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鼢鼠捕鼠器

鼢鼠捕鼠器

2017-07-04 09:40:4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鼢鼠捕鼠器(共7篇)[我爱发明]捕鼠器 捉鼢鼠机 猎鼠记[我爱发明] 20160301 猎鼠记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一群为害一方的鼢鼠,一群不屈不挠的猎人,斗智斗勇,难分难解,本期视频看发明人赵宏军发明的接洞式捕鼠器,更多详情,敬请收看。(《我爱发明》 20160301 猎鼠记) 《猎鼠记》发明人联系方式:赵宏军 18...

篇一 鼢鼠捕鼠器
[我爱发明]捕鼠器 捉鼢鼠机 猎鼠记

  [我爱发明] 20160301 猎鼠记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一群为害一方的鼢鼠,一群不屈不挠的猎人,斗智斗勇,难分难解,本期视频看发明人赵宏军发明的接洞式捕鼠器,更多详情,敬请收看。(《我爱发明》 20160301 猎鼠记)

  《猎鼠记》发明人联系方式:赵宏军 183 9252 5868

  编导札记:鼢鼠,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我刚看到这个肉呼呼 胖嘟嘟的家伙时候,很难相信它居然是毁林凶手。每到造林季节,农民都要进行大规模的灭鼠行动。而这次的发明人,也让我吃惊,赵宏军,94出生的小鲜肉一枚,可他的性格却是个实干型的,高二开始就研究鼢鼠,作为一个穷学生,从想法到制作,到技术的改进,全靠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慢慢的改进,在拍摄节目的时候,因为年纪小,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这些大家都可以从节目上看到。希望大家喜欢这期节目。

  摘要:一种接洞式鼢鼠活捕器,包括捕鼠筒、捕鼠杆和触发杆,捕鼠筒的前端上方固定有立柱,捕鼠筒后端上方固定有触发定柱,推板铰接在捕鼠筒内后部,且推板上端具有推板柄,并使推板柄位于捕鼠筒的上方以及触发定柱前方,所述捕鼠筒的前端具有筒状接口,后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后盖;所述立柱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套筒,套筒上水平固定有捕鼠杆固定轴,捕鼠杆固定轴上并排固定有3-5根捕鼠杆;拉绳一端与套筒连接,另一端穿过立柱上端的绕线孔后与触发杆连接;所述触发杆卡装在触发定柱和推板炳之间;所述捕鼠杆固定轴两端通过拉簧与捕鼠筒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接洞结构,安装时用时短、易操作,能模拟洞穴封闭结构,放松鼢鼠警惕,活捕鼢鼠。

  

  

  

  

  

篇二 鼢鼠捕鼠器
[我爱发明]灭鼠记:捕鼠弓和圈形捕鼠器

  [我爱发明]灭鼠记

  田鼠是田间的一大祸害,偷吃田间的水稻、甘蔗、番薯等农作物,让人们头疼不已,而常用的老鼠药、老鼠器等捕捉田鼠的办法既不安全也不高效。

  本期视频将向您展示两种民间自制的捕鼠工具捕鼠弓和圈形捕鼠器。捕鼠弓是用竹条和麻绳手工制作而成的,外形就像是一把弓箭,一旦老鼠触碰到设计的机关,弓箭就立即发射夹住老鼠,让它瞬间毙命。圈形捕鼠器由竹篾、铁线和钢丝制作而成,制作好的竹篾插放在老鼠洞口,钢丝圈成一个直径3-5厘米的圈,只要老鼠的头穿过圈触碰到钢丝,圈就会立即收紧,让老鼠窒息而死。田间的老鼠狡猾成性,不但要有好的捕鼠工具,还要有丰富的捕鼠技巧和经验。

  (我爱发明 2009年 第43期)

篇三 鼢鼠捕鼠器
农业鼠害

篇四 鼢鼠捕鼠器
新型环形捕鼠夹防治害鼠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森林病虫2014年5月第33卷第3期·31·

新型环形捕鼠夹防治害鼠应用技术研究

122213

杨静莉,王鹏,邹元平,张军生,张春美,孟祥玉(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沈阳110034;2.内蒙古森工集团森防站,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3.库都尔林业局森防站,内蒙古库都尔022158)

摘要:为探索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于2011年4—11月在内蒙古森工集团的库都尔、乌尔旗汗、根

河、得耳布尔、金河5个林业局分别进行了新型环形捕鼠夹诱饵筛选、布夹方式、不同捕鼠强度防治害鼠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布夹方式以5m×10m试验组捕鼠效果最好;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以白瓜子做诱饵最好;在绿色植物茂盛期和莫氏田鼠占比例很大情况下,黄瓜块、土豆块作为首选诱饵;作为防治技术手段捕鼠强度以6d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鼠类种群密度百夹日在5%以下,捕鼠效

6,8采用每公顷每月600个夹日在5,果依次为6d组>4d组>2d组>对照地。以6d组为样板,

月连续捕打,环形捕鼠夹可以有效的控制害鼠种群密度,收到良好的捕鼠效果。

关键词:环形捕鼠夹;鼠害;防治;应用;技术中图分类号:S776.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886(2014)03-0031-03

Applicationtechnologyagainsttherodentpestswiththenewannularmousetrap/YANGJingli,etal.(GeneralStationofForestPestManagement,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Inordertoexploretheenvironmentfriendlyrodentcontroltechnology,theapplicationexperi-mentsofnewannularmousetrapwascarriedoutin5forestrybureausatKuduer,Wuerqihan,Genhe,DeerbuerandJinheinInnerMongolia,fromApriltoNovember2011,intheaspectsofthebaitselec-tion,mousetrapdistributionmode,differentcatchintensity.Theresultshowedthatthebestmousetrapdistributionwas5m×10m.Thebestbaitwaspumpkinseedswhenfoodwasshortinearlyspring,andcucumberblockandpotatoblockinlushvegetationperiodorwhenMicrotusmaximowicziioccupyalargeproportion.Differentcatchintensityshowedthatthecatchingeffectwas6dgroup>4dgroup>2dgroup>CK.Takingthe6daygroupforsample,600traps-dayperhectarethroughoutinallMay,June,Augustcouldeffectivelycontroltherodentspopulation.

Keywords:annularmousetrap;rodentpest;control;application;technique布设捕鼠夹是鼠类种类和种群数量调查工作最常用的,也是预测预报工作中最常规的技术手段,但作为降低害鼠种群密度防治控制手段的研究鲜有报道。新型环形捕鼠夹在应用范围上大大超出铁板捕鼠夹的局限,在湿地、沙地、杂草茂盛的荒地等造林地环境更能发挥其优势。由于重量轻,携带方便,布放操作简单、安全,捕鼠效果显著优于铁板捕鼠夹[1]等,

新型环形捕鼠夹已成为无公害防治鼠害的首选器械。新型环形捕鼠夹适宜防治地面害鼠,对仓鼠类、田鼠类、姬鼠类和鼠兔类害鼠均有较好的捕杀效果。

本研究通过不同诱饵、不同布夹方式和布夹密度、不同捕鼠强度对比试验对新型环形捕鼠夹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无公害防治

林业鼠(兔)害的有效途径。1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区自然概况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所辖的9个旗县市境内,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国有林区,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松嫩平原的天然屏障。地理坐

标为东经119°36'26″~125°24'10″,北纬49°41'64″~53°20'00″,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降水量350~

收稿日期:2014-01-02;修回日期:2014-02-28

“林区湿地鼠害无公害防治技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

术推广”课题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杨静莉(1957—),黑龙江林口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与编辑工作。

·32·ForestPestandDiseaseMay20141.3.3

No.3【鼢鼠捕鼠器】

500mm。经营总面积为1066.7万hm2,有林地面

2

积833万hm,占总面积的78%。区内有木本植物38科,82属,235种。

试验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西坡中段,属中低山丘陵地形,山峦起伏不平,总的趋势为东北高、西南海拔1451~623m。森林鼠(兔)害占林业有害低,

生物发生面积的大部分,约为40%~60%。试验区内森林鼠、兔有多种,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Buch-ner、莫氏田鼠M.maximowicziiSchrenk、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Thomas、黑线姬鼠A.

agrariusPallas、rufocanusSundevall、东Edwards、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Milne-麝鼠On-datrazibethicaLinnae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Berkenhout、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deWinton、雪兔LepustimidusLinnaeus、草兔LepuscapensisLinnae-us、东北兔LepusmandschuricusRadde、灰尾兔L.oiostolusHodgson等常见种和稀有种。危害宜林疏林地、低洼地、

迹地恢复等人工造林地荒山荒地、

的森林鼠、兔多为东方田鼠、莫氏田鼠、东北鼢鼠、高山鼠兔OchotonaalpinaPallas、雪兔。1.2

试验材料

新型环形捕鼠夹购自黑龙江省宁

安市河新森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铁板捕鼠夹购自沈阳林业科学仪器商店。捕鼠诱饵在当地购买。1.3

试验方法

试验区选择在乌尔旗汉、库都尔、

根河、金河、得尔布尔林业局,每个区选择3块试验

2样地,每块样地面积20~40hm。文字记录林地编

捕鼠强度对比试验在乌尔旗汉林业局设

2

3块样地,每块样地设200夹(2hm),放置环型捕

2

4,鼠夹100只/hm,诱饵用白瓜子,分别布设2,

6d。各设1个重复,布夹方式以5m×20m间距布

6,8月各试验1次,9月中旬在试验地块及试放。5,

均布设100夹日验区周边选1个样区做空白对照,做效果调查。各试验地遛夹时补充诱饵。22.1

结果与分析

诱饵筛选害鼠是杂食性动物,根据4个月的

试验结果可知,它对诱饵喜食程度依次为:黄瓜块>油条>土豆块>葡萄干>花生>白瓜子。黄瓜块诱

其次是油条,白瓜子诱饵的捕获率饵的捕获率最高,最低(表2)。

表2

诱饵白瓜子花生黄瓜块土豆块油条葡萄干合计

5月3210039

不同诱饵捕获害鼠数量6月022812832

8月24686228

9月041422022

只合计5122318201391

经不同诱饵试验组组间多重差异显著性检验,

各组组间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即没有最理6种诱饵虽然想的适用于全年的诱饵。总体上看,喜食性有高有低,但没有显著差别。从具体的季节和月份来看,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以白瓜子做诱饵较好,在绿色植物茂盛期和莫氏田鼠占比例很大情况下,黄瓜块、土豆块作为首选诱饵。

经分析,该结果与样地害鼠种类组成有关,

种群+莫氏田鼠种群,其中莫氏田鼠

37只,棕只,黑线姬鼠1只。莫氏田鼠占41%,比例很大(通常在非湿地类型,田鼠占种群比例的15%以下)。从调查时间上在春末和夏秋季是绿色植物茂盛期,害鼠偏食含水量大的诱饵,同时说明害鼠喜食的饵料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是有变化的。虽然白瓜子在整个试验中取食率最低,但是在春季5月份调查中取食率最高。2.2

不同布夹方式(布夹密度)

根据4个月的试

验数据,布夹方式5m×10m试验组效果最好,捕获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5m×10m>5m×5m>10m×10m>5m×20m(表3)。

号、林班编号及面积。选中的样地边界设标记。1.3.1

诱饵对比试验

2【鼢鼠捕鼠器】

每种诱饵用环型捕鼠夹布

设为100夹/hm下2d即200夹日,诱饵分别为白瓜子、葡萄干、黄瓜块、土豆块、油条、带壳花生,按5m×20m间距布放。5,6,8月各试验1次,做效果调查。1.3.2

不同布设方式、不同布夹密度对比试验

1支验地设在金河林业局亚金沟施业区金莫干线1-线62km处,按不同立地条件的采伐迹地不同间距设置样地4块,植被为丛桦、草。样地具体布设情况6,8,9月各试见表1,诱饵为白瓜子,下夹2d,于5,验1次,并做效果调查。

表1样地1234

不同布设方式、布夹密度对比试验样地布设情况林班87878787

面积/hm2

110.51

布夹方式/m×m

10×105×105×55×20

布夹/个100200200100

中国森林病虫2014年5月

表3

标准地号

【鼢鼠捕鼠器】

1234合计

布夹方式10m×10m5m×10m5m×5m5m×20m

环形鼠夹捕获数量汇总5月06006

6月0200020

8月493016

9月71110331

只合计114613373

第33卷第3期·33·

4结论与讨论

不同地域、不同林分组成、不同鼠类种群结构其鼠类喜食食物的选择是不一致的。本研究中害鼠对诱饵的喜食程度依次为:黄瓜块>油条>土豆块>葡萄干>花生>白瓜子。虽然从全年看,整体上各诱饵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却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早春食物缺乏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白瓜子较受喜爱,以满足其正常新陈代谢和繁殖的需要。而在植被繁盛期,偏向于取食营养较为均衡和水分含量较大的黄瓜块、土豆块等,以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采食因素的难易程度供试饵料无拒食也佐证了该观点。适是第一位的,

合当地鼠类种群的诱饵是提高捕鼠效果的关键。布夹方式试验中,布夹方式5m×10m试验组效果最好。而5m×5m的布夹方式虽然密度最大,但同等数量的鼠夹,防治面积小,捕获率及经济

因此此种方式被淘汰。理论上讲10m×性均较低,

10m是密度适中,分布均匀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10m的间隔距离难林地地形复杂、植被丰富,发现,

于找到鼠夹,容易丢失,故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地势平

坦植被稀疏的林地。5m×20m适合在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类型。

6d组捕鼠最多,4d组稍捕鼠强度实验表明,

次之,但3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这极可能是由于天数增加造成的。因此,在基层实际操作中,可灵活掌握收夹时间,适当延长天数,以达到最佳捕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志民,张春美,杨春文,等.环形捕鼠器防治森林害鼠试验

[J].中国森林病虫,2012,(3):44-45.

对每种布设方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

布夹方式5m×10m试验组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间差异不显著。此结果超出课题研究预期。捕鼠在各月间也有变化,但意义不大。2.3

不同捕鼠强度对不同捕鼠强度的捕获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组别2d

样地123

4d

123

6d

12

对照

环形鼠夹不同捕鼠强度捕获数量5月45387689-

6月1015151222192428-

8月181213157212920-

9月9--7--4-10

10118117只合计95

4d,2d处理组5,6,8月捕获总数。注:合计分别为6d,

6d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4d组由表4可知,稍次之,鼠类种群密度百夹日在5%以下,捕鼠效果依次为6d组>4d组>2d组>对照地。经多重比

6d组、4d组和2d组,6,8月份调查较表明,在5,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以6d组为样板,用

环形捕鼠夹防治害鼠,必须每公顷每月600个夹日,6,8月连续捕打,并且要在5,可以有效的控制害鼠种群密度,收到良好的捕鼠效果。

(责任编辑李海燕)

篇五 鼢鼠捕鼠器
互助县农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互助县农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以及暖冬等异常气候的影响.互助县鼠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财产安全。为了进一步开展农区灭鼠工作,提高灭鼠效果,应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防治。

1做好鼠情监测.加强技术培训及宣传

农区鼠情监测是整个鼠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判定灭鼠措施是否有效的技术手段,其中害鼠的种类、性别比、夜夹率等资料对了解鼠种的动态变化和其他生物学特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决定了杀鼠剂的选择和投放霉饵的时间。鼠情监测方法主要用相对数量调查法。一是洞口系数法。选取一定面积的样方。脑山和浅山地区样方面积为1 300~2700m2,川水地区在700m2以上。先查清样方内鼠类的洞口数,然后将洞门全部堵死。24d后检查开洞数(或称有效洞口数),然后在每个有效洞口放置捕鼠器,连捕几天,直至捕完。捕捉总数即为该样方内的有效鼠数,最后得出害鼠密度。二是条带目测法。主要适用于高原鼢鼠和达乌尔黄鼠。即一个人向固定的方向慢步前进,并统计两侧的鼠洞和土丘,左右的视距一般为2~5m为宜,或以看清为准。前进的距离l~2km不等。预先测定自己每步的尺寸。以均匀的步伐前进,当见到鼠洞或土丘时做记录。行进一段距离作一个小统计.登记一下数值。不同样方或同样方不同时间内的数字对比.可显示出鼠类相对数量的变动值。在搞好鼠情调查的同时,安排有相关知识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宣传动员及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户户出动,村村统防。建立统一灭鼠示范区,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发放药剂,统一投饵时间,以提高鼠害防治效果。

2 综合防治方法

2.1生物灭鼠

利用自然界中鼠类的天敌如猫、狗、鹰、蛇等防治害鼠。应提倡在农村合理饲养猫、狗,并注意保护野生天敌,这样既控制害鼠密度。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且应消除鼠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破坏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以降低鼠类的繁衍速度或增加其死亡率,从而降低害鼠的密度,减少其危害。

篇六 鼢鼠捕鼠器
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褐家鼠

别 称:沟鼠、大家鼠或挪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是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7-20厘米,体重200-300克。鼻端圆钝,耳短厚,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尾长略短于体长,尾上鳞环比较清楚,鳞环间尚有较短的刚毛。后足较粗大,长33毫米。雌鼠乳头6对。全身毛色因栖息地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背毛一般有棕褐、灰褐、棕灰、棕黄等颜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毛一般灰白色,足背俱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其掘土挖洞能力强。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繁殖力特强,如食物条件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7-10只。幼鼠3-4个月后又可进行繁殖,食料充足差不多能1月1次。寿命约1-2年。性情粗暴,常因争食和求偶而打斗。 食性危害:食性很杂,喜食多汁而含脂高的食物。在住宅区

主要盗食粮食作各种食品,也吃垃圾、粪便。在野外主要以各种成熟的作物为食。能为害水稻、花生、番芋、荸荠、蔬菜、甘蔗等多种作物。会游泳,从水稻播种起就在秧田食稻种,随后危害嫩秧植株,孕穗期为害最烈。也吃小鱼、小虾、小蟹、昆虫等。对饥渴的耐力较差,故取食较频繁。

分 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据传该鼠数量最多,约占全球鼠类的三分之一。

黑线仓鼠

别 称:小仓鼠、花背仓鼠、搬仓腮鼠或纹背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30-40克。体形较小,体肥壮。吻钝、耳圆、腮部有颊囊。背毛黄褐色,脊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吻侧、腹面及四肢下部均为灰白色,与背部毛色分界明显。四肢短,尾短还不到体长的四分之一。 生活习性:栖于草原、半荒漠、农田、山坡等处,偶尔进入室内。喜独居。日夜都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活动范围较小,多在数10米以内。没有冬眠习惯,但冬季较少出洞。主要靠嘴内左右各一颊囊搬运粮食贮入洞内越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能繁殖。每年4-5月、8-9月各有一个繁殖高峰;一般每年4-5胎,每胎产仔鼠5-8只。

食性危害:食性杂,喜食粮油作物的种子和幼苗,造成播种期后农田严重缺苗断垄。对小麦、黄豆、绿豆、豌豆、玉米、高粱、花生等农作物危害较严重。

分 布:以平原和低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河北、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 黑线姬鼠【鼢鼠捕鼠器】

别 称:田姬鼠,属于啮齿目,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外形和小家鼠很相似。它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条纹,从两耳之间一直延伸到尾基,有少数地区的黑纹不太明显甚或无此纹。背部和其他部位毛呈棕褐色、浅棕或略带棕红色。夏毛深于冬毛。腹毛及四肢内侧毛灰白色。头长、耳短,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前足掌中央的二个肉垫较小,后足跖部短。尾短于体长,上面近黑色,下面白色,毛短可见鳞环裸露。 生活习性:广泛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湖洼,以平原农业区较多,有些草原森林边缘和采伐地也能见到。喜栖居于向阳潮湿、近水的旱田、田埂、堤边、土丘、杂草丛及柴草垛中。主要在夜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没有冬眠习惯,可随自然条件和食物来源而迁移。放水或大雨后田中积水时,向田埂集中,多雨季节,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夏季天气炎热,作物生长茂盛,隐蔽条件良好,又非主要繁殖季节,多不挖洞筑巢,随食源而流动。入秋后,天气转冷,又值繁殖高峰季节,多筑巢以避

寒和产仔。入冬后,田野食源缺少,有的鼠迁至附近的场上和草垛中,少数进入住宅。开春转暖后又返回野外。繁殖期较长,3-10月均可怀孕。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在夏季繁殖;在中部、南部,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高峰季节。春季在4-5月,秋季在9-10月,秋峰一般高于春峰,12月至次年2月很少繁殖。在繁殖高峰季节,雌鼠每月可产仔一次,一般每年5-6胎,每胎产仔鼠5-8只。寿命约一年半左右。

食性危害:食性杂,主要吃植物种子、青苗、根、茎以及少量昆虫等。喜食水稻、麦类、豆类、高粱、番芋、花生。也能危害树苗。在春天播种后,就开始危害青苗,秋收后,又钻到收割后的粮食堆下,大量糟蹋粮食。

分 布:从平原到山区,从农田到林区都有。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河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小家鼠

别 称:小鼠、鼢鼠或小耗子,属于啮齿目,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7厘米左右,体重15-20克。鼻尖而短,耳壳亦不长,耳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上颌门齿,从侧面看,有一明显缺刻。背毛呈灰褐色和黑灰色,腹毛灰黄色或灰白色。也间有棕色、纯白色出现。尾尖细,略短于体长。

生活习性:栖息于住宅、厨房、仓库、柜厨、箱盒、抽屉、地板或杂物堆中,在野外多居住在农田的田埂上,或居住区附近

的柴草堆内。成鼠常独居,仅在交尾阶段或哺乳期可见一洞数鼠。该鼠昼夜都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晚上,多在地面沿墙根和家具旁边行动。奔跑迅速,攀登能力强。在开春后部分小家鼠迁居野外,秋末再逐渐迁回住宅区。体形小,可随家具、杂物和交通工具等迁入远处。繁殖能力很强,在生活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怀孕期约20天,产后马上又能交配受孕。春、秋各有一次繁殖高峰,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6-8只。仔鼠2-3个月性成熟后即可繁殖。

食性危害:食性杂,人所吃的东西以及田间的各种谷类作物,几乎无不爱吃。较喜食各种种子,尤其喜吃小粒谷物种子。在野外也吃草叶、草籽和少量昆虫。它取食的特点是时断时续,场所不固定,经常来往于食物和栖息处之间。

分 布: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家栖鼠。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均有发现。危害农林业、食品和衣物等十分严重,是城市、农村防治的主要对象。

老鼠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一提到鼠,人们首先就想到小眼溜圆、尖嘴、细尾巴的“老鼠”,其实“鼠”不是专指一种动物,而是指一类动物。“老鼠”只是鼠类家族中的一部分。对鼠的区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鼠是指啮齿动物,已知有33科,351属,1735种,几乎占了哺乳动物的50%,我国古哺乳动学开拓者之一的李传夔教授,据大量的化石证据指出;东方晓鼠是目前已知的最接近于啮齿动物的

篇七 鼢鼠捕鼠器
草地鼠害研究现状及进展

草地鼠害研究现状及进展

张虎天1 侯丽娟2 张一弓3 杨洋3 赵哓倩3 王信3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730070)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经济损失巨大。本文参考了近年来不同地区, 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有关鼠害的研究。对我国主要害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及我国鼠害成因和危害特征的作出综合的论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鼠害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草地;鼠害;研究现状;进展

鼠类属于啮齿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它们同时处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特殊位置,这种特殊位置决定了草地啮齿动物同时具有益害双重作用的特点。它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与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与否密切相关。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时,鼠类个体型小,物质消耗量大,能量转化快,从而加速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并通过挖掘运动,尸体、粪便及食物残渣回归等形式改良土壤,加之某些鼠类的特殊用途而表现对人类有益,但在种群数量激增后,使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其作用性质变得十分有害。它们主要通过啃食牧草,与牧畜争草;挖掘洞道,破坏生草层,形成秃斑和次生裸地的镶嵌体;推土成丘,毁坏地表形态,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的突破口,最终导致了具有荒漠化景观特征的鼠荒地。鼠荒地加速草场荒漠化的进程,严重威胁着整个草地生态环境。

1 草原鼠害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鼢鼠捕鼠器】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274.22万km2,其中退化面积137.77万km2,占50.24%。近几十年来,鼠害爆发频繁,造成严重的草原资源损失,同时加剧了草原植被退化与沙化。草原鼠成为我国可持续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2000年,青海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简称三江源)地区草原鼠害严重,发生面积550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28%。其中甘肃省甘南地区发生面积达80万hm2。仅黄河首曲玛曲段由鼠害导致沙化面积就达4万多hm2。主要害鼠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nae),鼢鼠的平均密度高达45~60只/hm2,超过一般年份密度20多倍。在黄河源头玛多县80多公里长的被害草原变成了植被几乎完全消失,地表裸露的“黑土滩”

[1]。果洛州在245万hm2的受害草场上属“黑土滩”型退化面积已达20hm2,草原不但失去放牧价值,而且直接导致源头区水涵养功能下降,使断流现象进一步恶化。青海省每年被鼠为啮食的鲜草达44亿kg,相当于少养480万只羊。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2]。

2 我国草原鼠害的成灾成因分析

我国草原主要害鼠大多选择低矮、稀疏的植被环境栖息。草原植被在正常的环境中虽然也有多种鼠类分布,但通常不会导致数量大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草原鼠害的发生规模和损失程度呈逐渐加大的趋势。近年来对草原资源的超量利用显著减弱了草原的自然调控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鼠害发生频率增加与草原载畜量的加重直接相关。据许志信等报道[5],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933万km2,家畜头数却增加了4.5倍。锡林郭勒盟暖季载畜量的理论值为1592.5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1837.8万羊单位,超载15.4%(1994年值)。20世纪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内蒙古草甸草原产量下降54%~70%,典型草原下降30%~40%,荒漠草原下降50%。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草原面积的21.5%。随之而来的气候亦发生明显的变化。年降水量减少,平均气温增高,干旱化愈加明显。

由于我国对畜产品需求持续大幅度增长,加上牧区人口增加、牧民粗放的放养方式未能及时转变等因素使草原的放牧强度普遍过高,其结果必然加重草场压力,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并且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退化的草场植被为害鼠种群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不合理的放牧是诱发鼠灾的重要原因。而鼠害的发生又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的沙化和荒漠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改变草原退

化的根本对策是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畜牧业,通过发展饲草饲料生产,实施草场轮牧和规模养殖,提高家畜和畜产品质量,增大种植牧草的比例,减少草场载畜量。从而协调草原生态环境中草—畜—鼠之间的关系,达到减轻鼠害,恢复草场植被的目的。

3草地鼠害的研究与防治方法

3.1 草地鼠类的调查

调查是鼠害防治的基础,是制订防治规划及其方案的科学依据。一般区系调查,害情调查和防治效果调查是最基本和最实用的调查。

3.1.1 区系调查

我国啮齿动物区系(不包括兔形目)已知有10科、62属、170种。区系调查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特征和动物分布的规律,以及动物与各种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区系调查包括下列工作。

(1) 环境调查及划分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自然环境条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调查啮齿动物区系时,首先就注意,与动物有关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地质与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等的特点。其中地形与代表性植被常常是划分动物环境类型的主要依据,并以此命名。

(2) 种类组成

如果单纯为种类组成调查,应在不同和同一环境不同时期内用各种方法捕捉各种啮齿动物,尽可能捕捉到应有的全部种类。并将捕获的鼠标本,逐个称重、测量、解剖、填写记录。

如果想通过捕鼠还要查知密度和分布状况,则要对某些特殊环境和特殊鼠种采用特殊方法捕捉。

(3) 数量组成

数量组成,即各个种的数量比例,通过数量比例确定动物区系中的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

(4) 群落组成

划分群落的具体指标是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同时,结合生态条件来考虑。

3.1.2 数量调查

用各种啮齿动物的生态习性和栖息环境不同,数量调查的方法亦不相同。具体常用方法有:

(1) 夹日法

一夹日是指一个鼠夹在一昼夜时间内捕鼠的数量,通常以100夹日作为统计单位,即100个夹子一昼夜所捕获的鼠数作为鼠类种群密度的相对指标—捕获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P(夹日捕获率%)=n(捕获鼠数)N(鼠夹数)×(捕鼠昼夜数) ×100

夹日法通常使用的鼠类为中型板夹,夹子的中轴7~7.5cm,弓子半径为6.5~7cm,踏板(托食铁片)长,宽分别为3.5cm、2.5cm,灵敏度应为4~5g。诱饵以方便易得及鼠类喜食为标准。

鼠类排列的方式是:

1) 一般夹日法 25个鼠夹为一行(所以又叫夹线法),夹距5m,行距不少于50m,共排1行或2行。连捕2昼夜,再换样方,即晚上把夹子放上,每日晚各检查一次。两天后移动夹子。

2) 实面积夹日法 25个鼠夹排列成一条直线,夹距5m,行距20m,并排4行,这样100个夹子共占地1 hm2,组成一单元。可下午放夹,每日清晨检查一次,连捕两昼夜,每环境中至少应累计500个夹日才有代表意义。

(1)统计洞口法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方,每个样方面积可为1/4~1 hm2不等。还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方形、圆形和条带形样方进行统计。

1)方形样方 常作为连续性生态调查样方使用。面积可分为1 hm2或1/2 hm2。样方四周加以标志,然后统计样方内各种鼠洞洞口数。统计时,可以数人列队前进,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宽度视草丛密度而定,草丛稀可宽些,草丛密可窄些)。注意防止重复统计同一洞口,或滑数洞口。

2)圆形样方 在巳选好的样方中心插一根长1m左右的木桩,在木桩上栓一条可以随意转动的测绳,在绳上每隔一定距离(依人数而定)拴上一条红布条或树枝。一人扯着绳子缓慢地绕圈走,其他人在红布条之间边走边数洞口。最好在数过的洞口上用脚踩一下,作为记号,以免重数或漏数。

3)条带形样方 多应用于生境变化较大的地段。其方法是选定一条调查路线,长1公里至效公里,要求能通过所要调查的各种生境。在路线上调查时,用计数器统计步数,再折算成长度(米);行进中按不同生境分别统计2.5m或5m宽度范围内的各种鼠洞洞口数。用路线长度乘以宽度即为样方面积。这种调查最好两人合作进行。

4)洞口系数调查法 洞口系数是鼠数和洞口数的比例关系,表示每一洞口所占有的鼠数。每种鼠在不同季节内的洞口系数是变化的。

洞口系数的调查,必须另选与统计洞口样方相同生境的一块样方,面积为1/4~1hm2。先在样方内堵塞所有洞口,经过24h后,统计被鼠打开的洞口敷,即为有效洞口数,然后在有效洞口置夹捕鼠,直至捕尽为止(一般需要3d左右,但要注意迁出和迁入的鼠数)。统计捕到各种鼠的总数,此数与有效洞口数的比值即为洞口系数。

洞口系数=捕获鼠总数/洞口(或有效洞口数)

群居性鼠类洞口系数调查法:在可以分出单独洞群的情况下,可以免去样方调查。直接选取5~10个单独的洞群,统计每一洞群的有效洞口效,然后捕鼠,计算洞口系数。

根据单位面积洞d系数及其洞口数,即可求出单位面积中各种鼠的实有鼠数。

单位面积中鼠只数=洞口系数×单位面积内洞口数(或有效洞口数)

(3)开洞封洞法

开洞封洞法适用于鼢鼠、鼹形田鼠等地下活动的鼠类。其方法是:在样方内沿洞道每隔10m(视鼠洞土丘分布情况而定)探查洞道,并挖开洞口,经24h后,检查并统计封洞效,以单位面积内的封洞数来表示鼠密度的相对数量。

统计地下活动鼠类的数量时,还可采用样方捕尽法、土丘群系数法和土丘群法。

1)样方捕尽法 选取1/2 hm2的样方,用弓箭法或置夹法,将样方内的鼢鼠捕尽。捕鼠时,先将.鼠的洞道挖开,即可安置捕鼠器,亦可候鼠堵洞,确知洞内有鼠后再置捕鼠器。鼠捕获后,一般不必再在原洞道内重复置夹;但在繁殖前、产仔后或个别情况下,偶有二鼠同栖一洞时,仍应采用开洞封洞法观察一个时期,防止漏捕。一般上午(或下午)置夹,下午(或次日凌晨)检查,至次日凌晨(或次日下午)复查。每次检查以相隔半日为宜,捕尽为止。这一方法所得结果,接近于绝对数量。但费时费力,大面积使用比较困难。

【鼢鼠捕鼠器】

2)土丘群系效法.先在样方内统计土丘群数(土丘群由数量不等的土丘或龟裂纹组成,或密集成片,或排列成行,在数量少的样方内,有时只有一个土丘或龟裂纹,为了计算方便,亦计作一个土丘群),按土丘群挖开洞道,凡封洞的都用捕尽法统计绝对数量,求出土丘群系数。

土丘群系数=每hm2实捕鼢鼠数/每hm2土丘群数

3.1.3 害情调查

由啮齿动物引起的植被、土壤和微地形等外貌上的改变,是种群各方面活动的综合结果,所以对它们的调查研究,可以阐明啮齿动物在这个地区危害的程度及其趋势。

(1) 破坏量的调查

在代表性地段选取样地最好不超过24 hm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整个地区生境类型分布图选样地面积1~2%作样方。自样方一侧开始将测网放地上,逐格将破坏情况按比例填入计算纸上,填图时,要对每一样方详细填写记录并计算。这些面积(Sn)总和可视作总破坏量(S),其破坏率为a,

设A为样方面积的总和,则

S=Sn+Sn-1+…+S1 q=S/A

(2) 鼠害情况估计和危害分布图

用15~20m的测绳、拉成直线放在地上,登记样线所接触的土丘、洞口、塌洞和镶嵌体等,记载每一个项目所载样线的长度,将数据记入样线记录表中。

破坏率(%)=各项所截长度的总和区段长度 ×100

3.1.4 防治效果调查

灭鼠效果可以用灭鼠率衡量,即计算消灭了的害鼠数与灭鼠前的害鼠数之比:

灭鼠率(%)=被消灭了的鼠类原有鼠类 ×100

(1)堵洞开洞法

灭鼠前在灭鼠区域随机划出几个样方(0.25~1 hm2),分别统计样方内灭鼠前有效洞口数(a)和灭鼠后有效洞口数(b),则

灭鼠率(%)=a-ba ×100

(2)弓形夹定面积

本法应设空白对照样方,每一样方面积为0.25~1 hm2,灭鼠后,在处理样方和对照样方有效洞口用弓型夹捕鼠2天。

设:灭鼠区布夹数为a,获鼠数为b,对照区布夹为a′,获鼠数b′,则

对照区样区捕获率C=a′b′ ×100

灭鼠率(%)=ac-bac ×100

3.2 鼠害防治方法

概括国内外鼠害防治的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 物理方法或称器械灭鼠法,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制成灭鼠器械捉害鼠的方法。

化学方法就是利用灭鼠剂、驱鼠剂、绝育剂等灭鼠。

生物方法就是采用微生物剂灭鼠。

生态方法就是利用鼠类的自然天敌来灭鼠。

在传统灭鼠的基础上尝试几种方案,最后得到可持续性的最佳灭鼠方案。

3.2.1水泥灭鼠法

是将诱饵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因水泥有“水硬性”的特点,这样鼠类食后会因水泥遇消化液等体液而硬化,阻塞肠道而死亡。

3.2.2石膏灭鼠法

是将诱饵与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因石膏有吸水之特性,这样会使老鼠吃后体内缺水,进而大量喝水或吃一些多汁牧草而活活撑死。

3.2.3垃圾油灭鼠法

以机械机车等的费油为原料进行灭鼠。将废油涂在老鼠洞内,老鼠出入的时候就会因身上粘了油而粘更多的土,这样老鼠就会舔身上的土而导致体内聚集废油和土类因而中毒慢慢消亡。

3.2.4传染性绝育病灭鼠法

主要尝试黏液肿瘤病毒与化学绝育剂结合后是否还具有传播力强和绝育两个优点。如果有的话,它可以蚊子为媒介进行大范围的传染,这样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种群数量。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会更有效。

4 草地鼠害研究的进展

近年来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害鼠的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研究,人们对草地鼠害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以及成灾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1 草原主要害鼠种群数量动态监测研究

4.1.1害鼠数量呈动态变化

近几十年来草原鼠害的发展趋势:①害鼠密度呈增加趋势,我国草原密度60年代初为5~8%夹次,70年代为6~10%夹次,80年代上升到8~20%夹次,90年代达到10~34%夹次;②鼠害面积呈扩大趋势,60年代初期,我国草原鼠害只在少数省区发生,个别地区严重;70年代,鼠害迅速蔓延;80年代初,全国草场受灾面积达3733×104 hm2,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4%,年损失鲜牧草2000×104hm2。③鼠危害程度趋于严重。据1998年统计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鼠害草场中,轻度危害面积为440.59×104hm2,中度危害面积为338.8×104hm2,重度危害面积为220.65×104 hm2,极度危害面积为633.95×104 hm2,它们分别占鼠害草场总面积的:26.96%、20.73%、13.50%、38.81%。

4.1.2 草原鼠类种群数量预测

经过有关专家13年连续调查,积累的可信的数量动态资料,经过数据分析分别对三种鼠提出短期预测公式和黑线仓鼠的中、长期预测公式。

布氏田鼠3个短期预测公式[3]: (1)用5月雌鼠怀孕(X5)预测9月捕获率(Y9)为Y9=102.792-1.227X5(r=-0.998>r0.05,df=3);(2)用5月雌性亚成比(X3)预测7月捕获率(Y7)=37.50-68.002X5(r=-0.998>r0.05, df=3);(3)用7月性比预测9月捕获率(Y9)为Y9=2.102×107e-13.714X或lgY9=16.861-13.714X(r=-0.999>r0.05, df=3)。


鼢鼠捕鼠器相关热词搜索:自制捕鼠器 草原鼢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鼢鼠捕鼠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鼢鼠捕鼠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05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