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养殖新技术

2017-06-20 09:47: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鳜鱼养殖新技术(共7篇)鳜鱼的养殖技术鳜鱼指鳜属的几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鳜鱼科。鳜鱼属种比较多,有大眼鳜、翘嘴鳜、石鳜、斑鳜、暗鳜、波纹鳜等。最常见的是大眼鳜(如图3-2)和翘嘴鳜(如图3-3),它们的主要区别在眼的大小。大眼鳜眼大,占头长的1 4,因此又称睁眼鳜;翘嘴鳜眼小,占头长的1 6,因此又称细眼鳜。此外,...

篇一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的养殖技术

  鳜鱼指鳜属的几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鳜鱼科。鳜鱼属种比较多,有大眼鳜、翘嘴鳜、石鳜、斑鳜、暗鳜、波纹鳜等。最常见的是大眼鳜(如图3-2)和翘嘴鳜(如图3-3),它们的主要区别在眼的大小。大眼鳜眼大,占头长的1/4,因此又称睁眼鳜;翘嘴鳜眼小,占头长的1/6,因此又称细眼鳜。此外,翘嘴鳜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呈菱形,似鳊鱼。而大眼鳜背部不隆起,身体较长,呈梭形,似鲤鱼。由在同等条件下,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多(但两种鱼在苗种阶段内的生长速度相差无几),因此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翘嘴鳜。

  翘嘴鳜俗称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鳜鱼是著名的席上佳肴,刺少,味美,营养丰富,驰名中外,被誉为“淡水石斑冶。我国唐代诗人张志和曾经在诗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冶可见鳜鱼早为人们所喜爱。鳜鱼以往没有专门饲养,主要是由饲料问题,因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只吃活鱼虾,饵料来源较困难,但由鳜鱼乃群众之喜好,加之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因此近20年来各地都开展了鳜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

  一、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鳜鱼属底层鱼类,广泛分布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域。通常生活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等较洁净的水体中,尤以水草繁茂的河段、湖泊数量较多。冬季水温低7益时,栖息在深水处。春季水温回升后,鳜鱼逐渐游向浅水区觅食。池塘养殖中,夏、秋季鳜鱼常隐藏在池边水草下面。早春和晚秋鳜鱼在池塘边挖去浮泥形成较浅的洞穴,隐藏其中。

  2.食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当幼鱼刚孵出后不久,就能吞食其他鱼苗,因此目前南方一带常用人工繁殖的家鱼苗喂鳜鱼苗,效果很好。鳜鱼长到4~5cm时,即转为以小虾类为主要饵料,体长10cm以上时,则以食小型鱼类为主,有时同种间也相互残食。鳜鱼有一球形的胃,壁很厚,能随食量增加而膨大。鳜鱼捕鱼,系借助感觉器官逐渐游向捕获物,然后短距离猛扑而吞食。鳜鱼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野杂小鱼或家养鱼种。也可投放一些鲫鱼、罗非鱼等让其繁殖小鱼,供鳜鱼吞食。总之,选养鳜鱼,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饵料鱼,并根据饵料量来确定放养量。

  3.生长

  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可长到50~100g;第二年即可达500g,第三年达1~1.5kg。从第四年起,增长速度显著减慢。因此,人工饲养鳜鱼以2~3龄为好。目前,常采用早繁苗,当年即养到500g左右上市。

  4.繁殖习性

  鳜鱼的繁殖季节为4—8月,长江流域为5月中旬至7月初,北方较迟,广东、广西和海南省进入4月就可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0~32益,最适水温为25~28益。天然水域的鳜鱼亲鱼有集群现象,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水流的湖泊、河道入口处,是其理想的产卵场所。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活动可延续3~6小时,个别亲鱼间断产卵时间长达24小时。

  在天然水域中,雄鳜1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为15.6cm,体重80g左右;雌鱼2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在31.0cm左右,体重160~250g,性腺重20g以上。怀卵量一般为3万~60万粒之间,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而相对怀卵量与体长无明显关系。卵呈浮性,具有较大的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而在静水环境中则往往沉水底。其卵径1.2~1.4mm,受精卵孵化温度为20~32益,最适温度为25~30益,较低水温范围内(21~25益)孵化时间要长,受精卵经43~62小时胚体才能孵出。鳜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即主动摄食,因此必须及时投喂饵料,否则将互相吞食。

  二、鳜鱼人工繁殖

  1.亲鱼的采运和培育

  目前,亲鱼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冬季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来自池塘养殖。繁殖季节来临前,从天然水域捕获直接用生产的,其催产成功率很低,最好在鳜鱼越冬前捕捉,延长其强化培育时间,可提高繁殖效果。从天然水域捕捞亲鱼,可用单层尼龙刺网、三角抄网等工具。捕捞的亲鱼应逐尾进行选择,要求体质健壮、形体标准、无病无伤,尽量选用个体大、2~3龄、体重1~2kg的为好,以确保繁殖效果。若条件限制,体重在0.5kg以上的雄鱼、0.75kg以上的雌鱼亦可进行人工繁殖。

  亲鱼运输有水运和干运两种。水运方法是在车或船上设置帆布袋、桶等容器,容器内装上一半水,每只袋(桶)可运亲鱼5~10尾(视容器大小而定)。运输中应经常添换新水,防止亲鱼因缺氧死亡。如果能用胶皮氧气袋或活水车运输更好。干法运输只适用短距离运送,可用竹箩、鱼夹加湿水草包裹或用湿毛巾包裹亲鱼,途中视距离远近也应经常淋洒清水。

  无论是天然捕捞还是养殖的亲鱼,繁殖前都应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池宜用1.5~3亩的土池,水深在1.5m左右。培育期间应投喂麦穗鱼、虾、鳑鲏、鲤、鲫等鱼种,饵料鱼投放要适时、足量。每天定时冲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经40~60天的培育,即可进行配对催产。如条件允许,能结合对亲鱼池进行降水增温、注水保温、流水刺激的生态催熟办法,或利用热水资源培育亲鱼,其性腺发育会更加理想,且可提早进行繁殖。

  2.鳜鱼的性腺发育

  雌鳜一般两年性成熟,但在精养条件下,有的雌鳜1冬龄也能成熟。11月卵巢可达芋期,第二年4—5月,卵巢发育至吁期,6月底有卵巢退化现象,而大规格的雌鳜(体重在800~3000g),则到7月上旬仍可催产排卵[来源:

  3.繁殖前的准备

  人工繁殖前应检查产卵池、孵化缸、环道、水泵、管道和进水口过滤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应及时备足人工催产用激素等催产剂并留有地,消毒净化水质,防止鱼卵、鱼苗发病的药物要准备到位,并注意其有效期。

  4.人工催产

  (1)催产时间

  天然水体中的鳜鱼生殖季节,在长江流域始5月中旬(华南地区提前1个月,华北地区推迟1个月),而家鱼人工繁殖从4月下旬开始。从解决好鳜鱼苗的开口饵料鱼考虑,最好是与家鱼人工繁殖工作紧密配合进行,因此以5月上旬催产较为理想。但此时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较小,必须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必要时可提前半个月打催熟针,以促进鳜亲鱼提早性腺发育成熟。

  (2)亲鱼的选择

  供人工繁殖用的亲鱼必须性腺成熟度良好,成熟亲鱼的外观特征是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松软而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腹中下线下凹,卵巢下坠后有移动状,用手轻压腹部无退化卵流出。取卵观察,卵粒呈黄色,且卵粒大小整齐、透明;雄鱼生殖孔松弛,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后,能立即自然散开。

  (3)雌、雄鉴别

  在生殖期内雄鱼无副性征出现,在外形上与雌鱼没有明显区别,但在肛门后有一白色圆柱状小突起,在这生殖突起上,雌鱼有两个开口,生殖孔开口生殖突起的中间,泄尿孔开口生殖突起的顶端;而雄鱼的生殖孔和泄尿孔重合为泄殖孔,开口生殖突起的顶端(图3-4)。根据这一特征,全年均可鉴别鳜鱼性别。此外,鳜鱼在性成熟之后,尤其在繁殖期,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

(4)催产剂的使用

  目前常用的有鲤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等,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均能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使用剂量:一次注射,若单用PG,则雌鱼的注射量为14~16mg/kg;若混用,每千克雌鱼注射量为PG0.5~2mg加HCG500~800个国际单位;如果用LRH-A和HCG,每千克鳜鱼注射量为LRH-A50hg加HCG500国际单位,雄鱼注射量均可减半。两次注射,若使用PG,第一针剂量每千克鳜鱼为0.8~1.6mg,第二针剂量每千克雌鱼为10~15mg,雄鱼减半。若使用PG加LRH-A时,第一针剂量每千克鳜鱼用LRH-A20hg,第二针剂量每kg雌鱼用PG2.5mg加LRH-A200hg,雄鱼减半。第一次注射与第二次泞注相隔时间一般为8~10小时,水温较低时,相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对雌亲鳜性腺成熟度好的,采用一次注射法;对性腺成熟稍差的,采用两次注射法,两次注射的效果一般好一次注射。部位为体腔注射,方法同家鱼人工繁殖。另外,生产上还使用促排卵素3号(LRH-A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与PG和HCG混合使用效果很好。每千克雌鱼注射剂量为:HCG+LRH-A2,800~1000国际单位+5hg;PG+LRHA2,2~3mg+15~20hg;DOM+LRH-A2,3~5mg+3~7hg。雄鱼减半。

  (5)效应时间

  亲鱼从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产卵的时间长短,与亲鱼的成熟度、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和针距等因子有关。亲鱼成熟好的效应时间短;水温高,发情、产卵时间短;水温低、成熟度差则时间长。两次注射的效应时间(从第二次注射时算起)短一次注射。效应时间与水流也有较大关系,水流在15~20cm/s时效果好。在生产上主要是根据注射次数和水温推算亲鱼发情、产卵的时间。一次注射,水温在24~27益之间,效应时间为23~28小时;两次注射,水温在21~29益之间,效应时间为9~13小时。一般来说,注射PG比注射HCG效应时间要短1~2个小时,而注射HCG比注射LRH-A2效应时间要短些。原因是PG或HCG都直接作用性腺,而LRH-A2是先作用垂体,然后由垂体作用性腺,也就是说,LRH-A2是间接作用性腺,效应时间要长些。

  (6)发情与自然产卵

  成熟的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可将雌、雄鳜鱼配对放入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雄鱼应略多雌鱼,一般雌雄比例为11.5,亲鱼密度为2~4kg/m2。亲鱼在催产剂的激发下,加上产卵池内定时冲水的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兴奋发情的现象。初期,几尾鱼集聚紧靠在一起,并溯水游动,而后,雄鱼追逐雌鱼,并用身体剧烈摩擦雌鱼腹部,到了发情高潮时,雌鱼产卵,雄鱼射精,精卵结合成受精卵。此时,可进行集卵,即一面排水,一面不断冲水,使卵流入集卵箱内,同时陆续取出卵子移放到孵化容器内孵化。收卵工作要及时而快速,以免大量鱼卵积压池底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鱼卵收集完毕后,可捕出亲鱼回塘。

  如果没有产卵池,也可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筛绢制成的网箱内,经过一段时间,亲鱼也能自行发情、产卵。待亲鱼产完卵后将其移走,再将箱内的卵集中孵化器中孵化,此法简便易行。

  鳜鱼属分批产卵类型,大个体鳜亲鱼的产卵活动要多次重复方可结束,持续时间长达3~6个小时,自然产卵可减少产卵亲鱼的损伤和工作程序。

  (7)人工授精

  在缺少雄鱼时,使用此法较好,但需把握适宜的授精时间,否则会降低受精率。将到效应时间前,应注意产卵池中亲鱼的动态,当亲鱼开始发情、尚未达到高潮时,拉网检查。检查时应先检查雌鱼,将雌鱼腹部朝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时,捂住生殖孔,并将鱼体表的水擦干,裹上毛巾。将鱼轻轻握住,头朝上腹朝下,由上而下反复适度挤压,让卵流入干净的面盆中,同时挤入雄鱼精液,经充分搅拌后加入少量清水,再搅拌一下,静置1分钟后放入孵化缸或环道孵化。

  通常1尾雌鱼可挤卵2~3次,每次挤卵后稍停片刻再挤。为了提高受精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1尾雌鱼的卵最好用2尾雄鱼的精液使之受精。

  5.人工孵化

  (1)孵化条件

  鳜鱼卵是无黏性的半浮性卵,与家鱼卵比较,其体积小,比重大,容易沉入水底而造成窒息死亡。因此,水流、溶氧和水温是主要条件。

  水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其一能保持卵悬浮在水体中上层,不使下沉;其二是输入的新鲜水含有丰富的溶氧;其三是随水带走鱼卵排出的CO2等废气。所以保持孵化缸(环道)中水流正常至关重要。

  鳜胚胎通常要求水中溶氧在6mg/L以上,因此,要求水流比四大家鱼卵孵化时的速度要相应快些,必要时可以采取人工搅动的方法,防止鱼卵沉积。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反之则长。当水温在23~30益时,正常的孵化出膜时间为26~40小时。水温能保持在最佳范围,可以提高孵化率和缩短孵化时间。水质清新、酸碱度适中也是孵化用水的必要条件。

  另外,水体中不能含有大型蚤类、小虾、水生昆虫和蝌蚪等敌害,故孵化用水必须通过筛绢过滤,网目规格为90~100目。

  (2)日常管理

  在鳜鱼卵孵化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机电配套,防止停水。如停水,鱼卵就会下沉,堆积水底,导致底层缺氧,水质变坏,造成死亡。

  控制水流。孵化时,应有较大的水流,一般可控制在0.2m/s左右,使卵保持在中上层,脱膜期水流可适当加大,以便清除油污、卵膜等,但当鱼苗出膜后,应减小水流,防止跑鱼等。

  经常清洗筛绢,尤其是脱膜高峰期,更应防止卵膜等堵塞网孔,造成水流不.,使水质变坏。

  注意检查观察,及时用药灭菌、杀虫,防止病害的侵袭。

  以上所述是用孵化环道、孵化缸或孵化桶进行鳜鱼卵的流水人工孵化。现在由电磁式空气压缩机的普及使用,鳜鱼卵的孵化可采用静水冲气孵化。盛卵的容器可就地取材,如水缸、大木盆、大木箱、塑料盆和塑料桶等家用容器。1台空气压缩机,装上通气总管、岔管和气泡石,可供多个容器冲气孵化鳜鱼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搬动方便、用水量少、可用井水。由井水清洁,敌害生物少,因此比用地表水(江水、湖水、河水)进行流水孵化降低了用水量,还可提高10%~20%的孵化率。另外,也可使用曝气的自来水。

  三、苗种培育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鱼养殖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鳜鱼养殖的薄弱环节。原因是鳜鱼苗是以活鱼苗为开口饵料的,其苗种培育具有独特性,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如培育技术不当,就会前功尽弃。

  根据苗种的特点及我国传统的养殖方法,苗种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鱼苗培育阶段,从水花开口,经20天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cm左右的稚鱼(俗称寸片、夏花)。这个阶段鱼苗体小幼嫩,口裂小,而饵料鱼个体相对较大,摄食、吞咽困难,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敌害生物的侵袭都没有抗逆能力,极易死亡,因此本阶段是鳜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第二阶段称为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10cm以上的鱼种。

  (一)鱼苗培育

  刚出膜的苗体柔软细嫩,体长仅4mm左右。经50~5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cm,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便进入鱼苗培育阶段。目前,生产中常用流水和静水两种方式。流水育苗又分孵化缸和环道,静水育苗又分水泥池和网箱。流水育苗成活率比静水育苗高,但生长速度则比静水稍慢。因此,一般先进行流水培育,再进行静水培育。

  1.培育方式

  (1)流水培育具有水质新鲜、水体交换量大、水温均衡、温差小和溶氧丰富等优点,符合鳜鱼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目前生产单位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即将孵化缸(环道)中孵出的鳜鱼苗留在有微流水的原缸(环道)中培育。育苗初期,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1万尾/m2,随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鳜鱼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出环道。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出环道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静水培育培育鱼苗的池子一般以水泥池为好,大小一般为4m*6m*0.8m。在池底可铺置一些模拟天然水域的人工礁,为鳜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池深要求0.8m*1m。鱼苗放养之前,培育池必须彻底清理消毒,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7000尾左右,当苗长至1.5cm左右时,再移入网箱培育,效果会更好。

  目前,广大农村养鱼专业户也采用小型土池育苗,其成本较低。一般要求土池在1.5亩以内,水深0.5~1.0m,底质硬,泥少,有微流水,并配备增氧机。放养池中的鳜鱼苗,应是在孵化环道或孵化缸或孵化桶内开食并至少培育5~8天的鳜苗,此时鳜鱼苗全长1.25cm左右,其消化器官已完全具备成鱼的构造与机能。如放养规格太小,则成活率很低,有时甚至全部死亡。

  2.饵料鱼投喂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开口即食活苗,饥饿时互相蚕食。因此,准确掌握鳜鱼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是鳜鱼培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1)开食时间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水温在23.5~25益、24~26.5益、26~29益时,受精卵至鳜鱼开食时间相隔分别为112~120、105~115和90~98小时。

  (2)饵料鱼的选择。开食饵料鱼苗的大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鳜鱼摄食及成活率。生活中宜选择体形扁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鲂、鳊、鲴鱼苗为开口饵料,尤以刚出膜8小时的活苗为最佳,此时的饵料鱼易被鳜鱼整尾吞食。如果在鳜鱼开食的3~5天内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会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并因吞食不下而卡死的现象。

  (3)饵料鱼生产。由鳜鱼的口裂和饵料鱼的体高在生长中有变化,不同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才能为鳜鱼所吞食。如60时龄的鳜苗,仅能吞食60~216时龄的细鳞斜颌鲴苗;84时龄的鳜鱼苗能吞食60~216时龄的团头鲂;108时龄的鳜苗,则能吞进216时龄之前各阶段的鲴和鲂苗,同时还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而144时龄的鳜苗,则能吞进216时龄前的鲴、鲂、草鱼、丰鲤、鲤及12~216时龄的鲢和24~108时龄的鳙苗。因此,及时供给适口饵料鱼是鳜鱼培育的重要一环。

  (4)日粮。每尾鳜苗进食初期,2天内,日粮为2~3尾,进食缓慢,2~4日龄,日粮为4~5尾,15~8日龄,日粮为8~12尾;8~12日龄,日粮为10~16尾;14~15日龄,日粮为15~20尾,进食速度随鱼体长大而加快。饱食的鳜苗,腹部膨大,呈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苗身体扁平,在环道内散开觅食。据此可判断饵料鱼是否充足。

  (5)摄食方式。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鳜鱼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鱼头吐掉,有时还会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鳜鱼仔鱼鳃盖后的棘刺上,而这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寄生虫。在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不需作药物处理,过一段时间鱼头会自然脱落。

  鳜鱼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是由鳜鱼仔鱼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刚孵化出膜的仔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的活动还没开始,因此,它捕食饵料鱼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饵料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吞食的。鳜苗经7~10天培育后,全长达16mm以上时,便具有成鱼外形,虽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仔鱼就能同时依靠触觉和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发生变化,从开始吃饵料鱼尾部改为从头部开始吞食。这时就可投喂鲢、鳙的出膜鱼苗,但由鳜鱼的发育规格不整齐,仍应投喂部分团头鲂或鲴鱼鱼苗等,供小规格的鳜鱼摄食,以达到均衡生长的要求。

  3.管理

  培育期间,必须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杂,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苗培育要求相衔接,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成活率。经过20天左右的饲养,鳜苗长至2.5~3.5cm,即称夏花,进而培育鳜鱼种。

  (二)鱼种培育

  夏花鱼种比之鱼苗,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密度过高,将影响生长,亦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必须分养,然后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和网箱养殖四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鳜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的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40%左右。但由套养池放养密度低,因而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织鱼的生长速度。

篇二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养殖技术

bsp;
前面我们提到过商品鳜鱼养殖是从3厘米或更大规格的鳜鱼鱼种饲养成体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鱼。这些鳜鱼鱼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基地。购买鱼种时要尽量选择大小整齐、差异小的苗种,以便于管理、成活率高,其次要选择体型完整、颜色正常、无畸形、健康、有活力的鱼种。这里提醒初次养殖鳜鱼的农民朋友注意,选购鱼种时最好选择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放养,这样的鱼种更容易成活。
 
购进鱼种前您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当水温到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就可以放鱼种了。
 
鳜鱼苗种的运输
 
鳜鱼鱼种多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鳜鱼耗氧量高,所以装运密度应小于同规格家鱼的数量。每只氧气袋注水8~10千克,一般2~3厘米的鱼种装150~200尾,5厘米鱼种左右的装100尾。运输时间可达4~8小时,如果装运时间越长,密度应相对减小。装运大规格鳜鱼鱼种时应套两层塑料袋,避免运输途中塑料袋被鳜鱼硬棘扎破。
 
充氧、扎紧袋口后便可装车了运输了。
 
商品鳜养殖
 
放养鳜鱼可以用水泥池塘也可用传统的土质池塘。放养鱼种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一般每公顷用1200~1500千克或漂白粉5~7克,可杀灭各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以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
 
鱼种到达目的地后,先将氧气袋放入待放养的池塘内,约15分钟,目的是让鳜鱼逐渐适应池塘内的温度。鳜鱼鱼种经过长途运输,或多或少都会受一点损伤,鱼体受伤后很容易继发水霉病,所以在放养前应对所用鳜鱼进行消毒,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水温不低于10℃,浸泡10~20分钟;可有效防止鳜鱼继发感染。
 
放养鳜鱼——目前普遍推广的养殖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利用鳜鱼鱼种直接养成商品鱼的直接放养法
 
另一种是 先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放养的分布放养法。我们先来看看直接放养法。
 
直接放养法比较适合小规模养殖。在清整消毒后的池塘,每亩放养100万~150万尾刚孵化的鲮鱼等水花,培育成饵料鱼苗。
 
培育10~15天,饵料鱼苗长到1.5~2厘米,先将池塘水排去一半,再灌入新水,使池水清爽,就可以放养约3厘米规格的鳜鱼鱼种。
 
一般每公顷放养鳜鱼种13500~18000尾。直接放养法的优点是放养初期饵料鱼丰富,鳜鱼生长快、操作简便、节省池塘,但它的缺点是放养的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一般为70%~80%,对池塘中存鱼的数量难以把握。
 
对于池塘较多、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比较适宜采用分布放养法。先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培育成体长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方法与直接放养的步骤相似,先培育饵料鱼,然后放养鳜鱼种,但鳜鱼种放养的密度要比直接放养法大得多,每公顷放养规格3厘米的鳜鱼种4万~6万尾, 40天左右,大多数鳜鱼种可长成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然后将大规格鱼种按每亩600~1000尾的比例,分别放入已培育好饵料鱼的成鱼塘直至养到500克的商品鱼上市销售。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分布放养法。
 
鱼种培育
 
生产上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培养成6~15厘米或每尾50~100克的鱼种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鳜鱼的体型较小、体格较弱,因此是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我们将购买来的3厘米左右的鳜鱼鱼种按照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4500尾的比例投入池塘。注意:初期水位要浅一些,约50~70厘米为好,以利于水温提高,相对增加饵料鱼密度,以后随着水温升高、鳜鱼长大应分期加注清水。
 
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决定鳜鱼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前边我们已经了解到,每养成1尾500克左右的商品鳜鱼需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千克。那到底这么多饵料鱼应该怎样饲喂呢? 
 
我们把体重0.5克的鳜鱼夏花养到500克的商品鳜鱼,每天的投喂量应由占鳜鱼体重的70%开始,逐渐减少到10%~8%。由多渐少。
 
在鱼种培育阶段,3到10厘米的鳜鱼鱼种,每尾每日的摄食量应为3~6尾。饵料鱼的大小应占鳜鱼体长的70%左右。
 
投喂次数一般应根据水温、鳜鱼池饵料鱼密度、生长速度和溶氧量等灵活掌握。投喂间隔采取5天投喂一次为好,因为投喂饵料鱼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鳜鱼捕食。如果间隔过长,就容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增加体能消耗。
 
投喂的饵料鱼最好先进行消毒再投入鳜鱼池。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比其他鱼类要高得多。这是关系到养殖鳜鱼成败的又一个关键要素。鱼种培育阶段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寻塘一次,早晨观察鱼类活动,是否出浮头情况发生;午后查看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傍晚观察鳜鱼摄食情况是否正常。
 
由于专养池放养密度高,饵料量较大,残饵和大量的粪便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求每周注新水2次,每两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在鳜鱼池塘每亩投放1斤左右的鲢鱼20尾,让鲢鱼清洁池底的粪便,以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
 
鳜鱼对酸性水质特别敏感,当水体的PH值低于5.6时,鳜鱼就无法忍受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施放石灰水调节PH值。
 
鳜鱼对水体溶氧量要求也比较高,在每升水3毫克以上才能正常生活。因此,每个池塘还要配备增氧机,春末和夏季每天中午开机1~2个小时。凌晨2点到5点开机3小时左右,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如阴天下雨,应延长开机时间,保证溶氧量充足是提高鳜鱼鱼种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培育40天左右,当大多数鳜鱼鱼种长到5厘米以上、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时,农民朋友就可以起网将它们转入成鱼塘了,放养数量一般为每亩600~1000尾。这项工作可根据池塘情况而定,但最迟不要超过10厘米。
 
成鱼养殖
 
这时,鳜鱼的体格比以前要强壮的多,养殖成活率也相对提高,但管理上仍然不能放松!
 
贪吃的鳜鱼能吞食占自身长度70%的饵料鱼,这在其鱼苗阶段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随着鳜鱼逐渐长大,给他投喂的食物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篇三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实用养殖技术

一、大规格鳜鱼种的培育:

1.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选择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人,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1)在4月5日用生石灰清塘,在4月10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Om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2)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4月15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人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人,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

(3)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控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厘米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厘米左右。

3.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1)鳜鱼苗放人前一天,加水10厘米(如水质浓可换去1/3)。

(2)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3)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4)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5)病害防治:

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二、鳜鱼成鱼养殖:

1.鱼池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人,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1)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厘米,且每亩水面施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3)饲料鱼的培育:

①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 ②饲料鱼苗放人前一天,加清水10厘米,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人后不用立即投饵,但需天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添,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cm的鳜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cm左右。

③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人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鳜鱼的优质饵料。 ④鳜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

3.鳜鱼种的放养:

(1)放养鳜鱼种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稍为清瘦,以后水深逐步加到1.5米以上。

(2)放养密度:亩放800尾左右。

4.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①饲料鱼可选择鲮鱼、鲢鱼、鲫鱼、草鱼等。

②投饲技术:

a.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

b.池中饲料鱼数量的判断:

池中饲料鱼充足时,鳜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饲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饲料鱼不足时,鳜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则说明池叫:,饲料鱼已基本吃完。

c.饲料鱼的适口性:

适口饲料鱼的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3)水质管理:

①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喱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

②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可用明矾每亩1公斤或生石灰5--7.5kg化水后全池泼洒。

③安装增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

④备一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3—5毫升。增氧灵使用见说明。

5.鱼病防治:

(1)纤毛虫病:主要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鳃部,寄生虫类主要为车轮虫、斜管虫。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灰白色点状物,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

防治方法:早醛20ppm兑水全池泼洒。硫酸铜对斜管虫的作用不理想,对车轮虫有一定疗效。上海产鱼虫克星对斜管虫疗效显著。

【鳜鱼养殖新技术】

(2)锚头鳋病:鱼体被铁锚虫头部钻人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发炎红肿,继而组织坏死。 防治方法:

①每亩每米水深用“强效灭虫精”(北京鑫洋)或“敌鱼虫”(山西鱼虾安集团)化水全池均匀泼洒(鳜鱼对敌百虫敏感,防治鱼病时禁用晶体敌百虫)。

②饵料鱼的鱼体上寄生有锚头鳋可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然后投喂。

(3)鱼虱:鱼体表有虱样虫体附着,鳜鱼吃食量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停顿。 防治方法:同锚头鳋。

(4)指环虫:指环虫寄生在鱼类的鳃部、病鱼体质消瘦,体色发黑,在夏花及成鱼阶段均有发生,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用无锡产“杀虫王”或北京产“鱼虫煞星Ⅱ”,使用见说明。

(5)细菌性烂鳃:每亩每米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7—10天。

(6)出血病:在成鱼养殖阶段,常由饲料鱼将病原体带人,患细菌性疾病的饲料鱼被 鳜鱼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及肾脏带菌、腹水等症状。治疗方法:

①用“强氯精”0.4ppm(或用“漂粉精”、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化水全池泼洒,间隔一天重复一次。如长期用药而未换水的池,要先换水再用药,以防药害。【鳜鱼养殖新技术】

②鳜鱼专用的“鳜血宁”,每袋可加饲料12.5公斤。药饵制作方法如下:

a.用麦粉50%、菜饼50%,拌匀;

b.药饵配制法:按饲料量的65%称取一定量的水,再按饲料量加入药物,待药物溶解成药水后拌人饲料中,用手搓或用脚踩成块,一小时后投喂给鳜鱼池中的饲料鱼吃(一般要 求在下午四时左右投喂,因鳜鱼在傍晚捕食最凶,饲料鱼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鱼吞食)。 c.药饵投喂天数视鳜鱼病情,一般为5—10天。

d.注意事项:换水后用灭菌类药物消毒一次。同时,投药饵前需将饵料鱼放足,并按饵料鱼体重的6%左右投喂药饵。

篇四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的淡水养殖技术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湖北、江苏、广东和湖南等省市养殖水平、规模效益要高一些。近两年来,北京市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库区农户开始网箱养殖,养殖主要品种有大眼鳜、翘嘴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盖骨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二)生活习性

鳜鱼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中,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洞穴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也喜食扁而细长的餐条鱼。

(三)繁殖习性

鳜鱼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鱼两年达性成熟,雄鱼一年可达性成熟。成熟的亲鱼在江河、湖泊、水库中都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环境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漂流孵化。

●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性成熟的亲鱼须经过强化培育,培育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重点放在秋季和春季。强化培育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充足的饵料鱼;二是要保证良好的水质,最好定期冲水,创造微流水的环境以保证亲鱼的良好发育。特别应注意的是,在进行亲鱼培育前一定要确定好养殖对象,一般应选择翘嘴鳜亲鱼进行繁殖,以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亲鱼选择

在天然水域捕捞或池塘养殖的鳜鱼,经过人工强化培育后,无病无伤的健壮个体均可做为人工繁殖用的亲鱼。雄鱼体重要求在1~2公斤,雌鱼体重2~3公斤。雌雄鳜鱼的区别为雄鱼下颌长,越过上颌很多,体色较鲜艳,斑纹清晰,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鱼下颌短与上颌差不多长。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特征为腹部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柔软,生殖孔突出红肿,卵透明呈黄绿色。判断雄鱼是否成熟,主要是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即可证明性腺成熟良好。

(三)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季节为5~8月。注射药物有HCG、LRH-A和鱼脑垂体,混合或单独注射均可,其中以HCG1000国际单位、LRH-A50微克/公斤剂量雌鱼效果最好,雄鱼剂量减半,均用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雌雄比例为1∶1.5。在水温25℃时,【鳜鱼养殖新技术】

雌鱼约24小时左右就可发情产卵。在产卵池中有一定的流水刺激更好。

(四)人工孵化

孵化方式采用环道流水孵化。由于鳜鱼受精卵为无粘性的半浮性卵,且比家鱼卵大,所以流水孵化时流速要相应大些,防止卵的沉积。鱼卵孵化出膜的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环道流水孵化中,水温24~28℃时约需28小时,30℃时约需24小时。

●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

1.池塘培育

鱼苗池要彻底清整,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苗还可吃3~5日龄的四大家鱼苗。9~15日龄的鳜鱼苗可吃1厘米长的饵料鱼。据生产经验,培育1尾3厘米长的鳜鱼苗(夏花鱼种),前10天平均每天摄食各种鱼苗40尾,后10天平均摄食略小于自身规格的鱼苗15尾。如饵料鱼数量不足,则会导致鳜鱼苗自相残杀。因此在培育鳜鱼苗的同时,也要开展饵料鱼苗的培育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可灵活掌握投喂数量和种类,以满足鳜鱼苗的摄食为标准。

2.鱼池微流水培育

鳜鱼苗培育要求有较高的溶氧。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微流水小水泥池培育,也可利用家鱼人工繁殖中的产卵池、环道等设备,一般小池的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好,每平方米可放鳜鱼苗1000尾左右。要保证水质清新,有微流水,使水处于经常的交换状态。利用人工繁殖的环道培育鳜鱼苗,因水的交换量大,溶氧丰富,放养密度可加大至每立方米水体3~5万尾。因环道流水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操作管理方便,同时病害也少,所以用这种流水方式培育鱼苗的成活率较高。

3.网箱培育

在水质较好的水体中,可设置网箱分级培育,可提高鳜鱼苗的成活率。一般为了操作方便,可采用三级网箱培育法:一级网箱目大为50目,规格为2米×1米×1米;二级网箱目大为0.2厘米,规格为5米×1米×1米;三级网箱目大为0.5厘米,规格为10米×1米×1米。网箱布均用锦纶或维纶网片,网箱框架采用浮架式装置。放养在一级网箱的鳜鱼苗密度为每箱1~1.5万尾;饲养15天左右,体长可达1.8厘米左右,即可转入二级网箱培育,每箱可放养1000~2000尾;饲养7~10天,体长可达3厘米左右,再转入三级网箱,每箱密度为500~1000尾。再培育15天后,即可成为10厘米左右的鱼种了。网箱培育鳜鱼的关键是保持清洁的水质和足量适口的饲料鱼。

(二)成鱼养殖

1.池塘养殖

(1)鱼池鳜鱼适宜用小池塘养殖,鱼池面积一般为1~3亩,池水深1.5米左右。鳜鱼苗种入池前,要彻底清塘,常用药物为生石灰,每亩施150公斤;漂白粉用量为池水呈20毫克/升的浓度即可。一般在清塘10天后药性消失。在桶中盛池水后放进几尾鱼,如24小时无异常,则可进行放养。

(2)放养依据养殖条件的优劣和技术水平高低,一般每亩放养3.3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1000~1500尾。

(3)饵料鱼鳜鱼的天然食性是摄食活鱼,饵料鱼的来源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

购买家鱼水花密养,随时投喂;二是培育和收集野杂鱼苗,每亩养鳜池应搭配饵料鱼培育池3亩左右,可放入鲤鱼、鲫鱼或一些繁殖时间较早、繁殖量较大的野杂鱼类,繁殖大批鱼苗供鳜鱼摄食;三是为了节省鱼池,可直接在鳜鱼池中投放一些麦穗鱼、餐条鱼等小型鱼类,繁殖次数较多,可满足鳜鱼的需求。

(4)投饲把体重0.5克(体长约3厘米)的鳜鱼苗养至500克的商品鱼,需消耗饵料鱼约5000尾(约3公斤)。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天气情况及时投放饵料鱼,最好是3~5天投放一次,使池塘中的饵料鱼保持一定的密度。在饵料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投一些饵料鱼,让鳜鱼有充足的食料,吃不完的饲料鱼,在捕捞时与鳜鱼同时捕起出售。

(5)管理主要是早晚巡塘,观察鳜鱼的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

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使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每两个星期换水一次,同时在水质变浓时要及时冲水。夏季天气炎热时一定要使用增氧机增氧。为了避免水质过肥,可在水中培育一定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此外还要注意防逃防盗,进出水口都要用筛绢网布包牢,防止鱼苗随水逃走。在成鱼阶段和即将起捕之时,要派人值班,以防盗鱼事件发生。

2.网箱养殖

养殖鳜鱼的网箱面积一般以20平方米左右为好,太大了不便管理,太小了水质易变坏。网目大小为2.5~3厘米。网箱应设置在具有微流水的环境中,以水库的水质最好。放养的鳜鱼种一般在10厘米左右,放养的规格要整齐一致,不然会发生大吃小的现象。一般在4月份放养。每平方米放养15尾左右,到11月份起捕,可获得每尾重0.5公斤以上的鳜鱼。

网箱养鳜最重要的是解决好饵料鱼的问题。据北京市养殖经验,所投放的饵料鱼重量与所获鳜鱼产量的比例关系约为3∶1,就是说每投喂1.5公斤的鲜活饵料鱼,可产0.5公斤的鳜鱼。饵料鱼的种类,可因地制宜地投喂鳊、鲫、罗非鱼苗等,也可掺入少量的活蚯蚓。饵料鱼的投放应采取少吃多餐法,每天投喂3次(即早、中、晚各一次)。

网箱养鳜的密度大,一定要加强管理,要勤洗箱、勤消毒,至少每星期洗刷一次。洗箱时,先将鳜鱼转至备用网箱,彻底清除网箱中的杂物及剩饵,要刷掉网箱上的青苔,以防堵塞网眼。每月用生石灰消毒网箱一次。在管理上还应随时注意网片有无破洞,如有应及时缝补。为了预防水老鼠及其他敌害咬破网片,可在网箱外面再挂一道胶丝网,挡住敌害的通道。

●疾病及其防治

(一)水霉病

在鳜鱼繁殖过程中,如果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污物,会使鱼卵受损,从而感染上水霉菌。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

在鳜鱼的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过程中,因操作、运输不当使鱼体受伤,易发生此病,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和擦伤处,有白色絮状物。一旦患有此病,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对鳜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纱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

(2)用0.01%孔雀石绿溶液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的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

(3)勿选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下塘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磺胺药物

软膏涂抹鱼体。

(4)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者用1%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另外,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鱼体擦伤。

(二)纤毛虫病

这是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车轮虫等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头部。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白点状物,口不能合上,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该病危害性极大。

防治方法:

(1)对流水池每天用3%食盐水全池泼一次,停水3~5分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2)对流水池用1.6×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停水3~5分钟,疗效明显;静水池用0.7×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夏花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病鱼2分钟。

篇五 鳜鱼养殖新技术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2013年第1期总第361期

互动网址:http://www1

2316acorn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耍煮

■李军

鳜鱼也称翘嘴鳜、桂鱼,在北方地区也称鳌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养殖鳜鱼的难点和关键点是饵料鱼配套问题,也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鳜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具有独特性,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如养殖技术不当,就会前功尽弃。

苗养成全长1厘米的鱼苗,饲养天数为5~7天。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平方米。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鳜鱼开口,投的苗要适口。开口饵料鱼是团头鲂或鲮鱼苗,开口后投喂草鱼、鲢鱼、鲫鱼、鲤鱼、鳙鱼等鱼苗。黑龙江省白鲢的产卵期与鳜鱼基本相同,其怀卵量大,可选用鲢鱼为作鳜鱼的饵料【鳜鱼养殖新技术】

饲养天数为8~10天。放养密度为500~800尾/平方米。投喂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5~5倍。

5.水质调节与鱼病防治。培育期间始终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镜检鳜鱼苗,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饵料鱼苗人池前用浓度3%~5%的食盐水或浓度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时间为3~5分钟。

一、鱼苗培育

鱼。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5~6倍。鱼苗体长达到1厘

鱼苗培育阶段是指鱼苗开口到体长3厘米阶段,一般在鳜鱼苗种生产场家进行。

1.池塘条件。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均可,面积20~10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保持0.8~1米。水泥池注水前要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剂消毒。新水泥池需注满水3个月降低其碱性后才能使用。

2.饲养管理。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投足适口的饵料鱼苗。

第一阶段:把开口摄食的鱼

米时,再转入另一已消毒的水泥池中,转移时鱼苗要带水过数和带水运输。

第二阶段:把全长1厘米的鱼苗养成全长1.9厘米的乌仔,饲养天数为6~8天。放养密度为

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阶段是将3厘米左右夏花培育到50~100克鱼种。鳜鱼种的养殖可采取池子塘主养、套养2种,池塘主养成活率较高,一般70%~90%;套养成活率较低,一般20%~40%。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与放养。池塘面积3~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深1.5米,池底平整,水质

【鳜鱼养殖新技术】

500~2000尾/平方米。投喂的

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6~8倍。当长到1.9厘米的乌仔时,再转入另一已消毒的水泥池中。

第三阶段:把全长1.9厘米的乌仔养成全长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

}。2

万方数据

2013年第1期总第361期

互动网址:http://www.12316a.com

清新,排灌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2000~4000尾。

2.饵料鱼的解决方法。原池培育:这种方法可解决初期的饵料鱼。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入草鱼、鲢鱼、鲂鱼等鱼苗,

饵料鱼以3天投一次为好,因为投放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鳜鱼捕食。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

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

2.鱼种放养。春季每亩放养规格50~100克的鳜鱼种500~800尾。春季或前一年的秋季,江河可收购到野生鳜鱼种,这

样的鱼种在北方地区也称“鳌花

包”。至秋季出池,鳜鱼出池规格可达400~500克,出池产量可达

每亩200~300千克,鳜鱼成活率

一般可达90%以上。

鳜鱼种放养前,放养一些活的小型野杂鱼类,野杂鱼类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其规格不超过鳜鱼种体长的60%。6月中旬以后,3~5天喂一次活饵料鱼,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30%~59%,保持池内饵料鱼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饵料鱼既可专池培育,也可从湖泊、水库捕捞,也可同时采取以上2种方法相结合。

鳜鱼种人池后,每隔5~7天加注一次新水,到6月份水深达到1.5~2米,以后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夏季坚持每天中午开增氧机,每天开机1~2小时,保持水中溶氧4毫克/升以上。

米。调节pH值,鳜鱼对酸性水质

十分敏感,每隔一段时间施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此外。还要配备增氧机,鳜鱼不耐低氧,天气闷热时,坚持开增氧机。

4.鳜鱼种的并池越冬。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ooC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要注意带水操作,避免鳜鱼缺氧和相互扎伤,拉网前半个

每平方米放养3∞~500尾,肥水

发塘,并每天泼洒豆浆,当饵料鱼规格长到1.5厘米左右时,正好做为鳜鱼夏花下塘的适口饵料。

配备饵料鱼培育池:以1:2~3配备饵料鱼池。放养鲫鱼、鲂鱼、鲢鱼、草鱼等种类的夏花,密度为5万尾/亩。然后以分期拉网、少量多次为原则,保证鳜鱼饲养后有充足的饵料,又使饵料鱼后其生长良好。

培育小规格的家鱼鱼种:有计划加大家鱼种培育池放养密度,在不同时期分批捕小留大,取出一定数量的小规格鱼种喂鳜鱼,从而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

捕捞野杂鱼:如在湖泊、水库等捕捞野杂鱼方便的地方,可采用此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收获鳜鱼,提高养殖效益。

5.饵料鱼的投喂方法。饵料要求:作为鳜鱼的饵料,一要求鲜活,因为鳜鱼不食死鱼:二要适口,饵料鱼苗的体长为鳜鱼种体长的50%~60%:三要无硬刺,如黄颡鱼、鲶鱼等:四要保证及时供应,特别是饲养初期。

按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确定投喂量。一般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前,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8~10尾饵料鱼苗。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上时,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4~5尾饵料鱼苗。

月应控制池塘中饵科鱼的数量。越

冬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并投放一定数量的饵科鱼。北方高寒地区冰封期较长,谨防越冬池缺氧。

(二)池塘套养

选择野杂鱼丰富的亲鱼池或成鱼池套养,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50~100尾。鳜鱼种出池规格50~100克。夏季要采取措施保持池水有较高溶氧,以免鳜鱼浮头死亡。另外,鳜鱼对药物敏感,用药时要慎重,特别是一些杀虫剂。

(二)池塘套养

选择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鳜鱼。具体放养量可根据池中野杂鱼的多少而确定放养量,每亩水面放养规格3~4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

三.成鱼养殖

鳜鱼成鱼养殖是将50~1∞

克的鳜鱼种养至规格400~500克的成鱼,可采取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方法。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池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2米以上。鱼种放养前1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注水O.8~1米深。池塘配备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

20~30尾,或规格50克左右的1龄鳜鱼种5~10尾。到秋季出池,每亩可产规格300~500克的鳜鱼2.5~3.5千克。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注意3点:一是严格控制套养池内主养鱼的规格;二是鳜鱼对药物较为敏感,用药种类及药量要精确:三是水质清新,不宜过肥,避免低氧。(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54500)

万方数据

73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军

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154500

农村养殖技术

JOURNAL OF RURALANIMAL-PRODUCTION TECHNOLOGY2012(1)

本文链接:

篇六 鳜鱼养殖新技术
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

篇七 鳜鱼养殖新技术
鳜鱼套养技术浅谈


鳜鱼养殖新技术相关热词搜索:鳜鱼养殖技术书籍 大水面鳜鱼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鳜鱼养殖新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鳜鱼养殖新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55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