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2017-06-22 09:36: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共7篇)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商业伦理问题研究内容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商业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一个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已经成为当下在商业和哲学研究方面逐渐深入的重要课题。关...

篇一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商业伦理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商业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一个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已经成为当下在商业和哲学研究方面逐渐深入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商业 伦理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跨国的商品、服务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依赖和合作性不断加强的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使得在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世界各国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各国在各个相关方面逐渐共享。经济全球化最为明显和核心的主力是各国的跨国性公司和财团,这类公司和财团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组织网络和业务范围,通过国与国之间市场经济的交流往来,在壮大其主体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往来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实体形成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状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伦理建设,而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企业伦理建设路径,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益的借鉴。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及企业商业伦理的正面影响

  (一)对我国企业的正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历经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经验;但是,我国的经济全球化飞跃发展时期的到来,还是在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实现的。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这个世界潜在的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就开始逐步按照世贸规则来进行进出口贸易。也是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相继获得了一系列的外贸优惠政策,在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商业贸易往来之中,获得了远远超出以往的经济利益。并且,这种状态会一直的持续下去。因此,对于我国经济及企业的发展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一体制以及这一体制下的资源,可对我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而有利的影响。

  (二) 对我国企业商业伦理的正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建设来讲,可谓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在中国传统的商业观念里,充斥着家族问题、诚信问题等一系列涉及正常商业道德的广泛性问题,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无商不奸”等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浓烈氛围带动之下,这些我国商业伦理方面的问题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在我国的生根发芽,我国的商业伦理建设日趋正规和合理,日益影响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国企、私企等不同类型企业的道德准则,使我国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式参与到企业伦理方面的建设上来,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商业伦理不断发展到新的高度。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越来越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被广大的消费者、政府相关机构所接受。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伦理问题及成因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上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国制造商品的质量问题及成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出口格局,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方面,我国的商品出口发展迅速,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虽然我国的廉价商品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却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出现问题。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在于:

  从商业体制和消费观念方面来讲。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对于商品的需求基本停留在生存状态,因而商业体制及消费观念非常薄弱;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由于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几百年的商业经济,商业体制和消费观念异常成熟。因而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存在差异。

  从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形成的印象来讲。我国出口的商品,很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因此在西方,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都认为中国制造是劣质商品的代名词。比如某些企业,要么是不具备出口的实际资质要么是质量把控不严,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鞋服、轮胎、家具等商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而西方消费者购买后,返修难等问题不断涌现,使西方消费者产生了“中国货,质量差”的错误观念,并且是越传影响越大。

  (二) 中国制造商品的价格问题及成因

  也许,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廉价”商品,但是,实际上,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不仅有“廉价”的因素,也有“昂贵”的因素,总之,与商品出口到目的地国家的正常价格有很大程度的相悖。这样,就形成了价格问题。具体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在于:

  劳动力成本低,导致倾销行为。由于我国现实存在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即价格较低,而为了迅速占领和垄断进口国相关商品的主体市场,经常会不惜成本的先行进行类似倾销的行为,因而,我国企业被西方国家向世贸组织等起诉的倾销案件连年增加,并且,很多时候,我国相关倾销企业都会被处以一定的惩罚。

  商品价格虚报,导致宰客行为。我国传统的茶叶产业、丝绸产业、陶瓷产业以及手工艺品等,在国内,同样品牌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所能接收的合理价格。但是,个别别有用心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却将出口价格抬高到非常高的地步,使外国在进口相关产品并且还是一般商品的同时,却按照奢侈品的规格和价格售出,最后,使相关消费者叫苦不迭,而由于生产企业是中国的,无法投诉。

  (三)中国企业的服务问题及成因尽管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实现了和谐发展,并且多数企业已经对服务产生了足够的重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存在着严重的服务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在于:

  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很多企业,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忙于把企业的主要力量用于扩大生产和销售,忽略了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足够的服务网点,不能够全面覆盖企业业务的全部主要区域,导致在一系列服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售后服务不尽完善。一般情况下,售前、售中服务由于与商品的销售密切相关,所以一般问题不大,但是售后服务问题,就极其值得商榷。尤其是购买实体商品以后,当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以后,售后服务电话及售后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反馈极不到位。

  (四)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及成因

  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虽然在相对比例上有所减少,但是在绝对数量上却日益增多,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在于:

  封建经商观念作祟。在我国,自古流传着“无商不奸”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经商者不奸诈不成功,是商人就是奸诈的。也就是说,自古至今,我国的经商理念都存在着一定的意识观念的扭曲,从古至今的那种非正常竞争的封建观念影响至今。

  急功近利观念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了最快的扩大生产及销售规模,不以商业承诺为商业准则。在与其他企业的商业交往当中,要么大肆行骗进行一锤子买卖,要么就是在签订商业意向书之后迅速撕毁与相关企业的合约、对相关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总之,其各种商业手段都不愿意遵循正常的商业伦理准则,经常违背商业道德。这样的企业由于其诚信的问题,最终并不会取得长远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建设路径

  (一)质量问题的商业伦理建设

  质量问题,表面看来,是生产材料、生产设施、生产技术、生产工人等方面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商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要本着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对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自身商业道德的塑造。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于产品生产的所有环节进行详细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并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自身的内因和企业的外因两方面进行商业伦理的塑造。

  (二)价格问题的商业伦理建设

  商品的销售价格过高和过低都属于商业伦理问题。因而,商品的价格问题必须解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受价值规律的影响。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当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持续严重地相背离的时候,就违背了价值规律,进而违背了起码的商业伦理。所以,在价格方面,任何企业都要核算出产品在最终售出前的总成本和净利润,使企业自身保持获利并且将净利润额维持在消费者、经销商等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之内。因此,遵守诸如世贸组织等相关组织或部门颁布的国际商业贸易法规,保持适合中国企业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商业伦理观念就成为必然。

  (三)服务问题的商业伦理建设

  销售商品固然重要,但是售前、售中服务好,售后服务差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当一个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不完善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可能是几百名甚至是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观念,这将使得企业最终在潜在市场销售额上不能够达到最大值,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一个企业的售后服务合理规范后,消费者的免费广告宣传效应将会凸显,这将对企业的商品销售及市场开发带来有利的影响。所以,任何企业不仅应该注重对消费者进行的售前、售中服务,而且要加强售后服务的监管力度。一个遵守商业伦理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迅速的售后服务反馈处理机制,从意识形态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导向,做好企业后方的科学平台。

  (四)诚信问题的商业伦理建设

  中国自古有“人无信不立”、“智、信、仁、勇、严”等古训。遵守商业伦理的人,必将有所收获,从上古的范蠡、吕公,到近代的胡雪岩、张骞等商界名人,无不以信立身。但是,从古至今,却没有听说有靠“投机倒把、招摇撞骗”成功的。所以,“为商者,必守信”。到了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市场经济异常发达的信息时代,诚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家商业道德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家经济全球化体制下的现代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合格的企业家,商业伦理的塑造,要以从古至今的商界名人为榜样,以身作则。同时,也要以由于“失信”而使企业、企业家失败的案例为警戒,以诚信为本建设商业伦理。最为根本的,就是要把诚信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将“诚信”作为商业伦理的主要理念运用到企业的业务发展上来。

  结论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断地受到来自商业伦理问题的考验,也不断地在“摸、爬、滚、打”中吸取着经验茁壮成长。当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方面与世界经济的商业伦理逐渐融合以后,我国的商业伦理必将越来越适应世界商业伦理规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将会因为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建设的逐步成熟而日益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样优秀的商业伦理机制的逐步建立,势必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更将促进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以及整个世界的全面发展。因而,当商业伦理机制成熟以后,其深远影响必将日益显现。而不断的研究和解决我国商业伦理问题,就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逢博,高蕾.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价值工程,2011(10)

  2.黄 .不可击穿的商业伦理底线.企业研究,2011(7)

  3.杨海.商业伦理与企业风险管控.中国新时代,2011(7)

  4.杨良奇.论现代商业经营者伦理权利原则.伦理学研究,2011(1)

  5.王琪.现代商业伦理初探.中国商界,2009(1)

  6.余龙生.论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特点.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篇二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创意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整合文化、创造就业、汇聚财富、振兴经济以及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创意产业现状进行评价,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期提出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 发展态势 政策建议

  引言

  关于创意产业的概念,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 1998 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从创意本质特性的角度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利用个人天分、创造力和技能以及知识产权运作来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2002)在《创意经济》一书中,从行业类型的角度概括了创意产业是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所有产业总和,即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我国学者金元浦(2009)认为,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又高于文化产业,是融合了文化、科技与经济的跨国、跨行业、跨领域重组或新建的新兴产业集群。这一观点得到学界普遍认同。《北京市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共9大类。本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以个人思维的持续变革为动力的产业,其范畴并非一成不变,目前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诠释,不论是政府还是学者,都是基于本国文化传统和产业现状提出来的,随着创意与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融合,新的行业类型将不断涌现,创意产业的边界将扩大甚至变模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逐渐提升。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面对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居民文化产品消费比重日益提升,文化、娱乐、旅游等享受型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创意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通过加快文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创意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的经营性单位转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除此以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领军城市在产业规划、资金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二)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行业门类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众多领域。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2011年该比重首次超过3%,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近500万个企业中,属于创意产业范畴的企业超过70万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4%,相关从业人员达140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6811.72亿元,占全国企业收入的

  4.49%,其中电信软件类的产出水平较为突出,占创意产业总营业收入的32.48%,而影视文化类还不到1%。

  (三)产业集群分布明显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龙头,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前门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十三陵明文化产业园等30个创意产业汇集地,已跻身世界创意之都行列。长三角以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代表,该区域依托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产业化程度较高。上海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打造出全国第一家文化私募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所。珠三角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以工艺时尚、咨询策划和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行业为主。深圳是国内最早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中国城市,目前已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化+科技”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怡景动漫基地、F518时尚创意园等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高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成熟。

  (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

  创意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和标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总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2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5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0.8%,年均增长率达到16.9%。具体到出口产品的种类上,我国创意产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方面,珠宝、庆典用品、纺织品等手工艺品出口额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3,而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仅占2.77%和12.5%。在诸如旅游和文化娱乐服务等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创意服务出口方面,我国的贸易总额就稍显逊色。2008年我国创意服务出口值仅为约4亿美元,没能排进全球前10位,在发展中国家也仅列第6位。美国是世界文化市场最发达的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比重在25%以上,仅好莱坞电影就长期占有全球电影市场70%的份额,2008年创意服务出口值以14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创意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与世界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理念、产业规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一)对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政策法规服务力度不强

  由于创意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不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认识都还存在模糊和争议,而且政府决策部门对之了解也不深,缺乏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

  1.产业规划不科学。根据《文化产业振兴纲要》的指导思想,各个省份均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纲要,但从具体的规定来看,许多城市不顾地区实际情况,对自身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目前国内城市兴起一股竞相发展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意热潮,产业园区重复建设、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分散、闲置和浪费。

  2.管理部门分散多头。创意产业在管理上实行分散多头的方式,相关主管既有工商、税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行政部门,又有各级政府的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等综合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政出多门、职能分散、决策缓慢的问题,影响了产业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3.产业分类不统一。目前国内仅有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从政策层面对创意产业做出分类,但各个地方的解释各异,不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创意产业是一个包罗多种行业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如果缺乏统一的产业分类标准,就无法对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措施。

  4.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以立法内容为例,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仍没有将服务业纳入保护范围,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完善,在网络环境下,无形文化产品存在的许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更是亟待解决。文化创意产品的盗版、侵权等恶性竞争问题仍比较严重,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些对我国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十分不利。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功能不完善

  1.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快北慢”的不平衡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意产业规模、速度和效益等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在整体发展不均衡的形式下,东南部地区文化资本局部过剩和西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两种情况并存。

  2.产业集聚功能不完善。第一,重硬件轻软件。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过多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稍显薄弱,尤其是在创意氛围的营造上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创意集聚区的创意质量和发展进程。第二,管理方式粗放。目前创意产业园区较多采用简单的空间租赁营运模式,过度强化物业管理职能,未能全面地向入驻的相关企业提供商业服务平台,造成很多地方有园区缺企业、有牌子缺内容等名不副实的情况时有出现,产业集聚和扩散效应没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链条不完整。我国虽然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但同发达国家完善的创意产业体系相较而言, 基于创意价值链的关联产业合作未能得以有效开展。国内大部分创意企业是从传统行业中转型而来的,文化产品内容呈现题材单调、创意不足的现象,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环节上,原创内容的挖掘与生产无法与科技创新以及市场结合,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市场化程度明显不高,大部分处于“小、弱、散”的状况,产业链条基本没有形成。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小微创意企业发展受阻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创意企业发展初期,资金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受工业化时代规模效应思想的影响,政府在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主张关注企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而事实上,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规模小、资产轻、增长快的小微创意企业的支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创意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尤其以中小民营创意企业更为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小创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的文化资产难以评估并进行有效的资产抵押,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不管是国家财政上还是银行贷款上,都无法给予适当的支持。另一方面,产业投资主体单一,加之文化资本市场欠发达,企业融资渠道往往较为狭窄,许多经营业绩良好的创意企业长期受到资金紧张、融资难的困挠。以影视产业为例,目前国内从事影视制作的数万家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一般而言,影视产品的无形资产主要由著作权、发行权和放映权等组成,权属关系相当复杂,由于产品特殊性和收益预期不确定性的存在,很多银行都将该类贷款拒之门外。

  (四)创意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发达国家或地区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培养了大量创意人才。美国整个创意阶层总数达到385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0%以上,而我国创意人才总量仅在1000万人左右,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不到3%。以动漫业为例,目前我国专业的游戏动画人才不到3000人,而市场缺口已经达到60万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创意产业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相关从业人员对创意知识的理解和创意实践技能都比较薄弱,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不高、技术等级过低、地区分布不均、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精通管理、法律和外语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或者是高端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人才教育手段过于传统也影响了创意人才的培养。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创意师资力量不足的影响,我国高校创意课程或专业的设置无法紧跟时代要求,人才培养仅局限在专业理论灌输方面,缺乏原创思维和创意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艺术素养、沟通协作和价值取向等隐性素养的提升,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过于偏低,创意能力过于雷同,无法满足创意产业发展需要。

  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产业管理体制,设计产业发展蓝图

  成立统一管理部门。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专门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如英国政府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韩国政府组建的文化产业振兴研究院。因此,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创意产业领导机构,加强有关部委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并参照国际标准,统一各地产业分类标准。同时成立全国性的创意产业行业协会,以发挥在平衡各地资源、项目合作、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桥梁作用。客观分析区域资源。将发展创意产业与地区文化资源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择既符合地区实际又能够发挥区域特色的模式,以形成一个合理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对创意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收减免、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创意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集聚功能。通过规划和设置一定区域,以当地传统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依靠兴建产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以集聚化优势吸引资金和优质企业,构建集研发、投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链,实现创意“价值扩散”。

  建立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政府、社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为产品创意、生产、交易、展示提供系统有效的支撑,支持服务于创意企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发展。

  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建立开放的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支持,尽快形成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产业市场体系;积极引进跨国文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研发技术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产业融资瓶颈

  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在纽约,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同时还能得到许多民间基金财团的帮助和支持,如洛克菲勒基金、摩根大通基金等。有鉴于此,除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外,地方政府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以扶持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基金,如产业引导基金、项目担保基金等,以帮助更多优质的创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机制,探索政府、银行、创意企业和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等四位一体的新型担保制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对文化资产的评估和质押业务。吸引风险基金投入。丰富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创新风险资金介入创意企业的投融资制度。完善创业板和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以推动优秀创意企业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以及产权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来获得资金。

  (四)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理顺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工作涉及众多行业,参与管理部门比较多,如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和版权局等,因此应当有效整合现有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实行归口管理,合并重复或交叉工作内容,以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法律体系。系统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创意权利人利益和公平利益的平衡,在此基础归纳并提出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框架;按照WTO的要求,抓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度,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对跨区跨部门的侵权案件及时、公平、公正处理;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由司法部门牵头,联合文化、工商等部门,组成创意产业维权协会,开展创意产品的全方位法律保护。

  (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开展全民创新教育。通过推行学用结合、脑身合一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通过引导文化机构参与青少年的日常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与创意热情。加强创意人才培养。通过发挥高校原有传统学科的优势,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意专业或者创意学院,学界与业界相互联动,完善师资配备,组建双师队伍;采用实践教学和工作室培养方式,建立“创意实践工场地”,探索创意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引进创意人才。加强内地同外界信息交流,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人才市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意人才回国创业;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户籍、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相关引智措施;通过开展区域人才合作、国际人才交流方式来促进创意人才的沟通,以提升创意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著,司徒爱勤译.创意阶层的崛起[M].中信出版社,2010

  2.张洁.我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9(12)

  3.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7)

  4.蓝庆新,郑学党.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2(3)

  5.杨秀云,郭永.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1)

  6.尚涛.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分析[J].财贸经济,2010(8)

  7.吕庆华,芦红.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9)

  8.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多种概念辨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9.张世君.论我国创意产业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J].法学杂志,2011(1)

  10.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林剑(1982-),男,福建泉州人,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泉州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创意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4篇。

  张向前(1976-),福建仙游人,国立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副处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主持及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主持完成泉州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香港中文大学科研课题2项,现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科学课题10多项,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福建省十佳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首批入选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人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等。

篇三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关于我国企业商业伦理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我国企业商业伦理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自从人类开始了商业活动,商业伦理也就有了产生和

发展的历史。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现代化、信息化

条件下,商业活动由初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今日的现代商业。与此

相适应,商业伦理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本文是从阐释商业伦理

的基本理论知识入手,我国企业商业伦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针

对当前中国企业商业伦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以

阐述,找出原因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伦理;企业;现状;建议

一.商业伦理概论

(一)商业伦理的含义

按照伦理的解释,理解商业伦理的含义就比较容易了,“商业伦理

是指任何商业团体或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相应活动时,所应遵守的

伦理规范与准则”但是由于个人对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

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等的价值判断与伦理认知存在差别,因此,

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一致定义。在西方商业伦理可以

直观地被理解为企业在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与

准则,即企业在处理内外部关系时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而时至今日,社会上关于建设好商业伦理体系的观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政府监管和审批方面入手,二是媒体和舆论监督方面入手,三

是在企业产品营销方面入手。在企业产品营销方面入手,是魏涛先

篇四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关于我国商业伦理的现状与思考

商业视

关于我国商业伦理的现状与思考

■ 李亿平 中共拉萨市委党校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社会,商业伦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伦理的最直接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日常道德和文明程度。商业道德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社会资本,它表现为一种秩序、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个体自我选择的权利,并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商业伦理问题的分析,进而对我国商业伦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以阐述,找出原因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伦理 现状 原因 建议

自从人类开始了商业活动,商业伦理也就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商业活动由初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今日的现代商业。与此相适应,商业伦理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现代商业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现代商业伦理是现代商业的道德必然,是构建和谐商业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商业精神的思想基础。

一、我国商业伦理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规模优势。但回头再看看走过来的路,心情又是格外的沉重。“中国制造”以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席卷全球,在这背后是许多企业盘剥、克扣、拖欠工人工资,肆意延长工作时间、无视生产环境与安全的违法行为。

中国企业一直走的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有资料表明,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的7.4%,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氧化铝占25%,而创造的GDP仅是世界的4%。让环境做出了巨大牺牲,也对资源形成了巨大浪费。中国企业信用缺失严重,造假账,偷逃枕款,不尊重知识产权,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中国企业的严重问题,也是今天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障碍,后果已经在逐渐显现并放大:因为无视劳工权益,从2006年开始,许多地方陆续出现“民工荒”现象;因为无视生产安全,矿难连连,许多煤矿被政府强制关闭;因为“为富不仁”,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社会“仇富”心态越来越浓,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二、商业伦理问题的提出

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行为而实现的经济活动方式,因此协调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成为商业伦理的主要内容。此外,协调商家与供货方、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伦理关系,也是商业伦理所要规范和协调的内容。由此,交换自由、诚实守信、服务至上、公平竞争等原则就成为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在美国,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商业伦理的说法; 7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有学者专门从事商业伦理的研究,发表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文章,出版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杂志和教科书,同时产生了以商业伦理为研究课题的社会团体。在日本,商业伦理的研究,不仅有专题杂志的出版,而且产生了一批社会团体和组织,成立了商业伦理问题的专题研究组。

三、我国商业伦理问题原因分析

商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行业,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促进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

此,对商业的伦理思考和建设也就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乏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国内GDP的百分之十至二十。商业伦理已经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危机和道德缺失的广泛批评。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伦理道德问题十分突出,其现状可由“危机四伏”四字来形容。我国的商业伦理问题相当严重,其中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遵守交换自由原则

交换自由原则是商业伦理的首要原则。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被曝光;肯德基“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成分;亨氏被发现“苏丹红一号”成分。外资品牌不再是优质的代名词,它们接二连三地“跌下了神坛”,这些著名品牌所暴露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商业领域作为市场经济中从事商品流通的专门行业,自由交换的法则更是其必备的伦理原则。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使商家信誉受损。平等互利是商家与企业生产者、供货方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而平等互利首先就要建立在交换自由的基础上,没有双方自由、自愿的交换活动,也就谈不上平等互利也就会破坏双方之间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

2.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与守信既是社会道德的准则,也是经济伦理的主要原则,更是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生产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销售领域的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管理领域的贪污腐化欺上瞒下,科研领域的抄袭剽窃、欺世盗名,学术领域的弄虚作假、哗众取宠,人际交往中的不守信用、表里不一,都是信用危机的表现。从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来看,也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信用至上、信誉至上的伦理原则,做到诚实无欺、买卖公平、货真价实、真诚服务。诚实守信可以说是商业的生命,有了良好的信誉才会赢得效益,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市场、失去效益,信誉至上是商业的立足之本。

3.忽视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

商家不能忽视商品供应者的利益与需要一方面,商家要将供货方视为“顾客”,为商品供应者提供服务,不能损害供货方的积极性和权利;另一方面,商家还有义务将消费者的购买率及时反馈给企业和供应方,以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对商家而言“顾客至上”有着双重含义,既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要兼顾供货方的权益,只有获得顾客和厂家双方的满意,才有商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商家及其从业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和周到服务。在服务环节上,要做到售前、售

《商场现代化》2010年9月(上旬刊)总第622期

83

商业视

中、售后服务环节的衔接与沟通,保证顾客的需要的及时满足。

4.挑战公平竞争是商业伦理的内在道德准则

经济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竞争,一是利润的竞争。一些行业的垄断行为常常会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使公平竞争难以实行,也极大地挫伤了厂家和商家的积极性。就商家来看,其自身的特殊利益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使其忽视道德建设的内在原因。出现了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只讲小集团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精神利益等各种问题。市场经济造成的一切向钱看,会使一些不法商贩靠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而迅速致富,这势必也会影响到商业行业的行风建设,容易使商业行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丧失道德要求和伦理自律。

商业交易中,利益主体侵害其它公司的利益。首先是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垄断经营是破坏竞争体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垄断企业往往会采取收购与之竞争的公司或削减产品价格来消除竞争对手,获得垄断造成的超额利润,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它无疑对市场产生了抑制作用,并给小公司和消费者带来伤害。致使我国企业信用程度很低,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商务中的形象。企业侵害职工的利益。许多企业没有给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法定的福利保障金。有些企业随意让员工加班,随意加大工作量,使员工不堪重负。如华为科技的员工过劳死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小企业更是随意雇用童工,随意打骂员工,随意剥夺员工的假期,从来没有给员工发过加班费。这些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在中小企业,特别是私企工作过的人都对此深有体会。

四、对我国的适当对策及建议

伦理是道德问题和道德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商业伦理研究商业活动中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问题的学问。它包括商业活动中的伦理要求,如商业竞争中的伦理要求,契约与合同中的伦理要求、市场营销中的伦理要求等,也包括商业体的伦理观念、道德行为与道德活动,同时也涉及人的品质与人的素质、商业活动的环境、商业伦理的教育与普及等诸多问题。

1.努力形成良好有序的经济环境

我国应在经济环境的建设上狠下工夫。在道德上,社会以公认的最低准则来要求,低于最低准则的行为应该受到道义的谴责;在执法上,社会要以是否违法作为基本依据,只要触犯就加以惩处。制度的作用在于让不讲商德者在市场中寸步难行。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及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当有好的商业道德的时候,商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反而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关系员工也更愿意为公司效力。这些都会促进商业效率的提高。

2.建立信用评价系统

商业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了解一个企业机构的商务信用状况有利于经营者们在商务活动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而良好而完整的信用将有助于客户对企业的合作信心。从更深一层的意义看,它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增大经营透明度,从而有效防范经济欺诈等犯罪活动,因而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用评价系统十分必要。

3.努力形成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

商业伦理的建设需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考虑现实可操作性,并

84

《商场现代化》2010年9月(上旬刊)总第622期

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商业伦理回避不了,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改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既需要经济的繁荣,又需要包括企业伦理在内的文化道德的同步发展。商业伦理形成以公平竞争等制度环境为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尽管我国传统文化所涉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都有许多关于道德方面的论述,但还是不足以构建支撑商业运作的完整伦理框架。因为,这些论述更多地强调的是个人内修,而不是制度上的平等。所以,在继承的同时,还要有所发展。

4.企业应建立基于责任的伦理机制

首先要提高商业主体的伦理道德意识。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导动机都是谋利,但要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商业游戏规则,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信同时注意平衡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和谐。企业要做到赚钱不忘良心,利己不忘利他,发达不忘社会,做一个伦理型企业。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广阔的外延,这些责任的履行有利于维护行业的健康和市场的繁荣,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有利于企业构建起实实在在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信誉优势。

其次,建立公司系统的伦理制度。公司成立时应制定一套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然后让每个员工学习和遵守。当有这种制度时,公司首先会从内部得到约束,当公司内部有良好的约束和秩序时,它就不会轻易触犯政府的各种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加强。

5.公民应养成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在法律要求与道德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人选择空间,这就需要有个人的人格自律来把握商业行为的伦理尺度。当一个人明白了遵守商业道德的原因后,就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和价值观。如果忽视了对商业伦理的重视,日后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加强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也会为商业伦理的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法律的监督、制度的监督,可以加强商业伦理的底线规范的建设,做到对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的遵守。商业伦理建设虽然要依靠法律、制度的他律作用,但也要依靠伦理道德的自律,只有加强自律与他律建设的统一,才能切实保障商业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普遍遵守与实现。加强商业伦理建设,除了法律、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伦理规范等形式来进行建设,这是商业伦理的确立与实施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燕:《论诚信制度及其社会人文原则》.《管理世界》[2]孔子 论语(四库全书•经部)[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哈达 马力:商业伦理势在必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5)

[4]周学勇:《企业诚信问肠初探》.《宁夏大学学报》

[5]复春艳:《企业城信建设的对策建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6]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7]王学军 李福刚:商业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 ,2006-02-06

[8]贺雪娟:《论企业诚信的经济价值》.《湖南商学院学报》

篇五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跨国企业的商业伦理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篇六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商业伦理期末复习

1、伦理:是一种有关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这个概念是与道德及法律的绝对分界线。

2、商业伦理:指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或说成是商务活动各方理应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既指商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贸易中各种关系,又指商人在贸易关系中如何进行道德自律。

3、商业道德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对商业从业人员的个体或群众的道德活动所做出的善恶价值判断。

4、管理伦理:指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关系。

5、价值观念: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的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6、商业道德冲突:是指商业从业人员在面临某种道德境遇时,往往会依据不同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做出不同的选择。商业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道德冲突,主要是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义务的冲突。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某种情况下会引起道德义务的冲突实现某种道德价值就会牺牲其他道德价值。

7、商业文化: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和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活动,反映传导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

8、功利主义: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伦理基础,其特征是集合主义,为了使总体行为正确,不同的个人利益必须以产生全体人员的最大幸福和满意为目标而叠加在一起。

9、道德:指一定社会关系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正在被人们奉行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10、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让、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11、商业伦理的本质:指商业伦理所有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总和。商业伦理既是一种职业道德,具有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同时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具有社会道德的本质属性。

12、为什说商业伦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答:(1)市场经济蕴含着商业伦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包含着商业伦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从商业的属性看,市场经济包含着商业伦理,商业内部渗透的为他性,就渗透着伦理内涵;从市场观念看,市场经济包含着商业伦理;从市场经济规范化看,市场经济包含着商业伦理;现代市场观,不仅把市场观念的核心思想保留下来,而且注重保护环境,企业不仅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效益,与市场经济规范发展要求一致,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2)商业伦理已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商业伦理,现代市场经济孵化商业伦理学。

13、现代商业道德体系构建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相结合的原则;(2)义与利相结合的原则;(3)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原则。

14、如何理解“斯密”问题?

答:对所谓的“斯密”问题人们给出不同的解释:(1)把经济人、道德人理解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经济人是只讲经济功利,唯利是图,赚钱牟利是其唯一的人生追求的人;道德人是追求精神道义,富有同情心,抱有利他精神以随时奉献他人的人。(2)现实的人只是自利的而不是道德利他的人。

15、对商业企业竞争的伦理规范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进行论述。

答:商业企业竞争的伦理规范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进行论述,包含以下原则:(1)平等,平等是自愿的基础。只有处于平等地位,竞争各方才能谈论自愿、公平等原则。如果地位不平等,就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竞争。(2)互利互惠。企业只有在自利和他利的平衡中讲究竞争道德、实现有序竞争,才能保持生机与活

力。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商业企业应当遵守竞争道德,与竞争对手互利互惠。(3)公平竞争,要求竞争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在利益关系中保持机会均等和分配公正,在竞争活动中保持人格、权利、规则及规则制度面前的平等。竞争者都按同一合法规则进行竞争,若出现争议,以同一合法规则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处理。(4)竞争与合作,商业企业间的竞争除了受法规的约束之外,也必须受到经营伦理的约束,以此来实现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引导竞争者的合作。

16、商业伦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东西方商业伦理的共融趋势:(1)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共融;(2)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共融;(3)工具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共融;(4)商业伦理新观念的产生。

17、组织结构中的伦理要求及规范?

答:(1)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组织谋求自身利益的底线;(2)贯彻义利并重的伦理价值观;(3)组织应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4)组织应树立服务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

18、目前我国商业道德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答:(1)拜金主义在商业价值中蔓延。这种拜金主义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终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倾斜,在处理义和利、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时,只看重商业利益,忽略社会效益,甚至置消费者利益和生命财产于不顾,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渗透到商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必然导致各种行为泛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给社会成员造成巨大伤害。

(2)商业信用失常。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守并切实履行的各种服务准则和规范。商业信用运作的基石是市场有序化进程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不应存在各种经济欺诈的不道德行为,然而在现实中商业信用失常不断出现,并形成恶化趋势。

(3)曲解商业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公平竞争的观念,已不同程度的被曲解。有的经营者采取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秩序、垄断排挤竞争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破坏了竞争中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极大破坏了道德原则和风气。

(4)经济欺诈、霸道经营。走私与出口骗税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在交易中强买强卖,违反公平交易的现象非常普遍。

19、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意义?

答: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就是指一个国家已经成为诚信国家,建立了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信用信息开放为基础,以独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企业为主体,以健全的国家对信用市场的监管和有效的惩戒机制为保障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失信者的约束机制和社会环境。因此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基本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完备的信用体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信用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规范和制度,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信用为本,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更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随着加入WTO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新订、修订和新颁布与涉外经济、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与国际惯例,统一透明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

(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市场经济完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规范不完备;二是控制手段失当;三是市场主体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认识和适应有个过程,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背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对此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采用市场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全社会约束机制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20、为什么说商业伦理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1)商业伦理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从内涵角度讲,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商业物质文化是使商业存在并实现商品顺利流通的物质基础,商业制度文化是顺利实现商品物流的组织保证,商业精神文化是商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从作用角度讲,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商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服务和竞争的统一,这既是商业伦理的问题,也是商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从现实角度讲,两者之间协同发展——商业文化与商业相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业文化规范着商业主体的行为,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它是商业主体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与价值观、经营思想、商业伦理、企业风尚等,商业文化的核心是达到商人内心世界的平衡、实现主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相一致及交易过程中的自由与约束相一致等,这也是商业道德的要求。

(2)商业伦理在商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商业伦理是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伦理促进商业文化建设。

21、商业伦理导向下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答:商业伦理导向下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商业伦理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问题

(1)产品的伦理问题:在经营的过程中未向消费者披露与商品相关的价值、功能、用途和安全性,或使用廉价代用品而未告知消费者,或产品包装和标签注明的内容同包装内的内容不相符。

(2)定价中的伦理问题:以打折为陷阱的价格欺诈,用无形产品的非正常溢价牟取暴利。

(3)服务中的伦理问题:服务包括商品销售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及以劳务形式存在的服务。在服务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一是在商品销售后不能兑现承诺的服务;而是以劳务形式存在的服务中不平等的格式条款。

(4)广告中的伦理问题:广告本身没有道德问题,但问题是商业企业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地消费者传达了自己的信息,广告的表达方式、表达的语言是否妥当,这些都涉及商业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

(二)商业伦理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规范

(1)恪守承诺。“有信比诺,有诺必践”,承诺制除了具有商业道德的内涵外,还具有制度、规范、机制方面的内容或实现方式。在承诺制中,商业伦理是一种内在机制,而商业制度、商业法规、商业活动方式或措施是机制运作或实现的外部方式。因此,承诺制不仅具有内在的道德上的约束,而且具有外在的、硬性的、制度上的约束。

(2)讲求信誉。信誉是商业企业生存的根本。好的信誉是商家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胜的重要法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比仅仅靠产品质量,更要看企业信誉。主体间最重要的、最普遍的经济关系就是公平竞争和互利合作,竞争和合作的前提则是相互信任、讲究信誉。信誉可以降低交易双方成本。要做到:第一,货真价实,绝不售假;第二,价格合理,质价相符,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第三,在商品宣传和广告中实事求是,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科学、完整的信息。

(3)引导消费。商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地影响。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依赖商业企业提供的商品;另一方面,商业企业的广告宣传引导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商业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要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的消费。科学地指导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生态消费

22.道德发展层次理论:道德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个相承的阶段上,个人道德判断变得越来越不依赖外界的影响。处于第一层次的道德特征表现为,只有在涉及物质惩罚、报酬或互相帮助等个人后果时,个人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作出反应;处于第二层次的道德特征表现为,道德价值存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他人的期望之中;处于第三层次的道德特征表现为,个人作出明确的努力,摆脱他所属的团体或一般社会的权威,确定自己的道德原则。

篇七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关于经济全球化会引发哪些商业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1

关于经济全球化会引发哪些商业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要说到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商业伦理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经济全球化。那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同时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经济全球化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这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幕之下,企业是否能够做到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信誉,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宗旨来发展和生产呢?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 调查目的

掌握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企业所要面对的商业伦理问题以及各个企业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2. 调查时间

2010年4月23日——2010年4月30日。

3. 调查对象

身边能够方便联系的企业,家庭亲戚所在的企业。

4. 调查方法

资料法、访谈法

5. 调查内容

就经济全球化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于企业和自身在面对商业伦理问题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发表观点和诉说。(访谈的问题并不固定,针对的方向基本相同,故不附上问题页)

6. 调查人员和分工

我们小组共人:

组长: 负责总的调查报告的书写和PPT的制作,同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等 组员: 网上收集资料,参与调查报告的书写过程提供建议等

收集资料,访谈企业管理层人员等

收集资料,参与访谈并做记录等

7. 调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以及从网上所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得出了基本的结论:

企业逐利的天性是的企业家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却忽视了企业应该负担的社会责任。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权衡轻重缓急,特别是在企业的大危机中,一边是利益,一

边是道德,两难的经营者心灵的天平左右摇摆,伦理道德经受考验,而现实中的利润率和摆脱困境的囚徒心理往往引发了伦理危机。

纵观工业革命开始后几百年的企业的兴起与陨落,我们发现企业的兴起的原因有种种,

陨落的原因往往只有一种,就是公司出现了丑闻,而丑闻事件往往与道德有关,随着事件的升级凸现道德沦丧。

可见,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必须贯彻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利润关系到每一个企业的命运。但是,不能只着眼于短线操作,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无视伦理准则,违反法律法规,不讲公众意识的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诚实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将使得企业本身失去公众的信任。可惜,并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了对企业伦理的漠视。其实,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一种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会对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8. 调查体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越来越快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为浮躁的情绪所左右,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必须贯彻企业社会责任高于经济利润的思想,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必须加强伦理建设。

针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小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可以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置之不理,不可以产生拜金主义的商业价值观。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下进行的,离开了伦理而单纯地强调人的经济理性只会减弱经济学的预测能力。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建立起相关的伦理组织,以此来提醒和培训员工必须拥有伦理道德,在遵守伦理和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的经济理性,为企业创造正利润,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典范。

其次,现实中商业信用失常现象层出不穷,并有恶化趋势。在现实市场上,经常出现伪劣商品与假冒商品,这造成不少的消费者对于所选购的商品失去信任,产生不安全感。这不仅造成消费者的流失,同时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利益与道德的天平上,企业的管理者常常犹豫不决,有的甚至直接在两者之间选择了利益。一些企业在经营中利用欺诈手段进行经济交往,不按规定履行合同,导致社会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企业必须时常警觉,企业的社会责任高于利润,如果不能给社会创造正效益,那么企业必定会被社会舆论给压垮。

另外,企业还必须注意,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型经济,竞争的行为是市场主体无法回避的职业行为,但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平竞争观被不同程度的曲解了。有的企业认为搞垮竞争对手就是竞争胜利了,采取虚假、欺骗、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推销劣质商品,最终被他人揭露丑闻,但是它给市场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损害的是其他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对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极其不利。所以,企业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企业,同时也需要站在竞争对手和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考虑大局,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扎根于市场实际,放眼未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只注重眼前。

从商业伦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来看,大部分归咎于企业本身,但是整个社会商业道德的建设仅仅依靠公司修身是不行的,还需要舆论的监督和法律的制裁敲山震虎,公司、舆论和法律三管齐下才能有效减少商业伦理问题的发生。“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每个道德主体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要求内在的道德义务,用健全的道德性来指导其社会行为,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其中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修养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自我监督是贯穿于其中的不可必少的环节。企业只有在自我不断的对照、反省、提示、监督下道德境界才可能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高度道德觉悟的个体。我们真切地希望,每个企业都能明白自己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商业伦理。我们需要好好思考,面对商业竞争对手,到底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不能企业越做越大,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形象却越来越渺小。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商业伦理发展的影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09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