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服装创业故事

服装创业故事

2017-06-15 11:18: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服装创业故事(共7篇)皮尔卡丹:时装天才的创业故事皮尔 卡丹(1922年~),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他父亲是一个贫穷的果农。皮尔 卡丹14岁缀学,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后来他独闯巴黎。由于他的才能和苦学,不久便在巴黎时装界名声大起,以至成为许多大国要人和演艺明星的时装设计师。皮尔 卡丹的一大创举是推动了时装大众化的新潮流。他...

篇一 服装创业故事
皮尔卡丹:时装天才的创业故事

  

  皮尔.卡丹(1922年~),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他父亲是一个贫穷的果农。皮尔.卡丹14岁缀学,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后来他独闯巴黎。由于他的才能和苦学,不久便在巴黎时装界名声大起,以至成为许多大国要人和演艺明星的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的一大创举是推动了时装大众化的新潮流。他的时装和影响遍及全世界。虽然他是法国五大富豪之一,但生活简朴,一心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断追求。

  穷孩子打天下1922年7月2日,在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世间。

  老卡丹看着手中孩子,心中一时充满了忧虑与不安这已经是他的第7个孩子了,而老卡丹仅仅是以种植葡萄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他和妻子仔细地商量了一会儿,决定给这个刚出生的孩了取名叫——皮尔.卡丹。

  正是皮尔.卡丹这个名字使卡丹家族光耀世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很快就燃及了意大利。为了免受战乱之苦并谋求生计,皮尔.卡丹的双亲被迫离开了生存和繁衍生息了几辈人的葡萄家园。母亲用一块破旧的蓝被单裹着可怜的小卡丹踏上背井离乡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的漫漫旅途。

  一家人在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贝尔勉强定居下来。

  法国人瞧不起这些背井离乡的意大利人。他们觉得是这些意大利人在争夺本来就已经少得可怜的食物,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小卡丹的邻居就是这样的法国人,他们不屑与卡丹一家交往,甚至还禁止他们的孩子与小卡丹玩耍。

  七岁的时候,小卡丹设计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件裙子。一天,在草坪上嬉戏的人很多,小卡丹的目光很快便被一个衣着华丽的小女孩所吸引住。小女孩抱着一个十分漂亮的布娃娃,这是幼年的小卡丹一直渴望得到却一直都没能得到的心爱之物。对卡丹一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奢侈品。

  小卡丹迅速爬了起来,跑到小女孩身边,不停地打量着那个布娃娃。

  小女孩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小卡丹,把布娃娃扔到草地上,噘(juē)着小嘴自言自语道:“你的裙子太难看了,我讨厌你!”说完,她转身就跑走了。

  小卡丹非常高兴,他把布娃娃捡了起来,细细地端详着,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拥有一个这么昂贵的布娃娃,虽然是别人扔下的,但毕竟是属于了他自己。

  “你怎么把别人的东西拿了回来?”父亲看见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疑惑不解地问道:“我平时不是教你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小卡丹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他玩着手中的布娃娃想:我一定要使你变得更漂亮,这样,那个小姑娘就再也不会抛掉你了。

  小卡丹搬过椅子,从柜子上取下母亲的针线篮子,从里面找来碎布,一点一点地拼起来。幼时威尼斯特有的晴空已经植根在他的脑海里,他不由自主地就把这件小裙子缝成蓝底白花的样子。

  一连几天,小卡丹都抱着布娃娃来到草坪上,等待它的小主人。

  终于,他看见了,那不是她吗?怎么手里又抱了个布娃娃。小卡丹向她跑去,“喂,喂!”他喊道。

  小姑娘停住了脚步,看见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她不禁眼睛一亮,问道:“你这个布娃娃从哪里买的呢?怎么这么漂亮?”

  小卡丹道:“你还记得你昨天在这儿扔掉的那一个布娃娃吗?”

  小女孩偏着脑袋想了想说:“我昨天是扔了一个布娃娃,不过它又破又丑,一点也比不上你手里的这一个。”

  “这就是你昨天扔下的那一个。”小卡丹说。

  小女孩惊讶了:“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只不过是给它换了件裙子。”小卡丹自豪地答道。

  小女孩要过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仔细端详起来,“真是我昨天扔下的那一个,”小女孩更加惊讶,拿着这个布娃娃,小女孩一直舍不得放下来,她犹豫了一会,问道:“我可以拿我的新娃娃跟你换吗?”

  小卡丹笑了:“不用换,这个娃娃本来就是你的。”

  小女孩又说:“不,我一定要把这个新娃娃给你。你给我的娃娃换了件衣裳,我得感谢你才对。小哥哥,这个新娃娃就当是我送给你的,我以后还能和你一块玩吗?”

  “为什么不能呢?”小卡丹很绅士地吻了吻她的手。

  在小卡丹八岁的时候,老卡丹带领家人又做了一次迁徙(xǐ),只不过这次迁徙比上一次要简单容易得多,只是从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即从格勒诺贝尔迁到圣莱第昂。

  八岁了,小卡丹该上学了,但在学校里同学们对他并不是太友好。他常被同学们恶意地称作是通心粉、窝囊(nánɡ)废。小卡丹很苦恼,又是老卡丹帮助了他,他告诉小卡丹不要总是要求别人适应你,你应该努力去适应别人,在适应的过程中双方都可以得到改造。

  小卡丹照着父亲的话做了,他赢得了一帮新朋友,并且他对美的独特领悟力使他很快就从同学中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这时,家境异常艰难。为了承担起一部分家庭负担,年仅14岁的皮尔.卡丹中途缀学,到一家很小的裁缝店里去当学徒。在这家店里,皮尔.卡丹真正开始了服装设计实践。工作十分辛苦,他时常疲惫不堪,但对服装的浓厚兴趣令他忘记了一切烦心事,他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衣服,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知识。经过两年实践,皮尔.卡丹成长了起来。他从生手变成了熟手,并在服装设计方面如鱼得水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他的手艺已经超过了师傅,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新奇高雅、款式多样的舞台服装是皮尔.卡丹最偏爱的,他时不时到剧场去看歌剧,研究演员身上的服装。后来,他索性白天在裁缝店工作,晚上就到一家业余剧团当演员。他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

  小小的圣莱第昂已经容纳不了他的远大志向,他决心向巴黎进军,这座以服装和艺术著名的城市。

  第二天一早,皮尔.卡丹就上路了。上天似乎特别爱开皮尔.卡丹的玩笑,他把皮尔.卡丹阻在了巴黎之外。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巴黎战云密布,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德国人封锁了巴黎,不让陌生人自由出入。

  皮尔.卡丹不甘心就这样回圣莱第昂,他在巴黎城外逡巡不去,遭到了德国兵的刁难与诘问,还把他投进了监狱。由于他是意大利人,德国人又把他放了出来。皮尔.

  卡丹被困在了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旅馆里。他缩在被窝里,思索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难道我就这样放弃了吗?”皮尔.卡丹又上路了,他要去的是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市——维希。

  比起巴黎来,维希所受的战争创伤要好一些,正常而基本的商业活动仍然维持着。但皮尔.卡丹是真正的身无分文。在经过一家时装店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也许我该进去试一试,他对自己说。

  对着橱窗整理了虽然破旧却仍然整洁的衣裳,皮尔.

  卡丹硬着头皮闯进了这家时装店。面对着这个衣裳褴褛的家伙,老板先是惊讶,但慢慢地就转惊为喜了,他很高兴一碰上了一个令他满意的学徒。

  不出3年,皮尔.卡丹又成了该店最好的裁缝。顾客十之八九是因他上门的。

  皮尔.卡丹更加勤奋,他阅读了大量的时装书籍,在实践技能不断增长的时候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他裁出的时装品味一流。

  一天,因与店员发生了口角,皮尔.卡丹再次光临了他平素最爱来的酒吧,躲在角落里独自喝起酒来,在酒精的作用下眼前的景物迷离起来,他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能在这儿坐下吗?”一丝沙哑的声音打断了皮尔.卡丹漫无边际的思绪,他抬起头,发现是一位神态高雅的老妇人在向他问话。

  “当然可以。”皮尔.卡丹彬彬有礼地站了起来。

  寒喧几句之后,老妇人主动介绍起自己的情况来:

  “我是从巴黎来的,到这儿定居已经有十几年了。这几年我发现街上有了不少新颖的时装,我开始以为是巴黎那边传来的,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叫皮尔.卡丹的小伙子设计出来的。”

篇二 服装创业故事
凡客诚品ceo陈年:门外汉做服装

    文:李志刚

  陈年,男,原名王玮,陈年为其笔名。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VANCL创始人,是中国电子商务代表企业家。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喜欢文学,做过记者、编辑,后在卓越网负责图书事业部,进入互联网行业,其创办的凡客诚品是近年表现火暴的B2C(商家对客户)电子商务网站。

  在我面前的陈年,斜倚着椅背,椅背上搭着杰尼亚黑色暗条纹西装。他的头发像茶壶盖一样扣在宽宽的脑门上。他一笑,细小的眼睛就眯成缝。蓝色衬衫的袖子挽到齐手肘之处,衬衫是“VANCL”出品,价值一百多元。

  “我昨天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投资商会议,穿了一件我买了三年的牛津纺衬衣,那是VANCL第一批牛津纺衬衣。” 说着,他点燃一支熊猫牌香烟,摆在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有六七个烟头。2011年3月10日晚上7点30分,VANCL创始人兼CEO陈年接受了《东方企业家》的专访。

  VANCL,中文名叫凡客诚品(以下简称凡客),是陈年2007年创办的快时尚品牌。这家在互联网上售卖服装的公司,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8年销售额为1.6亿元,2009年6亿元,2010年20亿元,而2011年它的销售目标是100亿元。

  4年前,陈年尚是不折不扣的服装业门外汉。

  1990年代初,从大学中途退学的陈年怀揣着文学梦想,做了“北漂”一族。刚开始,他住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小平房里,没有固定收入。他在东家干三天,在西家干两天,有时候写东西赚点稿费,如果没人让他写,就断粮了。

  他当过《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做过《书评周刊》的主编。2000年,雷军(微博)和王树彤(微博 专栏)邀请他去卓越网负责图书事业部,后来升职为卓越网执行副总裁。2004年,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卖给美国亚马逊公司之后,陈年离开。2005年,他创办了网络游戏道具交易平台“我有网”,那是一次失败的创业。

  当2007年雷军再次找到他的时候,市面上有一家在互联网上卖男士衬衫的公司正铺天盖地打广告。这家名叫PPG的公司,正是雷军和陈年模仿的对象。当时,陈年的目标是做PPG第二。他找来原先在卓越网的老下属们,搭起了“VANCL”的班子。创业初期的七位创始人,只有来自苏州一家制衣厂的刘浩做过服装。刘浩讲面料、讲制衣,这些卖过图书和音像的高管们如听天书。“这里面水太深了,少用一根小细纱,衣服就要便宜多少钱。”凡客高级副总裁姜晓怡说,“如果卖出了这样的东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花钱收回来。”早期他们付出过这样的代价,一次收回了不合格的毛巾,还有一次收回了缩水率过大的衣服。

  当2007年陈年创办这家网站的时候,国内已经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这些品牌往往来自于温州、宁波、晋江等东南沿海一带。那些地区历来是服装加工厂集中地,为不少国际品牌做代加工。一些聪明的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从裁缝出身,从夫妻档、兄弟店做起,以“前店后厂”的模式做起自有品牌。这些家族企业发展路子也相似,砸下重金,邀请明星做代言人,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投放广告,通过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形式在中国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但是,没有人想到在网上卖衣服。对于他们来讲,互联网太神秘了,电子商务尚是雾里看花的东西。

  陈年掏出六七百万元来创业。这些钱主要来自于他在卓越网当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收益,基本掏空了他的家底。前期融资的200万美元,在网站上线后才陆续到账。

  创业初期,陈年们在北京中关村(5.10,0.00,0.00%)西屋国际商住写字楼一套14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办公。凡客副总裁王春焕刚去的时候,屋子里连办公桌都没有。邻居是一些做电脑器材批发的经销商,来来往往全是搬电脑的,非常嘈杂。“如果苹果是从车库里出来的,我们那时候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

  最开始,他们设想的是在北京木樨园布匹批发市场进货、拿到大兴一家服装厂加工。经过朋友的指点,才去了江浙一带寻找代工厂。他们在代工厂那里碰了不少壁。对方爱理不理的,搞不明白衣服到底在网上怎么卖。有能接受新思想的老板,愿意试一试,但是提出的条件很苛刻,需要凡客支付30%,甚至50%的预付款;并且,出货之后就要支付余款。

  最让姜晓怡崩溃的是,整天关在小屋子里选模特,后来她看谁都觉得丑。陈年当时也跟着去选模特,这个做过杂志主编的人,以他“有洁癖的眼光”来挑剔:这个人太老、那个人头有点凸、那个人又气质不行。

  他们跌跌撞撞地摸索着走。第一期DM杂志展示了两款衬衫、一款裤子。衬衫分带领尖扣和无领尖扣两款,各自三种颜色。因为经验不足,仅仅是叠衬衫就把姜晓怡他们折腾得够呛。公司员工不分职位高低,都来叠衬衫。他们尝试塞杂志在衣服里,太硬邦邦了;塞海绵,又鼓鼓囊囊不平整。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做出像其他品牌服装饱满漂亮的造型。他们又觉得大牌的时尚品牌模特都牵着一条狗,就去村里借狗,结果狗不配合,拿着肉包子逗。

  2011年3月3日早晨7点30分,我来到凡客旗下的物流公司如风达北京昌平配送站。站点设置在昌平区沙河一住宅小区里。这时候,大约有二十来位员工穿着背后印着“VANCL”的黑色羽绒服领取货物。他们戴着红色的摩托车头盔,腿上绑着内里带毛的皮护腿——当天气温是8℃—3℃,配送员张龙来自甘肃,褐色的面孔因为日晒风吹而发红,他自己的力帆摩托车后座载着26个印着“VANCL”logo的牛皮纸包装盒,我离开时,他正在加固绳子。

  我与一凡客员工跟随站长助理邢玉通出发,目的地是回龙观,他开着一辆自家的松花江牌小面包车。从抵达客户小区起计算,送一单货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一位30多岁的男客户问:“为什么你们有内裤,没有内衣?”邢玉通笑着说:“我们公司会马上增加新的品种。”那客户又问:“今天怎么来了三个人?”邢玉通继续笑着说:“您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我们将用最好的服务。”客户嘿嘿笑起来。

  最开始的海淀站分为海淀站、上地站;分出的海淀站又分为万柳、海淀、中关村三站;上地站又分出昌平、上地、清河三站;昌平站又将分出昌平、回龙观两站。如同细胞分裂生殖一样,从2010年5月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如风达海淀站已扩张为7个站。

  目前,如风达在全国开通了25个城市送货服务,站点已达90多个,截至3月初,如风达员工有2600多名。在如风达总经理李红义的规划里,今年年底员工人数将达到一万人。2009年年底,如风达只有一百多人。2008年的时候[

  终端消费者所接触到的凡客是这样一家公司:面带微笑、穿着干净的配送员;结实、看起来档次不错的牛皮纸包装盒;价格低廉、质量不错、看起来也时尚的衣服;30天内免费无条件退换货的服务。

  它还在不断进化:去年圆领T恤有300多款花色,今年增加到1500多款花色,以避免用户撞衫的抱怨;它在西班牙、美国、日本、韩国寻找设计师合作,试图将全球最新的流行趋势带给客户;它不断增加品类,包括跟服装不相干的体温计、煮蛋器、台灯等家居用品。

  它试图更快、更多、更high fashion时尚,试图在终端消费者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印上“VANCL”的logo。你以为陈年想打造一个网上的Zara,实际他在做一个网上的Zara+宜家。

  凡客变成了代工厂眼里的香饽饽,他们主动找上门来,愿意接受凡客严格的品质要求。凡客供应商之一、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高管黄得原说,一般公司100件如果出现5个次点(比如线头等),可以容忍。但凡客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次点,只要有任何次点它都会退货、返厂整修。“但是,凡客的量大。”

  2010年,凡客平均每天产生8万个左右订单。卖得最好的产品是价值29元的圆领T恤,总共卖出400万件。今年,他们希望这个数字达到1000万件。江阴福汇纺织去年为凡客加工了27万件圆领T恤,今年的订单是100万件。

  2007年,陈年创办凡客,定下的“雄心壮志”是2010年销售收入有两三亿元。这位前卓越网副总裁想的是,“卓越6年过亿,那VANCL3年过亿就很成功了。我真的很恍惚啊,第一年就过一亿、奔着两亿去了”。

  现在他的愿景修改为, 2015年凡客销售额达1500亿元,有1亿用户在购买凡客产品,卖出15亿甚至更多件产品,公司员工达到20万人。40万生产线工人为凡客服务。

  这个从小就不安分的人,野心勃勃。

  1969年4月,陈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他的父亲是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的母亲出身北京高干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父亲在老家已结婚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丰乐庄,并在那里生下陈年。在陈年出生25天之后,久等他父亲不归的母亲离开了丰乐庄,将他留给了他奶奶。当时,他父亲在武汉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如果私跑回家会遭到处理。陈年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一书中写道,直到19岁,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他母亲,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

  奶奶既当爹又当妈地一手拉扯大陈年。那时候孩子没奶吃,陈年奶奶弄来一只羊,煮羊奶给他喝。他长得瘦小,大脑袋支在细脖子上,晃悠悠的,好像脖子支不起脑袋一样。他和另外三个没妈的堂兄弟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每天给他们做面条、蒸馒头吃,没有白面,是黑黑的高粱面。更没有肉。在陈年小学老师张金桃的印象里,陈年经常生病发烧,总夹着一支体温计。张金桃家和陈年家是邻居,她的丈夫和陈年父亲是发小,两家人有几代交情。陈年不到一岁时,她曾去过天津看望陈年的母亲,她告诉后者:“孩子挺好的,奶奶管得挺好,你别操心了。”当时陈年母亲提起自己的儿子就掉眼泪,托张金桃带了一大堆当时最时髦的营养品炼乳回乡。陈年的小学同学畅金娟记得,老师问大家:你们最爱的人是谁?一般同学说爸爸妈妈。陈年写的是奶奶和爷爷。“那次我看他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呆。看起来很可怜,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他一个呆呆地。”

篇三 服装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懒人卖服装8个月月收入达46000元

懒人卖服装8个月月收入达46000元 自5月份开业至今已有8个月,从最初的9000多的月营业额,到11月的46000,实战演练加上前辈们的经验学习,应该说还是收获了不少。用文字把他们记录下来,一是对自己的经验的总结,二是经营中的一些疑惑也想和大家探讨。

一、找店铺

开店第一头疼的事情就是去找店铺。从萌生开店的想法开始,就一直留意店铺。我在南方的小省的省会城市里,店铺的情况无非两种:合适的铺面价格太贵,便宜的铺面又看不上。本人资金有限、经验为零,自然不敢妄下大投资。就这样拖了将近半年。将近4月底的时候,终于在犹豫中选定了店址。

属于市内最老资格的商圈,紧邻最老资格、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大楼,只不过是在这幢楼的背面,面临停车场,是进入该商厦停车场的必经的两条路径之一。人流当然也和前广场那些寸土寸金、人流乌泱泱的铺面所不能比的。这一排面临停车场的铺面是某开发商挨着该商业广场的背墙盖起来的,应属临时建筑,共有11个铺面,每个铺面36-40平米左右,店面还是比较漂亮。这个位置最令人头疼的地方是,店铺门口即是停车场的部分,也就是说门口是个停车位,周末的时候门口基本被堵住。这排店铺基本上是品牌女装、美甲店、饰品店等等。我是唯一的童装店。房东直租,进场费18000,租金6500/月,三个月一付,押金是三个月的房租也就是19500,前任店主的装修设施转让费6500,这个店铺其实也不在我预想的承受范围内。但是找铺面实在找的很疲惫,18000的进场费相比之前听的动辄3万以上的转让费要能让人接受。让我最终下定决心的是因为有一个做女装的朋友提出要和我分租那个铺面,一人一半,上述的费用将减半。我方才下定决心。就这样我的进入资金就是32000左右,加上接下铺面以后的简单装修费用,进货前的启动资金用了37000左右。 总结:

现在回想起来,找了这么多个铺面,可能还是要庆幸一下这个铺面还算是我的资金、经验承受范围内较合适的铺面。这个铺面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1.人流比前广场差远了,这里常常静悄悄。很多人不知道这里还有一排铺面,我常常要很费劲的向朋友们解释我的铺面在哪个位置。就在我经营的这八个月里,共有四家铺面撤走,其中有两家已经因转不出去(10月旺季的时候)而直接扔回给房东,另有一家开了4个月的内衣店也准备撤退扔给房东,除了紧邻商厦后门口的女装品牌店,其它几家似乎都是在挣扎中。我开始意识到严峻的形势,原来不是店店都挣钱的。难怪有前辈说服装行业看似门槛很低,其实淘汰率最高。不过在后来的经营过程中,我也认识到,生意不好,不能一味的怪地理位置不佳,还是可以有努力的空间的。2.租金偏贵。3.另一个头疼的事情是门口是个停车位,门口常常被堵住。8月份开始,这个停车场改为收费,情况才有所好转。当然,它的缺点也是优点,那就是进车场的一半以上的车辆都要经过我的门前,而这些开车人要比在前广场闲逛的人要有消费力。那就需要在橱窗和陈列上下功夫了。另一优点是,这一排铺面就我一家做童装,商厦里因为有大部分的面积用来做儿童游乐场,只有6-7个个国内品牌童装店,根据我的眼光来看,只有一个牌子的衣服入得了我的法眼。如果在货品和价格上下功夫,还是可以把一部分该商厦的客人

争取过来。当然这些总结都是事后才慢慢体会出来的,当时只是满腔热情的在折腾,似乎感觉前途一片光明,看问题也不能这样深刻的。

二、进货

这基本是一个店面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再分点小节吧。

1.货品定位。一开始我也是走了弯路,交了学费的。进货就像平时买东西一样大手大脚,很容易被推销员打动。进货很具有随意性。当时合伙人看好了日子,说26日是个良辰吉日,也就是我接下铺面的第4天,合伙人在外地进货(她还有另一家店),我只得在店里张罗装修事宜,同时还上着班,根本没有时间去外地进货。就决定在本地批发市场进一个我曾在广州考察过的牌子先铺点货。这个牌子款式是中规中矩的风格,但质量是不错的。我去那个批发商那里很大方的随意挑了将近9千的货,就匆忙开张了。到后来慢慢有空了,又开始在淘宝上淘,很随意的下订单拿货,质量参差不齐,到后来这两类货品基本都被我很辛苦的清理掉了。一开始几个月生意真是清淡,一是进入时期正好涵盖整个淡季、且新店人气不足,二是货品没特色,这个牌子我是再也不敢碰,根本不保护市场,当地低档市场都有这个牌子,价格根本做不起来。三是定位不准确,货品很杂乱,进货很具有随意性。四是进货量没把握好,进货量和销售量比例不符,很占压资金。后来到广州批发市场进货,新手第一次进入批发市场,那是怎样一个眼花缭乱,很难下手。这次拿货主要是以外贸为主。外贸单主要包括欧美单、日韩单。日韩单普遍要比欧美单贵,但是款式新潮、时尚。从尝试销售日韩单到现在以日韩单为主,店铺的定位慢慢清晰起来,在宣传过程中也直接标榜为日韩童装店,货品档次和卖价相应提高,逐步进入了正轨。趁着换季,我忍痛把夏季杂乱风格的货品全清理,就当交了学费。九月份全面上架日韩单外贸,其中又以日单为主,因韩单仿单较多,日单的质量比较可靠(这一点还是不得不佩服小日本的质量控制)。也是在九月,营业额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由上月的1万升至2万,而当时隔壁某女装品牌店只做了不到一万的业绩。到11月,正赶上我们这里刚换季,遇冷空气,当月销售4万6千。

2.进货渠道。确定了风格以后,店铺就很容易上轨了。进货也轻松很多。旺林姐说,满世界找货,不会有人照顾你的。我逛遍了所有的批发市场,基本确定了固定几家日单批发商。每次来广州,都会先去这几家批发商挑选大货,之后再悠悠闲闲去其他店铺淘点又便宜又好的欧美单,参杂在其中卖。固定批发商的好处很多,有新款会发图片给你,有好卖的款她会真诚推荐给你,要注意我用了真诚二字,并不是一味的瞎推荐。二是你会很信任他家货品的质量,不方便来广州的时候,可以通过看电子图片解决进货,这时候只需要看好款式即可,不用担心质量,又可以节省路费。一开始我是一个月去一趟广州,来回机票加上住宿费,成本800-1000.确定了风格,又固定了批发商后,飞去广州的频率就改为2-3个月去一次。成本大为降低,人也轻松了很多。连批发商到后来都称赞我气色比刚认识我的时候要好很多。三是最高境界了,旺林姐做到了极致,我只是浅尝而已,那就是赊账发货。我自己也很惊奇那家批发商会同意先发货给我,让我缓两天再汇钱给她,虽然金额也不是很大,但至少表示了一种信任,将来生意做大,进货量增加,或许合作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常常看到有新手问,在哪里进货好,推荐几家店等等问题,这真的很难回答。每个店定位不同,风格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要自己去琢磨,去尝试的。而且,三分货,七分卖,至理名言。【服装创业故事】

这一段店里营业员各个有事轮休假,我只好扑上去顶住。接着又去广州准备年前最后一批货,所以耽搁了较长时间没有更新。

这个时候备货,市场基本没什么新货了。但是在我耐心的不懈努力下还是有不少收获。很奇怪,每次都觉得自己已经把整个市场逛的非常熟悉了,可是下次去的时候总又能发现些新东西,新卖家。其实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那种淘到漂亮衣服,认识新的批发商,比逛街给自己买东西还要兴奋。

另外,12月份的销售不尽人意,只有35000左右.12月份我们这里太热,经常高温25-28度,值钱的棉衣都卖不动,加上换季时已经备足了衣服,就等春节前的采购,所以12月份回落是正常的。

再接着说进货渠道。

另一个偷懒的进货方式,是网批。常常看到很多人批判网批,我还是很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其实只要掌握一点诀窍,网批还是可以控制风险的。网批的优势,首先当然是方便,节省差旅费。其次专业的网批商图片更新很快,这一点是实体批发商所不及的,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市场新款。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一点,他们一般都能提供支付宝支付方式,我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几万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加上分期还款业务的推出,对于我这样资金量较小的店主而言,就已经是很大的支持。

再说网批的要点,首要的仍是坚持固定几家批发商,凡是和新批发商第一次打交道时一定要谨慎。网批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图片和实物的严重不符。强烈曝光下,图片一般都能拍的很漂亮。我也曾被这些美图欺骗过,交过学费的。后来再做网批就很谨慎,多看少动手,最关键的一点是:挑自己熟悉的牌子去网批,少进快补。这一点是网批安全的最关键。我对牌子是比较敏感,一般都会有意识的去翻看吊牌,慢慢就总结了主要的几个日韩品牌都有哪些特点,哪些牌子比较艳丽可爱,哪些比较酷,哪些牌子是原单,其品质足以让人放心在网上挑选款式来批发,哪些牌子是仿单要谨慎,没见过的牌子,即使款式再吸引你都要绕道。网上批发第一次进货尽量只批最少数量,拿到货后,如果品质好,再迅速补货。当然也会有一点点的误差,但是风险毕竟已经比较可控了。

进货要点总结:

1.以“款款是精品”为原则,不可因便宜而将就。

质量好,款式又漂亮的款式,价格虽高,但客人会比较容易被吸引。大众化或传统款式,不但容易遭到砍价,客人也抱着此处不卖另求别处的想法出门。

2.“能卖多少价”是比“批发成本价”更为重要的一个衡量因素。

3.市场认可了的款式和风格,要坚持,如可能,继续坚持做这个牌子。

4.做好财务管理,控制每月进货量,避免“挣的都在货里”。这一点我没控制好。总觉得老处在进货的状态。财务控制这方面有待加强。

三、定价

我的定价方式一般是:进货价X3。个别淘到便宜又好的款式,会适当提高倍率。非会员八折,VIP会员七折,会员生日当月可享受一年一次的六折。毛利率基本能控制在50%-60%左右。自制吊牌,标价全部用条形码打印。目前还未找到合适好用的进销存软件,尚未实现配备扫描枪。

因为进货挑精品,且日韩外贸本身就比较贵,店里的货算是比较贵的了。以至于常听到经过店门口的商厦营业员说:这家店衣服好贵,但是很好看。店里有客人边挑衣服边打电话给朋友:对啊,就是停车场那家,衣服很好看,价格贵贵的那家……

我自己也是做了生意以后才明白:好货不便宜。从不敢拿贵货,到现在以挑款式质量为主,再考虑价格,店里的衣服也越来越贵,但营业额也开始逐步上升,开业到现在共有将近100名会员,大部分是有车族。培养起客户群后,信心就开始增强,因为这些客户真的很让人大开眼界,这才知道有钱人真的多。曾有一个客户,孩子生日时在店里一次性买了1200元,过了一星期又来,说是忘了家里还有两个姐妹的孩子,又帮买了860元,月底,我们做促销活动,这个美女又来买了800多,还问年前会不会再有新货,还要给孩子买过年衣服。有的客人穿的很光鲜,进店后不舍得给孩子买贵衣服。有的客人穿的那真叫土,掏钱的时候可以看见钱包里厚厚一打钱。甚至有的客人连钱包都没有,拿出一黑塑料袋,里面厚厚的钱钱……

难怪这个社会里,人人都争着做有钱人的生意。人流量大的地方做便宜货,人流量有限的地方要做贵货。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停车场这个铺面,它的劣势也是它的优势,消费群体基本上是开车族,货品有特色,即使价格贵,还是能占据市场。

从开店之初,店里的规则就是不讲价。刚开始还费点口舌,说童装利薄啊,等等。后来干脆直截了当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店不讲价的。重复讲几遍。客人若真喜欢,她就会买的。若不买,没关系啊,让给其他客户买好了。有客人说贵了,出了门,我们也不挽留,他到商场里逛了逛,又回头来乖乖掏钱。久而久之,老客也都习惯了,算好价格直接掏钱。当然,一开始都是要扛住的。

还有一个小小的技巧。关于标价,刚开店时我是用的最原始那种标价纸,小小的贴在吊牌上,外贸货很多都没有吊牌,那就贴在衣服上,低档,经常掉不说,客人会说,卖这么贵啊,都是你们自己定的价格啊。后来偶然看到条形码打印软件。痛下决心添置电脑、打印机,买了标签纸,给衣服编号,打印条形码价格标签,很漂亮的贴在吊牌上。对于没有吊牌的衣服,又另外买了吊牌挂上去。这样就很漂亮很规范了。再也没有客人说:这是你自己定的价格嘛。变成另一种说法:折扣再低一点吧?当然回答还是一样的:不好意思我们不讲价的。

想起来这次去进货,找到一个韩国牌子的书包,店里人多,就在门口结算。有人经过看见书包,问我:这个拿货多少钱啊?我答:32。她惊呼:这么贵!拿回去得卖多少钱啊。我当时差点脱口而出:我卖99,共卖了10个了。之前进货45,卖了99元,现在进货32,还是要卖99元。

我是个对品质和款式都比较挑剔的人,衣服不漂亮,自己卖的也没意思。也许是因了自

己的这份不挑剔,不肯将就做便宜货,再加上一点运气,也就误打误撞的开辟了现在的消费市场。我现在进了便宜的大众款式回来,反而常常卖的慢。

关于讲价,有一次去朋友的店里玩,成人女装。客人讲价,和营业员杀的生生死死,虽然最后也成交了,我觉得真累啊。而且,人得贪欲是无穷的,今天讲少5块,下次会想会不会10块也可以少?而且可以讲价的店,客人会认为你的价不实,遇到贵的衣服就会犹豫:这么贵,会不会被宰了?这样很不利于培养顾客群的。童装利润本身就不如成人装,而且一定要靠老客一年一年的光顾,创造良好的价格氛围是培养客户群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几款这次淘到的春节款衣衣,让大家欣赏欣赏

这款标价199.00,这款的利润率其实不高,进价贵,我不敢标的狠,毕竟不是棉衣。

篇四 服装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1000例(6)】服装大佬郑传敬:二道贩子如何开创自主品牌

服装大佬郑传敬:二道贩子如何开创自主品牌

“木兰从军”是她童年的梦想;少年时随父母下乡却坚持读书不辍;青年,一脚迈入五爱市场历经20年的商海沉浮;中年她就已缔造了千万资产的传奇,成为拥有自主品牌、与国际对接的服装公司“大鳄”……她就是沈城服装界传奇人物——郑传敬,

童年梦想“木兰从军”

【服装创业故事】

“真遗憾,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仅上过6年学。”45岁的郑传敬丝毫不避讳自己的短处。 8岁那年,郑传敬随父母下乡,备受歧视,生活贫困。小时候,她就特别爱听“花木兰”、“穆桂英”等巾帼英雄的故事。“长大了我要成为当代的花木兰、穆桂英……”这种梦想从童年就进入了她的生活,并影响她的一生。

尽管由于贫困而辍学,郑传敬却不愿放弃读书,借不着书,就饿着肚子攒钱买。几十年读下来,郑传敬已经养成一天不读几页书就睡不着觉的习惯。

从“二道贩子”到老板

直到1988年,25岁的郑传敬随父母落实政策回到沈阳。没有工作,女儿又小,怎么办?她想到了“练摊儿”——最早的摊床是在太原街附近市场租的,每天凌晨两三点钟,郑传敬就要赶到五爱市场上货。

“那时,我最早的本钱只有500元,而且只是一个„二道贩子‟!”她说,对品牌一窍不通,上货时盲目跟风,啥流行上啥,好卖就行。然而,比起五爱市场,太原街市场毕竟规模小,走货量小。郑传敬说,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她正式将战场从太原街转移到五爱,成为五爱市场成千上万租摊业户中的一员。

火车座下打地铺

创业的艰辛又有谁知?每天上行,郑传敬半夜就得起来,一直忙活到下午,至少工作12个小时;创业之初为了节约开支,她去南方上货几乎全坐硬座。她说,到广州去上裤子,乘火车要几天几夜,有时为赶时间,又买不到座票,就只好在座位下铺张报纸睡觉。“一到夏天,车厢底下那个味呀……”

上世纪80年代,她相继到上海、江苏、浙江去上货,为了争取新货上市时间,她要通过快件的方式把货物发运到沈阳。有时,为了争到优先发货权,她就要和那些膀大腰圆的老爷们“比赛”百米冲刺,“拿到货运单,我经常已瘫倒在地……”

做生意最讲诚信

“做生意最要讲„诚信‟二字!”郑传敬说。从1997年4月28日起,她就进入五爱服装城了,这时她生意做得相当不错,已经有一两百家稳定的客户了。她说:“因为我有诚信度,我从来不骗客户,而且还是客户的好参谋,我告诉他们哪个货好卖你拿走,哪个货不好卖你别拿,他们把不好卖的货拿回来,我还给换好卖的。”

篇五 服装创业故事
天道酬勤!湖南小伙的服装创业故事

1 天道酬勤!湖南小伙的服装创业故事 在广东虎门有很多老板是从外来打工者起步,他(她)们的创业故事值得借鉴。我们将

虎门老板创业的故事进行梳理,旨在给那些尚在创业以及准备创业的人们以启迪。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湖南小伙在虎门的创业故事。

无知者无畏、机遇、天道酬勤,总结自己事业上获得的成功,29岁的黄炎强说出了这3个原因。

从17岁毅然离开学校帮家里经营店铺,到20岁带5万元孤身进入广州开服装批发档口,再到22岁在虎门办服装生产厂,如今29岁的黄炎强已经拥有两家工厂、一个服装厂区、近1000名员工,其注册的霓中依服装品牌也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我不懂缝纫,但是我知道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黄炎强说,想白手起家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首先是要了解自己所涉及的行业,然后就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无知者无畏 :

如果不退学,我都可能当上公务员了。黄炎强笑着说。他没有上高中,而是上了当地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用3年时间学习当警官。两年之后,黄炎强退学了,他觉得自己更适合经商。因为平时做事很有想法,家人都支持他的行动。黄炎强决定做服装,与家庭有关。离开学校后,他就帮助母亲打理布匹店,并提出买成衣可能比卖布更有市场的设想,随后他开始帮家里到广州进服装。当时觉得广州和湖南真的很不同,人们走路都快很多,而且从源头做服装肯定比批发回湖南买更有前景。黄炎强说。

1998年他带着5万元孤身来到广州。一直到2000年在虎门拥有自己的加工厂,他的经商之路都很顺利。2002年底,黄炎强决定从批发转为专卖,公司一下子从300人激增到800多人。无知者无畏吧。就觉得这是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早走肯定比晚走好。黄炎强说。

2003年,这个策略刚开始被执行,人才问题就将他难住了,除此之外,还有成本控制、销售渠道等问题。2004年和2005年,是黄炎强最艰难的时间,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努力向前走。

机遇

1998年前后,正是服装批发产业的黄金时段,黄炎强刚好在这个时候进军批发市场。一开始就很顺利,销售逐步上升,只担心货供应不上。黄炎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整体形势特别好,进入的门槛也不是很高。3年后,我积聚了第一桶金。总是受到缺货的困扰,使他萌发了开一家服装加工厂的想法,但资金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时,一个机遇摆在眼前,长期合作伙伴香港商人陈先生决定回香港发展,出售在大陆的加工厂。黄炎强知道后,和陈先生商谈此事,因为认识多年,陈先生决定把工厂卖给他,并同意

他资金可以逐步付清。

2000年,这家在龙眼的只有200多人的工厂成为了黄炎强服装事业的起点。2002年虎门镇实施百万促名牌的工程,向广大企业公开承诺,凡是在虎门投资创业,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100万元,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奖励30万元,同时还从其他各方面对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

2003年2月,黄炎强就拍板企业转型,从批发转为专卖,打响自己的品牌.

一系列动作出来后,服装组委会主动找到了黄炎强,让他的企业成为当地服装组委会的会员,当时年仅25岁的黄炎强也让虎门惊叹。

天道酬勤【服装创业故事】

在黄炎强的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是一幅字天道酬勤,这也是他这么多年事业成功的真实写照。从创业开始,挑服装、设计版样、找客户谈生意,甚至的加工都是他一个人 以前很喜欢资讯,看看别人穿什么衣服、颜色怎么搭配的。黄炎强说。 这样,没学过服装设计的他通过自己摸索、观察,确立了自己做女装针织T恤的定位,后来他批发产品所有的版式都是自己设计的。直到现在,黄炎强到一个地方出差,都会去当地人流聚集的地方观看。

1998年时,黄炎强一个人跑到虎门找厂加工自己设计的产品,打过版后又扛着版型坐大巴去广州和客户谈生意,忙的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来回,最少一天一次,坐大巴的时候还在想各种问题。很多人是生产好了直接过来验货拿货,但黄炎强不是,他在工厂监督工人做服装,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看,这也让他从实践中学到了工厂的生产管理,接手陈先生的工厂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一个合格的老板自己不必要步步都做,但是自己的产品是怎么出来的一定要懂。黄炎强说。

这么多年来从什么都不懂到学到各种知识,都是靠勤奋得来的,当朋友送给他天道酬勤这幅字时,他感触很深,决定把它挂在办公室里。

篇六 服装创业故事
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现在没人能找到可以养你一辈子的工作了。”年过五十的美国网迅公司总裁、NEA基金合伙人朱敏跟记者聊到年轻人创业的话题时,特别感慨时代的不同。 “我们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安安稳稳等分配就行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学生一毕业就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熔炉。”

上世纪70年代,朱敏在农村插队,办起了“社队企业”,就是“公社”和“大队”的企业。那时私人开店、办企业是不被鼓励的,弄不好就整出政治问题来。可是现在——

吴立杰,1980年生,2002年大学二年级时办了策划公司;2004年读大四,创办了在法国注册的品牌服装企业。【服装创业故事】

戎天祥,1982年生,中专毕业后辗转办起了服装店,联合南京城内许多家时尚行业小店,组成“25岁创业联盟”,开创小店经营新模式。

俞瑜,23岁的宁波老板,去年接手家族企业,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公司整理得红红火火。

陈志江,更为传奇,他成立了一个“一人公司”。

„„

这些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边“80年代”的年轻人做上了老板,那边还在校园的“80年代”已经把创业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10日,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过8个月层层角逐,从134支团队中选出3支,准备参加全国大赛。记者注意到,他们参赛的项目非常接近商业产品,如“全景监控摄像机”等,不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高端技术。

“在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大大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都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谁知道我们这里不会产生下一代商业领袖呢?”一个参赛的大学生很认真地说。

“国家鼓励+就业危机+社会风标”,一位社会学者这样概括“80年代”甚至更小的年轻人创业的动因。

“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出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优惠政策,而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公司似乎都是一夜之间崛起,他们的创始人也就此成为社会风标,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而年轻人自主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是政府支持的。”

观察这些年轻创业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不仅具有拼劲闯劲,也具有更高的知识修养、更宽阔的眼光。因而也能产生更多新思路、新模式、新奇迹。 当然,这是这一代创业群体令人乐观的一面。他们也面临比父辈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他们的世界更大,心更大,但是成功的几率永远是一样的。有一句话说,“100个人创业,有1个最后成功就不错了。”

从“芙蓉姐姐”一夜蹿红网络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事情速度都比原来快。但也许,创业不是。

我们记录了4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同时请了企业家、社会学者、经济学者,还有创业者日夜企盼的基金投资人,共同探讨“80年代”创业群体的现象。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建议,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年轻不怕拒绝:28次跑成第一笔业务

企业: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立杰

年龄:26岁

戴一副黑框小眼镜,平头,皮肤很白,微微有点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跟记者想象的太不一样了!我以为,这个大二开策划公司,大四成立自己品牌服装公司的人,说话总应该比常人快一拍。

高二同学的“男模”

吴立杰,2004年大学毕业,出生在温州泰顺山区。家到城里隔着好多座山,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去那个小山村,只能老远下车,等本地司机来接。

小时候少有机会去城市见大世面,家里又很穷,但是吴立杰爱上了画画。隔壁爷爷家墙上的画让他如痴如醉,一有空就在家里乱涂乱抹。高二那一年,有个学画的同学看到吴立杰老是很羡慕地盯着自己,建议他学画,就从做“男模”开始。

这个同学向吴立杰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天天画画,把成绩撂下了,他因外语两分之差没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但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吴立杰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路。

睡沙发的大学生老板

大学才读了几个月,吴立杰就找了两家服装公司做兼职。

“上大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给两家公司做兼职,不但给他们做服装设计,还学面料、进货等知识,少的时候一个月拿400元,多的时候可以拿3400多元。”

不过,这段时间也让吴立杰深深感受“为他人作嫁衣”的滋味。一个款式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块。“按这种速度,我在杭州也许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大二前,吴立杰还参加了许多国内、国际设计比赛,并在第二届CCTV脑白金杯、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上获奖。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获奖作品。

大二暑假,吴立杰自立门户,登记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策划公司。

“学校在杭州下沙,公司在中山花园,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从沙发上爬起来,走到杭州大厦附近坐328路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上完课马上赶回公司,工作到凌晨,再爬上沙发睡觉。”

刚成立的公司业务少,吴立杰回忆说,第一笔救命业务,他整整跑了28次才搞定。

为了减少开支,吴立杰每次出去谈业务都是挤公交车。“但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否则人家会看不起你。每次快到人家公司的时候,先尽可能擦去身上的臭汗。”

发展事业,由外而内

成功帮一些客户做了品牌策划、推广后,更多的公司瞄上了他。业务逐渐不成问题,他也能有选择地帮一些大牌公司做策划。“那时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大公司的运作、进货、销售、管理等。做企划其实很能偷学大公司的精华。”

通过朋友关系,2004年,吴立杰的服饰公司在法国成功注册,注册资金150万法郎。

2005年,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吴立杰给自己策划了一场巨大的招商会。他租了钱江大酒店顶楼,两天时间内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代理商展示了他们设计200多款服装。

“之前我自己跑到各地发了400多张邀请函,凡是看到那种装修豪华、代理品牌服饰的店,就进去和他们谈。招商会的模特,是直接从法国、香港请过来的。我要给人一个印象:你看到的是一个大品牌,不代理就亏了。”

现在,他的公司在全国18个省有代理,还在杭州彭埠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毕业仅2年的吴立杰,又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生产皮包的新公司,这回是在英国注册的商标。这也是他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大家不都喜欢洋品牌么!

年轻不怕失败:一人公司好办事

企业:杭州翔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志江

年龄:26岁

第一次见到陈志江,是在他位于杭州西溪软件园的办公室里。60平方米的办公室,比想象的要宽敞,好几个人在忙碌着。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显示着作为老板应有的老成和干练,面对记者热情而不失稳重。

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的小陈非常活跃,组织社团、参与扶贫支教„„大学毕业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对小陈来说也算专业对口,但骨子里的创业意识一直蠢蠢欲动。干了半年之后,小陈终于跳了出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公司。软件开发、网站建设,一切做起来得心应手。

去年年底,就在公司准备注册的时候,小陈通过熟人知道了这样一个信息:可以注册一人公司!

“本来是想拉大学里的老师一起注册的,能注册一人公司的话,我会省很多精力。”小陈最终用自己凑的50万元钱注册了这家公司。“创业初始阶段,一个人更加容易办事。”小陈说:“毕竟在创业初期,公司的经营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有很多股东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导致前功尽弃。这也是很多公司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看来,小陈对于一人公司的优势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人多力量大,我的一人公司还是得发展成多人公司的。”小陈展望未来:“公司要发展壮大,不可能由我一个人完成。实行股份制、实现上市才是我的终极目标。”事实上,据小陈介绍,已经有人开始跟他商量协议入股了。

目前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是一个耗材配送网,为杭城的一些公司配送办公用品。谈起经营状况,小陈笑着说保密。“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但还是能保持收支平衡吧。”成立这样一个网站,对于学软件的小陈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台,小陈的配送网不仅送货上门,还代理了一些品牌。不过,这个网站只是小陈暂时的吃饭家伙。“只要有风险基金加入,我就成立专门的耗材配送公司,然后再从事软件开发。”

年轻的他们很团结:建一个草根创业联盟

企业:109系列店

店主:戎天祥

年龄:24岁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戎天祥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名牌大学的辉煌履历,他也面临资金不足、人脉不够的困难。但是在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有钱有过法,没钱也有过法,只要你肯动脑筋,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戎天祥在创业过程中,联合时尚行业的许多店铺,发起并组织了“25岁创业联盟”。联盟成员把自己的客户给大家共享,用他的话来说:“服装店有100个客户,美发店有100个客户,加起来就是200个客户了。”通过这样互相提携,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

109打折店

戎天祥中专毕业后,做过印字画的技术工、礼品雕刻图案工,后来又到麦当劳餐厅当服务员,一直做到餐厅见习经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他决定辞职开店。起店名时,他想起日本有一座代表女孩的“109大厦”,而自己的顾客群正定位在17-24岁的女孩,因此取名为“109打折店”。

2003年6月18日,“109打折店”在南京著名的地下购物中心开业了。不久,他又开起了网店。喜欢交朋友的他,在网上认识了一批有同样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是银饰、手绘服饰、泥画、摄影等时尚行业的老板。

篇七 服装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

作者:目光呆滞的润土 提交日期:2005-10-22 19:06:00 访问:1819717 回复:27321

前序

在书店里、在报摊上,到处是影星自传、歌星自传、主持人自传,美国企业家自传、日本企业家自传,为什么没有中国企业家自传?中国的未来是靠中国的年青人成为影星、歌星,去跟西方强大的企业竞争?中国的年轻人看外国企业家的自传,能掌握什么?学会西餐大师的厨艺能烧出中餐的美味?

许多网友、编辑、记者来信请教,实不敢担。许多年轻人对未来十分迷茫,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是时间长短的而已。人生丰富的经历与理性的思考会使人了解人生的真谛,经历与经验是一种财富,分享前人的经验特别是创业的经历是件庆幸的事情。一直以来我就喜欢与那些成功的人士交谈,那些失败的悲剧人士更值得我去反思,一个人如有了丰富的经验就有可能成功的把握住机会,实现他人生的理想。

对于迷茫,那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其实在我24岁时侯,我也非常迷茫、困惑,经常一个人在我市第一家咖啡馆里(按现在的品位只能算快餐店)买一杯2元的咖啡,将0.5元一包的武陵游牌香烟一根接一根的抽,有两次烟抽醉了难过的快要死去。当时,我虽然有个好名声的工作,却没钱,每月只有100元的死工资,当时的个体户没有好名声却有钱。对于做官,我知道我不适合,我也不想,否则86年她们帮我介绍省委副书记的小女儿,我就不会一口拒绝。我想人活着是为什么?人不就是要快乐吗,只有让我快乐的事,并且能改变我一生的事,才是值得我去奋斗的。

我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你们喜欢搞些浪漫,我年轻的时侯也喜欢搞些浪漫,我想天天抽外烟、用防风打火机、穿漂亮的西装、开进口摩托车,然而,我口袋空空又如何有浪漫?所以心情总是那样的忧郁。

年轻时,我常想“如果李嘉诚也身无分文了,我与他有什么区别呢?”他一定会找出好的方法重新发展。其实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内含的不同,一个问题你想不通,那么换种方式去思考,你就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人在社会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适者生存就是自己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自己,因为,一个人要改变社会太难,就是光绪皇帝也没做到,社会是许多人用一段时间改变的,改变也可以是好的方向,也可能是坏的方向。从另一方面讲,了解自己简单,它只需要你理性的分析,了解社会则难,他不仅需要智慧、有时要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了解社会首先要了解人,因为社会由人组成,要了解人,人是有思想的,所以又必须了解思想,思想是历史形成的,所以要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明慧”。而真实的历史、哲理的思想对大多数国人几乎是空白,我也是经过失败后放弃了让人痴呆的文凭

学习,选择了历史、哲学等实用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是跳跃的有选择的,因为学习要为我所用,其实,大部分人学习是为了给人看的。

下面谈谈创业,创业必须具有的三大要素:经验、资金、关系(过去仅是业务关系,现在则具有更深的含义了),经验可以积累,不过付出一生的幸福获得的经验不叫经验,是悔恨。后两项要素也是所有创业者最困惑的,也是最无奈的,我也经历了数次无奈,96年,如果我有50万资金,我就是步步高电子大区域总代理,因为段永平总裁的同室学友壮图先生是我的朋友。99年,如果我有300万保证金,我就是一楼盘销售的总代理,该楼盘后被一广东人用500万保证金拿走,一年半后,他净赚1400万。不过这是发财,常人说的最多的也是发财,其实发财与事业是两个概念,发财容易事业难,如果你用发财的心理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张瑞敏、王石、李东生这些企业家了,发财可以满足私欲,贪厌的私欲是罪恶的深渊。事业则会成就人生的辉煌,事业的顶峰可能就在你眼前,可是你却无法达到,许多精英在达到他们事业的颠峰前悲剧般的牺牲,令我无限伤感,中国二十多年了,取得辉煌的同时,我们也该反思,我们还有什么不足,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我现在谈的是我们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它是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服装创业故事】

创业前的迷茫

70年代初,大家都很穷,但小朋友学习没有大的压力,所以10岁不到的我与其他小朋友无忧无虑玩的很开心,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我读了鲁迅的书,突然自己幼小的心里多了一份莫名的惆怅,闰土小时也跟自己一样快乐、聪明呀,是不是自己长大了,人到中年时也就跟他一样,双眼空洞、满脸沧桑,这种忧伤一直伴我成长。

82年高中毕业,我放弃了大学学习,因为我的父亲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家里生活水平反不如邻居中的文盲,一个月后,18岁的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经济机关(当年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侧消息,正直局长锁住抽屉中600个条子,坚决抵制招干中的不正之风),这是一份安逸的工作,非常规律的生活与工作,却象时钟的滴嗒声,在宁静的深夜里变成闰土的呐喊。

创业——服装篇

87年初,不甘自己中年将成为闰土的我与小谢、小军俩位好朋友凑了1万元,在N市有名的北极服装店拿下三节柜台卖起了服装,小谢的姨妈是上海东方皮毛厂的领导,我们从那里进了些出口式样的服装(到了上海才发现包在乘火车前就给贼划了一个大口子,所幸1万元钱跟桂圆放在一起,躲过一劫),第一个月赚了三千,三千块可是我们三人一年的工资啊。

第二个月我们进了100公斤当时最紧俏的毛线——马海毛,白天拖货,我们觉得难堪,只能夜里悄悄的用小车拖回来,拖回来发现100公斤的马海毛居然堆了一屋子,家人无法睡觉,为了赶紧出货,我们决定加价10%批发出去,来进货的小贩好心的建议我们用蒸气将马海毛打湿以增加重量,我们没有这样做。后来,马海毛卖完了,发现这笔生意基本不赚钱,原来,小贩买时是几斤的买,每次要我们秤翘一些,结果,几十笔翘秤的马海毛批出去了,却把10%的利润也翘进去了,大家白忙了一场。

一天,我们看见一辆集装箱卡车在XX服装厂装一批西装,那轻薄的西装十分漂亮,再一问,全是出口的,而且全是外国人的尺寸。

晚上,几个人坐在小军家二楼平台上聊天,现在的个体户非常多,衣服的款式变的也快,我们怎么才能找出新的利润点呢?不如我们自己做西装吧。这个想法一讲,几个人自己也下了一跳。

当时,城里的领导只有出国时凭介绍信才能到李XX服装店定做西装,做西装的这些老师傅许多是旧上海的名师,那个老罗师傅就经常向我们炫耀他什么时候又到某某领导家去量衣服了,不过,我们看他做的服装从面料到里衬都已过时,做出来的西装穿在身上又重又呆板,就这样的款式通常也要顾客等半年以上。

【服装创业故事】

再看看,当时高级百货商场卖的高级西装分为两种,日本款式和英国款式。日本式的品牌有“罗马”“顺美”,它的特点是贴身瘦腰、窄袖子,服装上衣两边开叉。英国式的品牌有“金利来”,它的特点是气派、飘逸,服装上衣中间开叉。

我们对当时的国内市场做了分析,对于刚刚开始追求服装穿着打扮的中国人,最少500元一套的西装,将要花去他们半年的薪水,所以多数人老百姓没钱购买,那么我们就想“年轻人结婚一定会买、领导出国考察一定会买的”。为什么他们不买呢?原来,日式的贴身,中国人穿上就无法做事,脱了西装,里面又是破衬裳,脱衣又冷,加上上衣两边开叉给人感觉象小流氓。英式的西装则气派、飘逸,老百姓不敢穿,怕同事嘲笑自己冒充归国华侨,穿中间开叉的西装,同事肯定骂自己不正经,而且,西装要敞胸露怀,可能要被领导批评。

我们就找来两位年轻的服装设计师,告诉他们:“帮我们按中国人的体形设计出宽松的双排扣西装。日本款式西装只所以两边开叉,是因为日本人每天要不停的鞠躬,两边开叉后上衣在鞠躬的时候不皱又保持臀部的美光,但是中国人不鞠躬,上衣两边不需要开叉。英式的西装是从骑士服装演变过来,为了骑马的舒适,上衣全开成高叉,所以绅士的上衣普遍是中间开叉,但是几十年的革命改造,绅士在大陆已是虚伪的代名词,况且对中国人来说又不骑马,上衣中间没有必要开叉,面料不要国际流行的毛涤,因为老百姓认为全毛的就是最贵的,所以我们选毛感十足的全羊毛瑟维呢做主料,颜色只两种:灰色、藏青色”。设计师小董说:“没见过这种怪西装”,我们说:“中国的西装必须由中国人重新设计才能被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这不是款式的问题,当人们的服装被领导作为判断你思想品德的时候,服装已上升为社会政治心态的问题啦。

随后,我们立即到无锡协新毛纺厂进了最好的、60元/米的瑟维呢面料,合计200米,委托N市XX服装厂加工,这个工厂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西服生产线,是花数百万外汇引进的,现在中国驰名服装的老板们18年前没几个看过那西服生产线的,一尘不染、宽敞明亮的车间,那些大鼻子的客商在仔细的检查每件西装,我们感到奇怪:“他们进行质量检查时总是看里面,很少看外面”。原来服装的里面如果都一丝不苟,那么服装就一定完美无暇。整个工厂的气势让我们几个小年轻惊的目瞪口呆,王厂长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告诉我们“开一次生产线最少生产5000套,你们就100套总计7000元加工费,连换版费都不够”。供销科杨科长则对我们说“你们是不是傻了,中国人没钱买的,我们全出口”。我们晚上请他们吃饭,告诉他们“你们没有事的时候,是否可以帮帮忙,我们虽然钱不多,但对时间没有要求”。

我们的真诚最终感动了他们,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他们说:“你们穿的稳重不象个体户,也没有戴着金戒指、金手链,象爆发户一样拎着大捆的现金在厂里胡喊乱叫,所以对我们有好感,所以答应帮忙”。

一个星期后,漂亮的西装出来了,我们决定把它放在五星级的JN饭店购物中心,那是全省最顶级的商场,星期四的下午当我们托熟人悄悄的往里送货时,正好被薛总经理发现,薛总严肃的批评了服装主管,“这种国产的破西装也敢来卖,把他拖走”。薛总走后,熊主管、杨科长拗不过我们的死缠,答应“可以试试,但不能在显眼的地方,以免给薛总发现。我们单件成本180元,给商场250元(经济学书上说的批发毛利是5%,我们加了30%的利润是冒着风险定的),商场他们卖300元。当时“罗马”“顺美”西装单价500元,“金利来” 西装单价900元。

第三天是星期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等消息,一个星期天下来摆在不显眼处的西装居然卖了30套,当天,在西装销售中名列第一,后来薛总也不信,亲自下来看,并且答应给我们与外国品牌一样的位置待遇。9、10、11、三个月在JN购物中心总计卖了1300套。

11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坐在ZS宾馆三楼的咖啡厅里,这里是我们每天下午喝咖啡的地方,我们谈我们的小生意下面如何发展。

1.决定要在全国每个大城市最好的商场卖我们的西装,而且不做女装只做男装,因为女装变化无常,不宜作出品牌。男装则是一百年前穿西装,现在仍然穿西装,变化较小,适宜做出品牌。人员上只招业务员、设计师,不建工厂不招工人,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资源,一旦生意不好,由于人员少成本低,就能很快的进行市场调整。

2.第二年把公司迁往深圳,这样离香港近些,可以接受国外的订单,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

3.第四年,在法国注册公司,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品牌档次。

大家在做发财梦的同时,开始了外地市场的推广。11月底我弟弟带了100套西装去太原市的五一百货大楼,结果三天全部售完。市纺织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总的儿子小吴,找到我们想跟我们干,他在纺织学校的服装设计班即将毕业,我们又委托找4个同学,待遇是月工资500元,是当时国有服装厂设计师的5倍工资收入,我们必培养自己的服装设计师。

11月底天气渐凉,我与小军去无锡协新厂进面料住在无锡美丽都大酒店,市民大都穿起了毛衣,由于酒店暖气较足,我们仅穿了件短袖T恤,在晚餐前出酒店散步。门口几个男子把我们当成华侨,要换兑换券,另有几个女孩想要我们送她们酒店舞厅的门票,当时酒店的梦幻DISO是30元一张,是无锡最好的舞厅,30元一张,就是现在也不算便宜,别人低三下四的祈求使自己顿时觉得高人一等,趾高气扬。

吃饭的时候,我俩点了几个菜、喝了两瓶青岛啤酒,由于,周围全是老外,他们很安静,我们也就静静地吃完了晚餐。

9点后,我们也去了楼上的梦幻DISO,发现刚才还文质彬彬的意大利老人、中年妇女,一个个开心的狂放的跳舞,象小孩一样的开心、快乐,他们的眼里充满了爱与快乐。我与小军互望了一下,突然感觉一阵悲哀,我们的双眼是那样的空洞、麻木。

跳舞结束后,我俩躺在床上睡不着,在老百姓梦想成为万元户时,我们已是十万元户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幸福的感觉呢?

白天中午在酒店客房,发现落地灯不亮,找来了服务员,服务员没讲话,只轻轻的伸脚一踩,灯就亮了。哦!原来还有脚踩的开关呀,可是,我们不懂。

想到前几天,我们几位穿着金利来的西裤背带、领结去上班,别人非常羡慕,自己却觉的别扭。后来,设计师告诉我们原因才知道,领结是参加晚宴、听交响乐时才能穿的,否则只有门童才会穿。在生活常识、社交礼仪方面,我们就跟白痴一样空白,拥有了金钱反而让我们出丑,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嚣张狂妄。

11月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服装质量、款式比进口的好,就是价格上不去,因为我们的牌子土,我们决定给服装取个叫“KARDEN”的商标,被有关部门告之“英文不可以注册”,我们就申请叫“卡尔顿”,又被告之不行,他们说:“年轻人做事要踏实,我看长城、XX河、X山做商标就不错”。回家后,哥几个十分郁闷。

12月,商场通知我们:“你们是用XX经营部的名义与商场合作的,现在商场只能与工厂直接合作,我们的行为被工商部门定为投机倒把”。两天后,服装被拖回来了,我们几个望着8万多元摆了一屋子的西装,低头无语的坐了一晚。

第二天,我们决定自己开工厂,在四卫头居委会找了有间30平米的空房,年租金2万,去申请时被告之:“必须要有50万注册资金、20台以上的设备、380伏的工业电”。可是这380伏的工业电增容就需8万元的现金支出,再买些不能生产西装的无用设备,再说我们也借不到50万啊。

一个星期后去XX门职业学校服装厂谈挂靠的事宜,他们的条件是交10%的管理费,我们一算没有英文商标的西服利润率最多20%,去掉工资、费用,几乎无利可图。没有品牌就没有发展的前途。

如果到农村去成立乡镇企业,那么工厂就属于农民所有,归村书记所有,这条路也走不通,我们认识的一个乡镇企业的厂长家在无锡,自己的私房盖了三层楼,在当地是个名人,他不同意跟我们合作。他讲了一句话让我们永生难忘,“兄弟啊,你们卖西装要让那么多顾客满意、要把商场总经理、服装主管搞定,你们不是做生意的料,我只做工作服、制服,我只要把一个人搞定就卖出去几千套,赚钱人还不累”。

之后,我们把西装各拿几十套回家,低价卖给小贩一些,送些亲戚朋友一些,天天抽烟喝酒无所事事,度日如年,服装业巨子的梦想被彻底击碎。

当时,我市有谢某、蒋某、方某三个最有名的服装大王。

84年谢某在市中心XX电影院旁花5万年租金,租一30平米门面卖服装,轰动全市,5万元是当时是一个干部100年的工资总收入呀,后来,国有大商场也改革引进私人进场经


服装创业故事相关热词搜索:服装创业故事大全 服装老板创业故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服装创业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服装创业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77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