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怎样养泥鳅

怎样养泥鳅

2017-07-05 10:32: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怎样养泥鳅(共6篇)唐思军养泥鳅:怎样帮助泥鳅孵化繁殖? [科技苑视频][科技苑]帮助泥鳅去孵化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科技苑官网   ■科技苑视频同步解说词: 致富经   (同期声)   小伙子,这里面养的是什么呀?   全是种鳅   这总共有多少啊?   一共有300多口网箱,这一...

篇一 怎样养泥鳅
唐思军养泥鳅:怎样帮助泥鳅孵化繁殖? [科技苑视频]


  [科技苑]帮助泥鳅去孵化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科技苑官网
 
  ■科技苑视频同步解说词://致富经
  
  (同期声)
 
  小伙子,这里面养的是什么呀?
 
  全是种鳅
 
  这总共有多少啊?
 
  一共有300多口网箱,这一个网箱里面有30多斤种鳅。
 
  (主持人)刚才看到的那位小伙子叫唐思军,是搞泥鳅繁育的。在前不久的节目中,我们曾介绍过他给泥鳅催产的事儿。今天要说的是他帮泥鳅孵化的事儿。给泥鳅催产、帮泥鳅孵化是人工繁育泥鳅过程中最关键的两步。第一步就是通过注射催产激素,让性发育到一定成度的泥鳅,集中在同一段时间内产卵,可这产下来的卵得怎么才能把它们集中起来,孵化出更多的小泥鳅呢?这里面的门道就多了。
 
  要想掌握人工孵化泥鳅的门道,就得先了解泥鳅在自然环境下是怎么孵化的。
 
  这泥鳅也是鱼,所以它和普通鱼类一样属于卵生,雌雄亲鱼排卵、排精是在水中同步进行的。在繁殖的季节,也就是4—9月份的时候,成熟的泥鳅,会将自己的卵产在水草上面进行孵化。
 
  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泥鳅养殖户唐思军:
 
  (采访)泥鳅的卵它是一种沉性卵粒,产了之后沉在水底,而且它具有一种微微的很弱的粘性。
 
  专业的说,泥鳅的卵属于微粘性的沉性卵。这种卵的特性就是卵膜微微有一些粘性,遇水会粘附在水草、木桩或岩石等附着物上,所以在自然环境下泥鳅会选择水草当鱼巢来孵化自己的宝宝。但是由于卵粒的粘附性不大,附着力不强,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卵粒很容易从附着物上脱掉落到水底。这些是放大后的是泥鳅卵,它们实际的直径只有0.8毫米左右,像这种就属于受精卵,几乎完全透明,在22—26度的水温中,只需要30多个小时,它们就会变成小泥鳅苗,但是它们要在3天以后才能游动,这就是泥鳅自然孵化的特性。
 
  可是在自然环境中,因为受到天气、水温、天敌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泥鳅的自然孵化率是非常低的,只有20%--30%。而人工繁育就不同了。
 
  (采访)小唐:像现在的话,我们的孵化率在80%到90%,那么成活率就是在80%以上。
 
  泥鳅卵的孵化率达到了80—90%,这可是小唐摸索了两年多得到的成果。因为泥鳅的人工繁育是近两年才开始,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作为初养者的小唐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就拿收集卵粒来说吧,他就走了不少弯路。
 
  (采访)小唐:最初采用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小池里面放上一部分干净的水草,让种鳅把卵粒产在水草上,那么产了之后,我们再到其它小池里面去孵化。
 
  在自然环境里,泥鳅习惯把水草当成鱼巢,所以仿自然人工人工繁殖的时候就得给它们提供这种条件。小唐用的是消毒之后的水葫芦,水葫芦的根须比较多,当种鳅们在上面产卵受精的时候,卵粒可以比较集中的错落分布在根须上。这样人工收集卵粒就比较方便了。但是这些收集起来的卵粒,必须移到另外的池子里单独孵化,这是一种常见的仿自然人工孵化方式。可实际操作之后,小唐发现这种方法并不理想。
 
  (采访)小唐:卵粒和种鳅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把卵粒损失掉,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碰坏卵粒这种情况。
 
  要解释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泥鳅的产卵特性。泥鳅属于多次产卵类型的的鱼类。在一个产卵期每尾雌泥鳅可以产3000-5000粒卵。但是这些卵要分10几次产出,一般来说每次产200—300粒卵,可这一棵水葫芦最多能收集300—400粒卵。这就意味着,泥鳅产卵期间,工作人员得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鱼巢附着的卵比较多的时侯,就得及时更换新的鱼巢继续收卵。如此一来很多卵粒就会从水草上滑落到池底,对于掉到池底的卵来说成活率是很低的。 
 
  (采访)小唐:这个水草在操作过程中要掉下一部分根须,那么这个根须掉到水里面之后,卵粒就出现死亡就污染水质,泥鳅对水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小苗在孵化的过程中呢,对这个水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在自然环境中,泥鳅喜欢生活在稻田、湖泊、池塘等潜水水域中,只要水质肥沃,没有污染,就能满足他们生存的需求,可是这些卵也就是它们的孩子不行,娇气的很,对水质要求很高。
 
  (采访)小唐:要求是清水而且没有其它的异味,水质要求要高一点。
 
  就是说水体的透明度要高,像井水、自来水、地下水都可以用来孵化卵粒,但ph值应在6、5-7,水体中不能有污染物。可话又说回来,这些知识小唐都懂,为了不让水质有污染,这孵化池使用之前,他都会用进行消毒,用来收集卵粒的这些水葫芦也都是消毒之后再使用,为什么它们的根须掉到池底还会污染水源,造成卵粒的死亡呢?
 
  (采访)小唐:因为卵粒要出小苗的时候,有一个微弱的力,会动,那么这个时候根须和卵粒搅在一起,卵粒动不了,最终导致那个小苗出不来。

 

[1] [2] [3] 下一页

篇二 怎样养泥鳅
发现养有泥鳅的水不会发臭的奥秘

发现养有泥鳅的水不会发臭的奥秘

黄岩区江口街道中心小学六(1)班 金杰

活动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1、解决由我发现养有泥鳅的水不会发臭的这一现象。

2、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过程叙述:

上学期临近考试时,学习很紧张。一个星期天,我到外面散心,放松放松,来到小溪里捉螃蟹。捉了一只高兴极了,带回家养在鱼缸里,别有一番滋味。何况螃蟹能在陆地上生活一段时间,比起鱼来就强多了。所以,偷懒的我就不想换水了。不到5天,我想给它送吃的,走近鱼缸,一股难闻的臭味从鱼缸里扑鼻而来!看看螃蟹,还活着,仔细一看,断了一只脚,沉在鱼缸的另一边。呀!没有其它的动物跟它打斗,怎么断了一只脚?肯定是它自己咬断的,真是一只要"自残"的螃蟹!想到这里,再加上这水实在是太臭了,一气之下,连水带螃蟹全倒掉,把鱼缸洗了以后又到小溪里捉来了一只螃蟹,还顺手捉来了一条泥鳅。重新养起来。

这一次,我不敢偷懒了,一天换一次水(只怕水发臭)。三四天过去了,看看螃蟹与泥鳅融洽相处,亲如一家,我暗暗高兴。

放暑假了,心情别提有多高兴!到外婆家一过就30多天,回到自家门口,才想起鱼缸里的泥鳅与螃蟹,心想:这下惨了,30多天没换水,说有多少臭就有多少臭!泥鳅与螃蟹一定被这臭水臭死了!急急忙忙走近鱼缸,没闻到臭味,有点不相信,用鼻子对着缸口闻了又闻,丝毫不臭!而且泥鳅与螃蟹安然无恙,只是缸里的水干了一大半。奇怪--不奇怪:准是爸爸妈妈帮我换水了,于是兴高采烈的去感谢他们,可是他们说根本没有换过,一次也没有!

这怎么可能呢?第一次不到5天没换水,就臭得要命;而这一次长达30多天,却丝毫不臭!对着鱼缸,我左思右想:是不是水不一样?一样的!我亲自换的水,都是同一处水源。但我还是不放心,查了有关水的资料。最后在《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第30至31页中找到有关水又脏又臭的原因:死水中有大量的厌氧的微生物增殖,它们可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变成微生物菌体,在生活水中放出有恶臭的硫化氢,难闻的氨气等各种气体,所以使死水又脏又臭。

而我第一次是养螃蟹死水不到5天,第二次是养泥鳅与螃蟹死水达30多天,按这种说法,第二次应该是更臭!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于是我继续寻找线索……最后我集中到泥鳅身上(第一次没有泥鳅,第二次有泥鳅)。泥鳅会吸掉臭气?我带着这问题去查找泥鳅的有关资料,终于在《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与环境》第349页中找到以下有价值的内容:泥鳅通过腮或肠道呼吸。但吸的不是什么臭气,而是氧气!再看下去,"……泥鳅喜食浮游生物(包括一些微生物),小型甲壳类、藻类等等。"

噢!我恍然大悟:微生物使死水中的有机物变成微生物菌体,导致水发臭;泥鳅吃掉微生物和微生物菌体,这水不就是不会发臭了吗?我把我的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表扬了我,说我真有出息。还补充了一点:死水中微生物菌体大多数是病菌。病菌!我马上反应过来:想到第一只被我定为会"自残"的螃蟹,看来,是我委屈了它,它不是自残,而是被死水里的病菌感染,致使脚腐烂,最后烂断!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对自然科学环境越来越感兴趣了!

篇三 怎样养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好。

国际市场上,在日本和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我国产的泥鳅很受欢迎。日本每年的泥鳅销售量约为4 000吨左右,其中有2500吨左右要从我国和韩国进口。

【效益分析】

泥鳅的养殖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经过120~150天的饲养就能达到上市的规格。泥鳅养殖的产量比较高,在庭院养殖条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产泥鳅250-500千克,收人可达2 500-5 000元。【怎样养泥鳅】

利用稻田养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仅泥

鳅的收入就能达到500-1000元。泥鳅的生命力较强,容易进行人工养殖,对水体要求不严格,投资少、见效快,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发展方向】

目前市场上泥鳅消费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个体较大的泥鳅比较好销,价格是一般个体的1倍。二是自然生长的泥鳅,比人工养殖的泥鳅好销,价格比人工养殖的高。在泥鳅的养殖上,要注意个体的培养,养殖时间从1年延长到1年半或2年;在养殖泥鳅时尽量让其自然生长,减少人工投放饲料的次数和种类,禁止投放各种添加剂、生长剂等,生产符合消费要求的绿色食品。

【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殖

1.鱼苗的来源养殖泥鳅的鱼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鳅产卵前,从天然的水域中捕捉体长15厘米以_.L、年龄在二年以上的泥鳅,放人专用的繁殖池内进行繁殖,雌雄比例为1:2-1:3,每条雌鱼产卵量平均为2 600粒左右。二是从市场上收购鱼苗进行放养。三是从水产繁殖部门购买鱼苗。

2.养殖田块选择泥鳅产量高低与稻田适宜的条件有关。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选择的稻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等。其次,适宜的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茹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要求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泥层深20厘米左右。

【怎样养泥鳅】

为了便于管理,养泥鳅田面积以333-667平方米为好。水稻品种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

3.稻田整治首先,在稻田埂四周用白色窗纱设立20厘米高的防逃网。其次,在稻田内挖鱼沟和鱼池。鱼沟鱼池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鱼沟深和宽分别为35厘米和50厘米,在插秧前或插秧后开挖。鱼池深0.5 -1米,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每667平方米鱼池的面积为1平方米。

4.鱼苗放养和管理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料3 000千克,让其充分腐熟,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长。秧苗返青后,保持10-20厘米深的水层投放鱼苗,鱼苗的投放量每100平方米5-10千克,投放后1周内不用喂养,1周后投料喂养,投放的饲料主要有麦鼓、豆渣和混合饲料等。为了便于捕捞,饲料的投放地点固定在鱼池内,不要随便变动位置。投放时间每天傍晚前后,每天一次。

另外一种稻田养殖方法,是插秧后直接向田里投放没有产卵的亲鱼10-15千克,任其自然繁殖生长,只要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管理,也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5.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化肥施用要严格控制用量,施用过量引起泥鳅的死亡。每667平方米几种常用化肥的一次安全用量分别为:硫酸按10-15千克、硝酸钾3~7千克、尿素5-10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碳酸氢钱15-20千克。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尽量减少农药施用次数,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对泥鳅比较敏感的低毒农药也

不能施用。为了减轻对泥鳅的影响,施肥或施药前要增加水层,最低水层应不少于6厘米。

水稻收割后,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可以捕捞,捕捞过晚泥鳅钻入泥中越冬,增加捕捞的难度。

(二)池塘养殖

1.池塘建造选择废旧池塘,加高围堰,建立进、排水口和溢水口。把水抽干,晾晒5-7天,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 15千克,与池底的泥土充分混合,3天后注入清水。注水后每1平方米施用干鸡粪10~20千克或猪牛粪50千克,培养饵料,2周后放人鱼苗。

2.鱼苗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池塘可放养水花鳅苗(孵化出2~4天的小苗)800-2000尾;放养体长1厘米(约10日龄)小苗500-1000尾;放养体长3~4厘米的鱼苗100~150尾; 体长5厘米以上的鱼苗50~80尾。有微流水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条件差的则减少放养量。

3.饲养投喂和管理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建投料台,做到投料上台。投料要做到定时,每天上年9:00和下午16::0-17:00各投一次。 为了改善水质,池塘内放养水葫芦等漂浮性水生植物。要经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发现泥锹“浮头”和“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方。

泥鳅还有其他一些养殖方法,如网箱养殖、庭院养殖、拦河养殖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农民朋友可根据条件灵活选用。

【销售策略】

当泥鳅体重生长到10克以上,每千克约80-100尾时,就可以捕捞出售。泥鳅的生命力较强,适宜长途运输,把捕捞的泥鳅运到城里销售,可以卖个好价值。选择个体较大的泥鳅出售,价格较高,个体较小的继续放养。休眠期的泥鳅价格较肩,可捕捞出售。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组织泥鳅出口,价格是国内市场的几倍。

【风险提示】【怎样养泥鳅】

养殖泥鳅的风险较小。为了减少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泥鳅要加固、加高围堰,防止泥鳅逃跑,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喂养方法不正确,引起泥鳅胀死或水质变坏、“泛池”等,造成大面积死亡。三是捕捞过晚,泥鳅钻人泥中越冬无法捕捞,造成一定的损失。资料来源 创业一本通网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

篇四 怎样养泥鳅
泥鳅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怎样养泥鳅】

篇五 怎样养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通茂农业

很多朋友都在寻找着投资少,操作简单,技术容易学会而又赚钱的养殖或者种植的项目,做什么好呢?是学蘑菇栽培技术还是学习养鸡技术?

泥鳅养殖就属于这种投资少,见效快,容易掌握的最好的项目。去农贸市场和水产市场了解过的,或者在网上查询过的人都知道泥鳅的价格越来越高,几十块钱一斤的价格持续攀升。而泥鳅养殖的投入又是可大可小的,有一、二块稻田只要保证有水就都可以做了。

泥鳅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野生的泥鳅基本上没有了,人工养殖因为技术流通的制约,目前的产量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泥鳅养殖的技术成了人们创业的最大障碍,市面上看到的一些书籍或者一些零零星星的光盘都缺少系统性、全面性,而且大多比较陈旧,缺少创新,更不能反应最新的养殖技术,模式,方法和理念,不能让人从中获得真正管用的技术。到某个培训场所去学习,动辄几千块的学费,还有培训场所促销的高价泥鳅苗,让一般人更是望尘莫及,不可能学到技术做养泥鳅的尝试。而且那种学习方式学完后还不一定就能掌握了全面的技术,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养殖的实践中一旦出现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手上没有可用的技术。

养过泥鳅的人都知道在养殖的过程中泥鳅会莫名其妙的减少了,大多数人都认为泥鳅是钻泥土跑掉了,可仔细想一想,泥鳅能钻多远的土呢?难道它钻进去就不出来了吗?不可能的,它总是要吃,要呼吸的,钻进泥里它也会出来的。可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了呢?这是天敌所为,泥鳅的天敌包括蛙类、水蛇、鸟类(主要指白鹭)及肉食性的鱼类,这是一般性的认识,其实泥鳅最大的天敌却是一种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幼虫,这种幼虫开始是在水里生存,它成熟到一定的时候就离开的水里,转换成另一种生存方式,它们的繁殖量特别大,就是它们吃掉很多泥鳅苗,一亩塘里最少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泥鳅苗被它们吃掉了,最多的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如果没有完整,全面的技术,你知道这是什么幼虫吗?你知道该如何防范、治理这些幼虫从而获得更高的泥鳅产量?还有其它象这类的事情发生了你又怎么解决呢?

这里展示给大家的“泥鳅养殖技术大全”视频光盘就是一套全面、完整、新颖的技术,有35个视频,里面包含了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泥鳅主要病害防治、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泥鳅的捕捞与运输、泥鳅养殖要点、育成期泥鳅的管理技术、泥鳅人工繁殖、泥鳅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泥鳅人工催产、泥鳅的亲鱼培育、泥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池塘围网养泥鳅、稻田养泥鳅、网箱养泥鳅、水泥池养泥鳅、房顶养泥鳅、泥鳅的工厂化育苗、泥鳅的混养模式等等技术和相关的知识,还有就是对泥鳅天敌的防护和治理的技术。没有这些技术你怎么可能通过养殖泥鳅来挣钱呢?你到什么培训现场化上几千块钱后能学到如此多的技术吗?区区一点小钱就可以搞定的事为什么一定要浪费巨资呢?

可能有人会说“便宜没好货”,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只能害你自己。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通讯、交通、科技、物流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成长和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各种交流通道的便捷,还有公司的经营能

力和成本结构的不同,竞争的需要等因素,让很多行业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很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最早先的电视机多贵呀?那时能买得起电视机的人是有钱人,而现在一台相同的电视机才要几个钱呀?最早的手机叫“大哥大”,象块砖头,既不能发信息,也不上网,买一个却要一万多块钱,不是大老板哪个敢玩呀?可现在买一个比“大哥大”功能多又好用的手机也才几百块钱。你买手机的时候会因为“便宜没好货”一定要买最早的那种“大哥大”吗?别说你不会做,如果你身边有谁想这样做,你一定会骂他:发神经呀?相同的道理,在学习养殖技术上有既便宜又全面的技术光盘你不买,却想化好几千去买“贵”,不也一样是“发神经”吗?

篇六 怎样养泥鳅
养殖泥鳅的捕捞方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564 更新时间:2007-5-31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养殖泥鳅的热潮,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笼捕   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里边则无聚乙烯布。   笼捕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季节均可作业,但以水温在18~30℃时,捕捞效果较好。捕泥鳅时,先在须笼、鳝笼中放上可口香味的鱼粉团,炒米粉糠、麦麸等做成的饵料团,或者是煮熟的鱼、肉骨头等,将笼放入池底,待1小时后左右,拉上笼收获一次。拉须笼时,要先收扰袋口,以免泥鳅逃跑,后解开袋子的尾部,倒泥鳅于容器中。如果在作业前停食一天,且在晚上捕捞,较果更好。这种捕捞方法,一亩池塘放10~20只须笼或鳝笼,连捕几个晚上,起捕率可达60~80%。   另外,也可利用泥鳅的溯水习性,用须笼、鳝笼冲水捕捞泥鳅。捕捞时,笼内无需放诱饵,将笼敷设在进水口处,笼口顺水流方向,泥鳅溯水时就会游入笼内而被捕获。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收获一次,取出泥鳅,重新布笼。 2 敷网捕   敷网捕泥鳅有两种方法。 2.1 罾捕泥鳅 罾捕泥鳅一般在泥鳅活动、吃食良好的季节里进行。罾方形,用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大小1cm左右,捕捞泥鳅苗,则用聚乙烯网布,网片面积1~4m2,四角用弯曲成弓形的二根竹竿十字撑开,交叉处用绳子和竹竿固定,用以作业时提起网具。罾捕养殖泥鳅有二种作业方式。一种是罾诱:预先在罾网中放上诱饵,将罾放入养殖水域中,每亩放10只左右,放罾后,每隔0.5~1小时,迅速提起罾一次,收获泥鳅,捕捞效果较好。另一种方法是冲水罾捕: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敷设好罾,罾的大小可依据进水口的大小而定,为进水口宽度的3~5倍。然后从进水口放水,以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待一定时间后,即将罾迅速提起而捕获泥鳅。 2.2 敷网食场捕泥鳅 在泥鳅摄食旺盛季节捕捞养殖泥鳅,可用敷网在食场处捕泥鳅,敷网大小为食场面积的3~5倍。作业时要先拆除食台以及食场底部的木桩,然后敷设好敷网,并在网片的中央,即原

食场处,投饲引诱泥鳅进网摄食,待绝大多数泥鳅入网后,突然提起网具而捕获泥鳅。这种捕捞方法简便,起捕率高。 3 张网捕   张网捕捞养殖泥鳅有二种方法。 3.1 笼式小张网捕泥鳅 该网一般呈长方形,在一端或两端装有倒须(或漏斗状网片装置),用聚乙烯网布做成,四边用铁丝等固定成形,宽40~50cm,高30~50cm,长1~2m,两端呈漏斗形,口用竹圈或铁丝固定成扁圆形,口径约10cm。作业时,在笼式小张网内放蚌、螺肉、煮熟的米糠、麦麸等做成的硬粉团,将网具放入池中,一亩大小的池塘放4~8只网,过1~2小时,收获一次,连续作业几天,起捕率可达60~80%。捕前如能停食一天,并在晚上诱捕作业,则效果更好。   笼式小张网也可进行冲水捕捞。将网具放在进水口处,进水时水流冲击,在网具周围形成水流,泥鳅即溯水进入网内而被捕获。 3.2 套张网捕泥鳅 在有闸门的池塘可用套张网捕捞养殖泥鳅,网具方锥形,由网身和网囊两部分组成,多数用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网囊网目大小在1cm左右,网口大小随闸门大小而定,网长则为网口径3~5倍。套张网作业应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前,而以泥鳅摄食旺盛时最好。作业时,将套张网固定在闸孔的凹槽处,开闸放水。若池水能一次排干,起捕率较高。若池水排不干,起捕率低些,可以再注入水淹没池底,然后停止进水,再开闸放水,每次放水后提起网囊取出泥鳅,反复几次,起捕率可达50~80%。如是在夜间作业,捕捞效果更高。 4 池塘拉网捕   在仲春后直到中秋,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更高。 5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也可用聚乙烯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或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在四、五

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八月后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cm长,30cm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6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即茶叶榨取茶油后的残存物),用量是每亩稻田5~6kg。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降至3cm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cm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cm。施药宜在傍晚进行,施药时须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巢面部分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药物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做到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它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7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吃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只剩沟坑内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复捕一次,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深秋水稻熟时,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干

塘捕捉若还有少量泥鳅残留,可根据泥鳅钻泥所留的洞,翻泥掘土将泥鳅捕获。


怎样养泥鳅相关热词搜索:稻田养泥鳅 养泥鳅的方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样养泥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样养泥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62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