上帝的签约后,更是遭到了13个销售经理全部辞职的抗议。

  无奈,边书平自己买下全部股份,开始清理公司。比如,卖给大客户的业务有时不得不行贿,那么就干脆将其砍掉;出口、自营等业务不需要行贿,那种就集中精力去做。

  这样的震动,造成森鹰木窗一年直接损失了800万美元销售额。不过,其利润却开始呈增长态势。

  2009年经济危机时,很多急于扩张的同类型木窗企业最终都倒下了。但由于边书平所拥有的多是优质客户,森鹰木窗在危机中活了下来。

篇三 企业家宗教信仰
宗教与企业家的信仰

宗教与企业家的信仰

宗教与企业家的信仰——牛颂

2010年04月07日 中国民族宗教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之巨大、急剧,是前所未有的,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可以说是一次大的裂变、聚变。西方文化的移植,带来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的解构和重建。处在这一时期的企业家、商人,是感受矛盾与精神压力最集中的阶层。与其他人群的宗教信仰问题相比较,企业家的精神归属问题更被忽视。中国的企业家是在社会还没来得及对企业家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就产生出来,是在积累了巨大财富之后才体悟出企业家精神的人。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源于一种对上苍的神的感召,要作一种与众不同的执着追求的,承受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压力的敬业精神,敢于冒险的首创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除了现实因素的驱动力之外,还需要一种非理性的、超越性力量的支撑。这就是企业家对于宗教需求的缘由。一般说来企业家、商人对宗教信仰需求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意义支撑。信仰宗教有一个主要的实用性目的:赋予一个人生活的意义。企业家成功之后居高临下地审视社会,感到现代人的生存根基确实有一种“无意义感”和“荒谬感”。作为企业家,必须为自己找到一种终极意义的支撑,才能带领企业从容面对各种危机。宗教世界观中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人生目的与意义的讨论,可以帮助自己对生存处境、终极追求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使世俗经济活动具有了“天职”的意义,成为永恒进取的动力。

二是领悟智慧。这类企业家成功之前大都不具有经济学的专门知识。他们从实践中深深感到,中国的经济领域最需要的还不是微观经济学(建立数学模型),而是分析经济大势,把握政策变化带给经济的不确定影响。宗教因其对超现实生活的外观性,少有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人生情感的纠缠而更富有智慧理性;加之面对信息爆炸的社会,更需要综合认知的“悟”,因此十分欣赏佛教尤其是禅宗的觉悟之道。这类企业家信徒笃信宗教,但很少谈宗教,所谓“大道不言道”。而是从真信之中汲取智慧,获得冷静观照的真谛,养成冷静、客观的态度和坚韧的定力,避免因政策变动以及经验的局限、信息的不对称、个人欲望的生灭带来对情势判断、经营决策和人生走向的失误。

三是精神庇护。这类企业家以女性居多,对宗教的需求是寻求精神保护,相信“法如伞盖”,可以给心灵“遮风挡雨”,并认为这是宗教信仰者享有的专利。女性企业家大都是“女强人”,社会给予她们的宽容较少,在炫目的成功背后,也同

时蕴藏了爆发心理危机、精神疾病的因素。而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自身的安全感,以信仰者的身份整合社会关系,这是一种由“世俗”到“出世”的价值观上的转换与超越。

四是现世现报。这类人在一般商人中为数甚多,谈不上虔诚的信仰,而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笃信圣者、神灵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面对投资经商中前景的不确定性,朝拜的目的是祈求好运,或许愿成全一件事。属于实用主义的信奉。

五是价值超越。这类信仰者层次最高,认同人生“三层楼”的理论,即:一层为物质生活,衣食享受;二为精神生活,学术文艺:三为灵魂生活,宗教信仰。绝大多数人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有力“上楼”的是祈求精神满足的知识分子,再上一层就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是精神与物质同时富有的圣徒式的企业家。他们认为只有达到圣徒的境界,才能真正享受精神和物质财富带来的喜悦,而人是不可能从物质财富中获得真正幸福的。这类成功人士要么真心诚心地做慈善事业,要么将企业和财产交由职业经理人运作管理,自己则归隐山林或大隐于市,过真正的清修生活,个别的还出家为僧。 总之,企业家、商人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他们对待财富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经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从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看,宗教信仰对企业家、商人的影响是比较积极的、正面的。

作者:牛颂

篇四 企业家宗教信仰
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

企业需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主流的、健康的信仰,否则精神就会“生病”。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为什么宗教屹立千年而不倒,企业却少有超过百年的?

提到宗教,不少人会认为就是“神神鬼鬼 ”,似乎离现代社会很远。但对宗教稍微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欧美发达地区,恰恰也是基督教最流行和最活跃的地区,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基督信徒。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时,有人就预测:此后的西方社会将面临文明的对抗—宗教恐怖主义袭击,受过宗教洗礼的信徒,将拥有极大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主流的、健康的信仰,否则精神就会“生病”,这远比身体得病更为可怕。对一个企业来说,缺乏信仰也是企业无法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有一套理念或者口号,但这些都没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因为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定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马嘉潞认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

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宗教的本质,否则就会似是而非,东施效颦。

企业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可以借鉴宗教传播的方法,这对于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凝聚力大有好处。

首先,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企业塑造文化也要注重仪式。现在,有很多人说搞一些仪式、活动是形式主义,其实,这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误解。优秀的文化必须具备独特的仪式,这些仪式体现了公司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让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宗教都反复强调自己的信念,正如基督徒每天都要祷告一样,企业也要反复强化宣传自己的文化。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形式,有人曾问海尔的一位员工,“你认为海尔的文化是否真的很优秀,员工都认可吗? ”他回答,“刚开始大家也不认同,但是听到的看到的多了,大家也就相信了。这在心理学中叫‘潜移默化’,行为改变人的态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再者,宗教都有自己的英雄和故事,这些是让大家传扬的生动材料。其实,很多宗教故事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为了让宗教信仰生动化、具体化,就要神话这些人和事。企业在塑造自己的英雄和故事时,不要神话或者夸大,但要注

意提炼这样的人和事并进行传扬,对塑造公司文化大有好处。

最后,正如所有的宗教都宣扬众生平等一样,企业高管是传道人、是禅师,切记自己并非上帝、佛祖,因为上帝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代表,是神而非人,如果企业高管让人感觉是神,就把自己孤立了,成为“孤家寡人 ”。企业高管必须有这样的觉悟和勇气,以身作则,让自己与员工、企业融为一体,而不能凌驾于制度、规则之外,否则就失去了威信。

篇五 企业家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_政治身份与企业投资偏好_雷光勇

第42卷第6期

2016年6月财经研究

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     Vol.42No.6Jun.2016 

宗教信仰、政治身份与企业投资偏好

刘 茉2,曹雅丽2雷光勇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北京11.0002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2.00029

文章运用企业家宗教信仰的直接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家的个人宗教信仰对企  摘 要:

业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研发型投资,有宗教信仰的企业家偏好于风险相对较小的关系型投资;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偏好具有不同的影响,笃信东方宗教的企业家相对于笃信西方宗教的企业家更加偏好于关系型投资;企业家的宗教信仰对投资偏好的影响因企业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而有所不同,相对于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没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的宗教信仰会更加显著地正向影响关系型投资,表明政治身份可能会弱化宗教信仰在关系型投资中的作用。

宗教信仰;政治身份;投资偏好;身心解脱  关键词:

()019.6;F293.3 文献标识码:001FA 文章编号:19522016061101  中图分类号:-9-0-1

:/OI10.16538.cnki.fe.2016.06.010  Djj

一、引 言

  宗教对人类精神与经济活动有着持久的重要影响。宗教包括信仰与实践两个层面。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维度,宗教信仰能影响笃信者的个体特征,如诚实、节俭、勤奋、对陌生人

,。近年来,宗教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的态度等,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Weber2001)

研究了宗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B2003)arro和McCleary(

)利用中国历史数据研究发现,新教传播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影响。与之Chen等(2014

对照,本文深入微观层面,运用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数据,考察宗教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信仰”概念抽象且难以被捕捉和界定,在微观层面,学者往往考察宗教与企业活动  由于“

)检验了佛教之间的关系。宗教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确实能影响企业行为,2014u等(D

)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影响。D笃信佛教与道教的宗教传统对企业捐赠有发现,u等(2014

()积极影响。D宗教传统能显著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陈冬还发现,u2013

)华等(企业所在地的宗教传统越强,违规行为越少,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另发现,2013

。H一些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有风险规避倾向(Feruson,2009)ilaruigy和H

()有宗教信仰的家发现,认为,JEO的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企业决策;ian2015)C2009g等(

收稿日期:0152-1-016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基地共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78714720412

,男,湖南常德人,雷光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简介:966-)1

,女,辽宁葫芦岛人,刘 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986-)1

,女,河北邢台人,曹雅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989-)1

·110·【企业家宗教信仰】

刘 茉、曹雅丽:宗教信仰、政治身份与企业投资偏好雷光勇、

族企业创始人相对于其他家族企业更趋向于规避风险。本文试图寻找和描述宗教信仰这种非正式制度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考察了010年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对民营企业家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  本文利用2

企业家宗教信仰对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家的宗教信仰确实会影响其所经营企业的投资偏好,企业家笃信宗教的企业更倾向于风险相对较低的关系型投资,以减少企

)进一步将宗教信仰分为东方和的研究,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二,借鉴Jian2015g等(

西方宗教。结果显示,企业家信仰东方宗教的企业更偏好于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关系型投资。这是因为关系型投资既适应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相对于研发型投资,又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带来较为丰厚的短期利润。同时,关系型投资还与中国以人情为基础的传统理念以及东方宗教讲究布施、舍得的教义息息相关。第三,转型阶段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政府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参政。

)。我们认为,企业家的政治身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ai等,2011C

),那么也会影响宗教信仰对企业的作用。由份既然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行为(陈爽英等,0102

此,我们通过对企业家有无政治身份进行分组,考察了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是否因政治身份而存在差异。结果发现,政治身份能够弱化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的作用。这意味着当企业家拥有世俗的政治身份时,宗教信仰的作用会减弱。这是因为,宗教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多数企业家笃信宗教的目的是寄希望于宗教来减少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寻求内心平衡。当企业家有政治身份这个世俗保护伞(可帮助减少外部生存环境的风险)时,宗教信仰对企业的影响则可能被削弱。最后,本文的拓展性研究检验了制度效率调节下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发现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的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中更加显著。

()考察了其将企业家的宗教信仰与企业微观决策结合起来,1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笃信宗教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这有助于理解企业家个人宗教信仰如何作用于微观经济活动,并对民企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实践价值,并丰富和补充了宗教信仰

)将宗教信仰分为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宗教文化对企业方面的文献。(2

)投资决策的影响,这为不同宗教类型如何作用于微观经济活动提供了证据。(探讨了有无3

政治身份的作用下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差异,有助于增进对企业家在世俗需要与宗教心理之间权衡与取舍的理解,为深入剖析政治宗教因素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认知。本文不仅拓展了宗教信仰影响经济活动研究中“风险规避说”的内涵与运用,而且更是创新地提出企业家的个人宗教信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会受到其世俗的社会地位如政治身份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权衡与取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宗教信仰与风险  (

超自然或精神世界等的现实信仰。宗教信仰不同于  宗教信仰是人类对宗教有关神话、

宗教实践或行为,有宗教信仰者并不一定履行宗教行为,而有些宗教实践或行为的实施者却不一定笃信宗教。宗教信仰源于意念,可独立于宗教实践活动,常与神或神性的存在、特征

,)。宗教信仰往往是人们面对疾病、灾害等不确及其崇拜有关(ittenstein和Barrett1967Wg

定因素产生畏惧时的一种确定性选择,通常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基于风险偏好框架,宗教信仰与风险厌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不确定性情境下,风险规避者可能会比风险偏好者更

·111·

016年第6期2

,而风愿意采取传统的、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办法去应对,也更愿意笃信宗教(eruson,2009)Fg

)。险偏好者则通常会从革新中寻找出路(Miller和Hoffmann,1995

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中国信徒  不同宗教信仰对个体投资选择有重要影响。佛教、

最多的几大宗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儒家、道家的思想相互融合以大乘为主,

(,合理的方式来获取洪修平和陈红兵,并主张以和平、体现了“出世不离入世的精神”2011)

财富。道教源于中国,追求自然和谐,提倡清静无为。这两大东方宗教都包容了中国以人情关系为主的传统文化理念。因此,笃信佛教与道教的企业家大多会秉持出世之精神,以规避风险为主,可能倾向于风险较小的关系型投资。基督教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分化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派别。基督教号召自由、民主,注重个人主义与精神独立。新教提倡人们更加

,。天主教对人们努力地工作及生活节俭,使得西方世界出现较大的经济繁荣(eber2001)W

。笃信西方的投机偏好较为宽容,天主教信徒往往投资的股票风险较高(Kumar等,2011)

宗教的企业家在规避风险时采取的措施与笃信东方宗教的企业家会有所差异,可能更注重投资行为是否符合逻辑和理智。

二)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宗教信仰必然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若企业高管或企  作为企业家的私人心理体验,

业创始人笃信某种宗教,则该宗教的教义或理念必然会通过企业家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文化,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行为。有研究表明,风险规避个体通常是为了减少其生活中要面临的风险和未知状况而开始笃信某种宗教。在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面临的企业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十分巨大,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这必然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寻求某

。种精神解脱,而笃信某种宗教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心理压力(llison等,2001)E

)(而L证明了有信仰的个体更容易焦虑,则发现焦虑okeach(1970erner和Keltner2001)R

情绪会导致个体易于出现风险规避行为。

也可能要面临无序的市场环境与基本  中国企业发展依赖于政府对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

商业信任关系的缺乏。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程度较低,商业信任关系更是薄弱。依靠各种社会关系开展经营活动是中国企业家的传统和现实的选择,对私营企业来说,通过关系型投资与政府、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者保持良好关系,不仅能够获得相关资源支持,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经

;)。关系型投资的风险较低,并可为企业营的不确定性(罗党论和刘小龙,009Guiso等,20032

规避经营风险,缓解企业家的身心压力,这些恰好与宗教信仰的风险规避和心理解脱功能相一致。然而,相对于关系型投资,研发型投资尽管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但也会使企业暴露

)。研发在非系统性风险中,从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并产生强烈的利润波动(othari等,2002K

型投资具有风险性高、回报期限长等特点,成功与否、是否被市场接受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较高的研发投资水平会使民营企业走入险境,同时企业家的身心压力也会随之骤增,这与宗教信仰的风险规避和心理解脱功能有所偏离。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企业家宗教信仰】

相对于高风险的研发型投资,有宗教信仰的民营企业家更倾向于低风险的关系  假设1:

型投资。

三)不同类型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按发源地不同,宗教可分为东方宗教ilarui2009H  宗教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y和H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宗教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但针和西方宗教(ian2015Jg等,

对西方宗教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宗教与风险具有显著的

(。B穆斯林信徒有较低的风险负相关关系(发现,Feruson,2009)artke和Schwarze2008)g

·112·

刘 茉、曹雅丽:宗教信仰、政治身份与企业投资偏好雷光勇、

()发现,承担能力;Baxamusa和Jalal2016EO笃信天主教的企业有较低的负债率。然而,C

。关于东方宗教与风也有学者发现,天主教徒具有更强的风险承担能力(Kumar等,2011)

()陈冬华等(认为笃信佛教对代理问题具有负向作用;认为笃险之间的关系,D2u2013013)

信佛教与道教的民企创始人较少采取机会主义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些研究都一致认为笃信东方宗教与投机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其信徒具有较弱的风险承担能力。由此可以推测,企业家笃信东方宗教的企业通常会规避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

可能会对企业家产生不同影响。从宗教  不同宗教的文化传统及教义内涵均存在差异,

传统看,西方宗教以神本位构建宗教理论,一切以神的意志为中心。伊斯兰教信奉《古兰

,有度的渠道来获得财富;基督教和天主教则信经》主张财富为真主所赐,信徒要通过合理、

,其神学教义建立在哲学和逻辑的基础上。根据西方宗教建立的严格的制度规范奉《圣经》

和个人主义原则,笃信西方宗教的企业家的商业战略理念应该是基于理智与逻辑建立的,因而实施关系型投资的可能性较低。与西方宗教不同,东方宗教主要以人本位思想来构建宗教理论。代表东方宗教的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以人情关系为主的儒家传统文

。同时,佛教思想也嵌入到化,强调社会的相互关系与人的社会性(洪修平和陈红兵,011)2

)。在人际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赖永海,9921

关系上,道教与佛教相似,也主张济世度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因此,笃信东方宗教的企业家的谋略更多地体现为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重视与运用,反映出东方宗教主张人本位的特质。综上所述,我们推测笃信东方宗教的企业家会更偏好于关系型投资,这种行为并不违背中国宗教传统。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与笃信西方宗教的民营企业家相比,笃信东方宗教的民营企业家更倾向于关系  假设2:

型投资。

四)企业家政治身份的影响  (

  企业家追求某种政治身份已成为国内企业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无论在何种制度效率的地区,高管的政治身份对企业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企业家的政治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

,,使民营企业家的私有产权少受侵害,减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与经济资源(accio2006)F

企业家的政治身份有助于民营企业的生存和轻企业的违规处罚,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可见,

发展,进而可能会缓解企业家因企业经营所承受的身心压力。如果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会影

),那么宗教信仰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也可能会因企业家响企业投资行为(陈爽英等,0102

是否有政治身份而产生差异。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会给其带来诸多现实利益,如获取稀缺资源、减少政府侵占等。同时,与政府的紧密关系也可以减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治身份很可能会成为民营企业家笃信宗教的一种替代,那么民营企业家具有政治身份时笃信某种宗教很可能不会显著影响其投资选择与偏好。不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家对某种宗教的笃信才更可能会左右其个人行为选择,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偏好。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相对于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没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更会影响企业  假设3:

投资偏好。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营经济研全国工商联、  本文数据来源于由中央统战部、

·113·

016年第6期2

私营)企业第1究会组成的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进行的全国民营(0次抽样调查。问卷中有

关宗教信仰的数据直接来自对企业家本人的询问,更加符合“宗教信仰源于意念”之本质,从而能够更为直观地考察宗教信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样本选择过程如下:首先,被调查者必须是企业业主或主要投资者本人;然后,剔除关键变量数据缺失以及金融行业、公共行业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我们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673家。为消除异常值的影响, 

上下5%的W取样本中位数补齐,但2insorize处理。对于部分控制变量的缺失数据,009年新成立的私营企业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企业家宗教信仰】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本文构建了以下两个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

ERntExeliion+∑γontrolα+βiiCip=g

i()1

()2R&D=Reliion+∑γontrolα+βiiCig

,按照企业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将总样本进行分组,采用上述模型进行检验。  对于假设3

因变量  1.

)):选用人均业务招待费来的做法,关系型投资强度(我们借鉴CntExai等(20111E  (p)

衡量关系型投资强度,等于总业务招待费除以企业员工数量。

():选用人均研发投的做法,研发型投资强度(本文借鉴Cerulli和Potì2012)2R&D)  (

资来衡量企业研发型投资强度,等于当年研发支出除以企业员工数量。同时,采用研发投资支出的自然对数进行稳健性检验。

自变量  2.

包含RdReliion是宗教信仰的相关指标,eliion_um、eliionE和  自变量Rggg

则R否则为0。我们进eliionW三个变量。若企业家有宗教信仰,eliion_um赋值为1,Rdgg

。若企业家笃信佛教一步将宗教信仰分为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eliionE)eliionW)RRgg

或道教,则R否则为0;若企业家笃信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则eliionE赋值为1,g

否则为0。eliionW赋值为1,Rg

分组变量  3.

作为分组变量来检验假设3。借鉴已有研究和调查数C_um)Pd  本文构建政治身份(

据,本文中的企业家政治身份是指被调查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具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资格。当调查对象至少具有其中一种政治身份时,否则为0。C_um赋值为1,Pd

控制变量  4.

)获得影响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因素;借鉴罗婷等(的做法,的2ai等(2011009)  我们借鉴C

获得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因素;结合调查数据,我们还控制了企业特征因素和企业家做法,

、、个人特征因素。其中,企业特征因素包括财务杠杆(销售回报率(企业规模LRev)OS)

【企业家宗教信仰】

(、,大股东持股比例(企业家个人特征因素包括企业和企业年限(ize)iSH)irmAe)SBFgg

、、。家年龄(以及是否兼职总经理或董事长(教育背景(性别(CEGDEOAe)du)ender)ualitgy)

我们还进一步控制了行业因素的影响。变量定义见表1。同时,

表1 变量定义变量名称

关系型投资强度研发型投资强度变量符号变量定义人均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员工数量研发费用/员工数量EntExpR&D

·114·

篇六 企业家宗教信仰
关于企业家信仰基督教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企业家信仰基督教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三门峡市委统战部通知要求,我们从2015年元月27日开始,对我市企业家信仰基督教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 企业家信仰基督教现状

我们通过和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座谈了解、到企业调查等方式,共排查出信仰基督教的企业负责人5人,分别是九九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经理李秋梅(女,45 岁);华润三门峡医药有限公司灵宝营业部负责人李志瑞(男,47岁);轩瑞水上乐园洗浴中心负责人郑顺星;涧东区新灵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董文明(男,36岁);白云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白引鱼(女,48岁)。总体来看,目前我市企业家信仰基督教情况在我市人数很少,基督教信教群众中从事小型个体工商业者人数居多。上述信仰基督教的企业负责人因事务繁多,一般到我市城区的基督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未发现在企业内部宣教和推行基督教企业文化现象。

二、 基督教工商团契活动情况

我市没有成立基督教工商团契组织,信仰基督教的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信徒一样平等参加宗教活动。在宗教活动中,他们自觉接受基督教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统一组织领导,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未发现与“家庭

教会”、境外组织联系的情况。

三、 企业家信仰基督教问题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精神需求就会超越物质需求,一些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在拥有金钱和名誉的同时,开始皈依宗教。尽管企业家信教问题在我市基督教界人数很少,但这一趋势仍然不容忽视。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本着“把握尺度,适时引导,依法管理,防止狂热”的基本理念,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促适应。我市宗教界十多年来开展的“爱国、守法、致富、奉献”活动,已经成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载体,通过“科技知识进教堂”、“致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引导信教群众在满足宗教生活的同时,发展经济、勤劳致富、服务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引导宗教界牢固树立“把信徒变成企业家”的思想,而不是“把企业家变成信徒”。真正通过开展活动,汇聚宗教正能量,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上来。 二是落实政策抓管理。鉴于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针对加入基督教的企业家,我们教育基督教界发扬基督教的博爱、平等思想,一视同仁,和睦相处,不在教内搞圈子主义、团契组织,在宗教活动场所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宗教活动。

三是稳妥发展防狂热。我市基督教界在1990年落实宗

教房产结束后,保持了宗教观活动场所数量基本不增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一手抓场所规范化管理,一手抓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努力做到不人为制造宗教狂热、不扩大宗教社会影响,在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的双重框架下,积极探索宗教稳步发展、信徒适应社会、教会管理规范、执法落实到位的新路子。

2014年2月4日

篇七 企业家宗教信仰
商业与信仰:国内企业家宗教观

商业与信仰:国内企业家宗教观

文前提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在最大努力获取财富的同时,试图探寻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他们尝试将神圣的义务,有尊严的价值观,简单生活方式,与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他们的觉醒和努力,恰恰反衬出我们整个社会的异化: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商业伦理,正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中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关键一环。

礼拜五,晚上8点,上海,香港上市公司亚钢集团副董事长兼CEO符气清(Desmond Fu)的私人住宅中。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西装革履的商业人士聚集在会客厅,参与者年龄都在40岁左右,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圣经》,投影仪在墙上打出准备诵唱的耶稣赞歌。这并非什么秘密的商业会议,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查经班。

礼拜六,下午6点30分,香港。国际全备福音商人团契(FCBMFI)的地区总监陈世强(Hugo Chan)律师走进了尖沙咀的一家酒店。他和200多名教友团聚在餐桌前,没有鲍鱼龙虾,只有简单的西餐、面包和红葡萄酒。一位中年男士勇敢地站了起来,主动坦白他的灵肉挣扎,希望大家祈祷帮他渡过难关。

礼拜日,上午9点,北京,东三环外的21世纪剧院。门外已经停满了奔驰、宝马、奥迪等各色名车,剧院里的500多个座位难觅虚席。摩托罗拉(Motorola)中国区总裁时大鲲(Daniel Shi)、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的中国区总裁杨薏澔(Steven Yeo)和全场人一道安静肃立,在心中默祷。这里是北京国际基督徒团契(BICF)一个临时教堂,在它的2000多名会员中,接近一半的人在内地从事商业活动。

礼拜一,上午10点,台北。潘望博(Tony Pakins)开始了他的心灵辅导工作。这位曾被尊称为"中国咨询业第一人"的前麦肯锡资深董事、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一年多前告别了管理顾问行业。他现在的身份是摩门教台湾传道部会长,领导着200多名年轻的传教士,其中还曾包括他的长子。作为一份为期三年没有任何酬劳的义务事工,他的任期将到2006年7月结束。

根据美国《华尔街邮报》调查, 在整个大中华地区,一场寻找信仰重塑商业伦理的运动正悄悄萌芽。一部分成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精英已经开始自觉接受灵魂的洗练,甚至在商业场合也不再讳言自己的宗教归属和价值取向。如果人是PC的话,那么信仰就是我们的Windows",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汇丰银行中国区高管作了如此比喻。把他介绍给记者的某资深猎头对其第一面印象深刻:"当时我们碰巧坐在同一架飞机上,他一直翻阅着案头那本厚厚的英文书《Discipline》。我以为那是一本员工管理类书籍,拿过来一看,才知道是专门写给基督徒的。"

在过去20年中,"财富的意义何在?为了赚钱我需不需要牺牲自己的原则?什么是成功的标志?我该如何处理家庭生活?工作多少才是够?什么情况下我该裁员?"这些问题不断缠绕着象符气清、杨薏澔这样的商业人士。

“1993~1994年,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e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 香港排名前十位的富豪新鸿基地产副主席郭炳江坦言。

《圣经》有云:"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但当16世纪的宗教改革发展出上帝财富的托管者(trusteeship)职责这一概念后,商人们开始主动在信仰和商业这两个世界之间搭建桥梁。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商人们意识到自己充分受到上帝的恩宠,实实在在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外表得体,道德行为没有污点,正确使用财产,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创造财富,同时还感到这么做是在尽一种责任。"

根据美国《华尔街邮报》透露, 国际基督徒工商人员协会(CBMC),这个诞生于1930年美国经济狂飚时代的社团,是由当时芝加哥的几位商业领袖发起,它的第一次会议选在800人的剧院礼堂中,结果竟然爆满。今天这个组织已经扩展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2005年6月,它计划在北京举办国际商业领袖年会。

国际全备福音商人团契。这个1952年由美国商人Demos Shakarian创立的组织,已经散布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仅仅巴西有3万多人入会,而香港分会到目前也有超过400多会员。象富豪郭炳江、财政局长马时亨这样的名人也来参加活动。而在内地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已经开始有数十人规模的小型聚会。

但迄今为止,根据有关法律,这种商业人士宗教社团只面向港台和外籍商业人士。而在内地,除了黄光裕(天主教)、海南航空陈锋(佛教)、凤凰卫视刘长乐(佛教)等少数企业家公开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外,大多数商业人士更乐于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者政治地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今年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卫生部曾经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自杀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二十三,远超过世界平均的十万分之十三。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中,自杀的中国企业家多达1200位。

根据美国《华尔街邮报》调查, 在这个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销售了85辆宾利豪华轿车,其中19辆单价超过100万美元。宾利在中国创造了三项纪录: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宾利728的销售量全球第一。

"内地越有钱的人越骄傲,以为没有什么不能用钱摆平。那些掌握很多财富的人,如果没有信仰,对社会非常危险",国际全备福音商人团契的地区总监陈世强(Hugo Chan)律师说。他的事务所经常为来港上市的内地客户服务。

我们还能相信谁?周正毅入狱,德隆破产,健力宝成了无底黑洞。从前形象良好的企业家创维黄宏生、伊利郑俊怀成了调查对象,曾经是"海外国企一面旗帜"的中航油爆出巨亏丑闻,就连朗讯这样跨国公司的中国区高管也抵挡不住"潜规则"。

【企业家宗教信仰】

我们是否应该把一切归咎为制度缺失,还是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康德说我所敬畏的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2004年,一本名为《敬业》(Respect Calling)的小书在国内卖出了10万册。在英语的职业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与宗教有关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

"你看见过死海吗?那里离耶稣诞生的地方不远。"

【企业家宗教信仰】

"从远处看,被小山环绕,波浪起伏,非常美。但如果你走到前处,你会发现死海里面没有一个活的生物。如何没有任何新鲜的水进来,人可能就象死海一样。"对美国《华尔街邮报》(wspost.com)说这番话的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国区总裁杨薏澔8年前才开始信仰基督教,他的公司名列财富500强。

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材生过去一直把"事业一定要成功"作为人生目标。他第一份工作是在瑞典依莱克斯。1988年加入西门子,先是在德国,然后被派往泰国2年,接着又调回管理中东欧19个国家的业务。最后被派驻中国,负责中国地区移动网络设备的生产到研发到销售。1996年,当他34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第一批升到西门子高管(Top Management)团队的非欧洲人。"我当时恨不得一天48小时工作。就算在陪家人吃饭的时候,还在想业务策略,如何冲业绩好升迁"。而这时,他已经结婚六年。

一下子接手管理19个国家的业务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一开会动不动就拍桌子训斥下属。"要以我当时的性格在北京开车,每天都会打架。"他调侃道。第一次拿到大笔花红,就买了一部本田CR跑车,但他很快就觉得没劲。为了谈生意,他在东欧中国,到处跟人喝白酒,有段时间甚至以为上瘾了。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却常常惊醒,"我害怕失去这一切,我输不起",杨薏澔坦言。

他的妹妹把他拉入教堂,过了两三次后,有一天牧师讲到所罗门箴言23:4-5:"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杨心头大动,"这话就好像直接在跟我说一样。"

一个关于洛克菲勒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曾经有段时间,美国首富做生意很不顺,公司面临拆分,有一天他低头在纽约街头过马路。一个迎面过来的连脚都没有的残疾人大声喊他:"你好,先生!抬起头看看吧!多美好的阳光。"这让洛克菲勒羞愧无比,自问有钱又有手有脚,怎么还活得如此不开心。此后,洛克菲勒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大半财富做了基金会,他死的时候双手摊开,表明什么也没带走。因此赢得了举国尊重。

从此以后,杨开始放慢节奏。戒掉酒瘾。周末,他百分之百地陪伴家人。周日早上则去教堂。"我想我周末不看e-mail,这个世界也不会改变",他笑言。而每个月,他的信用卡里会自动划出一笔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两年前,他决定换一个工作环境,从上海搬来北京,从电信行业换到了楼宇自动化。"这个决定虽然看起来很冒险,但我内心很平静。""50岁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愿意去大学兼职教财务学",这是他新的人生目标。根据美国《华尔街邮报》(wspost.com) 透露,

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时大鲲用五个f来代表他的生活。第一个是family,家庭是很重要的,第二的叫faith,就是信仰,第三个叫firm,是公司,是工作,第四个是fun,第五个是future。

"五个一定要平衡。我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时大鲲称。

就在不久前,38岁的国内年轻企业家王均遥因为癌症英年早逝。除了每天工作将近18个小时以应付均瑶集团内外事务,王均瑶还兼任12个社会职务。他留给自己及家人的时间太少,以至于没有时间去逛商店或娱乐,偶尔得以带孩子去必胜客排一小时队,就觉得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每个人都必须平衡工作和生活。信仰无疑是个很大的帮助。我能接受每周工作50-60个小时,但每礼拜必须有一天让我和神,和我的家庭在一起。"博雅公关公司北京总理David Wolf(郎大卫)是一个自律的犹太教徒,在没有客户的时候,他会在办公室里戴上他的犹太小帽。

拥有六个子女的潘望博在麦肯锡时,一周顶多只有两天在家。他很高兴现在做传教士的状态。"我有机会每天晚上和家人在一起"。"在我们团契中,信仰为商人们解决最多的问题是恢复平衡,复合家庭。"陈世强律师对美国《华尔街邮报》声称。

掌管着两家年营收数十亿的上市公司的符气清曾经做过所有"男人爱做的事"。

他在17岁那年,就加入了教会。"当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没办法解决"。几个晚上睡不好后,他跑到教堂里求神帮助。"我当时的想法就跟做交易一样,只要神帮我解决难题,我就信教"。结果他如愿以偿。后来,他留学去了英国。在一个"温室般的环境"里,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80年代初,他回到香港,当时的香港跟今天的内地一样,也是一个物质主义的社会。

他开始到大陆做生意,并时常往来两地。创业非常困难,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又不会说普通话。而其他人通过"走关系"迅速成功,因为钱能通行无阻。慢慢符受不了诱惑,"我开始不管商业道德,也开始应酬,上夜总会",他的事业因此飞黄腾达。87年,30岁的他已经升为一家世界最大的欧洲钢铁集团负责中国和香港的董事总经理,开上了奔驰,住上了200平米的大房子。"但我周日还会上教堂,做点善事,就像戴着面具"。

很快,符发现物质的东西只能短暂地满足他的需求,"内心里面充满了矛盾"。他得了轻微的抑郁症,有段时间甚至要打针吃药。"人的力量很难抵制诱惑。每一次我祷告悔改,但过了不久,又故态复萌,周而复始。"他承认。

1990年的一天,他被朋友邀请去参加全备福音商人团契的餐会。他看到了一帮商人手拉手的唱歌跳舞,公开的在众人面前忏悔。"之前,我以为很多商人都跟我一样的两面,但他们不是。他们活出了信仰,这对我很有意义。" 不久,符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今天,他已经是这个商人团契中国分会的负责人之一。

这里的所有团员都是男性,互相支持超越了个人的力量。"我们会开诚布公地讨论,比如有人说接到一个很大的生意,但要给回扣才能成,我们就会提醒他这与信仰相违背,帮他祷告。"全备福音商人团契的陈世强对美国《华尔街邮报》(wspost.com)解释说。

潘望博曾经担任摩门教北京分会的会长。每周日他会组织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教徒做礼拜。这是一个相当于"主教"的角色。"每周我要抽出一个晚上和礼拜天全天来和教徒做一对一的面谈,解决问题",他承认。在潘走后,他的工作现在由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北京首席代表Robert Lewis(吕立山)接替。

曾有一个北京教友找到潘望博,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总经理,邀请潘望博为他的公司做咨询。"我告诉他,如果要请麦肯锡为你服务,我很乐意,但我要交给别的合伙人做。"潘对此的解释是,"我不要商业的关系影响到我们教会的关系"。

在一家国际律师行担任首代的简女士给记者讲了一个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的故事。

主人将要远行。走之前把仆人叫在一块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5个塔伦特(古罗马货币单位),第二个仆人2个塔伦特,第三个仆人1个塔伦特。第一个仆人拿这5个塔伦特经商并很快又多赚了5个。同样,第二个仆人也多赚了两个,只有第三个仆人把钱埋在地里。主人回来后,跟仆人们结算。头两个仆人都受到了奖励,被允许掌管更多的事情。只有最后一个仆人被骂成"又懒又蠢"。

"你看到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圣经》给了商人们最大努力追求财富的动力。新加坡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固定资产最高的人中有接近85%信仰基督教。而历数欧美哪些最成功的商人,有信仰者占据泰半。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清教浸礼会教徒,IBM创始人老沃森是新教徒,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是卫理公会信徒,GE的杰克·韦尔奇是基督徒,DELL的董事长戴尔是犹太教徒,CEO罗林斯是摩门教徒,汇丰银行CEO埃尔顿还是一个圣公会牧师。

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的: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

"我们并不拥有财富,相反我们只是财富的看管者,所以我们不能乱花。如果神认为我们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就会给我更多的财富去管理,这样我的收入也会越多。"现在开着一部普通别克车的符气清称,"上帝是我的董事长。"

潘望博大学毕业于摩门教兴办的私立杨百翰大学。"摩门教徒有很多具有强烈的企业(Entrepreneur)精神",他以管理顾问的眼光评价。摩门教的发展史已被作为经典的商业成功案例在美国的商学院传播。除学校外,摩门教会经营着银行、医院、工厂,教堂和农场是教会的不动产。摩门教还进军证券市场,是英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著名连锁超市Target的重要股东。据估算,摩门教会的资产已达到250到300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会有将近60亿美元的收入。


企业家宗教信仰相关热词搜索:宗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 宗教信仰的力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企业家宗教信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企业家宗教信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63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