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泥鳅鱼养殖视频

泥鳅鱼养殖视频

2017-06-15 10:04: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泥鳅鱼养殖视频(共6篇)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解说词: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记者:“一次这么多人。”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

篇一 泥鳅鱼养殖视频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二 泥鳅鱼养殖视频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求专业人员解答 谢谢

2011-12-10 21:5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581次

我来帮他解答

回答 共3条

2011-12-11 10:04 李全228

| 六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 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 30 %。全长5 一 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 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还是摄食人工饲料,都表现出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摄取的饵料来源广且又丰富,对泥鳅的快速生长,产量较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箱养鳅是用网质好的塑料丝网,拼接成长

方形网箱,网箱养鳅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

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易

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网箱养鳅是一

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新模式,是一项值得

推广的实用养殖新技术。

泥鳅网箱养殖的养殖要点: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

2以10--20m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0cm,网高视养殖

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武汉银丰现代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泥鳅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泥鳅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销路很广。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十多年走俏市场,年需求量10-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较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至每公斤 26-32 元。国际市场对我国的泥鳅需求订货量连年增加,尤其是韩国,日本需求量较大。目前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泥鳅养殖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泥鳅适应能力强,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节省劳力,养殖效益高。泥鳅的养殖效益肯定是每一位泥鳅养殖户最关心的。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养殖模式。现将我公司推广的常规模式养殖效益分析如下。以养殖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 :(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 :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 以28元/斤计算 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 :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 2800 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 :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 :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 , 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 出:养殖 1 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 2800 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 33600元。

(8)利 润:收入33600元 -投资 15940元 = 17660元/亩 (如一年投种苗2批 效益更高)

来人一律先免费参观“农科10号”大型孵化基地、种苗培育基地、养殖示范基地, 学习培训满意后再确定合作事宜。

一、供种价格

“农科10号”优质泥鳅品种价格表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饲养90-120天可产成品鳅 14 斤以上,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浙江省泥鳅养殖哪里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要先了解以往大多数“泥鳅养殖户”失败的二个原因是什么?

泥鳅养殖失败的二个原因:

一是人工养殖密度大,易生病大量死亡而失败,生病后,若按一般鱼类 疾病治疗,均不理想。只有使用一种生物制剂【HM净化液】才有奇效。这种【HM净化液】为初次养殖者一次成功,不走弯路提供了保障。

二是初次养殖者不了解或爱便宜,盲目引进寸片以下泥鳅小苗,因泥鳅小苗和婴儿一样太弱小,抵抗力差,经捕捞、过数、装运等折磨,下池后已所乘无几,等养了一年后再看就没有几条了,这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其中原由,有的人错误的认为是打洞跑了。以上两个问题是造成初次养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专家建议,凡准备养殖泥鳅者,一是要先把【HM净化液】找到后才能引种养殖,二是初次养殖者不要引进12cm以下小苗,最好是引进怀卵种鳅,做到

这两条即可一次成功,不走弯路!

浙江省鸿洋泥鳅专业合作社,今年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100多亩,供应各规格泥鳅苗,地址.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

13221258883(总经理)

15888939543(潘经理)

地址:浙江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

乘车路线:坐火车到义乌火车站,然后坐车到东阳,在东阳北站有到茜畴的公交车,直接跟司机说到泥鳅养殖基地下。

自驾车:在诸永高速歌山出口下,向右拐开5公里左右往磐安、湖溪方向走。(不清楚,可以问路人林头村怎么走就行)

生态套养既可以为泥鳅在炎炎夏日提供一个很好的遮阴避暑的场所,又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在生态养殖的池子里,基本上不需要换水,不用担心长期养殖而造成水质污染,水面蔬菜可以调节氨氮,对水质的净化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生态套养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养殖户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看,一亩地套养蔬菜的额外收益在5000--10000元不等

篇三 泥鳅鱼养殖视频
莲藕泥鳅套养技术

莲藕泥鳅套养技术

在莲藕田中套养泥鳅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 不仅可以增加莲藕的产量, 还能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 是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的高效办法, 同时也能促进莲藕池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莲藕的年产量在3 000公斤/亩以上, 批发价为3元/公斤, 泥鳅的产量约100 公斤/ 亩 左右, 市场价格为30元/ 公斤以上, 莲藕田套养泥鳅每年可收益10000元/ 亩以上, 其主要生产操作技术如下。

1 莲藕田的选择与修建

1. 1 莲藕田田址的选择

莲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 地势平坦, 排灌水方便, 保水性好, 能防洪防涝。

1. 2莲藕田的修建

莲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 田深控制在50~ 60cm, 水深控制在20~ 30 cm, 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 以防泥鳅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 无水泥板亦可用厚一点的塑料膜代替, 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根据莲藕田的大小, 栽种莲藕前要先在田中开挖一形、十形或 井字形的田沟, 沟的宽、深控制在30~ 40 cm, 另外, 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 0~

1. 5 m3 的水坑, 水坑要与田沟相通, 主要是为了采莲藕时不惊动泥鳅, 以及收获泥鳅上市时方便操作。

2 莲藕田的消毒

将莲藕田水深控制在10 cm 左右, 生石灰按60公斤/ 亩化浆后趁热搅拌, 全田泼洒, 也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 或强氯精5公斤 溶水后全田泼洒, 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剂。消毒5~ 7 天后进行换水, 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 以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 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3 莲藕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 如无花一号、新一号、美国雪莲三号、泰国花奇莲。可提早上市, 增加收益。

4 泥鳅的养殖

4. 1 泥鳅种苗的选择

应选择规格齐全, 体质健壮的泥鳅种苗, 对于病、残、弱的泥鳅种苗应剔除, 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损失, 影响养殖效益。

4. 2 泥鳅的放养

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是15~ 30度 , 最适水温为22~ 28 度,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进行放养。泥鳅苗放池前要用5% 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用0. 5 毫克 / 公斤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10 分钟, 可有效预防疾病。一般藕池放养密度按产成鱼200kg / 667m2 计算, 可放养3 000 ~ 4 000 尾左右的鱼苗。

4. 3 饲养管理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喜欢夜间觅食, 因此应早晚各投喂一次。养殖前期通常按鱼体重的3% ~ 4% 投喂; 中期按鱼体重的4%~ 6% 投喂; 后期可适当减少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投饵要坚持 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 并保持池水嫩绿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莲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为准, 少用化肥, 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 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 每次换水20% ~ 30%即可。

【泥鳅鱼养殖视频】

4. 4 病害防治

泥鳅抗病力很强, 极少生病。要坚持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的方针。其常见病有寄生虫病、赤鳍病、打印病等。

( 1) 寄生虫病。被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侵袭的泥鳅常浮于水面, 打转不安。其防治方法为: 0. 7毫克/ 公斤硫酸铜与硫酸亚铁( 5:2) 合剂溶水后全田均匀泼洒; 或鱼虫净( 溴氰菊酯溶液) 0. 15 ~ 0. 22毫克/ 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2) 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 呈灰白色, 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 不摄食, 直至死亡。其防治方法为: 可用1 毫克/ 公斤 的漂白粉或0. 3毫克/ 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 24 h 重复1次即可, 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或10% 的氟苯尼考粉0. 4~ 0. 8 毫克/ 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可根据病情连用2~ 3 天; 或将10% 的氟苯尼考粉按3 克/ 公斤 拌料, 混匀后投喂, 连用3~ 5 天;若将10% 氟苯尼考粉按1克拌料1 公斤混匀后投喂可进行预防。

(3) 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至, 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 并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 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同赤鳍病。

5 泥鳅的捕获

利用尼龙网进行捕鱼, 可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于凌晨后在水坑里放动物性饵料诱捕泥鳅, 一次可捕获70%~ 80%。也可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进行养殖, 提高经济效益。

篇四 泥鳅鱼养殖视频
池塘养殖泥鳅效益高

篇五 泥鳅鱼养殖视频
东北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二)

东北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二)

吉林省舒兰市金满源渔业有限公司提供

一、泥鳅

又名鳅鱼,世界上鳅属鱼类二十余种,广泛分布于中、日、朝、韩、俄及东南亚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低海拔差不多任何淡水域中都有的小型鱼类。

我国有十几种,资源丰富,除高原地区外,自南到北均有分布,其中主要的鳅属种类有三种——泥鳅(又名真泥鳅、灰泥鳅或园鳅)、大鳞副泥鳅(亦称黄板鳅、扁鳅)和中华花鳅。

野生动物仅有种,没有品种。有的种只证实其存在,不一定有开发养殖价值。

目前我国鳅科供养殖的主要种类为泥鳅、大鳞副泥鳅。因这两个泥鳅种类适应性强、种群强盛、生长较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且繁殖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饲养方法比较简单、运输方便、市场也看好。东北因气温相对低,泥鳅生长发育的时间相对短,有效积温相对要少,养殖的主要是泥鳅,南方也养泥鳅,但多以养殖大鳞副泥鳅为主。

二、养殖前景

1、泥鳅本身营养功能的特点:泥鳅是一种滋补品,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的俗语,在日、

韩等国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其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4-22.6%),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动物激素。常食泥鳅有防治疾患之作用,在我国几十种古今中药医药书中均记载泥鳅有:补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止泻、除湿、退黄、利尿、壮阳、收痔、预防乳腺癌的功能。近年来用于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现随着人们对泥鳅滋补保健价值的逐步认识,泥鳅作为食品(菜肴、下火锅、干煸及咸菜等的原料)都很受消费者欢迎,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而野生泥鳅资源却越来越少。未来泥鳅深加工项目再开发出来,泥鳅商品的缺口会更大。

2、泥鳅生态养殖的特点:生态养殖泥鳅要比养殖其他鱼类容易得多。只要有用地资源,水源充足、无污染,单排单灌/活水养鳅;二年后坚持年年用前清塘消毒,届时带水消毒调酸;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地产良种(俗话说:苗好七成收,适种是养殖获得快长和高产的保证),注重泥鳅种在获取、分类、转塘与起捕环节上少受外伤;解决好泥鳅不同发育期投喂的饲料;有防钻、越、攀逃措施。

养殖泥鳅占地面积小、用水量不大(耐低氧、可高密度养),又少发病(仅几种——外伤引发的赤皮病、不注重消毒引起的出血病、水质酸败造成的气泡病、饵料不佳促使的营养性【泥鳅鱼养殖视频】

疾病)、成活率高、繁殖力强,易于饲养,便于运输,是开发人工养殖的好项目,养殖成功的没有问题的。又是一种易形成规模、长盛不衰的养殖产业。

3、资源优势 泥鳅虽然分布广泛,但由于主要是受土地的水源因素的局限,养殖规模会受到极大限制。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被命名为“全国泥鳅之乡”)是全国最大泥鳅养殖示范基地县,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2万亩余苗,泥鳅年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70%左右(2011年出口总量的90%左右)安徽怀远。山东微山、河南范县、天津宁河、辽宁沈阳占近10%).

去年国内商品泥鳅规格的变动、价格的上涨,证明现今国内商品泥鳅的供求矛盾突出,市场容量大,求远大于宫。

黑龙江东方红有国内著名的湿地。可利用泥鳅生态养殖的水土资源丰富,这就决定了泥鳅养殖的前景非常广阔(黑龙江三江、泰康,辽宁盘锦、唐山。吉林舒兰市)。【泥鳅鱼养殖视频】

三.养殖效益

1、与种水稻比 亩(大亩)投1000入元,产值3000元,效益2000元,投入产出比1:3,但受户占有地面积的限制。

2、与养四大家鱼比 投入产出比也是1:3,但其除受难养(病害)的限制,同时又受市场需求容量的局限。

3、泥鳅养殖经济效益概算:

经养泥鳅专家测得——泥鳅属杂食性,养殖的料肉比为2

(饵料、肥水、肥泥):1。

养殖成本——用地价值补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购买鳅苗、饵料与原料、水与电费、检测用品及用药、设备与工具、交通与运费、燃料及其他等。

举例:

(1)去年虎林市金满园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独木河示范养殖测算,种苗成活率在70%,投入产出比也可达1:3,种苗成活率在90%,投入产出比也可达1:5。

(2)舒兰市某养鳅户,1.3亩(市亩)水面,去年六月初投入每斤300尾的大鳅苗200斤,九月份出商品鱼2200斤,纯利2万元,折合亩纯利1.5万。

(3)江苏连云港的核算:亩纯利平均2万元(泥鳅的生长发育期比咱们这长三分之一-50天)。

(4)四川简阳总结:人工养殖泥鳅的成活率可达60-70%。养殖成活率在20%,亩纯利2万元;养殖成活率在10%,亩纯利1.2万元;养殖成活率在5%以上就不亏损(与养林蛙比)。

四、东方红地区开发的养殖优势

1、虎林地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21.7度,年有约百余天(6-9月)的泥鳅适宜生长期;

2、此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无污染,水体的PH值适中,适宜专用开发养殖的水域面积多,且租地费用相对偏低;

3、该地原系“北大荒”、有“瓢舀鱼”之说,历史上泥

鳅资源极为丰富,现在野生泥鳅资源虽然遭到了严重地破坏,但顽强繁生下来的种群也广布各湿地稻田和浅水域中;

4、可供作为泥鳅饵料用的动、植物原料广而易取易得,成本也不算高;

5、泥鳅养殖比较省地、省工、省时、省力,当地的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和闲余的劳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6、有林业局党委大力支持与协助;有热心并致力于开发此基地建设项目的人员;有欲想借养殖泥鳅扩大经济收入的个体户;有把握在基地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下形成养殖规模。

五、泥鳅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

你鳅属温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淡水浅水域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5-30度,最佳水温25-28度。水温升至30度以上即钻入泥或草层中栖息避暑,水温下降到10度以下时开始钻入底泥中冬眠,到第二年春季水温升至14度左右时,才钻出泥外在水中活动并开始摄食。

泥鳅不仅用鳃呼吸,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故其具有较高的耐低氧能力,便于饲养、越冬,尤其是运输。

泥鳅的肠很短,只有体长的二分之一左右,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淡水浅水性鱼类(东北水层不宜超过0.8米),平时其喜栖息在浅水静水底层和腐殖质多的泥土表层,一般都是昼伏夜出,多在早、晚取食。

篇六 泥鳅鱼养殖视频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李贺密1王立营1静学军2贾文菊2(1.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15002.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服务管理站,天津301500)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目前是我国出口日本、、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饵料易得,效益较高,。2006年我们在宁河地区进行了泥鳅养殖试验,,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1.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3.7亩,池深1.5m,保水性好,池底淤泥20cm,进排水方便。

1.2池塘消毒

在放泥鳅苗种前15d,用漂白粉进行干塘消毒,每亩用量13.5kg,杀死池中的病原菌及敌害生物。

1.3施肥培水

放泥鳅前7d,进水50cm,亩施生物复合肥3kg,待水色呈茶绿色,池水透明度20cm左右时,投放泥鳅苗种。

1.4鱼种放养

5月12日放养泥鳅种,泥鳅种为本地的自然捕捞苗种。放养规格140尾/kg,数量420万尾、计790kg,放养密度30000尾/亩。放养前将泥鳅种用浓度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剔除受伤的泥鳅种,防止下塘后交叉感染引起病害。

1.5养成管理

1.5.1水质调控养殖前期水位保持在50cm左右,视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施用生物复合肥,用量按1kg/亩-2kg/亩),保持水质颜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20cm左右。养殖中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当水温超过30℃时,保持水位在80cm。如泥鳅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及时换掉一部分老水,加注新水。

1.5.2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收稿日期:2007-06-22

30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一方面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方面投喂蛋白质40%左右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因泥鳅种为天然捕捞苗种,须经10天左右驯化)。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喂时视水质、

)内投饵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适温范围(20℃~30℃

最高时可达池鱼重的10%,水温30℃以上和20℃以下,减少投饵量,雨天不投喂。

1.5.3病害防治每月用二溴海因消毒水体1次,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呈0.3g/m3,同时在饲料中按0.5%添加中药“三黄粉”,连喂3天进行疾病预防。由于预防工作到位,在整个养殖期间,泥鳅没有发生任何病害。

1.5.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泥鳅的吃食和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2

2.1结果生长情况

经过110,共收获泥鳅3602kg,平均规格29尾/kg,成活率94.1%2.2养殖生产总支出30115元。其中苗种费用7110元;饵料系数1.17,饲料费用18360元;人工、水电费2700元;承包费用1295元;其它费用650元;合计亩成本8139.2元。

【泥鳅鱼养殖视频】

泥鳅销售价格15元/kg,实现销售总产值54030元,总效益23915元;亩产值14602.7,亩效益6463.5元,投入产出比1∶1.79。

3

3.1讨论与小结防逃网设置

本试验由于没有设置防逃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效果。建议今后的泥鳅养殖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泥鳅钻逃。

3.2饵料配制【泥鳅鱼养殖视频】

养殖过程中,我们在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的同时,根据泥鳅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要求,配制出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鱼粉32%

乌贼内脏粉5%

饼粕28%

啤酒酵母7%

血粉3%

次粉13%

米糠5%

磷酸二氢钙2%

31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期

复合预混料4%

鱼油1%

试验表明投喂营养全面的泥鳅专用饵料,泥鳅抗病力强,增重快,养殖周期短。

3.3成活率高

本试验泥鳅成活率高达94.1%,与放养前用药物浸泡筛选法剔除劣质泥鳅种有直接关系。通过采取药物筛选,能充分保证下塘泥鳅质量,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3.4养殖前景

近几年,本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部分养殖池塘蓄水量小,致使养殖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泥鳅养殖要求水位60cm左右即可,到利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泥鳅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相对于养殖用水缺乏的地区,致富的新途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7月6,“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组成。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课题的共同资助。经过多年研究,该项成果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其中包括:

1.针对水产动物交配可控性差、个体难以标记等问题,创立了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精细育种模式,全同胞育种模式和群组育种模式;建立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等水产动物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

2.制定了选择指数的标准计算方法,突破了多性状复合育种的关键技术。该方法可将不同性状、不同度量单位所获得的育种值转化为相同等级的纯数,大大提高了同时选择多个性状的效率和准确性。

3.研发出“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登记(登记号:2007RS08004),实现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到系谱追溯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电子化管理;可自动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估算、育种值计算、配种方案制定等技术工作。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和技术报告,并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技术资料后认为

,该成果所建立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及配套软件“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创新性显著,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在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育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摘自32


泥鳅鱼养殖视频相关热词搜索:东北泥鳅鱼养殖 泥鳅鱼养殖密度

1、稻田养殖泥鳅鱼(共7篇)稻田泥鳅的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主要适用于连片稻田,一般不挖鱼沟和鱼溜,放养前,加高加固田埂,搞好进排水口等拦鱼设备,待水稻插秧返青后,放养鳅种,每亩放鳅种3000-4000尾。 一、稻田养泥鳅的好处:1、稻田养泥鳅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每亩稻田不但水稻可保持原产量,还可收获泥鳅70-10稻田养殖泥鳅鱼(2017-06-19)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泥鳅鱼养殖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泥鳅鱼养殖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65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