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2017-07-03 10:30: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共7篇)毒蘑菇识别:如何看懂野蘑菇的记号辨别毒蘑菇【导视】:这是美味山珍,这却是毒蘑菇。明明长得像亲兄弟,怎么效果却有天壤之别?看颜色、闻气味,找特征,辨别野生菌能有多少招数?野蘑菇身上到底有没有安全记号?看懂野蘑菇的记号 【主持人】:吃野蘑菇中毒的事情每年都有发生,大部分是因为误采误食。可是你知道吗,大...

篇一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毒蘑菇识别:如何看懂野蘑菇的记号辨别毒蘑菇

  【导视】:这是美味山珍,这却是毒蘑菇。明明长得像亲兄弟,怎么效果却有天壤之别?看颜色、闻气味,找特征,辨别野生菌能有多少招数?野蘑菇身上到底有没有安全记号?

看懂野蘑菇的记号

  【主持人】:吃野蘑菇中毒的事情每年都有发生,大部分是因为误采误食。可是你知道吗,大自然在创造蘑菇这种神奇生物的时候,在它们身上是留了记号的,有的记号表示危险,有的记号代表安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懂这些记号。

  【解说】:这是美味牛肝菌、这是松茸、这是鸡油菌,这些都是可以吃的野生菌。在有着“真菌王国”美誉的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不仅是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当地每年出口的野生食用菌,能够带来近一亿美元的外汇收入。野生菌有着巨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采访】:

  消费者:不吃不吃,不能吃,吃了中毒,要死人的。

  村民:我们就是害怕了,害怕中毒。

  【解说】:有毒的蘑菇有时候很容易辨别,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却又和食用菌长得非常相似。比方说这种蘑菇,看起来和牛肝菌一模一样。但要是误食了,可能就会看到“小人国”。

  【采访】消费者:我有个师妹,好像她给我讲过,她吃了中毒以后,到处都是小人,走来走去,飘来飘去的。

  【解说】:看见小人在眼前跳舞,赶也赶不走,这不就是产生幻觉了嘛。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毒临床救治专家杨亚非主任告诉我们,他们每年都会救治几十个这样的中毒者。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他开始也有一些消化道症状,但消化道症状不是太重,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幻觉,各种各样的幻觉。

  【解说】:因为是精神状态出现问题,很多患者还是从精神病院转过来的。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这一类的病人,有很多人是跑到精神病医院去看,家里人把他当成精神失常。他头脑是一片空白,他的行为他不知道。

  【解说】: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或者是产生各种幻觉,这显然都是神经毒素捣的鬼。那么这种长得像牛肝菌的有毒蘑菇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蘑菇分类学的郭相带记者来到市场上进行调查。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觉得造成小人国现象的就是这类蘑菇。这在云南省叫做红见手青 。

  【解说】:“见手青”不是某一种蘑菇,而是牛肝菌这个大类当中的几种蘑菇,包括华美牛肝菌、红柄牛肝菌、华丽牛肝菌等等,它们都是美味牛肝菌的表兄弟,所以在模样上就很像。可是这些被称为“见手青”的牛肝菌里面到底含有什么毒素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蘑菇里面有很多毒素,其中有一类毒素我们叫色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它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促使我们人类的交感神经发生变化和生理机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生幻觉这种现象。

  【解说】:牛肝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著名食用菌,特别在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尤为推崇。云南省每年出口的牛肝菌价值7千多万美元,占到野生菌出口额的70%左右,总不能因为其中几种有毒就不采不吃了吧。可是,怎么区别美味牛肝菌和见手青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个表皮就像烤面包颜色一样的,下面充满网纹的东西,就是著名的美味牛肝菌。

  【解说】:牛肝菌的共同特征是:菌盖厚实,菌柄粗壮,柄上有网状花纹,菌盖的背面密布菌管,放大了看,是密密麻麻的小孔。不同的是,美味牛肝菌的菌盖颜色偏棕色或者黄色。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的形容是,烤面包,不同火候烤出来的,这样子。

  【解说】:而多数见手青的菌盖颜色会偏红一点,但有一些品种的颜色也是偏黄色的,不懂的人就容易搞混。但是当地人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找到了差别,因为他们发现见手青身上有一个重要的记号。

  【采访】:

  郭相:见手青受伤之后会呈现蓝色的反应。在菌伞的部位也会出现,然后在菌柄的部位也会出现。

  消费者:变色了。看到没?

  记者:这么快。

  消费者:对,你掰开就变颜色了。看到没有,一会儿就变了。

  【解说】:原来,这些有毒的牛肝菌在受伤以后,伤口的部位会变成青蓝色,特别是在用手捏了以后,变化更加明显。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们“见手青”,直接用名字指出了这类有毒牛肝菌的标记。可是为什么见手青在受伤以后会变色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在这菇体里面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多酚酶类化合物。当菇体受伤以后,多酚酶类就释放出来,作用于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颜色变化。

  【解说】:伤口会不会变色,这就是识别“美味牛肝菌”和“见手青”的重要标记。云南人非常喜欢吃见手青,不但会在家里自己做,有名的饭店里也会有这道菜,为什么明知有中毒的风险,大家还要吃它呢?

  【采访】:

  昆明某餐饮企业行政总厨 尹仕益:我们这边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吃这种菌子,这个菌它是非常的香。

  消费者:中毒的概率是很低的,不用太担心,如果说是为了担心这种事情而放弃这种美食的话,我认为是太可惜了。

  【解说】:味道香,好吃,这是当地人喜欢吃见手青的主要原因,而中毒概率低,也是大家敢吃的一个理由。其实为了避免中毒,当地人想出了很多加工方法。既有看不到的招数,也有看得到的招数。看不到的是,厨师们加工见手青一般会采用二次烹饪法,就是分两次来做这个菜。

  【采访】昆明某餐饮企业行政总厨 尹仕益:首先呢,就是用油先捞一遍,在捞的过程当中油温必须要控制在六成油温,差不多将近一分钟左右,然后把它捞起来。再进行第二次的这种高温爆炒,就可以吃了。那个是基本没毒的。

  【解说】:大厨们的做法是让见手青先过油,等在热油里面炸熟了,再二次下锅进行调味,这个加工过程在厨房里进行,消费者一般是看不到的。而大家能够看到的是,如果在当地吃野生菌火锅,服务员一定会亲自帮客人往锅里下菜,不但如此,她们还会紧紧地盯着时间。

  【采访】昆明某餐饮企业 服务员:煮菌子的话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像这8个菌子,只有见手青是有一定的微毒,其它几个菌子都是没有毒性的,那在煮的时候呢,我们的要求是先把这个见手青放到锅里面。煮开以后8分钟,然后的话再放入其它的菌子。

  【解说】:不管是二次烹饪还是先下锅煮,目的都是想把见手青的加热时间延长一点。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真的安全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吃“见手青”会中毒?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所谓中毒就是吃生的,不熟的。都是加工的问题,没有充分地加热,没有充分地水解,没有充分地解毒,是吧。

  【解说】:原来,吃见手青中毒,还真是跟见手青没做熟有直接关系。高温是解毒的关键。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尤其是生物碱类毒素,它在高温下它会分解,起码它这个化合物发生一个变化,最后使它失去毒性。

  【解说】:因为没有做熟而导致中毒,这一点跟大家熟悉的扁豆没有做熟导致的中毒非常相似。所以厨师们在加工见手青的时候要二次下锅。服务员也会剥夺消费者自己动手下菜的权利,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大家吃得安全。

  消费者自己在家里做这道菜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是量不要大,一盘子见手青的重量顶多在300克左右;二是要多放油,以提高锅里蘑菇的温度,有助于毒素分解;三是炒菜的时间要长一点,至少得在5分钟以上。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粘在锅铲上的这几片。当地媒体曾报道说:“吃了同样一碗菌,有人没事有人中毒”,之所以会发生这么蹊跷的事,专家分析认为,就是有人不幸地吃到了锅铲上的这几片蘑菇。

篇二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怎样辨别野生菌毒蘑菇?怎样防止毒蘑菇中毒?

  [科技苑]看懂野蘑菇的记号(20131021)  

  【主持人】:吃野蘑菇中毒的事情每年都有发生,大部分是因为误采误食。可是你知道吗,大自然在创造蘑菇这种神奇生物的时候,在它们身上是留了记号的,有的记号表示危险,有的记号代表安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懂这些记号。

  【解说】:这是美味牛肝菌、这是松茸、这是鸡油菌,这些都是可以吃的野生菌。在有着“真菌王国”美誉的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不仅是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当地每年出口的野生食用菌,能够带来近一亿美元的外汇收入。野生菌有着巨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采访】:

  消费者:不吃不吃,不能吃,吃了中毒,要死人的。

  村民:我们就是害怕了,害怕中毒。

  【解说】:有毒的蘑菇有时候很容易辨别,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却又和食用菌长得非常相似。比方说这种蘑菇,看起来和牛肝菌一模一样。但要是误食了,可能就会看到“小人国”。

  【采访】消费者:我有个师妹,好像她给我讲过,她吃了中毒以后,到处都是小人,走来走去,飘来飘去的。

  【解说】:看见小人在眼前跳舞,赶也赶不走,这不就是产生幻觉了嘛。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毒临床救治专家杨亚非主任告诉我们,他们每年都会救治几十个这样的中毒者。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他开始也有一些消化道症状,但消化道症状不是太重,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幻觉,各种各样的幻觉。

  【解说】:因为是精神状态出现问题,很多患者还是从精神病院转过来的。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这一类的病人,有很多人是跑到精神病医院去看,家里人把他当成精神失常。他头脑是一片空白,他的行为他不知道。

  【解说】: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或者是产生各种幻觉,这显然都是神经毒素捣的鬼。那么这种长得像牛肝菌的有毒蘑菇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蘑菇分类学的郭相带记者来到市场上进行调查。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觉得造成小人国现象的就是这类蘑菇。这在云南省叫做红见手青 。

  【解说】:“见手青”不是某一种蘑菇,而是牛肝菌这个大类当中的几种蘑菇,包括华美牛肝菌、红柄牛肝菌、华丽牛肝菌等等,它们都是美味牛肝菌的表兄弟,所以在模样上就很像。可是这些被称为“见手青”的牛肝菌里面到底含有什么毒素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蘑菇里面有很多毒素,其中有一类毒素我们叫色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它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促使我们人类的交感神经发生变化和生理机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生幻觉这种现象。

  【解说】:牛肝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著名食用菌,特别在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尤为推崇。云南省每年出口的牛肝菌价值7千多万美元,占到野生菌出口额的70%左右,总不能因为其中几种有毒就不采不吃了吧。可是,怎么区别美味牛肝菌和见手青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个表皮就像烤面包颜色一样的,下面充满网纹的东西,就是著名的美味牛肝菌。

  【解说】:牛肝菌的共同特征是:菌盖厚实,菌柄粗壮,柄上有网状花纹,菌盖的背面密布菌管,放大了看,是密密麻麻的小孔。不同的是,美味牛肝菌的菌盖颜色偏棕色或者黄色。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郭相:我的形容是,烤面包,不同火候烤出来的,这样子。

  【解说】:而多数见手青的菌盖颜色会偏红一点,但有一些品种的颜色也是偏黄色的,不懂的人就容易搞混。但是当地人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找到了差别,因为他们发现见手青身上有一个重要的记号。

  【采访】:

  郭相:见手青受伤之后会呈现蓝色的反应。在菌伞的部位也会出现,然后在菌柄的部位也会出现。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消费者:变色了。看到没?

  记者:这么快。

  消费者:对,你掰开就变颜色了。看到没有,一会儿就变了。

  【解说】:原来,这些有毒的牛肝菌在受伤以后,伤口的部位会变成青蓝色,特别是在用手捏了以后,变化更加明显。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们“见手青”,直接用名字指出了这类有毒牛肝菌的标记。可是为什么见手青在受伤以后会变色呢?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在这菇体里面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多酚酶类化合物。当菇体受伤以后,多酚酶类就释放出来,作用于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颜色变化。

  【解说】:伤口会不会变色,这就是识别“美味牛肝菌”和“见手青”的重要标记。云南人非常喜欢吃见手青,不但会在家里自己做,有名的饭店里也会有这道菜,为什么明知有中毒的风险,大家还要吃它呢?

  【采访】:

  昆明某餐饮企业行政总厨 尹仕益:我们这边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吃这种菌子,这个菌它是非常的香。

  消费者:中毒的概率是很低的,不用太担心,如果说是为了担心这种事情而放弃这种美食的话,我认为是太可惜了。

  【解说】:味道香,好吃,这是当地人喜欢吃见手青的主要原因,而中毒概率低,也是大家敢吃的一个理由。其实为了避免中毒,当地人想出了很多加工方法。既有看不到的招数,也有看得到的招数。看不到的是,厨师们加工见手青一般会采用二次烹饪法,就是分两次来做这个菜。

  【采访】昆明某餐饮企业行政总厨 尹仕益:首先呢,就是用油先捞一遍,在捞的过程当中油温必须要控制在六成油温,差不多将近一分钟左右,然后把它捞起来。再进行第二次的这种高温爆炒,就可以吃了。那个是基本没毒的。

  【解说】:大厨们的做法是让见手青先过油,等在热油里面炸熟了,再二次下锅进行调味,这个加工过程在厨房里进行,消费者一般是看不到的。而大家能够看到的是,如果在当地吃野生菌火锅,服务员一定会亲自帮客人往锅里下菜,不但如此,她们还会紧紧地盯着时间。

  【采访】昆明某餐饮企业 服务员:煮菌子的话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像这8个菌子,只有见手青是有一定的微毒,其它几个菌子都是没有毒性的,那在煮的时候呢,我们的要求是先把这个见手青放到锅里面。煮开以后8分钟,然后的话再放入其它的菌子。

  【解说】:不管是二次烹饪还是先下锅煮,目的都是想把见手青的加热时间延长一点。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真的安全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吃“见手青”会中毒?

  【采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 杨亚非:所谓中毒就是吃生的,不熟的。都是加工的问题,没有充分地加热,没有充分地水解,没有充分地解毒,是吧。

  【解说】:原来,吃见手青中毒,还真是跟见手青没做熟有直接关系。高温是解毒的关键。

  【采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观世:尤其是生物碱类毒素,它在高温下它会分解,起码它这个化合物发生一个变化,最后使它失去毒性。

篇三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

有毒野生菌比可食野生菌种类少,但两者无明显的差别,因此采摘时要谨慎,不要采摘和实用不常见或不熟悉的野生菌。目前,常用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理化手段进行成分分析测定,以野生菌成分中的有毒含量来界定毒性;另一种是感观鉴定,即人们常说的民间鉴定方法。 从野生菌外形特征来看,毒蘑菇常具有下列特征:

1、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2、菌盖上生刺、疣,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3、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吃。

4、嗅之有怪异味、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辛辣、极苦。

5、菌体受伤后伤口变色,液汁混浊,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6、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

简易的识别方法:【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1、在采摘蘑菇时,可用大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黄褐色,证明有毒。

2、在煮蘑菇时,加入灯芯草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

3、与大蒜同煮,大蒜变色则有毒,不变色保持原色则无毒。

实践证明,这些经验不是绝对的。由于许多食用菌和毒菌非常相似,有的可食野生菌也会出现这些现象,所以凡是野生蘑菇,在不能确定其名称以及是否可食用之前,最好不要采食。

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证明蘑菇有毒。

蘑菇中毒后的症状:大多为腹痛、腹泻、呕吐、严重的休克。

NO:20121230102055 share

篇四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可食用野蘑菇菌类图片说明

翘鳞肉齿菌 (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

黄丝膜菌【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 白林地蘑菇

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 离褶伞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

橙黄蘑菇 (新疆叫鸡腿蘑菇)

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5-17cm,初半球形后渐平展,有黄褐色密集的丛毛状鳞片,边缘逐渐变浅而呈现橙黄色。菌肉白色,伤变暗黄色。菌褶后期黑褐色,两端渐尖、密、离生、

不等长。菌柄长8-13厘米,粗2.5-3.5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色,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棒状,内部松软,基部略膨大,伤变暗黄色。菌环生柄上部,宽大,薄、膜质、易消失。新

疆山林中很多,也是成群生长,夏季,南山牧民采摘后在路边售卖的很多,晒干后和鸡肉炒起来味道很赞,新鲜时刷火锅也非常棒。

大圆球蘑菇(俗名:马粪包)

马勃,一名灰菇,欲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性味辛、平,无毒。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食用马勃,趁白嫩时,用开水氽一下,冷水捞一下,空干水分,就可以炒菜,作汤,炸酱等,味道好。不过,要注意,小紫色的不能吃,有毒性,只能外用。

中文学名 松乳菇

篇五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慎重采摘及食用野蘑菇

禁止采摘和食用野蘑菇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是野蘑菇生长旺季和采摘季节,极易发生野蘑菇中毒事件。近期,我市多个县区发生了野蘑菇中毒事件,均为误食自行采摘山林间的野蘑菇而引起。

一、野蘑菇的基本知识

野蘑菇,也称蕈子、野生蘑菇,属真菌植物,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常生长于山坡、草原或树林草丛中及树木上,多生长于夏秋多雨时节。

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食用野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条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过加热、水洗和晒干等处理后可吃的野蘑菇;有毒野蘑菇则不能食用。

二、毒蘑菇的危害

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复杂,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草蕈类中,可食用草蕈近300种,有毒草蕈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10多种左右。野蘑菇中毒主要是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但常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为首发症状。部分野蘑菇有剧毒,若误食,后果不堪设想,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野蘑菇中毒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安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提高对野蘑菇的认识。

三、野蘑菇的鉴别

野蘑菇是否有毒,常难以分辨,下列方法可供参考:〔1〕看其生长的地方,一般可食的蘑菇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而有毒菇大都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2〕看长相 ,有毒菇菌盖颜色鲜艳,常带有红色或紫色斑点,还有的是绿色、墨黑色、青紫色,有毒菇采摘后要变色;无毒菇大多为白色或茶褐色,有的呈黄色。〔3〕闻味道,毒菇有酸、辣、苦、麻或其它恶腥味;而无毒菇却常有一种特殊的香味。〔4〕看虫咬状,毒菇一般不会被小动物咬伤

或啃食;而无毒菇往往生蛆,小动物都喜爱啃食。〔5〕看分泌物 ,有毒菇破烂后,受伤部位流出的分泌物会变色并带有辛辣味,无毒菇一般不变色。〔6〕看浸泡的水,毒菇浸入水中后,水会像牛奶状一样的混浊;而无毒菇水浸后水仍然很清。〔7〕用盐酸或白醋鉴别,将蘑菇的汁液涂在白纸上,干后滴一点盐酸或白醋,20分钟后纸上呈现兰色或立即变红色者则是毒菇。〔8〕试煮,在煮野蘑菇时,可在容器内放几根灯心草或一些大蒜或大米同煮,当蘑菇煮热后,看灯心草变成绿色或紫绿色者,大蒜或大米变色者则是毒菇;灯心草变黄者,大蒜或大米仍保持本色者则无毒。以上鉴别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标准的鉴别依据,当遇到具体情况时,往往需要综合分析。

四、预防控制措施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采、误食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那些不熟悉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采食。

2. 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不要轻信一些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采回野蘑菇禁止食用。

3.现今人们对毒蘑菇的认识非常有限,目前仍有许多未知毒菌,野蘑菇是否有毒往往难以辨别,所以最好的防范方法就是不要采摘、食用野蘑菇。

4.要有正确的烹调方法,烹饪前要反复清洗,宜先在沸水煮3—5分钟,弃汤后在炒熟煮透,烹饪中可适当加一些白酒,香醋,大蒜等调味的同时辅助灭菌。

5.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家庭催吐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并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镇巴县长岭镇卫生院

篇六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第三课 如何识别有毒的蘑菇和野果

第三课 如何识别有毒的蘑菇和野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有些蘑菇和野果是有毒不能吃的。

2.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鉴别有毒蘑菇和野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材中第12页的安全小故事,明白道理:【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森林里,有些蘑菇和野果是有毒不能吃的。如果吃了这样的蘑菇和野果,会有食物中毒的危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二、贴心小提示

学习鉴别毒蘑菇的方法

1.看其生长的地方 一般可食的蘑菇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而有毒菇大都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长相 有毒菇菌盖颜色鲜艳,常带有红色或紫色斑点,还有的是绿色、墨黑色、青紫色,有毒菇采摘后要变色;无毒菇大多为白色或茶褐色,有的呈黄色。

3.闻味道 毒菇有酸、辣、苦、麻或其它恶腥味;而无毒菇却有一种特殊香的味道。

4.看虫咬状 毒菇不会被小动物咬伤或啃食;而无毒菇往往生蛆,小动物都喜爱啃食。

5.看分泌物 有毒菇破烂后,受伤部位流出的分泌物会变色并带有辛辣味,无毒菇一般不变色。

6.看浸泡的水 毒菇浸入水中后,水会像牛奶状一样的混浊;而无毒菇水浸后水仍然很清。

7.用盐酸或白醋鉴别 将蘑菇的汁液涂在白纸上,干后滴一点盐酸或白醋,20分钟后纸上呈现兰色或立即变红色者则是毒菇。

8.试煮 在煮野蘑菇时,可在容器内放几根灯心草或一些大蒜或大米同煮,当蘑菇煮热后,看灯心草变成绿色或紫绿色者,大蒜或大米变色者则是毒菇;灯心草变黄者,大蒜或大米仍保持本色者则无毒。

三、脱险金钥匙

1.一般来说,有毒的蘑菇多为色彩艳丽。

2.一些具有乳汁,尤其是彩色汁液的植物往往都有毒,并且果实也很可能有毒。

四、小考场

下列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1.什么样的蘑菇都能吃。(×)

2.森林里的果子都是能吃的。(×)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五、小结。(略)

六、指导学生记录、摘抄学习笔记。

篇七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如果你在农村发现这些野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奇毒无比,吃了要死人!

如果你在农村发现这些野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奇毒无比,

吃了要死人!

如果你在农村发现这些野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奇毒无比,吃了要死人!

小编家生活在祖国的大西南,小时候家庭穷,没什么吃的,所以上山采蘑菇成为当地餐桌上的一到美味。蘑菇虽然好吃,但是千万不要采错了,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今天小编就给认识蘑菇的,或者不认识,曾经吃过的,没有吃过的上一堂课,看看到底哪些蘑菇奇毒无比,吃了要死人!

如果你在农村发现这些野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奇毒无比,吃了要死人!第一种:毒蝇伞

毒蝇伞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

状。

第二种:狗尿苔

狗尿苔又称“致幻蘑菇”,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其毒素为光盖伞辛等。由于

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众称做舞菌或笑菌。生长在粪上又名粪菌。

第三种: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如果你在农村发现这些野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奇毒无比,吃了要死人!小伙伴们,你们在农村见过这种蘑菇吗?

本文作者:美食天天享


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相关热词搜索:什么野蘑菇最好吃 野蘑菇能吃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样辨别野蘑菇可以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80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