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2017-06-20 10:33: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共7篇)泥鳅人工养殖技术教程视频专池养殖泥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

篇一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教程视频

  专池养殖泥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稻田养殖泥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篇二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三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大全

泥鳅稻田养殖

摘要: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一、技术要点

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 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 20cm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 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3.稻田施肥:插秧前重施底肥, 每亩施鸡、 猪粪250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4.科学施药:施农药最佳时间是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养鱼稻田除草使用低毒高效农药, 如:草克星、农思它。

5.泥鳅放养: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放养规格为5—20cm,平均亩放鱼15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洼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我们做了放养5—8cm和15—20cm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

6.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 此时正是高温季节, 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 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2)饵料管理: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 前期投饵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 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 如:麦麸、米糠等。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 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3)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 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二、疾病防治

随着近年泥鳅养殖技术的成熟,放养密度日趋增大,泥鳅病害时有发生,且一旦发生病害,死亡率较高。通常病害防治要本着“重在防治,有病早治”的原则,平时加强水质管理及

投喂管理。

三、收获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习性,收获时捕捞比较困难。因此,在收获时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干塘捕捞 这是一种捕捞较彻底的方法,多在年终收获时实行。先将池水抽干,在池底挖1-2个集鱼坑或排水沟,池水抽干后,泥鳅大部分便集中在集鱼坑或排水沟中,然后用手网捕捉。尚有少数泥鳅仍钻入池泥内,要发动人逐块检查捕捉。【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注水诱捕 泥鳅具有溯水逃逸的习性。捕捉时,在注水品附近的集鱼坑内铺设网片,然后,从进水口缓慢注水,在新鲜水激下,泥鳅经常聚集在注水口附近,并落在集鱼坑内,定时缓慢地抬起网片,捕捉泥鳅。

香饵诱捕 泥鳅喜摄食带有香味饲料。捕捞时,将炒米糠、玉米鱼粉混合料、炒簧 粉、花生麸(豆麸)粉等具有深郁香味的饲粉放在鳅笼或网袋内进行诱捕,可捕到池中部分泥鳅。 暂养 泥鳅捕捞后,最好放在流动的河水中暂养1-2天,以便排去鱼粪,恢复体力,适应远途运输并消除泥土味,提高食用价值。在河水中暂养,因河水含氧量高,可适当密养。若不靠近河流,可用水泥池微流水暂养,并安装增氧泵,防止缺氧浮头。在暂养期间,要加强值班巡视,防止水蛇、食鱼鸟钻入网箱捕食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新)》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目前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本片向您介绍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本片讲了:1、与泥鳅打交道的人;2、泥鳅买卖有玄机;3、泥鳅带来七年之痒。

《金盾出版社正版光盘——泥鳅优质高产养殖》本片介绍:1、泥鳅的生活习性;2、泥鳅池的建造;3、泥鳅的繁殖;4、鳅种培育;5、成年泥鳅养殖;6、常见病害防治;7、泥鳅捕捞暂养和运输。

《水产养殖技术正版光盘——土池围网养殖泥鳅》1、泥鳅养殖池的改建。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

现有的养鱼池塘。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不渗漏。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竖立10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每四个池塘配一口机井,装有5.5千瓦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实现微流水交换,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2、放养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泥鳅放养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或买繁殖苗种放养。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每千克不超过90尾)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千克,小鳅(每千克300尾以内)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千克,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3、水质调节。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4、科学喂养。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

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5、日常管理。主要是加强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记录。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每天注入新水,日交换量达10%以上。每天投饵时,观察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网损坏等。经常用地笼在网外捕捞,根据捕捞量的多少,大体判断漏洞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检查、修复。6、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正版图书——泥鳅养殖技术》图书,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商品泥鳅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有望进入保健食品的领域。本书此次修订着重对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鳅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增补和充实,介绍了国内外最近出现的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泥鳅养殖新技术。以期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关于泥鳅生产的有益知识和技术。

一、概述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一)鳅类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形态特征【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1.泥鳅

2.人鳞副泥鳅

3.长薄鳅

(二)泥鳅的生活习性

(三)泥鳅的食性

三、泥鳅的繁殖

(一)泥鳅繁殖的特点

(二)亲鳅的选抒和鉴圳

(三)泥鳅的繁殖技术

1.泥鳅的自然繁殖

2.泥鳅的人工繁殖【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四、泥鳅苗种的野外采捕和人工培育

(一)野生苗种的采捕

(二)人丁培育苗种技术

1.鳅苗培育管理技术

2.鳅种培育管理技术

五、成鳅养殖

(一)池塘养成鳅

1.场地的选择和规划

2.成鳅池的基本结构

3.放养前的准备

4.放养密度

5.饲养管理技术

(二)稻田养成鳅

1.稻田养成鳅的效果

2.养成鳅稻田的基本条件和结构形式

篇四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养殖技术

篇五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篇六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完整的泥鳅繁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繁殖技术

60 泥鳅的繁殖有哪几种形式?

泥鳅繁殖有以下几种形式:自然产卵自然受精;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催产人工授精。

61 泥鳅自然产卵繁殖是怎样的?

长江流域在4月上旬,当水温逐渐升至18℃以上时便开始产卵繁殖,直到8月份,均属其产卵季节。泥鳅是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为22~28℃,每次产卵往往要4~7天才能产空,可以在泥鳅较集中的地方设置鱼巢,诱使泥鳅在上面产卵受精,然后收集受精卵进行孵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橘色,黏性差,自然环境下,能附着在石块、树枝、水草等杂物上,但很易脱落。为了收集较多的受精卵,可以采用天然增殖措施,应选择环境较僻静、水草较多的浅水区施用一定数量的草木灰,而后每667平方米,施400~500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周围必须采用聚乙稀密眼网片护栏,防止青蛙等进入侵袭。这样便可诱集大量泥鳅前来产卵,收集较多的受精卵。

62 泥鳅人工繁殖需要哪些设施和条件?

泥鳅人工繁殖需要准备:专门建立产卵池、孵化池,创造人工环境,让泥鳅在专用池中自然交配产卵,并用鱼巢,可收集大量受精卵,然后在孵化池中人工孵化,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⑴ 产卵池和孵化池的准备。该项工作应在泥鳅繁殖季节之前准备完毕。先将池水排干,晒塘到底泥裂缝。每667平方米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除野,待药性消失后在池塘中栽培水生植物,如篙草、稗草等作为鱼巢,或放养水浮莲、水葫芦等。池中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400~500千克。加注新水,水位达20~30厘米,池周设置防蛙、防鸟和防逃设施。

产卵池、孵化池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面积不宜太大,以利于操作管理,规模小的也可用水箱。

⑵ 鱼巢的准备。除了在产卵池中种养水生植物作为鱼巢外,还可以增设多须的杨柳须根、棕榈皮等作为人工鱼巢。人工鱼巢预先用开水烫或煮,漂净晒干。棕榈皮则要用生石灰水浸泡2天,生石灰用量为每千克棕榈皮5千克生石灰。生石灰水浸泡后再放入池塘中浸泡1~2天,晒干备用。为了使鱼巢消毒防霉,常用0.3%的福尔马林浸泡5~10分钟,或0.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将晒干的鱼巢扎把后吊挂在绳或竹竿上,放入池中。

63 怎样获得和选择泥鳅亲本?

⑴ 采集。用于人工繁殖的亲本泥鳅来源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从天然水域采集;二是从其他生产单位或市场上收购;三是从人工养殖泥鳅中选留。其中第一种来源较经济,自己捕捉后在3~4天之内可选择成熟者在生殖季节进行繁殖催产。第三种来源最可靠,选择余地较大。而市场收购得来的往往是几经周转,或较长时间蓄养,或密养运辅后对泥鳅损伤较大,必须严格筛选,并经过一段时间精心培育之后才能使用。

⑵ 雌雄鉴别。泥鳅雌、雄性在成体阶段主要的区别是在胸鳍,背鳍和腹鳍上方体侧白色斑痕三个方面,泥鳅体表多黏液,滑腻难抓。辨识时准备一个盛有少量水的碗或盆,将泥鳅放在其中,待其安定下来,鳍自然展开时,就可以很快辨认性别。在生殖季节特征更是明显,其主要区别见表5—1 。

表5—1 雌、雄泥鳅外部特征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如在雌泥鳅腹鳍上部出现白色斑块状伤痕,这是当年已产过卵的雌泥鳅的标志。产卵期间所捕获的雄泥鳅,往往都有这种标志。一旦出现这种标志,便不能再用作当年繁殖用亲鳅,这种白斑的出现,是由于雌鱼在产卵时,被雄鱼紧紧地相卷,雄鱼胸鳍的小骨板压着雌鱼的腹部,从而使其腹部受了伤,小形鳞片和黑色素的脱落,留下这道近圆形的白斑状伤痕。一般可根据伤痕深浅来估计雌泥鳅产卵的好坏,一般是伤痕深,产卵好,

⑶ 性成熟与怀卵。雌鳅一般2龄达性成熟,3龄以上的个体大的怀卵量大,繁殖的鳅苗质量好,生长快,因此要选择2~3冬龄的,体长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体重在18克以上,最好30~50克的亲雌鳅。腹部膨大且柔软有弹性,体色呈橘黄色具有光泽,腹部白色,特征明显有个体。产卵数多(见表5—2)。2~4龄怀卵量从800~40000粒不等,产卵数200~24000粒。 选作亲本的泥鳅,要达到3龄以上,体长15~20厘米,平均体重达12克以上,雌泥鳅18克以上,个体大达到40~50克更好。雄鳅也要选择2~3冬龄的,体长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体重在12克以上,最好30~40克的亲雄鳅,行动敏

捷的个体;个体大的雄鳅精液多。雌、雄鳅都应体质健壮、体色正常、体形端正、无伤残、活力强、鳍条整齐完全。选择泥鳅亲本同时要注意雌、雄配比,一般雌:雄为1:2~3,雄鳅适当多准备些。

(表5—2) 不同龄泥鳅怀卵量与产卵数的比较

64 年龄、体长与产卵量有什么关系?

雌鳅产卵量与其年龄、体长相关, 不同年龄、不同体长泥锹的产卵量不同。雌泥鳅体长为151~200毫米以及200毫米以上的,相对产卵量要比体长100~150毫米的高出1倍。4~5龄的产卵量为1~3龄产卵量的2.2倍。相对产卵量变幅在每克体重22粒以上 (表5~2、表5~3)。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表5~2 不同体长泥鳅的繁殖效果比较

表5~3 不同年龄泥鳅的繁殖效果比较

篇七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通茂农业

很多朋友都在寻找着投资少,操作简单,技术容易学会而又赚钱的养殖或者种植的项目,做什么好呢?是学蘑菇栽培技术还是学习养鸡技术?

泥鳅养殖就属于这种投资少,见效快,容易掌握的最好的项目。去农贸市场和水产市场了解过的,或者在网上查询过的人都知道泥鳅的价格越来越高,几十块钱一斤的价格持续攀升。而泥鳅养殖的投入又是可大可小的,有一、二块稻田只要保证有水就都可以做了。

泥鳅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野生的泥鳅基本上没有了,人工养殖因为技术流通的制约,目前的产量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泥鳅养殖的技术成了人们创业的最大障碍,市面上看到的一些书籍或者一些零零星星的光盘都缺少系统性、全面性,而且大多比较陈旧,缺少创新,更不能反应最新的养殖技术,模式,方法和理念,不能让人从中获得真正管用的技术。到某个培训场所去学习,动辄几千块的学费,还有培训场所促销的高价泥鳅苗,让一般人更是望尘莫及,不可能学到技术做养泥鳅的尝试。而且那种学习方式学完后还不一定就能掌握了全面的技术,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养殖的实践中一旦出现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手上没有可用的技术。

养过泥鳅的人都知道在养殖的过程中泥鳅会莫名其妙的减少了,大多数人都认为泥鳅是钻泥土跑掉了,可仔细想一想,泥鳅能钻多远的土呢?难道它钻进去就不出来了吗?不可能的,它总是要吃,要呼吸的,钻进泥里它也会出来的。可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了呢?这是天敌所为,泥鳅的天敌包括蛙类、水蛇、鸟类(主要指白鹭)及肉食性的鱼类,这是一般性的认识,其实泥鳅最大的天敌却是一种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幼虫,这种幼虫开始是在水里生存,它成熟到一定的时候就离开的水里,转换成另一种生存方式,它们的繁殖量特别大,就是它们吃掉很多泥鳅苗,一亩塘里最少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泥鳅苗被它们吃掉了,最多的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如果没有完整,全面的技术,你知道这是什么幼虫吗?你知道该如何防范、治理这些幼虫从而获得更高的泥鳅产量?还有其它象这类的事情发生了你又怎么解决呢?

这里展示给大家的“泥鳅养殖技术大全”视频光盘就是一套全面、完整、新颖的技术,有35个视频,里面包含了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泥鳅主要病害防治、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泥鳅的捕捞与运输、泥鳅养殖要点、育成期泥鳅的管理技术、泥鳅人工繁殖、泥鳅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泥鳅人工催产、泥鳅的亲鱼培育、泥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池塘围网养泥鳅、稻田养泥鳅、网箱养泥鳅、水泥池养泥鳅、房顶养泥鳅、泥鳅的工厂化育苗、泥鳅的混养模式等等技术和相关的知识,还有就是对泥鳅天敌的防护和治理的技术。没有这些技术你怎么可能通过养殖泥鳅来挣钱呢?你到什么培训现场化上几千块钱后能学到如此多的技术吗?区区一点小钱就可以搞定的事为什么一定要浪费巨资呢?

可能有人会说“便宜没好货”,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只能害你自己。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通讯、交通、科技、物流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成长和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各种交流通道的便捷,还有公司的经营能

力和成本结构的不同,竞争的需要等因素,让很多行业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很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最早先的电视机多贵呀?那时能买得起电视机的人是有钱人,而现在一台相同的电视机才要几个钱呀?最早的手机叫“大哥大”,象块砖头,既不能发信息,也不上网,买一个却要一万多块钱,不是大老板哪个敢玩呀?可现在买一个比“大哥大”功能多又好用的手机也才几百块钱。你买手机的时候会因为“便宜没好货”一定要买最早的那种“大哥大”吗?别说你不会做,如果你身边有谁想这样做,你一定会骂他:发神经呀?相同的道理,在学习养殖技术上有既便宜又全面的技术光盘你不买,却想化好几千去买“贵”,不也一样是“发神经”吗?


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相关热词搜索:台湾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大棚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泥鳅田间养殖技术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63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