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2017-06-22 10:24:4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共7篇)河蟹养殖技术 怎么养螃蟹[农广天地]河蟹养殖技术 20160710  视频简介: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因为螃蟹性状可怕,长相丑陋凶横,不是勇士不敢吃。当然,这些都是文学寓意罢了。 河蟹是百姓餐桌上的熟客,它是诸多中华美食佳馔中的名品,不仅鲜嫩味美,而且含有丰富...

篇一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河蟹养殖技术 怎么养螃蟹

  [农广天地]河蟹养殖技术 20160710 

  视频简介: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因为螃蟹性状可怕,长相丑陋凶横,不是勇士不敢吃。当然,这些都是文学寓意罢了。

  河蟹是百姓餐桌上的熟客,它是诸多中华美食佳馔中的名品,不仅鲜嫩味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深受人们的亲睐。河蟹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河蟹养殖一般经过繁育、扣蟹蟹苗的培育和商品成蟹的养成等三个阶段。本期节目中将教您如何进行螃蟹养殖,敬请关注。(《农广天地》 20160710 河蟹养殖技术)

  

  

  

  

  相关养殖知识

  河蟹养殖全程病害防治措施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重在预防,重点要抓好关键季节、关键生长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

  干塘后清整消毒。一般在当年12月至翌年元月份这个阶段进行。池塘淤泥较深的塘口,首先要进行清理淤泥及修整环沟;其次药物消毒,首选药物生石灰与漂白粉,最好是池塘加满水后全塘泼洒,用量:生石灰掌握在100公斤~150公斤/亩,漂白粉20公斤~50公斤/亩,同时生石灰能起到改善池塘土壤理化性状与增加水体钙质的作用。不赞成用清塘灵等有机类药物。

  养殖过程中把握好几次杀虫消毒的时机。第一、二、三次河蟹脱壳后,应进行杀虫、消毒,间隔时间大体上是一个月左右一次,对池塘进行一次杀纤毛虫病、鳃病、烂肢腐壳病等病害,根据以往脱壳时间,一般第三次脱壳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

  6月底开始一般要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的防病工作对河蟹来说至关重要,应对池塘水体连续1次~2次消毒,梅雨季节湿度大,温度适宜,光照不足,非常有利于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滋生,因此,这一阶段的杀菌消毒必须措施到位,确保养殖水体病菌量少,河蟹健康无病害做到高温来临之际河蟹安全度夏。5月~6月份在饵料中拌服2个~3个疗程的防病内服药,如预防肠炎、抖抖病之类的有效药物,一般内服药疗程为5天~7天,做到内服外消。进入高温季节,防病工作重点在维护好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不失时机地进行肥水培藻和应用微生态制剂。河蟹第一、二次脱壳不遂和进入高温季节河蟹发生病害死亡是影响河蟹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前期脱壳不遂主要是低温,阴雨天较多,高温季节连续高温天气多,针对这样的恶劣天气,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前期应利用晴好天气及时肥藻培水,在河蟹大量脱壳前期水体泼洒含钙、维生素之类的抗应激产品,进入高温季节前,病害防治措施要到位,高温期间应尽量避免环境突变。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内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从而抑制病菌的大量繁殖。天气突变时期,使用抗应激之类的产品,降低河蟹的应激反应,增强其免疫能力,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在药物使用上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同时要考虑水产品的休药期,在养殖后期尽量不适用药物,确保河蟹质量安全。 

  河蟹养殖中水草管理注意事项

  一、科学控制水草密度,及时割除多余水草

  水草在池塘中生长过程就是一个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的过程,然后作为载体的池塘对水草来说也有负荷限值。一旦水草数量超过这个负荷限值,水草白天化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无法满足夜间自生的氧气消耗,水草就会老化死亡。割草的原理就是割除老化水草,促进新生水草生长。总之保持池塘水草占比不超过30%,水草区域中间应该有水道,水道宽度保持2米左右。    二、不放养食草鱼类,不使用水草抑制药物

  一些食草鱼类,确实可以消耗过多的水草,但往往水草长势和食草鱼类无法被养殖户控制,是一个不安全因素。绝大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不再放养食草鱼类,而水草抑制药物,通常对水体藻类也有干扰,容易坏水和缺氧。同时是在水草中蜕壳的河蟹和青虾也有毒性作用。

  三、泥浆草是水体老化的体现

  出现泥浆草一般都是水体老化,过多有机质附着水草上。处理起来也非常简单,首先使用腐植酸钠去除水草泥浆并能激活水草再次生长,然后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水体有机质,改善水体藻相,同时使用生物改底药物,分解泥质中的有机物,三管齐下。同时也要注意水草夹浮现场,夹浮过多表明投喂饵料不足或者不合口,结合水质检测分析对症下药。

  治理河蟹塘里的青苔有妙招

  夏季池塘底部的青苔可造成池塘水质浑浊,使鱼出现缺氧现象。因此,清除蟹塘内青苔是河蟹养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清除方法不当,既会伤草又易败坏水体环境。现为您详细介绍清除青苔的方法。

  清除原理:由于青苔生长需要光照,养殖户可采取青萍覆盖的方法清除青苔。主要原理是通过培植青萍,阻隔水下青苔吸收光照,导致不能产生光合作用,从而达到消灭青苔的目的。

  实施方法:如果蟹塘内局部有青苔,可用草绳在有青苔的水面设置青萍区,一般覆盖7-10天,青苔便会自然消失,这样既消灭了青苔又保证了水环境;如全塘有青苔,也可用同样的方法,但过7-10天应把青萍区移至另一处,如此反复,以此清除全池青苔。

  注意事项:如果青萍繁殖过旺,应及时捞除多余的青萍,使池塘青萍数量合理布局,防止青萍繁殖过旺,影响水体溶氧量。

  通过以上简单便捷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治理池塘底部的青苔,这样既可以保证水质,还可以清除青苔,真是两全齐美。

篇二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美国青蛙大棚土池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懒惰的美国青蛙(20150127)  

  懒惰的美国青蛙品种来源于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中国。它生性温和,比较懒惰,容易养殖。本片主要讲述了美国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各个阶段该怎样去养殖它,以及重点介绍了当地的一种养殖方式——“大棚土池养殖法”,让大家全面的了解美国青蛙。 

  美国青蛙大棚土池养殖技术 

  (一)塑料大棚的建设 

  首先选定养殖场所。大棚养殖池以深挖的土池为好,要求池子蓄水1米左右;面积宜小,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即可;坡度要小,以迫使美国青蛙着陆食台而取食。池内设置若干个食台,多个食台有规则地排列成两行,两行之中架设一小个木桥,供塑料大棚内行走,进行各项管理操作。池中央上方(高约1.5米左右),用一粗楠竹搭成脊梁,脊梁上排列一些规格一致的竹片.竹片间距0.5米,所有竹片弯成弧表,两头插入泥土,中间固定于脊梁上,作成大棚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即成.薄膜边缘用泥土封实,仅在南面留一小门,供人进出。为增强大棚保暖效果,也可做成双层塑料大棚(间距10厘米左右)。并在大棚附近建一水质调节池,供换水用。 

  (二)放养 

  塑料大棚养蛙放养密度与池塘养蛙相同,但其养殖效益以投放个体重100克以上经驯食后的幼蛙最佳。此外,幼蛙入池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无伤、体质肥壮、精神活泼的个体,并要求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下池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 

  (三)管理 

  1、调温  冬季大棚内、外温差较大,当外界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应敞开大棚,两头通气、放热,改善棚肉空气状况。 

  2、换水 塑料大棚养殖因每天投饵,水质污染很快,故也应经常换水,以保证水环境良好。换水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水温相差太大,影响正常生长。水源最好能提取深井水,或预先在水质调节池用药物消毒过的池水。 

  3、投饵 饲料以膨化颗料饲料和淡干鱼为主,但以喂鲜活鱼虾最好,可利用冬季干鱼塘时捞取大量野杂鱼投喂。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应视棚内温度状况酌情调整,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吃完为度。 

  4、防病 塑料大棚养蛙,由于受条件制约,大棚内环境和水体环境较差,较易导致腐皮病等疾病发生。因此,养殖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做好蛙病的防治工作。 

   相关资料:  

  美国青蛙土池速养新法

  一、土池修建 

  每口土池面积以200~300平方米为宜,池长40~50米、宽6米,池中央是一条与土池长相平行的宽2米、深40~50厘米的水沟,作为青蛙活动和排污的场所;土池四周边是2米宽的陆地,陆地高出水面30~40厘米,且陆地与水沟间的坡度平缓,便于青蛙登陆上岸。蛙池水面与陆地面积比例为1∶2。在蛙池四周边的陆地上用竹和石棉瓦架设高出地面30厘米的遮阳棚,作为蛙休息和摄食的场所。遮阳棚规格为1.8米×1米,两个遮阳棚之间留出1米的距离以利通风。在每个遮阳棚下放置两个70厘米×50厘米的食台(食台用4厘米×2厘米的木条和60目的聚乙烯网片做成)。为保证蛙池有充足的水源,要设独立的进、排水渠。可在土池的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出水口,蛙场四周由60厘米宽的进、排水渠与外界隔开,并在水渠中间设置高出水渠80厘米的聚乙烯防逃网,土池与土池之间则用70厘米高的聚乙烯网片分离。 

   二、幼蛙放养 

  在4月初至6月初放养幼蛙。放养前,每100平方米土池用生石灰15公斤撒施消毒,5天后即可放水养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只。 

   三、食性驯化 

  驯食的方法是:先把面包虫均匀撒放在土池的陆地部分,让幼蛙捕食,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3天后,幼蛙已习惯了捕食面包虫,这时可将面包虫集中投放在食台上,使幼蛙形成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之后,开始用一部分颗粒大小与面包虫相当的配合饲料与面包虫混在一起投喂,使幼蛙在摄食过程中不但吃到面包虫,同时也吃到颗粒饲料;然后再逐渐减少日粮中面包虫的比例,增加颗粒饲料的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饲喂颗粒饲料,

   四、强化饲喂 

  给经过食性驯化的美国青蛙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其原料组成主要以鱼粉、麦麸、菜籽饼、玉米等为主,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促生长剂和保健剂。饲料原料过20目筛后制成粒径25~4毫米的颗粒。配合颗粒饲料的主要营养指标为:粗蛋白占40%,粗脂肪占7.5%,钙占1.8%,磷占0.77%。饲料全部投放于陆上的食台内,每天分别在上午8时和下午3时进行投喂。投饲量一般为蛙体重的2%~5%,但实际投饲量要根据蛙的食欲情况及天气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五、水质管理 

  美国青蛙土池速养,因陆地面积大、水体面积小,蛙的排泄和代谢废物主要集中在水中,加上蛙的养殖密度较大,土池水质很容易恶化。因此,必须通过换水来达到排污、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土池一般每天都要换水1次。 

   六、病害防治 

  美国青蛙易患肠胃病,平常应勤于观察其体态、食欲,并注意饲料的适量、适口和卫生状况。若发生此病,可填喂健胃片或鸡内金粉,3~4天即愈。对因缺乏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引起的脱皮病,每只病蛙每天喂1克猪肝或牛肝,连喂5~7天即可。

篇三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以会影响生长,在2 mg/L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节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篇四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

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二、池塘要求及设施

河蟹的池塘养殖是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与其它的养殖方式相比,也是当前人工养殖河蟹,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池塘的水环境控制水平、苗种的质量、日常管理的保证三个方面。

1、池塘要求: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河蟹的池塘养殖应尽量选择较大的水面,大小的原则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能够容易操作控制就可以,一般面积达到15-20亩为宜。这是因为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达到自助增氧的目的,也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及时逸出。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建成连片的养蟹池塘。池塘一般应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这样的蟹池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也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氧,池塘深度要能适合于不同季节对水位的调控要求,一般情况下,水深应控制在0.8-1米,在夏季应控制在1-1.5米,另外养蟹池塘的池埂与一般鱼池的池埂要求也不一样,为了要方便河蟹出水活动,所以要将池埂的坡面加宽到3米以上,坡比为1:2.5或1:3

2、池塘设施:养蟹池塘还要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水最好采用高位进水,排水应采用低位排水,将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由于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养殖池塘四周还要建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于池埂0.5米以上。修建防逃设施可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原则是选用的材料要表面光滑,使河蟹难于攀爬,并且要坚固耐用,不怕风吹雨淋,不会污染蟹塘环境。目前常见的防逃设施主要有,砖砌防逃墙。这种防逃墙要将墙内侧用水泥抹平,增加表面的光滑性能,此外还有铝塑板防逃墙和防逃网上加盖塑板等方法。如采用防逃网时,要求要将网的底部埋入土中。

3、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3月初,放养水温要求不低于4℃时进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由于河蟹具有底栖生活的习性,而淤泥又是底质的污染源,所以我们要在每年的秋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底部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然后晒塘过冬。我们要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70—100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后开始注水,使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5天后待生石灰的药效消失,就可以开始种植水草了。

河蟹养殖户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充分的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因为水草对维持蟹池的生态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二是进行光

合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三是水草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四是水草能为河蟹提供蜕壳的隐蔽场所,并在炎热的夏季,使河蟹借助水草遮荫降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的生态环境。

河蟹养殖池塘可投放的水草种类有很多,一般投放的水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漂浮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另一类为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为主,浮水性植物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二,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五分之-。目前在养蟹池塘投放较多的,河蟹比较喜食的沉水性植物有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伊乐藻等,浮性植物以紫背浮萍为主。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种植水草可以播撒水草种子,也可以采用整株移植的方法。

4、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为底栖动物,行动缓慢。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任其自然繁殖,螺蛳的净水能力强,在养蟹池中移植螺蛳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

篇五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1、苗种选择

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

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深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水深1.0-1.5米。

c、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饲

养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溶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NH3-N)≤0.1毫克/升。硫化氢(H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底泥总氮<0.1%。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

a、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150公斤/亩)。

b、设臵水草:按扣蟹池标准进行,具体方法见池塘水草栽培技术简介。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c、加注新水:放种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水深0.6米。

d、投放螺蛳:清明节前每公顷投放活螺蛳4500公斤。

C、扣蟹种放养

a、扣蟹质量:规格整齐,大小100-200只/公斤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b、放养密度:500-600只/亩为宜。

c、扣蟹消毒:扣蟹经3‰~4‰食盐水深液浸洗3~5分钟后放养。

d、放养时间和方法:采用一次放足,三级放养。所谓一次放足,就是放养的全部蟹种应一次性备齐放入。三级放

养则是指对面积大的养蟹池塘,可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将备齐的蟹种先放入围栏区,进行强化培养,蜕壳数次后再分能放开。

D、饲养管理

a、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CB13078)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的规定制成的颗粒饲料。

b、投饵方法:

“四看”投饵

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

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多投、少于30厘米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四定”投饵

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E、水质调控

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6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1.5米。6月-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每两周施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

F、底质调控

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和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G、病害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a、预防方法

a)干塘清淤和消毒;b)种植水草和移植螺蚬;c)苗种检疫和消毒;d)调控水质和改善底质。

b、治疗方法

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颤抖病、蜕壳不逐等,治疗以泼洒法为主。对适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水蜈蚣‘部分凶猛肉食性鱼类及水鸟等,及时发现捕捉清除,采取多种方法消灭。药物使用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食品动物

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有关规定和《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残留药物。详见本规范“病害防治”。

H、日常管理

坚持巡塘,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I、捕捞收获

10-11月,捕捞一般自10月中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出售。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适量投喂饵料,精心管理,适时销售。捕捞以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在水质清新的大塘中设臵上有盖网的防逃设施网箱,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以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暂养后的成蟹分规格,分雌、雄,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二、养殖河蟹池塘水草栽培技术

养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匀,种类要搭配,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栽植,保持相应的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要求。主要技术方法如下。

①栽插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首先浅灌池水,将轮叶黑②③④⑤⑥⑦

篇六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要点(13年)

篇七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出处:本站整理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7年10月15日

中国水产人论坛——网聚水产人,交流养殖技术,把握行业走势!点击进入中国水产人论

坛>>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

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本文已被浏览 43045 次)


毛蟹养殖技术池养相关热词搜索:毛蟹养殖技术视频 毛蟹套养桂鱼的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毛蟹养殖技术池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毛蟹养殖技术池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18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