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种植密度

2017-06-20 10:13: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豇豆种植密度(共7篇)豇豆的栽培技术[农广天地]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又叫豆角、带豆等,是我国广大地区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之一。本期节目介绍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俗称长豆角,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对蔬菜的周年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豇豆性喜温暖,耐热性强,不耐低温,易受...

篇一 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的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又叫豆角、带豆等,是我国广大地区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之一。本期节目介绍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俗称长豆角,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对蔬菜的周年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豇豆性喜温暖,耐热性强,不耐低温,易受霜冻,在全国各地主要以春大棚及春、夏、秋季露地栽培为主。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豇豆的栽培技术

  一、豇豆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或砂质壤土的田地种植。于7月中旬播种,在播种季节上宜早不宜迟,以争取有较长的适宜生长季节。豇豆的根群分布在15-18厘米土层中,主根深,吸肥和耐旱力强,但根瘤不发达,因此,必须深耕且多施基肥,整地时每亩施有机肥2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豇豆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的水过多而 出芽过早、过快。而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徒长或死苗,因此播种 应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 2-3 天内不要淋水,种子出 苗时适量淋水,以调节田间小气候。 

  二、豇豆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 一般采用密植法,但早春低温时有条件的可采取大棚中小拱棚内育苗,移植的方法,播种后 8-10 天后第一对真叶展开时要及时定植亦可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畦面以增加地温。合理密植:亩用种量 1.25-1.58kg,行距 50-60cm,株距 12-15cm,双行植,每穴播 2 两粒种子,大概每亩 2500-3000 穴, 亩产 1500-2000kg。 

  三、豇豆肥水管理。

  豇豆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水要求不高,如肥水过多,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导致开花结荚节位升高,花序数目减少,会形成中下部空蔓,因此生长前期宜控制肥水,抑制生长;当植株开花结荚后要增加肥水供应,促多结荚,结荚盛期开始重施追肥。前期应控制浇水,当第1花序坐果,其后几节花序出现时,浇足头水,待中下部豆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后,再复二水;以后土壤稍干就应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四、豇豆合理整枝。蔓生豇豆的主蔓长可达2-3米,合理整枝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其多坐果。 

  具体方法是:⑴除底芽: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⑵侧枝及时早摘心。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则对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枝结果。⑶打顶尖。主蔓长到2-3米时要打顶摘心,以控制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养分消耗,同时可方便果荚采收。 

  五、豇豆防治病虫害。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叶霉病、叶斑病、镰刀菌枯萎病、锈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如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萎锈灵、50%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上药剂应根据不同病害选择使用。豇豆的主要害虫为豇豆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豇豆及时收获。

  及时采收 一般开花后的 10 天豆荚可达到商品成熟期,此时豆荚饱满柔软,要采收,衰老时品质变劣,及时消 耗过多的植株容易引起早衰。

  相关资料:

  长豇豆的栽培技术 

  一、长豇豆播种主要季节

  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5月。此时期气温已在15℃-30℃之间,能满足长豇豆萌芽、幼苗生长对温度的需求。长豇豆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5℃-30℃,该温度区间内,发芽快,幼苗茁壮。因此,虽然长豇豆播种时间弹性较大,但长豇豆播种时间不要“无限”提前;早播者必须覆盖地膜增温保湿,有条件的可采用大棚加拱棚加地膜,则播期可提前1-2旬。长豇豆的落花落荚虽然没有毛豆严重,但要是花荚期遇到高温低湿或较长时间的阴雨,同样会危及花器官发育而落花落荚,影响产量,故也不要过分推迟播种期。

  二、主要栽培品种介绍

  长豇豆品种较多。育种部门新育成的长豇豆品种多为日照不敏感性,理论上全国南北方均可种植。据调查,目前长豇豆品种多达20余种。但有很大一部分品种未经区域试验,种植户不要只凭种子外包装上品种特征特性介绍来引种。之豇28/2不愧为一只生命力奇强的长豇豆品种,推广以来一直受不少种植户偏爱;银湖8号为一只不错的搭配品种,不少乡镇已作为主栽品种;之豇106为浙江省农科院2006年刚通过省审定的新品种,性状、产量等表现均优于同系列产品;扬豇40也有较大的影响力,生长势强、耐高温,适宜夏播伏期上市。

  三、长豇豆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和播种日期安排

  选择种性明确、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若不影响前后作生产,宜选择上述播种季节进行。春栽于3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育苗,苗龄20-25天;如果秋栽应于于7月上、中旬直播。育苗的种子,要用25℃-28℃温水浸泡10-12小时后进行催芽,直播的种子播后,要用遮阳网或薄稻草覆盖,出苗后及时揭掉覆盖物,以防高温烂掉。

  2 土壤选择、整畦

  长豇豆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pH为6-7的疏松土壤均可栽种。但应回避豆类作物连作。

  3 播种方法

  长豇豆根系发达,但极易木质化,再生能力弱,应以直播为好,以免伤根。促早栽培若采用育苗移栽的,必须用营养钵或至少用小方块带土移栽,且在第一对真叶展开前小苗定植。畦面要高燥,株行距25cm×40cm 左右,视品种特性可适当做伸缩;直播每穴3-4粒种子,保证亩栽6000穴以上、2万株左右。

  4 支架及植株调整

  长豇豆支架大多习惯用小竹秆搭“人”字架,当苗高 25cm左右时支架引蔓上架。之后要精心管理,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第一花序迟开的侧蔓,有些品种当主蔓长至架顶时可以采用打顶以促进侧蔓发生发育,促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当主蔓爬到竹竿后,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芽花芽形成,减少养分消耗。

  5 肥水管理

  基肥以有机肥为最好。翻耕前亩施腐熟厩肥500-1000Kg或辅以少量P、K肥;苗期不必追肥水;抽蔓后期可视苗酌施每亩不超过10Kg的复合肥;盛收后追施15-50Kg复合肥促进生长,增加再结荚。花荚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以利结荚顺畅,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前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生殖生长。第一花序开花结荚时充分浇水一次,此后仍要适当控制浇水,促使较多花序形成,直至主蔓上大部分花序出现时,再充分浇水一次,

  四、长豇豆病虫防治

  危害长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煤霉病,枯萎病及病毒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蓟马、 潜叶蝇、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豌豆象。

  1 煤霉病

  用5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可湿粉剂稀释500倍喷雾;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1000倍;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50%扑海因1000倍;灭病威500倍液灌根。防治病毒病主要以防蚜虫为前提,病毒病发生时可喷病毒K,有一定疗效。

  2 地老虎

  用90%敌百虫晶体0.5公斤加水5-10倍配成药液喷苗。

  3 蚜虫、蓟马和潜叶蝇

  用10%一遍净2500倍喷雾,用0.6%虫满光乳油2500-3000倍;灭蝇胺药剂用1%海正灭虫灵2000倍和25%杀虫双1000倍混合液于花期傍晚喷。

  4 豆野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用50%抑太保或10%除尽或5%卡死克相互交替使用。

  5 豌豆象

  在留种的密封袋内放磷化铝颗粒剂,1粒/m2。

  五、 长豇豆采收

  长豇豆开花至嫩荚采收一般在10-15天之间。推迟采摘,单荚产量仍会增加,但作为嫩荚消费的商品性可能下降,要根据实际市场需求状况确定,追求种植效益的最大化。食用的豆荚在籽粒膨大前采收,采摘时注意不要损坏其余花芽,更不能连花序一齐摘掉。留种的豆荚要进行株选和荚选,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节间紧凑,始花节位低,花序密,荚长一致,无病害的植株作种株,在种株的主蔓中下部第二至第四花序上选择良好的豆荚留种,转黄松软时采收,将采收豆荚及时晒干,脱粒装袋密封。为防虫蛀,可在袋内放置磷化铝颗粒剂。

篇二 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解毒

  海南豇豆有毒,而且中毒不浅。2月25日,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再检21个样品,结果11个含禁用农药,合格率仅47.6%。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在豇豆上却有禁不止,菜农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深入调查,从豇豆生物特性、生产规程及流通等方面,全面解“毒”海南豇豆。

  “不喷药,条条豇豆都有虫”

  2月25日,广州市食安办公布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对江南果蔬批发市场送检的21个海南豇豆的检测结果:11个样品不合格,分别检测出水胺硫磷、克百威、氧乐果等禁用农药和超标限用农药三唑磷。豇豆的农残检测合格率再创新低。

  “与其他蔬菜瓜豆相比,豇豆的虫害发生特别严重。”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豇豆种户陈求传说,豇豆经济价值高,但种植风险大,生长期需要用大量农药防虫,特别在收获期,如果管理没跟上,很容易减产亏本。

  “不喷药,条条豇豆都有虫。”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家旺介绍,一般来说,豇豆的钻心虫和豆荚螟比较难防,这两种害虫往往同时发生,主要以幼虫为害豆荚,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使豆荚内充满虫粪,豆荚、豆粒霉烂,进而导致整条豇豆失去商品价值。

  陈家旺说,尤其在夏天温度高时,几乎每条豇豆上都有虫,所以不得不喷施农药加以防治;而打药又必须把握好时机,一般在早上8-9点左右,幼虫尚未钻入豆荚前喷药最为有效,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再打药,基本上没有效果。

  陈求传告诉记者,市场上荚靓无虫孔的豇豆才能卖出好价钱,不少农民便习惯在收获期频繁使用农药,“一般情况下隔一周打一次药,很多人隔三天就打一次。”

  当前海南各地种植豇豆多是规模较小的散户,而且是露地栽培,这种状况被认为是虫害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打药时间不统一。”陈求传说,局部地块打药,虫就跑到没有打药的区域,而药效一过虫又跑回来,打药的效果实际上成了驱虫而不是防治,这也导致农民更加频繁使用农药。

  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肖日新分析,频繁用药不仅增大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一些农民便把目光瞄准向禁用的高毒农药,如此次被检出的水胺硫磷、克百威、氧化乐果等。

  高毒农药成本比常规药低4-6倍

  “与常规农药相比,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杀虫速度快,而且持效期长。”肖日新介绍,如水胺硫磷的残留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而普通常规药仅7-10天。最吸引农民的,是高毒农药杀灭害虫立刻见效,而常规农药需要2-3天。显然,那些高毒农药更能迎合农民的用药习惯。

  陈求传虽然不用高毒农药,但很清楚个中微妙。他向南方农村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相同规格的农药,水胺硫磷的价格与阿维菌素等常规农药售价相当,但在使用上,水胺硫磷稀释倍数要比常规农药大数倍,加上残留时间长,见效又快,算下来,成本要比常规农药低4-6倍。菜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容易铤而走险。

  “水胺硫磷是一种内吸性很强的农药,能够渗透到植株的内部。”陈求传进一步解释,它通过植株体内的维管束渗透到整个植株,因此,即使豆荚螟钻到豆荚内,照样可以被杀死,它残留时间长的“优点”也体现在这里,而常规农药的内吸性很差,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那些使用高毒农药的人公德心太差了。”三亚水南新村合作社社长卢日高愤慨不已,少数农民的不法行为让整个行业背了黑锅。该合作社主要经营豇豆流通业务,近期陷入困境,交易量不足平时的四分之一。对于目前的局面,卢日高很无奈,但现在没办法查出使用高毒农药的农户到底是谁,因为每天收满一车货(4万斤)往往需要跑几十个收购点,涉及到几百个农户。

  海南农资界一位资深人士透露,海南气温高,病虫害高发,这成为海南种植业发展的瓶颈。而一些菜农的环保意识差,不时使用类似克百威这样的高毒农药,农户分散经营,市场监管很难。“但奇怪的是,海南农业部门的农残检测总是合格。”

   例行检测无法检出高毒农药

  对于此次豇豆风波,肖日新认为不能简单认为海南农药残留检测不过关。从检测角度看,目前海南对瓜菜实行的是定性检测。定性检测是测农药总量是否超标,无法查出农药的种类,每个瓜菜品种每次检测只需花费1.2元检测费,20分钟就能出检测结果;而武汉此次对豇豆实行的是定量检测,定量检测可以精确到农药的种类和含量,但需要两天后才能得出检测结果,资金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海南北运菜基地那么多,如果对所有瓜菜进行定量检测,就没办法销售了。”

  然而此番说辞反而引来了外界更加猛烈的质疑:如果说因为检测方法及仪器问题而导致含毒豇豆未能检出,那么,武汉方面1月6日就已经发现豇豆含有水胺硫磷,为何时隔一个多月后,毒豇豆还会在合肥、广州等地被抽检出来?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例行检测用的速测仪,只有22个常规检测项目,这些项目符合国家要求的自检范围。但由于没有“标样”,像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一般是无法检测出来的。

  “此事反映出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欠缺,但海南政府也难辞其咎。”陈家旺认为,水胺硫磷、克百威、氧化乐果等禁止用于蔬菜上,这些成分就不应该被检出,否则,无论含量多少,都算超标。因此,现在找理由为时已晚,当初政府就应该从源头抓起,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

  据悉,针对目前局面,海南省农业厅正研究出台相关补贴优惠政策,联系省外客商来海南收购豇豆,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加大了检测力度,就出岛瓜菜作出严格规定,凡是出岛豇豆必须检测合格持产地准出证才能出岛,进而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同时,海南省工商局近期也将彻查全省农药市场。

篇三 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种植技术

豇豆种植技术

一.播种时间 豇豆春季露地直播的时间,宜在当地晚霜前10天左右,此时土壤10厘米地温应稳定在10?12oC。秋季播种时间宜在当地早霜来临前110-120天。

二、选用适宜的良种。

选种的基本原则是:一要根据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选用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优良品种,三季均可栽培。对日照要求严格的品种,只适宜秋季栽培。二要根据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确定栽培季节。耐寒耐热的品种,可在春秋两季栽培,耐热不耐寒的品种,宜在夏季栽培,一般白荚品种比青荚品种耐热。三要根据当地豇豆病虫害发生及自然灾害情况,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才能获得稳产高产。现介绍几个良种供您参考。 张塘2号是烟台奇山种业公司最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种,适应全国栽培,其长度在80-9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其产量可比张塘增产20%以上,由于其产量高品质好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早生王。这是全能性的高级豇豆品种,南北均可种植。极早熟,比普通主栽品种提早一周上市,特高产,双荚率极高,比之豇28-2增产20-50%,亩产量3000公斤左右,商品性极佳。荚条白绿色,无鼓籽,无鼠尾,长75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米。适应性广,耐寒、抗热,适于作保护地栽培和春露地栽培,也可作夏秋露地栽培。

黑籽王。这是长荚型的黑籽品种,兼具早熟、丰产、商品性优良等特性。蔓长3.5米左右,叶片中等到偏小,极早熟,3节左右始花,以主蔓结荚为主,成荚率高,一般每花序成荚2-4条,荚长7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1米,荚条白绿色,尾端一点红,条直而匀称,无鼓籽,无鼠尾。种子黑色,千粒重145克左右,耐寒、耐热、抗逆性强,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

耐热王。这是耐热丰产型的豇豆品种。中熟,始花节位5节左右,特耐热,在高温季节仍然生长良好,结荚能力强,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结荚为主,荚长7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95厘米,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较抗锈病和煤霉病,最适于作夏秋高产栽培。

3、整地施基肥。

豇豆大田应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钾肥,一般每亩应施腐熟的堆、杂肥5000公斤左右,有条件的还应在畦面上沟施少量饼肥或鸡粪作基肥,条施与散施相结合。豇豆种植的畦式,在我国北方为平畦,畦宽约1.3米,南方为高畦,畦宽(包沟)1.2-1.4米,沟深25-30厘米,以利于排水。每畦可种植双行,以便插架采收。

4、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间宜选择晴天或“冷尾暖头”,干籽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情况下,育苗移栽比直播增产25-35%。播种时,种子覆土厚度为2-3厘米,然后覆盖小拱膜保温。幼苗出土后,加强通风降温,防止徒长。当第一对真叶露出而未展开时,即可定植到大田。密度为每亩3300-3800穴,每穴3株。夏秋豇豆,多采用直播,播种前要浇足底水,然后锄松表土,每穴播种3-4粒,盖土3厘米左右,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最好盖上少量禾草。出苗前不需浇水,否则会引起烂种。

5、田间管理

插架引蔓。当植株长到17-33厘米,即将抽蔓时,要及时插架。一般用竹竿插成“人”字形,架高2.2-2.3米,每穴插一根,并向内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

抹芽打顶。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厘米长时,应及时摘除,以保证主蔓粗壮。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后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当主蔓长到15-20节,达到2-2.3米高时,剪去顶部,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

肥水管理。豇豆齐苗或定植还苗后,一般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和追肥,每亩浇施20%

腐熟人粪尿750公斤左右。当苗高达到25-30厘米高时,每亩用尿素15公斤,兑水淋施。第一花序开始结荚后,宜加大追肥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用30-40%腐熟人粪尿淋蔸,隔5-7天追一次,连追3次。

防治病虫害。豇豆的病害主要有煤霉病和锈病。虫害主要有豇豆荚螟和蚜虫。

煤霉病和锈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减轻病害蔓延,同时尽早喷药。主要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豇豆荚螟。进入开花期后,在上午7-9点花瓣张开时,对准花朵,及时喷施以下药剂:50%杀螟松1000倍液,80%敌敌威乳剂800倍液,隔5天左右喷一次,同时拣净田间的落花。也可在傍晚7点以后对准植株喷药。

蚜虫。可喷施40%乐果乳剂1000倍液,80%敌敌威乳剂1000-1500倍液,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6、采收 春播豇豆在开花后8-10天即可采收嫩荚,夏播的开花后6-8天采收。当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达商品荚标准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保护好花序上部的花,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一次,后期可隔一天采收一次。

者均是危害植株的幼嫩部位,使叶片变小畸形、叶片变褐、植株矮小等,严重时落叶、落花、落果等。病毒病初期由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正面卷曲形成上扣斗,而茶黄螨危害是整片叶褪绿,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病毒病危害果实时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而茶黄螨危害果实时果柄及萼片表面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而变硬。病毒病危害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 而茶黄螨危害是叶片背面任何部位都可能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

防治方法 病毒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椒2号、津椒3号、沈椒1号2号、甜椒1号2号。 ②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洗净后再进行浸种催芽。 ③栽培管理。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使其早定植、早结果。 ④药剂防治。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菌毒清200倍液,菌克毒克200倍液等。幼苗期或定植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3-4次。

茶黄螨: (1)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及田间枯枝落叶,平整土地,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 (2)发现有此螨发生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可用15%哒螨酮乳油300倍液、34%螨虫立克乳油2000-2500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1.8%集琦虫螨克、1.8%阿维菌素(齐螨素、新科等)3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35%杀螨特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重点喷洒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为生产无公害蔬菜,防治螨虫时不可使用三氯杀螨醇

又名腐烂病,俗称烂疙瘩、酱桶、脱帮等,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此病为害期长,在田间、贮运中及市场上都会引起腐烂,造成重大损失,与病毒病、霜霉病合称为“大白菜三大病害”。

症状一般发生在大白菜的包心期,也发生在贮藏期。大白菜发病初期,外表没有异样,但随着病势的发展,症状却日趋明显。症状因受病部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病害初起时,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到后期瘫倒在地,露出外叶边缘枯焦或心叶顶腐烂,有时外叶全部腐烂。在天气转晴干燥的情况下,腐烂叶片迅速失水呈薄纸状。

喷洒杀菌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有72%(质量分数)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401”抗菌剂500倍液,也可用40%细菌灵8000倍液浇灌病株及其周围健株根际土壤。

喷药时应着重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及茎基部,对已开始发病的植株及其周围健株更应重点喷洒。一般隔6-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篇四 豇豆种植密度
豇 豆 栽 培 技 术

豇 豆 栽 培 技 术

江阴市 金国良

豇豆又名长豆,长豆角、豆角、角豆、饭豆、腰豆、带豆、裙带豆、筷豆,属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豇豆以嫩荚供食用,它的营养比较丰富,可炒食、凉拌、盐渍、加工泡菜和晒制豆角干。由于豇豆的耐热性好,所以是抗热的伏缺品种。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系 豇豆根系发达,成株主根长达80~100cm,侧根可达80cm,主要根群集中分布于地表15~18cm的耕层内,根瘤稀少,不及其它豆类蔬菜发达。

2、茎叶 茎有矮生、半蔓生和蔓生三种。矮生种茎蔓立或半开放,花芽顶生,株高40~70cm。蔓生种茎蔓直生长旺盛,长达300cm以上。半蔓生种茎蔓生长中等,一般高100~200cm,无论蔓生或半蔓生种,均为花序侧生,茎蔓呈左旋性。

叶除基生叶为对生单叶外,其余均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盾形,菱卵形或长圆形,叶肉较厚,叶面光滑,深绿色,基部有小托叶。叶柄长约15~20cm,绿色,近节部分常带紫红色。

3、花、果荚 花为蝶形花,总状花序,每序花有4~6朵,近似成对着生。花序柄长10~16cm。花多为紫红至紫蓝色或浅黄色至乳白色,于夜间始开,上午日出前后盛开,午前闭合。

果荚颜色呈深绿、淡绿、紫红或间有花斑彩纹等多种色泽。长荚种果长30~90cm,短荚种果长10~30cmcm。每荚种子数10~24粒。凡以主蔓结果的品种,第一花序着生节位,早熟种一般3~5节,晚熟种为7~9节,以侧蔓结果的品种,分枝性较强,侧蔓第一节位即可抽生花序。

(二)生育发育

豇豆的个体发育,以蔓性种来说,自播种至豆荚成熟或种子成熟,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

1、种子发芽期 自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开展的过程为种子发芽期。子叶出土,不进行光合作用,靠贮藏养分在发芽时分解使用,至第一对真叶开展,便可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2、幼苗期 自第一对真叶开展至具有7~8复叶为幼苗期。幼苗期节间短,茎直立,根系也逐渐开展。以后节间伸长,不能直立而缠绕生长,同时基部腋芽开始活动,便转入抽蔓期。

3、抽蔓期 有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多在第一对真叶及第2~3节的腋芽抽出侧蔓,根瘤也开始形成。

4、开花结荚期 植株现蕾后至豆荚采收结束或种子成熟,一般为50~60天,从单花来说,开始分化至花器形成约需25天,现蕾至开花约5~7天,开花至豆荚商品成熟约9~13天左右,至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天,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不同。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豇豆耐高温,不耐霜冻。发芽适温为25~35℃,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高于35℃或低于15℃,生长结荚即受影响。接近0℃时,植株会受冻害。

2、光照 豇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有少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严格,适于在短日照季节生长。一般来说,短日照可以加速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豇豆喜阳光,在开花结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 豇豆是消耗水分量中等的蔬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土壤水分过多,易导致发芽率降低,烂根死苗和落花落荚,也不利于根瘤菌活动。土壤水分不足,会抑制生长发育,影响产量。

4、土壤营养 种植豇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最为理想。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2~7。豇豆要求氮、磷、钾全面肥料,由于豇豆的根瘤菌远不如其它豆科植物,应适当增施氮肥。同时增施适量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活动,增加产量。

三、栽培技术

(一)良种选择:豇豆在无锡地区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季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一般地我常用的品种为之豇系列、扬豇系列、南京星光系列、燕带豇、七寸豇、八寸豇、地豇豆等。

(二)栽培季节和播种期:早春豇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可在大棚等设施内播种育苗,4月中旬以后可地膜直播,4月底至5月上旬后即可露地直播。春夏豇豆播种期可一般延续至7月上中旬。秋

豇豆在7月至8月上旬播种,以七寸豇和八寸豇为主。

(三)整地作畦和施基肥:豇豆忌连作,需轮作两年以上,否则容易发生病害。前作收获后深耕20~30厘米,亩施基肥3000kg,过磷酸钙25~30kg,草木灰或砻糠灰50~75kg或硫酸钾10~20kg。酸性土壤可适当增施石灰75~100kg,然后将土打碎耙平,作成畦宽连沟1.3m的高畦。

(四)合理密植:早春豇豆由于气温低,雨水多,提倡育苗移栽。幼苗出土后,第一对真叶尚未展开时就应定植,定植要掌握栽小、栽旱的原则。栽植时每穴栽二株。夏秋豇豆多采用直播,每穴播种量少则3~4粒,多至4~5粒,出苗后每穴间留至二株。播种密度为行距0.8~1m,株距0.26~0.33m。

(五)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前期要适当控制水份,进行蹲苗,促进生殖生长,以形成较多的花序。春季栽培的,前期肥水要适当控制,待第一花序座荚后,逐渐增加肥水,促进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开始,要连续重施追肥。每隔4~5天追肥1次,连续追3~4次,可每亩穴施普通复合肥40~50kg或人粪尿1000kg,施肥后浇水。秋季栽培的则应一促到底。地膜覆盖的春豇豆,因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追肥次数少,故需增施基肥。

2、植株调整:当蔓长到17~30cm时,需搭人字架引蔓。当植株长至一定大小时,需进行整枝,即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留一叶摘心,以促进开花结荚。当主

蔓长到1.3~1.7m时打顶,使养料集中多结荚。

(六)采收留种:豇豆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其余花芽,更不要连花序一齐摘掉。豇豆系陆续采收的作物,要及时在种子膨大以前采收。留种豇豆,于豆荚成熟时进行株选和果选。种株要及早摘心,于主蔓中下部第3~4个花序选发育良好的果实留种,待种荚转黄松软时采收。

(七)病虫害防治:豇豆的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煤霉病、枯萎病。虫害主要有豇豆荚暝、豆蚜等。防治方法详见“病虫草害防治”。

篇五 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种植密度】

篇六 豇豆种植密度
豆角种植技术

豆角种植技术

2012-05-01 15:10:56| 分类: 种植栽培 | 标签: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概述

豇豆(豆角)生长特性

豇豆性喜温暖,不耐霜冻,要在断霜后才宜播种或移栽,豇豆在20~25℃生长良好,这类蔬菜虽属短日照作物,但很多品种属于中光性,对日照的要求不严格。一般都较耐旱,但在种子发芽时需要一定的水分,过分干旱会影响出苗。但如水分过多,易使种子腐烂,造成缺苗。开花期要控制水分,但开花期过分干旱,也会引起落花,因此要注意适当浇灌,

结荚期则要有较充足的水分。

苗期需肥少,但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对氮元素的吸收达到高峰,进入结荚期对磷、钾肥的吸收量增加。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50kg。追肥要在第一层荚坐稳后,重追花荚肥,全生育期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和磷酸二铵各10kg,叶面喷施钼酸铵微肥可提

高产量和品质。

根系都有不同形状和数量的根瘤共生,有从空气中固氮的作用,栽培豆类作物,能提高土壤肥力。豆类蔬菜根系较发达,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比较耐旱。土壤

湿度过高时,根瘤菌活动能力减低,固氮作用变差。根系的木栓化程度较高,侧根再生能力较弱,因此,栽培上以直播为主,早熟栽培可在各种保护地育苗。豆类蔬菜除了毛豆、蚕豆对氮要求较低外,其它豆类特别是菜豆、豇豆,需要施入相当量的氮肥。所有豆类蔬菜都必施磷肥,因为豆科作物

的根瘤菌的发育需要磷。【豇豆种植密度】

豇豆(豆角)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豇豆又名带豆、豆角等,原产亚洲中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豇豆营养丰富,以嫩荚炒食为主,也可凉拌、腌泡、

速冻等。

一、生物学特性

豇豆根系发达,主根深20-80厘米,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土层中,根再生能力弱,有根瘤共生。

豇豆茎有矮生、半蔓性和蔓性3种。每一花序一般结荚2-4个。果实为荚果,荚长30-100厘米,粗0.7-1厘米,近圆筒形,故有长豇豆之称。果荚有青、绿、浅绿、紫等色,

每荚含8-20粒种子。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豇豆属耐热蔬菜,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2℃,发芽适温为25-30℃。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

结荚适温为25-28℃,较耐高温,35℃以上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荚。豇豆对低温敏感,10℃以下生长受抑,5℃以下

植株受冻,0℃时死亡。

2、光照。豇豆属短日照作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缩短日照有提早开花结荚、降低开花节位的趋势。开花结荚期要求光照充足,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豇豆根系深,吸水能力强,叶片蒸腾量小,较耐干旱。豇豆生长期要求适量的水分。但土壤水分过多时又易引起叶片发黄和落叶现象,甚至烂根、死苗和落花落荚,

也不利于根瘤苗的活动。

第二章 育苗技术

豇豆(豆角)的选种与留种

选用良种。豇豆喜温耐热,生长季节长,从晚春断霜后早秋霜来临前,按不同季节选择相应品种进行春、夏、秋三季栽培,以延长供应期。春季早熟栽培要选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五月鲜、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春、夏、秋都可栽培;而八月豇、盘香豇、江苏毛芋红和浙江512等品种对日照要求严格,只能秋季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结荚,春、夏季栽培生长期延长,茎叶旺盛,结荚期推迟,

产量不高。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备本品种特点、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丰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臵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避免豆蟓损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单调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

即可,种子生生机通常为1—2年。

豇豆(豆角)如何培育壮苗

豇豆喜温,种子发芽适温25~30℃。秧苗生长适温20~

25℃。各地要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育苗。

一、选种晒种。干籽直播的,按每亩用种子2~3公斤;育苗移栽的,每亩用种1.5~2公斤。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保证发芽整齐、快速,应进行选种和晒种。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选晴天在土地上晒1~2

天。

二、整地施肥。亩用优质农家肥10000公斤,腐熟的鸡禽粪2000~3000公斤,腐熟的饼肥200公斤,硝酸铵50公斤。将肥料的2/3铺施地面,深翻2遍,把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做畦。豇豆栽培的行距平均为

0.6米,或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栽培。大小行栽培时,大行距0.7米,小行距0.5米。开沟施肥后,浇水、造墒、扶

垄,垄高15厘米左右。

三、苗龄适宜。豇豆的根系木栓化比较早,再生能力较弱,苗龄不宜太长。适龄壮苗的标准是:日历苗龄20~25天,生理苗龄是苗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粗0.3厘米以下,真叶3~4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四、护根措施。培育适龄壮苗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用营养钵、纸筒、塑料筒或营养土方护根育苗,营养面积10厘米×10厘米,按技术要求配制营养土和进行床土消毒。

五、浸种播种。将种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的水中,浸泡2~3小时,离水。由于豇豆的胚根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所以一般只浸种,不催芽。播种前先浇水造足底墒。播

种时,1钵点种3~4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

六、播后管理。播后保持白天30℃左右,夜间25℃左右,以促进幼苗出土。正常温度下播后7天发芽,10天左右出齐苗。此时豇豆的下胚轴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高必然引起植株徒长,因此要把温度降下来,保持白天20~25℃,夜间14~16℃。同时苗期温度不能过低,要严防冷空气侵袭,以免锈根。豇豆苗期一般不追肥,但须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苗

篇七 豇豆种植密度
长豆角种植管理技术(整理版)

【豇豆种植密度】

长豆角田间精细管理技术

豆角性喜温暖,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属短日照作物。喜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壤,过于黏重和低湿的土壤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活动。豆角的根系较发达,主根的入土深度一般分布在80~100厘米之间,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耕层内,固定氮的能力相对较弱。

豆角需肥规律上来说,苗期需肥少,但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对氮元素的吸收达到高峰,进入结荚期对磷、钾肥的吸收量增加。数据表明:每生产1000公斤豆角,需要纯氮10.2公斤,五氧化二磷4.4公斤,氧化钾9.7公斤,由于豆角本身根瘤菌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豆角实际生长过程中需钾素营养最多,磷素营养次之,氮素营养相对较少。

一、地块选择

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特早熟品种。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略

高于之豇28-2。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毒病。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5kg。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20厘米,每穴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3、田间管理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5-6天,维持较高棚【豇豆种植密度】

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当主蔓长到2.2米以上时,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养分。如肥水足,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通风不良时,可摘除过多的叶、枝、老叶、病叶。

五、病虫害防治

1、锈病

症状:叶背突起黄色至锈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豇豆种植密度】

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

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豇豆种植密度】

2、豆角疫病

发病规律:

该病害主要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低温阴雨时发生,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合时通过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或菌丝体直接萌发,侵染瓜菜。通过流水或土壤进行传播。

病原菌:疫霉菌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70%耐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2%殷实悬浮剂1000倍或50%达科宁600倍或80%大生5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发病中期使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68%金雷多米尔800倍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

3、豇豆白粉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种荚。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粉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茎蔓 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豌豆白粉菌真菌侵染引起。豌豆白粉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豌豆白粉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植物。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的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发生流行。豌豆品种间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华南地区应大力推广“杂交大荚豌豆”(阳双花×大荚豌豆);实行轮作,抓好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豌豆第一次开花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4、炭疽病

症状:病状类似冬瓜炭疽病,病斑表面有明显轮纹。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3、化学防治:可选择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500倍或25%凯润乳油1800倍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苗期或小果期慎用)进行叶面喷施。


豇豆种植密度相关热词搜索:豇豆种植时间 豇豆种植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豇豆种植密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豇豆种植密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59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